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发展前景当前经济发展前景

重要提示:看了本文的人还对以下公司做了评价!
央企,行业领先,管理规范。…
环境很好,同事水准也都很高…
2016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经济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经济论文频道。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11.7%;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1%,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4年二季度和24年一季度的9.6%和9.8%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9.5%,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9.1%修正为9.3%,我们调低了2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9.5%下调至9.3%。但对2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3.4万亿人民币(41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16.6%,比二季度放慢了1.6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11.7个百分点(约占GDP的6%),零售业仅下降了1.6 个百分点(约占GDP的3%);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年增长145.2%),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年增长率下降了79.6%),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6.7%,大概是自199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8.2%加速至9.3%。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11.4%下降到9.7%。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紧缩政策似乎对经济的影响有限。三季度大部分经济指标仅略有下降,按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下降幅度应远远大于此。尽管经济刚刚显现出降温的迹象,但9月份经济再次开始加速增长。 三季度贸易顺差扩大。三季度出口增长了35%,比二季度的37%略有下降。另一方面,进口增长明显放慢,从二季度的44%下降到三季度的3%,这可能是因为原料进口减少。因此,三季度贸易顺差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顺差仅为11亿美元,一季度为逆差86亿美元。 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本流入再次增加。三季度资本流入(新增外汇储备减贸易顺差和FDI)总计为176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99亿美元。最近M2供应量再次回升(9月为+13.9%,8月为+13.6%),同时,9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额连续第二个月加速增长,达到了25亿人民币(8月为116亿人民币,7月为27亿人民币)。 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加速增长,从二季度的14.2%上升至三季度的25.9%。今年前九个月,城市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9.9%,仅比1-8月下降了.4个百分点。 我们估计,仅9月份城市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就达到了27.7%,高于8月的26.3%。 针对投资过热而实施的紧缩政策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再次超过了23年26.7%的水平,是过去五年平均14.4%增长率的两倍。 由于中国消费者不依靠举债消费,因此,零售业保持健康增长。三季度零售业保持了二位数的增长率,估计为13.4%,比二季度的15%有所下降。我们认为,9月份零售额增长率从8月的13.1%和1-7月的12.8%增加到13.7%。除去价格影响,今年前九个月零售额增长了9.7%。我们认为,受到居民收入和储蓄增加的影响(1-9月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7%),未来两年居民消费情况要好于固定资本支出的情况。 由于国内外需求回升,工业生产没有减速。据报道,1-9月工厂产量增长了17%,与1-8月的17.1%相比,几乎没有下降。根据我们的计算,工业产量从二季度的17.6%下降到三季度的15.8% ,但仍高地过去五年平均12%的水平。我们估计,仅9月份工业产量就已增长了16.2%,连续两个月加速增长(8月为+15.9%,7月为+15.5%)。 过去两个月物价保持稳定。9月CPI增长率从7、8月的5.3%下降到5.2%。截止到目前,消费通胀率达到4.1%,大大高于23年1.2%的水平。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今年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因素,1-9月食品价格上涨了1.9%,粮食价格飙升了28.4%。同时,住宅成本增加了4.4%。另一方面,服装、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和通讯产品价格继续回落。未来,其它价格指数,如生产价格指数和企业产品价格指数,也将下降。由于石油价格骤升,我们认为9月生产价格指数将增长近7%,这意味着企业利润继续下降。由于生产能力不足,食品和石油价格面临长期上涨压力,因此,我们预计通胀压力将持续存在下去。 改革之路还很长 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远远高于历史总水平。我们认为,经济要回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各类经济指标必须降至整体趋势以下,这样才能消除以前积累下来的不均衡。鉴于目前经济增长率仅略有下降,因此,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增长率高于当前可持续增长水平的时间越长,未来修正这一失衡所需的时间也越长,或者说未来修正这一失衡也越困难。我们认为,鉴于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政府现在还不能放松紧缩政策。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政府应在近期内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转贴于 看准网
跟踪中国经济的拐点 在出口、资本流动和房地产销售方面,市场力量发挥了最大的影响力,而政府控制着经济的其他方面。因此,出口、外汇储备,以及房地产销售可以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 出口是推动企业收入和银行存款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外汇储备增加反映的是资本流入和银行存款增加;购置房地产会影响到货币流动性。我认为,这三个指标将揭示出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许多信息。 由于中国的企业对存货的关注度不够,因此,生产指数常常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最终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尽管库存激增,中国经济也会继续增长,而且增长持续的时间要比通常情况下更长。
出口是重要的先行指标 中国的银行系统依赖储蓄发放贷款,而不是依靠债务清偿情况。当中国的出口(23年为GDP的3%)与现在一样蓬勃发展时,居民和企业的收入也在增加,因此,储蓄率大幅上升。 如果银行系统反周期地向出口部门注入资金(1998-2年曾发生过),出口周期的影响可以被部分抵消。但是,银行贷款一直是顺周期的。这就是为什么,出口下降时,出口对贷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中国的出口实力来说,存在周期性和结构性两个因素。中国的出口增长率是全球出口增长率的两倍,在过去两年里年均增长率为17%。24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比去年增长了35.3%。在前三个周期中,出口在短短12个月中就从高峰下降至近于零的水平,增长高峰出现在二季度。如果出口周期的这种模式不发生变化,那么中国出口增长率将在6个月内下降至约1%(年增长率),并且在12个月中进一步下降至零或负增长。 美联储上调利率抑制人民币投机 每当人民币投机升温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常常会快速增长,这导致流动性过度增长、信贷迅速扩张。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引发信贷过度增长。信贷过度扩张导致通货膨胀,资源从储蓄者流向贷款者,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金融机构贷款从二季度的595亿人民币和一季度的845亿人民币下降到三季度的392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增长率从二季度的38亿美元和一季度的366亿美元上升到三季度的439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信贷规模将有足够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中国外汇储备的未来取向取决于美联储上调利率的速度,以及石油价格上涨的速度。美联储基金利率是决定人民币投机规模的最重要的变量。尽管美联储正在调升利率,但现在利率水平仍然低于通货膨胀率,这会鼓励投机行为。如果美联储基金利率上调至与通货膨胀率持平的水平(可能发生在25年一季度),那么投机行为可能会大大减少。 石油价格将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平衡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历来资金只追逐那些不需要钱的人,当人们感到中国从很有钱变为很需要钱时,投机行为可能会停止,投机方向也会发生改变。此外,石油价格飙升也可以改变市场的这种投机预期。 房地产销售开始放慢
出售房地产是资金从居民手中转移到企业手中的最主要的渠道。24年前8个月,房地产销售量比去年增长了4%。房地产销售额高达1.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4年GDP的8%,其中8%是住宅。我们估计,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因此增长了2.4万亿人民币。来自于房地产销售的资金(即使只有3%的首付款流入银行部门)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当资本流入导致信贷过度扩张时,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往往落后于投资增长的速度。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弱点之一。居民储蓄增长停滞导致居民购买力无法满足房地产供应量。 现在已经出现了房地产销售速度放慢的暂时迹象。例如,8月份居民住宅销售额增长了28.3%,而1-2月时增长率为5.7%,销售量增长率也从44%下降到8.4%。这是自1999年房地产牛市以来,下降时间最长的一次。 然而,房地产供应量保持上升的趋势。房地产开发周期为2-3年,从开工量来看,21-4年房地产新开发量每年增长约2%。除非今后两年居民收入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这是不大可能的),否则,房地产价格将面临下跌的压力。 影响中国经济的根本因素 出口增加和资本流入继续促进中国投资迅速增长。但已有暂时的信号表明,中国居民对房地产的购买力已经耗尽。但是,这还没有严重到足以引发房地产价格下跌,这是因为市场力量还没有对中国的投资产生严重压力。 美国消费增长的势头是否能保持下去,是决定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美联储基金利率上调到多高的水平(决定资本是否流入中国),可能是影响中国投资热潮的最重要的因素。转贴于 看准网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入团志愿书范文1 敬爱的团支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作为一名满十四周岁,生在新...…
  第一篇:800字的入团志愿书范文 敬爱的团支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同每一名中学生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而这需要有一个指路的明灯,团组织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航标,所以我迫切要求加入共青...…
尊敬的团组织:   我是x班的,在班里任职xx,成绩在班上排xx,在上学期期末考试里得全班第x名。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件光荣的事,因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共产党的助...…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
  到2世纪9年代,资源耗竭、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挡在了各国的发展道路上,于是各国便开始寻找一种不损害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此,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中国理论界极其关注的热点,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2015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从历史大背景看未来中国经济前景
欢迎来到中山泸州商会!
2017年 6月 10日 星期六
政策法规/法律维权
今天是日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2015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从历史大背景看未来中国经济前景
日期: 14:07:27&&&&&&浏览次数:104
2015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从历史大背景看未来中国经济前景
&&& 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西、云南等地经济形势的汇报和对全年走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李克强强调,要奋力争先,勇于担当,依靠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以下是李克强总理在这此次座谈会上对当前中国经济作出的6点判断。 1、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 &&& 从一到三季度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看,我国经济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三季度一些重要数据环比在平稳当中略有回升,总体处于稳中趋缓、稳中向好态势。在世界经济波动异常、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 我们的就业率在全世界都是高水平的,居民收入高于GDP增速,全国单位能耗也是下降的。我一再说,只要保持比较充足的就业、百姓收入有所增长、环境不断改善,7%左右的GDP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 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运行中不乏新趋势和新亮点。我们的服务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占了GDP的半壁江山,消费稳定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亮点正在逐步显现,这些都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但我们必须时刻要保持清醒头脑,丝毫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走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当前世界经济走势艰难曲折、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大幅下滑,而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国内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步凸显。投资、工业下行势头仍在延续,传统动能持续减弱。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上下同心,着力巩固向好趋势,有效对冲下行因素,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新动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咄咄逼人”,在一些方面已经发挥了突出作用。 &&&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传统动能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但新动能也正在加快成长,地区走势呈现分化,行业亮点出现分层。尽管新动能一时还难以全面支撑和接续。但从一些地区和行业中可以看出,新动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咄咄逼人”,在一些方面已经发挥了突出作用。在当前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今年1~9月城镇新增就业已提前完成全年指标,就是鲜明的例证。这里面有“双创”、简政放权等改革带动的新业态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对增长贡献的作用,等等。 当前,我们既要改造提升旧动能,又要精心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协同作用。 3、单靠政府一只“手”确实不够,还要充分调动市场活力。 &&& 破解发展难题,不能光用传统办法,还要更多依靠改革开放。这是我们30多年取得经验证明了的。现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就业却始终能够保持高水平,靠什么?还不是靠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举措还要加大力度推进。 &&& 单靠政府一只“手”确实不够,还要充分调动市场活力,激发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我们正在推进“三证合一”改革,但除了工商、质检、税务这三个证,还有不少许可证,企业拿不到同样寸步难行,最后只能偷偷摸摸地干,浮不上水面。必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调动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这是我们最大的潜力所在。 &&& 改革和开放不能分离,还要加大力度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利用好自贸区这个平台,积极探索适应深化开放要求的体制机制,在因应国际形势变化中趋利避害,在合作共赢中拓展发展空间。 4、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或将催生中国的一场“新工业革命”。 &&& 许多人都有个误解,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是搞搞简单的服务业,搞搞网上销售,其实远远不是这样。这是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大舞台,也是最大的结构性改革。我最近翻了好几本关于创客、互联网的书,千千万万的创客通过互联网平台,改造升级创新传统制造业,被称为是一场“新工业革命”。我们的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或将催生中国的一场“新工业革命”。 &&& 我过去讲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改造传统制造业,同时也提升制造业产品需求。我们说,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大量这样的鲜活生动的事例。要通过创新供给、扩大新业态等,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5、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 巩固当前的基本面,首先要不断改造升级传统动力。当前的三大动力中,有效投资的余地仍然很大,中西部铁路、公路,大型水利基础设施仍有很大投资空间。我到中西部地区去和农民交谈,大家提到最多的就两个字,一个“水”,一个“路”。不光是主要公路,还有乡镇小路;也不光是大水利工程,还有许多配套水利设施缺口都很大。有效投资的需求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 我们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关键在于新型城镇化这个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要抓住历史机遇,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要加快推进水利、中西部铁路、棚改、城市地下管廊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升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投资方式和投资程序也要改革,要积极吸引外资、民营资本。学会利用市场手段,采取公私合营(PPP)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要用新办法,采取新措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6、鼓励干事,就要有“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 &&& 我们说,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怎么发展?还是要靠实干。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方积极性充分调动,竞相争先,造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今天,我们仍然要挖掘其中的潜力。要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营造各地竞相争先的发展环境,鼓励各地积极有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鼓励干事,就要有“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各地方因地制宜、各显其能。只要出于公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是谋私利,符合改革大方向和地区实际,我们就不应该求全责备。对地方想干、应该干的事,中央各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 &&& 对“不作为”的干部要坚决处理,同时也要强化“激励机制”。最近中央出台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要与之有效衔接。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把是否造福百姓,作为衡量干部“能上能下”的标准。另一方面,已经下拨的资金、批定的项目,如果逾期落实不了,该收回的就要收回,要调到那些愿意干事的地方。 正是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必须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会继续面临十分艰苦的挑战。不仅要发扬过去“实干”的传统,还要加倍“巧干”“会干”。既要加速提升旧动能,又要精心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协同作用。这其中要使的劲,运用的智慧就比以往更多。 领导干部在位,使对劲是发展的动力,不干和使错劲也可能是发展的阻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任务和目标要确保完成。同时,更重要的,要为明年打下坚实基础。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主动作为,奋力争先,不负历史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 从历史大背景看未来中国经济前景: &&& 经过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发展和转型的节骨眼上。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将会是如何?最近以来,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首先说的是,经济学家不是预言家,更不是算命先生。近代以来乃至到当代,经济学家们预言未来,很少没有说准的。然而,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人们总是对经济学家们充满希望和不断邀请,希望他们能对一个国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做一些预测。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有着现实的需求和意义。对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测和估计,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也或多或少低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一个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如何认识和把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更有着更特殊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正如一届政府决策者要对自己在任时期的宏观政策负责一样,经济学家们也要对自己的判断和公开发表出来的言论负责。别的做不到,经济学家至少不能说迎合社会需求和政府官员的喜好而说违心的话。 &&& 经济学家们不能准确预测未来,更不能掐指测算一个国家未来10年到20年的增长数字,但社会却始终有这个需求。经济学人作为一个职业又不能吃闲饭,那又该怎么做?也许只能把自己所知道事实摆出来,让政府决策层、企业家和投资者自己去做判断经济发展大势。如何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经济学人目前所能做的,也许只能是告诉人们:(1)自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后,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史实和经验是什么?(2)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的原因和贡献因素是什么?(3)中国经济目前大致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上?(4)决定未来中国增速的内在结构和世界经济环境及其增长前景什么? 从近现代和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史实中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或称为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后才发生的现象。按照许多经济史学研究,尤其是当代世界伟大的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历史经济数字的推算和估计,从公元前1000年到1800年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人均GDP基本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像14~15世纪的威尼斯、16~17世纪的荷兰和17~18世纪英国,才开始有了有了稍微的经济增长。只是在19世纪20年代后发生的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后,才最早在英国、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产生现代经济增长,而推动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工业和科技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西方各国经历两个快速经济增长时期。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即从1820年到1913年。这一期间,大英帝国崛起时的经济增速只有2%左右,随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进入了“英国病”的停滞时期,中间还经历了1873年到1896年的第一次世界性大萧条。同一时期,法国的GDP年增速平均在1.5上下。德国统一后崛起比较晚,但仅仅增速相比英法也高一点,平均GDP年增速超过2.5%,但德国的经济增长被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所打断了。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有一段时期超过4%的相对“高速增长”的只有美国和加拿大。 &&&& 如果说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西方国家纺织工业的创新时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机、钢铁或铁路化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从1897年到20世纪50年代则是以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话,那么,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则是由核能、航空和航天科技、以及计算机、IT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时代。这一波经济增长又可以被称作为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乃至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发生,西方国家经历了第二波快速经济增长。从1950年到1973年间,德国的年平均GDP增速为5.69%,法国为5.05%,加拿大接近5%,美国的年均GDP增速为3.93(前提是美国经济从1820年到1950年已经是经历了超过3%平均GDP 年增速了,在20世纪50年代后到70年代有接近百分4%的年平均增速已经是相对很高的经济增速了),连英国这个最先崛起老牌工业化国家,在这20多年的年GDP增速也达到了2.93%。而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一波快速经济增长,才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发生“大分流”的真正原因。 从人类近现代历史和当代历史上来看,一段时期人均GDP超过8%的超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一些后来崛起的“赶超型”的国家和经济体。按照林毅夫教授最近几年的研究,二次世界大战后,除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外,保持平均经济增速在7%其持续时间超过25年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巴西、马耳他、阿曼和博茨瓦纳十二个经济体,而主要大的经济体又大都亚洲尤其是东亚。例如,从1950年到1973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速为9.27%;我国台湾地区从1962年到1996年有8.8%的35年高速增长;韩国从1971年到1996年有差不多25年的超过9.1%的高速增长,新加坡从1976年到1997年平均年GDP增速也高达8.2%。香港从1974年到1988年GDP增速为8.2%。 &&& 一个非常值得今天特别注意的现象是:这些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后发赶超型的经济体,在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完成了各自的工业化之后,几乎无有例外地全经历的一个经济增速“下台阶”乃至增速减半的过程。日本从1974年到1992年经济增速只有4.29%,比年的经济增长时期的增速下降了一半还多。在1993年之后到2009年,日本经济又下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年平均增速只有0.85%。韩国经济从1997年到2012年的年平均增速大约只有4.3%,比1971年到199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速下降了一半还多。台湾经济从1995年到2012年平均增速大约也只有4.3%左右,也比之前的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速下降了一半左右;香港经济从1989年到2012年大约只有4.0%上下;这一期间,新加坡的经济增速应该最高的,从1997年到2012年大致在5.3左右%。这些有着“后发优势”和“出口导向型”的亚洲经济体的超高速增长的历史经验说明,在经历一段时间20~30年左右的超高速经济增长而完成了各自的工业化过程之后,经济增速不是逐渐地下行,而是增速突然下一个台阶,在下一个台阶,最后经济增速下降一半左右或者更多。 &&& 相比欧美各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速增长,乃至相对二次战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在20世纪50年代和到70年经济的相继高速增长的“起飞”,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有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在1978年到2012年这35年中,扣除价格因素,GDP 增长了16.2倍,年均增速为8.7%(国家统计局日发表的一篇“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的文章所给出的数字,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jrzg//content_2522445.htm。按照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2014年第二版“新版序中”给出的数字,从1978年到2013年这35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速为9.8%,见该书第7页,上海格致出版社),正好与我国台湾地区从年这35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速差不多。但是考虑到中国大陆地区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能有超过35年GDP年平均增速8.7%超高速增长(不像我国台湾地区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一个相对小的经济体),这本身已经创造了世界历史的奇迹。这实际上也说明,在18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用了短短30多年的时间,走了一遭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 &&& 在经历了35年的超高速经济增长之后,自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真正下移,先是降到年的7.7%,到2014年则进一步降到了7.4%。现在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是,经过了近13个季度PPI连续为负的“增长中的不景气”之后,经过3年有余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去库存化”,中国经济是否下行“见底”了?是否未来几年还会“见底回升”?在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能再回到8%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是否未来10年乃至20年中国经济增速必然会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那样经济增速要下台阶乃至增速减半的过程?要大致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以上把中国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长放在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以及在当代亚洲和东亚地区的几个重要的经济体的大范围的对比中来把握和思考外,还必须理解这个中国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过去30年经济超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其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因 &&&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50.2亿元(2,168.1亿美元,均按当年汇率计算,下同)增加到2012年的53,4123亿元(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调整之后的数据,折合现价84,613.5亿美元),2014年则进一步增加到63,6462.7亿元(103,611.2美元)。中国的人均GDP ,也从1978年的3,650元(227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46,652元(7,595美元)。过去37年间中国经济如此高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今天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不仅对认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着辉煌的历史意义,对把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也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回顾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经济这些年高速增长的原因和,至少从以下6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 首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首先要归因为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即有市场经济,才有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37年的高速增长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在人类历史上所能发现的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即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发现的唯一能带来快速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方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在自然经济中几乎都没有经济增长。1917年十月革命后第一个中央计划经济的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解体、东欧各国的转制,世界当代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计划经济下也实际上没有多少经济增长,且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进来看,更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越南等国家的中央计划体制的实验和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迄今为止,无论是西方世界在近代的兴起,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先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惟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较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此而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首先是吃了“市场化改革红利”的结果。有了市场机制,才有企业发展的激励,才有全社会人人发财致富、通过市场交易增加自己的福利的动力,才有无数的民营企业家崛起,才有政府官员为发展经济而促进市场化和自己所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升迁和谋利的动机,才有高速经济增长。没有市场化改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 &&& 其次,在强调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的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在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中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决不能否定和忽视中国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在文革后期,当整个社会意识到计划经济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可行的资源配置体制这一共识逐渐达成之后,中国政府不断放出来对市场经济的管制和压制,到各级政府把发展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从而各级政府自1994年起就不再是市场交易和通过市场交易而产生的经济成长的一个阻碍和压制力量,而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事实上,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竞争,无论县级竞争,还是发展竞争,更重要的不是在招商引资的竞争,而是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竞争。正是各级和各地政府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竞争和各种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措施的推出,才在过去30多年中形成了今天中国所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再次,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外资的大量直接进入密不可分;20世纪下半期以来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发生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的加速,又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中国经济起飞的80年代,在具有巨大优质劳动力人口的大国,在中国各级和各地政府“亲发展”和竭尽全力招商引资的政策的吸引下,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港台、新加坡和其他海外华人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为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第一级的助推火箭。在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现代制造业技术、现代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的示范效应影响下,一大批民营企业也迅速崛起,共同推动了中国外向型出口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发动机。 & 第四,从人类社会的科技和工业革命发展阶段上来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与中国市场化改革后补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和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有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20余年的高速增长,到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就结束了。然后又经历了1983年的一次小的经济衰退,而随后有一个近二十年几乎没有危机的稳定增长时期。就在西方国家在70年代后进入了相对高速增长的末端时期,1978中国开启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发生了,使中国迅速加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已经给20世纪50~70年代高速增长强弩之末带来了技术转移的巨大历史契机。实际上,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低度发展又有巨大劳动力资源中国经济在90市场化改革初步完成2001年加入WTO后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后的经济起飞,从科技革命和技术转移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西方发达国家转向中国的一个的技术创新(innovation)过程,20世纪九十年代外资的大量进入,与中国大陆内部民营经济的崛起,乃至一些国有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变成了一个互相出促进、共生共长的过程。这一方面既解决了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产能过剩、一些跨国公司没有增长的机会问题,另一方面,又把先进科学和工业技术、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翻过来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又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标志性事件后,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内部制造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以及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变成了同一个过程。结果既提高了中国的收入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除西方国家在20世纪末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从而促进和贡献了全球的整体经济增长。如果从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全球分工体系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经济这些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又会认识到,这其中主要原因有可谓是市场化和开放的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起步,到在30多年的短短历史时期中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既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汽车、火车乃至高铁、电力、电话、电视、空调、家电、重化工业这些传统产业),又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末班车(计算机、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的一个结果。由此也可以认为,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际上在30多年时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走过的100多年经济发展路程,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数字,只是这一轮工业化过程的外在表现而已。 第五,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年的高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奇迹的发生,还与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崛起与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密不可分。2006年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笔者曾讨论了中国人的经商精神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一旦中国人一旦通过改革开放解除了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中国经济的崛起就是一个自然和必然结果。在二次战后,在有13个GDP年增速有连续25年超过7%国家和地区中,其中就有4个是华人经济体,还有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这一判断目前显然无法精确地用计量方法进行验证,也很难进行因果的理论解释,但二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却无疑表明了这一点。 &&& 第六,必须看到和承认,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也与计划经济30年中国经济的低发展水平和不发达密不可分。到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624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也只有379元。从如此低的经济发展起点出发,才有高速的35年的高速增长。到1978年计划经济的末期,中国经济的落后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巨大的后发优势。一旦在改革和开放中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加上一个自上而下的具有强烈赶超愿望的政府的强力促动和推动,外资进入、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才真正利用了技术进步的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发展中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优势”,才有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也正是因为中国经济是从一个到1978年才只有人均GDP的379元人民币的低位开始,即使有30多年接近8.7%的年均GDP增速。尽管目前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也美元现价计算也只有7595美元美元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和东亚四小龙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台阶而将近入一个中速增长时期? &&& 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梳理清楚了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贡献因素,大致也就能判断中国经济的目前发展阶段和未来的增长趋势了。在日发表在FT中文网的一篇“中国经济增速渐进下移”的文章中,笔者就曾提出,在中国经济经历了35年的高速增长时期之后,已经进入了这一轮科技革命发展阶段上工业化的中后期,因而中国经济增速下移是个不可改变的自然趋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上6条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相关联的六个方面来分别分析。 从中国经济的市场改革来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不但中国的民营经济是全市场化运作,中国国有企业也是市场运作,连中国政府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化运作。另外中国经济的开放度也已经很高。对中国经济整体而言来说,吃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已经差不多吃尽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新常态”,因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法则也会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起作用,包括产能过剩、通胀、通缩、乃至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经济周期。从对外开放度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可能比任何国家都更加深地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根据IMF的数据,中国早在2009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当年出口金额为1.2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的出口规模达到了2.2万亿美元,超出美国40%,甚至比德国、日本两国出口总和还要多出400亿美元。2014年,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尽管这几年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是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比GDP 总量)仍然为41.3%,出口依存度仍然为22.6%,仍然高于美国和甚至日本。就此而论,像中国这个有着GDP 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出口2.34万亿美元(出口占全球份额达12.2%)的大国,不可能再像过去20余年那样靠出口导向性增长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了。如果再期望中国经济未来10年乃至20年在保持过去20年的外贸出口增速,那全世界的制造业产品都要靠中国一家来生产了,折子理论上和现实意义上都是不可能的。故从这个维度来看,中国过去20多年一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速的下行,恐怕是一个自然的趋势。 &&& 中国经济能否在像过去20多年那样靠政府推动的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增长来维系一个高增长?靠未来的城镇化的提高来推动中国的高速增长?从中国的城镇化率来看,相比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要看到,中国是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是否中国一定会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的路程?在未来某个时期会达到80%乃至90%以上的城镇化率?这几年我一直讲,回顾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的大范围的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就此而论,中国经济经过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大致完成了现有科技革命阶段上的工业化过程,或者是到了这一轮工业化的中后期(其表现是中国几乎所有产业的产能过剩和PPI的连续3年的持续下降),那么未来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只会减速而不会加速,恐怕在可见的20年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镇化率很难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超过80%。如果未来的城镇化在减速,中国的基础设施经过最近2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也会自然下降。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乃至地方政府所推动的城建方面投资,也与这一轮投资热潮过去后,地方政府巨额负债和融资困难所减缓。且目前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地铁、城市广场、绿地、公园、政府机关大楼也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好的了,政府再想投资,也不知道投到深地方。就此而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也只会下降。而房地产投资下降、房地产销售和房价下跌、乃至一些地方鬼城现象的出现,都是中国这一轮工业化到了中后期城镇化“冒进”和减速一个自然结果和外在表现。 如果按照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每一轮高速经济增长都是一轮大的科技革命的结果,那么,由于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后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和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的结果,因而可以说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红利中国在过去20多年也差不多吃尽了,因去其他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面临同样的结局发展问题。在新一代能像蒸汽机火车、轮船,内燃机、发电机、汽车、电话、电报和航空航天、核能、计算机、网络通讯这样能进一步改善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大的下一轮科技革命到来之前,中国经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一样,都面临着同样的产能过剩、增长机会减少、市场空间有限和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也决定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像1973年的日本,1990年代中期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一样经济增速面临下一个台阶的情形。这似乎一个不可改变的自然趋势。就此而论,最近中国政府强调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受约束人类科技知识发展的局限,下一轮能改变人类整个生活方式的科技革命究竟是什么,是否人类社会正在酝酿着以新材料、新能源、奈米技术、生物工程、新的通讯和沟通技术乃至新的商业模式所整合在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目前看来还不清楚。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真正来临之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尽管有复苏乃至有增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会有超过5%的中高速增长,但一波全球性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可能并不会在短期出现。在这种大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政府所提出靠创新驱动来创造的经济增长源还是非常有限的,也不可能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经济增速上升几个百分点。就此而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时期,应该是自然的。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政府领导人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这是理性、现实和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理性判断。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时间里正在走入中速增长时期,那么,从政府决策层到全社会都要有这样的足够思想准备,即使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7%、6%,甚至5%以下,也不必惊慌失措,也不在慌乱地再靠政府的强宏观刺激政策来维持一个本来就不能维持的超高速增长。如果采取这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的话,在未来10到20年,在经历一个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人均GDP慢慢进入一个高收入国家,是可以可期的。 &&& 为了应付全球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衰退而采取的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全国上下靠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而推动的经济增长,目前已经遗留下来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大面积的政府官员的腐败、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广义货币快速膨胀,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不断攀高,资本回报率下降,乃至前几年盲目扩张的企业倒闭和关门,等等问题。目前中国政府所正在进行的反腐运动,是必须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从不敢作为到实际的不作为,从而庸政、懒政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实际的体制性问题。目前将要启动的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中央财权的上收,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改变,实际上都将要和正在改变着过去30年靠地方政府竞争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上,这也自然会对中国增速产生一些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因为,如果有效率的经济增长是真正要靠、市场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一个相对低速、有效率的经济增长更能提高13亿中国人的福祉。尽管如此,单从经济增速上来说,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风暴和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将会在更长的历史时期减少或降低“经济的虚增”和低效率乃至浪费型的增长,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经济增速产生一定的影响。 &&& 除了投资、消费、外贸净出口、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资回报率这些经济增长的纯经济学的分析之外,这些年来,笔者一直相信,市场化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的崛起,是中国经济这些年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因素。然而,经管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老的一代企业家陆续到了退休的年龄,加上这些年中国经济到了“成熟经济”后创业机会减少,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负债沉重,税收负担极重,政府官员腐败,在未来十到二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是否现有民营企业的子女是否愿意并能成功地接棒父辈企业家企业而继续经营,并扩大自己的生意王国,还是把资产转移到国外,乃至是否能有新一代企业家的成批出现、开始创业和开始新的创新过程,也直接决定着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 结论 &&& 自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开始下降。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为了应付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又导致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但也为中国经济留下大量问题。主要是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中国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资本回报率下降。自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真正下移,PPI三年为负实际上意味中国经济已经出在“增长中的不景气”之中。随着中国经济渐进成长为一个成熟性经济和进入收入国家行列在未来10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移。这将是一个改变不了的历史趋势。即使在未来中国的经济进入一个中速增长时期,对于一个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GDP 超过7950美元,和外贸出口超过2.34万亿美元的大国来说,一个超过5%以上的增长速率,无论是在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百余年的近现代历史上来看,还是放到当前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横向比较,都是一个很高的经济增速。 &&& 中国经济经过37年的高速增长增速下行乃至平均增速下移到一个中速增长的台阶,都不可怕,也是自然地和正常的,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这一经济发展的大势,仍然想用政府推动的投资和宏观经济刺激措施来维持已经不可维持的“虚的”、低效率的乃至浪费型的高增长,那我们将付出的代价或将是一场大的经济衰退。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乃是全世界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张立群: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日08:39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 预计未来投资增速趋稳。在就业形势与收入增长平稳的支持下,预计未来消费会继续平稳增长。综合对需求走势的分析,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7%。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为7%。与2014年以来的增速下行态势比较,经济增长趋稳的态势比较明显。 上半年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下行过程初步触底 &&& 第一,工业增速持续回升。进入二季度以后,工业增速持续回升,成为支持经济增长趋稳的重要因素。初步分析,主要与库存调整周期的变化和过剩产能的调整相关。在持续调减库存之后,二季度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对市场预期的逐步好转,企业补充库存的活动开始增加。5、6月份PMI指数中的产成品、原材料库存指标都呈现提高态势。此外,今年以来对严重过剩的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业的产能利用状况,也是促进工业生产回升的原因。 &&& 第二,投资增长趋稳。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影响,2014年以来投资增速持续降低,成为影响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因素。今年1至6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与1至5月份持平。投资增长出现趋稳态势。分析其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降幅减小,1至6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较1至5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较1至5月份0.9个百分点的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较1至4月份2.5个百分点的降幅收窄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减小。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1至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9.1%,增速较1至5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表明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加大,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所加强。其中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较1至5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重要推动。 &&& 第三,出口增长由负转正。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1%,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状态。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增速继续下降,成为影响经济下行的因素之一。在稳出口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的支持下,出口增长开始转稳,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开始形成。 &&& 第四,消费增长持续稳定。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增速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最近几年来,消费增长总体平稳,与投资和出口增速持续降低形成明显反差。这既与消费活动的特点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与确保基本民生稳定的各项政策相关。在经济增速换挡和经济转型调整的复杂形势下,中国政府始终坚守社会政策托底这一底线,着力保就业、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全力支持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持续平稳增长、创业环境持续改善等客观因素支持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大体平稳。这就必然支持消费的平稳增长。13.6亿人口消费活动的稳定,对生活资料生产带来了稳定可靠的支持,已成为经济增长触底的最重要的需求保证。 &&&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经济增速回调都初步显现了触底态势。 下半年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 &&& 展望下半年,美国经济恢复的态势仍然比较明显。货币金融系统对政府扶助的依赖度明显减低,基于市场基础上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相互促进,逐步恢复的态势比较明显。尽管希腊债务谈判一波三折,但仍在推进之中。从更远一些的变化看,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元区政府财政合作的支持下,欧洲经济也将可能步美国经济之后出现类似表现。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环境初步显露筑底迹象。国内稳出口的政策效果预计将继续显现,出口增长有望转向平稳。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好转,以及拿地难有所缓解的支持,预计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环境趋向改善。1至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9%,与一季度同比下降9.2%形成鲜明反差,表明房地产销售形势已经回暖;新型城镇化相关工作的推进,预计会逐步扩大房地产业发展空间,大城市综合规划工作加强,地下管网设施改造力度加大等,预计会使大城市拿地难问题趋向缓解。综合判断,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趋势会进一步减缓。与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职能加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带一路”大格局奠基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增加等相联系,考虑到政府在相关资金方面做出的综合性安排,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未来趋向加强。随着过剩产能调整和市场需求趋稳,订单水平、开工率水平趋稳,预计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稳中趋升,制造业投资增速将趋稳。归纳以上分析,判断未来投资增速趋稳。在就业形势与收入增长平稳的支持下,预计未来消费会继续平稳增长。综合对需求走势的分析,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7%。 (作者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Copyright © 中山泸州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P备案号: 第 ********** 号
电话(传真):6/
公司地址:中山市沙溪镇康乐北路62号(泸商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南方网通
法律申明:本站咨询信息仅供参考查阅应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韩国经济发展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