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看中国人颜值上好学校比中国人上好学校容易的多 是不是这样

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我会唱美国国歌而不是中国的_网易教育
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我会唱美国国歌而不是中国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有人问起,我会回答我是亚裔美国人,如果继续追问,我会答是华裔。很少人会回答“华裔美国人”。很少人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这个词念起来怪怪的。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讯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Chinese American Humor / What Kind of Asian Are You? 我不确定提问者想要怎样的答案,那我就说说我的生活还有朋友。关于身份如果有人问起,我会回答我是亚裔美国人,如果继续追问,我会答是华裔。很少人会回答“华裔美国人”。很少人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这个词念起来怪怪的。也很少人会回答“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倒是常用这个词形容我来着。我和朋友们认为我们是亚裔美国人主要是因为所受的。从幼儿园起,学校就有不同的种族分类:美国白人,美国黑人,拉美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而且所有涉及种族的文件要求填的都是“是否亚裔”而不是“是否华裔”。大多数亚裔美国人的社区组织也是这么命名的,比如全美亚裔职业协会。那些名称中特别包含华裔的组织通常是为那些在中国长大的人设立的。和我许多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美思华在华思美。我称这种感觉为灵魂的时差混乱,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美国当周围同龄的华裔用中文打打闹闹的时候我总若有所失,感觉与他们的世界格格不入。而当我真正回到中国有时也为文化差异苦恼不堪。总之,做华裔美国人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足够敏锐的话,你可以在华裔和美籍两个身份之间自如转换,但是也很有可能你在这两个身份中……凌乱了。关于教育公立学校如你所料,我所学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美国的。我会唱美国国歌而不是中国的。我了解美国和欧洲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的。我的数学一直很“棒”,因为在小学四年级教乘法之前我已经学会了,并且在那之后,我一直是数学尖子。小学时,家庭作业几乎都包含了一些故事,比如苏西去银行存她的硬币,她一共有15个硬币加起来是$2.25。请问她的硬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研究课题,比如写出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描述他/她的贡献。或调查你认识的人并将他们的生日绘成表格。或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科学道理?偶尔也有一些测试记诵的作业,但一天一般不超过五题。总而言之,家庭作业一天大概要花半小时。初中作业也是这种形式,只是课题主题会更复杂小组合作更多,一天大概花一小时写作业。高中的时候,我考进了一所磁铁学校(注1),因此我的经历和普通学生有点不同。我在普通高中的同学一天有1-2小时的作业,而我却有2-3小时的作业还要加上2小时的阅读。课堂是以讨论为基础的,我们需要在家查阅讨论主题的资料。比如讨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英国经济的评论,讨论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天气描写的内涵,讨论工业化对德国统一的影响……我们在课堂上相互质疑,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由于老师想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我们的研究和推理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这一切十分费劲。它不仅比死记硬背困难,而且更加全面。课外,我还参加戏剧表演、参加校男排队、编辑学校的文艺杂志、领导当地机器人队……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华裔美国学霸的故事,但我做这些都是因为它们很有趣。我本可以放学后直接回家,做两三个小时作业再打打游戏这么过完一天。我父母也希望我停掉课外活动多休息一会。但我觉得从我的课外活动中,我学到的比起课堂上的那些能使我走得更远。关于中文我的亚裔美籍朋友几乎都参加了中文学校。中文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它通常是当地社区组织的,在周六或周日有几个小时的课程。尽管发音不是很标准(shi/si, chang/cang这些音发不清),我的朋友们大都会说基本的汉语。这些就够他们在家和爷爷奶奶交流了(“这个放在那儿”,“我吃过了”之类的简单用语)。稍微好一点的一些朋友在家能说广东话或者上海话,但他们依然不是很擅长普通话。经常是这样,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说中文,他们用回答,之后的对话父母有时也会改用英文继续。有些朋友试着在家常说中文,我有两个朋友可以读中文书。我五岁时,父母把我送回中国和祖父母呆了一年。那时候我学了拼音和一些基本的单词(还有达到美国小学五年级水准的数学)。那一年对我的中文学习意义重大。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报了中文学校。会读拼音真的使我与众不同,因为我能够使用汉语词典、读懂简单有注音的文章、正确地朗读词汇。在中文学校的优异表现推动着我继续学习中文。高中时,我将中文作为的自己二外学习。我开始在家说汉语而且乐于向父母问一些我不知道的单词。大学时,我还去中国交流了一年。(中美大学有太多不同,在这里就不细说了。等有相关问题时再回答。)关于经济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当时爸爸还在读博妈妈也没拿到工作签证,我们所有的家具还有我的玩具都是别人捐的或者在庭院售物(注2)以低廉的价格买到的。在学校,因为家里的收入接近贫困线,我可以享受免费的用餐。那几年里,由于爸爸追求更好的工作,我们搬过16次家,其中一次甚至穿越了大半个美国。现在,我们处在社会的中上阶层:父母和我都有不菲的薪水,我们按揭付款买了房子,我们可以买大多数想要的日常用品但不是杂志上的奢侈品。总之,这是平稳缓慢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中国经济那般的飞速。20年前我家最穷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比我们家在中国的朋友好得多。比如,我们有一辆丰田花冠而且可以在沃尔玛购物(同一时期,每个第一次走进沃尔玛的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现在,我们再没有那些朋友那么富裕了。比如,我父母的朋友都送他们的孩子到国外读大学(很多是到美国),作为国际学生他们需要付极其高昂的学费还要花很多钱旅游购物。相反,因为本州学生学费较低并且有拿奖学金的机会,所以我选择了在州立大学读书。此外,课余时间我还打了3年的工。我朋友们的家庭大都是中上阶层。我们的父母是医生,工程师,会计,研究院,教授;他们还将子女引到了相似的职业。但我们还年轻,职业生涯可能迅速转变。我的一个朋友辞去了一个很好的金融咨询工作投身即兴喜剧。我们中的有些人觉得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机会受如此好的教育。如果只是做一个令人羡艳的工作拿一份令人羡艳的薪水简直是浪费他们的牺牲,我们应该努力进入美国更高的社会阶层才对得起他们。关于社交浏览我的Facebook好友就会发现其中大约半数都是亚裔美国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朋友几乎都不是华裔,但这并非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很少华裔学生。我的朋友大半是犹太裔,其余的是非裔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美国人。念高中的时候,在我的大学预修课程(注3)和 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注4)的课堂上有很多的美籍华裔学生。尽管他们不和我的非亚裔朋友一起出去,但头一次我有了一群华裔朋友。这两类朋友都在美国长大,看相同的节目听相同的音乐。尽管旁观者会觉得他们看起来截然不同,我却没有这种感觉。关于家庭父母我从未和父母聊过他们的文化身份,所以我只能推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他们处于怎样的状态。我父母现在都是美国公民了。实际上,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名改成了美国名字。但他们在家说中文,看中文节目(我妈爱看《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做中国菜(我爸至今没法做出像样的三明治)。他们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几年前,其它三个中国家庭和我们住在同一条街时,我父母很高兴。夏天时,他们每晚都出去散步聊天。奥运会时,每个项目他们都为中国队加油(我通常会为中国和美国)。他们也会抱怨美国对中国尖锐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他们已经非常适应美国。他们的同事大多不是华裔但相处得很不错。我爸爸为最近两次总统大选投过票而且引以为豪(我妈妈懒得排队等投票)。我觉得他们不会再搬回中国。20年过去,故乡已成回忆。每次返乡,父母总显得非常无助而且必须依靠亲戚的帮助。他们不再认得故乡的街道和公交路线也不知道那里的地铁系统,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最普通的用品和活动的名字。他们试图向普通中国居民一样融入当地的环境,但很快就放弃了。比如,当他们上一辆出租车会自觉系上安全带。而且他们不习惯生活在没有在美国想当然的一些便利条件下,像无限制的热水,中央空调,公共无线网,干净的公共卫生间等等。他们无比思念中国,在那里意味着和亲人朋友团聚,但他们很快就释然了,开车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家。所以我觉得他们进退两难,他们永远为是中国人自豪但同时也为成为美国人喜悦。关系我和父母关系非常密切,和我的祖父母也一样。我的祖父母也抚养了我,所以他们就像我的第二父母。我的父母在对待祖父母上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也努力做一名孝顺的孙子。尽管现在我住在离工作单位很近的公寓里,我还是会和父母一起过周末,这在美国人中是很罕见的。我和在美国的表亲们也很亲近。但这因为我们都是美国人。我和我在中国的表亲叔婶就比我期望的要疏远了。小时候在中国的那一年帮助我和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也把他们当做亲近的家里人。但实际上,我们很少交谈。语言的障碍固然很大。对我来说用中文讲有意思的事实在很难而我的表亲很少懂得英语的。何况还有12小时的时差让打电话都成为难题。电子邮件?嗯……先让我努力学习下中文。我想知道更多他们的动态。一些科技产品像是微信,对跨越我们之间的隔阂有所帮助。就这样了,一个20几岁的华裔美国人的简短的但可能有所偏颇的故事。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我必须描述一些对我来说稀松平常但对大家却可能极不寻常的事情。而且,我只能说说我和我的朋友的事情。我们是第二代的华裔美国人。但我们的经历跟第五,第六……第N代华裔美国人会大不相同。还有,这些只是我的经历。如果你发现华裔美国人不像我这样,请相信你看到的吧,毕竟大千世界人各不同。一些注释注1.磁铁学校 magnet school(此词始于1965年的美国,是一种公立学校,有着特别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以吸引各种背景的学生,希望有助于各种种族间的融合);注2.庭院售物 yard sale(又称garage sale、porch sale或moving sale,是美国一种独特的售物方式。由主人把家中多余不用的物品放在庭院中,车库里或门廊下廉价出售);注3. 大学预修课程 AP(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指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注4. 国际预科证书课程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简称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来源:知乎 作者:Brain,编译:萧腾 INSIGHT CHINA诚意推荐)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763被浏览230441分享邀请回答518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371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您的浏览记录暂时没有浏览记录扫一扫加入新足迹家长群获得更多 国际教育相关信息及免费活动机会优质出游精挑细选千种选择保证低价同款产品低价承诺7X24小时服务行前行后全程陪伴安全支付轻松、快捷、安全透明消费透明行程明白消费友情链接: | | | | | | | | | |常春藤盟校:
| | | | | | |美国高中:
| | | | | | | | |合作伙伴: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网站条款:服务保障:99.5%通过率360度安全保证100%满意度游学热线:回到顶部中国人在美国是怎样生活的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人在美国是怎样生活的呢、
我现在还是个中学生,不久后会出国的。 听宿舍的朋友说到美国那儿读书,校长不会将你调到和白人一起的,刚刚的时候要和黑人一起、等到当别人说英文说得很深奥你都听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和白人一起,是不是这样吖?
为什么我觉得白人就有点暴力...
所以我有点害...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不要在乎、毕竟我们和西方社会是根本性的不同。这俩的区别是、在中国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可以混居在一起生活、而在美国这个则不行,虽然美国是移民社会、但犹太、黑人:不要胡乱开玩笑。因为西方社会的国家大多是民族国家、而我们是文明国家,好好学、即使你的一切和他们都一样、他们也不会把你当自己人。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的儿子从小在美国长大、是个典型的所谓的“香蕉人”、这一点他深有体会。着重告诉你一些、西班牙、爱尔兰、华人等这样的移民、会各自在自己的聚居区生活:种族歧视还是存在的。如果美国的颓势继续下去、不要参与夜生活、认为你是个不正常的“怪物”、不要乱碰姑娘。美国的法律非常成熟细致、但有些也很荒唐、吃上官司很麻烦。3:美国的物质条件很好、比较开放,你做个参考、但不要移民,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们终究会对你另眼相看。不要企图“加入”他们。1。2、可以好好利用、丰富自己的学识。4:情况好可以混绿卡、你学的不好歧视你、认为你没什么老不起。你学的好也歧视你、不要碰大麻我去过一段时间、但不是去学习的、因为工作关系去的
采纳率:77%
,,挺操蛋,工作不好找。。因为他们心中美国如此高大上,那我想吃点苦或者被人歧视自然也会往好处想,,白天治安应该还不错,个人觉得美国适合某一类人居住。比如有些人看到国人遵守交通觉得就这样,美国人做了就是品德高,而且挺累的,就是文明,就是国人还差一百年,这辈子别想下辈子也追不上,这种人就比较适合去美国,美国人都很勤奋,不像欧洲那么懒散,在那边压力很大,另外晚上不要独自出门或者去人少的地方,会被黑人抢劫,身上带点钱才能保命,之前有个人说过,被黑人用枪指着头,并不适合所有中国人,结果没带钱,手机被搜走了,后来有人路过黑人跑了有个吧里讲过
给你转个热帖吧。给你讲一些在美国生活的小事还有学校的一些事情,看看吧。 聊一聊为什么很多在美国待着的中国人会觉得在美国生活轻松简单,不想回来了。事实胜于雄辩。下面这些事例,都是我在美国学习生活时的亲身经历。这些小事情让我产生了很多大思考,也让我时常会感慨,经常被感动。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   在美国,如果两个人出去玩儿互相拍照,一定会有人主动走上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合影。拍完还会问,觉得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还要给你们重拍。经常会被他们主动且热情的帮助深深感动。不过,大家如果让美国人帮忙拍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按照我们的审美习惯,他们拍出来的很多照片,我们会觉得拍的不好,取景不当。原因很简单,他们拍照很专一,如果是拍人,他们就会把人充满整个画面,根本看不到后面的景。你会觉得在自由女神拍的和在自己家厨房拍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而如果想拍景,他们会专门拍景。我的美国朋友说,特别好看的景物,如果人出现在图中,可能会破坏了画面的美感。而拍人物的时候,人就一定要大,这样才能更真实准确地记录人生此时此刻的喜怒哀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这种主动提出帮助他人拍照的情况在中国很少见。在中国,两个人互相拍照,基本不会有人主动上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合影。而且如果你去找旁边的人帮忙拍照,遭到拒绝的几率会比较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防备戒备心理远远高于美国人。大家的心理可能是:会不会他的相机是坏的,所以故意让我帮着照相,然后说是我弄坏的。也有人是比较害羞内向,而且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当然也有嫌麻烦的,想:我们又不认识,我干嘛要替你拍照。同样,想找别人帮忙照相的,也是观察半天,看谁面相比较善,或者谁有可能答应帮忙拍照,或者谁不会拿过相机扭头就跑,才会上去问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你好心主动提出帮别人合影,他们会一脸狐疑地看着你,然后说:哦,谢谢,不用了。 在美国,你不会考虑这些。首先,会有人主动上来“请求”帮助。其次,你只要随便问旁边的一个人,他们也都会比较愿意帮忙。这些人不一定都是美国人,但在那种大环境下,如果经常接触这样的人、经历这样的事,人是挺容易被影响而改变的。你会发现,无论是美国人还是生活在美国的人,想法单纯,生活相对轻松,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美国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在这样的社会中,大家彼此信任。   我在哥大读书时,公寓楼下有个小超市,也可以复印。每次去复印,都是DIY,自己印完并数好张数。复印机离柜台还有一定的距离。拿到柜台,我报多少张,店员就按我报的数字收费,绝对不会再数一遍。那种被充分信任的感觉真好。而在国内的时候,曾经经历完全相反的情形。同样是小超市,我从进去就被里面的店员寸步不离地盯着。我从一排货架走向另一排时,店员也会出现在同一排的那一头。我再换到下一排,她又立刻跟进。我随即感觉场面变得很滑稽。当然,店员远观的情形算是好的。有一次在某城市的机场书店,无论我走到哪儿,里面的店员小姑娘永远跟在我左后方一肘的位置。我被跟的实在是纳闷儿,于是问她:小姑娘,你需要什么帮助吗?她说:哦,不用。然后她就把脸扭向一边。于是我继续往前走,谁知她立刻把脸扭回来,继续跟着我走。我当时还挺伤感,难道我长得就这么不值得她信赖吗。无奈,我赶紧买了需要的书,灰溜溜地离开了书店。走了之后,我在想,这是不是他们的销售策略啊。对于没有买书意向的人,店员一直这样跟着,他们会被弄得不好意思,索性走掉。想买书的人,象我这样的,被她跟的莫名其妙,也就赶紧买了自己需要的书离开。如果我的猜测是对的,那这种经营策略还真不人性化。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会觉得特别不被信任。   在美国的很多学校里,白纸就放在开放的区域,让大家拿去复印打印用。因为信任你会用多少拿多少。这种信任其实也是建立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在物质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人就更容易有占小便宜的心理,更喜欢囤积,以备不时之需,怕过了这村没这店。而物质相对丰富时,大家知道需要的时候总会有的,就不会想要先攒着再说。有一次,在学校的机房打印,每个学生的帐户里都有可以免费打印的配额。结果有一次打印机坏了,我的配额无缘无故全消失了。我找到机房的工作人员,简单说明情况。他问我:损失了多少张?我说了数字,他就立刻从系统里加给了我,根本没有让我补钱。对我说的话完全信任。如果你是自己把配额用完了,去骗他说打印机卡纸了,所以配额消失了。他也会补给你。因为他首先相信你是诚实的。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一些学生写出国申请材料,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老师,我在简历里、个人陈述里说我获了这样的奖项,参加了那样的活动,需不需要我把奖状或证明发给美国的学校看呢?回答是:不用。白纸黑字出现在你的简历上的,个人陈述上的,推荐信上的,任何一样东西,国外学校看了之后他就认为是真的,不需要你额外去证明。一切本着对你充分信任的原则。但是他们的网站上总会有这么一句话,就是:我们保留审核你所提供材料中任何一项信息真实性的权利。如果到时你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我们有权收回录取你的决定。不过,成绩单是需要学校盖章,甚至封印、签名、公正的。大家可能不知道,以前申请美国的学校,成绩单根本不需要学校盖章或找机构公正的。也就是写在纸上,他们就信。但有人利用了美国学校给的这种信任,成绩单造假,学校偶尔核查发现了这种情况。慢慢的,学校成绩要求盖章公证了。所以,大家申请时不要去造假。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过往的经历中,一定可以挖掘出闪光点的。以后我会写文章专门讲出国申请。那也是我多年总结出来的精髓。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慢慢来细细聊。一个一个话题谈过去。   有一次我上自习,要进我们哥大商学院的图书馆查资料。由于我之前不知道这个图书馆不许带瓶装水进去,就拿着一瓶橙汁,就往里走。负责看门的同学叫住我说,不可以拿进去的。我以为就得扔了呢,没想到他们拿出一个质地造型都很好的类似水壶那样的杯子给了我,说:你可以把橙汁倒在这里面带进去,这种杯子比较安全,不容易洒。而且杯子是送给我的。他们准备了很多这样装水更安全的杯子给学生用,考虑周到,太人性化了。这里面也体现着信任。他们不查包,本着对你绝对的信任。愿意相信大家是会遵守规矩的。如果你非要把瓶子装在书包里偷偷带进去,也没人管。但我想这样做,你的心里应该不会坦然的。   咱们中国的很多大厦或公司门口,在下雨天会为大家准备晴雨伞。只不过这些伞是用锁子锁住的,或者是需要凭证件换取的。之所以这样,当然就是怕大家拿了伞不还回来。但是美国的很多地方,伞就摆在那里,供大家下雨天取用,因为相信你会还回来。说到雨伞,我又想到,在美国,你会对路不拾遗这句话有更直观的感触。我在哥大做助教时,有一次给学生考试。考完之后,接到一个学生电话,他说他把伞忘在教室了,让我帮他先收一下。我于是带着他的伞去另一个教学楼办事儿。结果碰到一个朋友,大家聊了很久。走的时候着急,我居然把那个学生的伞忘在凳子上了。过了一晚上才想起来。第二天我去找,那伞居然还在。在美国,很多同学的书和个人物品就堆在图书馆里,因为整体来说很安全。而且你让坐在旁边完全不认识的同学帮你看一下包,他们也会很认真地帮你看的。如果真的不慎丢了东西,就去失物招领处,找到丢失东西的机会很大。大家一般不会随便去捡别人落下的东西,因为觉得失主可能会回来找。如果要捡,基本都会交到失物招领处去。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中国城买东西。回来路上,妈妈才发现她把公寓的钥匙给弄丢了。于是一路上,我们不停地东张西望,盯着地面看,看有没有掉落在某个地方。结果回到公寓门口都没找到。一进公寓,惊喜的发现钥匙已经被挂在失物招领的钉子上了。我带爸妈去华盛顿玩儿的时候,由于行程改变,临时找了一个酒店入住。当时的接待员给我们报了一个价格,说是含税价格。我们就住下了。到第二天退房时,另一个接待员说昨天那个价格是不含税的,之前的工作人员是新来的,价格报错了。他很有礼貌地替之前的工作人员道歉,还主动给我了一张他们总经理的名片,说这种情况在他们酒店里很少出现,他们很重视客户的感受和酒店的品牌。说如果有问题,可以找他们的经理投诉。其实价格前后没差多少钱,但我还是写了这封信。我想看看他们的服务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发了信给经理,说明情况。当天就收到经理回信,真诚道歉后,说这是他们酒店的错误,不能让客户来承担责任。说多收的钱很快就会退回来。果然,没过两天,我就发现信用卡里打进来了退款。这种对酒店客人的信任和关注,很值得同行学习。   美国学校里有些考试是开卷。老师规定好时间,大家只要在这个时间之前做完交到老师办公室外面的信箱里就行。但信箱是没有门的,就是一些格子。大家交卷子的时候都很自觉,交完就走,不会去看别的同学的答案。关于考试这点,美国人特别讲究信用问题。你如果是因为其它原因考试没考好,或者觉得老师给的成绩不公平,你都可以找他们去谈,看看可不可以重新评分。只有作弊这件事,一旦被学校抓住,基本都是不给学位证,开除学籍的处分。比如如果有同学先考完某个考试,知道了考题,他们是绝对不会告诉后面要考的同学的,哪怕是好朋友。所以在中国,机考经验、面试经验的帖子在网上的数量,远远大于美国人写的。这可能也是观念的不同。中国人写这样的文章,有的人是出于好心,觉得我已经受了折磨,写出来让更多的同胞少走弯路。而美国人的观点是,这是关乎道德信用的大事!绝不能越雷池半步。   在美国,租车去旅游是很方便的事情。在还车的时候,再一次感受到美国信用体制的完善。有一次我和老爸一起去还车。早上十点多开过去的,他们还没上班。车库的人说,你们停在这里就可以了,也没有什么证明给我们。我们走后,老爸担心的不得了,说万一之后被别人刮蹭了,碰了怎么办;或者他们干脆说我们没有还车等等,怎么办。我说,相信我,没错的!我对他们的信用体系还是充满信心的。下午打电话过去问,果然安然无恙,还车手续他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办好了。经常在教学楼里会看到一些大盒子,里面放着很多书,都是一些同学不要的,放在那里,让其他同学各取所需。盒子上写着大大的FREE(免费)。你可以随便拿你想要的。但你会发现,大家真的是如果需要才会拿,不会贪便宜,觉得只要是免费的,就能给它拿得全给它拿了。还有一次在校园里,看到有学生在通过卖蛋糕的方式募捐。在美国,这种义卖活动很多。随便你给多少钱,随便你想拿哪种蛋糕,随便你想拿多少块儿。我看到大家无论给多少钱,都只拿一块儿,也不会挑来挑去挑大小。   在公寓洗衣房里,看到一个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让大家等衣服时可以看书消磨时间。我看到一本儿觉得写的特别好的,想借回去看。于是去问我们的宿舍管理员,可不可以借阅。他说,当然可以。那个书架就是他放在那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不再需要某些书的同学把书放在那里,让其他的人也有机会看到,而不是扔在垃圾箱里。而且根本不担心大家看完不会还回来。众所周知,美国的书特别贵,所以能这样循环看,是非常好的事。美国总给我带来很多惊喜和感动。我为一个普通的公寓有这样不普通、为大家着想的宿舍管理员而感动。为美国的单纯美好而感动。   可别给我扣帽子,说我不爱国,居然提了那么多关于美国生活信用信任的例子。就是因为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才会那么关注人家国家好的地方。希望我们可以谦虚的学习,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也变得更轻松美好!这个世界,开始是一些善良的人主动付出。后来,有人从别人的付出中得到了,于是出现了更多愿意主动付出的人。这样,社会就会慢慢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而并非是一两个人,一两个政策,一两天就能改变或解决的。
入乡随俗,留学的话 学校中国气息也不会太少~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不会。美国也有很多中国人的。。。。在外国 讲究开放 不会很暴力的。。。我对美国资料也有一些 那里学习也都是靠自己的
国外华人交流群QQ: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