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说下这个等差数列基础题题的详解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数列求合11+21+2+31+2+3+4...1+2+3+.+99+100上面所有数的各是多少,请详细说下,以前会的,忘记怎么处理了!
额霎额1CvB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首项:第一个数末项:最后的数项数:共几个数 13610.50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首项加末项之和再乘以项数,最后除以2就可以了
首项加末项之和再乘以项数,最后除以2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数列 中a1=3/5 an+1=3an/an+2求an 说下思路就行了 答案是an=3^n/(3^n+2^n)
韩晓柒615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递推式是:& &?若是,&过程中拐的弯比较多:如下(1)、对递推式两边同取对数,乘除式化为加减式:;(易知an全部为正)(2)、待定系数把上面的加减式变一种形式:对照(1)中,解出两个待定的系数阿尔法和贝塔;(3)、然后就很容易了,之后会得到这样形式的数列递推式:,其中p、q为常数,进一步可以等价变为的形式,k为常数,再一次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这一步的常数k;(4)、最后利用等比数列性质求出等比数列{bn+k},之后倒着退回去即可求得an通项.除此之外,注意一下下标n的变化.
可能是我题打的误导了你真正的题在上面我做到这一步就不知道咋退了
如果是你现在说的这样,就非常简单了。两边同取倒数即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an+1=1/3+2/3an
设1/an+1+x=2/3*(1/an+x) 解得x=-1 所以(1/an-1)为公比是2/3的等比数列,即可求得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公务员考试励志贴
写在前面 作为一名应届生参加了 2007 年浙江省的公务员考试,没有在国考中练过笔,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辅导班,报名 后才开始复习。但我绝对不聪明,甚至有一点点笨,曾因为一道三次方加减 1 的数列从晚上 11 点做到凌晨 2 点。当然,那是开始的时候。最终我以行测 83.2 分的成绩将后面的对手远远甩开。我想说在前面的话虽然很 土,但是,真的非常有用,那就是:成功=勤奋+方法。也许你
也是第一次参加考试,也许你已经经历过失败, 但这些都不会成为障碍。作为过来人,写下些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声明,文章中涉及到关于书、 论坛、辅导班的评价,都仅代表个人见解。另外,我需要知道,是不是你已经准备好了,这次一定要通过公 考,我需要你有这样的决心,因为,下面你将开始魔鬼式的训练,你需要有一个理念来支撑你走下去。天天 在这里预祝你成功。 准确了解行测 不知道是谁开始说,行测就是考智商的,不需要花多少功夫去准备,全部看平时的积累。行测是做不完的, 是一定要放弃很多很多才有可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行测不拉分,拉分都靠申论。现在有一个想法,就看 你敢不敢想。行测是可以拿到满分的。理论上可以。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都很客观,为什么不可能拿到满 分?首先对行测要有这样一个意识。题目都不难,慢慢做,真的有可能做全对。当然,不可能出现全对的情 形,那是因为受到时间、考试心态、知识面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都不防碍我们朝着全部做对行测的目标去 努力。 行测的题目不难,为什么大家都做不对?因为做得不够多。行测的题目是不是真的做不完?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练得不够熟。听到说做不完题目的,都是最终没有考上的。没有考上的人多,所以说行测做不完的人也 多。总的一句话,行测的高分一定要靠做题,要考 100 道,平时的练习就要达到 10000 道。要考 150 道,平 时练习就要达到 15000 道。明确了要走的路,下面就是方法问题了。 准备材料 1、大量的草稿纸: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平时的练习,几乎超过一半的题目需要用到草稿纸。不要告诉我以前 你都是直接在题本上打草稿,那样的习惯非常不好。题本上空间小,你必须要把字写得很小,并且过程非常 简略,这就为失误埋下了伏笔。 2、收藏一个论坛:也许你已经光临过很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论坛,也许你从上面也拉过资料,但是,请收藏 一个你认为值得收藏的论坛,每天上网都打开它。养成泡论坛的习惯,多与论坛上的考友交流,掌握最新动 态。 3、历年真题一套:当然,理论上只要你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都是有的。但你需要合理利用这套真 题。最好的方法是,将真题分成两个部分,最近两年的和以前的。先做以前的题目,感觉一下自己的实力跟 考试要求差多少。再将最近两年的真题混到模拟题当中,放到最后做,这样可以检测你练习后的效果。 4、打印机一台:或者,有一个随时可以打印资料的地方。为什么要准备这个呢,因为网络上的资源是非常丰 富的,你经常可以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一些零碎的题目或者经验,在线看或者做会让你的注意力不集中, 效果也不好。你需要打印下来,混到题库里一起练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5、题库一套:必须强调题库的重要性。所谓题库,是大量的题目在一起,而答案非常简略,答案通常集中到 最后。当然,也有厚的题库有详细的解答。推荐一套题库,360 度的。题目有点难度,题量很充足,非常适 合集中突破。另外,如何挑选题库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题库,虽然很多题目,但是重复率很高,难度也不够, 做了等于浪费时间。挑选题库,首先要看的就是图形推理那一块。打开一本书翻到图形推理,如果你一眼就 能看出规律,那这套题库是不合格的。 6、模拟题 20 套:至少需要 20 套模拟题,如果有精力,你可以准备更多的模拟题。并不推荐李永新的书,他 的书被看得太烂太多。试想,所有要参加考试的人都看了做了,那你也随大流,不就成为那失败的大多数了 么?但是,也必须准备一套,那是因为,既然大家都做了,如果你不做,岂不是起点就比别人低了?要求是: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把李永新的书备好,以快速和批判的精神去做它,做完,甩掉,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做 更值得做的。当然,360 度系列的模拟题同样是不错的,个人感觉难度比它的题库更大,因此可以选择难度 稍微低点的作为刚考试的模拟题。这里就不好推荐了。但是有一个选择模拟题的标准,首先是看题量要符合 考纲要求, 其次是题型要完全对应, 最后当然是难度了, 同样可以参照选择题库的方式, 看图形推理的难度。 7、男/女朋友一名:或者,可以经常在你身边鼓励你,智商正常的人一个。超过两个了不合适。理由是,做 行测其实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题目有时候很简单,但是你却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一 个人,也许,他换一个思维,就想出来了。同时,行测的题目很适合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当作话题。此外,找 一个伴,可以让你在整个考公路上有一个精神支撑。不要忘了,除了笔试,还有面试这个大关,这个过程很 辛苦,有个人陪着,效果会很好。1 备战行测 整个备战过程, 时间上不好具体把握, 短的一个月, 长的可以用四五个月, 但是都可以分解成以下四个阶段: 1、了解自己的优劣:一般来说,已经参加过考公的人会清楚自己哪些地方比较薄弱,那些地方比较擅长。了 解这个,当然是为了下一步的集中突破。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考试,或者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劣,那么,可以 做这样一个测试:拿 2007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把每一部分都分出来,开始看着时间做。你需要以尽 可能把题目做对为原则。如果这个部分做完,正确率在 70%以下,或者时间超过 25%,那这个部分就是你的弱 项。如果正确率在 90%以上并且在试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那么,这个部分就是你的强项。对于弱项,需要 在下一步的集中突破中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强项,可以直接跳过题库练习,在模拟题中练习就可以了。 2、题库集中突破:前面的准备阶段已经选择好了题库,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去做了。如果你以前都是每天做 那么几十道,那从现在开始,每天做起码超过 150 道。只有这样的题量,才能保证你对题目有足够的敏感度。 本人仅仅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这个阶段每天练习的题量达到 400 多道,相当于三套模拟题的量。这个 阶段练习的总题量将达到整个备战过程题量的 80%,请衡量好,并准备好足够的题目。 3、模拟题练习:这个阶段叫做模拟题练习,并不需要你按照准确的时间要求去做。一般来说,选择题量相当 的模拟题,尽最大可能去做对题目,不要顾虑时间问题。但是,不要做到一半就停止。做完,看时间,记录 超过规定时间多少,然后核对正确率。这两个数字都是衡量你有没进步的标准。一般来说,正确率是不会有 太大的提高的,因为经过了题库的魔鬼训练,针对各种题型应该有敏锐的感觉,做对的问题不大,但是时间 的把握就会有问题。这个阶段,大概需要 10 套左右的模拟题,最后的结果大致是保持平衡的正确率,而时间 已经非常接近要求甚至已经在要求时间之内。一天一套,其他时间可以备战申论。 4、仿真模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了,拿出混有真题的那 10 套模拟题,用上李永新特制的答题卡(曾有笑话 说,李永新什么都没押对,但是他压对了答题卡,既然买了他的书,就好好利用里面有效的资源吧。他的模 拟题,可以放到题库里做,也可以在前面的模拟题练习环节中解决) ,计算好时间。这个阶段,当作你就在现 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做完。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可以适当增加题量进行练习。本人每次都是用 150 道的题目进行仿真模拟,主要是受了国家突然 140 道的影响。因此在真正考试的时候,做完还剩下 15 分 钟。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增加那么多题量。但是至少可以参照当年国家考试的题量进行练习。在最后 半个月里,每天算好时间进行这样一次模拟。另外不要忘了准时参加论坛上的模拟行测,那个会让你更紧张, 同时又让你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有人给你出题目,有人给你算时间,有人给你校答案,何乐而不为呢? 决战时刻 如果你按照备战的 4 个步骤下来的话,题量一定已经过万了,你的功底可以说足够深了,那么现在你所需要 的就是技巧了,考场上的技巧。掌握这个,可以让你更好地发挥出练习中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取得好的 成绩。因为我们知道,平时的水平跟考场上的分数往往并不一致,关键就在于考试技巧。 1、关于答题顺序:有很多关于答题顺序的说法,最近的一种是先做图表分析,原因是比较简单而且分值大。 但是经过 2007 年国考和省考的检验,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都追悔莫及。还有人说先做常识,因为比较简单,不 会就蒙,时间也快。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在你做的第一部分里,你就可能面临很多你不会的内容,需要 大量的猜测,此后你做题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呢?时间固然重要,但是,心态更重要。我们的目标不是仅仅要 在两个小时内把题目做完,而是要在两个小时内尽可能多做对题目,拿更多的分。 现在介绍一种全新的做题顺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的答题顺序:首先,做类比推理。类 比推理是仅次于常识判断难度的题目,而且可以说,除非是常识性的类比推理,一般智商的人,都可以很快 做出并且做对。这个部分是耗费时间最少的。其次,做语文那部分。也许你会惊讶,这部分是不是要因人而 异啊?事实上,无论你语文好或者差,这部分你都逃不掉,而且,中文字谁都看得懂,做对做错一时间都是 不知道的,只管往下做,不要去计较对错。这部分,即使语文功底再好,这个部分也是会错很多的。一般语 文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三,做常识判断。第四,做推理部分的其他题目,诸如图形推理、演绎推理。 因为在做了大量的语文题目后,你的思路会打开,做演绎推理的敏感度会提高很多。最后是关于所有理科部 分的题目。可以先看下图表分析中有没那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图表,那就先做。如果一看都是需要大计算 量的,就放弃先。然后看数字运算,可以从上到下做,遇到难题就跳过。做完数字运算,再去做大计算量的 图表分析。最后回去解决难的数字运算题目。 这个做题顺序需要认真分析运用, 结合自己的特点, 稍微变动。 但总的一个原则还是先做容易的, 再做难的。 2、关于涂卡:涂卡方面也有几种说法,一是做一道涂一道。二是做完一部分涂一部分,三是全部做完再涂。 首先否定第一种,这种是最浪费时间的。推荐用钢笔或者圆珠笔打草稿,因为那样比较清晰,不容易错。那 么如果做一题涂一题,换笔也是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涂错。第三种,全部做完再涂,对于时间充裕的人来说 是比较合适的,全部做完了,涂的时候还可以有一次检验的机会,但是对于行测那么紧张的时间,也不推荐。 关于做一部分涂一部分,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涂的那一部分,需要是你全部做完,没有空的那部分,如果 你中间有难题跳过了,这个部分就不要涂,防止出现错位。2 3、关于如何进行猜测:猜测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单纯的蒙。最忌讳题目也不看,直接在答题卡上涂答案。 曾经有人在答题卡上连涂了 10 个 E,事实上题目中根本没有 E 这个选项。猜测需要有个方向。一般来说,放 到最后进行猜测的题目有两种情况,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前面留下的难题。属于是前面留下的难题, 你应该 有思考过,可以确定一个方向,排除一到两个,那么在剩下的两个里猜测,成功率会高很多。对于时间不够 的,一看答案简单的,越简单,是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越高。二看前后题目的答案,重复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所以那种一串都蒙同一个答案的,押中的几率会很低很低。 4、关于放弃:天天的建议是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目。放弃了题目就是放弃了分数。我们要完成的不是两个小 时 1500 道,而是两个小时 150 道都没有,是完全可能做到的。运用各种猜测的手段,或者在第一遍做的过程 中就将其猜测掉,或者在第一遍中做下记号,有机会再回来重新做或者猜测。 5、关于难题:行测无难题。请牢牢记住这句话。你遇到行测中的难题,是因为你平时练习得不够。但是,如 果真的在临场遇到了。请使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首先,多用代入法。既然是选择题,将答案代入原题 的要求中,符合的就是正确答案。这个对于答案数字简单,但是题目中数字复杂的尤其适合。其次,多用大 胆假设法。假设某个答案是正确的,进行反推,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推出来错了,至少你在蒙的时候可以 肯定排除你推过的那个答案。 写在最后 每年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考上的毕竟是少数。大家都经过了高等教育,拥有差不 多的智力水平,所以,更勤奋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在最后,还是要强调,多做题目,是行测获得高分的 最高秘诀。要保持对题目的敏感度,看到题目就有连锁反映,包括如何下手,如何解答,如何得出正确答案。 一般,进行到备战的第三步,你就会有一种练习后遗症,走在路上,看到路旁边的树,都能想到关于种树问 题的方程及其解答。公务员的工作可以给你一辈子的安稳生活,那么,为这个一辈子的目标,投入那么几个 月的疯狂,难道不值得么?如果你看到这里,对所谓的“秘籍内容”失望了,还想去找捷径,仍然没有下决 心做上一万道题目的话,那么,放弃考公务员吧。我是误打误撞来考公的。09 年 11 月,我在准备了一周之后,参加了第一次公务员考试,是当年的国考,同 年的 12 月 6 日,我考了省考。国考 580 多个人报名,招 3 个,我进入了面试;省考报的当地的社保局,笔试 第一,比第二名多 12 分。后来考了财政局的事业单位,招 2 个,第二名。后来就在这个财政局干了整整三年。 中间考过 11 年下半年的省考,146.2 分,报的成都市财政局,没能进入面试;12 年上半年的省考,142 点几 分,报的省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局,招两个,第二名,放弃面试,被单位派去去援了藏。12 年八月,参加本 地的副科级考试,招两个,第二。现在在一个中心镇任副镇长 我的考试仿佛总是万年老二。但毕竟基本上成绩稳步提升。一路走来,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对公务员考 试的笔试面试都有很多心得。想过各种方法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每一科的成绩。我想说的是,我的这种提 高绝对不是运气好坏导致的成绩变化,而是我真真实实的付出过,也实实在在的有所提高。很多人看到我准 备的东西,都感到震惊。我决心把我的经验写下来,想告诉大家,我能做到的,你们也一样能做到。 一、公考必须要准备付出 所以,如果一旦你决心要准备考公,那就绝对要准备付出。每一次考试,我要么就不去考,如果决定要考我 一定会每天坚持看书 10 个小时以上,上班忙里偷闲的看,下班除了吃饭就是看书,每天看到 2 点过,一直坚 持两三个月。而且我自认为还是在方法比较得当的情况下,复习效率很高。 二、成绩相对稳定 在看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经历之后,我觉得应该意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考试人数多少,无论你考 了多少次,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来复习,那你的成绩会相对稳定在某一个区间内。 我举个例子。比方说,A 这个人每次考试都是前一、二名;B 每次考试每次都是进面,但是都处于攻擂的地位, 而且攻擂难度很大;C 每次都在面试线上下,有时候能进面有时候不能进;D 每次都没法进面。 如果不改进学习方法或者保持同样的复习努力程度,你会发现,这四个人每次都会在自己的区间里面,基本 上处境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说,如果你是那种每次都进面但是都是属于在攻擂,而且差第一名分数很多的 这部分人,不要得意得太早,不要轻易的以为这次是运气不好,不信你试试,下次基本上还是这样。每次都 给你希望,但是每次都不能如愿。 所以说,如果你还没有考上,别寄希望于运气,而应当理性的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到一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一点一点的提高,从一个区间进入下一个区间,因为成绩是会稳定在某一个区间的。3 三、复习的艰苦 没有人的复习是会轻松的,因为每个人的期望都会比自己能得到的多出那么一点,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追求期望的过程都会很痛苦。比方说有的人就是想考上乡镇公务员,他需要付出很多;有的人考乡镇公务员 已经易如反掌了,那他一定不会只想考乡镇,而是会考更好的单位,财政局、国税局、省级部门等等。 复习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躺在床上发呆,觉得生不如死,决定咬牙坚持下来,下次我绝对不会再考公了。 但是我的处境是可进可退,考不上,我也有不错的工作。但是有的人都已经逼上梁山了,还是成天游戏、麻 将。以为自己随便找个高手咨询一下学习方法,再做一个星期的试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结果可想而知。 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边际效应递减”。其实成绩的上涨也是这个道理,也许你在高手那里取到真经之后, 你成绩能突然上涨 5、6 分;也许以前你都是裸考,这次你复习了一下,突然上涨了 10 分。但是要明白这个 道理,越往上,想要提高就越困难,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么 1、2 分会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会为了这么 1、 2 分付出比之前提高 10 分还多得多的努力。 五、需要怎么样的准备 考公不像是大学四六级考试。四六级是达到一个分数线就 OK,跟人数没有关系,没有竞争对手,你的竞争对 手只有自己。但是考公不一样,其实分数从来都不决定结果,决定结果的是你所在的“区间”。所以,如果 你必须想一个办法,使自己摆脱同一个“区间”,如果总是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就做做题,做做试卷,看起 来工作量很大,心理上很安慰,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 要想提升自己的区间,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先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性的提高,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找 到一种方法来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真的达到了效果。 以前我一个班主任曾经这么说过:“你可以来问我学习方法,但是你不要跑来问我,化学该这么学”。如果 你问那么空而大的问题,那只能说明你对你自身的问题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那么老师要回答你,也就只能以 他的经验来猜测,下大包围。那么这样的建议必然是没有针对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首先细化问题,把 问题列出来,然后逐一分析原因。当你的问题已经非常细化的时候,你就绝对能找到对应的方法。 我举个例子,比方说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头痛。那么首先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数学推理差,还是数学运 算差。如果是数学推理,那么数学推理也能分几种类型,比方说是跟平方或者立方有关的数列,比方说是分 数类的,比方说是那种需要自己拼凑公式的。如果你能明确这个问题,就能有针对性的去复习。而且要复习 到什么程度呢?就要复习到这类型的题能做到 80%以上都能做对,如果不能,那你搞了半天,考试还是不会 做,你的复习又有什么效果呢?复习完之后,还需要做海量的题来检验,是不是真的达到了这个效果。这个 时候的海量做题,才是有效果的工作量,否则就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心理安 慰罢了。 六、具体需要怎么操作 我就说一下行测的复习过程。申论部分我会在具体讲申论的时候说。 我通常开始会有一段系统复习的过程,比方说分模块进行专项练习,尤其是数学,我会把一些分类型的数学 题挨个儿做一遍。这个过程很像以前我们每个单元学习新课程一样,认真的研究,辅助性的进行习题练习。 这个过程相当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复习是否有实质的提高,还是说只是做自我安慰式的无用功。比 方说你如果要研究行程问题,那就要保证复习完之后能做对 80%以上。如果只是简单的看看公式,那你有什 么好复习的。 系统复习阶段完成之后就是大量的做试卷,在试卷中去总结,去找感觉,去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复习效果。在 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模块或者部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就需要回过头来再进行专项练习。 七、关于状态 我这篇帖子发出来之后,很多人跟我交流过。我觉得有必要加这么一段来谈一谈我对复习状态的认识。 我在复习期间,几乎可以放弃所有玩的机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复习上。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一点 的会所谓的“偶尔放松放松”。但是我想说的是,人都是有惯性的,我们一直都处于一种状态之中。这个和 戒烟是一个道理,你要么就继续抽,如果你想戒烟,就别戒了一个星期然后想“都戒了一周了,来一根奖励 一下自己”,你这一奖励,后果就是烟白戒了。状态也是这个道理,你好不容易埋头苦干了 一周,都快要进 入状态了,结果想着最近那么努力,放松一下吧,这一放松,状态就回复到以前无所事事,没事儿就想上会 儿网,去看看杂志,去喝点酒打点牌的状态了。你可以试试,如果真的这样坚持一个月,第一你肯定会生不4 如死的感觉,第二你会发现你虽然内心会很着急,但是会很有状态,也很会抓紧时间。我老婆以前考教师的 时候,可以起床就看书,吃饭也在看书。这种状态不是仅仅是自律性的问题,而是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是你 通过长时间坚持而养成的。所以不要半途而废了。 进入状态的过程可能是比较困难,尤其是那些平时就放松惯了的人。那么如果想要进入状态,一是可以制定 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一定非要详细到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要做什么事情,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职的,很容 易受到其他事情的耽误而导致计划不能落实。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做完一样划掉一样,什 么时候做都可以,做了就行了。这个方法对于拖延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种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会掐指一算,还有两三个月,觉得时间很多,也觉得要做的事情可能能做完,所 以就拖拖踏踏,最后一晃一两个月过去,看看,又觉得时间太紧。这种觉得时间多的情况,你就可以不制定 计划,而是先做你认为必须做的事情,别的事情先别管,不用站在全局总览制定计划。比方说你觉得行程问 题很重要,很难,那肯定得研究,对吧?虽然现在距离考试还有 4 个月,但是你就可以先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至于研究完这个问题,还剩下那么长时间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不用管了,研究完了再想想还需要做什么。 等你都觉得时间比较紧迫了,可能这个时候很多前期应该完成的任务也完成了,然后再制定计划也可以。 总而言之,就是公考必须要付出很多,要方法得当,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后面,我会详细 的讲解如何复习,但是我讲的更多的是复习的方法,我可能不会讲解题目是怎么做的。但是每个题目该怎么 做,是复习的时候自己应当去做的工作。 首先,行测需要懂得舍弃。这就有一个做题顺序的道理在里面。我个人认为的做题顺序是这样的:语文―逻 辑―数学―资料分析,在这中间跳过常识、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我说一下这么做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常 识、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分值偏少,与其花费时间在这上面,不如分配给分值高的题;第二,常识题基本上 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会做就会做,不会就不会,而最可怕的是数字推理和图形推理,因为这两种题你需要 去猜测它的过程,这种题很容易给你一种假象,就是你觉得你已经很接近了,但是试来试去就是不对,可能 的结果是你在这道题里很投入的砸进了 5、6 分钟,却又心有不甘,这样时间就浪费掉了,分值还很低;第三, 这里面有一个状态和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其实大脑还没进入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一 味的去做数学或者资料分析,很容易找不到感觉,甚至因为资料分析各种数据纵横交叉,会在做资料分析的 时候找错相关条件,白白浪费时间。而做语文相对来说是最不需要状态的,所以先从语文下手。然后是逻辑, 逻辑是介乎于语文思维和数学思维中间的一类题,等做完逻辑,就可以开始数学,做完数学,大脑就已经全 身心的投入了,这个时候再去分析纵横交错的资料分析,会又快又准。 说到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资料分析的重要性。很多人按照正常顺序去做,做到资料分析就已经时间不够 了,要么就好多题没做,要么就错很多。其实我一直认为资料分析是最应该拿到分数的一部分。因为很多人 都有这种感觉,觉得语文题很多题模棱两可,无论是从我们自身的感受,还是从考后两大培训机构公布的相 互矛盾的答案来看,都是这样。有时候觉得 A 也有道理,B 也说得过去;数学题的难处在于你根本就不会做。 那资料分析的答案你肯定是能算出来的,而且答案一定是唯一的确切的,也就是说你肯定能算对,而且分值 还很高,仅仅是花时间而已,所以拿资料分析的分数是很靠谱的一件事。那么,你为什么不多花时间来准备, 考试的时候多分配时间在这一部分呢? 其次,如何细化自己的问题。细化自己的问题,能够使自己对自己的水平,每个部分的优劣了如指掌。每次 考前做题的时候,我都会做一个统计,做一张 EXCEL,记录每一套试卷的正确率、时间。我通常是这么做的, 先将试卷的题分为语文、逻辑、数学、资料分析、常识,语文下面再分为选词填空和言语理解、数学分为推 理和运算、逻辑分为图形和其他、然后是资料分析和常识。每一个小的部分都会详细记录时间,错几个,然 后前面有一个总计和百分比,设计一个函数,把结果一填,就算出来了。 这样,当你觉得自己的语文已经无法再提高了,但是总分又还不够高的时候,你就可以看看哪个部分是不稳 定的,是错误率很高的,你就可以从这部分着手进行改进。这个就叫细化问题。所以,每次我做题都会掐着 时间来做,做完一个部分看看要多长时间,顺手在前面写一个“20’”,便于做统计。而且做试卷的时候需 要高度仿真。比方说我每次做试卷我会仿照涂机读卡,我会按照我考试时候的习惯,10 个或者 20 个题涂一 次机读卡,没有机读卡可以在每个题旁边用铅笔规整的涂一个墨团。 第三,在做完题之后要分析为什么做错。我说的这种分析不是说你看看这道题的解法、答案,然后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这么做的”。如果你这样去复习你的错题,那你也是做的无用功。道理很简单,因为考试不可 能考到这道题,那你去研究这道题的做法又有什么用呢?以前高中的时候,我就看到很多人在老师讲解数学 的时候,笔记做得比我还好,结果每次考试仍然没有提高。为什么?因为数学难的地方不在于知道如何解, 而在于你凭什么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知道应该这么解。所以这才是我们复习最困难的地方。 那怎么做到知道“应该怎么解”?我觉得第一,你需要回忆你的做题过程,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要回忆 起自己的思考逻辑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其实这还是一个“细化问题”的过程,5 只是这个过程非常精细。第二,在你知道了哪个环节出的问题之后,就要进行归纳,哪一类的问题应该怎么 思考。第三,是你需要做的事情不是看看答案和解法而已,而是应当总结一个思考的步骤,能总结出这个步 骤,才是实质性的提高。 举个例子。以前在一个考公的群上,有个人出了道题,是个选词填空,题干大概意思是说“??,在他身上 显示出了古代文人身上的______”,主要有分歧的是两个词,一个是“风尚”,一个是“风范”。当时我选 的是“风尚”,结果错了,应该选“风范”。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过为什么我会做错。我首先想了下我当时为什么会选了“风尚”,我发现我选择的时候是 靠的“语感”,觉得“风尚”这个词更雅致一些,就选了。然后我想了下是不是我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 但是我发现我知道,“风尚”的意思更多的是说整个氛围、风气,而“风尚”更多的是说一个人身上体现出 来的品质、风格。如果这两个词你不知道意思,那你所能做的就只能是记住这两个词,权当是补充知识了。 然后我进一步想,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应当用怎么样的步骤去思考呢?我觉得应该这么思考:第一步是分辨两 个词的意思,如果两个词的意思有所差别,那么肯定选择跟题意相契合的那个词;第二,如果两个词的意思 差不都,那应该看前后有没有什么暗示。比方说一个题说“这是我们______的责任”选“义不容辞”和“责 无旁贷”,那其实应该选责无旁贷,因为后面有个责任,算是一个暗示。在做题的时候,应当主动的学会去 找这类的暗示,习惯之后就能很容易发现暗示。通常正式考试的时候题目都比较严谨,选择的答案一定是有 根据的, 这类暗示就是非常确切的一个根据。 第三, 在前两个方法都无法选择出答案的时候, 就应当根据“语 感”了,选择更“雅致”的词。我遇到过有题,两个选项都差不多,也没有暗示,结果答案的解释是说题干 说的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事迹,选择的那个词语更雅致,更符合老先生的身份。 这样的复习结果才是真正的效率,才是有结果复习,才是一种稳步的提高。 第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搞清楚题干问的什么。要养成一个习惯,在看完问题之后,一定要将问的问题划 下来。比方说,逻辑题的提问方式其实是很绕的,比方说“以下选项中最不能加强推理的是”“以下选项中 最可能说谎的是”“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因为做题要抓紧时间,所以很容易一眼晃过去,看到 A 选项 就是“最能加强的”,结果别人问的是“最不能加强的”。比方说,资料分析里面,题目里的数据很复杂, 纵横交叉,这时候你必须在看到问题之后, 找相关的计算条件,找到之后划下来,然后再拿到题目核对一下 是不是就是这个条件。否则很容易找错条件,找错之后计算量又大,一顿瞎算,最后 没一个选项是自己算出 来的答案,时间就浪费了。 所以,这个步骤看起来是多此一举,但其实非常重要,一定切记。 第五,在做完了错题之后,要逼自己总结。这种总结就是我上面“第三”说的那种总结,一定是规律性的, 可复制性的总结。而且每道题都逼自己总结,总结规律,也总结类似于粗心大意错的这种。不要以为这道题 我会做,只是粗心了,就算了。等你总结多了,当你发现这类弱智的错因经常出现的时候,你就能知道这种 问题你经常犯,需要尤其注意。 这样的统计,除了能对自己每一块的正确率有个明确的把握,也可以对每一部分的时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其实每个模块的时间分配未必就是试卷上写的参考时间。基本上那个所谓的参考时间是按照每一题 1 分钟来 分配的,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时间也就有所不同。比方说我基本上 40 道语文题我就花 25 分钟左右,而 数学 15 道题我要花 25 到 35 分钟。知道了自己所花的每一部分的时间,有助于合理的分配。比方说你平时做 语文都花 25 分钟,考试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花了 35 分钟,那后面一些部分,有的题就别研究了,看看有点 复杂就赶紧跳过去,不要耽误了更多的题。 对于跳过的题,有疑问的题,在番号的地方做上标记,而且可以做不同的标记,比方说有的题第一遍做的时 候就发现这道题肯定会很花时间,而且都还不一定能做出来,打一种标记;另外几个题已经试得很接近了, 或者觉得自己应该能够算出来,作另外一种标记。这样如果最后还能剩几分钟,那么回头再看那些跳过的题, 能够一目了然的分类,能够优先做那些比较接近的、把握相对较大的题目。 我在附件中放了我做的 EXCEL,里面有我曾经一次考试做过的试卷的统计以及错的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六,一个小技巧。我每次备考省考,不管我考不考国考,我都会买一本国考试卷来做。因为省考和国考都 是 120 分钟,而国考题目比省考多,而且更难。在系统的复习完之后,开始做试卷练习的时候,先做国考题。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生不如死,觉得太 TM 难了。等你认真做完,总结完之后,再做省考试卷,你会发现省考简 单多了,正确率会比直接做省考题要高。我试过几次,屡试不爽。 常识部分 这个部分我觉得我能说的很少。这个部分也很难补,我觉得专门花大把的时间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基本 上我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比较少。如果要补的话,我觉得有这么几种方式:第一个是你首先要了解下大政方针,6 比方说今年如果要考,那么十八大报告、中国梦的相关主题要了解,了解这些不仅对常识可能有帮助,更多 的是对申论有帮助;另外今年如果是个特殊年份,历史上的有些事情需要注意,比方说 2011 年的时候,就可 以看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当做一个专题来记一下。第二,做到的题,错了的,可以拿个本子专门记录下 来,分门别类,没事儿的时候就当看着玩儿。第三,像法律方面的题,说白了就是去找下感觉,因为虽然说 法律是很专业的,但是其实很多东西可以用常理去推敲,也可以结合定义去分析应该具备那些构成的要件, 然后再看选项的内容是否符合。这就需要平时做题的时候仔细的去思考,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 帮助。第四,我冒险推荐一个人的新浪博客,叫刘源,是 new oriental 的老师。公考方面的很多东西他都发 在博客上,也会有一些常识方面的东西。记得有次考试考了金砖四国,刚好他就预测到了。之所以推荐这个 博客,不是因为他*****准,而是人家成天就研究这个,与其你自己在哪儿漫无目的的瞎猜,还不如看看专业 人士整理的常识,没事儿当看动物世界那样看着玩儿,没必要去记。 总而言之,这个部分,即使你背完百科全书,也未必能考到你背过的题,所以我们的中心思路就是,往靠谱 的方向去复习,提高命中的概率就行了。另外就是观念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当看着玩儿,即轻松,又涨了 姿势,哈哈。 语文部分 语文部分我想说的大多其实就是我上面发的那个 EXCEL 里我自己总结的我的毛病。我这里把这些内容整理下 来。 我还想多说一句,以前我问过很多人,你哪个部分是做得最好的,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语文最好”。后来 我实际了解了他做题的情况之后,我发现,其实他语文并不好。之所以他会觉得自己语文最好,是因为他觉 得相对几个模块,语文没有题不会做。其实这并不代表语文就好。我打个比方,大部分人的语文错误率都是 7 个左右,而我虽然都会做,但是我每次都错 10 个;而数学大部分人都错 7 个,而我虽然做得也很艰难,但 是基本上能保证只错 5 个。这样看起来,其实数学就比语文好。永远要记住,我们不是要达到分数线,我们 是要考过别人,所以这个需要看别人的水平来衡量自己的水平,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一)选词填空 1、前面我说过,语文有个最大的难处在于模棱两可。基本上我的思路是用数学的方式来推导出一个做语文的 逻辑。什么意思呢,就是像我前面例举的那样,一道题,我不光光是看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从中推导 出了“词义-有无暗示-靠语感”这样的一个思考顺序。这就好像是一个公式一样,一步一步的去推导一个答 案。这样的推导本身就具有确定性,科学性,很大程度上能使你的选择更加靠谱。这样的复习能够有效的提 高效率,这样的公式推导得越多,你能够涵盖的题就越多,举一反三就是这么来的。 2、学会找关键词,比如“甚至”,“以至于”,“但是”等等,这些词语其实直接导致后半句的一个趋向, 在一些时候,两个意思完全不相同的词语选项放进去好像都能说得通,但是这些词语就会决定应该选哪一个 答案。其次,如果很难选,可以归纳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看他到底想说个什么意思。然后你就想,如果选 A 答案,换你来表述这个意思你会不会这么表述,为什么不会这么表述?所以说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去进行比较。 3、通常选词填空都会让选两个词。有的题会很贱,会故意把其中一个词设置得特别合适,但是后一个词却不 那么合适。而另一个选项两个看起来都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说得过去。那这种需要多琢磨一下,通常这种题 都选择后一种两个看起来都合适的。 4、 有些词根本就不知道意思, 或者对这个词的理解存在误区, 这种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唯一的就是记下来, 涨涨姿势,下次遇到记得就行了。 (二)言语理解 我觉得言语理解最大的障碍是――“精力集中”。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走神,一道题题目又很长,晦涩难懂, 最后翻来覆去读三遍,还是不得要领,最后就只能三短一长选最长这样去选一个,很浪费时间。避免这种情 况当然最好的就是心无旁骛,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尝试去按照题目所描述的场景去想象,想象那个画面,这 样就不容易走神,就不会眼睛在看题,而脑子想的是别的场景。这种方法在练习的时候就要学会去练,而且 平时做卷子的时候如果状态有起伏,会遇到脑子很乱找不到状态的时候,这种时候千万别放弃想待会儿状态 好一些再来做。这种状态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学会调整心态。因为考场上未必就是你状态最好的时候,万 一当时很浮躁怎么办?所以这种时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1、有的选项是这样的,它提到了很多题干中描述的事情,但是他望文生义了,或者画蛇添足了。这种选项说 的事情有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符合题干的,但是它有一部分却说了题干完全没提到的事情。这种选项是错误 的,而且很有迷惑性。 2、和上面这种选项相反的是,有的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别人的题干说了两层意思,但是它只说了一层意思。 这种表述的意思不全,也不能选。 3、跟选词填空一样,要找关键词,要跳出来概括一下中心意思,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尤其是那些表示转折、 递进或者并列的词语,这些词语对于整段话意思和结构的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如果出现“例7 如”“其中”这样的词,其实这个词后面的已经是在举例子,所以它的中心意思是在这个词前面的主旨句, 那些扯到“例如”后面句子内容的选项,都是错的。 4、直接性。无论是言语理解或者申论的小题,需要的都是直接性,不需要你去延伸它的意思。比方说如果它 说某某事情非常重要,而一个选项是说“如果不做某某事情就是不对的”,这种去引申或者反面描述的选项, 往往是错的。这个道理和逻辑题里面那种加强或者削弱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如果要加强一个观点,那么直 接加强,比间接加强的加强效果更好。 5、如果两个选项很纠结,那么就不要再拘泥于题干的每个词句,而是总结一下整个段落的意思,然后想逐个 去想着两个选项的意思,想,如果换我来表述这两个选项的意思,我会怎么去说,然后看这两种表述哪个和 题干的表述更接近,那就是哪个选项。 6、有的选项说的每一个分句都是原文的原话,这种选项往往需要尤其警惕。因为很可能是断章取义出来的, 实际原文根本不是想说这个意思。还有的也是引用原文,但是可能引用了 5 个分句,4 个都符合原文,但是 它偷梁换柱的改掉了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这种也需要警惕。看起来最完美的往往暗藏杀机。 我觉得做语文不要光靠语感。有时候你的语感是错的。而语感的培养就是这样很明确的、很科学的培养起来 的,你如果能像我说的那样按图索骥的一步一步的去思考每一道题,做多了之后形成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 才叫语感。因为我们已经告别高中多年,很多东西都退化了,我们需要用一种很科学的方式来把语感找回来。 还有,可能有人觉得我说得很抽象,不知道落实到题目上是个什么情况。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在海 量做题当中去体会。我只是把很多问题总结出来了而已,而且我总结的只是我经常犯的错误,你未必会犯。 我说的只是一种复习方法,你也需要去总结你自己的一套做题心得,这个因人而异。因此,要总结出这样的 一套一套的方法,需要海量的做题。同样道理,这样的海量做题才是有效率的。因为这样的总结不是针对某 一道题的,而是针对某一类题的,这样做一个就能顶过去五个,头也就不疼了。 逻辑部分 (一)图形推理 我只说复习方法,不说具体的题。 首先我还是认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 其次,你们可以去下载以前 QZZN 上有高人发过的一个 NO.1 行测学习方法,上面很认真的把各种类型的图形 推理进行了整理,以及每种类型对应的思考方向。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你走弯路的时间。比方说看到汉字,那 么无非就是笔画、结构、开口等等,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能解决大部分题。 (以前很多人 发站内信找我要这个 NO.1 学习方法,我换过一次电脑,已经找不到了,不过网上貌似可以搜得到) 第三,有的题目解题过程太过奇葩,一是逻辑很诡异,二是这样的解题方法不属于 NO.1 上提到的任何一种常 规解法,三是这种解法很少遇到。那么遇到这样的题目你根本不用潘挥萌ド罹克R蛭谝皇呛苌 遇到,时间成本不划算;第二是考试遇到的每一个题,我们都只能从常规解法入手,不可能去尝试那些奇葩 解法,这样很容易陷进去,一味的尝试导致时间的浪费。 第四,我想单独说下那种折纸盒的题目。就是那种一个正方体拆开之后各个面上有不同的图案,然后问你哪 个选项是折起来之后的样子。这种题压根儿就不用什么空间想象。很简单,你考试的时候带一块橡皮擦,长 方体的。正方体 6 个面,你橡皮擦也 6 个面,你按照题干上的每个面的图形画在橡皮擦上,按照选项里面的 摆放方式来摆放,如果三个面都符合那就是对的;如果只有两个面一样,第三个面不同,那就是错的。 (二)逻辑判断 虽然说逻辑判断部分有好几种类型的题。但是大致说起来,只有两种,我称之为需要看书的和不需要看书的。 所谓需要看书的,就是逻辑推理,里面的单言命题、联言命题、反命题、三段论等等。这类题更多的是偏数 学思维,而且很多是需要你看了书上的公式,一步一步的推导。比方说三段论,就涉及大中小项,如果问你 以下哪个选项的逻辑错误是不同的,这种就需要用三段论的定理来推导。这类题也是每次考试前我进行专项 练习的一个必练的内容。具体内容你们可以自己买书来看,任何考公的书都有。如果觉得自己买的书上讲得 太晦涩难懂,那可以在论坛上下载相关的资料,看看有没有一种讲法是你觉得可以更容易理解的。 而所谓不需要看书的,就是类似于概念、类比、加强减弱等等。这些题不太需要看书,自己读一下,想一想 基本上就能做对。但是类比题要注意看清题目,因为很多题颠三倒四的把前后两个构成要件换来换去,这种 题没有什么难度,唯一的是需要你做慢一点,仔细一点。而加强减弱类型的题目,需要你自己总结一些规律 出来。比方说那种是最能加强的?直接加强的就比间接的要好;从内因去加强的就比从外因去加强的要好; 削弱某个理论,直接质疑这个理论本身,要比举个例子来反驳要来得好;支持某个理论,举共性的例子又要8 比举单个个体的例子要好。等等。 其实还是那个道理,不要就一道题去总结,你总结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能解决一类题的。 数学部分 数学推理我想说的所有内容都和图形推理一样,就不说了,复习方式大概也差不多。我有朋友以前考前就花 了功夫做了一大堆数学推理,结果 11 年上半年省考没有考数学推理。其实我估计就算是考了,他那样搞和没 搞也是一回事儿。 说说数学运算。很多人看到数学头就大,做题基本靠蒙。其实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一是分值很高,如 果网上说的分值标准是正确的话,那数学运算应该是 1 分一个,是所有题里面单个分值最高的。你想想,如 果你直接放弃,就算 15 个数学运算题,那你就相当于从 85 分开始做,而最近一两年行测又相对简单,80 多 分的都不在少数,你这样搞,相当于别的题全对都未必能考过别人。所以数学运算一定不能放弃。 但是数学如同浩瀚的大海,你永远复习不完。我的建议是,提高概率。基本上,如果你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 程,那么能搞定一两个题;然后有几个类型考的概率很大:牛吃草问题、行程问题、时钟问题、三集合、抽 屉原理、排列组合和概率、方阵。这几个考到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你觉得你数学很差,我觉得花上一个多月 时间搞懂这几个类型还是比较现实的。另外还有些题什么都不复习也能做对,这样大概就搞定 10 来个题了, 也差不多了,算中上了吧。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要复习某一个专题,就要达到至少 80%的正确率,不然和不复习没什么区别。论坛上相 关资料很多,习题也很多,复习过相关的公式之后,就需要大量的做题。 还有,自己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各种题目的解法,甚至于一些比较冷门的公式。没事儿翻翻看,看 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比方说像三集合,我就在不同的资料上看到过两种不同的公式,其实能运用于不同情况 的三集合题目,你自己整理一下,能够扩大做对题目的范围。 所以说,复习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基本上,我手上各种资料,包括下载的,也包括我自己记录整理的,完全 够得上搞一本自制的行测教科书了。 我最开始的时候讲过,数学其实最困难的不是对于公式的理解,也不是对于某个题目解法的理解,而是你凭 什么看到这道题知道该这么做?除了总结类型,就是大量做题,尝试自己去突破瓶颈,这样才能提高。但是 需要的时间很长,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考公需要花费三个月左右时间的原因,因为确实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这里,我推荐一下天字一号的 60 道数学题。上面的题目大多比较难。但是可以尝试着去做,其实大概难度就 和国考差不多,而且题目很经典。都能自己做了,再做省考题就觉得小儿科了。 我还想说说对于“秒杀”的看法。首先我觉得秒杀的有些观点还是具有参考性的,比方说如果你实在是不知 道怎么算,打算蒙一个答案,你可以看看题干中出现的数字是不是能找到一个最小公倍数。比方说所有的数 字都是 3 的倍数,那么最后的答案很可能也会是 3 的倍数,这样能排除一些答案。还有就是,遇到应用题, 你第一个反应应该是看看是不是能够用代入法把选项代进去看看,或者用特殊值法试试,能大大简化运算过 程。再比如说,十字相乘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甚至在资料分析的时候都可能用到。 其次,我觉得秒杀的方法可以看看,但是不要痴迷于秒杀,因为不是所有题都能秒杀的,或者即使可以秒杀, 你未必就能知道该怎么秒。而一味痴迷,只会让你在遇到一个题的时候千方百计想秒杀,结果徒劳无功,最 后老老实实算发现其实挺简单,之前在那儿想办法秒杀只是在耽误时间,偷鸡不成蚀把米。 数学的资料我这儿倒是挺多。我就不发上来了,因为论坛上资料更多,而且好多我都没看过,加上我已经一 年多没有考过试了,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资料。如果有需要,可以单独联系我,但是麻烦说清楚需要哪方面 的资料,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都发给你。 资料分析部分 好了,现在就是我认为最应该拿下的部分。2011 年下半年和 2012 年上半年省考我的资料分析正确率都很高, 2012 年上半年我对完答案,一个都没错。我觉得你有什么理由去错?仅仅因为算起来麻烦?所以这个部分可 能会是整个行测试卷里面提高最快的部分。 第一,因为计算量很大,所以有些惯常的计算应当烂熟于心,练得滚瓜烂熟。比方说今年 GDP 是 100,比去 年同比增长 2.4%,问去年的 GDP 是多少。那应当根本不带任何考虑的直接用 100000 除以 1024,哈哈,1024。 如果这种还要想半天,那就说明练得不够。另外,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因为涉及的数字很大,有一个很麻烦9 的事情是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找商很麻烦,很容易大了 1 或者小了 1,这就需要比较强的心算能力。说白了, 就是练,练得算个东西都不带思考,但是仍然能保证正确。 因为我说了,你是要考过竞争对手。你凭什么考过人家?人家会算的你也会算,你赢过别人的就是你算得比 别人又快又准。 第二,草稿一定要打工整。这个其实很重要,每次我计算资料分析,我一定会在草稿纸上专门找一块比较完 整的大块的地方来打草稿。原因是不要把这样计算量大的草稿挤到和别的题一块儿,本来计算量就大,再凌 乱一些,就很容易弄错。此外,你甚至可以把每个计算的结果标记上番号,因为后面有的题可能会用到,到 时候就不用计算了。那种问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题,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需要计算,但是正确的选项只 有一个。那些不正确的选项,不要白算了,比方说选项 A 说某某市去年的 GDP 增长率是 2.4%,但是你算出来 是 3.6%,那你应该把 3.6%就写在旁边,因为很可能后面一个题会用到,你就不用再去算一遍。 第三,我觉得资料分析需要注意这几个事情:一是需要“扫盲”,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知道是怎么计算 的,比方说什么叫增速、什么叫贡献等等,这些概念可以抄在你自己的笔记本上,复习之前翻一翻,还有比 方说人家问“增加最快”的,那计算的一定是增长率最快的,而问“增长最多”的,一定是增长量最大的, 等等;二是需要多做题来了解出题的方式,尤其是一些图表,千奇百怪,不按常理出牌;三是一定要反复核 对你所找到的对应条件是不是解决问题的,不要找错地方,最可怜的情况是你哼哧哼哧算了 10 分钟,出来的 结果和四个选项差了十万八千里;四是要有耐心,尤其是遇到那种问你“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或者错误的”, 每个选项都得算一遍,我的建议是先算 BC 选项然后再算 AD 选项。 好了,大体上关于行测我想说的就这么多。如果你是希望我写的是一片类似于葵花宝典,盖世秘籍,那可能 让你失望了。行测靠的是自己的总结、练习,不可能寄希望于某个高人直接把武功用真气传输给你,因为行 测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提高和注意事项。 我觉得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你自己分数不高,而是你分数不高你还不知道为什么。所以, 每次考试完了之后,不要像高考完的学生一样觉得完成了毕生最大的目标,因为很可能以后你还会考。所以, 考完之后,应当趁着还有印象,马上看看网上公布的那些题,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今后通过什么样的 方式能够提高。因为实际考试和平时的练习也不完全一样。 有人说考试最重要的是心态。其实我觉得不完全是。我觉得心态不是取决于你的复习的强度,不是说你成天 埋头苦干就说明心态不好。心态源于你的实力,而你的实力源于你复习准备的过程和结果。 其实考试最重要的是“精力”,你需要在考试当天有一个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大脑。所以在考前要注意调节 时间。首先是在考前大概一周到十天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按照考试的作息时间来复习,比方说上午 9 点到 11 点就做一做行测试卷,下午 3 点开始写一篇申论。如果你是工作族,那也得严格掐着时间来做。怎么忙里偷 闲又还能掐着时间做呢?就是我前面说的,你需要记录你做题的时间,比方说你早上 9 点开始做一套行测, 做到 9 点 23 分的时候你被叫去干活儿了,那你就在你做到的那个地方写一个“9:23”,10 点 32 的时候你回 来继续做,开始的时候你就写一个“10:32”,做完之后每一个部分用了多长时间仍然能够反映出来。 其次,调节你的作息。你必须保证考试头天晚上睡眠充足,而且考试当天又能够稍微起早一点,因为 9 点钟 考试你 8 点半才起来,可能在考场上脑子还没足够清醒。比方说 3 号考试,我通常 1 号晚上会熬夜到很晚, 然后又逼着自己 2 号早上 7 点过就起来,而且 2 号中午不睡午觉。这样 2 号你就会很困,早上 9 点过 10 点就 能睡着了。然后第二天早上 7 点过起来一样觉得很清醒,神清气爽。起来之后泡一杯浓茶喝了,很浓的茶, 不要喝太多水,怕考试时候想上厕所。 第三,在能打印准考证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想尽各种办法在考场附近定好房子,甚至可以不惜专门跑到考 场附近去订个宾馆。这个非常重要,有时候你头天知道考试地点,第二天去找房间就已经找不到了。我还见 到过考试头天跑到考场附近找房子的,可能找到么?如果考试当天坐车去,我担心会影响我的状态,也怕路 上遇到堵车等意外情况。 申论 申论 申论是我现在最想讲的一个部分,因为我从 09 年国考 40 分、省考 56 分,考到后来的 61 分,一直到 12 年上 半年的省考 65 分,从未下降,稳步提高。从做申论完全没感觉到做完信心满满。我后来看了下各个地方 12 年上半年的申论,65 虽然看起来不高,其实已经算蛮高了。而且这种提高绝对不是运气,而是有方法的。而 且如果看我帖子的人是抱着来学习葵花宝典的心态的人,可能申论这个部分会比较对你胃口。 以前考试我基本上不复习申论。后来发现不复习也不行,也尝试了一些方法,但是总体来说效果不好。给我 带来本质飞跃的是 12 年上半年的复习。11 年下半年我报考了成都市财政局,那次我行测 84.8 申论 61 点几, 没进面试。 所以那次我很是认真的分析过我的成绩。 当时虽然省考行测有人考了 90 多, 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10 我知道 84.8 就是我的实际水平了,如果让我考 10 次,可能有一次也能上 90,但是那是运气,但是 8 次考到 85 左右我还有把握的。也就是说,我的行测已经到顶了,剩下的分数波动就是运气了。但是我离我的目标仍 然有差距,那怎么办呢?就只能补申论了。所以去年上半年,我痛定思痛,决定要把申论搞起来。也正是因 为这次补习申论,给我去年下半年考副科级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像我这样平时跟报表打交道,少有写公文的 人,一次性就考上副科级了。 很多人的申论也是不怎么复习,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知道方法。第二个是没有成就感,这个道理很像你写 一篇作文,然后孤芳自赏,也没人能告诉你好还是不好。不像行测那样做完还能对对答案什么的。 下面,我就结合 2011 年下半年省考题目,关于流浪儿童的申论题,来谈一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题部分 首先,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小题比大作文重要。 为什么?我们来看看给分的标准。小题的标准主要就是踩点和看你是否按照题目要求来作答。 而大作文的标准说起来复杂,但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另外一个就是有文采。 大概的评分级别是这样的,如果两个条件兼备,那就是一类文;如果其中一项很突出,另外一项一般,就是 二类;如果两项都很一般,就是三类;如果都很差,甚至跑题、反动那就是四类。因为公考是面向全社会的 考试,所以什么人都有,就从思想深刻和有文采这两方面看,你都无法和那种政府办政研室那种成天写材料 的人匹敌,一类文基本上是属于这类人的;二类文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我们很难就其中一个条件做到登峰造 极;那剩下大部分人就是三类文了。而三类文的最高分国考是 24 分、省考是 30 分,其实就是总分的 60%。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申论很难拉开差距的原因,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三类文。 既然拉不开差距,你又得考过别人,那我们就来看看小题。小题是踩点的,有点就有分,只要你再符合字数 要求、表述准确、条例清晰,分就比较全了。而且小题的答案就在材料当中,不需要你有什么知识储备,只 需要你能发掘材料,能整合答案,表述出来,就 OK 了。所以,小题看似是主观题,但是实际上偏向于客观。 如果你能拿到小题的 80%的分数,按照省考的标准就是 40 分,大作文好好搞一搞,得到三类文的最高分也不 是不可能,就有 30 分,这样你的申论就能拿到 70 分。我们可能没这么大的本事,但是稍微次一点,65 分绝 对能拿到。 好,下面我就结合真题详细的说一说如何复习这两个部分。 申论小题 小题分数的构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要点,二是条理,三是表述。所以除了看清楚问题问的是什么之外, 还需要尤其注意题目下面的“题目要求”。 对于要点,其实就是考察你挖掘材料找要点的能力。找到要点之后需要罗列要点,整合要点。具体的待会儿 说。 所谓条理,并不是说你把你找了 8 个要点,把这些要点按照某种顺序来罗列,而是你需要整合要点,最后以 某种框架和结构来将这些要点表达出来。比方说 8 个要点,3 个讲正面,5 个讲反面,就需要归集这些要点, 最终体现在答案上是正反两个大的方面。比方说你的 8 个要点,有 2 个是说经济上要倾斜、有 3 个是说人员 素质要提高,有 3 个是说制度上要完善,那就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整合,开头说一下“需要在经济上、素质上 和制度上提高”,然后分别从这三个大的方面来陈述你的小要点,这样就形成一个总―分结构的框架。这个, 才是所谓的“条理清晰”。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一个题 20 分,很可能结构分就是 5 分,如果没有条理框架, 5 分直接扣掉。知道为什么自己分数不高了吧。 所谓表述准确,其实体现在答案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保留材料原话中的重点词句。以前有人说申 论抄材料得分比自己写得还高,这个说法不准确,但是有道理,因为材料的表述本身就很准确,你不保留那 些表述你自己去转述什么?转述得又不准确,分拿不到或者拿不全,那当然分数不高。当然我说的抄材料不 是瞎 JB 抄,首要的是你需要提炼出要点。 还有就是字数限制。通常一个题的字数是不超过规定字数的 5%,如果少于这个字数,就不扣分,多了就要扣。 比方说一道题规定 200 字以内,那如果你写 210 字以内,应该是不会扣分的。有人说这个对我来说完全不是 问题,因为我从来不会超过规定字数,那我告诉你,这样更惨,因为如果字数都达不到,那你绝对要点不全, 要点全了从来都是需要头痛如何删减字数。还有,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要占一个空,否则都这么搞,一道11 题最多会被扣掉 2 分,不要为了节约字数把标点和字挤在一个空格内。 小题要打草稿。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打草稿,觉得尼玛好几百字我还得打草稿那得耽误多少时间。其实耽误不 了多少时间,打草稿和不打草稿相比,你只是多誊抄了那么一遍,不信你试试,一道题就算 500 字,顶多多 花 5 分钟。但是打草稿有很多好处,比方说你可以计算和调整字数,可以规范表述,也能让卷面更加整洁。 虽然小题貌似对卷面没有要求,但是你在答题纸上改来改去,看着一塌糊涂,要点也不好找,很容易因此失 分。 这里我引用一下申论流浪儿童的第一、二题相关材料和题目,实战讲解一下。 2.民政部某负责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总理已经责成民政部抓紧研究流浪儿童救助问 题,“严厉打拐”已被写入“十二五”规划草案。民政部将通过源头治理、立法保护、分类施策、完善设施、 社会动员参与等“五拳”打拐,保护救助流浪儿童。 该负责人介绍说,民政部将依靠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加强对这些孩子家庭的社会救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不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必要时依法停止或转移监护权,以保障儿童权益。民政部目前 已经确定一些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地区,并进行警示。如果这些地区工作不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将实行一 票否决,相关责任人将被追责。民政部还将选择人口大县和流浪儿童较集中的地方,建设一批未成年人救助 保护中心。目前全国未保中心(有的城市“救助站”和“未保中心”是同一机构)已达 1400 家。民政部还将 加快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条例》草案,争取尽快列入立法计划。此外,民政部还将动员社会力量广 泛参与,鼓励社会资本、民间团体、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发挥积极作用。 3.“叔叔阿姨,行行好吧!”在地铁、火车站等人流聚 集地区,常常会出现流浪乞讨儿童的身影。除了一些 肢体残疾的孩子由大人带着乞讨外,还有一些身体健全的孩子,也伸着双手向人民乞讨。2010 年 2 月 10 日, 8 名在海南省三亚市第一市场行乞的河南籍儿童被警方发现后带至三亚市救助管理处。经调查,这 8 名乞讨 儿童均来自河南周口市,其中 7 名来自周口市太康县张集镇,他们均有父母以口头或书面协议出租给杂耍老 板,不是被拐骗或拐卖的。贫穷是这些孩子家庭一个共同的特征。9 岁的曹宇家徒四壁,父母在外打工未归, 曹宇 4 岁时就被杂耍老板带出去了,几年下来已经赚了两三万元。10 岁的张卫兵姊妹 4 个,父亲患糖尿病, 继母患精神病,他们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2008 年,一男子在深圳抱走了湖北人彭高峰 3 岁半的儿子彭文乐,令这位父亲撕心裂肺。近年来,国内掀起 了打拐热潮,已解救了几千名儿童,移交民政部门数百人。但小文乐一直没有下落。2011 年春节,一位回乡 探亲的大学生,发现村里一个小男孩与网上疯传的小文乐照片极像,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最后, 在警方的帮助下,彭高峰终于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儿子。苦盼已久的奇迹终于在全国网友的接力寻人中诞 生了。 4.2011 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发出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民随时拍摄流 浪儿童照片并挂在微博上。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解救被拐卖儿童。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 强大舆论传播力量,“微博打拐”遂成为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各地公安、 民政部门陆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最近,张家口市公安部门会同民政等部门,开展对 街面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清理救助。该市公安部门决定,今后在受理处置此类案件时,将对拐卖、拐骗、组 织、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予以严厉打击。对亲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将予 以训诫、警告,交有关部门加强教育管理,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将坚决依 法查处。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将一律交由技术部门采集 DNA 样本。 5.有关“微博打拐”活动的部分观点摘录。 观点 A:拐卖和乞讨是两件事,拐卖是因缺乏子嗣,乞讨是因谋生乏术。拐卖儿童然后弄残疾再送去乞讨, 无论从风险还是成本的角度计算,都只会是小概率事件。为了这一小批人,要全国网友大行动,拍摄乞讨儿 童照片上传,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回子女未免小题大做。于是,已经发生了乞丐父子被强制送去验血,仅 仅是因为某个人觉得小乞丐长得像他的儿子,还有那么多人为此叫好,认为行动胜于言辞。那么,有可能在 任何一个良善的借口之下,人们就可以对弱势人群为所欲为。 观点 B: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浩大声势中,很多人误以为乞讨儿童大都是被拐卖的,对发现并解救被拐卖儿 童充满信心,但实际上,被拐卖儿童主要是卖给需要的家庭,乞讨的很少,从中找被拐卖儿童好像找错了方 向。彭文乐也是被拐卖后卖给了偏僻的乡村,而不是被胁迫乞讨。 观点 C:儿童乞讨的现象及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出租儿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 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的一员。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 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不被接受和 容忍。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挤,底层贫 困者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方式在保护城市形象、维护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 弱不堪。 观点 D: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正如有些人所提出的,有些父母确实因生活所迫,带着孩 子上街乞讨。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 障问题。在儿童权利保障这个重大命题面前,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 问题。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解决童乞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 机制。把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12 够得到改变。 6.针对“乞讨儿童”是否是“被拐儿童”,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拐童嫌 犯还是孩子父母等等一系列一时难以鉴别的难题,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的是拨 打 110 报警, 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 拨打 110 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 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有关部 门的打拐活动一直在进行。2010 年 4 月,公安部宣布启动全国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先后三批次发出 A 级通 缉令通缉重大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 30 名,解救被拐儿童 6785 人。目前,公安部已建立全国打拐 DNA 信息库, 用高科技手段解救被拐儿童。截止 2010 年 11 月 11 日,已经有 876 个孩子通过数据库找到了父母。 重拳打击之下,为什么违法犯罪还是屡禁不止?公安部打拐办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拐卖儿童屡打 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犯罪分子能够获得暴利。犯罪分子主要通过拐骗方式获得小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 计,而在拐入地,通常一个男孩能卖到四五万元,女孩能卖到两三万元的高价,也就是说,利益链条的滋生 蔓延,违法成本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是拐卖儿童犯罪之所以猖獗的症结所在。尽管我国从《刑法》到《未 成年人保护法》再到相关部门的通知通告,不乏涉及“打拐”的明确规定,但如何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 高处罚和量刑标准,大幅度增加拐卖儿童犯罪的成本,使其成为犯罪分子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还需在法 制建设和执行上有更大的力度。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L 认为,面对流浪儿童,除了公权力救济,作为“有益补充”的私力救济也具有强大的 影响力。当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行乞问题。但是现实中,公安机关主导的“打拐”持续多年, 成效仍不理想。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发起的“打拐”,仍然停留在“末端治理”层面。L 认为,要从源头上 解决问题,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中,最为急迫的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对农 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同时政府还必须加大对义务教育与就业培训的投入。 8.2004 年,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经市编办批准,正式成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据该中心杜 主任介绍,他们救助的儿童约 70%是乞讨儿童,10%是盲目进京打工的,10%是由于身体、智力有缺陷而被 抛弃的;10%则是和家里怄气临时出走的。 杜主任表示,由于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功能还达不到要求,有一部分智障孩子进不来。目前这些孩子被安置 在北郊的一家托管医院。“其实这类孩子属于救助的范围,但我们目前的能力确实达不到。” 杜主任给记者讲了两件事情:去年,吉林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被长春救助站发现。女孩对工作人员说,自己 是北京怀柔人,被拐卖到了东北。长春警方立即与北京怀柔警方核实,但查来查去没有结果。后来,长春救 助站在当地发出一个寻亲公告,女孩的父亲看到公告后来到救助站。这时,救助站工作人员才知道,她家就 在长春附近,这个女孩一直在编故事、说谎话。 另一件是一个叫王迈的 14 岁聋哑女孩,上学途中被拐骗,在翠微大厦偷包当场被抓。因为她是未成年人,被 送到救助站。“聋哑孩子本来就倔强,她不愿待在救助站里,晚上一直哭喊,还用头撞墙,闹得整个屋子的 孩子都不能休息。折腾一个星期,有一天上厕所时她翻@墙跑了,后来又被巡警送了回来。”为了能弄清这个 孩子的家庭住址,救助站专门从北京聋哑协会请人与小女孩交流,但也没打听出孩子的家庭住址。她只知道 爸爸的名字,住在渠县。但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省的。救助站根据这条线索在全国找渠县,最后找到四川渠县 的公安机关,排查了几个同名同姓的人后,才找到女孩的父亲。 流浪儿童被救助后,对他们应进行怎样的教育?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李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未成 年人的救助尚属于新的工作领域,一切规律性的工作都正在摸索中,目前,他们对受助的儿童主要进行心理 矫正,同时尽可能使其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 9.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朱站长说,由于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父母被判刑,或是隔代教养等原因,不少流浪 儿童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在接受救助后,有的不愿重返家庭,有的 则经常哭闹或损坏公共物品,这耗费了工作人员很多的精力,给开展新的救助工作增加了难度。朱站长指出, 多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依照《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 则》给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住所、食物、医疗等,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 他强调,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往往忽视未成年人年龄的阶段性特征,极大地限 制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流浪未成年人群体的认知结构、辨认能力和生活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需 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课程,开展针对性教育。 朱站长还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新设立的机构,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新的工 作,工作理念与具体实践不同于收容遣送时期,但一些老员工思想停留于收容遣送时期,仍按原有工作方式 行事,缺乏对救助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钻研,对流浪未成年人尤其是痴、呆、傻未成年人有厌恶、 嫌弃情绪。在部分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岗位职责匹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专业、法律 专业、心理专业、网络信息专业等人才资源不足。救助保护中心的长效学习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有待 建立和完善。 10.2011 年 5 月 1 日出版的第 9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 yongkang 的 重要讲话。他说,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社会管理理念。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 在总结我国社会管理经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 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 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第 1 题:1.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微博打拐”活动的积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20 分) 要求:表达准确,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 第 2 题:2.针对给定资料 8、9 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救助保护工作 提出可行性建议。(30 分) 要求:问题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可行;不超过 500 字。 中间还有部分材料,我个人认为和题目关系不大,所以就省去没贴上来。 第一,读材料 有的培训机构说拿到材料需要先略读一遍,还要归纳段落大意。其实我个人认为没什么必要。先略读确实有 很多好处,比方说对于整个材料有个大致的印象。但是至少对于我而言,我尝试过去略读和归纳,但是总体 感觉是由于目的性不明确,所以读完之后啥作用都没有,读完就忘了。所以通常我的方式是,比方说第一题, 没有明确说结合那几段材料,所以先快速的扫一扫,定下一个范围,比方说这篇申论里面讲到“微博打拐” 的内容大概是在材料 4 和 5。然后你再看看 4 和 5 前后有没有相关的内容,比方说材料 3 里面开始讲到依靠 网络来找回被拐儿童,材料 6 里面稍微提到了一点微博打拐,所以这些内容也应该拿进来。做完之后,再扫 一扫其他的材料,看有没有可能会对你这道题有一些补充要点。 其实这样做,也相当于作了一遍略读,只是目的性更明确,有用我就停下来认真看看,没用就直接不管。我 个人感觉是这样,这个因人而异吧。 此外,一定要关注材料当中的“权威论述”,所谓权威论述就是材料中领导人的讲话或者引用相关的法律法 规、报告的内容等等。我个人理解的权威表述有两个作用: 第一种是奠定整个材料的主旨、基调,甚至成为一些题目判断的依据。比如,2009 年的国考,第二题,地市 级的,问道:“给定材料 11 中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 入人群的影响,他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在材料 11 当中,对于提高粮价的好处侃侃而谈,你说他 有道理,也能说很多理由,你说没有道理,也可以说很多。那么怎么来确定这个基调呢?其实就是材料 1 当 中胡 core 总书记的一句话:“他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就是定的基调,发展粮食产 量靠的就这是这两个方面,而不是提高粮食价格。 第二种是可以规范你的表述。比方说流浪儿童第二题对于救助中心工作的可行性建议,可以参考材料 2 中民 政部领导说的话“源头治理”“分类施策”“完善设施”“社会动员”, 也可以引用最后周 yongkang 讲话中 的“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 综合施策”。这些表述很权威、很准确,能在答案中用到这些关键词句,比你在那儿口干舌燥的描述一堆要 有用得多。 第二,找要点 前面我说了,找要点不仅仅是找规定或者涉及到的材料,有时候其他部分的材料仍然可以对这道题目补充一 些要点进来。比方说第二题里面的可行性建议,我们不就从材料 1 和材料 10 找到了权威论述能够补充进要点 的么。 找要点是个技术活儿,需要练,需要练习如何挖掘要点。如果问“存在的问题”,那么除了直接能够看出的 问题,还可以从对策来推问题,从意义来推问题;也可以从别的国家的先进经验来反推本国存在的问题,也 可以从别人的问题来看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大大的丰富自己的要点。还要注意有时候一些 句子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表面上没有说任何问题,但是一些词句带有一些倾向性,你就应该多读以下,为 什么他要这么来表述这个事情?比如,在流浪儿童的材料 6 里面,有一句话是说“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 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为什么它用了“只是”?那就说明微博打拐的问题在于这种手段只是一个很小的 部分,而不是打拐的根本性或者关键性的手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在确定我们要找要点的范围之后,就需要逐字逐句的寻找蛛丝马迹,来寻找要点。找到了之后,划下来,而 且标记好,比方说如果是问题,先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标记一个 W1,或者 Q1、P1 都行。这个随便你用什么 字母,自己明白就行。遇到对策就标记个 D1 或者 C1,遇到意义就标记个 Y,等等。遇到有些要点是深挖出来 的,待会儿回头可能就想不起来刚才总结的是个什么要点,可以用几个字简单注释一下。这样的好处是等到 你把相关材料读完,有几个要点,都是些什么要点,一目了然。通常,一个小问至少有 7 个要点以上,如果 达不到,说明要点可能不全。14 实际操作一下,来看看材料 3 到 6,来找一下问题 1 的要点(有些不涉及的材料我就不贴上来的,只贴有用 的)。问题 1 问的是: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微博打拐”活动的积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题目要求的是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两个问题,又要找意义,也要找问题。做题的时候需要划一下,明 确是两个问题,有时候考试时间紧或者太紧张,容易漏掉一个问题。 ******************************************************************************* 材料 3:2011 年春节,一位回乡探亲的大学生,发现村里一个小男孩与网上疯传的小文乐照片极像,他迅速 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最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彭高峰终于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儿子。苦盼已久的奇迹 终于在全国网友的接力寻人中诞生了。 这段话虽然不涉及“微博打拐”,但是已经开始利用网络来打拐,所以可能就有内容是值得借鉴的,可以提 炼要点。 Y1:“他迅速通过寻亲网站传递消息”,说明这种方式信息传播速度快; Y2:“最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彭高峰终于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儿子。”是不是说明这种方式有效果:; Y3:“苦盼已久的奇迹终于在全国网友的接力寻人中诞生了”这句话里说了“全国网友”“接力寻人”,说 明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广泛发动群众(Y3)。 材料 4:2011 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发出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民随时 拍摄流浪儿童照片并挂在微博上。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解救被拐卖儿童。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 形成强大舆论传播力量,“微博打拐”遂成为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各地公 安、民政部门陆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 Y4:于建嵘教授发出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民随时拍摄流浪儿童照片并挂在微博上。 ―― 说明微博打拐的意义在于能随时随地随手收集信息,很方便。 Y5: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解救被拐卖儿童。――说明能为热心人士建议一个公共的平台来传递信息。 Y6: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舆论传播力量,“微博打拐”遂成为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 件。――要点就是那句话: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引发关注。这种时候材料本身就有话能非常好 的概括要点,你就别用自己的话说了,说了还没人家说得好,有标准的表述就直接用,没有就把关键词糅起 来形成一个句子,表述就很准确了。 Y7: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各地公安、民政部门陆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说明能 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材料 5:观点 A:拐卖和乞讨是两件事,拐卖是因缺乏子嗣,乞讨是因谋生乏术。拐卖儿童然后弄残疾再送去 乞讨,无论从风险还是成本的角度计算,都只会是小概率事件。为了这一小批人,要全国网友大行动,拍摄 乞讨儿童照片上传,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回子女未免小题大做。于是,已经发生了乞丐父子被强制送去验 血,仅仅是因为某个人觉得小乞丐长得像他的儿子,还有那么多人为此叫好,认为行动胜于言辞。那么,有 可能在任何一个良善的借口之下,人们就可以对弱势人群为所欲为。 这段话其实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拐卖和乞讨不是一回事,这样大张旗鼓的冲着乞讨儿童去打拐显得小 题大做;第二层是说这样会让人们对弱势群体为所欲为。所以,我们能提炼的要点就是: W1:拐卖概率小,这样过于小题大做; W2:可能导致对弱势人群的为所欲为。也可以表述为“可能会侵犯弱势人群的合法权益”。如果你觉得你表 述不出来这个句子,那就将就原文。 观点 B: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浩大声势中,很多人误以为乞讨儿童大都是被拐卖的,对发现并解救被拐卖儿 童充满信心,但实际上,被拐卖儿童主要是卖给需要的家庭,乞讨的很少,从中找被拐卖儿童好像找错了方 向。彭文乐也是被拐卖后卖给了偏僻的乡村,而不是被胁迫乞讨。 W3: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 观点 C:儿童乞讨的现象及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出租儿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 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的一员。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 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不被接受和 容忍。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挤,底层贫 困者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方式在保护城市形象、维护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 弱不堪。 这段话表面上没有在说微博打拐。但是我们看看他是说的什么意思。大概说了两个意思,一层是说儿童乞讨 的根源在于贫困;第二层是说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贫困人群的地位受到排挤。 我刚刚说了,要学会去挖掘要点。那既然乞讨儿童的根源在于贫困的现实和贫困的地位,那是不是能反过来 说明,微博打拐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乞讨流浪儿童的现状?这个就是从别人的优点来反推自己的15 问题。所以,能提炼要点: W4: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流浪儿童产生的根源,治标不治本。 观点 D: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正如有些人所提出的,有些父母确实因生活所迫,带着孩 子上街乞讨。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 障问题。在儿童权利保障这个重大命题面前,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 问题。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解决童乞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 机制。把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 够得到改变。 W5:“如果说拐卖儿童是法律监护的缺位”“那么父母带着孩子乞讨所折射出的却是儿童福利和社会保障问 题。”“归根到底还是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机制”――这些说明同一个问题,就是法律、制度和 保障问题,跟 W4 同样道理,就是微博打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方面缺失的问题。 W6:这样一场网民自发的救护行动到底能够走多远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 发的”,一个是“能够走多远”,意思就是微博打拐具有自发性和不具有可持续性。 Y8:公众的参与固然重要――可能很多人会漏掉这个,这句话在承认公众的参与,那么说明微博打拐可以广 泛发动公众的参与。可能有人觉得这个要点和前面 Y3 是一个要点,但是别因为这个原因就漏过去,既然是个 要点,你就先标记出来,待会儿整合的时候再说。 Y9: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那些不幸儿童的命运才能够得到改变――这句话可能也容易漏掉。看到“只 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你就应该想,微博打拐是不是社会方面的参与?所以,微博打拐的意义在于,它 是社会参与打拐的一个表现形式。 材料 6.针对“乞讨儿童”是否是“被拐儿童”,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 拐童嫌犯还是孩子父母等等一系列一时难以鉴别的难题,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 的是拨打 110 报警,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拨打 110 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 的麻烦。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 W7:拨打 110 既符合正当维@权的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从别人的优点推自己的缺点。既 然拨打 110 才符合正当维@权程序,也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可以反推,微博打拐的问题在于它可 能不符合正当的维@权程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W8:“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的一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列的极限例题及详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