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wm方式下旋转磁通的闪之轨迹东方式的笔怎么画

地铁牵引传动系统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地铁牵引传动系统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
【摘要】:牵引电机是牵引传动系统的能量转换工具,地铁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采用SPWM逆变获得频率和幅值可调的三相交流供电,当SPWM逆变产生的谐波进入电机后,会产生振动谐波转矩,引起电机振动,这些振动可能对转向架其它部件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SPWM逆变和牵引电机的谐波,不同次数的谐波转子电流与谐波磁通相互作用就会产生振动谐波转矩。在Simpack仿真平台中建立了具有电机、转子、大齿轮、小齿轮等在内的牵引传动系统的地铁动车模型,在Simulink仿真软件中建立牵引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模型,利用两个软件的联合仿真建立机电耦合模型。通过对60km/h匀速工况仿真分析,发现12倍转子基波频率对转向架的振动有较大影响,通过对60km/h的试验数据分析也映证了这一结论。通过匀速工况和加速工况下牵引传动系统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分析,发现牵引传动系统对转向架的纵向、构架端部和电机的垂向振动影响最为明显,12倍转子基波频率对电机和齿轮箱的纵向及构架端部和电机的垂向振动影响最为明显。本文还分析了不同速度下12倍转子基波频率所引起的振动,发现随着车速的提高,构架端部、电机、齿轮箱和轴箱的振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60km/h速度,1500V直流供电电压下,随着电压增大,转向架振动的幅值有明显增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U270.3【目录】:
摘要6-7Abstract7-10第1章 绪论10-14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1.3 本文主要工作13-14第2章 牵引传动系统谐波分析14-24 2.1 地铁牵引传动系统14-15 2.2 牵引逆变器谐波分析15-20
2.2.1 SPWM工作原理15-16
2.2.2 三相SPWM逆变谐波分析16-20 2.3 牵引电机谐波分析20-23
2.3.1 牵引电机谐波磁动势20-21
2.3.2 牵引电机谐波转矩21-23 2.4 本章小结23-24第3章 机电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24-40 3.1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坐标变换24-26 3.2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26-27 3.3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27-35
3.3.1 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的估计27-28
3.3.2 圆形磁链控制28-31
3.3.3 六边形磁链控制31-33
3.3.4 弱磁控制33-35 3.4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35-38
3.4.1 传动系统齿轮箱模型35-36
3.4.2 传动系统整体等效模型36-37
3.4.3 地铁整车动力学模型37-38 3.5 机电耦合模型的实现38-39 3.6 本章小结39-40第4章 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40-65 4.1 仿真参数40-42
4.1.1 地铁牵引/制动特性与阻力40-41
4.1.2 电机与地铁列车参数41-42 4.2 仿真与线路试验振动数据对比分析42-56
4.2.1 纵向振动分析43-46
4.2.2 横向振动分析46-51
4.2.3 垂向振动分析51-56 4.3 牵引传动系统在匀速过程中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56-61 4.4 牵引传动系统在加速过程中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61-64 4.5 本章小结64-65第5章 牵引传动系统参数变化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65-80 5.1 12倍转子基波频率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65-66 5.2 电压变化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66-79
5.2.1 电压变化对转向架纵向振动的影响67-71
5.2.2 电压变化对转向架横向振动的影响71-75
5.2.3 电压变化对转向架垂向振动的影响75-79 5.3 本章小结79-80结论与展望80-81致谢81-82参考文献82-8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静,阮毅,陈伯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3年01期
黄成荣;周平;张大勇;窦新立;李志敏;;[J];机车电传动;2010年04期
孙翔;;[J];内燃机车;1985年07期
吴永芳;;[J];内燃机车;1992年03期
吴永芳;[J];铁道学报;1992年02期
袁登科;朱小娟;周俊龙;;[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徐惠林;;[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怀耘;[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孙大南;[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军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欧卫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龙庆文;欧阳红林;丁伟;谭玉东;;[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4期
陈智豪;张义;杨格;何良;;[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3期
阮毅;;[J];变频器世界;2005年04期
陈伯时;;[J];变频器世界;2006年01期
曲健伟;冯晓云;孙鹏飞;王春柳;;[J];变频器世界;2010年10期
许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2期
张保仓;吴香花;;[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卢昕,侯云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军民;[D];东华大学;2011年
郑诗程;[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孟明;[D];天津大学;2005年
徐静;[D];上海大学;2006年
罗延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姚远;[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赵怀耘;[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林文立;[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韦克康;[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孙大南;[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其工,张绍德,凌有铸;[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综合版);1995年02期
周明磊;游小杰;王琛琛;;[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马国新;[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5年03期
H·H?dei,A.Haigermoser,王渤洪;[J];电力牵引快报;1995年Z1期
E.Middendorf,张文茂;[J];电力牵引快报;1997年02期
E.Middendorf,王渤洪;[J];电力牵引快报;1997年03期
年晓红;王坚;;[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2期
赵振波;陈子颖;;[J];变频器世界;2007年05期
向俊,曾庆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余渝,杨顺昌;[J];四川兵工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孔俊彬 严冰;[N];人民铁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磊;[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罗赟;[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任利惠;[D];同济大学;2006年
刘健;[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刁利军;[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孔令洋;[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罗慧;[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李哲峰;[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林文立;[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英;[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12期
贺炜,彭国勋,胡亚平,曹惟庆;[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1期
陈龙宝;[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0年05期
本刊编辑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05期
夏永飞,宗钢;[J];河南冶金;2001年02期
沈厚友;[J];起重运输机械;2004年04期
韩文,常思勤;[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5期
许翔;毕小平;王普凯;;[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4期
Bernd-Robert H;[J];现代制造;2007年23期
Jochen S;[J];现代制造;2008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书林;崔文好;;[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专业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8年
史文胜;;[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龙威;赵彬;;[A];第十五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姚远;张红军;罗赟;金鼎昌;;[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赵克刚;姚伟浩;;[A];“广汽丰田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七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陈宝瑞;李和言;孙涛;;[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贺元成;罗旭东;冯彦宾;郑自求;;[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斌;;[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姜继海;曹健;高维忠;;[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尹华兵;邵朋礼;程瑞廷;;[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通讯员
王凤金;[N];人民铁道;2011年
王凤金;[N];青岛日报;2011年
张华;[N];中国船舶报;2008年
MEB记者 天怡;[N];机电商报;2013年
陆宇;[N];中国能源报;2012年
金小萍;[N];中国船舶报;2010年
晓文;[N];中国航空报;2003年
赖瑛;[N];民营经济报;2005年
肖燕;[N];科技日报;2004年
张晓薇;[N];中国航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超;[D];重庆大学;2002年
谷泉;[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许焰;[D];中南大学;2010年
王立华;[D];重庆大学;2003年
蒋章雷;[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曾宪任;[D];江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程;[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王汛;[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胡永旭;[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白新龙;[D];长安大学;2015年
孙俊伟;[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周泉;[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张海峰;[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许立新;[D];天津大学;2009年
苏敏;[D];扬州大学;2009年
曹辉;[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浪涌保护器的概述及其在浪涌抑制器件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单片机实现电动机调速的方法.用单片机实现电动机的调速不但其控制功能十分强大,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这种调速方法在异步电动机调速中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单位:
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局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当前位置: >>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SVPWM技术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SVPWM技术的研究 姓名:李亚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机与电器 指导教师:邹滨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摘要磁通正弦PWM(SVPWM)技术比普通的SPWM调制谐波分量小,容 易数字化实现,在交流传动领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并逐渐应用大容量高 电压领域,在大容量高电压领域的应用迫切需要减小开关损耗并尽可能降 低对开关器件容量的要求。 本论文首先详细地分析了常规SVPWM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 其调制波函数。并利用一种较简单的方法,推导出SVPWM的数字化实现 算法,简化了计算过程;同时对过调制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用仿真实 验验证了可行性。 为了减小开关损耗,提高控制器的效率,通过适当选择零矢量使用方 式,使得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开关动作减少为4次,从而在同样的载波频 率下,将开关频率减小了33%,开关损耗大大降低。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 多种SVPWM优化方法的特点,进行仿真实验。定性地分析了各优化方法 调制波的谐波特性,从本质上分析了它们降低开关损耗的基本思想。在理 论分析的基础上,证明每相电压正、负半周各60。的不开关扇区对称分布 于电流峰值两侧的SVPWM优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策略。针对这 一优化方法,本文提出一种简单的、容易实现的算法,用仿真实验验证了 其可行性。分析了多种优化方法的电压利用率。 本文详细的说明SVPWM算法及其优化方法在DSP中的实现方法和 步骤。关键词空间电压矢量优化仿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n页AbstractThe flux sinusoidalmore easily thanPWM(SVPWM)technology can realize normal SPWM.So it is used widely,andstron西y.Anddigitizationextends tohigh―voltage and large―capacity fields gradually.In such fields,switching lossesarerequested to decreaselower the capacity standard ofthe switching devices.Firstly,the thesis analyzes the working princigIles of traditional flux sinusoidalPWMcontrol technique in detail.And the modulation wavefunctions are deduced.To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an optimized simpler method is used to realize the digital algorithm.At the same time,the method of realization in over-modulation computer to verify.To decrease swjtchjllg dissipationrange.And the digital simulation is done by and raise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ler,properly.Switching frequency isswitching times by thecallusually be decreased to four during every sampling periodzeromeansof selectingvectorsdecreased by 33 percents accordingly and switching losses is decfeased largelyatthe same carrier wave frequency.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peculiarityof several optimized methods ofSVPWMroundly,simulation experiment isdone.The harmonic peculiarity of carrier waves of each optimized method qualitatively,and expresses elementary ideas switching dissipation above-mentioned in methods by of decreasingessentiallyusingharrnomcinjection method.Then,on the base optimized SVPWM method is ancurrent peak valueof theoretic analysis,the thesis proves ideal control strategy,of whichonthenone-switching sectors in each half period,distributesboth sides of thesymmetrically.To realize the arithmetic of the idealaoptimized method,the thesis presentssimpledi西tal arithmetic,andthesimulation experiments proves the feasibility.The deficiencies in voltage utilities of the several optional methods are analyzed.Finally,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way and process of the realization ofSVPWM and the optimized in DSP. SVPWM Key words optimizesimulation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第一章绪论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具有电机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易 实现大功率高速驱动等优点,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展很快,随 着微处理器应用于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以来,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也大大减化,软件所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到目前为止,交流电机控制技术已 发展成为集电机、电力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和数字计算机仿真技术 为一体的新兴学科【9】。本章简介了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概况。1.1交流调速系统发展概况与趋势在电机控制系统中,大部分要求控制电机或生产机械机构的位置、速 度或转矩,主要分为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对位置控制(伺服)系统,国 际上多称之为运动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等领域应用 广泛;速度控制系统也叫调速系统,是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它在交通、机 械、矿山等部门应用广泛;除此之处,还有张力控制系统,主要应用在带 材或线材加工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张力使线材拉得均匀而不断裂;另 外还有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 调速系统(转速控制系统)通常又可分为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度两种, 称为直流传动系统和交流传动系统。直流电机调速度性能优越,然而因为 换向器的存在,使其寿命缩短,同时也加大了维护工作量,单机容量,最 高转速及使用环境都受到限制,使得人们转向对交流电机调速系统进行更 深入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只是进展缓慢,直流调速在相 当长时间内占居主流;70年代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迅速, 使得交流调速可与直流竞争: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一系列的商品化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问世【引。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强弱电混合、机电~体的综合性技术,既要处理 巨大电能的转换(整流、逆变),又要处理信息的收集、变换和传输,因 此它的共性技术必定分成功率和控制两大部分。前者要解决与高压大电流 有关的技术问题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问题,后者要解决(基于 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的硬、软件开发问题(在目前 状况下主要全数字控制技术)。 其主要发展方向有如下几项: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页电力电子技术是~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同时涉及电力学、电 子学、控制理论三大领域,下图可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1―1电力电子学图1,2器件容量与开关频率关系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195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 制出第一个工业用晶闸管,大大扩展了半导体器件功率控制范围,电能变 换的变流器开始以电力半导体器件组成,电力电子技术随即诞生。经过数 十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相继的问世。评价电力电子 器件的品质因素也从单纯追求容量到目前的大容量、高频率、低损耗、易 驱动等综合性指标。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是交流调速系统的物质基础,其发展方向是高 压、高频化、大功率、智能化和组合化。新的可关断器件的出现,使高频 PWM技术得以实现。电力电子器件是实现强电控制弱电的关键所在。 2.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研究与开发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它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 控制对象,其电压、电流、磁通、频率及转速都是影响电动机转矩的因素, 其中很多参数互相作用而不能用常规方法加以分开。上世纪70年代初由 德国的EBlasschke等人首先提出了用矢量控制理论来研究电机的动态控 制过程,用矢量变换方法,实现同时控制各变量的幅值和相位,巧妙实现 了交流电机磁通和转矩的重构和解耦控制【91。为解决控制精度和系统复杂 性间的矛盾,又出现了直接转矩控制、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等方法。 其基本思想【1”是先将数学模型简化,然后通过坐标变换和磁场定向, 得到与直流电动机等效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直流电机的控制,以达到直流 电机一样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缺点是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矢量变换复 杂,往往实际达不到理论分析效果。3.PWM模式改进与优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页近年来,对于电压空间矢量控制PWM模式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对三 电平模式的研究已取得了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4,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是交流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所在,近几十年来,随首 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以32位高速微处理器为基础 的数字控制模板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各种控制算法。 ①微机应用: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既可用专门的硬件电路,也可用 总线形式。如VME、STD等总线。而对高性能的运动控制系统来说,对 存储多种数据和快速实时处理大量信息要求更为严格,能够实现复杂的控 制功能。 ②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数字模拟技术在工程领域已 广泛应用,系统仿真成为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为止,可选择 的用于辅助分析与设计的软件包有很多种,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有些 软件相互之间还有接口(如Matlab/Simulink与Pspice),这样可以充分利 用各自的优点组合起来进行系统仿真。 5.无机械传感器技术及新型电机的开发 对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来说,一般具有转速闭环控制。要实现对位置和 转转速信息的反馈,就需要来检测反馈。安装速度传感器则有系统成本高、 可靠性低、易受环境影响、体积大等缺点。成本合理、性能良好的无速度 传感器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是不需要在电机转子和机座上安装电磁或光 电传感器,而是利用电机的数学模型及检测到的电机电压、电流参量来估 计出电机转子位置和转速。 伴随着交流传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对电动机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了。如电机的设计和建模、三维涡流磁场的计算、考虑转子运动及外部交 频供电系统、笼条的故障检测问题等。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页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交流电机的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并生简要分析了多种 交流调速技术的原理,对各自特点进行了比较,回顾了PWM控制技术的发展。本文对空间电压矢量PWM的原理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用一种比较简 单的方法导出了矢量合成式SVPWM每一扇区开关矢量的导通时间,推 导出其调制波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对其线性调制区和过调区的算法实现进 行了讨论,并构建了仿真模型,进行了系统仿真。 从理论上详细的分析了多种不同零矢量分配方式的SVPWM优化策 略,推导出了各种方式的调制波函数,通过对损耗和谐波等方面的分析比 较,最后得出了一种较理想的优化策略。针对这种优化SVPWM控制策 略,本文提出一种简单的数字化实现算法,用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 用谐波注入法分析了所有优化策略的基本思想,并分析各种优化策略的直 流电压利用率。 最后,详细说明了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中SVPWM控制算法在 DSP中的各种实现方法和步骤。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页第二章交流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1964年,德国人A.Schonung提出了脉宽调制变频的思想,并推广应 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中。为交流调速系统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交流电 动机的高效调速方法中,典型的是变频调速,不仅适用于交流异步电机, 同样也适用同步电机的调速。变频调速技术能够实现无级调速,并且能根 据负载特性的不同,适当调整电压和频率的关系,以使电机始终运行在高 效区,保证电机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转速开环的恒压颓比控制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变频调速系统之一,通常称为恒压频比(、Ⅶ)控制。这种控制方案采用转速开环,并带有低频补偿,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对系统动态性能要求 不高的场合,如水泵、风机等调速系统。2.1.转速控制要求和主要指标对于各种需要转速控制的设备,调速的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转速控 制也多种多样。规纳起来,有以下三项要求; a.稳速:在一定精度内,保持速度的稳定运行,受到一定干扰也不会出 现较大波动。 b.调速:按控制要求,在一定速度范围内,分档(有级)地或平滑(无 级)地调节速度。 c.加速或减速:对于频繁地起动、制动的设备,要求尽快实现加、减速, 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些则要求起动、制动尽量平稳。 以上几项要求并不一定在调速系统中同时需要,有时只会要求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下几项:i)a硬和b项则常常出现,对于这二项,常讨论到的指标如调速范围D:电机的最高转速n。。和最低转速nmilI之比称为电机的 调速范围,表示为:D;k,lm(2.1)最高转速nm。和最低转速n。j。一般指额定负载下的转速。ii)静差率s1:指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负载时所对应的转速降落血。,与理想空载转速no的比值,用s1表示,表达式如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页(2.2)s,。竺2‘以D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时的转速的稳定度,它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 关。机械特性越硬,静蓑率sl就越小,系统转速稳定度就越好。逝)调速范围D、静差率5I及额定速降如。间的关系D:鱼:旦;墨!nmHⅢin.(2.3)An.(1-s)由上式可见,调速范围D和静差率st不是互相孤立的,只有同时讨 论才有意义:对调速系统来说,如果对静差Sl要求越严,也就是要求静 差越小,则相应地调速范围就越窄。2.2交流异步电机调速技术∞1根据电机学原理知识,可以得至0异步电机的转速表达式:以。n。(1-s)。60/,(1一s)PN(2.4)式中:n1为同步转速(r/rain); fl为定子电源频率(Hz); pN为极对数;s为转羞率。式(2-4)表明,异步电机的调速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调节电源频率、 改变极对数、及调节转差率。2.2.1变极调速技术由式(2-4)可知,改变电机的极对数PN,同步转速度发生改变,电 机的转速也随之改变了。改变绕组联接方法,使流过线圈时电流反向,来 达到改变电机定子极对数的目的。如图所示,将一相绕组一分为二,当绕 组顺接串联时,就在气隙中形成对4极磁场,如果想设法让其中一半绕组 的电流反向,把二纸绕组反向串接或反向并接,形成的便是二极磁场,同 步转速度就上升到原来的两倍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页触觚蹭abc图2-1电流反向变极原理a)4极b)、c)2极变极调速,不管有多少极对数,速度只能是一级一级地改变,属有级 调速,不能平滑地变速,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2.2.2改变转差率调速技术由式(2.4)可以看出,改变差率,同样要以改变转速。异步电机电磁功率%可分为:机械功率P盥。和转差功率琢。己“。(1-s)尸m(2-5、只=以变频、变极调速改变了同步转速,转差功率由转子铜耗构成,基本上 保持不变。从能量角度上说,是转差功率不变型,效率高。而转差率调速 则是,转差功率与转差率成正比,如果转差功率被消耗掉了,则称转差功 率消耗型;如果回馈到电网,则称为转差功率回馈型。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绕线转子串电阻调速:在绕线转子异步电机的转子回路中串入电阻, 这种方法只要保持转子回路总电阻与S的比值不变,就能保持转矩为常 数。但转速度越低,转差率越大,串入电阻越大,效率就越低;调速范围 小,平滑性差,不经济。定子调压调速:从异步电机机械特性图上可看 出,改变定子端电压,也可以改变电机转速。另外还有电磁转差离合器调 速、双馈调速和串级调速。图2-2异步电机机械特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页2.2.3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由式(2.4)可看出,改变电源频率fl时,同步转速也相应地改变, 电机转速随之变化。这种调速技术调速范围宽、平滑性好、效率高,同时 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是应用电为广泛的一种高性能调速技术。 电机设计时,一般将工作点选在磁化曲线开始变弯处,以充分利用铁 心材料。调速时.希望每极磁通m。保持额定值不变:中。=垂。。因为 当磁通增加,过分饱和时,励磁电流剧增,绕组发热,功率因数将降低; 而磁通减少时,将使节电机输出转矩降低,如果此时想维持负载转矩不变,热必导致定、转子过流,也会产生过热,因而希望保持恒磁通变频调速【81。 2.2.31变压变频(WVF)基本原理 电机定子每相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l=4.44,1N1KⅣl垂。式中:(2-6)E1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中感应电动势有效值(v);fl为电源频率(Hz); N1为定子每相绕组串联匝数;I(n-为基波绕组系数; 中.为每极气隙磁通(wb)。图2-3异步电动机稳态等效电路图 E2’为折算到定子频率(S=1)、定子绕组的转子每相感应电动势 x2’为折算到定子频率、定子绕组的转子每相漏抗;r2’为定子绕组的转子每相电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页要保持中。:K粤。c。脚f,则要同时改变感应电势局和五,即采用的 ,1恒电动势频率比的控制方式。这显然是一种理想状况下的控制方法。 实际上,由于感应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控制的0b)【厂/,恒定时机械特性 图2-4a)日矿恒定时机械特性 由异步电动机稳态等效电路如图2.3,异步电机端电压与感应电势的关系为:U =E 1+R1 J1 (2―7)当电源频率f1较高时,感应电动势的值也较大,因此可以忽略定子 阻抗压降,认为定子相电压,U1ⅣE1―4.44f,Ⅳ1KⅣ,垂。则得:(2?8)中m=K÷a COnSt,1这可近似地维持磁通恒定,实现近似的恒磁通调速,就是恒压频比(U ,/,)控制方式。 当频率较低时,毋和巩都较小,定子漏阻抗压降在U中所占的比 率就比较显著,不满足U,一E,=4.44fin。K。。中.,不能再忽略。此时若 以巩/F来代替西/,就会形成较大误差,这时可以人为的对定子阻抗压 降进行补偿,适当的提高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补偿后的特性如图2.4b。 2.2.32变频调速机械特性 根据图2-3及电机学知识,可导出巩/,恒定时的机械特性方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转子电流为:I’2;第10页耐(2.9)一¨ 一训(2.10)g!!!!(_+等)。+b,+xz’)2此式即为U】/,】恒定时的机械特性方程。当式中s很小时,可以忽略 分母中相关项,可得:z一警附r12As_CI=1+x1|xm≈l;cz一Ⅲx。为与气隙磁通相对应的定子每相绕组励磁电抗; x1为定子绕组每相漏抗;rl为定子绕组每相电阻; 由此式可见,转矩T近似跟S成正比,机械特性表现为一段直线;当 S接近1时,式(2.10)取近似,转矩跟s成反比,机械特性就是一段双 曲线;当处在上述两段之间时,机械特性从直线平滑过渡到双曲线。 在叻仍为恒定情况下,电机同步转速靠j会随首频率正的变化而改变,带负载时的转速降落为:幽。。。,;。塑丘。结合直线段机械特性式pN(2-10),可得:加;―里bm1PⅣfUAl。 2z\,1 J最大转矩: L(2.12)2警㈥习盎丽沼㈣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页从上式(2.12)可以看出,当ul/fi为恒定,如果维持转矩T不变,‘n,fls是基本不改变的,因而转速降落An;S/I,一s竺卫也基本不变;电源频Pu率f1改变时,机械特性曲线只是平行地上下移动;从式(2.13)看出,最 大转矩TⅢ随f1降低而减小,如果频率很低,会影响调速系统带负载能力。 机械特性壹口图2.4所示。 2.2.33额定频率以上调速 在额定频率以上调速时,频率可以从f1往上提高,但是端电压U1不 能继续上升,而要维持在额定值uN,这将迫使磁通与频率成反比下降, 相当于直流电机的弱磁升速情况。异步电机在速个调速范围内,其控制特 性如图2-5所示。如果电机始终具有额定电流,并且在温升允许之下,这 时转矩基本上随磁通变化。所以,在额定转速下时为恒转矩调速,在额定 转速以上则为恒功率调速阶段。图2?5控制特性 2.2.34交流调速PWM控制技术。73 PWM控制技术在电气传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WM控制技术是 利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脉冲序列,通过控 制脉冲的周期或宽度来变频变压。在变频的同时也协调地改变电机的端电 压,因此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变频器实际上是变压(Variable Voltage)变频(Variable Frequency),即Ⅵ,、,F。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定压(CⅥ、定频 (cF)变换器,简称CVCF,可认为是因定某一点运行时的一种特殊工况。vwF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w和vF分开。常用可控制整流器进行相控调压,然后逆变成频率可调交流电,或者用不可控制整流器,后 经斩波器调压,再逆变成频率可调的交流电,见图2―6和图2.7。这种方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页式称为脉冲幅值调制(P丛dVi)方式,这是由于早期开关器件频率不高, 只能靠前面环节改变直电压的大小。图2-6可控整流.逆变方式图2.7不可控整流.斩波-逆变方式另一种则是将w与VF集中于逆变器一起完成,其原理图见图2.8。目前PWM法有多种,而且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从控制思想上可以把 它们分为四类:等脉宽PWM法、正弦PWM(SPWM)法、电流跟踪型PWM 法、磁链跟踪型PWM法。 等脉宽PWM法的脉宽都相同,靠改变脉冲周期来调频,改变占空比 调压,其缺点是谐波分量较大;SPWM从电机供电电源角度出发,着眼 于如何产生可调频调压的三相对称正弦波电源,输出电压中低次谐波分量 可大大减小;电流跟踪型PWM法采用电压型逆变器主结构,但它是控制 输出电流的电流型逆变器,思想是对定子电流进行跟踪并与电流给定信号 比较,通过控制器件开关来调整电流大小,优点是控制简单,动态响应快; 磁链PWM法则是从电机角度出发,着眼于如何获得电动机圆形磁场。它 是以三相对称正弦电压供电时交流电机的理想磁链圆为基准,用不同的开 关组合产生的实际磁链来追追踪理想磁链圆,形成PWM波。磁链追踪型 PWM法的数学模型是建立在电机统一理论、电机轴系坐标变换基础之 上,模型简单,控制系统简单、实时性强,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关于磁链 追踪型PWM法更详细的讨论将会在以后的各章节进行。2.2.35PWM控制性能指标PWM控制技术也有其对系统的不利影响,它引起的主要问题是电流 畸变、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电机转矩的脉动、负载中的谐波损耗等。这 里简单讨论这些影响的性能指标(9J【”J。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j:霸馆 彗臻饕第1 3页图2-8.PWM逆变器原理图11、谐波电流先假设三相PWM逆变器的相电压波形u(t)具有四分之一波形对称, 那么就可以展开成付氏级数表达形式:“(f)2≯o)(n2冬3,5,7A)(2-14)u,(t)是基波,UnQ)钾一1,3,5,7)是n次谐波;其中u。(t)为 u.(f)一anUd sinocot)”去【1+2扣‰叫“。=lanI玑/√2(2―15)a。是HⅢ在玩=1时的傅立叶系数;“是“。例的有效值。谐波电流主要 影响电机铜耗。谐波电流有效值和电流谐波畸变率THD为:一酾磊丽一露 m=暑=去辱2等垤(盖)。一壶J塞(鲁)2次方成正比,即P工Cu。叮H矿。f2?16)p功在以上各式中,n是付立叶级数展开式的谐波分量阶次:巩、厶分别 为基波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Un为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电压分量有效 值;。j为基波频率:L,为电动机总漏电感。电路的铜耗与谐波电流的二 2)、谐波电流频谱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页谐波电流频谱是用来描述谐波电流各频率分量在非正弦电流中所占的 份额的。它能够比总畸变因数THD更详细、直观的说明各频率谐波分布 情况。在同步PWM中,可以得到离散电流频谱hi细0。载波频率正是 基频^的整数倍:fc=Nh:N叫做载波比:N=L/h:它的限制条件为:N≤{。一flmax 3)、最大调制度妊-18)式中,五。为功率开关器件所允许最高开关频率,^。:为最高基波频率。调制度m定义为调制信号峰值巩。与三角载波信号峰值u岛之比,即舭芘 一岂(2-19)在理想情况下,m值可在0―1.0之间变化,并以此来调节逆变器输出 电压。实际上m总是小于1.0,在Ⅳ较大时,一般m=0.8~0.9。in.的 大小反映了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的高低【91。 4)、谐波转矩【16】 直流电压经过PWM控制的逆变器后,将形成一系列电压脉冲,并作 用于交流电机上。电压(流)中的谐波分量将引起电机转矩的脉动。脉动 转矩的标幺值可用下式表示:’K 式中,死。为最大气隙转矩;L,为平均气隙转矩;h为电机额定转矩。 虽然谐波转矩是由谐波电流引起的,但二者间并没有精确的关系【91。 51、开关频率和开关损耗【16l【46J 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增加,可使逆变器交流侧电流的畸变率减小,提高 系统的性能;同时,随着开关次数的增加,开关损耗也会增大,而且功率 器件的开关次数受其允许开关频率的限制。功率开关器件的损耗主要包括静态损耗和动态损耗;静态损耗,k与 开关电流成正比,动态损耗尸0主要包括导通过程中的上升时间‘和关△T。坠些:曼2(2―20)断过程中下降时间f,的开关损耗。开关损耗Pk一般有如下关系式:Pb。=Pss+P。=Udf(t)Fs K(2-21)式中,,ff)是开关电流的单调递增函数;观是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如是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K为常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页第三章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及控制算法在电气传动中,PWM控制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简单地说,PWM控制 技术就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来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把直流电 压转换成一系列的电压脉冲序列,并通过规则控制来调整电压脉冲序列的周 期和宽度,以达到预期的变频、调压及减少谐波含量等目的。 随着电气传动系统对其控制性能要求的提高,人们也对PWM技术展开 了深入的研究,从电压波形正弦,到电流波形正弦,再到磁通的正弦,PWM 技术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瞄1。磁通正弦PWM技术具有谐波分量小、转矩 脉动低、直流利用率高、控制方法简单的特点,而且容易实现数字化。 本章对空间电压矢量PWM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推导了其控制算法,推导出了调制波函数,对线性调制区和过调制区进行了 讨论,最后用仿真实验验证。3.1磁通正弦PWM技术磁通正弦PWM技术又叫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上世纪80 年代,德国的H.WvanderBroeck教授等提出了空间电压矢量策略,这种新型 的PWM调制方式一问世,就迅速受到重视,并在电机调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将逆变器和电机看成一个整体,从电 动机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如何使电机获得幅值恒定的圆形磁场,即正弦磁通。 用逆变器不同的开关模式产生的实际磁通去逼近基准磁通,从而达到较高的控制性能。在理想电源供电时,加到电机三相绕组上的三相对称电压为:讣弘邕懋二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6页【,2詈妙。+毗∥以)={Ude。“ 电机定子电压方程可描述为:U=R}i+d毋/出(3-2)(3―3)忽略定子阻抗压降,定子磁通可表示为:毋;严;肼%;粤ei(on-口/2)=粤∥一“)(3-4)由此可见,磁通矢量是一个落后于电压矢量90度的旋转矢量。通矢 量的轨迹为圆,其半径为:,。盟珂(3.5)由上(3.5),不难看出当电压频率比U/f为常数时,磁通轨迹圆的半 径也为常数。这样随着缈的变化,磁通矢量的顶点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一个以r为半径的圆形,即褥到了~个理想的磁通圆。SVPWM法就是以 此理想磁通圆为基淮圆的。3.2SVPWM产生原理图3-1逆变器简化原理图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简化原理图如图3-1。其中同一桥臂上的上下两个开 关元件是互补动的,可以由三个单刀双置开关来表示,用三个开关变量Sa, sb,sc来表示,共有8种开关组合,开关变量为1时,表示相对应的桥臂上 管导通;为0时,则相反。SVPWM实际上是对应于逆变器功率器件的一种 特殊的开关触发顺序和脉宽大小地组合,这种触发顺序和开关组合将在定子 线圈中产生三相互差120度电度角的波形失真较小的正弦电流。实践和理论 都可以证明,与直接的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相比,SVPWM在输出电压或电机 线圈中电流都将产生较少的谐波【27】。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3-1矢量及开关状态表状态Sa Sb Sc V0 0 O 0 V1 0 O 1 v2 O 1 O V3 0 1 1 V41第1 7页V5lV6 l 1 0V7 1 1 1O 001淞一旺珊I阱盯㈣经过上(3.7)的计算,计算出相电压和线电压为:表3.2相电压和线电压电压Ua Ub Ue Uab Ubc Uac@s,协7,U(ooo)0 Ou(om).Ud/3u(oao)UfOli).2Ud,3U(100)2IJ“3U(10I)Ud/3^2Udl3 Ud/3Ud -Ud 0u010)Ud/3Ud/3u(111)0 O 0 0 0 0-U们―U奶2Ud/3O -Ud2U奶.Ud,3.Ud UdUd凸Ud/3.Ud 0 .Ud-Ud/3 .Ud/3Ud 0 Ud00-2U∞00 OUd Ud.Ud0由上表可以计算出由不同开关状态组成的8个电压矢量,其中2个零 矢量,另外6个非零矢量,各矢量为:;坚U=}u de。3伙=o,1…5)(3-8)除2个零矢量外,其余6个非零空间电压矢量的模值都为2Uj3,在 空间上的相位差为60度,这6个矢量按照一定的次序作用,就可以形成 一个正六边形,见下基本空间矢量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JI第18页U己f010)V\/一图3-2基本空间矢量3.3//\ 众…,』u7(】11)\U“1】0)SVPWM调制波函数推导T4T1 100011图3-3电压空间矢量及作用时间定义 因为SVPWM没有明确的调制波,在这里,本文详细地推导了其调 制波函数。首先定义如图的空间电压矢量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页PWMlPWM3P^ⅣM5奇数区 ,Td2~Tk/2 Tk+¨/2、T,,Tk+以、Td2、列2J偶数区T42 Tk+∥2Tk,2T如T一2Tk+一2Td2图3.4SVPWM波形 图3-4显示出了各扇区的矢量发送顺序。 奇数区依次为:U0,Uk,Uk+l,u7,u_l【+1,Uk,U0 偶数区依次为:U0,Uk+l,Uk,U7, Uk,uk“,U0 利用空间电压矢量近似原理,可总出下式:f瓦1;鱼埘 2I瓦+?JSln一 3一sin(k-1);r1.kzrC(篇) 毒@”其中,M93(M。兰,r为PWM周期,k为扇区号。 删r2%+%+瓦+瓦+l(3.10)那么利用以上各式就司得到在第一扇区的各相电压平均值:叭咖针和m妒+‰吲z删2一≥)一Aco¥(ag一_.rg)吣咖争(一导刮2划z喁删z刮z一萼);函sin(ag一刍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址㈣一等降驴吲2喁唰2-z,z一萼)一-Acos缸一匀一-zs(曲(3―11’4:坐圳Z‘‘同样可以推导出其它扇区的调制波函数,其相电压调制函数如下:f彳co¥皓)一石/6](05臼忙)c玎/3uzs日犯)c4石/3) uo(k)a{√西co¥渊(x/3<O(k)<2”/3U4n'/3<O(k)<5x/3)l爿co¥僻)+石,6】Ub(2石/3s臼忙)c石usm/3s8忙)c2玎)wt)*U。2oJr~一万3U。(wt)一U。埘一一玎34(3.12)具载甩压明调制汲幽双为:阢s缸)一玑k)一乩∞)l_俐咖(耐+引 卜”‰(小引 卜妇)卅n(舢j4刁【3.4协㈣从调制波函数来看,输出相电压是不规则的分段函数,输出的线电压 是正弦波。SVPWM箕法3.4.1实现方法SVPWM控制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开关状态的组合,将空间电压矢 量U控制为按设定的参数做圆形旋转。由八种磁链矢量的不同组合作用,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可使该磁链轨迹逼近正n多边形或圆形。根据使用这八种磁链矢量方式的 不同,传统磁链追踪型PWM控制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比较判断式磁 链追踪型PWM法(磁通闭环方式);二是三矢量合成式磁通正弦PWM 法(磁通开环方式)。 比较判断式磁链追踪型PWM法控制虽然简单,能实时追踪,但易 出现判断误差和量化误差,从而影响到磁链追踪的精度。在保留比较判断式磁链追踪型PWM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一高精度比较判断式磁链追踪型PWM控制法。它消除了比较判断误差,很大程度 上提高磁链追踪的精度,输出电流更接近于正弦。但这两种PWM控制 法,均具有算法复杂、实现困难【16】。 目前,磁通正弦PWM多采用控制电压矢量的导通时间方法,用尽可 能多的多边形磁通轨迹来逼近理想磁链圆。三矢量合成式磁通正弦PWM 法,即用实际磁链矢量追踪理想磁链圆的方式,是用三段实际磁链合成磁 链V。把它分成六个扇区,每600为一个扇区,在每一个扇区,选择相 邻的两个电压矢量以及零矢量,按照伏秒平衡的原则来合成每个扇区内的 任意电压矢量。即J:w 5J:4U。Lat+J:uy0出+£+。U。Todt或者进一步等效写成下式:U}f(3―14)zu,}L+uy+0+uo十瓦(3?15)其中,U为期望电压矢量:T为采样周期:t(L,To)为对应电 压矢量U;(U,,U。)的作用时间;其中U。包括了U。,U07两个零矢量。 (3-14)的意义是,矢量U在丁时间内所产生的积分效果(在电机调速 中,忽略定子电阻的影响时,电压的积分就是磁链【91)与u。,U。,U。分 别作用L,L,ro时间的积分相加总和值效果相同。 以下是以在第一区间的情况为例,介绍七段式SVPWM生成方法及 计算主、辅矢量的作用时间(其它区间也按同样的方法计算)。 当合成矢量落在第一扇区内,则用平均值等效可得: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2页u4t+U6瓦=UT r=瓦+兀+瓦其中,(3.16)(3―17)T4、T6和T0分别为对应电压矢量U4、U6和uofU7)的作用时间,T为PwM周期值。另外,为使波形对称,把每个矢量的作用时间 都一分为二,同时把零矢量时间分配给两个零矢量uo和u7,这样可以 降低逆变器谐波输出含量【21】;同时,各电压矢量的作用次序要遵循开关 次数最少的原则,即任意一次电压矢量的变化只能有一个桥臂的开关动 作,表现在二进制矢量表示中只有一位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如果允许有两 个或三个桥臂同时动作,则在线电压的半周期内会出现反极性的电压脉 冲,产生反向转矩,引起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I”。T00,23*4/2瑚T07/2T07『2做T驼TOQ/2№oL啪oL№oU0tltlnU4100U611nU7 ”1U7 111U6 110U4 100UO 000图3.5七段式SVPWM波形图所以,产生的开关序列为Uo.u4-u6.u7.U7-u6.U4.U0。其图形如下图3.5所示。3.4.2一种比较简单的实现方法矢量作用时间的推导过程比较繁杂,在这里,本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 方法,来推导SVPWM算法中各矢量的作用时间。这种方法利用空间矢 量的对称特点,只需计算三个扇区的作用时间,就可推导出另处三个扇区 的作用时间,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的目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3页图3-6矢量作用时间各矢量的作用时间则根据图3-6,由正弦定理可得:即:五OA 2蠡。盎 鬲T4U4in(if-5螽。%sin(詈一口)sin(等)8m婶)s协㈣@㈣一日)sin(等)81n妒)6个基本空间矢量辐值相等,把U6=U4=2Ua/3代入上式,即可求出第一扇区时间:{:掣≯N=3时:(3.20)陲捌(3.21)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4页2百U咖【一3卅 =――l口一―― =鲁si‘nU(扎堡3:尘坚。inf塾一目dI(3.22)dl将以上三式综合起来表示,就可得到N=I、2、3时的矢量作用时间 计算公式:等等裂学一疗) 8一―(N-―4)z‘13从基本矢量图中可以看出,第1扇区内矢量与第4扇区内矢量关于圆 心对称,即空间相位差为1800,根据这种对称关系可以知道各矢量作用 时间值也是关于圆心相对称的;第2扇区与第5扇区、第3扇区与第6 扇区则有着同样的对称关系。因而第4、5、6扇区各矢量作用时间就不需 要再作推导,直接根据第1、2、3扇区作用时间来确定即可(N=4、5、6):√3卯. =――Sm%玑 =一Sm√3UT.@24,J为了补偿U的旋转频率,需要插入零矢量U。或者u,,其作用总时间 为乃,满足条件: L―T―L一瓦,Ik;(j―K)To,丁岛一/CFo 约束条件为(o每K s1) 在此,定义扇区内先发生的矢量Tx叫主矢量,后发生的矢量Ty叫辅 矢量。将以上各个扇区内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情况,作3/2坐标变换,到 静止Q.B二相坐标系下,用u。、uB来表示以上各式,综合起来考虑, 就得到计算导通时闻的公用计算公式:(3―25)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y;球¨钏 z=计3_:U。+钏表3-3各扇区作用时间 扇区号Tt 1 Zz鲁u,bzs,定义Tl、T2分别为各个扇区内的主、辅矢量作用时间,将计算综合 成一个表格,就如下:2Y3 .Z X4 -XZ5 X -y6 .Y.ZT2Y.X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知道了参考电压【,所在的扇区,就可以根 据上表格快速计算出两矢量的作用时间,而不必去计算电位角,省去了复 杂的三角函数运算等问题。 表3.4发送顺序T1/2U1MUoT2/2UzT07U7T2/2U2Ta/2UxToo/2Uo在知道各扇区内两相邻矢量作用时间后,遵循开关次数最少的原则, 便可采用七段式空间矢量合成方法来发送各矢量,即:在每个扇区内,每 个零矢量均PA(000)YF始和结束,中间的零矢量均为(111),其它非零矢量 的发送保证每次只有一个开关切换。各矢量的发送顺序规律见表3-4、3-5所示。为了计算空间电压矢量比较器的切换点,在此定义:p型≯tb。f。+旦Pfc‘tb+-.z2fn+12(3-27)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表3.5时刻切换点 扇区号1tb 2 3第26页456T(珈】TCM2TCM3t丑tctbtatb tctctctatbtctatctbtatbta遵循上述各矢量的发送顺序和作用时间规律,便可以合成所期望的电 压矢量,从而实现磁链追踪。显然,控制器采样频率越大,逆变器开关频 率越高,磁链追踪的精度越高。但逆变器开关频率的提高必然造成电流谐 波含量的增大和开关损耗的增加。3.5SVPWM控制算法的仿真在科研实践中,系统仿真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精确的仿真可以大量 减少设计和实验模拟的费用,其优点为: 1、仿真可很好为教学目的服务。 2、仿真可以提供系统性能的数据资料,发现系统原型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最优参数。 3、仿真通常比在实际电路中做实验要便宜得多。 而长期以来,仿真领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仿真模型的建立环节上,然 后再去产生仿真算法和软件,复杂费时,因而大大阻碍了仿真技术的推广应用,M蜘AB提供系统仿真工具Simulink使建模变得非常简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以超越理想的线性模型去探索更为现实的非线性问 题的模型p6J。MATLAB具有强大的数学运算能力、实用的绘图功能和语 言的高度集成性。MAT乙气B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新墨西哥大学的ClevcMolcr编写FORTRAN程序,取名MATJ_AB,并很快受到欢迎;80年代后的第 二代MATLAB开始用C语言编写核心程序。并推向市场.在欧美高等院 校,已成一些高级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发展 到现在,MATLAB己拥有丰富的数据类型、数据分析资源和结构更加快 速精良的可视图形应用开发工具,拥有控制系统工具箱、系统辨识箱、模 糊推理系统工具箱等数十种完备的工具箱。在工业控制方面,SIMULINK 软件包,它提供了一个交互式操作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分析集成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7页利用Simulink环境下的丰富模型,可很方便的实现SVPWM的仿真。 经过上节分析可知,在三相逆变器的实际运行中,一共有8个空间电压矢 量,其中2个零矢量(uo、U7)和6个非零矢量。因而也只能用这8个 矢量来等效形成旋转的电压矢量u,用电机实际产生的磁链来逼近理想的 磁链圆。实现SVPWM算法主要有以下步聚: 1.判断矢量u所处的扇区。 2.计算公用公式x、Y、z,并进一步计算出各扇区内主辅矢量的作 用时间的分配情况。 3.根据扇区来确定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TcMl、TcM2、TcM3.。 SVPWM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采用通用的软件进行仿真需要的工 作量很大,开发周期长,难度较大。随着MATLAB6。5推广,可以利用 电气系统库很方便地设计一个电气控制系统。B0‘13尺船。图3-7扇区判断图3.5.1判断扇区在此,我们定义三个中间变量,B0、B1、B2,,其图示如图3-7。显然有:Bo―U口耻孚‰扣(3-28)’B:;一鱼2№一三u。2‘p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8页经过分析可以得知,当B0、B1、B2三个变量的符号发生变化时,能 够用它们来表示不同的扇区,用这种方法,可用一个表达式来描述扇区号: P―sign(Bo)+2sign(Bx)+4sign(占2) 值P与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号N的对应关系见表3-6。 表3-6 P与扇区号对应关系P值扇区号N1 2(3-29)3456IIⅥIⅣ17IV根据以上分析,建立起扇区判断的仿真模型:㈨^t1图3-8扇区判断模型3.5.2公用公式X、Y、Z和矢量分配时间T。、L在前面相关内容中,已经推导过这几个量的数学模型,这里就能够按 照数学模型来建立仿真模型了。下面是仿真模型图:图3-9X、Y、Z仿真模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9页图3-10T1、T2仿真模型3.5.3矢量切换点TcMl、TcM2、TcM3在前节内容中,相关部分已经描述出了矢量节换点与相关的量的关 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建立起不同扇区内矢量切换点的仿真模型,如下图:图3.11矢量切换点模型3.5.4SVPWM调制的仿真在此,取三角载波周期T=0.001s,幄值取T/2即0.0005s,Ud=310V, 输出电源的周期为0.02s。1.取u。%图3.12 Tcmx的调制波形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取u:180V,即u:U_,L√3第30页图3.13 Tcmx的调制波形当取盯t半,电压利用率小于1;当U一!菩,43rrrr一43√3u/£厂。。1,。3uⅣdc=1电压利用率等于1。Tcml和输出线电压见以上各图。可以看 出调制波Tcml、Tcm2、Tcm3是三相马鞍形,所以它具有优化三相马鞍 形PWM逆变器的优点(优化三相马鞍形PWM的优点见文献【5】)。SPWM 的电压利用率为0.866is],故SVPWM较SPWM方式直流电压利用率可 以提高15%。3.6过调制的实现蕴Ⅱ8图3―14过调制SVPWM调制方式能够产生比SPWM更高的输出电压,如果要得到 更高的输出电压,就要扩大调制度,就需要采取过调制的方法。在这里,参考sPwM输出电压为标准,定义调制系数聊:旦:丝。Udi 2U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1页1)当电压矢量端点的轨迹位于六边形内部,最大的为六边形的内切…f/=圆,逆变器输出电压为正弦波形,调制系数m:兰量尘旦:1.155,有TI+T2“d≤T,T0≥O,就处于线性调制区。2)当参考电压矢量u的端点轨迹处于六边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之间, 【,的端点轨迹就会在某些区域处于六边形之外,出现计算得到的TI+T2>T、TO<O的情况,时间为负值,显然不可能。所以空间电压矢量的最大调制系数为m=1.155。当m超过1.155时,就称为过调制,过调制可以扩 展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度。 在这里,将讨论两种过调制的实现模式。 模式1:如图3.14所示,对u端点超出六边形的部分,保持U的 相位不变,将U的端点拉回至六边形,未超出六边形部分仍保留为圆形,即:u的端点轨迹为ab+bc+cd+df。对端点强行拉回至六边形的部分,有:日g日一侣 口饵口0吣醣阻儿拈蚰%a%玎svl(3.30),/石疗 曲阻邬 ■例对于未超出六边形范围的区域,采取前面所述的方法计算;对于超出 六边形范围的区域,采用以下计算方法:Z;―xtF3―co―s―a―-―s―in ‘43cosa+sinaL;T一五一瓦.T(3.31)瓦;0如果对电压调制波进行FFT变换,就可得到:¨知心f(a小inOd口分析推导过程可参考文献【43][49】。(3_32)式中,加g)为电压调制波函数;ag为电压端点轨迹未超出六边形部分对应的圆心角。这时,当%为0时,最大调制系数为m=J.22。其中详细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2页这样实现比较麻烦,可以对计算做一些改进。首先计算T1、T2,并 判断出TI+T2>Ts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么设将轨迹端点拉回至六边形 时两非零矢量作用时间分别为乃7,乃7,则得到:LTl≥“=器_=篑,瓦=。L1五+五‘Z+L“(3_ss)。。。利用式(3.33)就可以较容易地实现计算。 模式2:对于模式1是将端点超出六边形的部分,拉回至六边形,对 未超出部分采取保留为圆形,如果对超出的部分采取扩展延伸到六边形 上,将端点超出六边形的部分,拉回至六边形且相位保持不变,就形成了 另外一种模式了。这就是这里要讨论的模式2。 在这种模式下,当电压矢量端点轨迹超出六边形时,此时电压矢量需 要强行拉回至六边形上,利用式(3.33)计算作用时间;当电压矢量端点 轨迹未超出六边形时,电压矢量需要强行扩展到六边形上,同样利用式 (3.33)得到矢量作用的时间。对电压矢量轨迹进行FFT处理,当口。:万 胚时,电压输出波形为阶梯波。此时有最大调制系数历=1.27,达到最大 调制深度。以下是仿真得到的调制波图形:模式1.华<U《竺1rr1r r图3.15模式1的Tcmx调制波形模式2.输出u>―2U―d3654 3 2 1o?l图3一16模式2的Tcmx调制波形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页在输入饱和模式下,虽然直流电压利用率得到提高,由于调制信号 Tcm不是由三角波截取而得,而是由于饱和抑制的作用对原本是马鞍形 的载波进行限幅切顶得到的,所以较调制信号为梯形波的情况含有较高的 谐波分量。此缺点将引起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增大,可通过补偿法来抑制谐 波干扰。 这里讨论的过调制控制策略与常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具有同样的特 征,不同的是调制系数m可以超过1.155。当调制系数m增大,并超过 1.155时,输出谐波含量就会增大:如果in达到最大时,输出波形就类似 六阶波,输出线电压的峰值就达到直流母线电压的115%。3.7SVPWM逆变器供电的异步电机系统仿真本文建立了由逆变器供电的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3.71,采用U/F控制方式。仿真参数T=0.0002s,幅值取T/2,Ud=310V,输出 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3-17系统仿真模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4页图3.18定子电流i。№iL图3.19转矩输出 对由SVPWM控制逆变器和异步电机所组成的系统进行仿真,电机 输出电流是正弦波,可见该方法是可行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5页第四章SVPWM控制策略优化对于PWM逆变器来说,如果改变矢量的发顺序、零矢量选择,就 可以形成多种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在降低开关损耗 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改变合成矢量的发送顺序,或者改变零矢量作用时 间的分配方式,就会改变相电压的调制波函数,就可以得到以降低开关次 数和开关损耗为显著特点的各种优化策略。 本章将从减少开关损耗方面来讨论其优化的方法。从图4.1中的电 压空间矢量可以发现,任意相邻三个矢量状态都有且仅有一位相同f为1 或0 1。因此,在两个相邻扇区内,如果固定选用同一个零矢量,就可以 使每一相在一个周期内,总有连续两个扇区(120。)内不开关;另外, 对任意两个相邻矢量和一个被选定的零矢量(u00或u07)来说,这三个矢量 当中有且仅有一位相同。也就说,在任何一个扇区内无论零矢量如何分配, 最多只能保证一相桥臂的开关器件不动作。或者说任何一个扇区内不可能 有两个桥臂同时处于不开关状态,即在三相开关状态对称的条件下,每相 桥臂在一个周期内最多可有120。的不开关扇区。所以,在SVPWM控制 方式中,在采样周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地分配零矢量,每相桥臂最 多可有1加。的不开关扇区,因而,在最高程度上开关总次数可减少三分 之~。而将开关次数减少三分之一的零矢量分配方案有很多种。011100图4.1空间矢量图在本文,将它们归为两类。第一类:如果在矢量图的所有区域中都使 用同一个零矢量,称为单一零矢量调制方式,不过,单一零矢量调制方式在降低开关损耗的同时,也有负面影响:那就是增加了谐波成分【柚1。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6页克服这一问题,产生了第二类方法:如果根据参考矢量所在扇区的不同, 交替使用不同的零矢量(I『00,,I『07),称为交替零矢量调制方式。4.1SVPWM的优化策略4.1.2单一零矢量调制方式因为只有2个零矢量,所以采用单一零矢量的方式只能有2种,~种 全部采用Uoo,另一种则全部采用u07,通过减少开关次数来达到减小损 耗的目的: 方法①:取k=1,始终取零矢量u07 由图4―1可见,在扇区II和IⅡ,B相始终保持上臂通下臂断(xlx) 的状态;在扇区Ⅳ和V,c相始终保持上臂下臂断(xxl)的状态;在扇 区Ⅵ和I,A相始终保持上臂通下断的状态(1XX)。因此,一个周期内 每相桥臂在该电压的正半周都有1204的扇区不开关,从而将关总次数减 少了三分之一。方法⑦:取k=0,始终选用零矢量Uoo由图4―1可见,当处于扇区I和Ⅱ内时,c相始终保持上臂断下臂通 (XX0)的状态;在扇区Ⅲ和Ⅳ内,A相始终保持上臂断下臂通(O)。() 的状态;处于扇区V和Ⅵ内,B相始终保持上臂断下臂通(xOx)的状态。 所以,在每一个周期内,每桥臂总有120。的不开关扇区,能够将开关总 次数减少三分之一。 以B相为例,按方法@的规律,K=0时,所有扇区零矢量都取Uoo, 经推导可以得到其相电压调制函数【删【40】:(0s日s27r/3) U。(臼)一]2Asin(肼一万/3)一1(2;r/3<8 s4石/3) I一1 (4万/3s口s2硝)f2.4sinO一1(4.1)上式中,日:∞f,爿:』三1ul。2‘。4.1.2交替零矢量调制方式交替使用零矢量调制,在保证降低开关次数的前提下,有多种方案可 供选择,归纳典型的有以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7页方法①:在扇区I、Ⅲ、V内,取k=l,固定选用零矢量u07;在扇 区1I、Ⅳ、Ⅵ内,取k=0,固定选用零矢量Uoo。 这时由图4.1可见,处于扇区I、Ⅲ、V内,分别对应着A、B、C 三相保持上臂通下臂断的状态;处于扇区II、Ⅳ、Ⅵ内,则分别对应着c、 A、B三相保持上臂断、下臂通的状态。因而,在每~周期内,每相总有 两个互差180。、60。宽的不开关扇区,使开关总次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方法②:在扇区I、ⅡI、V内,取k=0,固定选零矢量Uoo;在扇区 II、Ⅳ、Ⅵ内,取k=l,即固定用零矢量u07。这时由图4.1可见,处于扇区IⅡ、V、I内,A、B、c三相分别保 持上臂断下臂通的态;处于扇区Ⅵ、Ⅳ、II内,则A、B、C三相分别对应上臂通下臂断的状态。这样,在每一周期内,每相总有两个互差180。, 宽度为60。的不开关扇区,使开关总次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下面是以方法②的A相为例推导调制波函数: 如果在1、3、5扇区取Uoo矢量,其矢量合成则由Uoo,Uk,u“1来线性组合,零矢量时间分配:%一o,1.00={一等一半,其PWM波形二二 ‘ Z个下下个如图4―2所示,由于只选一种零矢量,所以有一相不动作;P、VMlP啪P1咖』T∞『2、,nm n。以 r“2,I'42,.WZ图4-2奇数扇区波形在2、4、6扇区取U07,其矢量合成则由u07,Uk+1,Uk来线性组合,零矢量时间分配.‰_o,孚=;一≥一孚,其PwM波形女Ⅱ图4.3所示,由于只选一种零矢量,所以也有一相不动作。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8页PWMlP'ⅣM3PWⅧ,T…像 ,Tk,2、 ,T07/2、 ,Tod2,,~2.Tk+l层图4-3偶区PWM波形 推导其A相电压调制函数为l2Acos(8-z/6)一1U。@)一2./1cosp+万/6)+1―12MCOS旧--,g/6)+12Mcos(0+z/6、一1Ub UC互(0 5日s石/3) 品/6s疗s石/2) (.2/3墨日蔓石) k‘口墨4x/3) (4盯/3s口s匀r,3)陆/3s0墨劬)U口耐 甜, I● 、,』I-、一石2―3一陋缸 tl,、-, ; U4丌4―3、l● /、 ● /(4.2)线电压调制函数为一U。缸)一U。缸);铜£,1sinf甜+ 詈矗) \mr.。, .【%叱。(tot一号 _ 吒叱a卜导 玎)(4.3)从上式可以看出,相电压虽然与常规SVPWM有较大差别,但线电 压却是完全相同的正弦波。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9页方法@:对图3-1所示的逆变器电路,如果给定的电压为三相对称正 弦波,并采用SVPWM算法,且在参考相电压的正负半周内各有一个60 。的不开关扇区,我们在此定义:正半周60。不开关扇区的中点,滞后 于该相给定电压正峰值点的角度,被称作该相不开关扇区滞后角n[14]。 在此,设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为P,则P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P=g(ur,it)!厅(4-4)式中:函数g(uT'iv)是关于uT、iT的单调递增函数, UT、iT、fT分别 为开关器件的开关电压、电流和实际开关频率,对电压源逆变器UT是固 定的。对于常规的SVPWM控制方法,k=0.5,控制fT=fs=l门rs,而上述 几种优化方法可使得fr=2fs/3,开关频率降低了1/3,从而使开关损耗大 大降低了。 从式(4.4)可以知道,开关损耗P不仅跟开关频率,r有关,还跟函 数占似f,纠的大小有关。由前面的讨论可知,上述多种方案已经使fT降 到了最少,而Ur又是固定的,因此要进一步减少开关损耗,唯一的方法 就是减少开关电流fn对于给定负载减少开关电流ir的唯一方法,就应尽 量让开关器件尽可能在负载电流较小的扇区开关,在负载电流较大的扇区内不开关。a可在60。的范围内连续变化;n=30。时取得最大滞后角,即得到 方案@:n=.30。时取得最大超前角。a的变化范围为【.30。,30。】。所 以,为了使两个60。的不开关扇区尽能落在负载电流较大的区域内,一 个周期中a、K值应按下式取值:蚓g 300a I口>300(4.5),● ●. ●, 【一妒础础∞<一30。1耐∈[00,30。+040[330。扎360。]0tot∈1300+a,900+alK一011a埘g∈∈19[15。000:篙210玛COt∈]2100+a,2700+djo+a,o+aI博s, …’0cot∈[2700+0,3300+al为了便于计算,常取Ct=O,则K值取值规律变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K=~0曲。’强oJt01∈l 30 109 aJr ∈I 90o, 。,oIo1o o0051 ∞r∈l 150 o,101210 o, 270 cot ∈l 2COt∈1270 o,330oI l I1㈨,, 一“此法在将开关次数减到最少的同时,将两个60。不开关扇区尽最大可能按排在负载电流较大的区域内,由式(4、4)可知,方案③已从控制策略 的角度将VSVPWM的开关损耗减到了最小。当I巾I≤30。(cos巾>/0.866)时,每个周期负载电流幅值最大的两个60。扇区刚好是不开关扇区,因而可将开关器件的最大开关电流降低13%(1.sin60。=13%)。只要由≤60 。(cos中/>0.5),负载电流的正负峰值就会落在不开关扇区内,从而减少 最大开关电流。电动机负荷的功率因数一般在O.8以上,且随机械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最常见的电动机负荷,方案⑦不仅能使开关损耗最小,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开关器件的最大开关电流。 下面是以方法。为例推导得到的a相电压调制函数:2Aeos(9-z/6)-i(一石/6s日s石/6) (z16s0 szl2)址@=2acosO+z/61十1-1}胆种幽/6】 渤/6.cos7玎/6)(7万16s0 s3zrl2) (29r12":O sllz/6)(4_8)…。2,icosq-m6)+1 2Acos(’+z/6)-I 式(4.8)中:0;cot。4.2一种简单的算法实现与仿真经上述分析,交替零矢量调制方式@是一种能将开关损耗降低到最小 的优化方法,在此本文提出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简单算法。4.2.1算法对于方案③,因为将整个区域分成12个扇区,所以在算法实现上, 跟前面几种方案有所不同,在扇区判断上会比较困难,在这里,本文提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判断方法第41页图4.4扇区判断图 在第三章所述的扇区判断图形的基础上,对B0,B1,B2分别顺时针 旋转30。,就会得到如图4-4所示。得到:B2一一U。硝:一缸+扛“;"f23u,+扛尸一sign∞o)+2signpl)+4sign(82)∽9,(4―10)在此,需要结合前面所述P值和P’值,就可以简单有效地判断出矢 量所处的扇区。经推导,可得出它们的对应关系表: 表4.1P、P’与N值关系表P1 1 31 5 45 5 55 4 64 4 74 6 86 6 96 2 102 2 112 3 123 3 13 1 2P’ N在计算过程中,要确定零矢量作用时间,由P’值来判定扇区;要确 定矢量作用时间及作用顺序,则用P值来判定扇区,具体可按第二章算 法来计算。4.2.2仿真实验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2页根据本文提出的算法,构建了Matlab环境下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条件为:载波频率为6000Hz,输出交流电源频率50 直流母线电压Ud=310V。Hz,图4―5相电压调制波图4-6线电压调制波图4―7电机定子电流图4-8转矩输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3页图4-9奇扇区K=O电机定子电流图4―10奇扇区K=O时转矩输出图4―11 K=O电机定子电流图4―12 K=O电机转矩输出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输出电流是正弦波,转矩波动较小,与理论分 析相符,证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4页4.3等效谐波注入方法分析各种优化SVPWM控制措施所产生的PWM脉冲波都是不连续的,是不连续脉宽调制方式19】。它的基本思想则是在调制波中加入零序分量,使得到的调制波在一段时间内等于三角载波的峰值(正负),从而使载波 与调制波间无交点,来使开关保持状态不变,降低了开关频率。 在每个周期都有三分之一周的开关不动作区,而且正因如此才使开关 损耗降低了。SVPWM和SPWM不是两种孤立的调制方式,它们之间有 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可以证明SVPWM可由传统的SPWM在正弦相 调制波中加入零序分量后,进行规则采样得到。SVPWM具有最高直流电 压利用率。典型的SVPWM是一种在SPWM的相调制波中加入了零序分 量后,进行规则采样得到的结果。SVPWM有其对应SPWM形式。反之,一些性能优越的SPWM方式也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SVPWM算法。只不过SPWM等效的谐波注入PWM实现方法可以证明上述SVPWM可由传 统的SPWM在正弦相调制波中加入零序分量后,进行规则采样得到【9】。 设三相正弦调制波如下式:I“州一M cos(研)(4―11){Ubre[-Mcos(cot一2n"/3、lⅣ。盯=M COS(OJr一4.rr/3)式中M―一调制度,注入零序分量后的调制波为p。呵:=Uarel+11.0tUbrt[;“6,d+“o(4-12)卜盯’=Ucre.:+U0假设三角载波峰值为1,则得到与SVPWM等效应注入的零序分量:‰-《十ma砘可,%妒‰卜O一目}mi吨妒%妒“劫+拨一l(4-13)根据以上规律,K值分别按上述几种优化方法的规律来取值。按照上 述关系,各种优化方案都可得到与其等效的便于模拟实现的谐波注入 PWM方案。 在此,本文分别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了仿真,其仿真图形如下所示。 下面是仿真得到的波形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5页图4―13a.K=0.5图4.13b.K=1图4.13c.K=0图4-13d.奇区K=I,偶区K=0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6页图4.13e.奇区K=O,偶区K=l图4.13f..K在扇区中间换值其中,图a是典型情况下(即k------0.5时)A相的等效调制波形;图b和 c分别是当K取1和O时的A相调制波形,它们的波形是相反的;图d 和图e则是交替零矢量方案的等效调制波;图f则是按交替零矢量方法④ 的规律,K在每个扇区的中间换值所到的调制波。 根据图a,b,c,d,c,f可以发现,减少开关次数的本质是在三相正弦调制 波中注入零序分量,得到的等效调制波在每个基波周期内的一个或几个区 间中,幅值(正值和负值)始终等于三角调制波的最大幅值,使三角波与调制波没有交点,从而使相应桥臂在这些区间内不开关,以达到减少开关次数的目的。 根据图f则可看出,交替零矢量方法@的调制波形中,峰值与三角载 波相等的区域出现在调制波的峰值区,这样实现了开关频率降低的前提 下,同时避开了在负载电流最大的的区域进行开关,减小了开关损耗。这 里没有考虑负载的功率因数角问题;如果考虑负载的功率因数角舻,一般 为感性负载,电动机功率因数常在0.8以上,且随机械负载变化而变化, 只要保证妒s 600(cos≥0.5),正负峰值电流就会落在不开关区域内。根 据负载电流的相位动态调整注入的零序分量,使不开关区间尽可能接近负 载电流最大的区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7页此外,在某些要求无音频噪音的场合,假如用连续脉宽调制方式, 开关频率则至少要20kHz以上;而当开关频率达到很高时,电流谐波已 不再是主要问题,而开关损耗问题变得突出;如用不连续脉宽调制方式, 则只需要13kHz就可消除音频噪音19]。4.4SVPWM调制波的谐波分析观察以上各种优化方法的相电压调制波波形,从调制原理来看,可以 定性地作以下分析: 1)从调制波形上看,单一零矢量法。和②的相电压调制波形完全相反, 也就是将方法@的相电压调制波形上下翻转180。,就会得到与法①的电 压调制波完全相同的调制波,只是存在相位差,其波形对称性不好。从傅 里叶变换的性质可知,波形的相位移动和翻转,不会影响到各次谐波的幅 值,而只影响各次谐波的相位。所以,在相同的载波调制比下,在输出电 压的谐波幅值和谐波分布上,优化方法①和⑦的调制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单一零矢量调制方式的调制波没有正、负半周反对称性质,属于非对称调制。2)对交替零矢量调制法,有3种调制方法。从调制波波形上看,交替 零矢量调制方式的调制波形具有正、负半周反对称性质,属于对称调制方 式;而对称调制的谐波特性显然要比非对称调制好,也就是说交替零矢量 调制方式的谐波特性比单一零矢量调制方式好。从图中可看出,方法①和 ②的调制波形有一定的对称性,而方法国在几种方法中对称性最好,所以 它的谐波特性也是最好的138】。4.5直流电压利用率分析所谓三相PWM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利用率,就是三相逆变器输出线 电压的幅值与直流电源电压的比值即:拈U/Ud。这在恒压频比控制中比较重要,因为当输出频率达到额定值时,若电机输出电压达不到额定值, 表明电机不能输出额定功率。 下面就讨论一下SVPWM的直流电压利用率。由式:Lu。+瓦u6I叫解得: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8页阢=",[3TIUIsin@/3一O)lU。 { 瓦=√打pIsinp/u。I瓦a T―L一瓦(4.14)鼯(砜1-K)To 1%。互4-『25T(05㈨1【05置董1)(4_15)‘…。随着电压合成矢量u的长度加,乃,死也逐渐增大,乃则逐渐减小, 但为了满足u在线性区内的要求,乃不应该为负,则有电压空间矢量在 线性区调制的约束条件:(4-16)可以看出,上式决定了当直流电压为%时,采用SVPWM调制的逆 变器输出的最大电压。把(4.14)代入式(4.16)得:m再而Ud(4-17)以上几式对任意目值都成立。显然,lul的上限应是式(4-17)右边取值的下限值a即:p s矧,由于各矢量的模长等于各相正弦量的峰值,所以在满调制时,逆变器输出的相电压波峰值为玑/√3,线电压基波峰值则可达Ud,等于直流母线电压。在过调制情况下,可以达到更高的线 电压。 从理论上讲,SVPWM的线性区应该是整个六边形的内部。如果合 成矢量的模长比内切圆半径大,就会有部分区域处于六边形之外,不能保 证在整个360。范围内的线性调制。为使逆变器的相输出在整个周期里都 不会过调制,就必须将矢量长度控制在内切圆以内。反映在矢量图上,最 大电压空间矢量的轨迹是图4.14所示正六边形的内切圆。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9页U3A(011)U图4.14矢量图常规SPWM在满调制时,输出相电压基波峰值为Ud/2线电压峰值是√3%/2。不注入三次谐波的SPWM直流电压利用率只有86.6%,注入三次谐波最大可以达到115%,SVPWM的直流电压利用率最大为100 %。同等直流电压下,SVPWM的输出最大线电压较常规SPWM高约15.47%。即SVPWM的调制度m可达1.155(2/43)1131。所以,SVPWM具有比常规SPWM更宽的线性工作范围。所以SVPWM的直流电压利 用率是最高的。 同时,上述讨论中,因为推导过程只跟各矢量作用时间有关,并不涉 及具体的矢量发送次序和k值大小,所以,所有空间矢量调制都具有这样 的特点。直流电压利用率高、线性调制范围宽是SVPWM的本身固有的 属性,以上讨论的5种方案的直流电压利用率都相同;另外,不管哪一种 SVPWM优化方案,只要产生的SVPWM波满足式(4.14)和式(4.15), 它们的直流电压利用率也都是一样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0页第五章SVPWM在DSP中的实现方法5.1微处理器和控制芯片简介微处理器是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选用的微处理器类型不同, 往往直接会影响到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效果。目前,适用于交流电机控 制的微处理器类型很多,其性能和特点也各有不同。所以,如何选择微处理器则显得十分重要。 1.单片机(SingIeChiP Microcomputer)单片微型计算机,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只 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输入输出接口、可编程计时/ 计数器,有的甚至包括A/D转换器。自从美国Fairchild公司在1974年出 产第一块单片机开始,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单片机就大量涌现。其特点为: (11集成度高,功能强。 f2)结构合理,存储容量大,速度快。 (3)抗干扰能力强。(4)指令丰富。其性能指标主要为:CPU指令集是否丰富;速度是否快,即系统时 钟频率大小及指令执行周期的长短:资源是否丰富,包括RAM、ROM、 I/0、A/D、D/A中断等;功耗和体积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几种最典型的高性能单片机为: MCS.51系列,是Intel公司8位单 片机;MCS.96系列,是目前性能较高的单片机系列之一,适用于高速、 高精度的工业控制场合。图5-1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简化图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性,目前正在迅速地被人们所认识。伴随着计 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种技术的发展为模拟信号的 数字处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图5-i画出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系统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1页原理框图。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成熟,DSP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1)数据通信 通信方面的信号处理(如声音、图像)大多要求实时处理,在处 理速度上要求极高。DSP在数字通信、雷达、遥感、数字电视、语音 合成、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数字音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1扩大了的DSP控制随着DSP价格的降低和数学处理能力的加强,一些传统的微处 理器(如单片机)有被DSP所取代的趋势。DSP将在传统的控制领 域如马达控制、硬盘控制器、机器人控制、机电控制等发挥更大的作用。31并行处理和嵌入式应用 传统嵌入式结构以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 计算(RISC)为核心。现已证明DSP是嵌入式应用系统中可供选择 的有效器件。 对于商性能计算机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如矢量控制、解耦控制 等,由干其较为复杂、运算量大,并需对电机电压或电流的瞬时值进行实 时控制,一般的单片微型计算机不容易达到运算速度高的要求,数字信号 处理器保持了通用微处理器的自成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碧之轨迹旋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