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石英矿物特征主要从哪五个方面的特征入手?

矿物的特性包括哪些?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发展史上,矿物的定义曾经多次演变。按现代概念,矿物首先必须是天然产出的物体﹐从而与人工制备的产物相区别。但对那些虽由人工合成﹐而各方面特性均与天然产出的矿物相同或密切相似的产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则称为人工合成矿物。早先﹐曾将矿物局限于地球上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但是﹐近代对月岩及陨石的研究表明﹐组成它们的矿物与地球上的类同。有时只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来源﹐称它们为月岩矿物和陨石矿物﹐或统称为宇宙矿物。另外还常分出地幔矿物,以与一般产于地壳中的矿物相区别。其次﹐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显然都不属于矿物。但有人把液态的自然汞列为矿物;一些学者把地下水﹑火山喷发的气体也都视为矿物。至于矿物的均匀性则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学成分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也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差别。此外﹐矿物这类均匀的固体内部的原子是作有序排列的﹐即矿物都是晶体。但早先曾把矿物仅限于“通常具有结晶结构”。这样﹐作为特例﹐诸如水铝英石等极少数天然产出的非晶质体﹐也被划入矿物。这类在产出状态和...
矿物的概述  在相关信息发展史上,矿物的定义曾经多次演变。按现代概念,矿物首先必须是天然产出的物体﹐从而与人工制备的产物相区别。但对那些虽由人工合成﹐而各方面特性均与天然产出的矿物相同或密切相似的产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则称为人工合成矿物。早先﹐曾将矿物局限于地球上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但是﹐近代对月岩及陨石的研究表明﹐组成它们的矿物与地球上的类同。有时只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来源﹐称它们为月岩矿物和陨石矿物﹐或统称为宇宙矿物。另外还常分出地幔矿物,以与一般产于地壳中的矿物相区别。其次﹐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显然都不属于矿物。但有人把液态的自然汞列为矿物;一些学者把地下水﹑火山喷发的气体也都视为矿物。至于矿物的均匀性则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学成分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也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差别。此外﹐矿物这类均匀的固体内部的原子是作有序排列的﹐即矿物都是晶体。但早先曾把矿物仅限于“通常具有结晶结构”。这样﹐作为特例﹐诸如水铝英石等极少数天然产出的非晶质体﹐也被划入矿物。这类在产出状态和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特征均与矿物相似﹐但不具结晶构造的天然均匀固体特称为似矿物(mineraloid)。似矿物也是矿物学研究的对象﹐往往并不把似矿物与矿物严格区分。每种矿物除有确定的结晶结构外﹐还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化学成分可用化学式表达﹐如闪锌矿和石英可分别表示为ZnS和 SiO2。但实际上所有矿物的成分都不是严格固定的﹐而是可在程度不等的一定范围内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矿物中原子间的广泛类质同象替代。例如闪锌矿中总是有Fe2+替代部分的Zn2+﹐Zn﹕Fe(原子数)可在1﹕0到约6﹕5间变化﹐此时其化学式则写为(Zn﹐Fe)S﹐石英的成分非常接近于纯的SiO2﹐但仍含有微量的Al3+或Fe3+等类质同象杂质。最後﹐矿物一般是由无机作用形成的。早先曾把矿物全部限于无机作用的产物﹐以此与生物体相区别﹐后来发现有少数矿物﹐如石墨及某些自然硫和方解石﹐是有机起源的﹐但仍具有作为矿物的其馀全部特征﹐故作为特例﹐仍归属于矿物。至于煤和石油﹐都是由有机作用所形成﹐且无一定的化学成分﹐故均非矿物﹐也不属于似矿物。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无机化合物和单质﹐仅有极少数是通过无机作用形成的有机矿物﹐如草酸钙石[Ca(C2O4)?2H2O]等。编辑本段矿物的形态  矿物千姿百态﹐就其单体而言﹐它们的大小悬殊﹐有的肉眼或用一般的放大镜可见(显晶)﹐有的需藉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辨认(隐晶)﹔有的晶形完好﹐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有的呈不规则的颗粒存在于岩石或土壤之中。矿物单体形态大体上可分为三向等长(如粒状)﹑二向延展(如板状﹑片状)和一向伸长(如柱状﹑针状﹑纤维状) 3种类型。而晶形则服从一系列几何结晶学规律。   矿物单体间有时可以产生规则的连生﹐同种矿物晶体可以彼此平行连生﹐也可以按一定对称规律形成双晶﹐非同种晶体间的规则连生称浮生或交生。   矿物集合体可以是显晶或隐晶的。隐晶或胶态的集合体常具有各种特殊的形态﹐如结核状(如磷灰石结核)﹑豆状或鲕状(如鲕状赤铁矿)﹑树枝状(如树枝状自然铜)﹑晶腺状(如玛瑙)﹑土状(如高岭石)等。编辑本段矿物的物理性质概述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物理性质来识别矿物。如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比重和磁性等都是矿物肉眼鉴定的重要标志。   作为晶质固体﹐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体现著一般晶体所具有的特性──均一性﹑对称性和各向异性。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多种多样。呈色的原因﹐一类是白色光通过矿物时﹐内部发生电子跃迁过程而引起对不同色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另一类则是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导致矿物内电子跃迁的内因﹐最主要的是﹕色素离子的存在﹐如Fe3+使赤铁矿呈红色﹐V3+使钒榴石呈绿色等﹔是晶格缺陷形成“色心”﹐如萤石的紫色等。矿物学中一般将颜色分为3类﹕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他色是指由混入物引起的颜色﹔假色则是由于某种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如斑铜矿新鲜面为古铜红色﹐氧化后因表面的氧化薄膜引起光的干涉而呈现蓝紫色的锖色﹐矿物内部含有定向的细微包体﹐当转动矿物时可出现颜色变幻的变彩﹐透明矿物的解理或裂隙有时可引起光的干涉而出现彩虹般的晕色等。条痕  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条痕色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通常用于矿物鉴定。光泽  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根据平滑表面反光的由强而弱分为金属光泽(状若镀克罗米金属表面的反光﹐如方铅矿)﹑半金属光泽(状若一般金属表面的反光﹐如磁铁矿)﹑金刚光泽(状若钻石的反光﹐如金刚石)和玻璃光泽(状若玻璃板的反光﹐如石英)四级。金属和半金属光泽的矿物条痕一般为深色﹐金刚或玻璃光泽的矿物条痕为浅色或白色。此外﹐若矿物的反光面不平滑或呈集合体时﹐还可出现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及丝绢光泽和珍珠光泽等特殊光泽类型。透明度  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影响矿物透明度的外在因素(如厚度﹑含有包裹体﹑表面不平滑等)很多﹐通常是在厚为0.03毫米薄片的条件下﹐根据矿物透明的程度﹐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如石英)﹑半透明矿物(如辰砂)和不透明矿物(如磁铁矿)。许多在手标本上看来并不透明的矿物﹐实际上都属于透明矿物如普通辉石等。一般具玻璃光泽的矿物均为透明矿物﹐显金属或半金属光泽的为不透明矿物﹐具金刚光泽的则为透明或半透明矿物。断口﹑解理与裂理  矿物在外力作用如敲打下﹐沿任意方向产生的各种断面称为断口。断口依其形状主要有贝壳状﹑锯齿状﹑参差状﹑平坦状等。在外力作用下矿物晶体沿着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解理面平行于晶体结构中键力最强的方向﹐一般也是原子排列最密的面网发生﹐并服从晶体的对称性。解理面可用单形符号(见晶体)表示﹐如方铅矿具立方体{100}解理﹑普通角闪石具{110}柱面解理等。根据解理产生的难易和解理面完整的程度将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如云母)﹑完全解理(如方解石)﹑中等解理(如普通辉石)﹑不完全解理(如磷灰石)和极不完全解理(如石英)。裂理也称裂开﹐是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非固有性质。它外观极似解理﹐但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裂理往往是因为含杂质夹层或双晶的影响等并非某种矿物所必有的因素所致。硬度  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机械强度。矿物学中最常用的是摩氏硬度﹐它是通过与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相互刻划比较而得出的。10种标准硬度的矿物组成了摩氏硬度计﹐它们从1度到 10度分别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十个等级只表示相对硬度的大小﹐为了简便还可以用指甲(2-2.5)﹑小钢刀(6-7)﹑窗玻璃(5.5-6)作为辅助标准﹐粗略地定出矿物的摩氏硬度。另一种硬度为维氏硬度﹐它是压入硬度﹐用显微硬度仪测出﹐以千克/平方毫米表示。摩氏硬度 H m与维氏硬度H v的大致关系是(kg/mm2)﹐矿物的硬度与晶体结构中化学键型﹑原子间距﹑电价和原子配位等密切相关。比重  指矿物与同体积水在 4℃时重量之比。矿物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元素的原子量和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虽然不同矿物的比重差异很大﹐琥珀的比重小于 1﹐而自然铱的比重可高达22.7﹐但大多数矿物具有中等比重(2.5~4)。矿物的比重可以实测﹐也可以根据化学成分和晶胞体积计算出理论值。弹性﹑挠性﹑脆性与延展性  某些矿物(如云母)受外力作用弯曲变形﹐外力消除﹐可恢复原状﹐显示弹性﹔而另一些矿物(如绿泥石)受外力作用弯曲变形﹐外力消除后不再恢复原状﹐显示挠性。大多数矿物为离子化合物﹐它们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显示脆性。少数具金属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具延性(拉之成丝)﹑展性(捶之成片)。磁性  根据矿物内部所含原子或离子的原子本徵磁矩的大小及其相互取向关系的不同﹐它们在被外磁场所磁化时表现的性质也不相同﹐从而可分为抗磁性(如石盐)﹑顺磁性(如黑云母)﹑反铁磁性(如赤铁矿)﹑铁磁性(如自然铁)和亚铁磁性(如磁铁矿)。由于原子磁矩是由不成对电子引起的﹐因而凡只含具饱和的电子壳层的原子和离子的矿物都是抗磁的﹐而所有具有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的矿物都是含过渡元素的矿物。但若所含过渡元素离子中不存在不成对电子时(如毒砂)﹐则矿物仍是抗磁的。具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矿物可被永久磁铁所吸引﹔具亚铁磁性和顺磁性的矿物则只能被电磁铁所吸引。矿物的磁性常被用于探矿和选矿。发光性  些矿物受外来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加热﹑摩擦以及阴极射线﹑紫外线﹑X 射线的照射都是激发矿物发光的因素。激发停止﹐发光即停止的称为萤光﹔激发停止发光仍可持续一段时间的称为燐光。矿物发光性可用于矿物鉴定﹑找矿和选矿。编辑本段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是每种矿物的基本特征﹐是决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矿物分类的依据﹐矿物的利用也与它们密不可分。矿物与地壳的化学组成  化学元素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地壳中产出的矿物研究较为充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不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7%﹐其中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9%)﹐硅占地壳总重的1/4以上(26%)。故地壳中上述元素的氧化物和氧盐(特别是硅酸盐)矿物分布最广﹐它们构成了地壳中各种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其馀元素相对而言虽微不足道﹐但由于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有些趋向聚集﹐有的趋向分散。某些元素如锑﹑铋﹑金﹑银﹑汞等克拉克值甚低﹐均在千万分之二以下﹐但仍聚集形成独立的矿物种﹐有时并可富集成矿床﹔而某些元素如铷﹑镓等的克拉克值虽远高于上述元素﹐但趋于分散﹐不易形成独立矿物种﹐一般仅以混入物形式分散于某些矿物成分之中。矿物晶体结构中原子的堆积(排列)与配位数  共价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属﹑卤化物及氧化物矿物等)晶体结构中﹐原子常呈最紧密堆积(见晶体)﹐配位数即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数﹐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的比值。当共价键为主时(如硫化物矿物)﹐配位数和配位型式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的构型﹐即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对于同一种元素而言﹐其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还受到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温度增高﹐配位数减小﹐压力增大﹐配位数增大。矿物晶体结构可以看成是配位多面体(把围绕中心原子并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用直线联结起来获得的几何多面体)共角顶﹑共棱或共面联结而成。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变化  一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晶体结构构成一个矿物种。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矿物成分变化的原因﹐除那些不参加晶格的机械混入物﹑胶体吸附物质的存在外﹐最主要的是晶格中质点的替代﹐即类质同象替代﹐它是矿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相互取代﹑在晶体结构中占据等同位置的两种质点﹐彼此可以呈有序或无序的分布(见有序-无序)。   矿物的晶体结构不仅取决于化学成分﹐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同种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形成结构各异的不同矿物种。这一现象称为同质多象。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成分同样是碳单质﹐但晶体结构不同﹐性质上也有很大差异。它们被称为碳的不同的同质多象变体。如果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结构单元层也相同或基本相同﹐只层的叠置层序有所差异时﹐则称它们为不同的多型。如石墨2H 多型(两层一个重复周期﹐六方晶系)和3R 多型(三层一个重复周期﹐三方晶系)。不同多型仍看作同一个矿物种。矿物的晶体化学式  矿物的化学成分一般采用晶体化学式表达。它既表明矿物中各种化学组分的种类﹑数量﹐又反映了原子结合的情况。如铁白云石 Ca(Mg﹐Fe﹐Mn)[CO3]2﹐圆括号内按含量多少依次列出相互成类质同象替代的元素﹐彼此以逗号分开﹔方括号内为络阴离子团。当有水分子存在时﹐常把它写在化学式的最后﹐并以圆点与其他组分隔开﹐如石膏Ca[SO4]?2 H2O。
定义: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内部结构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比重和磁性等都是矿物肉眼鉴定的重要标志。
RO净水器出来的是纯净水,呈酸性,如想使其变成弱碱性,就得添加人工的矿化剂,如果添加得少的话,纯净水还是呈酸性,但如果多给添加点的话,纯净水就...
  一.氧化铝
  纯净的氧化铝是白色无定形粉末,俗称矾土,密度3.9-4.0g/cm3,熔点2050℃、沸点2980℃,不溶于水,氧化铝主要有α型和γ型两种...
植物油中有脂肪酸,可溶于NaOH中,而矿物油是高级烷烃,所以不溶于NaOH中。地沟油 人造油都是不可食用的油
#重庆途家斯维登服务公寓(南坪翡翠明珠)#同样是双床房为什么有的一百多有的二百多?内宾标准价什么的有什么区别?房间有区别吗?
答: 2008年4月在苏州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
一、培训班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主办,苏州市盆景协会和苏州市虎丘山风...
答: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
答: 剑桥国际教育(中国)机构宋长浩老师是剑桥英语通用五级高级别考试的培训专家,被家长誉为“中国最好的FCE培训老师”,在家长和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宋老师在介绍FCE...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观组构非线性特征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观组构非线性特征研究
【摘要】:
分形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地球科学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主要用奇异性和成矿系数理论、周长-面积模型和计盒维数来研究矿物微观组构的非线性特征。
金属矿物的数量和非金属矿物的数量在一定尺度e或矿石量V内是遵循分形关系的。如果奇异性指数在矿化区域内是多变的,那么这些数量服从多重分形分布。通过奇异性指数可以评价成矿系数或者两个经过对数变换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成矿系数来量化成矿系统,关于成矿系数k的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显示不同位置的矿化强度。P-A(周长-面积)模型把具有自相似性的不规则变形几何体的周长与面积联系起来,用以度量矿物颗粒的不规则变化,包括计算分形维数。计盒维数反映了矿物在空间平面上的生长分布情况,用来揭示矿物颗粒分布的自相似性和定量描述复杂颗粒分布的几何形态。
基于以上理论模型的支持,本论文以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地区,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矿物微观组构非线性特征的研究。野外观察取样与室内数据处理与分析相结合,采用GIS图像处理手段,以矿物微观结构和分布的数据为基础,从分形奇异性和多重分形模型出发,研究成矿富集系数,以此认识成矿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成矿作用动力学,为开展宏观尺度地质异常和矿床(矿体)的奇异性分析提供微观依据。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研究典型剖面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老厂期北山七段玄武岩主要金属矿物磁黄铁矿的结构、颗粒大小及分布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矿物微观尺度上金属矿物与非金属矿物之间的成矿系数、不同金属矿物之间的分布相关系数,进而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通过用P-A、计盒维数这两种不同的分形模型对老厂期北山垂向上七段玄武岩磁黄铁矿的结构、颗粒大小、分布的研究,得到了反映颗粒变化的参数:面积分维DA、周长-面积分维D_(PA)和周长分维D_P。随着岩体深度的增加,从第一段玄武岩到第七段玄武岩,磁黄铁矿的面积分维D_A和周长分维D_P没有太大变化,总体保持不变的态势;而周长-面积分维D_PA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D_(PA)增大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磁黄铁矿颗粒变得不规则起来,这些变化都可以从显微图片上观察验证。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变大引起的。
2)通过研究卡房大白岩玄武岩中金属矿物与非金属矿物之间的成矿系数,证实在矿物微观尺度上它们之间多重分形的分布关系。从成矿系数k等值线分布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位置成矿系数的高低,亦即反映了金属矿物与非金属矿物分布的多少。
3)研究了个旧矿区典型矿物标本中不同金属矿物之间的分布相关系数,结果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分形的分布关系。不同样品之间、不同金属矿物之间其相关系数是显然不同的;相同的两种金属矿物在不同样品中其相关系数是不同的;同一样品中相同的两种矿物位置不同,其相关系数是不同的,这就反映了分布系数k是服从多重分形分布的;k值的正负和大小,反映了中心位置附近矿物分布数量上的变化。
以上工作表明,用分形模型来量化不同岩段里矿物颗粒的不规则性变化是可行的,进而可以反映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在微观尺度上,矿物的分布在一定的标度区内都具分形结构,这对成矿作用理论的发展和成矿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P618.2【目录】: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2
第一章 前言12-16
1.1 选题来源、依据和意义12-13
1.1.1 选题来源12
1.1.2 选题依据和意义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3-1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1.3.1 研究内容15
1.3.2 技术路线15-16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16-26
2.1 区域地质背景16-22
2.1.1 区域地层17-18
2.1.2 区域构造18-20
2.1.3 区域岩浆岩20-22
2.2 矿区地质特征22-26
2.2.1 矿区地层22
2.2.2 矿区构造22-25
2.2.3 矿区岩浆岩25-26
第三章 非线性理论模型和方法26-31
3.1 成矿系数理论与模型26-28
3.1.1 非线性成矿系统26-27
3.1.2 奇异性分析与成矿系数27-28
3.2 P-A模型28
3.3 计盒维数模型28-31
3.3.1 二维数字图像计盒维数的计算方法28-29
3.3.2 用Matlab计算二维数字图像的计盒维数29-30
3.3.3 计盒维数的几何意义30-31
第四章 矿物微观组构专题研究31-51
4.1 老厂期北山七段玄武岩矿物组构研究31-42
4.1.1 地质背景31-36
4.1.2 数据处理36-37
4.1.3 计盒维数37-40
4.1.4 P-A模型40
4.1.5 结果讨论40-42
4.2 微观成矿系数研究42-47
4.2.1 地质背景42
4.2.2 数据处理42-46
4.2.3 结果讨论46-47
4.3 金属矿物分布相关系数研究47-51
4.3.1 地质背景47-48
4.3.2 数据处理48-50
4.3.3 计算结果50
4.3.4 问题与讨论50-51
第五章 总结51-53
5.1 主要认识51
5.2 存在问题51-53
参考文献54-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保华,李文超,王福明;[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申维;[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成秋明;[J];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成秋明;[J];地球科学;2001年02期
赵鹏大;[J];地球科学;2002年05期
成秋明;[J];地球科学;2003年04期
成秋明;[J];地球科学;2004年06期
成秋明;;[J];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王志敬;成秋明;;[J];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孟宪国,赵鹏大,李才伟;[J];地球科学;199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燡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卫成治;程加云;许仙龙;;[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吕才玉;肖福权;;[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陶春军;周涛发;邢怀学;陈兴仁;陈永宁;贾十军;袁峰;李湘凌;;[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周涛发;袁峰;张明明;李晓晖;李修钰;贾蔡;;[J];安徽地质;2011年02期
刘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周杰良;闫文德;王建湘;;[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8期
龚士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王国艳;于广明;宋传旺;;[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汪伟;张颖慧;袁峰;李湘凌;周涛发;;[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罗岳平;施周;张丽娟;周湘婷;宋金思;;[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长青;刘伟;王春松;刘俊涛;;[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马庚杰;刘国范;刘勤安;周文波;刘伟颉;;[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刘国范;马庚杰;刘勤安;周文波;张风瑞;刘伟颉;;[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张晓永;张宗可;陈旺;李俊平;;[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上册)[C];2010年
刘富华;;[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汤国安;刘学军;房亮;罗明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陶旸;;[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滕吉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胡宝群;吕古贤;王方正;孙占学;李满根;;[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王国美;陈孝威;;[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15届中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06)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广洲;[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袁爱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柏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于群;[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徐国端;[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伍伟;[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刘海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谢红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李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李光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浩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建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赵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李少雄;[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郭晓妹;[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灿霞;[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林知法;[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唐骥;[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于海燚;[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祝爱明;[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应书;秦德先;党玉涛;薛传东;谈树成;洪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丁保华,李文超,王福明,仲维斌;[J];材料导报;1998年05期
穆在勤,龙期威,康雁;[J];材料科学进展;1992年03期
滕吉文;[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1期
伍勤生,许俊珍,杨志;[J];地球化学;1984年04期
李增荣;[J];地球化学;1991年02期
于崇文;[J];地球科学;1981年02期
孟宪国,赵鹏大;[J];地球科学;1991年02期
赵鹏大,池顺都;[J];地球科学;1991年03期
孟宪国;[J];地球科学;199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传东;[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谈树成;[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张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贾润幸;[D];西北大学;2005年
王力;[D];中南大学;2004年
黎应书;[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春中;[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应书;秦德先;邹滔;贾福聚;万朝英;孙彩霞;周年胜;;[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张海;方维萱;魏宁;甘凤伟;汤睿;;[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马振飞,陈图宏;[J];矿物学报;2001年04期
陈建国;肖凡;常韬;;[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J];农业知识;1995年09期
高建国,念红良,李西,陈仕炎,郭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04期
邓小虎;廖阮颖子;廖时理;;[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钱一雄;;[J];江苏地质;1991年02期
韩松;黄忠祥;贾秀勤;董金泉;;[J];岩石学报;1993年02期
;[J];华东森林经理;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宁;方维萱;陈家玮;张海;甘凤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庆成;王南萍;侯胜利;;[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曹显光;;[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彭省临;欧阳恒;王力;杨斌;邵拥军;刘明;张建东;;[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赵一鸣;李大新;蒋崇俊;;[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0)[C];1990年
谈树成;秦德先;范柱国;薛传东;陈爱兵;夏既胜;;[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姚树祥;晋萍;姚明鉴;李燕飞;和剑英;张恒;周梅;木云珍;;[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高峰;;[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赵一鸣;李大新;;[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6)[C];1987年
杨学善;秦德先;崔银亮;;[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秦晴;[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陈南玲;[N];中国档案报;2010年
李星界;[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金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冉玉兰 马家龙;[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王云松;[N];中国人事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朱益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本报记者  朱益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徐永诚;[N];云南日报;2007年
华熹;[N];中国集邮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应书;[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贾润幸;[D];西北大学;2005年
张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肖龙;[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李海红;[D];昆明医学院;2003年
张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马小林;[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宋雁辉;[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赵晶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赵鹤飞;[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姜振宁;[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孙超;[D];重庆大学;2012年
刘琴;[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造岩矿物特征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