复习统计表由( ),( ),( )和( )组成。

人人文库美如初恋!
&&&&&&DOC文档下载
您还没有登陆,请先登录。登陆后即可下载此文档。
合作网站登录: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侵权投诉
《统计学原理》复习参考(完整答案)
统计学知识点与复习题(特别说明考试不出名词解释等类型题目,但需要学生掌握,总结辅导不可或缺,另有章节练习题单独给出,这里列示的是为了巩固各章知识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的复习和掌握,除计算题外,有的题目未附答案,各位老师辅导时注意。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要求必须掌握)考试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第一章绪论(一)统计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二)统计的研究方法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三)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理解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注意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不同并能正确区分他们)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可作了解。注意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并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结合实际举出一定范围内,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标志和指标。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2种。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分别为指标的含义、指标计算范围、指标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指标所属时间、指标所属空间、指标数值。6.职工的文化程度品质标志,工龄是数量标志。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离散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连续变量。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全国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个乳品企业。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全国乳品企业设备,总体单位是每个乳品企业设备。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品质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数量标志。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判断题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T)2.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F)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F)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T)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F)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T)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T)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F)9.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T)10.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F)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F)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AA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3.标志是指DA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4.一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5.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BA全部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产品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C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7.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B)。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D9.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CD)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无差异四、多项选择题)))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这是(0个变量求平均0个变量值求平均0个数量标志求平均0个标志值求平均0个指标值求平均可变标志是()()()()))。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在国有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有企业就是总体单位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E.在全都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计数据的收集(统计调查)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调查方法二、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和统计调查按下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注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二)统计调查方案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某个具体的统计研究搜集实际资料的需要出发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调查方法了解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及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组成定期统计报表的概念及我国统计报表的组成及各种分类抽样调查的概念、随机性原则的含义、基本组织形式重点调查的概念及重点单位的含义。理解普查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普查的应用意义及它为什么不能和统计报表互相代替抽样调查的特点、优势性及作用。练习题一、填空题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2.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3.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调查。5.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6.统计调查误差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7.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和时期。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两种。二、判断题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F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所以其调查结果不可能存在误差。F3.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T4.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T5.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F6.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T(F)F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F)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F)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T)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D。一次性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D。A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的C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3.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B。A确定调查组织的工作C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B。C填报单位5.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C。B构成调查单位的每一个单位C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D。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D。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B。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C)。B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11月1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D。1月20日零时1月9日24时C日24时11月1日零时A四、多项选择题1.普查是一种。查2.非全面调查有A普查3.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台设备是。A调查单位4.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查5.统计调查搜集的原始资料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C尚待汇总的资料D是分散的零碎的资料6.调查单位是。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7.报告单位是。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8.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9.典型调查属于。C经常性调查确定()。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总体单位D、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二)统计分组(三)分配数列(四)统计表二、考核要求(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内容和步骤。(二)统计分组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组限(下限和上限)、组中值等的含义。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的划分条件及表现形式。综合应用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正确地选择分组的标志及组限的两种表现形式,熟练掌握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并能根据研究任务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组(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三)分配数列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组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变量分布的含义及条件。理解和掌握分配数列的作用、累计频数及频率的计算及作用、次数分配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综合应用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四)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及统计表的种类。掌握根据具体资料按规则编制统计表。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组限确定。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3.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分布数列叫单项式数列。4.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组限。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5.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6.已知一个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大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7.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宾词栏两部分组成。8.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标志值、次数。9.次数密度是次数与组距的比。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F。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F。3.由于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差异性,所以才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T。4.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T。5.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F。6.累计次数是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F。T)F)T)F)三、单项选择题1.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大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该组组中值为C。B215C230D1853.要准确地反映不等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D。A次数B累计次数C频率D次数密度4.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学生按身高分组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A确定分组标志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6.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标志值的假定条件是B。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7.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C。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8.在次数分布中,次数密度是指C。A各组次数数之比B各组组距之比C各组次数数与总次数数之比D各组次数与各组组距之比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A以该值为上限的组内B以该值为下限的组内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B。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B。述两个变量是D。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D)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B)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四、多项选择题1.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A人口按性别分组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企业按行业分组2.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A总标题B主词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E宾词3.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A单一表B简单表C简单分组表D复合分组表E一览表4.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科学性E代表性5.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以上等五个组。这一分组。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600组内6.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A各组频率大于1B各组频率大于0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7.统计分组后,分配在各组中的总体单位个数被称为。A频数B指数C次数D百分比E比例8.统计分组后AB同一组内保持着相同的性质C各组之间性质相同D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E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在不同的组9.计算累积频数的两种方法是。A加权B简单平均C向上累计D开方E向下累计10.组距分组适用于下列情况。A连续变量且变量值多B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C连续变量D连续变量且变量值较少E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多)。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测度(综合指标)一、考核知识点(一)总量指标(二)相对指标(三)平均指标(四)变异指标二、考核要求(一)总量指标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按所用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可作一般理解。理解总量指标的作用。重点理解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并在正确确定总体单位的基础上分辨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二)相对指标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理解相对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掌握结构相互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强调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综合应用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调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注意四化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在下列情况时的计算(1)当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及检查其计划执行进度完成情况(2)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三)平均指标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特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强调相对数的区别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众数、中位数的应用条件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确定众数和中位数。综合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四)变异指标了解变异指标的一般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理解变异指标的意义、作用变异系数的应用意义。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各种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方法。练习题一、判断题F)F)T)F)F)F)FF)F10.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假设其相等的代表性,如果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TFF)二、单项选择题C)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A)A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B某工厂工人平均日产量天津市城市人均住宅面积D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B)A.总量指标C.平均指标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C),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量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D)于时点指标的是(C)子与分母(D)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8、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D)要用有名数表示的指标是(D)月的月初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C。A./4B.C.190//2/4D.190//2/4200万元,有关实际资料如下问提前多少时间完成计划(A)销售额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A、一季度B、二季度C、半年D、1年999年比1998年提高8,实际提高了10,则其计划完成相对数为(D)A、8÷10B、10÷8C、(18)÷(110)D、(110)÷(18)为(B)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5分和85分,标准差分别为12分和21分AA、平均成绩代表性甲班高于乙班B、平均成绩代表性乙班高于甲班C、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相同D、无法确定三、多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的主要形式2.时点指标的特点有能直接相加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无关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B.比例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适用于时间状态之比5.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6.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7.据以前的预测,若果中国大陆均每年增长7.5%,到2006年可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人均元。该资料中用到的指标有8.生猪存栏数是属于A.总量指标9.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者是时期数者是时点数10.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D.说明变量的集中趋势E.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无名数表示的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A、某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B、平均亩产量C、全国人口平均钢产量D、全国人均总产值数值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调和平均数)A、某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B、平均亩产量C、全国人口平均钢产量D、全国人均总产值四、填空题和两大类。指标,就业人员负担系数属于指标。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标志。和两种。五、计算题1、有资料如下按日加工零件数(件)所分的组各组人数(频数)频率()计40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用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计算)解所求平均日产零件数(件)为???????????????38(件)2???d??分)139件d?????211453/(35)5分)145(件)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根据算术平均数计算乙组每个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2)如果表中19工人数为25人,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用众数和中位数分别计算)解(1)乙组平均日产量为11???????????????)σ22222????????????????????f??乙乙乙V,??甲甲甲V,因V甲V乙,故甲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2)所求平均日产零件数(件)(用众数和中位数分别计算)为2???d16230?17件d?????2111610/(105)218(件)3、某班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按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计算本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并分析本班学生考核情况。解(1)(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全班总人数全班总成绩,即平均成绩?????分)答题分析先计算出组距式分组数列的组中值。本题掌握各组平均成绩和对应的学生数资料(频数),掌握被平均标志值x及频数、频率、用加权平均数计算。(4)本班学生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课程学习的要求。第四章抽样与抽样分布(抽样推断)一、考核知识点(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三)抽样误差(四)抽样估计的方法(五)抽样组织形式二、考核要求(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了解抽样推断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主要内容成绩人数频率60分以下010合计40100(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了解总体和样本、样本个数、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的含义。(三)抽样误差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定义公式、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抽样误差的概率度t的含义。理解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的不同。注意区分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综合应用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和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的计算方法。以下对应的数量关系需要熟记t1ftt2ftt3ft四抽样估计的方法了解抽样估计的含义及种类、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抽样估计置信度的含义。理解估计的基本特点、区间的基本特点、区间估计的基本特点(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置信度与概率度的关系。综合应用根据具体资料进行点估计的方法和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五)抽样组织形式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理抽样等的含义理解抽样组织形式的特点。掌握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方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准确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2、某工厂连续生产,在一天中每隔半小时取出一分钟的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A)A.等距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纯随机抽样3、在抽样调查中(A)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C.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D.既无登记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A)A.抽样误差B.代表性误差C.登记误差D.系统性误差C.前者等于后者D.不能断定大小5、抽样误差的大小(D)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按抽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A.重复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不重复抽样2、统计误差包括(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D.偶然性误差E.抽样误差3、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D.可以计算4、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5、抽样估计的方法有(三、计算题1、某工厂有20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不重复方法抽取100个工人作为样本,计算出平均工资560元,标准差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2)以t2)的可靠程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区间。解(1)2??????(2)△xtμxX±△x560±即),有的可靠程性保证该厂工人月平均工资在之间。2、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⑴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⑵以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z2。参考答案n200件p??抽样成数平均误差n1???0120020?????抽样极限误差Δpp??21.1
本文(《统计学原理》复习参考(完整答案))为本站会员(dustinblog)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人人文库网网站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5}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