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二氧化碳时导管应该怎么连接如题,二氧化

浓硫酸不慎溅到&span class='hot-word'&皮肤&/span&上时应该怎么办?
按照老教材,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不能用水冲水,应先用干抹布把浓硫酸擦掉。因为用水冲洗,水和浓放出大量的热后,会烫伤皮肤。但是新教材改了,按照新教材,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因为有人计算过,就算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温度也不会超过40℃,根本不会把皮肤烫伤。最后,在皮肤上抹碳酸氢钠溶液或者稀氨水,以中和酸。
什么东西都要按照新的来,所以按新教材的,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老教材: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不能先用水冲水,应先用干抹布把浓硫酸擦掉。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因为先用水冲洗,水和浓放出大量的热后,会烫伤皮肤。
但是新教材改了,按照新教材,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因为有人计算过,就算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温度也不会超过40℃,根本不会把皮肤烫伤。最后,在皮肤上抹碳酸氢钠溶液或者稀氨水,以中和硫酸。
如果沾到得少,记得一定马上用大量水冲,不要先用布擦。
因为一般这种事故都是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生的,灼烧面积不会太大,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可减少硫酸灼烧的时间,能有...
先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深度受伤,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稀氨水浸洗,最后用水洗。
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皮...
一般的化学试剂商店都有,你在芜湖的话中江桥的附近就有,九莲塘附近也有试剂店
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 + H2O = Ca(OH)2
反应分为二种,一种是将水倒入生石灰粉中,一种是将生石灰放入水中。
第一种反应现象为,水逐渐沸腾蒸干,中...
硫酸的腐蚀性很强,使用时需注意。
答: 爱思倍辅食色素里面含有化学成份色素吗?
答: 我是高中生,我认为化学的教育的话让人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化学的实验设备跟上,这样的话会让人更加深刻。还有的就是课外的知识老师一定要多言传身教,更多的知识对考试是相...
答: 白糖和香灰混合后可以点燃,因为香灰中的锂化物能催化白糖氧化
答: 我是高中生,我认为化学的教育的话让人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化学的实验设备跟上,这样的话会让人更加深刻。还有的就是课外的知识老师一定要多言传身教,更多的知识对考试是相...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填字母).(2)在收集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如果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其可能的原因是.(3)使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如图),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4)向上述软塑料瓶中滴入,可看到塑料瓶鼓起来,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如果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其可能的原因是装置不严密;使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内外产生压强差,因此塑料瓶变瘪;向上述软塑料瓶中滴入稀盐酸,可看到塑料瓶鼓起来,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ADB(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如果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其可能的原因是装置不严密;故答案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装置不严密;(3)使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内外产生压强差,因此塑料瓶变瘪;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 2NaOH+CO2=Na2CO3+H2O;(4)向上述软塑料瓶中滴入稀盐酸,可看到塑料瓶鼓起来,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盐酸(硫酸等)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二氧化碳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1)选择A与F的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4)A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果是固体与液体反应,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科目:初中化学
18、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1)制取并收集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下同),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若在该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可能的原因是.(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科目:初中化学
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实验室要制取17.6g的CO2,则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4)若在上述实验中无法收集到预定质量的气体,则可能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2006?下关区一模)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ADB(填字母).(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H2O+CO2↑.(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药品不足、装置漏气.(4)实验室制取CO2,不能(填“能”或“不能”)将稀HCl换成浓HCl,理由是:因为浓盐酸会挥发出大量的HCl气体使制出的气体不纯.(5)若取11g石灰石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则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C-12&&O-16&&Ca-40)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图文】社中气体的干燥与净化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中气体的干燥与净化2
大小:1.1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填标号).①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热实验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③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④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2)在实验室里,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该气体能溶于水,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填标号).(3)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A、B为未膨胀的气球,C为玻璃导管,D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组实验.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锥形瓶中的物质
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观察到气球(A、B)的变化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氢氧化钠溶液
A气球胀大B气球无明显变化
(4)取12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溶解忽略不计).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3O2↑2KClO32.△2KCl+3O2↑(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5)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①2NaHCO3Na2CO3+H2O+CO2↑&&&&②NH4HCO3NH3↑+H2O+CO2↑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2的理由是同时生成两种气体,不便于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3O2↑2KClO32&.&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①2NaHCO3═Na2CO3+H2O+CO2↑②NH4HCO3═NH3↑+H2O+CO2↑,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2的理由是同时生成两种气体,不便于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房山区二模)课外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有关金属资料时,看到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于是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物质?
解释及结论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
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H2O.探究二: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2)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阴离子
微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猜想与假设】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解释及结论
称取22.6g实验Ⅰ中所得的白色不溶物,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白色不溶物中含有碳酸镁.
将产生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如图所示).
实验后装置B增重8.8g
白色不溶物的成分及质量分别为氢氧化镁5.8g、碳酸镁16.8g.【实验反思】(1)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上述结论之后,认为对于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还有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该问题可能是反应是否放出热量.(2)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未知物成分的确定,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通过实验现象测定;通过质量测定.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0?上杭县模拟)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图1装置①、②的名称分别是酒精灯、集气瓶.(2)小明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他应当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分别是A、D;如何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写出有关的操作和主要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3)小勤和小华另取E、F、G装置和石灰石、稀盐酸、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制取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①在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E的气密性?答: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把导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捂锥形瓶,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②实验中,他们发现G中的溶液都会变浑浊,但小勤实验时发现F中的蜡烛熄灭,小华在实验时发现F中的蜡烛燃烧的更旺.由此可知,小勤选用的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另一位同学观察到G装置中溶液也变浑浊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放热,使G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小华提出可用图2所示的装置替代E进行实验,请说明该装置的优点.答:节约药品;可控制反应速率(至少说明二点)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浓硫酸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