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生会不会出国旅游需要什么证件出到国外要饭

在出国留学人群中,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占10%左右,硕士人数为56%,本科人数26%,相当一部分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走向了博士学习的阶段。那么,对于想出国读博士的人群来说,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出国读博士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在此,百利天下留学专家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出国读博士的学子有所帮助!
NO.1博士及类别介绍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
在大部份情况下,入读博士课程者须先获得硕士资历。然而,部分成绩突出的学士学位持有人亦可直接入读博士课程。学界近年兴起一种新的“硕博连读”课程,学士毕业生可直接入读这类课程,在课程初段合格后可先取硕士学位,并在此后直接继续攻读博士课程。
教育学博士
哲学博士 (Doctor of Philosophy, 简称 Ph.D. 或 D.Phil.),高级学衔之一,通常是学历架构中最高级的学衔。拥有人一般在大学本科(学士)及/或研究院(硕士)毕业后,再进行相当年数的研修后,撰毕论文并通过答辩,方获发哲学博士学位。
哲学博士的拥有人并不一定修读“哲学”。所谓哲学博士,是指拥有人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力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对学术界有所建树。因此,哲学博士基本上可以授予任何学科的博士毕业生。惟部份学科的博士毕业生通常有特别的学衔,例如工程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常称为工程学博士 (D. Eng.), 教育学的博士毕业生常称为教育博士 (Ed.D) 等。较特别的是法学博士 (Doctor of Jurispredence/Juris Doctor, J.D.) 通常是已拥有其他学科学士学位的法学学生的基本学位而并非高级学衔。另外,文学博士 (Doctor of Letters, D. Litt.)通常属于荣誉性质,拥有人通常是已拥有另一个博士学位的学者。
文学博士学位以及荣誉学位,在中文一般是指在大学中文学相关科系的研究所博士班毕业后可获得,但亦有纯粹因文学上的成就贡献而获得大学授予。在英美等地区,文学博士常代表比哲学博士更高的荣誉。
高级学衔之一,与现行的教育学博士(Ph.D.)不同,它是一种专业型学位,以培养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具有专业领导力的“研究型专业人员”为目标。自1921年哈佛大学率先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以来,已有90多年的历史。
法律博士(Juris Doctor)是一个法律学位,是法律教育中的一个学历,但亦有译为法律职业博士、法律专业博士等翻译的情况。
美国大学本科不设法律学位,法律是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教育。Juris Doctor的学业完成时间通常为三年(兼职修读一般需四年),申请者需要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在美国大多数州,法律硕士学位(JD)是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取得律师执照的先决条件。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现任总统奥巴马包括众多政商界名人都是法律博士学位的获得者。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为D.Eng。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位由高等学校授予。工程博士是跳出书本型、理论型框架,直指实践、面向应用的新型博士学位。
NO.2美国博士—如何申请美国博士|美国博士申请条件
美国博士申请条件
去美国读博士,需要满足几个要素:
1、教育背景:优秀的GPA申请美国博士GPA最低要在3.0以上,想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话,GPA需要在3.5以上。
2、语言成绩:优秀的GRE/GMAT/LSAT/MCAT和TOEFL成绩
随着申请人数的逐年增长,成绩越高的学生越占有优势,TOEFL考试达到100分以上,才比较保险。
GM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的商学院,LS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法学院的J.D.学位,MC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的医学院,每所学院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各不相同,不过学生的成绩需要超过最低录取分数线10分以上才比较保险。
3、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美国大学希望将博士生培养成为在研究领域内的最顶尖、最前沿的人才,所以申请者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
美国博士申请流程
1、参加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或GMAT)
2、选校定专业
3、申请文书写作
4、资金准备
5、正式申请、寄送申请材料
6、套磁面试
7、收到offer
美国博士留学费用
美国的博士学位通常要读5年左右,所以假如完全自费的话,家庭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则成为最枢纽的因素,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是无法在美国读完博士课程的,美国博士留学费用至少需要100-150万人民币的财力预备。
假如申请人申请到美国博士全奖,则几乎可以cover掉在美国的所有花费,甚至往返机票,甚至省出个旅游钱或攒下一些钱,都是有可能的。
美国博士相关阅读
NO.3加拿大博士—如何申请加拿大博士|加拿大博士申请条件
加拿大博士申请条件
去加拿大读博士,需要满足几个要素:
1、身份健康、品行端正。一些学校还要求申请者提供本人居住处的警察机构出具的品德证明。
2、要有足够的经费。必须有可靠经济来源,凡是由亲友提供资助的留学生,必须还要有担保人提供资助公证书,资助的金额需银行进行证明。如果获得加拿大奖学金者需提供奖学金发放单位证明。
3、学位以及学历证书和资格证明,还要提供大学期间的详细成绩单。
4、英语以及法语水平证书。
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
除了学术成绩,博士和本科及研究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博士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能自己设置实验并贯彻数据结果,是学校希望看到的综合型现代化人才的基本要求。
加拿大博士申请流程
1、参加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或GMAT)
5、正式申请、寄送申请材料
2、选校定专业
6、套磁面试
3、申请文书写作
7、收到offer
4、资金准备
加拿大博士留学费用
加拿大读博士费用取决于省份以及所修的科目。魁北克省大概加币4200元,安大略省加币元,其他的省份大约加币800— 2000元。社区的学院的学费和大学一样,不同的学院以及所修科目的不同会有差异,一般每年需要加币500元—1000元。
住宿以及膳食费住宿在学校包三餐伙食,每年大约需加币元,和他人合租房子住的话,可省大概1000元。
加拿大博士相关阅读
NO.4英国博士—如何申请英国博士|英国博士申请条件
英国博士申请条件
去英国读博士,需要满足几个要素:
1. 雅思7.0,单科不低于6;
2. 具有正规硕士学位,需提供成绩单、学位证明;
3. 获得学士学位者亦可申请,但需要有非常优秀的成绩。(对中国学生而言要求全国前80名的大学,全年级前3名成绩,90分左右);
4.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5. 2-3封推荐信;
一份研究提案(research proposal),字数由学校自行规定,最多不超过1000字。
1、参加出国考试(IELTS)
3、申请文书写作
4、资金准备
6、套磁面试
7、收到offer
2、选校定专业
5、正式申请、寄送申请材料
英国博士申请流程
英国博士申请费用
博士学费一般只收3年,一年的学费会比理科硕士略高一点。不同专业,同样专业不同的课题,费用都可能不一样,费用大概在8-9000至2万镑范围之内,具体的费用信息,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官网上查到。
去英国读博不一定要完全自费,英国博士一般都有奖学金。英国大学的奖学金主要是由政府,大学、系和一些团体提供,包括两部分,学费Tuition Fee)和生活费(Maintenance Fee),主要针对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的。但是这两种奖学金一般比较难申请,在英国获得奖学金的中国学生80%以上所拿的奖学金并不属于上面两种。他们拿的是校内(系内)奖学金,校外奖学金(ORS)或某个研究项目的研究费用。同学们可以争取这类奖学金。
英国博士相关阅读
NO.5日本博士—如何申请日本博士|日本博士申请条件
日本博士申请条件
日本博士申请流程
日本博士留学费用
日本博士相关阅读
去日本读博士,需要满足几个要素:
1、日本留学博士申请需要硕士成绩单( Transcripts)。要有中英文两份,加盖学校的公章。
2、三封学校老师的推荐信( Recommendations)。
3、个人陈述(Essay )。要选定主题,展现个人风格,幽默,还要诚恳,要表达出适应不同文化对您的意义,进而显示出如果您成为学校的一分子。
4、语言考试。日本留学雅思和托福以及日本语成绩是进入日本大学名校的关键因素所在。
5、财力证明:财力证明是日本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申请日本留学签证的关键所在。
1、参加出国考试(日语)
2、选校定专业
3、申请文书写作
4、资金准备
5、正式申请、寄送申请材料
6、套磁面试
7、收到offer
博士课程第一学年平均缴费在80万日元到150万日元不等。从第二年度开始,由于不必缴付入学金,所以缴费大约可减少30%。
外国留学生在日本每个月的平均学费与生活费为12.8万日元,其中东京费用最高,每月接近15万日元。这样算来,外国留学生在日本一年的学费与生活费大约在150万日元左右。
NO.6百利天下博士案例作者:蒋继平
发布时间: 08:11:30
中国博士现状比美国博士好得多蒋继平2013年11月25日最近科学网对王天旭博士的讨论很多,有同情的, 有责备的, 有劝导的。在我看来,这场讨论实在是小题大作,或者是借题发挥。王天旭这样的事例要是发生在美国,根本不是什么新闻, 也不会引起人们如此多的关注。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美国人在18岁以后就要自己负责生活问题,啃老一般是不存在的, 或者至少说是不合法的。美国人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一般自己从银行贷款。在我就读的UCR植物病理系就有一位博士比王天旭博士的命运要糟糕的多。记得20 多年前,我正在读博士, 系里发了一个简短的讣告,大意是XXX博士昨天离世,系里正在与家人联系办理后事。讣告没有提及死因。因为这位博士是华裔,我到UCR的时候他就在某个教授的实验室当博士后,所以, 我对他的死亡有些感到吃惊, 也就打听了一下有关他的身世,得知 这位博士是UCR植物病理系成立后授予的第一位博士,毕业后一直做博士后, 直到死亡为止。 那么,这位博士几乎做了一辈子的博士后, 至少也有近30年的时间吧。他静悄悄地走了,没有媒体的关注,没有人们的议论。在这次王天旭事件之前,我就有一种冲动, 要写一篇博文来说明中国的博士是世界上待遇最好的人群之一。但是, 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这次王天旭事件实在使我觉得很有必要来说明这个事实和观点。因为我的职业生涯中接触到的大部分是美国博士,或者说我的同事和上级几乎都是美国的正宗博士。在我第一个任职的公司,我的一位老板是真正的名牌院系的博士,正宗的美国白人, 他人到中年, 还一直没有孩子,问他为什么不生孩子, 他说经济上不行,因为读博士的银行贷款还没有还清。 过了两年,他非常高兴地告许我, 他太太怀孕了, 他马上要当父亲了。那时侯,他已经47岁了。在我第二个任职的公司,有一位同事也是博士, 20多年来一直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 他连一张信用卡都没有。 我第一次知道这样的事,是在一次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年会上。 当时我的老板交代我,吃饭时由我为大家(公司参加这次会议的相关人员)支付餐费,回去后报销。 我问他为什么要我付,他说他和那位博士都没有信用卡。我继而问他, 为什么不申请一张信用卡, 那是非常方便简单的事,他说他们都达不到信用的要求, 他们不但没有银行存款,反而还有银行贷款没有还清!而且这种贷款与房子和汽车的贷款是分开的。我当时也有银行贷款, 而且是很大的一笔贷款,这笔贷款到今天还没有还清,但是, 那是房屋贷款, 是属于非常正常的贷款,70%以上的美国民众都有这样的贷款。读者们,你们自己比较一下, 中国博士的现状是不是比那些美国博士好的多,至少不要身负一笔数目不小的银行贷款(房贷除外),是不是?
吴国清, 周少祥, 陆俊茜, 李学宽, 骆小红, 孙平, 张德元, 郑永军, 李伟, 李学东, 郭向云, 强涛, 曹聪, 刘洋, 曹贺贺, 张骥, 徐明昆, 吴浩宇, 曹朋, 武夷山, 刘淼, 汪晓军, 姚小鸥, 杨顺楷, 钱磊, 罗德海, 吴国林, 陈冬生, 周公朴, 赵斌, 王巍, ttee1, cloudyou, shawn2008, xuexiyanjiu, tuner, vangue, aliala, junsonlee
京ICP备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在北美十多年了,见过的博士有那么些。。。大体谈一下他们的境遇。  先总结,移民到国外的,特别是大城市的,绝大部分,绝大部分,绝大部分,都没有国内混的好。  先说成功的普世价值,金钱和地位。我相信,美国也是这样,否则,美国成功人士访谈应该找清洁工而不是盖茨,尽管清洁工可能比盖茨更幸福,更快乐。什么小确幸,纯粹是无能力,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想法。纽约曼哈顿豪宅价值千万,同样大的房子在休斯敦只有几十万,谁都想住大城市,尽管污染大,压力大。  先说我,出国前,不到三十岁,机关实体,国内部门经理,老婆,也是部门经理,企业,后来倒闭。出国后,历经磨难,我,政府高级技术专家,老婆,投行,高级工程师,头衔唬人。其实都是干技术,做系统支持。我家算是认识上百人里面唯一一个两人都比国内强的,所以也好意思说点实情,否则,碎牙自己咽了。
楼主发言:59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国外华人大部分都是本地中上水平,只是假设不出国或者假设在国内发展。  一剑桥汽车博士,年薪七万,无自己办公室。技术员。一非名牌学校汽车博士,差不多。三班倒,技术员,都是我前同事。假设在国内,不说了。。泪。
  北大汽车专业博士,教授,主任,国外工作不好找,开了个修车的铺子,老外一般高中生,难民,好点技术就开了,生意不错,蛮手油污的,有点屈才。
  国外就it基本好找,其他专业很难  英国化学博士,一直找不到工作,短期班学了it,五十了,继续码农,比较迂腐,所以失业多次,。。。。不清楚英国化学博士在国内会如何。。
  机械,电器,化工,国外找工作非常难,那两个技术员博士,是我见过的华人机械专业最好的,三班倒,无办公室。其他能有 找到维修工的工作就机械,电器,化工,国外找工作非常难,那两个技术员博士,是我见过的华人机械专业最好的,三班倒,无办公室。其他iu yu i yi pu i ti o r r q y t q t w t t ru t q wu t r r we t w r q r w q e t w r w
  明天x续。。。
  一化工博士,是出国后读的,某制药厂,唯一一个见到化工专业找到专业工作的,不是很开心,机会少,前年回国了,估计薪水至少翻倍。  北美非常不重视学历,即使是高级技术专家级,也是只需要本科学历,从来没有见到招聘上点名只要博士的,硕士的都没有  我做过制造业,零售业,银行,政府,行业都是世界的前五,没见到那个部门特殊需要博士。不过我猜测大学需要博士,不过几乎不认识。
  大牛来了,一美国名校博士,全款买房子,市中心,孩子去最出名的私校,老婆不上班。  同级高中同学,我召集了同学家庭聚会,一个个对他佩服。钱多,不过,他是回国发展的,没有在美国呆,后来把孩子送出来,出国如围城,可以肯定的说,他在国外绝对混的没有国内好,存款不会超过三千美元。  同学回国,我们后来再次聚会,提到他,男人有一段时间沉闷,都在想事情,一个女的说了,不要羡慕了,你们不出国,早进监狱了,小三也有了,国外累点累点吧,,至少老婆还没换。钱多有什么用。  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不过,出国离婚率很高的,超过50%,毕竟家庭面对困难太多,国内人很难体会到。我是属于正能量大的人,不喜欢负能量的人,一般排斥那些人,天天絮叨对方如何不好。也怕女单身,总是叫我去她们家帮助换马桶,修下水道,迄今为之,自己换过七个马桶了。自己换马桶,国外太正常了。国内那个人做过?
  一统计博士,刚毕业,五万多,后来去华尔街混了一圈,被银行挖去,年薪二十多万,这个是见过最好的,不过在华尔街混过的真正牛人,国内四五十万美元应该拿到吧,他老婆是会计硕士,运气非常的不好,一直找不到专业工作,干脆不找了,不过有时候去工厂里打工,我猜纯消遣。也是抱怨钱不够花。
  @luckymeabc 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一个同学成绩是非常好,连别的学校的老师同学都知道,后来考上大学,并且出国。我们都羡慕的不得了,但是没办法,我高中都没读完,就到上海打工。前两年有好事的同学办了个同学会,在南京两天,老家一天,去了当初读书的高中。很多人是真的感触很多,那个成绩非常好的同学,还没有结婚,还在读书,在美国,学什么气象好像。聊天中才发现好几个同学都出国留学过,感到很羡慕,但是聚会结束以后,在网上和微信上聊天,才发现,他们生活的并不好。去年去日本,顺路探望了一位在日本留学并且工作的同学,他带我去吃饭,大阪,西餐(牛排那种),生意很火,价格也不贵,但是他女朋友好像还舍不得吃,舍不得点菜(他们好像一直都认为那里不错,也比较高级),但是说真的,那个消费水平,我请客的话都觉得拿不出手。
  中国人在国外,几乎没有上升渠道,不会吹,只知道干活,总是想着如何为公司省钱,在国外非常吃亏。总体上,科长级别以上,不如印度人,不过,我不认为不好,民族特性决定,实干救国,这个也决定中印两国未来的国运,印度决定发展不到中国现在的水平,过去五十年他没有,未来他也不会。吹牛,夸夸其谈,在西方也是当官的必备条件。中国和西方也有很多的实干家。印度人天生好吃懒做,胡吹海看,普通员工也这样。  你可以看到很多部门,科长是老外,干活的全是中国人,但绝对见不到科长是老外,干活的全是印度人。  有本事的出国绝对比在国内差。这个是十多年来上百万移民经历证明的。。有很多人的朋友出国了,羡慕,你看谁一出国就去了银行,年薪三十万人民币,十年后,二十年后,他年薪顶多涨到四十万人民币,还是干活的。国内呢?工资估计翻两倍,职位早部门经理了。
  谈到出去游玩,国外一般是自己带饭的,吓尿国内人了。提前先准备好,放进双肩包里,无论是在湖边,还是在山上,饿了,拿出来就吃。。。都这样,基本也找不到饭店,没人舍得吃,就没人开饭店。  我一个朋友,家庭收入在三十万,比我还高,国内姐姐来,都是大手惯了的,出去玩,非要吃西餐,还要开红酒,一瓶要五十美元,最后花了二三百。疼了朋友好长时间,我取笑他,你回国,人家那顿不一两千的请你,我朋友说,家里那么多红酒,出去点什么酒,那么贵,都是国内大手惯了。  我朋友来,我是没有请他出去吃西餐,不想打肿脸充胖子,钱还没有多到为了品尝而去花钱的地步,他跟团出去,我建议他晚上跟着吃,几天西餐,足够他尝鲜了。  我自己都感觉的观念变了很多,十多年前再国内,那个星期不出去吃一顿。。一二百不叫钱。
  继续说博士  若干统计经济博士,做房地产生意,一般是我们海外华人对国内说的,国内叫地产中介,一般是下岗职工,无业游民做的。一单赚个两万美元。和国内一样,入门低,所以大批移民做,平均一个人成交半套房子,又做得很好的。不过博士去做,我无语,还有院士头衔的。  国外华人一般喜欢把自己的高学历写在广告上,博士地产中介,院士地产中介,双硕士地产中介。博士搬家公司,博士机场接送。博士是真博士,无语,或许有时候带自嘲的成分,国外华人都不在意的,生活,谁没有做过底层?
  一博士,轮子,工厂打工,住一排屋,房子朝外出租,胡锦x来的时候,轮子组织堵截游行,他们要确保每个路口都有人举旗子,自费印刷,一听说那个路口没有人,马上自高奋勇去,老婆劝也不听,几乎要妻离子散的。唉,管你p事,大男人的,不想法赚钱养家,悲哀。或许大骂gcd已经变成掩盖生活不如意的发泄途径和心里安慰了。。。tg也算做了件好事。。
  一机械博士,我饭店打工的同事,这个时候,我要大骂读者的所有编辑,几十年如一日的骗人,编造文章,愚弄国人,这个我要专门发帖,揭露读者的谎言。记得一篇读者体,说天堂美国一个教授在饭店里打工,非常快乐,于是读者体感慨,天堂美国人想干什么都是爱好,职业平等,相干教授干教授,想饭店炒菜就炒菜,人人生而平等快乐。  我相信,在饭店里一个小时只炸一笼薯条的确快乐,不过这个饭店世界上不存在。存在的是一个小时炸100笼的薯条,同时还要做其他事情。  我和这个机械博士一起做工,他负责炸货,那家伙满胳膊烫的都是燎泡,我还没有开始烫就跑了,后话。每天做到晚上九点,打扫卫生,实际打扫卫生11点也做不完,只能提前做,边清扫边招呼顾客。工资是付到9点,实际每次都10点后回去,满头大汗,身体疲惫,真的不清楚传说中的快乐在那里。  这个位置我是打败了上百的硕士博士得来的,我对老板说国内姐姐开饭店,经常帮忙。饭店一个月只赚一千多美元,根本无法生活,我干了一个月跑了,介绍给留学生做了。  博士是先走的,一天他告诉我找到专业工作了,一问是食品厂过磅的,工资比饭店高一美元,我很羡慕他,叮嘱他有机会告诉我。后来失去联系,机械专业,95%的找不到专业工作,能做个维修工人,不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就很让人羡慕了。很多人去开叉车了。
  一大学数学教授,一直工厂里打工,失业几次,我建议他学it,不听,后来短训了个锅炉煤气,考了个证书,这类好考。自己榄生意,给人换热水锅炉,一般是80升大的,纯力气活。生活总需要钱的。  一大学博士教授,it,找到工作后,没几个月,大萧条,失业,赶紧回国了,幸亏回去,否则即使在国外,一直干码农,国内多好,轻松自在。
  在国外,基本能混的勉强和国内差不多的,一般是it,一般都能找到专业工作,职位是差了,吃点技术活。财会类,国外收入相比低,国内反而重视财会,一般都是公司内工资高的一类。国外是属于工资低的一类,毕竟无啥技术含量。  工民建凑合,至少能找到化图的工作,4,5万美元,比国内差。  机械化工电器基本无戏,除非转it,否则很累。  国外的中产不是高大上,是苦逼的代名词,税最重,负担最厉害的一层,两个人一个去饭店刷碗,一个生产线工人,收入就是中产阶级了。  华人努力勤劳,教授博士即使做中介,机场接送,生产线工人,很容易收入超过本地人,但是,这是我们出国的目的吗?是读书的目的?去做苦力?几十年无提升。所以我一直激励自己,但很多人,可以说,大部分人沉沦了,其实也没办法,专业,上升都很多限制
  说几个混的好的,当然很多混的不错,我前提是相比国内或者假设不出国,毕竟大部分出国前曾经是国内不错的地位。  朋友,中专毕业,政府部门经理,逆天,一步做小职员,不停跳槽,华人励志故事。国内企业倒闭,幸亏出来  朋友,函授大专,银行高工it,短期培训班it出身  我老婆,大专,it,投行高工,也是转it,三个月短期培训。原国内企业倒闭  国外认为中专大专函授电大技校和本科一样,都是翻译成inistitue,或者colleage,麻省理工翻译成中文是技校。实际差大了,老外又不知道,招聘只要求大学毕业,一看英文,不错,谁知道是什么农校,电大,夜校。
  我认识的大部分中国人,收入都超过本地人,但是比国内差,比如一朋友,出国前是银行付行长,出国后,也在银行,但是做出报告等工作,我就认为还不如别出来。  谈一下回去发展,问题又麻烦了,10多年前从头来过,现在又要从头来过,谁经得起折腾。  国内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这是中国发展的动力,很多人都不适应了,除非真大牛,有经验的,大部分的博士都早忘记知识了。这也是现实。
  十多年前,我一下飞机,对北美最大城市之一的印象就是农村,整个一农村。更不用说现在。  国情的差异  西方认为中国夜校技校和麻省理工一样,都是insitute,实际技校在中国离大学远着呢  中国认为办学校,报纸,成立协会是很牛的,所以很多华人回去忽悠,实际在西方比注册个淘宝账号还简单。人人可参加,人人可注册。  比如,国际大名鼎鼎的ieee,男女老幼,不分专业,只要交钱,你就是国际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会员了,我刚参加过,不是忽悠人,是为了降汽车保险,这个在国内早被喷死,美帝的,永远对。
  还有一个不同,国外国内头衔差不多,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专家,高级专家。国内要货真价实的多,国内是从低到高,若干评审,论文。。不管真假总要有论文。国外是领导说你是你就是了,我是一步从中级到高级专家级,我在银行做的时候,认识一个北大计算机的,新来的,我说出国十多年,怎么还是初级位置,他自嘲,10多年前就是专家级别,前一份工作没了,胡乱找份应付生活。  国外是头衔随便来回跳,从高级回到初级,从初级一步到高级专家,我见得不少。就看你运气或者和领导关系好坏。。
  @林海2015 我相信你说的,国外环境闭塞,华人交流少,个人认知就限于自身环境和经历,比如我说过,大学华人博士很多,他们的圈内肯定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博士。我是饭店,流水线工厂,it短期培训班,制造业,零售业,银行,所以见的和你完全不一样  给你说几个it我经历的,一次客户支持,对方也是it,至少是在公司里做,我给的初始密码含有$符号,竟然不知道如何输入,电话会议,连老外都摇头。解释了半天,不知道那个是shift,最后我改简单密码了事  前银行高工同事,科长朋友,电脑根本不会,复制命令都不会。linux命令,有procedure,每次把$符号,等全考运行,多次这样,无语。所以,很多华人即使短期培训it三个月,完全胜任高工位置。我见过的有数十个了。
  说几个有趣的找工经历  一朋友,出国早,运气好,it泡沫,非it专业,一公司缺人,那个时候,不管你会不会,只要想干就可以,进去面试,英文很差,相互听不懂。面试官干脆找中国人来,朋友很好学,一直坐下来,不停换工作,不过当年他很辉煌的,某省十大杰出青年,九十年代就数百万家产。一直念念不忘回去,说他以前的马仔都有上市公司了,我开玩笑说,等退休后,让你马仔送给我们几个上市公司玩
  先说一下,我的圈子限制了我的看法,毕竟做过最底层,打工的工友,工友,我很讨厌的词,都是高学历者,工友肯定不是有专业工作的,不管你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以后都各自飞,我也找了专业工作,博士硕士也一样,只是后来不了解情况了。海外华人很多经历,各自圈子,比如我只和2000年左右一起出国的交往,其他的几乎不知道。偏颇之言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旅游保险美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