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中物理层传输介质怎么知道传输模式的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6445|回复: 14
经验76 分贝0 家园币944 在线时间:9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229797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注册时间:
一、LTE开机及工作过程
& & 如下图所示:
二、小区搜索及同步过程& & 整个小区搜索及同步过程的示意图及流程图如下: & & 1)UE开机,在可能存在LTE小区的几个中心频点上接收信号(PSS),以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这个频点周围是否可能存在小区,如果UE保存了上次关机时的频点和运营商信息,则开机后会先在上次驻留的小区上尝试;如果没有,就要在划分给LTE系统的频带范围内做全频段扫描,发现信号较强的频点去尝试;
& & 2)然后在这个中心频点周围收PSS(主同步信号),它占用了中心频带的6RB,因此可以兼容所有的系统带宽,信号以5ms为周期重复,在子帧#0发送,并且是ZC序列,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检测并接收到,据此可以得到小区组里小区ID,同时确定5ms的时隙边界,同时通过检查这个信号就可以知道循环前缀的长度以及采用的是FDD还是TDD(因为TDD的PSS是放在特殊子帧里面,位置有所不同,基于此来做判断)由于它是5ms重复,因为在这一步它还无法获得帧同步;
& &3)5ms时隙同步后,在PSS基础上向前搜索SSS,SSS由两个端随机序列组成,前后半帧的映射正好相反,因此只要接收到两个SSS就可以确定10ms的边界,达到了帧同步的目的。由于SSS信号携带了小区组ID,跟PSS结合就可以获得物理层ID(CELL ID),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得到下行参考信号的结构信息。
& & 4)在获得帧同步以后就可以读取PBCH了,通过上面两步获得了下行参考信号结构,通过解调参考信号可以进一步的精确时隙与频率同步,同时可以为解调PBCH做信道估计了。PBCH在子帧#0的slot #1上发送,就是紧靠PSS,通过解调PBCH,可以得到系统帧号和带宽信息,以及PHICH的配置以及天线配置。系统帧号以及天线数设计相对比较巧妙: SFN(系统帧数)位长为10bit,也就是取值从0-1023循环。在PBCH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广播中只广播前8位,剩下的两位根据该帧在PBCH 40ms周期窗口的位置确定,第一个10ms帧为00,第二帧为01,第三帧为10,第四帧为11。PBCH的40ms窗口手机可以通过盲检确定。而天线数隐含在PBCH的CRC里面,在计算好PBCH的CRC后跟天线数对应的MASK进行异或。
& & 5)至此,UE实现了和ENB的定时同步;要完成小区搜索,仅仅接收PBCH是不够的,因为PBCH只是携带了非常有限的系统信息,更多更详细的系统信息是由SIB携带的,因此此后还需要接收SIB(系统信息模块),即UE接收承载在PDSCH上的BCCH信息。为此必须进行如下操作:
& & (a)接收PCFICH,此时该信道的时频资源可以根据物理小区ID推算出来,通过接收解码得到PDCCH的symbol数目;
& &&&(b)在PDCCH信道域的公共搜索空间里查找发送到SI-RNTI(无线网络标识符)的候选PDCCH,如果找到一个并通过了相关的CRC校验,那就意味着有相应的SIB消息,于是接收PDSCH,译码后将SIB上报给高层协议栈;
& & 不断接收SIB,上层(RRC)会判断接收的系统消息是否足够,如果足够则停止接收SIB至此,小区搜索过程才差不多结束。
三、随机接入过程
& & 在同步和小区搜索过程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随机接入过程,整个随机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 1. UE sends preamble sequence to ENB on PRACH & &&&Physical non-synchronizatio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Physical channel: PRACH
& & Message: preamble sequence
& & 2. ENB给UE回复响应消息
& & Address to RA-RNTI on PDCCH
& & Random access response grant
& & Physical channel: PDSCH
& & ENB向UE传输的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内容:RA-preamble identifier, Timing Alignment information, initial UL-grant and assignment of Temporary C-RNTI 。
& & RA-preamble identifier指UE 发送的preamble的标志符,和index有关。
& & Timing Alignment information是时间提前量信息,因为空间的无线传输存在延迟,ENB计算出这个延迟量并告诉UE,以确定下一次发送数据的实际时间。
& & UL-grant: 授权UE在上行链路上传输信息,有这个信息UE才能进行下一步的RRC连接请求。其中会给出UL-SCH可以传输的transport block的大小,最小为80bits.
& & 3. RRC connection request(UE—& ENB)
& & 在进行RRC连接请求以前先完成一些基本的配置:
& & & apply the default physical channel configuration
& & & apply the default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onfiguration
& & & apply the default MAC main configuration
& & & apply the CCCH configuration
& & & apply the time Alignment Timer Common included in System
& & Information Block Type2;
& & & Start timer T300;
& & & initiate transmission of the RRC Connection Request message in accordance with
& & RRC layer产生RRC connection request并通过CCCH传输:CCCH -& UL-SCH -& PDSCH
& & 获取UE-identity,要么由上层提供(S-TMSI), 要么是random value。如果UE向当前小区的TA(跟踪区)注册过了,上层就可以提供S-TMSI,并把establishment clause设置的与上层一致
& & 4. RRC connection setup(ENB—&UE)
& & UE接收ENB发送的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等信息,建立相关的连接,进入RRC connection状态。
& &Action about physical layer:
& &Addressed to the Temporary C-RNTI on PDCCH
& &如果UE检测到RA success,但是还没有C-RNTI,就把temporary C-RNTI升为C-RNTI,否则丢弃。如果UE检测到RA success,而且已经有C-RNTI,继续使用原来的C-RNTI。
& & 5.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UE—& ENB)
& & RRC连接建立完成,UE向ENB表示接收到了连接的应答信息,应该是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的。
& & 如果UE未成功接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ENB应该会重发。不然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就没有存在必要。
& & 在完成以上过程后,便可以进入正常的数据传输过程了。
四、数据传输过程
& & 数据传输过程包括两方面过程:上行调度过程和下行调度过程。■上行调度过程& & 1.& & UE向ENB请求上行资源
& & Physical channel: PUCCH
& & Message: SR (schedule request)
& & SR发送的周期以及在子帧中的位置由上层的配置决定。
& & UE需要告诉ENB自己要传输的数据量,同时SR中UE必须告诉ENB自己的identity (C-RNTI)。
根据上层的配置UE按照一定的周期在PUCCH的固定位置传输SR,而ENB对SR的发送者的识别是通过UE和ENB事先约定好的伪随机序列来实现的。当UE有发送数据的需求是,就把相应得SR置1,没有资源请求时SR为空。SR只负责告诉ENB是否有资源需求,而具体需要多少资源则由上层的信令交互告诉ENB。
& & 在TS36.213中指定:Scheduling request (SR) using PUCCH format 1,不需要进行编码调制,用presence/absence携带信息。
& & 2. 上行信道质量测量
& & Physical signa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 Physical channel: PUCCH(这里貌似不对,SRS是参考信号,不需物理信道承载)
& & ENB给UE分配上行资源之前首先必须要知道上行信道的质量,如果UE的上行信道质量较好且有传输数据的需求,ENB才会给UE分配资源。
&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应该对UE和ENB都是已知的,ENB根据从UE接收到的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和自己已知的信号的对比就可以知道当前上行信道的质量了。当然,如果信道质量的变换很快,再加上空间信号传输的延迟估计的误差,由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测量出的信道质量可能会变得不准确。所以UE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发送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给ENB,以尽可能准确地得到当前信道的质量。
& & 3. ENB分配资源并通知UE
& & Physical channel: PDCCH
& & 分配完资源后ENB还必须把分配的结果告诉UE,即UE可以在哪个时间哪个载波上传输数据,以及采用的调制编码方案。
& & E-UTRAN在每个TTI动态地给UE分配资源(PRBs & MCS),并在PDCCH上传输相应的C-RNTI。
& & 4. UE接收资源分配结果的通知并传输数据
& & Physical channel: PUSCH
& & UE首先接收ENB下发的资源分配通知,监视PDCCH以查找可能的上行传输资源分配,从common search space中获取公共信息,从UE specific search space中搜索关于自己的调度信息。根据搜索到的结果后就可以在PUSCH对应的PRB上传输数据信息。
在上行链路中没有盲解码,当UE没有足够的数据填充分配的资源时,补0。
& & 5. ENB指示是否需要重传
& & Physical channel: PHICH
& & & &&&6. UE重传数据/发送新数据
同4。■下行调度过程& & 1.下行信道质量测量
& & ENB发送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给UE,UE估计CQI并上报给ENB。
& & CQI不仅告诉ENB信道的质量,还包含推荐的编码调制方式。
& & Periodic CQI reporting channel: PUCCH
& & Aperiodic CQI reporting channel: PUSCH
& & 接收到的DCI format 0的CQI request设置为1时,UE非周期上报CQI、PMI和RI,上层可以半静态地配置UE周期性地上报不同的CQI、PMI和RI。
& & 2. ENB分配下行资源
& & ENB根据下行信道的质量好坏自适应地分配下行资源(针对 UE选择不同的载波和slot)。
& & 下行链路中,E-UTRAN在每个TTI动态地给UE分配资源(PRBs & MCS)。
& & 3. ENB在下行信道传输数据
& & Physical channel: PDSCH
& & 根据资源分配的结果在PDSCH上填充数据, 并在PDCCH上传输相应的C-RNTI。
& & & & 4. UE接收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请求重传指示
& & Physical channel: PUCCH
& & Physical channel: PDSCH
& & UE根据检测PDCCH信道,解码对应的PDSCH信息。UE根据PDCCH告知的DCI format在common search spaces中接收PDSCH 广播控制信息。此外,UE通过PDCCH UE specific search spaces接收PDSCH数据传输。
& & 5. ENB重传数据/发送新数据。
总评分:&经验 + 20&
家园币 + 20&
经验218 分贝0 家园币1233 在线时间:607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50288
军衔等级:
中士,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注册时间:
mark,通俗易懂,赞一个,收藏了。
经验55 分贝0 家园币294 在线时间:88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095432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57 分贝0 家园币587 在线时间:170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520266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注册时间:
感谢楼主的分享,希望能有其他的资料发布
经验642 分贝0 家园币1480 在线时间:1118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14315
军衔等级:
三级通信军士, 积分 6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 积分
注册时间:
比较通俗易懂,作为外行的我也看看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经验15 分贝0 家园币65 在线时间:1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086080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注册时间:
谢谢楼主,很有用:)
经验1262 分贝0 家园币4236 在线时间:1163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324345
军衔等级:
四级军士长, 积分 12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30 分贝0 家园币196 在线时间:70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112178
军衔等级:
列兵, 积分 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23 分贝0 家园币68 在线时间:19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090407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15 分贝0 家园币33 在线时间:13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115170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注册时间:
很清楚的介紹BS與UE的連結過程,感謝分享。
经验15 分贝0 家园币35 在线时间:3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056496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注册时间:
没看懂啊,不过楼主的帖子很棒
经验310 分贝0 家园币947 在线时间:81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08600
军衔等级:
上士, 积分 3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 积分
注册时间:
mark,基本是基于UE来介绍的,要是加入EPC就好了,希望能有后续介绍。
经验45 分贝0 家园币268 在线时间:1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482653
军衔等级:
列兵, 积分 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注册时间:
MARK,通俗易懂
经验173 分贝0 家园币510 在线时间:218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09379
军衔等级:
下士, 积分 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注册时间:
经验4 分贝0 家园币21 在线时间:30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55471
军衔等级:
新兵,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注册时间:
就需要这个过程,一直搞不懂这些术语到底用在哪里,多谢楼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6)-下行资源分配方式(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时间: 19:03:26
&&&& 阅读:59
&&&& 评论:
&&&& 收藏:0
标签:下行RB的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资源分配方式0、资源分配方式1和资源分配方式2。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DCI1A的时候,提到DCI1A只能分配连续的RB,以及这种方式下RIV(Resource
Indication Value&)的计算,那么这种分配方式其实就是资源分配方式2。而DCI2和DCI2A格式使用的则是另外2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即资源分配方式0和资源分配方式1。因此在讲DCI2和DCI2A之前,有必要先介绍这2种资源分配方式。
1.资源分配方式0
采用资源分配方式0的DCI有:DCI1、DCI2、DCI2A、DCI2B。每个DCI里都有个资源分配字段,用于表示哪些RB是分配给这个UE的。
在RB资源分配方式0(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0)中,所有的RB资源组成不同的RBG(RB Group),因此分配方式0就是以RBG为基本单位进行分配的。采用这种分配方式,表示DCI中的这个资源分配字段将使用一个bitmap表来分配RB资源,这个bitmap表的每个bit位就表示一个RBG。每个RBG又对应着P个连续的虚拟RB(即VRB,这里的VRB与物理RB是一一对应的,下面简称RB)。每个RBG具体对应多少个RB是与下行带宽相关的,如下表格所示。
比如下行是20MHz的带宽(N_DL_RB=100),那么如果按照资源分配方式0分配RB资源,每个RBG将包括4个RB(P=4)。如果是1.4MHz的带宽(N_DL_RB=6),那么每个RBG就只包括1个RB。
不同的带宽,资源分配方式0所能使用的RBG个数也是固定的。如果用变量N_RBG来表示这个值的话,N_RBG=(N_DL_RB&/&P)向上取整。每个资源分配方式0的DCI,都对应着一个N_RBG比特长度的bitmap资源分配表,这个bitmap分配表被编码到DCI码流中,UE从这个分配表就可以推导出该PDSCH使用的RB资源。
比如3MHz的下行带宽,它的RB个数N_DL_RB=15,P=2,因此N_RBG=(N_DL_RB /&P)向上取整=(15 / 2)向上取整=8。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是(N_DL_RB&mod P)!= 0的带宽,它的最后一个RBG的大小和其它的RBG大小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RBG包含的RB个数=N_DL_RB
- P *(N_DL_RB /&P),而非最后一个RBG的其他RBG,每个RBG包含的RB个数=P个。比如3MHz下行带宽,除了最后一个RBG,其他(N_DL_RB /&P=15 / 2=)7个RBG,每个RBG都有2个RB,此时这7个RBG共占用了7*2=14个RB,小于整个带宽的15个RB,因此最后一个RBG包含的RB个数=N_DL_RB - P *(N_DL_RB
/&P)= 15 - 2 * (15 / 2)=1个。如下图所示。
另外,既然是bitmap表,就有高低位问题。协议也明确规定,RBG_0对应着这个bitmap的高位即MSB,而RBG_(N_RBG-1)则对应着这个bitmap表的低位即LSB。如果UE解码到某个bit位=1,则表示对应的RBG分配给了这个UE。比如3M带宽时,bitmap表占用的bit位数N_RBG=(15/2)向上取整=8,bitmap码流=二进制Bin(),那么表示该UE使用的RBG资源组分别是RBG4、RBG6和RBG7,因此使用的RB-ID分别是:RB8-RB9,RB12-RB14。所以说,分配方式0可以分配离散的RB资源,只是带宽越大,分配的RB粒度P就越粗。
2.资源分配方式1
采用资源分配方式1的DCI有:DCI1、DCI2、DCI2A、DCI2B,与资源分配方式0相同。每个DCI里都有个资源分配字段,用于表示哪些RB是分配给这个UE的。只是与分配方式0不同的是,资源分配方式1的资源分配字段有三个域,而不是只有一个bitmap域,具体见下文。
在资源分配方式1中,所有的RB资源组成了不同的RBG(这点与资源分配方式0相同),而不同的RBG又组成了不同的RBG子集(RBG subset),因此分配方式1是基于RBG子集分配的。所有的RBG被分成P个不同的RBG子集,或者说,RBG子集本身就是一个集合,每个这样的集合由若干个RBG组成,当eNB给某个UE分配资源时,就选择一个RBG子集,然后将该子集中对应的RB置1。总之,每个带宽包含了P个RBG子集,每个RBG子集又包含了若干个RBG,每个RBG同样也包含了P个连续的RB(最后一个RBG包含的RB个数与分配方式0相同),组成示意如下。
不同的带宽,它所包含的RBG子集个数、以及每个RBG所包含的RB的个数,均与上文Table 7.1.6.1-1中的P值相等。上图示意的就是带宽为10MHz时各RBG子集的构成情况,此时N_DL_RB=50,P=3,所以此时就有3个RBG子集,每个RBG包含了3个连续的RB。
从上面的示意图中也可以看到,如果使用分配方式1,那么每个DCI中,必须携带当前选择的子集索引,以及该子集使用的bitmap。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时bitmap表中的每个bit位表示的是对应的RB-ID,而不是RBG,这点与分配方式0不同。
还是以带宽10MHz为例介绍DCI中的RB分配信息如何理解。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该DCI使用了RBG子集1来指示资源分配,而具体的bitmap表中,bit2、bit3、bit5均等于1,表示子集1的第3个RB、第4个RB和第6个RB均被分配给了这个UE。另外也可以看到,每个UE使用的RB分配指示信息是通过RB-bitmap的形式给出的,这种RB-bitmap(RB0/RB1/RB2/...)是属于同一个RBG子集内的索引,不同RBG子集的RB0/RB1/RB2/...指代的RB-ID是不同的。
上图还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RBG子集包含的RBG和RB个数都是一样的,比如子集0包含的RBG个数是6个,共有18个RB;而虽然子集1包含的RBG个数也是6个,但只有17个RB;而子集2包含的RBG个数则只有5个,RB个数只有15个。
上面介绍了资源分配方式1的一种实际使用情况,这里还有几个地方没有提到:DCI里面shift字段的含义、上图中RB分配bitmap表占用的bit位个数怎么计算等等。下面就详细说明采用资源分配方式1的DCI中,它的资源分配内容怎么填写。
协议规定,资源分配方式1的资源分配字段占用的bit个数为(N_DL_RB / P)向上取整,包含3个域,这3个域分别是:
(1)RBG子集指示域。该域表示当前的资源分配是在P个RBG子集中选择的是哪个子集,该域占用的bit位个数N =&log2(P)向上取整。比如10MHz带宽,P=3,那么N=log2(P)向上取整=log2(3)向上取整=(1.58)向上取整=2,即DCI码流中的RB资源分配字段的前2个bit,是用来表示当前使用的是哪个RBG子集。上图中subset=01,就是表示该DCI分配的子集是子集1。
(2)shift资源偏移域。该域固定占用1个bit,如果该域的值=0,表示选中的RBG子集内的RB不做偏移,值=1表示选中的RBG子集内的RB需要执行偏移,协议使用变量delta_shift(p)来表示第p个子集内的RB偏移量,这个偏移量是从RB低位(即RB0端而不是RB99端)开始偏移的,或者说是从bitmap的MSB位开始偏移的。具体怎么偏移详见下文。
(3)bitmap表域。该域占用的bit位个数N_TYPE1_RB&= (N_DL_RB / P)向上取整 - log2(P)向上取整 - 1,每个bit值表示当前RBG子集中的一个RB,该bitmap表的MSB比特位对应着频率低的RB-ID,而LSB比特位则对应RB频率高的RB-ID(这个规则与分配方式0相同)。
上面介绍了采用资源分配方式1时DCI里的资源分配字段所包含的各个域的内容,可以看到,shift域决定了bitmap表域的理解,下面以10M带宽(50个RB)为例再具体解释一下。
(A) 如果各个子集都不偏移即三个子集的shift=0,每个子集的偏移量delta_shift(p)=delta_shift(0)=delta_shift(1)=delta_shift(2)=0,那么:
RBG子集0由RBG0(RB0/RB1/RB2)、RBG3(RB3/4/5)、RBG6(RB6/7/8)、RBG9(RB9/10/11)、RBG12(RB12/13/14)、RBG15(RB15/16/17)组成。
RBG子集1由RBG1(RB0/RB1/RB2)、RBG4(RB3/4/5)、RBG7(RB6/7/8)、RBG10(RB9/10/11)、RBG13(RB12/13/14)、RBG16(RB15/16)组成。
RBG子集2由RBG2(RB0/RB1/RB2)、RBG5(RB3/4/5)、RBG8(RB6/7/8)、RBG11(RB9/10/11)、RBG14(RB12/13/14)组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每个子集包含的RB个数其实是不一样的(子集0有18个RB,子集1有17个RB,子集2有15个RB),而根据DCI的bitmap表域的计算公式,每个子集只能包含的bit个数N_TYPE1_RB&= (50/3)向上取整 -&log2(3)向上取整 - 1 = 17 - 2 - 1 = 14,即每次调度的时候,eNB只能分配14个RB给UE,所以在shift=0的条件下,实际上每个子集只有前14个RB能够使用(从RBG0或者RB低频端开始),而RB高频端还有4个RB不能分配使用,如下图所示。
由于每次调度时RB个数有限制,因此某些情况下并不适合使用资源分配方式1,比如测试吞吐量的时候。
(B) 如果子集0使用了偏移即shift=1,则表示需要对组成RBG子集0的RB进行偏移调整,偏移量delta_shift(p)= N_RBGsubset_RB(p) - N_TYPE1_RB=
N_RBGsubset_RB(0) - N_TYPE1_RB。其中,参数N_RBGsubset_RB(p)表示RBG子集p内的RB个数(如果是子集0的话,注意该值等于18而不是等于14),N_TYPE1_RB是bitmap域的比特长度,如下图示意。
从上面的公式中也可以看到,偏移量delta_shift(p)=&N_RBGsubset_RB(p) - N_TYPE1_RB&也表示了每个子集中不能分配的RB个数,如子集0中有4个RB不能使用,子集1中有3个RB不能使用,而子集2中则有1个RB不能使用。那么如何决定哪几个RB不能使用,就是shift域的真正目的:如果shift=0,则表示RBG高频端的几个RB不使用,而如果shift=1,则意味着RBG低频段的几个RBG不能使用。
仍然以10MHz带宽为例,此时N_DL_RB=50,P=3。那么shift=1时,判断条件[(N_DL_RB - 1)/P 向下取整] mod P = [(49/3)向下取整] mod 3 = 16 mod 3 =1。因此:
对于子集0来说,p=0&1,所以RB偏移量delta_shift(0)=&N_RBGsubset_RB(0) - N_TYPE1_RB =&[(50 - 1)/9]向下取整 * 3 + 3 - (17 - 2 - 1) = 5 * 3 + 3 - 14 =4。
对于子集1来说,p=1=1,所以RB偏移量delta_shift(1)=&N_RBGsubset_RB(1) - N_TYPE1_RB =&[49/9]向下取整 * 3 + (49 mod 3) + 1 - (17 - 2 - 1) = 15 + 2 - 14 =3。
对于子集2来说,p=2&1,所以RB偏移量delta_shift(2)=&N_RBGsubset_RB(2) - N_TYPE1_RB = [(50 - 1)/9]向下取整 * 3 - (17 - 2 - 1) = 5 * 3 - 14 =1。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三个子集的偏移量delta_shift(p)分别是4、3、1,这与前文示意图中描述的“每个子集中不能分配的RB个数”数值一致。此时实际的分配如下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到,子集0包含的RB从RB10开始直到RB47,共14个RB,在DCI的bitmap域里,第一个RB对应的就是RB10,其它的依次类推。协议也给出了在shift=1的情况下,每个子集中每个RB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以10MHz带宽为例,P=3,N_TYPE1_RB=14,i的范围是0~13,因此:
对于子集0,delta_shift(0)=4,i=0(第一个RB位置)时,n_RBGsubset_VRB(0)=&(0+4)/3 * 9 + 0*3 +(0+4)mod3 = 9 + 0 + 1 =10;i=13(最后一个RB位置)时,n_RBGsubset_VRB(0)=(13+4)/3 * 9 + 0*3
+ (13+4)mod3 = 45+0+2=47。
对于子集1,delta_shift(1)=3,i=0(第一个RB位置)时,n_RBGsubset_VRB(1)=&(0+3)/3 * 9 + 1*3 +(0+3)mod3 = 9 + 3 + 0 =&12;i=13(最后一个RB位置)时,n_RBGsubset_VRB(1)=(13+3)/3
* 9 + 1*3 + (13+3)mod3 = 45+3+1=49。
对于子集2,delta_shift(2)=1,i=0(第一个RB位置)时,n_RBGsubset_VRB(2)=&(0+1)/3 * 9 + 2*3 +(0+1)mod3 = 0 + 6 + 1 =&7; i=13(最后一个RB位置)时,n_RBGsubset_VRB(2)=(13+1)/3
* 9 + 2*3 + (13+1)mod3 = 36+6+2=44。
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与上面示意图的移位结果一致。
综上,资源分配方式1的分配粒度是RB,相对分配方式0的RBG分配粒度,更加灵活自由,但由于每次只能分配一个子集的RB资源,所以使用分配方式1时,可供分配的RB最大个数受到了限制,最大流量也会因此受到限制。如果要最大化LTE系统的下行流量,eNB就不能采用资源分配方式1,而需要采用资源分配方式0下的双流模式。
3.资源分配方式2
采用资源分配方式0的DCI有:DCI1A、DCI1B、DCI1C、DCI1D,与资源分配方式0和1没有重叠。这种方式已经在博文《》中提到,这里不再累述。
参考文献:
(1)3GPP TS 36.212 V9.4.0 (2011-09)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2)3GPP TS 36.213 V9.3.0 (2010-09)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3)3GPP TS 36.321 V9.6.0 (2012-03)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国之画&&&& &&&&chrome插件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迷上了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层传输介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