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结构复制机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此图是表示细胞核中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图。AB段表示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的变化;BC段表示____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CD段表示____________,形成的细胞是____________;DE段表示____________,形成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答案:有丝分裂 染色体 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减数分裂 精子或卵细胞 受精作用 受精卵 有丝分裂 体细胞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 DNA分子的结构
(2)组成: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百上千个____________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简称____________链。
(3)DNA的结构是规则_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是:
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____________平行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_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成遵循_____________原则,即A一定与____________配对(氢键有____________个),G一定与____________配对(氢键有____________个)。
①多样性:是由于____________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②特异性:是由于特定的____________排列顺序。
③储存遗传信息:DNA分子中通过____________排列顺序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2.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是以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和减数____________,是随着____________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____________。
①解旋: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_____________为模板,以游离的____________为原料,遵循____________原则,在有关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____________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____________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____________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①DNA复制是一个边____________边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____________复制。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__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___;能量是____________;还需要____________。
(7)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分子____________提供精确的模板。
②通过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_____________传递给子代,从而保证了____________的连续性,故有传递____________的功能。
&图6—3—2    图6—3—3   图6—3—4    
DNA的结构特点如下表所示:
DNA的结构特点
问题全解:
13.DNA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单位是什么?
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14.DNA的结构及结构特点是什么?
见“课文全解1”。
15.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DNA分子中形成碱基对时,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有关碱基互补配对的计算问题有何规律?
规律一:DNA双链中的两个互补的碱基数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定,且占碱基总数的50%,即:A=T;G=C;A+G=T+C=A+C=T+G=50%总碱基数;A+G/T+C=A+C/G+T=T+C/A+G=G+T/A+C=1,一般情况下A+T≠G+C,A+T/G+C≠G+C/A+T≠1。
规律二:在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两个不互补的碱基和之比如A+G/T+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单链上的这个比值如A+G/T+C的值是互为倒数的。即一条单链的A+G/T+C的值为K,则另一条互补单链的A+G/T+C的值是1/K。
规律三: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两个互补的碱基和如A+T(或G+C)占此链碱基的比值与另一条互补单链上的这两个碱基和如A+T(或G+C)在对应链碱基的比值相等,也与整个DNA分子的如A+T(或G+C)占整个DNA碱基的比值是相等的,正因为这样,一条单链的A+T/G+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T/G+C的值是相等的,也与整个DNA分子的A+T/G+C的值是相等的。
17.何为DNA分子的多样性及特异性?其原因是什么?
见“课文全解2”。
18.何为DNA分子的复制?复制是怎样进行的?
所谓复制就是新合成的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结构一致。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到底是DNA能够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D 2.C 3.B 4.C 5.C 6.B 7.C 8.D 9.A 10.C 11.A 12.D 13.A 14.B
15.解析:噬菌体是一类病毒,它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内有DNA,蛋白质含S,DNA含P而不含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噬菌体进行DNA复制的模板是噬菌体DNA,所需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则来自细菌细胞内部,都不具有放射性。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进入细菌内部的噬菌体DNA含32P,但细菌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不含32P,因此多次复制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噬菌体含32P,具体地说,只有2个噬菌体含32P。
16.遗传信息 多样性 特异性
17.(1)在一定条件下,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2)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一个耗能过程 (3)促进DNA新链的合成 (4)原核细胞的核区 细胞核、线粒体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年高一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3.3《DNA的复制》(Word版含解析)(人教版)
2015年高一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3.3《DNA的复制》(Word版含解析)(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8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14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3.3 DNA的复制
目标导航 1.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方法和过程(选学)。2.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一、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及实验证据
1.科学家对DNA分子的复制作出了哪些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____________将解开,互补碱基之间的________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________,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__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结果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2.怎样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选学)
科学家以含有________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它繁殖几代后再转移到________的普通培养液中,在不同时期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________,记录离心后DNA的位置。
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三条DNA带:一条用________表示,其密度最大,靠近试管底部;一条用________表示,其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还有一条用________表示,其密度最小,离试管底部最远。由此证明DNA的复制是以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的。
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________边________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______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关于DNA复制的早期推测
在早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模型、弥散复制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模型。如下图表示: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1)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需要能量、DNA聚合酶等条件。
(4)过程(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多起点。
3.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和意义
(1)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两条链上的碱基具有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DNA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
(2)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
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后:
(1)形成的DNA分子总数为2n个。
(2)其中含有亲代DNA分子母链的只有两个,占子代DNA分子总数的比值为2/2n,即1/2n-1。
(3)亲代母链只有两条,占子代DNA总的脱氧核苷酸链数的2/(2n×2),即1/2n。
(4)合成的2n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完全一样的。
知识点一 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及实验证据
1.在实验室里,让一个DNA分子(称为第一代)连续复制三次,那么,在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分子链的DNA分子占(  )
A.100%B.75%C.50%D.25%
2.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是指(  )
A.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进行复制,另一条链不复制
B.DNA分子中的一半进行复制,另一半不复制
C.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
D.DNA分子复制后,一条链仍为亲代DNA分子,另一条链为子代DNA分子
知识点二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3.在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
A.解旋酶破坏氢键并使DNA双链解开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
C.与模板链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D.子链与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4.科研人员欲利用从生物体细胞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和标记了放射性同位素3H的4种脱氧核苷酸,在实验室里合成新的DNA分子。
(1)除了上述几种物质外,还需______和__________。
(2)在第二代所有DNA分子中含3H的单链和第三代中不含3H的单链各有______条和______条。
(3)如果在DNA分子的100个脱氧核苷酸碱基对中有30个T,那么以其为模板所复制的一个新的DNA分子中应有______个G。
(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
知识点三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
5.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
A.1条B.2条C.4条D.8条
6.DNA分子某片段包含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n个。该片段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A.(m-2n)/2B.(3m-6n)/2
C.m-2nD.2m-4n
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2.如果把只含15N的DNA分子叫做重DNA,把只含14N的DNA分子叫做轻DNA,把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叫做中DNA。那么,将一个完全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代,则培养基内重DNA、中DNA和轻DNA的分子数分别是(  )
A.0、2、6B.2、0、6
C.2、4、2D.6、0、2
3.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结构可以是(  )
C.A—UD.G—C
4.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330B.660C.990D.1320
5.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一个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
A.1000B.2000
C.500D.无法确定
6.如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7.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  )
8.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mm,DNA复制速度约为4μm/min,但复制过程仅需40min左右即可完成。这是因为DNA分子(  )
A.边解旋边复制
B.一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延伸
C.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复制起点多,分段进行复制
9.若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数占(  )
A.1/8B.1/4C.1/2D.1/16
1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根据图示回答:
(1)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
(2)图中的1、2、3、4、5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基因(M)中的A∶T∶C∶G为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A链的M基因为模板复制出的B链,碱基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甲所示。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第一代(Ⅰ)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__________,另一条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的细菌的DNA分子用同样的方法分离,请参照图甲,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图乙中标出。
一、1.半保留复制 双螺旋 氢键 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
2.15N 14N 离心 15N/15N 15N/14N 14N/14N 半保留
二、解旋 复制 酶 双螺旋 碱基互补配对
1.D [一个DNA分子复制三次以后,共形成8个DNA分子,含有第一代DNA分子链的只有两个,所以有第一代DNA分子链的DNA分子占1/4,即25%,故选D。]
2.C [DNA分子复制时,总以DNA分子解旋后的两条母链为模板,且模板链与新形成的子链间构成双螺旋结构,故新DNA分子总保留原DNA分子的一条链,因此称为半保留复制。]
3.B [在DNA复制过程中,有解旋、合成子链和螺旋化等过程,但是能保证复制得到的两个DNA分子相同的机制是在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
4.(1)酶 能量(ATP) (2)6 2 (3)70 (4)半保留复制
解析 DNA复制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同时还需要能量(ATP)和D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5.B [1个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后,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只有两条含亲代母链。]
6.B [含m个碱基的DNA分子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2×m-m=3m个,又因其含胸腺嘧啶1/2-n/m,所以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m×(1/2-n/m)=(3m-6n)/2个。]
1.D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解螺旋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并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形成的新的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2.A [1个重DNA放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3代后,总共得到8个DNA分子。而原来重DNA的两条链分别在2个子代DNA中,因此子代中有2个中DNA(含有一条母链的2个子代DNA)和6个轻DNA。]
3.D [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碱基对间的氢键断开。DNA中碱基对有G—C、A—T两种。]
4.C [该DNA片段共有碱基500×2=1 000个,已知(A+T)=34%,所以C=G=1 000×(1-34%)/2=330。复制2次后共有4个DNA片段,原DNA片段上有33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所以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330×3=990。]
5.A [新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含31P,而一条链中含1 000个碱基,因而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1 000×(32-31)=1 000。]
6.C [a、d两条母链碱基互补,a、b两条链碱基互补,c、d两条链碱基互补,可推出a和c碱基序列相同,b和c碱基序列互补;两条互补链中的(A+T)/(G+C)相同。]
7.C [链①发生脱氨基后的链突变为—IGTUG—,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写出其复制形成的子代DNA片断为或,因此选C。]
8.D [该题应根据长度、速度和时间进行推算。DNA分子长36 mm,复制速度为4 μm/min,则复制时间大约是36×103μm÷4μm/min=9×103min,而实际上只需40 min左右,所以应推测复制起点多,分段进行复制。]
9.C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整个过程中,DNA只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而1个被15N标记过的DNA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都含有15N。该细胞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2个含有被标记的DNA分子,另外2个含有其同源染色体上的未被标记的DNA分子。]
10.A [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玉米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其内含20个DNA分子,有40条DNA分子单链被32P标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不被标记);第二次分裂时,中期的染色体都被标记;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分离变为两条染色体,则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为20条。如果是多个细胞也符合这样的规律。]
11.(1)DNA复制 细胞核
(2)A T C C T
(3)不能 在单链中不一定A=T、C=G
(4)T∶A∶G∶C=2∶1∶1∶3
解析 此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有关问题。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且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12.(1)15N模板链 14N新链
解析 此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新的DNA分子是由一条模板链和一条新链组成的。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共同分解途径。另一方面三羧酸循环中的许多中间体如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又是生物体各物质合成的共同前体。因此三羧酸循环是各物质代谢的中心。 8.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答:生物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生物体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核苷酸代谢 1、人体、鸟类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为尿酸。 2、画出并注明嘌呤环、嘧啶环各原子的来源。 3、何谓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起始物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
DNA生物合成 1、基本概念 DNA复制子、复制叉、复制眼、复制方向、DNA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和后随链?
2、生物的遗传信息如何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答:生物的遗传信息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通过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由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形成性细胞时,通过减数分裂,使性细胞形成单倍体,在受精过程中形成的双倍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亲,另一半染色体来自母亲,从而实现了遗传信息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 3、何谓DNA的半保留复制?是否所有DNA的复制都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 答:DNA的半保留复制指新合成的DNA双链中,有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只适用于双链分子,单链DNA分子要转化成双链的复制型DNA,再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3.若使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中生长三代,提取DNA,并用平衡沉降法测定DNA密度,其14N-DNA分子与14N-15N杂合DNA分子之比应为多少? 15答:N标记的大肠杆菌利用培养基中的14N合成DNA,第一代DNA双链都是14N-15N杂合DNA分子。 第二代分别是以第一代中的14N和15N链作为母链合成新的DNA,所以14N-DNA分子与14N-15N杂合DNA分子之比为1:1。 第三代中的14N和15N母链的分子之比是3:1,所以14N-DNA分子与14N-15N杂合DNA分子之比应为3:1。 4.已知DNA的序列为: W: 5′-AGCTGGTCAATGAACTGGCGTTAACGTTAAACGTTTCCCAG-3′ C: 3′-TCGACCAGTTACTTGACCGCAATTGCAATTTGCAAAGGGTC-5′
→ 上链和下链分别用W和C表示,箭头表明DNA复制时复制叉移动方向。试问:① 哪条链是合成后随链的模板? ② 试管中存在单链W,要合成新的C链,需要加入哪些成分? ③ 如果需要合成的C链被32P标记,核苷三磷酸中的哪一个磷酸基团应带有32P? ④ 如果箭头表明DNA的转录方向,哪一条链是合成RNA的模板?
答:① W链;② DNA聚合酶,引物,dNTP,mg2+;③ α-磷酸基团;④ C链。 5、DNA复制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DNA的复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复制体的变化。 起始阶段,形成起始复合物;延伸阶段,DNA聚合酶Ⅲ进行持续的DNA复制;终止阶段,复制体解聚,形成两个新的子代分子。 6、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点及差异 答:共同点:①均为半保留复制;②均为半不连续复制;③均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并由SSB同单链区结合;④均需要拓扑异构酶消除解螺旋形成的扭曲力;⑤均需要RNA引物;⑥新链合成均有校对机制。 主要差别:①原核生物为单起始点,真核则多起始点复制。原核生物的复制子大而少,真核生物的复制子小而多?②原核生物复制叉移动速度快于真核?③原核生物冈崎片段大于真核生物的?④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和蛋白质因子的种类比原核多。⑤原核细胞在第一轮复制还没有结束时,就可在复制起始区启动第二轮复制。真核细胞的复制有许多复制许可因子控制,复制周期不可重叠。⑥原核DNA环形分子,真核DNA为线形分子且复制时末端会缩短,需要端粒酶解决末端复制问题。 7、哪些因素能引起DNA损伤?生物机体有哪些修复机制? 答: 引起DNA损伤的途径有:生物因素如复制差错或病毒整合,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各种化学诱变剂。 生物体的的修复系统: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易错修复(SOS修复)。 8、端粒酶的作用 答:端粒酶存在于分裂旺盛的细胞。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物。其蛋白质部分能以其RNA为模板合成DNA链。端粒酶的RNA部分有一段序列与端粒TG链突出的3’-末端互补,二者结合后,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端粒TG链的3’-末端添加脱氧核苷酸,使端粒的TG链延长一小段,随后,端粒酶移动位置,继续加长TG链,直到达到细胞所需的长度。被延长的TG链可以作为合成冈崎片段的模板,使端粒形成双链。也可通过单链区的回折,合成AC链,随后对末端的发夹结构进行修剪,使端粒形成双链。
RNA生物合成 1、写出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全酶和核心酶,各个亚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全酶形式为α2ββ’ωσ; 核心酶:α2ββ’ α亚基负责识别和结合启动子,在全酶与某些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时也发挥重要作用。ββ’亚基共同构成催化部位,β亚基化部位的主体,β’参与催化过程。σ的作用是? 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种类、定位和产物 答: 酶 定位 主要产物 RNA聚合酶Ⅰ 核仁 rRNA RNA聚合酶Ⅱ 核质 mRNA RNA聚合酶Ⅲ 核质 tRNA
蛋白质合成 1、原核生物是如何区分AUG是起始密码还是多肽链内部Met的密码的? 答:原核生物在起始密码上游约10个核苷酸处(即-10区)通常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序列可以与小亚基16S rRNA 3′-末端的序列互补,使mRNA与小亚基结合,使得核糖体能够识别正确的起始密码AUG。而多肽链内部Met的密码前没有SD序列。 2、遗传密码有多少种?AUG之意?终止密码有哪些?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3、何为单顺反子、多顺反子、多聚核糖体、SD序列 4、原核生物核糖体上有哪3个tRNA结合位点 答:① 肽酰-tRNA结合位(P位)。② 氨酰-tRNA结合位(A位)。③ 脱肽酰-tRNA结合位(E位)。 5、密码子的简并性和摆动性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简并性是指同一种AA有两个或更多密码子的现象。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时,密码子的第一位、第二位碱基是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的,而第三位碱基配对则可以不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这种现象称为摆动性。由于摆动性的存在,合理的解释了密码子的简并性,同时也使基因突变造成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6、原核生物肽链上每合成一个氨基酸残基,重复哪几个步骤,直至肽链合成增长到必需的长度? 答:按进位、转肽和移位3个步聚一再重复,直至肽链增长至必需长度。 7、肽链合成的终止阶段需要终止因子RF,而原核和真核的终止因子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肽链合成的终止需释放因子(RF) 。 原核生物的释放因子有RF-1、RF-2、RF-3。RF-1识别终止因子UAA、UAG;RF-2识别终止密码UAA、UGA;RF-3是一种与GTP形成复合物相关的GTP结合蛋白,不参与终止密码识别,但可促进核糖体与RF-1、RF-2的结合。 真核生物的释放因子为eRF,可识别3种终止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a修复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