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

关注姜堰教育微信
推荐阅读文章
本类热点文章
811.如何开展举一反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叶甸中心小学
叶甸中心小学
如何开展举一反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应用举一反三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学科之间的整合。开展举一反三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前提;&以充分进行课前预习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和引导学生为关键。&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现代教育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应用数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更深刻。极容易掌握知识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李德昌家种了&25棵三月桃,75&棵五月桃,&?”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提出以下问题:三月桃是五月桃的百分之几?五月桃是三月桃的几倍?三月桃比五月桃少百分之几?五月桃比三月桃多百分之几?三月桃占桃子总数的百分之几?五月桃占桃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学生能在几分钟内提出以上问题并解答出来。&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2、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量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提出问题思考: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
3、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动手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量水量沙实验,并启发学生质疑。部分学生就能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当圆柱与圆锥等体等底的时候,&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当圆柱和圆锥等高等体时,&它们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提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后立刻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和引导。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
二、如何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
预习,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习”是“学习”“练习”之意。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学习新内容。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具体而言,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能够弄懂,哪些内容不能够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没弄懂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预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预习时,要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3)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的知识的记忆效果好。&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力状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强调“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创新。根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个性,让学生经历数学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理念的创新。&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改变以往的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如传统教师在教学圆锥体积时,&经常是教师自己演示,&证明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反复强调“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推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少自己的思考,思维常常受到制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创新行为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观念。改革传统的“一言谈”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尽量少用一些扼杀学生个性的“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排斥异己”&。在现代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捷径,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3)全新的老师以观。古代教师的角色是“传导、授业、解惑”&,现代教师需要转换这种观念,由“教”者变成了“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认识数学的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引导。&&&&&&&&&&&&&&&&&&&&&&&&&&&&&&&&
2.教学内容的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数学教师的创新行为就要求在教学时突出这个“趣”字,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使所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是使学生形成数学求知欲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触多种感官,引起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把举一反三的题用小黑板拿到讲台上讲解交流,&引起其他同学对学习对象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还应包括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成长并严格要求学生。&
(一)&关注学生从教学预设开始
教学的预设包括教师课前制定课程目标,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过程,给出具体的评估标准等等。没有教师的备课研究,教学过程缺乏根基。新课标下对课堂预设时,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应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情感,预设怎样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1、分析教材。钻研教材首先要明确目标。新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多元化,不仅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强调埋头创造性思考能力,&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以及强调情感态度的价值取向。其次,要认真钻研,理解教材和教学内容。&2、分析学生。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能作小孩子的先生。&”我们在预设&用教学活动时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素材是否吸引学生、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等等,都要考虑得当。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弊之:影响学生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往往会有惊人的思维火花,关键教师人创设舞台,给予机会。&
(二)关注学生时时体现在课堂生成中&
教学的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实际交往活动。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游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生成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怀。&
(三)借助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讲,一节课的效果如何中,&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不光监控,还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时时反思。&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做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设计与实际进程之差距如何?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在后继教学中该如何解决这些关键性问题?通过反思进行总结、调整、更好的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认识、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举一反三的具体步骤&
(一)布置好预习&。布置好预习是开展举一反三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布置预习时一定要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知道我在预习的时候到底要做些什么。&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相当于在路上插路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走错路。学习目标跟预习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在组内把各自的预习结果做交流、归纳、总结。在这一环中一定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做好记录。&
(四)汇报结果&。各小组指定一位同学汇报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哪些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汇报结束后,对于有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让懂的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讲解,讲不清楚,教师再指导。&
(五)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就是让学生用小黑板把所编的题及解题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并阐述算理。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编题要联系生活实际。由易到难。&
(六)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都学会了些什么?自己是怎么学会?&让举一反三的数学课堂教学,可操作性强,并且能让学生自觉、自愿、轻松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陈 芳 四川省通江县实验小学 636700
  摘 要: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在学习过程中探寻到学习的快乐,并体验到知识点的形成原理及过程,发挥自身的想象,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本文重点研究及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贯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培养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实验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培养
  新课改实施以来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力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探究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本身处于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学习能力初始阶段较为落后,而小学数学教师正是促进小学生智力有效开发的引导者,小学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方式及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小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之下,有效地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效果的保持奠定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相处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解自己应该讲解的部分,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谓屈指可数,往往是利用课堂训练代替了师生互动部分,这样做尽管巩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逐渐变大,不能构建有效的师生合作机制。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果想要建立有效的师生合作机制,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看作学习过程中的朋友或者是合作者,而不是以往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只有这样转变,才能够在师生合作机制中发挥重要的正能量。在师生合作机制建立之后,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询问一下相关问题,从而发挥出教师本应该具有的真正价值。
  二、利用微课辅导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被搬到了教学课堂之中,其中许多教学模式取得了卓然的成绩,比如微课课堂教学。在现代社会之中,追求的是变化,而教学之中的变化必然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在微课教学方式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视频课件,来为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知识,并将本课多媒体课件上传到学校的主页之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进行学习,从而掌握及巩固所学新知。
这种新兴数学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根据其特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正反比例的教学模块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期汽车行驶速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可以以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相关联的知识点,从而对汽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进行数据整合,从而体现速度与路程、速度与时间、时间与路程的正反比例关系,并播放汽车行驶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从直观画面之中,理解到所学到的知识点,从而掌握正反比例的含义及关系,而且还能够掌握两数相乘,其积一定时,两数反比例情况下的含义。在数学课堂学习之中,学生能够通过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形成对正反比例特点、含义的独特见解,并与同学及老师进行间接的交流,从侧面巩固了正反比例的知识点。
  三、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教学活动之中,往往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体,从而显得教师非常重要,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人地位,教师往往将学生当做知识的传输点。但是,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开始注重教师理论及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慢慢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理论的贯彻。小学生的年龄往往决定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上课时会很主动的参与发言,并且积极性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优势,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自主的学习新知识,并通过绘画、图片等方式,让小学生实践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几张他认为学生能够快速学习的图片,传授学生认知方法,而学生也只是在教师的威逼之下不得不死记硬背下这些图形的特点及重点。而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环境下,我们应该根据理论指导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首先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之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图形,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还可以是自己裁剪的,而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图形来进行对比分析,在图形之中自己探索平行线与垂直线,在通过自己探索和实践之中发现平行的两条线是永远也不会相互有交集的,而垂直线的两条线可以形成直角;也通过自己学习可以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个边都相等。这样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实现了自主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因素就能够完成的,这个过程还需要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合作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星辰 昆明市&还课堂给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调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
  [2]王成凤 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表内乘法教学为例.福建师范大学,。
  [3]邵晓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4]蔡金香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_百度知道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采纳率:10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我的图书馆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一、研究概述&
1、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以来,科技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伴随着世界形势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话,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一步一步到来。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组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停留在学科知识和应试能力的层面上,大多数学科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而把课堂当作获取知识的唯一阵地。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教师主宰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的教学现状。我们确定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课题研究与实验。
2、选题的意义
(1)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化社会中,学习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教育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全过程,在人们需要时,随时应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2)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其目标不仅仅是90年代,而是指向21世纪,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的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不再注重大量的知识灌输,而着眼于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创造能力,把具有开拓能力、创造意识作为21实际人才的标准。那么,就要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主发展的保障。从改革教学设计入手,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强化“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改革教材的教学内容,使教材和教学设计以问题情境,自由探索和课堂操作为主,教学设计多样化,教师的教学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千篇一律的模仿式教学,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创造性的学生,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兴衰。
3、理论假设和构想
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呢?我们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多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诸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地改变自己,积极地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了上述的假设,我们提出的自变量是以江主席“创新”讲话为指针,以辩证唯物论,心理学为指导,以新大纲为依据,探索出一种能积极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主动探究知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当然,这种设计模式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的因变量为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
(1)、使学生在不断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使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达到有创见的质疑。
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活动是主体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
(2)、心理学依据。心理需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没有心理需求的学习为被动的学习,要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3)、主体性教学理论。教学活动要贯彻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各项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老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通过社会交流而发展,应该将学习任务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使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建构主义学习观关注以学生自我体验和个性张扬的形式来完成知识的意义的内在生成,强调合作交往中的个性化,创新发现中的动态性和自主建构的开放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1、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不再注重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创造能力。
3、构建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走出“听、记、背、练、考”教学的樊笼。促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初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创造性活动,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
4、总结研究经验,指导辐射全县教学。
(二)内容
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习内容,构建了培养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小学数学“自主、交往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2、小学数学“以做促思,自能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3、小学数学“探究式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4、小学数学“参与合作、互动探究”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和过程
(一)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确定了4名骨干教师的班级和农村10所小学的班级为实验班。同时,我们成立了4个不同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大体在10人左右,他们负责对所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并负责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章,帮助模式创建人修改完善模式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法
研究初期,对实验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每个教学设计模式中所定的操作目标和方法等进行调查,中后期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反馈调查,通过调查,以此来检验每个教学设计模式是否切合实际,有无明显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研究内容。
2、个案观察、分析法
实验初,每个实验教师分别选取了不同水平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若干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与研究,随时记下观察材料,写出个案分析记录。
3、行动研究法
每个子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正视问题,充分发挥子课题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理论,反复研究,反复实践,最终达到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导实验过程。
(二)研究过程
1、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为搞好实验,保证质量,县局成立了总课题组,石永年副局长任组长,负责实验的全面工作,周爱民主任任副组长,负责业务指导,负责总课题,同时精选实验教师,成立了4个子课题组,成员有:谷淑娟、顾青、李艳侠、韩爱萍。他们分别为子课题的主持人,成员为各乡镇的中、青年教师。
2、加强学习,健全制度
总课题组负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等等。学习形式采取自主和集中学习,邀请专家报告,同时经常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在请进来的同时,也经常走出去听课,听报告,并将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感悟与人交流,共同探讨,使实验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增强实验的自觉性、主动性,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长足进步,成为课题研究成功的重要保证。
3、组织实施,落实方案
(1)、实验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
本阶段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A、确定实验对象,各子课题组分别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
B、明确了实验变量,运用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为自变量,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因变量,分析了干扰因素,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控制。如:实验班与对照班常规一致,教师一致。
C、做好实验前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及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解,获取了原始资料,为课题方案的拟定提供了参考。
D、拟定、完善实施方案
本阶段由总课题组负责组织,子课题组负责主持、拟定草案,成员组成员几次交流、研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由主持人完善了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3月——2005年3月)
本阶段,我们在实验教师的教学中全面实施实验方案,着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用情境引入,让学生操作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启发学生创新运用,接着进行教学设计模式的区域性推广研究,不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及时将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分析、采取对策,并多次搞示范课和优质课的展示会,做到边研究,边推广,边总结,具体做法是:
A、实验教师讲示范课,成员组成员学讲示范课并推广。
B、实验教师讲优质课,并通过电视台“空中课堂”进行展示。
C、实验教师及时将教学设计、教学纪实、教学反思、随笔及听后感整理成册,并通过局域网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全县教师,使全县教师了解新动态,学习新方法,使用新策略。
(3)、总结推广阶段(2005年3月——2005年12月)
本阶段我们着重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测查报告,收集了相关论文,分析了实验结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以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为着眼点,试图从数学课堂教学原则、模式、方法等层面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体系,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理论研究成果
&探索出了四种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小学数学“自主、交往学习”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适合范围:中高年级计算的新授课教学
(2)教学设计模式特点:自主参与,合作交往,个性发展,共同提高。
(3)教学结构程序
创设情境、呈现新知——引导参与、组织交流——全班交流、揭示规律——分层练习、个性发展
2、小学数学“以做促思,自能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适用范围:低年级概念、应用题教学
(2)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互相交往、共创共生、共同发展
(3)教学结构程序:创情激学,乐学求知——引导探究,做中发现——点拨促思,交流共生——组织实践,实践创新。
3、小学数学“参与合作、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适用范围:中高年级概念、法则(公式)的新授课教学
(2)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主动参与,互动探究,关注发展
(3)教学结构程序:创设情境,引发参与——互动探究,揭示规律——实践体验,应用拓展。
4、小学数学“探究式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适用范围:中高年级几何概念课的教学
(2)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个别指导、共同归纳
(3)教学结构程序: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交流验证——命题解决——反思总结
以上四种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尽管适合的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但是都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转变,变学生静听为主动自探。把学习过程诠释为个性自主探索与集体间互动探索学习交替进行的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了教与学多向交流的过程。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群体的互动活动,使学生学会了交流、质疑、借鉴、合作,促进了全体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实践结果
&三年来,我们一边进行理论研究,一边运用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实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通过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明显增强。
实验班学生非常欢迎这项教改实验,实验班的家长也经历了对实验从不太放心到满意、支持的过程,还给学校写来感谢信。而我们认为,搞实验不仅学生学习成绩有长足的进步,而且学习状态的变化也不可同日而语。从学习情感上看,由于教师注入了人文情怀,创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地进行价值引导,不断地给予成功激励,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求知欲、创造欲不断得到满足,因而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和自信。从学习方式上看,由于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走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已从依赖状态走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我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表现出“三不”、“四敢”:不从人,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名人、古人,敢于否认自我、同伴,敢于否认教师。从习得的知识形态上看,由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价值追求上,体现了“三性”,即基础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对后继学习有用的知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因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不但能在课内,而且在课外独立、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可以说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时间、空间”,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调查、检测的情况分析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明显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思维表现较具特色。
(2)心理素质明显较非实验班学生强。
(3)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交际能力、意志品质明显较非实验班学生强。
(4)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较非实验班学生积极、主动。
(5)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验班学生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附表1、课题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表&
说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是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的,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表格不难看出,学生在尝试了实验后的惊喜收获,实验班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附表2、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学习习惯、问题解决情况对比表。&
总数百&&类 别
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
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
思维灵活的学生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方法的学生
有主动探究意识的学生
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
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04年小学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全年级前十名的学生中,实验班的学生占6人,在学校第二次摸底考试中,全年级前30名的学生中,实验班学生占23名。通过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只要我们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孩子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摸索到学习的窍门,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到最后参加毕业考试,孩子们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们的尝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虽然,不能以考试为标准,为目的,但通过考试,也足能说明我们实验的成功。
2、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各级领导和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扎扎实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有多名教师进行县级公开课或示范引路课,03年课题组成员顾青、李艳侠获“市级骨干教师”荣誉,05年谷淑娟、顾青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多次讲各级引路课、示范课,02年顾青获市电教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04年谷淑娟讲省级观摩课一节。在县级优质课评比中,课题组成员有21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并评选了6个教学新星,三个县级名师。课题组成员录像课定期在全县“空中课堂”栏目播放,让全县中小学教师都能感受到教改的信息;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学期下乡送课两次,达到资源共享,让农村小学的师生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践中来,促进了乐亭县教育教学的发展;参加课题研究教师共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7余篇,并有近30余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为推动我县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结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该课题紧扣时代脉搏,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该课题把素质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从教学原则、模式、方法等层面研究数学课堂“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体系,其体系比较严密、完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因此说,该课题既适合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
六、实验的初步体会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识到:
(一)、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有效,教师必须发挥好以下作用。
1、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2、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里的引导体现在: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与创新。
(2)、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勇于探索与实践。
3、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并适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参与学生的发现活动,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时地提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从而使教学的重点目标得以落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当对问题展开讨论时,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而且要真诚地与他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有效,要不断完善创新教学设计模式,避免循规蹈矩。
虽然我们摸索并构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但是我们不能成为教学设计模式的奴隶,“教无定法”,更何况各设计模式的操作程序都具有可变性,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将其环节增加或减少,灵活运用。只要我们心中时刻想着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超越模式,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创新,定会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路子。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开放的课堂,学生活跃的思维,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虽然课题研究的进展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此课题从立项到结题还仅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还不算成熟,要想达到成功,还需要更进一步完善,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实验、完善,比如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化学习的实效,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动探究的力量,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等。所以我们恳请各级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清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研究与实验》
2、《唐山市小学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3、《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
附:小学数学“参与合作,互动探究”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案例
&提供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案例及反思
&&乐亭县第二实验小学&李艳侠
&&& 一、案例背景:
目前,在课堂上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现象已渐而少见,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过程中的自探和创新,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创建了小学数学“参与合作,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模式,注重让学生主动发现并建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持不同意见的学生挑战,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创造去获取新知。下面我就以“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计算 ÷2来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过去,我在教学这节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以带领学生从线段图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提供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最佳方法,从而总结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束缚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新的课标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特别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目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及有个性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那么我们有理由质问:教材中的两种想法是不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学生就只想到这两种解法吗?如果只教这两种方法,又如何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我把这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定位于让学生敞开思路,多角度地探索 ÷2的计算方法上。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交流,待想出的算法被小组认可后,让学生把它展示在黑板上。这一环节使得有着不同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的学生,在探索中把个体的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间通过思维的碰撞,想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算法最具有普遍性呢?这时,老师又出示了3道题,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有的碰了壁。由此探讨找到了最具有普遍性的计算方法,即把它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转化思想得以渗透,创新意识得以培养,获得了较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片断的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引发参与
1、激趣引入:
师:各个商店、精品屋在包装各种小物品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彩带。据了解,某精品店为了节省材料,准备把已经裁好的1.4米长的彩带平均截成2段使用,每段长多少米?谁会解决?
生:用1.4÷2=0.7(米)
师:他们还准备把已裁好的长只有米的彩带也平均分成两段,包装更精致的小物品,每段长多少米?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例题:把一条长 &米的彩带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
2、提出问题:
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式题,像这样的除法算式该怎样计算?
(二)、互动探究,揭示规律
1、开动脑筋,自行探索。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先自己探索,然后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让我们比比看,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好吗?
(话音刚落,只见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看,他们有的画图,有的演算,有的沉思……而我则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并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之中,适时点拨。)
2、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在个体自行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将自己想出的算法在组内汇报交流,并要求学生待自己的算法得到小组成员认可后把它展示在黑板上;不同于黑板上的算法可以去补充;没有得到组内认可的,认为有道理,也可以写在黑板上。
经过组内交流,几分钟后黑板上展示出了好多种不同算法。
(1) ÷2=&&&&& (2) ÷2==
(3) ÷2=( ×7)÷(2×7)=6÷14=
(4) ÷2=×=
(5) ÷2=( ×)÷(2×)= ÷1=
(6) ÷2=( ×)÷(2×)=1÷ =
3、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评议各种算法。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有的方法很有创造性,那
这些算法都是谁想出的,请把你想出的这种算法或你是怎样发现这种算法的介绍给大家。大家听后也可以评价一下他们的算法,好吗?
生1:方法(1)是我想出的,因为 ×2=,所以 ÷2=。
生2:我认为这种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看,我画图演示给你们。
??生3:我们组认为根据除法的意义,要计算÷2,先想2和几相乘得, ÷2就得几,所以第(1)种算法是正确的。 ??生4:我是根据商不变规律想出的第(3)种做法,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7,就转化成整数除法6÷14,6÷14=。
生5:我们组同意第(2)种算法,÷2就是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有3个,所以÷2=。
生6:我们组同意第(4)种算法,这种算法很好,因为÷2表示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所以÷2=×。
生7:我们也认为这种算法不错,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算,很简单。
生8:方法(5)和方法(6)也是正确的,都是依据商不变规律来计算的。不同的是:方法(5)是把除数转化成了1,一个数除以1就得这个数。而方法(6)是把被除数转化成了1,再根据倒数的意义,1除以任何数等于它的倒数,也很容易得出了结果。
(各小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了他们的探索成果,其它同学也毫不示弱地补充着、评议着。我深深被孩子们探索的热情、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精彩的表述所震撼。事实让我相信,把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定会还你一个奇迹。)
师:只一道式题同学们就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法,而且都有道理,你们
真了不起!那这些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呢?
4、应用尝试,发现优法。
师:看老师这儿还有这样的3道(出示 ÷4&& ÷2&÷8)题,请同学们任选一道,然后选择你自己最喜欢且认为最简便的一种算法算一算。(学生试算、展示并评议),你对我们发现的这些不同的算法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1:我认为我们发现的这些算法有的具有局限性,比如方法(2)如果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不到整数的商,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而利用商不变规律来计算,计算起来也比较麻烦。
生2:我认为借助画图或利用除法的意义算,有时也不方便,也有局限性.
生3:我认为第4种算法可适用于任意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生4:我也认为第4种算法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而且又比较简便。
生5:我们也发现第4种算法,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算比较简便。
&&& ……
三、反思:
本案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努力地为学生搭就了一个学习探究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展示、交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主动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体验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计算教学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计算??本节课的教学,我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如教学时紧紧围绕÷2重点展开多种计算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后,并没有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尝试计算÷4、÷2、÷8,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感悟到:“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教学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正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吗?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探究不同算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方法,进行交流、争论、评价……这样,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收获成功,会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评价与反思的过程,让学生有所悟
学生从各自的数学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面对÷2探索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此时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说议算理、评析方法的空间。在学生们的互相评价中,引发了对所学知识的更深思考,同时学生反思出这些方法都是运用旧知识解决的,教师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遵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原则,依据小学数学“参与合作、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模式的操作程序进行教学,做到了“教师充分放手,学生大胆动手、动口”,始终把学生推向探究新知的前沿,通过自主探究与集体间的互动探究来获取新知。整节课上,学生在唱“主角”,他们始终保持主动参与合作、乐于互动探究的学习激情,“学”得积极主动。而教师则是一个“配角”,她有的放矢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形成了一个师生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情感、态度等。也许有的学生在探究时一时还想不出,但他毕竟在参与;也许还有一些学困生一时还不知从哪入手想,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组内一对一的帮助,他们也很快也理解了别的同学的想法,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尽管这样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和学生素质的因素的制约,课上仍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有些学生不会倾听、交流。他们表现得非常盲然,若无其事,好象他人的见解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交流意识淡薄,并且无良好的倾听习惯。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上下功夫,为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我准备从日常教学入手有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1、调动兴趣,使其主动倾听
要使学生做到主动倾听,就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做法是:在倾听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可操作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倾听目的,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目的主动倾听了。学生倾听后及时评价激励。如果教师能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行为,真诚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定会产生不竭的动力,从而更加注意倾听。
2、调控情绪,使其耐心倾听
(1)适时提醒
在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冲动,常常还没听清楚或想清楚就开始争辩。此时就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提醒:“我应该听清别人的意见,否则就没有发言权。”“我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否则就没有说服力。”“我再思考一下,就能有不同的发现。”以此调控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学会深入思考。
(2)引导换位
对学生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毫无顾忌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仅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此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假若发言的是我,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应该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他们就能从一次次的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因为你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别人也能耐心地倾听你的意见。
3、营造氛围,使其乐于倾听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拥有真正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大家都能自由表达的群言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馆藏&1425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