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滑轮组,怎么看滑轮段数n的值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物理滑轮组中绳子的段数怎么数带图说明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第1个2段,第二个3段,第三个2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盖住定滑轮,数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或者画一根线,数一下与动滑轮相连的段数有几根与这根线相交。
用砍头法:中间砍掉,看还剩下多少个绳头留在动滑轮上面,那么F就等于G/绳头
一般情况是固定端在动滑轮上时绳子段数为动滑轮个数n×2+1段;固定端在定滑轮上时绳子段数为定滑轮个数n×2,图可以参看楼上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从定滑轮起绕--段数:2N(N为滑轮个数)
从动滑轮起绕--段数:2N+1(N为滑轮个数)
这2句话怎么理解~?
给你找了一张图,也许有点帮助: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或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从定滑轮起绕--段数:2N(N为滑轮个数)
从动滑轮起绕--段数:2N+1(N为滑轮个数)
这2句话怎么理解~?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滑轮上挂的重物产生的力,被滑轮上绕的绳子根数分担,特别注意最后一根(通常为受力那根)起的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作用,动滑轮省力,所以受力要加上这根绳子(通常力的方向向上)。
定滑轮受力时,不考虑这根绳子(通常力的方向向下)。
一个有固定顶点,一个则没有
滑车与滑轮本身就不同吧,滚动轴承滑车应该是指车轮摩擦处安装的是滚动轴承;同理滚动轴承吊滑轮也是指滚动摩擦处安装的是滚动轴承吧。
把参数改成最大值
步骤:首先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鼠标”,在“硬件”设置里,单击“属性”按钮——“高级设置”把“采样速率”改成“200”;“鼠...
定滑轮只有摩擦损失而已,物体受力和原力基本一致,没有其他损耗。其它的如动滑轮,原力同时把动滑轮也提起来了,摩擦更多了。
如图该组为定滑轮 所以 机械效率 应该...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查看: 1784|回复: 2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同步检测题及试卷答案
预览&&答案:方法一(1)用省力杠杆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L1/L2=F2/F1=G石/G1=120×10/500=2.4
∴杠杆必须满足条件是:L1≥2.4 L2
(3)示意图如图22,动力臂要大于阻力臂。
方法二:(1)用一个滑轮组& &
(2)求承重绳子的段数:n= G石/F1=120×10/500=2.4
∴滑轮组必须有三段以上承重的绳子
(3)示意图如图23,要求有三段以上的绳子吊着动滑轮.
解析:由题意,使用简单机械时,小汉一个人能施出的最大的力约为500N(设想若超过500N,小汉将被机械吊起而脱离地面),因此要想把重120kg×10 N/kg =1200N的石头提升,所用简单机械至少要省力.4倍。这样的简单机械可以是省力杠杆,也可以是滑轮组,甚至可以是轮轴,所以题目有多个答案.
15.如图24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木块重力大约7N,轻质滑轮重为1N、铁架台、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图中每种器材各有一件。
请你利用图中的一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
(1)写出选用器材的名称:& && && && && && && && && &
(2)用文字简要地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 && && && && && && &
(3)木块重力的表达式:& && && && && && &
《滑轮》同步测试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刘庆贺
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的是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的三种方法,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和F3,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 D.F2>F1>F3图1答案:C解析: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任意改变力的方向。图1中F1,F2和F3尽管力的方向不同,但力的大小都等于物体重力G。2.如图2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A.500N& && & B.250N& && & C.300N& && &&&D.800N答案:C解析:从图2判断,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绅士”通过定滑轮对米袋向上的拉力等于他的重力,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800N-500N=300N。3.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将重3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如果动滑轮的重为1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 =2N& && && && && && && & B.拉力F =1.5NC.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cm& && & D.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cm图3答案:A解析:动滑轮的特点是可以省一半的力,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不仅要克服物体的重力,而且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以拉力为动滑轮和重物总重的二分之一,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高度的二倍。4.(2013年雅安中考题)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B.C.D.图4答案:C解析:在此题中,克服的阻力是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使用到了简单机械滑轮。因此省力的情况要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减小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使用的机械最省力。在以上四种情况中,B、C、D都将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A没有,所以首先可以排除。在B中使用的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其所用力的大小与D是一样的,都等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力。在C中使用的是动滑轮,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所以,此时的拉力等于物体与地面之间滚动摩擦力的一半,所以此时所用的力最小,即最省力。5.小汉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物重G/N拉力F/N11.00.6521.50.9032.01.15A.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答案:B解析:对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我们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来的。可是小汉同学在进行这个实验时,实验结果却与课本中的结论不符。问题在哪里呢?题目排除了操作错误,记录的数据也正确。实际上,物理中的许多结论都是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的。“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不考虑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并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获得的结论。而在进行实验时,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势必得不出规律性的东西,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怎么办呢?此时就要设法减小以上次要因素的影响,如选用更轻的动滑轮和绳子,进一步减小摩擦,还有尽可能使物体重力更大一些等。6.如图6所示,G=80N,在力F的作用下,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物体的速度和力F的大小分别是(  )A.0.8m/s,160N    B.0.8m/s,40NC.0.4m/s,160N    D.0.2m/s,40N图6答案:A解答:动滑轮正常使用时,作用在轮处的力是作用在轴处力的一半,作用在轮处的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作用在轴处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2倍。本题中,物体作用在轮处,拉力作用在轴处,所以F=2G=2×80N=160N;物体上升距离是拉力F和滑轮移动的距离的二倍,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故物体上升速度为2v=2×0.4m/s=0.8m/s。7.如图7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分别是(  )A.F=20N,f=20N B.F=10N,f=20NC.F=20N,f=10N D.F=10N,f=10N图7答案:C解析:图中实质是一个动滑轮,绳子两端的力相等,都为10N,轴上的力F等于绳子两端的力的和为20N;物体匀速运动,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二、填空和作图题8.如图8所示,小森用同样的力把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如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重力G甲_____G乙(“&”“=”“&”)。答案:&解析:从图8看出,甲为定滑轮,所以F = G甲,乙是动滑轮,F = G乙/2,即G乙= 2F。因此G甲&G乙9.如图9所示,重为80N的物体M,在3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 &&&N,拉力F在5s内做的功W= J,拉力的功率P=W。(不计滑轮重,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答案:15& &15& &3解析:图中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弹簧秤的示数应该是拉力的一半,即为15N。容易计算物体在5s内移动的距离为1m,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应该是物体的一半即0.5m,所以拉力F在5s内做的功W=FS=30N×0.5m=15J,拉力的功率P=W/t=15J/5s=3W。10.小汉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N。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重物。已知每个滑轮重20N,小汉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10中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选填“a”“b” 或“c”)。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答案:c,正确的绕绳方法见图11c解析: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几股绳子吊起动滑轮。由F=(G物+G动)/n知,n=(G物+G动)/F,因F≤300N,所以n≥(800N+20N)/300N≈2.7,因为n应为整数,故n可取3、4、5等。求解时还要注意要求站在地上向下拉绳,即绳子最后的拉力方向向下。从图11看出,a拉力方向不合要求,b虽然更省力,但拉力方向仍不符合要求,只有c在省力情况和拉力方向上都符合要求。所以答案为c,正确的绕绳方法见图11c。11.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12所示,某人用绳子沿着倾斜的方向通过定滑轮拉住钩码,已知人手的拉力为F,钩码重力为G。(1)请在图中标出这只“杠杆”的支点O,画出拉力F、钩码重力G及它们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2)若不计摩擦、滑轮重和绳重,请用杠杆平衡条件推证:F=G。答案:(1)如图13(2)由几何知识知:l1 =l2 =R(R为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即F·l1=G·l2,所以F =G解析:(1)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所以定滑轮的支点在定滑轮的转轴上。钩码重力G作用在钩码的重心上,拉力F作用在绳端,方向沿着绳子斜向下。从支点分别向两个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长就是力臂。(2)根据几何中圆的半径相等和杠杆平衡条件即可推证F=G。12.人的体重为500N,吊篮重为700N,人要将吊篮匀速吊起,求下面两种情况下人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1)如图14,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2)如图15,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答案:(1)350& &(2)400解析:(1)取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股绳给它向上的拉力(两股绳的拉力相等),还受到吊篮给它向下的拉力(拉力等于吊篮的重力),如图16。由于动滑轮匀速上升,所以动滑轮受力平衡,也就是方向向下的力等于所有方向向上的力之和。故,即。人拉绳的力与绳给人的拉力F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把动滑轮、吊篮和人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受力情况如图17(有两股绳子向上拉着动滑轮、一股绳向上拉人,三股绳属于同一根,拉力相等。向下的力是吊篮和人的总重力)。由于整体匀速上升,所以这几个力是平衡力,也就是所有方向向下的力之和等于所有方向向上的力之和。故,即。人拉绳的力与绳给人的拉力F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三、综合题13.一小车陷在泥地里。现在通过如图18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速拉出,绳端拉力F =1000N。求小车和树受到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和摩擦)。图18答案:小车受到的拉力为3000N,树受到的拉力为2000N。解析:小车受到滑轮组中左边的滑轮(没必要区分这个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对它的拉力,要求小车受到的拉力,须以这个滑轮为研究对象。滑轮受力如图19,有三股绳子向右拉着滑轮,每股拉力都为F,小车给滑轮向左的拉力F1。因为滑轮匀速运动,所以它受到的这四个力是平衡力,即F1=3F =3000N。小车受到的拉力与小车给滑轮向左的拉力F1属于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滑轮组中右边的滑轮给树一个拉力,要求树受到的拉力,就要取这个滑轮为研究对象。滑轮受力如图20,有两股绳子向左拉着滑轮,拉力均为F ,树给它向右的拉力F2。因为滑轮匀速运动,所以它受到的这三个力是平衡力,即F2=2F =2000N。树受到的拉力与树给滑轮向右的拉力F2属于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4.小汉在家里挖一个蓄水池,当挖到一定深度时发现一块质量约120kg的石头(如图21所示)。问:凭小汉一个人的力量(小明重约500N),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才能把石头移出水池(即把石头提升到池口)?通过计算说明简单机械至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请你画出示意图。(机械的重和摩擦可忽略不计,g取10N/kg)答案:方法一(1)用省力杠杆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L1/L2=F2/F1=G石/G1=120×10/500=2.4∴杠杆必须满足条件是:L1≥2.4 L2(3)示意图如图22,动力臂要大于阻力臂。方法二:(1)用一个滑轮组& &(2)求承重绳子的段数:n= G石/F1=120×10/500=2.4∴滑轮组必须有三段以上承重的绳子(3)示意图如图23,要求有三段以上的绳子吊着动滑轮.解析:由题意,使用简单机械时,小汉一个人能施出的最大的力约为500N(设想若超过500N,小汉将被机械吊起而脱离地面),因此要想把重120kg×10 N/kg =1200N的石头提升,所用简单机械至少要省力.4倍。这样的简单机械可以是省力杠杆,也可以是滑轮组,甚至可以是轮轴,所以题目有多个答案.15.如图24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木块重力大约7N,轻质滑轮重为1N、铁架台、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图中每种器材各有一件。请你利用图中的一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1)写出选用器材的名称:& && && && && && && && && & (2)用文字简要地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 && && && && && && &(3)木块重力的表达式:& && && && &&&& & 答案:方案一:(1)量杯、水、细棉线、木块(2)量杯中水的体积V1,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液面的位置V2(3)G =ρ水g(V2-V1)方案二:(1)弹簧测力计、轻质滑轮、铁架台、细棉线、木块(2)滑轮重G动,拉力F(3)根据F=(G+ G动)/2,得G =2F -G动 方案三:(1)弹簧测力计、米尺、铁架台、细棉线、木块(2)把米尺连接成省力杠杆,从米尺上读出两力臂L动、L阻(L动/L阻应大于7/5),拉力F(3)根据FL动=GL阻,得G =FL动/L阻解析:物体的重力直接用弹簧测力计便可测量,但此题不同,因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小于被测量,只能采用间接测量,这就需要学生的经验和感悟了。注意到木块能在水面上漂浮,又有量杯,想到可用浮力知识解决。若注意到滑轮,可连接成动滑轮来测量。若注意到米尺,可用线连接成一个省力杠杆来解决。
发表于 8&小时前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滑轮
我的图书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滑轮
&&&&&&& 对比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实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用n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n-1)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1个;接线: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
&&&&&&& 本知识点多以选择题、画图题的形式来考查滑轮的绕线方式。知识的难度不大,只要理解以上知识,就能轻松解答!
&&&&&&& 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
【典型例题】
&&&&&&& 如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力为G的物体。如果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那么拉绳子的四个力F1、F2、F3、F4的大小分别是(&&& )&&
&&&&&&& A. G/2、G/3、G/4、G/3&&&&& &&&&&&&&&&&&& B. G/3、G/3、G/4、G/4
&&&&&&& C. G/2、G/2、G/3、G/3 &&&& &&&&&&&&&&&&& D. G/2、G/2、G/4、G/2
&&&&&&&&&&&&
&&&&&&& 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由几段绳子承担重物。由于绳子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则只需要数出与动滑轮(包括滑轮框)接触的绳子段数即可确定n。在本题中甲图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2,乙图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3,丙图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4,丁图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3。
答案:正确选项为A 。
馆藏&141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物理的滑轮中,怎么确定N的段数
圈圈鉗詁J0c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滑轮组中,段数是指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段数,所以在确定绳子段数时只要找出直接连到动滑轮的绳子段数就可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物理滑轮计算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