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课改中的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所有的教学学段中都要能保证整体的逻辑思维性,保证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并不好,要想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良好的衔接,教师必须在把握好中小学脱节现状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中小学过渡阶段。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   DOI:10.ki.issn17.08.098   新课程改革的颁布,使得基础教育的重视度被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标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基础数学素养的课程,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面向的是全体的学生,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具有良好的数学教育。而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是保证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基础,所以要想能够贯彻和执行新?n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要求,必须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脱节现状   (一)学生身心发展出现变化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不仅是学习阶段的变化,同时在身心发育上也出现了一个转折。他们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这对心理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个时期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极容易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出现厌学、叛逆、封闭等心理现象。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初中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所以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感觉无从下手,进而产生厌学、逃避等不良的思想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式出现变化   小学数学的内容都属于基础内容,而且升学压力不大,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比较放松,也为学生预留出了足够的课堂动手实践时间,学习氛围比较轻松,但是初中数学的知识量有所增加,同时难度也有很大的提升,还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加快节奏,减少为学生预留的动手实践时间,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适应,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学生学习方法出现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顾忌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接受能力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尽量对知识进行细化和详解,而学生在教学中只要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并在课下对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简单的记忆,就能够有效地解决很多的问题,同时考试时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在小学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自己思考和探索的知识少。而升入中学后,学习的内容大量增加,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所以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个知识点详解,因此学生需要能够主动学习,学会举一反三,独立思考和探索。   (四)四基、四能出现变化   四基主要指的是基础知识、能力、思想以及活动;四能主要指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数学思想渗透不多,所以几乎接触不到四能。但是到了中学后,数学的知识抽象性和复杂性更强,所以需要学生能够建立起四能,提升综合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所以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地对数学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索。比如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文具店或者商场购买一件文具,通过付款和找钱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币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在上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记住人民币的特点和换算关系,并模拟购物,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人民币换算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小阶段数学的衔接。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易转变,小学的数学知识一般比较简单、具体,而初中数学则比较复杂和抽象。所以中学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对小学的数学知识有所了解,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然后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初中数学的内容。比如在学习“负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则运算中的减法来引导学生,“我们都知道10-5=5,那么同学们如果现在我们用5-10,你们觉得可能吗?”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易接受。又如在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之后,就可以综合加减法的内容来出计算题,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做好预习,这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虽然学习难度增加,但是通过预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做好复习巩固,通过课后的复习巩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也做出了一定的指导。中小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中小衔接的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中小学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 赵文彬.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 2014(24):   51-52.   [2] 吕寻琛,宋清爽.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时效途径和措施[J].科教文汇, 2015(2):116-117.   [3] 孙敏,尹志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点之一[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1):33-38.   [4] 王铁军.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甘肃教育, 2015(20):58.   [责任编辑 房晓伟]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工作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工作的核心应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不断向数学课堂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进。老师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所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一、教学观念现代化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我在教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操作:“说一说”,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一数”,在数的过程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和4个角;“量一量,比一比”,是在量和比的过程中,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摆一摆”,请学生用小棒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以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通过上面“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摆一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口说、手动、脑想、眼看,调动各种器官协同活动,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自行发现、思索、领悟、抽象概括。这样,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益。同时,这里的“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很有诱惑力。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振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的教材直接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新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因此学生要主动参与到动手操作中,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自己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在今后的应用中才能灵活。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我们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二、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第四册《认识角》的第二课时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不同的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等活动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②基本能力方面:&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能从给出的图案中准确地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合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可以分层进行,有能力的预习后,掌握方法可以做练习题,稍差一点的要把有关概念或公式先记住,第二天教师再讲解时把不会的在质疑,这种方法我感觉不错。&&&&&&&&&&&&&&&&&&&&&&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6页的数学游戏——神奇的“495”,任选三个数,如7、9、2,组成一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结果是(&&)。将所得结果中的三个数字再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求出它们的差,重复上面的做法。  上课一开始我请同学们想三个不同的数字,按上面的做法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们在好奇心地驱使下立刻动手试验。&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您当前所在位置:
数学新课改中的几点体会对浅谈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年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数学教学论文 )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5、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相关推荐链接:& & & & &
数学最新更新
论文最新更新
论文关联导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上好新课改的数学课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如何上好新课改的数学课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05:3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上好新课改的数学课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吸引住学生――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数学反思>>教学中心>>教师俱乐部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吸引住学生――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作者:佚名&&&&来源:&&&&更新时间: 10:43:10
如何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老师必须让他们集中精力,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那该怎么办呢?   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学生不要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 &&&&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儿了。所以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就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点的进步。 &&&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你才会用心学这门课程。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使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就要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差生也“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会自动退出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习上就不见进步,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教学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数学教学课改反思》一文由教师俱乐部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师俱乐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课改教学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