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给子女的书信的关键词是什么?

梁启超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共10个文档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认同——以梁启超合族民族主义为例--《宗教与民族(第八辑)》2012年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认同——以梁启超合族民族主义为例
【摘要】: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当中,梁启超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对民族大危机的时刻,他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利用改良主义增加国家权力,推行君主立宪,进而实现民族主义的目标。合族民族主义思想内容比较丰富,民族救国思想是其思想的主流,民族认同思想贯穿于整个思想理论体系。它对当今社会也有着深刻启示,尤其是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C95;K25【正文快照】:
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的,空前的民族危机剌激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惨败激起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传统的夷夏地位不等的民族意识受到挑战。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勇;[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吕建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张立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罗如春;;[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1期
于晓峰;;[J];社会科学家;2012年06期
王静;;[J];文学教育(中);2013年04期
罗如春;;[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年01期
马昀;;[J];青春岁月;2013年10期
定宜庄,胡鸿保;[J];民族研究;2001年06期
何树;[J];史学月刊;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佐斌;秦向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莹瑞;佐斌;;[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邓敏;樊洁;;[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宫玉宽;;[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刘新利;;[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赵旭东;;[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常永才;呼和塔拉;;[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徐晓旭;;[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李春;张文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马海林;罗桑平措;张雁军;;[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希恩;[N];学习时报;2002年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张庆林;[N];中国民族报;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N];中国民族报;2010年
黄兴涛;[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N];社会科学报;2009年
蒙言;[N];贵州民族报;2014年
曹大明;[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陈茂华;[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时春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栗志刚;[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史慧颖;[D];西南大学;2007年
毕跃光;[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张宝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钱春莲;[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晓龙;[D];西北大学;2007年
邓敏;[D];西南大学;2010年
安玉杰;[D];延边大学;2010年
董素云;[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其其日力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文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张超;[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秦向荣;[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向贤海;[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施贵菊;[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散文吧网站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有关梁启超近代史人物论文_近代史人物论文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梁启超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梁启超近代史人物论文篇一
《浅谈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摘 要】梁启超宪政思想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到君主立宪,转向开明专制,又从主虚君到护共和立宪。这看似前后矛盾又多变的宪政思想,反映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和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在其&善变&的背后&不变&的是梁启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立宪政治的追求。
【关键词】梁启超;宪政思想;多变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包括宪政思想,曾经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产生过剧烈的影响。在所有谈论梁启超的书中,几乎都会提到他的&多变&。无论是赞美还是贬责,对他的&多变&这一点,确实众口一词。康有为多次批评梁启超的&流质易变&,孙文也嘲笑梁启超的&忽言革命,忽言破坏,忽言爱同种之过于恩人光绪,忽言爱真理之过于其师康有为者,是犹乎病人偶发呓语耳&。面对人们的质疑,梁启超坦然回答道:&我为什么和南海先生分开?为什么与孙文合作又对立?为什么拥袁又反袁?这绝对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一、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对于梁启超宪政思想的演变,主要有&四阶段说&、&三阶段说&、&两阶段说&等观点。主要学者认为梁启超宪政思想发展的轨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追随其师康有为先生,积极参与变法,将希望给予光绪皇帝实现君主立宪政体,形成初步的宪政思想,内容比较单薄。
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的主要宪政思想是提倡兴民权、开明智、实行君民共治,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向国民宣扬变法,认为只有改良现行的官僚体制和人才选拔体制,才能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问题,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接触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广泛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从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观&、卢梭的&人民主权观&、康德的&伦理学说和国家学说&到托克维克的&民主学说&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期间,梁启超仍然坚持君主立宪的主张,其思想日趋丰富和成熟,其思想逐渐变得更加激进,主张革命、共和。
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失败后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之际,梁启超流亡海外,大量接受了西方自查阶级的政治法律学说,他的思想,不断在&保皇&与&革命&之间挣扎,经历了由君主立宪而推崇民主共和并鼓吹过于开明专制、虚假共和、民主共和的曲折经历。
他原先也和康有为一样,热衷于&尊孔保教&,受到黄遵宪等人的批评,认为&孔教不可保&,他经过认真思考,接受了黄遵宪的意见,写《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提出脚步必保,也不可保,从今以后,只有努力报国而已。康有为坚持主张保皇,梁启超则与革命党互通款曲,大谈合作革命。
在海外期间,梁启超去了一趟檀香山,建立保皇会著有成效,他大力鼓吹自由,认为自由是&为今日救时之良药,不二之法门耳&,写洋洋洒洒的万言长信,与康有为辩论。
第三阶段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最终退出政治舞台,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有国家主义的宪政思想向自由民主的宪政思想,思想在不断地丰富,开始关注市民政治,积极支持共和立宪。
民国成立以后,梁启超意识到,民主共和已成定局,君宪制说已无实际意义,于是思想上有出现了一次重大的转变。梁启超成为真正的民主宪政的支持者。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甚至连他的恩师康有为也上了贼船,但梁启超毫不犹豫站在反对立场上,为捍卫共和,冒险犯难,奔走努力。
二、梁启超宪政思想变化的原因
梁启超一生具有争议,毁誉参半者,恒在一个&变&字。从保皇派到革命派,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立宪,只要梁启超认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文化,他都要接受过来,毫无心理障碍。面对别人的质疑,他会很坦荡地说:昨天的我错了,今天的我才是对的。究其不断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一)主观原因
梁启超是一个谦逊并且不断进行自我反省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不断的追求富国强体的宪政模式。梁启超先生曾在《清议报》上发表文章,把日本政治家吉田松荫、意大利政治家加布儿喻为&善变之豪杰&,非常敬仰,认为&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在反省自身善变时,梁启超也常常以老师作为对比。康有为自称&吾学三十岁已成,此后不复有进,亦不必求进&。梁启超感叹说,康有为太有成见,他自己太有成见了。确实,康有为是30岁以后不变,梁启超一生百变。究竟哪一种人生更有价值呢?百年后的今天,把康、梁放在一起比较,答案已不言自明。
(二)客观原因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西方列强的入侵打乱中国原本的发展道路,带有强烈的救国思想的政治理念驱使着梁启超进行不断进行探索。在这种感情色彩的带动下,梁启超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宪政思想的研究带有不可避免的目的性和片面性。多变的时代造就了多变的思想,近代中国政治动荡、风起云涌,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曲折而又反复,他思想中的保守而又多变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坚持民主宪政、坚持渐进改良道路和国民性改造等基本主张,这是他作为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固有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希望通过秩序的改良而不是革命的方式改变近代中国。梁启超流亡海外多年,使他能够经常接触新思想,同时他自身也具备善于接受和吸收新思想的素质,他又坚持参加中国的宪政实践,这使他的宪政思想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综观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善变&是其宪政思想的一大特色,因势而变,不断探索解决社会危机。诚如台湾学者黄克武所指出的,梁启超一生中吸收了东西方的各种知识,因而表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但在多变的表层下仍展现出一定的不变之处,梁启超的不变是他一直寻找救国出路,作为一位宪政理论家和法学家,宪政思想是他一生的追求。
三、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启示
第一,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年轻时,梁启超极力推介西学,抨击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认为要引进西学,必须先破中国几千年的古学。而破除之法,就在于引入西方文明,让中西道德结合,陶冶国民,铸造国民。他在流亡期间,创办译书局,致力于翻译外国书籍。他先后向国人介绍过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卢梭、哥白尼等众多西方名人甚至包括马克思。诚如政治学家萧公权所言:&五四&运动的领袖,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因读了梁启超的文字而受到启发。他不仅批评了中国人不接受西方文明、夜郎自大地认为西学源出自于中学的错误,而且批评了全盘西化者沉醉于西风,甚至抹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导致民族虚无主义的无知和自卑。对于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问题,不应该忽视梁启超真知灼见,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从现实出发。
第二,宪政的实施离不开民众的参与。梁启超在当时提出令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先法,犹如废纸&。宪政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但有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人的主观因素更为重要。所以,没有民众的觉醒和积极的政治参与,真正的宪政就很难实现。
第三,赤子之心。梁启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样的人在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世界上,已成为了稀世珍品。梁启超在一个历史文化的转折年代中,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英锐之气,始终保有率直与天真的活力,并不失坚韧、开拓向上的精神,始终抱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情怀,&宇宙未济,人类无我&这句八字真言,并是他坚强的精神信仰。
在黑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为被专制奴役的人们点亮领航灯,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他的宪政思想没有在中国的大陆上实现,但其毕生追求宪政思想为国家找寻出路的精神是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财富。解读梁启超的宪政思想要将其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中,不能仅仅知人论势,扬弃他的思想,继承他追求精神是研究者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陈鹏民.梁启超学术思想评说[M].北京:北京图书馆粗版社,1997.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中华书局,1988.
[3]夏晓虹.追忆梁启超[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4]董四礼.梁启超[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
[5]李华兴.近代中国的风云与梁启超的变化[J].近代史研究,1984(2).
[6]钟珍维,万发云.梁启超思想研究[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7]李华兴,吴嘉勋.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8]李秀清.&梁启超宪草&与民国初期宪政模式的选择[J].现代法学,2001(6).
[9]梁启超全集(第5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0]吴嘉勋,李华兴.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梁启超近代史人物论文“深化改革”等十大关键词读透2014年的中国
我的图书馆
“深化改革”等十大关键词读透2014年的中国
改革元年&读懂中国
年终策划:“深化改革”等十大关键词读透2014年的中国
——大数据透视人民日报2014年重点评论
日07:30&&&&来源:&&&&
&&&&&&&&&&&&字号
【编者按】回望2014年,历史将记住什么?有深化改革奔涌的大潮,有正风反腐强劲的脉动,有互联互通宽广的视野,有依法治国铿锵的足音……这一切,都已写入人民日报一篇篇或短或长的评论,成为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证明。
人民日报的评论,往往被视为政治晴雨表、时代风向标。在党心民意的共鸣中,这些“楷体字”再次刻录下历史新的一圈年轮。从“社论”到“任仲平”,从“本报评论员”到“本报评论部”,人民日报评论部联合人民网,以“大数据”下的海量统计法,从2014年人民日报四种署名评论的近400篇文章,归纳出“深化改革”“反腐”“新常态”“暴恐”等十个年度关键词,以观经济政治发展之趋向、以窥文化社会变迁之端倪。
于无声处听潮起,方寸之地有风雷。时序更替之时,留下这些记录的人民日报评论员为您一一点评热点,重温2014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展望2015年我们将行的路,见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波澜壮阔的前行。
1、【深化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短短一年,废除劳教制度、推动公车改革、启动户籍改革……多年未决的难题开始破解,这样那样的硬骨头被啃动,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全面”,什么是“深化”,改革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醒目的执政标签。回顾一年收获,不仅在于沉甸甸的改革成果,更在于重新燃起的改革攻坚信心;展望来年光景,改革来路清晰、指向明确,那就是知难不难、攻坚克难,“让每一个人都从中看到未来”。
2、【作风】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2014年的风气之变,非“新”字莫属。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到平息会所里的歪风;从剔除月饼里的“礼尚往来”,到抹平挂历里的铺张浪费,改作风久久为功,可谓细大不捐、无远弗届。正是一件一件地抓、一锤一锤地敲,才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让政治生态为之一新、党心民意为之一振。“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意义”,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将会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给国家缔造更好未来。
3、【法治】
因为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在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上,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年初尘埃落定的吴英案,到年末终盘逆转的呼格吉勒图案,在一件件个案中,公众也更多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其实,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当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一个国家的外在坚守,当法治观念、法治价值成为一个民族的内在信仰,“法治”二字在确立自身尊严的同时,也将佑护更多人自由地畅快呼吸。
4、【反腐】
2014年,反腐败赢得最高分贝的掌声。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大老虎”被查,马超群式巨腐“苍蝇”被拍,一幕幕大戏上演,无不意味着:反腐利剑所指,没有禁区;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海外追赃织密天网,巡视制度全面覆盖,清理裸官走向深入,权力清单晒出阳光……制度堤坝的加固,也在激发改革、法治与反腐的同频共振,在“不敢腐”的基础上,让“不能腐、不想腐”日益成为“新常态”。2015,反腐败的鼓点,必将持续强劲。
5、【新常态】
终结高强度大规模投资,告别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新常态”九大内涵。年初的区间调控、定向降准,改革成为强心剂;年中的一带一路、高铁外交,创新蕴含新机遇;年底的开闸降息、股指飘红,红利全民来共享。回首2014,“新常态”方兴未艾。更安全稳定的增长速度,更质提效增的结构优化,更倾力民生的分配格局,“新常态”,一把理解今日中国的钥匙,需要我们共同矫正思维的惯性,打开心锁、奔向明天。
6、【反占中】
发生在香港的“反占中”行动,无比清晰地反映了爱国主义的力量和一国两制的深入人心。民主法治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城市标签,爱国爱港是香港人士的普遍共识和基本遵循,而持续两个多月的“占中”,以“民主”之名行破坏民主法治之实,损害了香港发展根基和国际形象,必然引发民众的自觉抵制。事件让人警醒:只有遵循“一国两制”,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宪法和基本法框架下,才能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主进步与社会和谐。
7、【核心价值观】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攻坚期,价值底线如何坚守?社会转型期,价值标准如何确立?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回应了社会对价值的热切呼唤,点亮了人们心中的信仰之灯。3个层面,12个词,深深浸润于日常生活、内化于国人心灵。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校准发展的航向、勾绘共同的理想、扣好人生的扣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释放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8、【互联互通】
“APEC蓝”“APEC时间”“APEC记忆”“命运共同体”……当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再度牵手中国,雁栖湖畔的主场秀惊艳了世界,也让各成员经济体燃起互联互通的亚太梦想。从规划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到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路线图,北京APEC既登高望远又沉稳务实,标注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心灵之路。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北京APEC告诉世界,敞开心扉、拥抱开放,拒绝零和思维、展示平等包容,才能在互联互通中点亮人类文明的星空。
9、【历史记忆】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今年,以国家名义确立三个新的法定纪念日,唤起了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我们回忆抗战峥嵘岁月,汲取“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民族力量;在祭奠英雄的日子,我们告慰为国家人民甘洒热血的先烈;南京鸣笛响起,我们为死难同胞落泪,牢记罪行、宣扬和平。了解从哪里来,才知道要到哪里去。浴火重生的历史记忆,支撑中华民族在昨天走向胜利,还将在今天和明天引导我们奔向伟大复兴。
10、【暴恐】
从昆明到乌鲁木齐再到喀什,暴恐分子犯下累累罪行。但邪恶凶残挡不住正义良知,吓不倒英雄的人民群众。在11名维族青年联名信中,我们听到亿万人民同仇敌忾的心声;在3万群众围捕暴徒行动中,我们看到像石榴籽那样紧抱一起的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暴恐犯罪没有种下懦弱、恐惧与无助,反而唤醒坚定、力量和勇气。人心思稳、法治护航、发展筑基,这正是我们最坚强的底气。
延伸阅读:
馆藏&7420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启超的子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