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杯底数字7没有三角形符号,但是底部的说明上写的是pct+pp+PE,可以用吗?

塑料杯底的“三角”标志暗藏玄机,你知道吗?
我的图书馆
塑料杯底的“三角”标志暗藏玄机,你知道吗?
&&现在塑料制品很多,有些家长会发现在塑料制品的底部会出现有一个三角形标识,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于是会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个三角形?三角形里的数字代表什么?怎样使用塑料制品最安全?
& 三角形和数字代表啥
& 三角形:代表可回收利用 塑料种类有100多种,这个三角形标志就像是每个塑料容器的身份证,表明制作它们的材料和使用存在不同,而且可以回收利用。
& 数字:代表材质 数字1: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见于矿泉水瓶、饮料瓶。数字2: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常见于购物袋、食品袋。数字3、4:材质为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常见于保鲜膜。数字5:材质为聚丙烯,常见于微波炉饭盒、塑料水杯。数字6:材质为聚苯乙烯,常见于一次性水杯。
& 1号PETE:耐热至 65℃,耐冷至-20℃。
& 2号HDPE: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 3号PVC:最好不要购买。
& 4号LDPE:耐热性不强。
&&5号PP:微波炉餐盒、保鲜盒,耐高温120℃。
& 6号PS: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
& 7号PC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
& 1号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 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 PET制成的饮料瓶可以在短时期内装常温水,但不能装高温水,也不宜装酸碱性饮料,建议不要重复使用,也不要将矿泉水瓶放到车里暴晒。
& 2号HDPE高密度聚乙烯: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 HDPE制成的塑料容器,常见于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此类制品因为不容易彻底清洁,所以不适合用作水杯等,也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又作“V”)聚氯乙烯
& 最好不要购买
& 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 4号LDPE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等
& 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
& LDPE制成的产品,常用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因为这两类材质的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因此使用较为普遍。但它们的耐热温度较低,高温分解时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所以很少用于食品包装。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聚丙烯:微波炉餐盒
&&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
&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耐130℃高温,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或者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聚苯乙烯: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 不能在高温、强酸、强碱环境下使用。
& 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PC(聚碳酸酯)及OTHER(其他类)
& 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你的水壶编号为0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使用时勿加热,勿在阳光下直射。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馆藏&4627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塑料杯底的“三角”标志代表什么
我的图书馆
塑料杯底的“三角”标志代表什么
&&&&现在塑料制品很多,有些家长会发现在塑料制品的底部会出现有一个三角形标识,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于是会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个三角形?三角形里的数字代表什么?怎样使用塑料制品最安全?三角形和数字代表啥  三角形:代表可回收利用&&塑料种类有100多种,这个三角形标志就像是每个塑料容器的身份证,表明制作它们的材料和使用存在不同,而且可以回收利用。  数字:代表材质&&数字1: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见于矿泉水瓶、饮料瓶。数字2: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常见于购物袋、食品袋。数字3、4:材质为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常见于保鲜膜。数字5:材质为聚丙烯,常见于微波炉饭盒、塑料水杯。数字6:材质为聚苯乙烯,常见于一次性水杯。&1号PETE:耐热至&65℃,耐冷至-20℃。  2号HDPE: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最好不要购买。  4号LDPE:耐热性不强。  5号PP:微波炉餐盒、保鲜盒,耐高温120℃。  6号PS: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  7号PC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1号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PET制成的饮料瓶可以在短时期内装常温水,但不能装高温水,也不宜装酸碱性饮料,建议不要重复使用,也不要将矿泉水瓶放到车里暴晒。&  2号HDPE高密度聚乙烯:清洁用品、沐浴产品&&&&&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HDPE制成的塑料容器,常见于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此类制品因为不容易彻底清洁,所以不适合用作水杯等,也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又作“V”)聚氯乙烯&&&&最好不要购买&&&&&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等&&&&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LDPE制成的产品,常用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因为这两类材质的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因此使用较为普遍。但它们的耐热温度较低,高温分解时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所以很少用于食品包装。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聚丙烯:微波炉餐盒&&&&&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耐130℃高温,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或者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聚苯乙烯: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在高温、强酸、强碱环境下使用。&&&&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PC(聚碳酸酯)及OTHER(其他类)&&&&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如果你的水壶编号为0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使用时勿加热,勿在阳光下直射。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馆藏&1087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塑料杯灌装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