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和华裔跟华人的区别的区别》

同样移民国外 美国华人与加国华人却有8大差别_网易教育
同样移民国外 美国华人与加国华人却有8大差别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华人对中国的态度与看法远比加拿大华人客观、公允、积极、阳光。
美国华人vs加拿大华人网易教育讯 (来源:51博客)记得刚来加拿大时,在教会里遇到很多美国华人,他们有的是牧师,有的是带领人,更多的则是普通会众。这些人都是在美国居住了很多年的台湾同胞,多数都有美国国籍。他们在讲道过程中,或者随意聊天时,特别喜欢比较美国和加拿大的不同。我因为生来乍到,没有这方面的阅历,不好比较,所以也就只能跟着笑。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见过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去过的地方也多了,所以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总结如下:1、英语能力。假如两个人,前哑巴都是四级或六级水平,分别到美加两国五年后,英语尤其是口语水平就会有很大的差距。在美的华人移民,英语水平普遍比在加的华人移民高。这很可能与生存环境和文化政策有关。加拿大是拼盘,施行多元文化,在哪里讲母语都不会受到限制,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Chinese Circle里不出来,也照样混得过去,所以,没有把生存压力变成语言学习动力的客观条件。而美国是熔炉,对移民的归化要求高,Anglophone又比较强势,所以,移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恶补英语。当然,在美加两国读过书和一直在职场工作的人,英语表达并无差别。2、创业野心。美国科技和经济俯视全球,美国人个性彰显,活力四射,平民英雄主义盛行,所以,在美国呆久了,近霸者霸,人人都想创业当老板,做行业leader。加拿大板栗多猴子少,人无近忧,当然不必远虑,加之高税收高福利,冬天寒冷漫长,举国皆懒,所以,也越来越没有斗志。尽管无所作为不甘心,志同道合者聚餐集会时也热血澎湃,慷慨激昂,颇有拯民于水火,救国于倒悬的气势,可几个响屁放过后,人还没离席,野心就给冻僵了。3、对中国的态度。加拿大的中文网络媒体上,穿山甲特别多,而且肠胃都不好,经常一饭三遗矢。从它们的粪便味道可以闻出,大家都把中国当成了匈奴,把国内同胞都视作胡虏,只要有人撰文提中国的好,立刻就会招来一大群红歌高手的吟抗唱议。他们吟唱的不是共产党的红歌,而是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所以,在加拿大以外国家的国移们,给加拿大朋友写信,尤其是会妙笔著文的朋友,一定要加上“文安”、“撰安”的祝福与问候,因为在加拿大写文章,文身安全极其堪忧。而美国华人,当然排除新移民和土豪,则普遍在做空美国,唱衰美国,哭煞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与看法,也远比加拿大华人客观、公允、积极、阳光。4、身份认同。很多来加拿大探亲访友或旅游观光的美国华人,当被问及是台湾人、大陆人还是香港人的时候,大家都会满面自豪地微笑着回答说:我是美国人!可见美国华人对美国身份的认同度很高。当然,这只是小Bush当总统以前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不清楚。加拿大线长珠稀,色盘遍地,屯窝弥野,土狼屯(Toronto)外有卡屯(Saskatoon),人居屋所十分疏远;国家又认了个英国老太做干妈,国移们援镜自照,觉得怎么看都不像干儿子,所以,干脆去他娘的,还把母国放在前面算了,称自己“查尔尼斯啃泥丁”。5、虚荣心。要说英裔,加拿大的保皇党绝对看不起美国土包子,美国土豪也一样不把加拿大的破落皇族放在眼里,因为有历史的宿怨,情有可原。可国移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不宜看钱包。华人在美国和在加拿大本质上没有不同,都是化外异民,说难听点,都是二等公民,三等母民。然而,移民十年后,加拿大的华人普遍变得不卑不亢,不温不火,而在美国的华人则多少有点飘飘然,那症状既像打摆子,又像犯癫痫,尤其是北京人,在国内拿大惯了,骑上美国纸老虎后就更加眼中无人、不可一世。他们讲论奇闻轶事、政治噱头和到此一游,那简直是小男孩摸鸡鸡——手到擒来!中国人传统等级观念入骨入髓,大家都想做天上飞的鲲鹏、鸾凤和鸿鹄,都不愿意做水里游的池中物,可出国后大家都滚在泥沼里,眉目不清,须发一体,你还在那里做什么高屋建瓴的梦,摆什么芙蓉出水、玉体横陈的谱啊?谁在乎,谁待见呀?6、土腥味。加拿大人温和不躁,文明有礼,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华人移民来此久了,自然近朱者赤。美国人本来是土底子,说话举止粗鲁狂狷,缺乏教养。中国大陆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两代,原先在国内就“礼”焉不详,后近墨者黑,自然更加恬不知“礼”。新来的土豪也就算了,有些在美国生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住在华屋吃着膏粱,地位高收入也高的华人佼佼者,却仓廪实而忘礼仪,说话属文上评论,字里行间充满了土腥味,好像刚从牛栏猪圈里出来似的。我知道,在美国粗话也是生产力,但那是在work place,论坛博客脸书等公共文化园地,还是多注意妇女儿童的好,照顾同胞只是一方面,现在懂中文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美国。7、羡慕嫉妒恨。美国脚掌大,鞋子也大,生存自然游刃有余;社会上富人多,穷人也多,所以,不容易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羡慕嫉妒恨,就是有,程度也比较轻,加上美国人普遍爱施舍,信奉“不可含怒到日落”的神谕,因而都比较宽容、随意,大大咧咧。华人虽然在国内有这个毛病,但来美后症状明显好转,甚至康复如美国人一样可爱、可敬。加拿大经济结构单一,移民比例太高,创业政策保守刻薄,劳工市场一潭死水,导致就业谋生异常艰难,生存状况差异极大。华人中先来者与后到者,在职者与失业者,悠闲者与劳碌者,彼此之间由羡慕发展至嫉妒,由嫉妒酿造成仇恨,再由仇恨演变成大开杀戒的情况屡有发生。杀人分尸再邮寄零件,将一个弱女子狂砍五十刀,这种疯狂可能只在加拿大发生。
8、思想深度和忧患意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加拿大人生活质量高,有时间,有心情思考,而美国人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没有时间或静不下心来思考,再或是美国华人普遍认为,我这一代能逃出中国地狱进入美国天堂,已属不易且万幸,不论怎样说都算功成名就,忧患的事就交由下一代来完成等原因,我发现,加拿大虽然天高地阔,偏安一隅,但人们出门不仅接地气,而且接天气。气候变迁,土壤变质,加拿大人感受得最早最深,人类前途,天灾人祸,加拿大人自然也忧虑得最紧最急。现在的世界危机四伏,岌岌可危,可近几年的诺奖获得者,有几人的研究是站在风口浪尖最前沿的?自由市场经济中的消费主义,已经把世界弄得灯干油尽,可美国的经济学奖获得者们,竟然还在那里毫无新意地贬低计划控制,歌颂市场调节。美国很多华人学者也一样,整日沉浸在美帝国的辉煌春梦里,还在把科学和民主当作B宝,要么批评中国民主和人权状况,要么比较东西文明和黄白人种,更多的是聚众而吃,抱团而戏,同床而乐。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人指的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是暂时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人士称为华人!  而华裔则是已经放弃原国籍改换别国国籍在他国生活的人称为华裔!  华人虽然暂时是在他国学习或工作,但是当学业结束工作完毕后他们会回到国内生活,这在法理上才是我们真正的同胞!(这与血缘民族一点关系没有,二战时美国德裔最多但对德国最狠的也是美国人)  而华裔说起来就复杂的多,最早的华裔可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就有中国人到海外定居,但大多也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而近现代海外华裔主体人口应该就是清朝移民了,大多是被白人骗去干活的,这些人对于国家民族没有什么概念,而且奴性较重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从一个主子换了另一个主子而已,而这些人长期生活在他国往往也扮演着攻击中国的急先锋角色!  还有一种华裔就是中后期的移民了,这个更复杂因为移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对中国这个国家和民族本来就没什么认同感,有的只是单纯想要更好的生活多赚些钱,但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改变他们改换国籍的事实,由于其在中国生活多年心里还是有一定感情,如果他国对中国作战他们心里也还是会有很不舒服的感觉,但是这只是第一代移民,那第二代呢?第三代呢?还会有这种感觉吗?(朝鲜战争时期美军里面就有大量的华裔,给志愿军战士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代价)  所以看到很多人总是抱着天下华人是一家的想法,我真的觉得幼稚可笑!你问过这些华裔的意见了吗?不要热恋贴冷屁股,你当人家同胞人家未必领情,所以圣母们与其关心外国人不如先关心国内同胞好的多!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你还是先把“华人”“华侨”弄明白再来发帖吧!
  @为啥回复不能显示
08:29:00  你还是先把“华人”“华侨”弄明白再来发帖吧!  —————————————————  所谓华侨就是华人的一种,我已经说了包括海外学习工作的人,在他们改换国籍前就是华人!  
  呵呵,华侨才是有中国国籍,旅居国外的人。华人就是有中国血统,持有外国国籍的人,就是你口中的华裔吧。以前是这样分的,小朋友  
  很多海外华裔 说自己是海外华人 !
08:46:00  很多海外华裔 说自己是海外华人 !  —————————————————  那是鬼扯!  
  @邻山故道
08:45:00  呵呵,华侨才是有中国国籍,旅居国外的人。华人就是有中国血统,持有外国国籍的人,就是你口中的华裔吧。以前是这样分的,小朋友  —————————————————  以前还有皇帝呢!  
  跟我说什么这个桥那个桥,一个词语怎么说都好不必要非要揪着不放,时代不同当然词语的用法也会不同,勃克枪在中国还叫盒子炮呢!我认为这种用词更能区分两者的区别,而且这个用词已经很广泛,要不为什么会说德裔美国人,法裔美国人,意大利裔美国人?  
  非要区分什么华裔华人华侨的,总给人一种奇怪的印象,如果要炒作这种话题,后面的深意颇多的感觉,说到底老外的眼中,华人就是华人,曾几何时亚洲人都没人能区分开来,无意义的讨论,下面结束吧
  华裔就没有心向中国的?抗战和地震时候捐钱都是华人华侨,没有华裔?跟纯老外都没分过这么细致吧。。。。。
  华裔是在外国出生的中国人或者加入当地国的中国人。  
  @ 华人定义很宽泛的,中国人、华侨、华裔都包含了。
  又在黑华人了  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是最亲华的  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华人  而这些马来西亚华人绝大部分都是马来西亚国籍  请问这些马来西亚华人是不是华裔?
  华侨是指华侨,亦被称作“海外华侨”,华侨属于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公民,但长期居于国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者,称之为“华侨”,仍保留本国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国法律保护。   华人:即为华夏人,是对民族概念上中国人的另一个称呼。分为海内华人和海外华人。  海内华人:居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传统中国固有领土之上的华人。  海外华人:移居国外的华人及其后裔,“海外华人”有时被简称为“华人”,但语境中须有“在中国以外”的情形才准确。  华裔:取得中国(含两岸四地)的以外国家国籍的华人后裔在法律意义称为华裔;华裔本身同属于海外华人的一部分。  
  反正都有中华民族的血统
  @霸王龙-05 08:48:00  其实只有两种人 中国人和外国人   当然 中国人里面有香蕉人 外国人里面也有个别中国心  -----------------------------  比如被迫没有中国国籍的马来华人怎么算?谁放弃了双重国籍?  
12:17:00  又在黑华人了   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是最亲华的   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华人   而这些马来西亚华人绝大部分都是马来西亚国籍   请问这些马来西亚华人是不是华裔?  -----------------------------  很多被迫放弃的吧,因为以前承认双重国籍!  
  华人就是华裔,有中国身份的是华侨  撤侨,护侨的意思是保护自己国家的公民
  @ 华人=华裔,包含中国籍和非中国籍;华侨是中国籍!
  @16-04-05 08:55:00  @邻山故道
08:45:00  呵呵,华侨才是有中国国籍,旅居国外的人。华人就是有中国血统,持有外国国籍的人,就是你口中的华裔吧。以前是这样分的,小朋友  —————————————————  以前还有皇帝呢!  -----------------------------  现在的这个是你分的吧、对不、小朋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北美留学的华人和华裔美国人区别还真不小(多图)
我的图书馆
北美留学的华人和华裔美国人区别还真不小(多图)
图片预警!!
本帖及部分配图为原创,一经发现盗图及搬运,绝对举报严肃处理。
我这个有专门进行非学术研究过……随便说两句吧
本文仅代表主观普遍(大多数)情况,本文不具备严谨性,请不要拿特例来反驳我。
如有不服,你来咬我呀。来咬我呀。来咬我呀。来咬我呀。来咬我呀。
注:本文只适合美国加拿大亚裔群体,不适用欧洲、英国和澳洲。
———————————————
在美国跟 ABC 比起来更常被称作 Asian American 亚裔美国人,如果大家跟老外说 ABC,通常他们不会懂,还以为你在说美国 ABC 电台吧。
关于典型的传统型中国人,和大多数 ABC 的社会生长环境和接触的教育不同,在仪容和情感表达上是有较大差别的。
大概原因有下面这么几个。
1. 面部表情
表情主要靠三部分面部肌肉,眼部肌肉,颜部肌肉(除了嘴眼以外的地方),嘴部肌肉。
先放图再说话
图一是王力宏(美国),图二是胡歌(中国)。两张图大概都给我们的感觉是高兴。
哪里有差别?嘴巴。
王力宏用了大大的露齿笑,颧骨部位的肌肉也非常努力的在上拉……
胡歌则是下颚向后拉做出了嘴角上扬的表情,眼内含笑。
要知道,中国评论一个人的演技好坏,很大一部分是在眼神上,对吧?
———————————————
古代女子所崇尚的的教训是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许多都出自宋若莘、宋若昭所撰写的《女论语》: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
虽然现在已不是封建社会,但是这样的表情习惯已然沿袭至现代中国社会。
大多数女孩子都是这么笑的:
范冰冰(中国)
汪可盈(美国,神盾局女主,中美混血)
什么?你说她不算?她有一半歪果仁血统?
那好吧我换一个
林永健,啊不,吴珊卓(美国韩裔)
哼,现在你嫌她丑想叫我撤掉已经来不及了
对了,还有李玟,我随手去 Google 图片上一搜
这样可以了嘛?大概可以看出笑容的区别了吧。汪可盈是微笑,林永健是中笑。什么?大笑?
whitney cumings(美国,破产姐妹的编剧之一)
对不起我实在找不到美国亚裔大笑的了……看个白人凑合吧
———————————————
颜文字差异:
日式颜文字 O(∩_∩)O 哈哈~ (*^__^*) 嘻嘻…… ╭(╯^╰)╮哼 %&_&%哭
西方式颜文字 :)笑 ;)眨眼笑 :O 哈哈大笑 :( 难过
怎样?发现差异了吗?
总结,ABC 的表情的大多数运用了嘴部肌肉。而传统型的中国人大多数喜欢含蓄的眼神,美目流转,顾盼生辉。
PS.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牙齿都非常健康,每年至少要去看一次牙医进行检查。我的哥哥是牙医,他说90% 的中国人有牙周疾病,70% 的人是对治疗牙周疾病没有概念的。(牙周炎的典型就是笑起来牙龈非常明显)
———————————————
2.身材管理与肤色差异
先上图,这三张是美国人
再去看刘亦菲、杨幂、刘诗诗(我就是仙剑粉……)范冰冰,赵薇,哪个不是白的吓人。
中国的古话怎么形容人的面目的?
形容女子,通常是粉妆玉琢、肤若凝脂。
形容男子,也有啊,凝脂点漆,面如傅粉。(点漆指眼)
这三个女演员的肤色,放在中国大多数姑娘的身上,会不会大叫“哎呀要死啦要死啦要死啦,黑成这样还怎么见人”
于是赶紧去豆瓣找了个养生的方子买了二斤薏米熬汤去了。
我说的对是不对,怕黑的姑娘们,那些帖子几千上万的推荐是不是你干的。
看看美剧里有没有人撑遮阳伞?
加州那么大太阳,圣诞节都能出一身汗的地方,大家哪有用过遮阳伞这种东西嘛。
当然,防晒霜必不可少,皮肤癌大家也听说过一二,我就在这不跑题下去了
给大家看看平常北美内陆人民是怎么晒太阳的
大部分人都是这个尿性,穿着比基尼在草坪上翻来覆去的晒。大学校园内相当常见,尤其在恨不得能一年有十个月冬天的加拿大。
图来自推特好友。一般身材好坏跟爱穿衣服的程度是成反比的。(看上面几图的面部表情,是否跟我说的第一点一样?)
前几日去做瑜伽拍的,鼻子和胸背涂了防晒霜也被晒伤了
最有趣的晒太阳活动是带着猫狗去草坪玩飞盘,大多数人都是沙滩装的,手边暂时没图,改日补。
再再 PS.美黑虽好,切不要去美黑机构烤灯,当年入学的第一堂课教授就很明确的说了,美黑灯已被证实可以导致皮肤癌。
对了,想变黑的话有美黑产品可以涂,一小时后就让你变的黑黑的。帕里斯希尔顿就是这么干的。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以后会令开帖。
———————————————
2.2 身材。
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运动的习惯,公寓里的健身房在早 9 点之前和晚 5-8 点几乎都是满的。
什么?你说美国的白胖子很可怕?那你知道什么叫 white trash 吗?
white trash 这个词很敏感,请大家不要学这类词。
亚裔通常勤奋努力争做人上人,估计当 trash 也会被家人朋友看不起吧。
我曾经有向周围的 ABC, CBC 做过小样本抽查
我问他(她)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身材吗
大家说,这个男生跟 B 宝一样(玩笑),可以接受,但是我们更偏好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具体怎么办?健身,不吃油炸食品,学会看营养表。
———————————————
3.整容方向与面部骨骼审美偏好
我曾经在整形医院工作过几年,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去了别的地方。
当时熟练到什么程度呢?进来一个亚裔,我大概就知道她是想做什么部位整形。
本土亚裔和白人女性通常会想玻尿酸填充法令纹,玻尿酸隆鼻,额头打 botox(肉毒)除皱,玻尿酸丰唇。
而新移民或者留学生通常想要玻尿酸填充下巴,额头,botox 打咬肌(瘦脸针),眼部除皱(eyes lift)
手术类的复杂,暂且不讲。
为啥填法令纹?因为她们笑起来一直拉动嘴部肌肉。
为啥中国人要眼部除皱?因为她们是靠眼睛在传情。
———————————————
大家能一眼看出的“ABC”,其家庭背景大约均是福建人,广东人,香港人,且血统较纯正。
我认识的北京裔“ABC”,一张嘴说中文一口京片子,皮肤也偏白。撇去好身材,只看脸可以发现完全就是一张中国“中原”地区的脸。
她半生气地说,她没有其他的亚洲女生那么欢迎,因为 I don't look like an Asian American(我长的就不像 ABC)。
我哈哈大笑。
那么什么样面部特征的华裔才算典型华裔呢?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血统很纯正的华裔几乎 90 都是这样。(并且美国妞们化妆的主流审美认为颧骨越高越美,所以欧美式妆容的修容都会把颧骨凸显出来。)
而中国的主流审美呢?高颧骨意味着什么?克夫相,尖酸,刻薄。
鲁迅的《呐喊》里有一个人物叫“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下颌角宽或者咬肌肥大(俗称脸盘子大)
爱生食的人运用咬肌次数相对较多,咬肌肥大的几率也会上升。图我就不放了,前面有太多例子了。
比如爱吃煎饼的地区,咬肌通常也都非常发达。
c.没有加工过的眼皮
亚洲人的眼睛有相当部分的人都是单眼皮。极少见亚裔会去选择切双眼皮,重睑手术(割双眼皮)在欧美并不吃香。丰唇隆鼻加深眼窝相当普遍。
———————————————
4.文化差异的气质和行为差异
这段都是文字,部分小故事和跑题,无图。
我记得我的好朋友曾经跟我说,在国内夜店里怀疑碰到装 ABC 的留学生,只要用高跟鞋使劲踩他一脚,看他对你说的是哎呦我操还是自然的说 ouch 就大概能知道了,如果他叫了 ouch 你还怀疑他,那继续看下去,他的下一个动作是搬起脚擦鞋还是去立马跟你道歉问你有没有摔着。当然,也有还能继续装下去的留学生……
文化差异带来的行为习惯
4.1 卫生问题
买到的苹果,撕了标签衣服上蹭蹭就敢往嘴里塞。
穿鞋上床。这个是我最没法忍的……记得大学的时候跟一群奇葩 ABC 去买完菜回我的宿舍,直接就把袋子扔在了我的床上,然后没脱鞋就躺上去跟我聊天了。幸亏当时年轻不在乎卫生条件,放到现在我绝对要把这个小崽子剁成蒜泥白肉不可。
那些把踢完的足球放了气丢洗衣机里跟内裤一起洗这种事我简直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
———————————————
4.2 社会环境与身心压力
有的答案已经提到了,ABC 多长着一副“从没受过欺压”的脸,确实是有这个道理的。
这些人虽然从中学就出去打工赚零花钱,但是基本没有在“职场”和“课堂”上受到欺压。
所以生长在北美的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友善的(见),有些人碰到外籍亚洲人会害羞(有相当一部分友善的人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因为害羞或者不爱搭你话茬的中国人太多了。)
大家见到的“ABC”,大多比之中国人而言,对陌生人友善,戒心低,走路一定会保持距离(私人领地安全感),与上司或老师、长辈说话地位姿态平等。
所以“没受过欺压的脸”,大概就是警戒心放松,见人亲热时候的神情,还有说话时会手舞足蹈的样子吧。
说个小插曲。
我记得在国内小学一年级我就曾受到过老师的欺压,因为家人工作忙从不去学校亲自接送,有一次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老师发难了:“xxx,你爸妈是离婚了吗,从来也不见他们来学校,怎么没人管管你,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当时还是个小孩,听了只是面红耳赤。回了家之后家人听到了这件事情,第二天就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带着我转了学。可是转了学又有什么用呢,孩子终究是孩子,自己被老师欺负了也不会察觉到。心理阴影可是能留一辈子的事情。
跑题了,话太多。
这种欺压行为具体指:任何形式上的殴打、体罚、侮辱(嘲笑)、歧视、冷落。
也许今天被欺压的人不是你,身为在周围的同学、同事会不会有心理压力呢?今天出现在我的同班同学、同事身上,明天会不会我遭受欺压呢?
———————————————
4.3 穷(喂,这能算特点吗)
先别急着喷我……
大多数学生时期的亚裔,跟留学生比都非 常 穷。
关于穿衣,下篇会具体讲,这里不多说,主要说说花钱习惯吧。
大多数在北美的中国和东南亚外籍人士自己买东西时出手较为阔绰,餐厅给小费很抠……更有相当多的东南亚人又吵闹又抠门,吃完几百块的菜给一块小费的也见过(大多数 大多数 大多数)
而亚裔们通常在出去娱乐时花钱较少,比如好几个人拼钱买披萨,过生日吃饭也 AA 制,有时候你叫他出去喝酒,他会说“啊不行,这个月我只剩 15 块可以用了”
我记得有不止一个亚裔妹子跟我抱怨“为什么那些中国男生约会都请女生吃饭,我的男朋友从来不请我吃,虽然我觉得 AA 没什么,但是如果看到自己男朋友偶尔大方买单还是会很开心的”
小费亚裔们通常不会给的少到太夸张,基本大多数最低限额是可以达到的。
亚裔们的经济来源通常非常有限。生活费主要靠自己平时课余打工 假期全职打工,要知道亚洲人在别人的眼里都要强的很,在自己家人眼里更是这样;没人会觉得因为没钱去快餐店打工是丢人的,丢人的行为是人穷还犯懒不肯赚钱。
在加拿大,大学学费一般是可以政府全额低息贷款,工作后慢慢还就是了。比较宽裕的家庭会给孩子们承担一部分学费,但是生活费是很少有家人会给的。
———————————————
5.“美式”休闲穿衣风格与校园穿衣风格
衣服的图真的很难找,亚裔明星的穿衣与平常人穿衣还是略有出入的,高以翔王力宏彭于晏这样在亚洲混迹的亚裔穿衣风格早已经脱离这个主题范围了。
本节不涉及长相,只讲穿衣,不仅有华裔,还可能有部分韩裔台裔东南亚裔,也可能出现白人。
美式着装关键字,土、简洁、男生配色过保守、女生配色较鲜亮。
一直很诧异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代购 hollister 和 A&F 的……美系服装多烂牌
———————————————
5.1 男生休闲着装。
男生的头发,是一定露出脑门的 gel 头。
不露出脑门的通常被大家取笑叫做&bieber hair(逼宝头)。
gel 头大概类似国内的发蜡发胶,一定要把头梳理到整整齐齐才可以。
当然也有懒人来不及 gel 头,所以很多人会戴帽子(棒球帽)
岑永康 -glee 演员之一
好了,讲休闲穿着吧。
先上图,看看有没有规律
图多来自推特,部分在 YouTube 视频截图。
美式的休闲穿着,主要以纯色(没有大 logo)T 恤衫为打底,这条规律男女通用。
男生以黑白灰深蓝素色 T 恤为主(T 恤手臂一定健身了是撑满衣服的),下身直筒或宽松牛仔裤(穿紧身的性取向绝对值得深思,除非艺术学校)。
鞋子的话,穷学生们爱穿匡威(黑色\绛紫色帆布……被他们的审美气晕在厕所),工作后穿什么牌子的都有了。
当然北美也有些潮到哭的潮男,不属主流着装范围,今天不写。
好了,继续拓展。
还有部分人穿法如上图,皮衣 / 颜色土气的大格子衬衫也是亚裔们很爱穿的。
男生在休闲着装不考虑纯色衬衫。
American apparel 是我的华裔朋友们很喜欢的牌子(店面丑到看一眼就痛苦的将脸扭向一边),虽然他们嫌贵会去买 gap 穿。
对了,墨镜一定有戴,不管你开不开车。
———————————————
5.2 女生休闲着装
先上图,看图说话
美系女生着装色彩明艳,上身颜色款式多变(大多为无花纹图案),但是下身一定配一条热裤,亘古不变的定律。墨镜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鞋子?她们是女人……没有固定搭配的。
化妆这方面我不了解,但是区别大多是在眼线,修容粉上做功夫。
———————————————
5.3 校园着装
大学校园里,你可以看到 90%以上的人穿着有这几样之一:防风帽衫(hoodie)、双肩包(背着单肩包的一定不是北美来的)、黑色裤袜、加绒出汗裤(sweat pants),女生是脏的一塌糊涂的雪地靴,男生是跑步鞋,工装鞋,以及印着自己学校名字校徽的短袖。
不在辨别是否华裔的范围内,就不细讲了.
———————————————
亚裔女生几乎所有清一色黑发,大部分没有指甲油。
牙齿健康程度是辨别所在阶级地位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之一。
少有人喷美系恶俗香水,大多数还是欧洲的牌子多。
食物营养搭配与健身习惯
大多数男生健身是从高中开始,蛋白粉奶昔有时候当饭。(有人问我是怎么练的,我也是中学就开始练的)
牛奶是绝对绝对每天要喝的,小时候会被逼着吃西兰花胡萝卜芹菜。
大多数亚裔饮食已经完全北美化,动物的头、鸡爪、猪蹄、内脏类食物是不会碰的。
睡扁头的习惯
有的亚裔是扁头,有些是圆头,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关。
老移民一辈很多是广东福建偷渡来的农民,有的甚至整村的人都出了国,这些人当了家长以后依旧沿袭着国内的习惯,比如在家摆神坛,打麻将,还有生了孩子把孩子的头睡扁。所以他们的'ABC”虽然说着洋话,但是有些是扁头,会打麻将斗地主,极个别人坐着还会吧唧嘴抖腿……
话说有一次朋友们聚会叫我带上男友,他们以为他不会打麻将就来玩钱,结果男朋友胡了一整晚,第二天我们就去拿着钱吃了顿海鲜,从那以后他们的聚会也没有叫过我们……
老韩国移民有一部分留学生知识分子留在了北美,通常子女家庭条件殷实,肤色没有 ABC 女生那么黑。
通常 ABC CBC 们,至少会两种语言,英语和粤语。当然了,会说西班牙语的 ABC 和会说法语的 CBC 也是很常见的。
ABC 的广东话是一定要会的,福建人后裔的孩子家长会去花钱找粤语老师教,或者高中在学校修粤语课。
相反,普通话倒不是每个华裔孩子都会说的了,大多数都可以听得懂,但是讲话很蹩脚。
———————————————
有人说,我写了篇装 ABC 手册给留学生们。
我想说的是,不在同一社会环境长大,有很多事情是你学也学不来的。
我几岁的时候就去了国外,到现在身上还有那么一些“中国气”,怎么改也改不掉的……(我的口头禅是卧槽,现在整个科室的鬼佬们都跟我学会了……)
尤其对见的人多的服务行业的人来说,就算你的穿衣和笑容再专业,你的一举一动的小细节还是会暴露自己的信息,自己再怎么装气质在那里总是变不了的:)(同事跟我说,她在别人不说话的时候都能分辨加勒比黑人,欧洲黑人,非洲黑人,和美籍黑人的区别。)
况且,一个个的牙周炎还打算露着大牙龈装 ABC 嘛?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牙齿也是。
不会笑就不要乱学别人大笑了,搞不好你会笑成这样
写到这就差不多了,大家看个乐呵吧。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