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新动力 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哪些

金融机构专家: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显现
中新社上海4月15日电 (记者 姜煜)据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2015年首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比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中外金融机构专家分析称,虽然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最慢增速,但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显现。
“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显著下行,主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疲弱,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大幅回落拉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
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至7%,赶上了GDP增速;外贸形势好于去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些都是连平所称的积极因素。
据连平分析,一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比去年回升2.5个百分点至22.8%,大量投资项目对基础设施投资起到拉动作用。房地产政策的松绑则有助楼市企稳,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止跌回升。未来中国针对性地开展稳增长政策,去除政策障碍和制度瓶颈,形成宏观调控的政策合力,经济下行压力可望缓解。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同样表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逐步显现。
杨成长指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升级,中高端制造业正在加速推进,在贸易增速下降的同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却在上升,在制造业总体增速下滑、效益下降的同时,专用设备、交通设备、通信设备和医药制造等高科技或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较高速增长。
“中国正在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发展,这将带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运、高铁、核电、大飞机等高端装备出口”,杨成长说。
加速上升的服务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最持久的动力,杨成长预计,未来正常情况下,中国服务业每年将以超过制造业一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上升,互联网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结合,城镇化亦将首先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发展。
“此外,正在稳定上升的消费将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杨成长称,自2013年以来,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投资,未来随着投资增长率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贡献率将成为趋势。
澳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刘利刚注意到近期中国发电量、房地产销售和新增贷款均出现了回升,他将此变化归功于中国近来推出的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措施。
“季节性规律显示,中国的投资一般在第二季度开始上升,‘一带一路’政策也将促进投资的增长”,刘利刚说,历史数据显示,中国的新开工项目一般在3月份开始增加,并在6月份到达顶峰,投资带动的经济周期将使得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出现温和反弹。(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始显现 _ 东方财富网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始显现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前4月尽管投资和消费整体放缓,但新产业新业态等开始“亮剑”
  ■聚焦经济数据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比一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4月份同比名义增长10%,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尽管投资和消费总体放缓,但一些新的增长动力开始显现。数据显示,1至4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4%,明显高于全部投资的平均增幅;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
  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也快速增长。4月份,耐用消费品中的热点产品增长迅速,汽车中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分别增长47.8%和34.3%,智能手机增长10.5%,智能电视增长44.6%。
  4月份,在传统行业需求不足、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体现转型升级特征的产业增长较快。其中,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长6.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继续显现并不断累积,新动力继续孕育成长,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经济活力趋于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从各地看,一些适应新常态、市场机制比较健全、重视创新、重视质量效益的地区呈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一季度,上海同比增长6.6%,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3.2%,仅为同期全市经济增速的一半。但与此同时,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7%;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
  上海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增长动力渐趋形成的一个典型。事实上,依托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超前调整、超前转型,浙江、江苏、福建、重庆、湖北等地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增速已渐企稳。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国经济依然蕴藏巨大的纵深空间。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目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处于交融发展、形成共振的战略机遇期;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更好地推动沿线国家的资源和市场与国内资源和市场充分整合。
(责任编辑:DF16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_网易新闻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续发展远未结束,在新形势下仍有大量释放能量的空间
“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很有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开创中国经济大进大出新格局
一旦市场经济模式成功转变,其可能激发出来的巨大增长潜力 ,将是非常可观的
稳增长 调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开始新转换。李克强总理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市委认为,改革创新释放出巨大发展红利,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速重构我市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国家和省上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多项聚焦成都、惠及成都,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帮助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信心,奋力推动成都经济稳中求进、提质升位,本期《理论周刊》特邀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韩康就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一理论热点,进行深入的理论解读。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在7%以下越走越低,相反,15-20年出现超过7%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有条件的。
第一大动力
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续发展仍有巨大增长推动力
虽然从总体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已经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但深入观察则会发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并未结束。这里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发生作用。
我们先以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产值比重为例。2013年,第二产业即工业部门的产值比重占50%以上的有15个,比例为48.4%, 比重占45%以上的有8个,占25.8%,两者相加比例为74.2%。即使像天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这样的国内发达地区,工业产值比例也都高过第三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第二产业比例大幅下降和第三产业比例明显占据主导地位的,只有北京、上海、西藏(应算特例)。
我们再看国内城市化发展状况。2013年全国城市化率约为54%,但这是一个平均值水平的计算。实际情况是,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一些西部偏远地区,城市化率则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不仅如此,中国30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通过大量强行征地扩展城市土地面积,但新增城市土地规模和新增市民数量在比例上极不对称,大量失地农民并未成为城市市民,由此出现土地城市化率和人口城市化率的巨大差别。根据粗略计算,2013年的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0%-45%左右,如果这个数据可信,说明我们的实际城市化率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足以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远未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也远未进入“后城市化时期”,更没有进入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低增长阶段”。持续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力,仍有在新形势下继续释放的空间。
这里最重要的是,投资驱动的强大动力仍会发挥重要作用。需求创造供给。为什么目前许多大规模投资活动,在社会融资信贷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仍然大范围投入运作或筹措投入运作,例如更加系统化的国内高速公路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高铁运行体系、全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大城市普遍投入的地铁工程、许多地方的智能城市建设等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实际上都是向更高水平大规模城市化的扩展与深化。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30多年取得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三个重要缺陷,一是城市建设两极分化,重点城建设施华丽恢弘,堪比世界名城,同时大量老旧设施非常落后,地下设施老化,棚户区和城中村普遍大量存在;二是大中小城市发展分化,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优先获得大量资源和优质公共产品,同中小城镇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后者的发展现状,同决策部门希望构建数亿农民工最终归宿的战略构想,极不对称;三是城乡差距在新形势下出现新的扩大趋势,农民住房条件虽然普遍改善,但许多农村公共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基本没有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很多地方生活和生态环境恶化。这三个方面,都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必须大力改进的领域,也是需要持续大规模投入的领域。
第二大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很可能开创中国经济大进大出新格局
在中央政府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三大战略中,我个人认为,最有战略价值和最能带动全局的是“一带一路”。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化发展遇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期,利用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大量引进贸易加工项目,大量引进发达经济国家的传统制造业项目,再把各种制成品大量出口海外,在国际市场上大进大出,迈出了中国工业化加入全球工业化体系的第一步,积累了大量资金,为中国经济起飞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大实惠的是东部地区,一下子成长为中国最发达地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由于远离国际贸易口岸,深受区域劣势之苦,本地区的各种要素优势不能直接利用,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其重大意义是开创中国的“西部陆向开放体系”,让中西部地区同国际市场直接对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巨大潜在优势,同“东部海向开放体系”相互联系,一东一西,一海一陆,两翼齐飞,很有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开创中国经济大进大出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很有可能使中国工业化发展获得新的爆发力。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土地使用方面,还有较大回旋余地。通过陆向国际港口,既可以同欧洲大陆国家直接对接,也可以打通连接北美大陆的更经济、更安全的贸易通道,这就很有可能把全球一些具有很高产业水平的制造业(比如高端电子信息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高端绿色环保产品等),大规模引入到中国来。这个时候,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就可能面临一种新变局,即东部沿海区域的低端制造业由于人工和其他要素成本大幅提高,逐步向境外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中西部引入和扩展更高水平的制造业,不但在产业技术水平上远超前者,而且很有可能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也超过前者。
第三大动力
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变,可以激发巨大增长潜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第一要义,是依靠市场机制创造最强大、最持久的经济增长力。这里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中国网商的崛起。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网商企业,在没有产业政策支持和政府关照的情况下,完全依赖市场打拼,居然创造出一个规模极其宏大和位居国际前沿地位的新兴行业。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B2B平台涉及中小企业专业电子商务人员、淘宝在线购物平台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员,已经超过3000万人,成为国内第二大就业部门;2014年创造的零售交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大于2013年中国香港、以色列、新加坡和埃及的GDP水平。这两个3000对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很难计算。假如国内有更多行业—特别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创造出类似阿里巴巴的业绩,中国经济增长再创辉煌也并非是妄语。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网商的崛起还是个案,不能视为普遍现象。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难度很大,绝不是政府出台几组宽松管理政策就可以奏效的,必须进行市场经济模式和发展体制的根本转变。我曾多次论证,我们现在的发展体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这个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政府过度参与资源配置,二是国有部门过度垄断。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在快速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提高创新水平、市场竞争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大规模要素投入的依赖度越来越低的时候,这个模式的发展不适应性和弊端,就大量暴露出来了,因此,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改造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济模式转变。完全可以预见,一旦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成功,其可能激发出来的巨大增长潜力是可观的。
(作者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感谢北京日报社理论部给予本刊刊发此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滚动快报: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在哪里
日 08:25:24
 住在杭州网
  今年1-4月份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一些指标发出经济回暖的信号。未来经济复苏的趋势,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
  从消费来看,房市、车市成交量的快速反弹,提振了国内的消费信心,也展示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空间。和消费的回暖相比,出口行业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出口下滑,会直接影响企业用工和居民的可持续收入,进而影响内需的扩大。
  本期讲堂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之观点,共同分析探讨宏观经济走向。
  指标向好:
  短暂回暖 还是触底反弹?
  记者:中国四月份官方PMI指数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第5个月上升,同时,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好转,这是否是经济回暖的一个信号?
  陆磊:PMI上涨,可能会在未来导致商品价格下降。PMI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为了安排生产而进行的短期采购行为的体现。制造业采购的增加,如果主要集中于政府投资领域,且不能被境外市场消化的话,未来可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压缩产品价格。
  在企业部门,我们看到一组相互矛盾的数据:一方面是PMI在上升,另一方面是企业整体利润水平在下降。目前的情况非常特殊,6.1%的GDP增长中,主要依靠的是政府投资和支出拉动而非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增长。
  目前,欧洲和美联储对经济复苏的前景比较悲观,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经济波动的周期,都至少在一年以上,中国经济想要在今年上半年全面恢复是比较困难的。
  真正使经济反弹可持续的因素是经济当中出现新的增长点,或出现令整个市场乐观的因素,即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市场、卖得出去。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是以利润为标志的。只有企业整体利润率提高了,经济回暖才会到来。
  记者:从长远来看,支撑经济回暖的因素是否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张立群:一季度的投资实际增长率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消费的实际增长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内需增长加快的态势已经显现,在政策推动下,内需旺盛的态势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从政策效果来看,财政政策的效果大约要3-6个月才能充分显现,货币政策的效果则要6-9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显现。目前,这些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之中,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7.5%,这表明投资的后续增长潜力很大。
  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今年一季度车市和房市明显回暖,由于中国的住行改善远远没有完成,在收入增长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还会继续下去。再从车市来看,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车子的性价比不断提高,加上燃油税改革等政策支持,车市的回暖也是可持续的。
  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并没有受到这轮调整的沉重打击而出现长时间的低迷,这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有关。中国老百姓主要依靠自己的储蓄而不是负债来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信心稳定,消费的活力就不会停止,需求的增长最后也会表现为各种订单,最终拉动企业生产。
  从外部需求来看,今年一季度出口负增长的幅度正在缩小。以上情况均说明中国经济未来的回升是可持续的。
  出口:挑战仍在继续
  记者:自2008年11月开始,我国出口行业已连续呈现环比下滑趋势。外需的低迷,对于我国出口行业造成哪些影响?出口是否有望走出去年的低谷?
  陆磊:首先,出口是判断我国经济走向的一个优先指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政策重点一直是扩大内需,但2001年以来国内消费却持续下降,所以,想要在短期内提升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回暖有一定难度。目前我们采取的是投资拉动型的刺激模式,仍然是在制造产能,但产能需要依赖出口消化。外需下降、出口产业遭受打击,对现阶段产能释放的影响很大。
  其次,中国的出口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所形成的经济循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制造产能,出口消化产能并换回外汇,结汇变成人民币,成为可支配收入,转化为消费需求。因此,外需和内需是相关联的,外需下降无疑会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随着国际危机的深化,未来3-5年内出口需求可能会放缓。以广东为例,出口订单的恢复并不那么乐观,很多民营企业的就业和收入会受到影响,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也会下降。
  汤敏:我们最近到浙江宁波地区调研,发现出口企业、中小企业整体还是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没有大的起色。现在大部分企业在撑着,变相地减员,工厂虽然还没有全部关停,但基本上在苟延残喘。
  如果美国经济调整的时间过长,很多出口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赔钱运作,时间长了就撑不下去。而且由于受劳动合同法等因素的阻碍,企业不容易较快地调整成本,时间一长,中小企业的情况会更困难。
  楼市股市:走向健康最重要
  记者:2009年1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加8.2%,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已接近2007年的同期水平。促成此轮成交量回升的因素有哪些?您如何判断房市未来的走势?
  张立群:需求方面,刚性的买房需求很大,现在自住型、小户型和二手房卖得比较好,说明真实的买房需求潜力很大。中国年均住宅销售面积约6亿平米,现有的2亿平米的住宅存量与之相比并不大,累积了一年的买房需求集中释放;供给方面,由于开发商资金链紧张,2008年以来新开工楼盘在减少,因此,房地产有可能从现在的平稳回暖过渡到比较快的升温。
  陆磊:房市的成交量回升,与信贷和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从政策面看,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二套房贷款的“明紧实松”,客观上都促进了商品房的消费需求;从消费者心理看,亚洲人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对于房产的持有需求具有一定的偏好;从地产商角度看,龙头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较大力度的促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自住和投资需求;另外,由于私人部门目前的生产性投资并不十分旺盛,不排除一些私营企业主出于保值和规避风险的需求,投资房地产。 
  记者:今年一季度股市的回升和上市企业的经营环境间有怎样的关联?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影响如何?
  陆磊:股市的回升是泡沫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即各基金公司和机构表现出强势扩张态势时,会拉动散户追涨杀跌。这轮回升当中基本面因素占比较小,投机操作成分依然存在。低融资成本(票据、短期贷款利率非常低)给投机性操作提供了空间。以票据融资获得资金,然后进入股市进行短期操作,再还本付息是不成问题的。类似的资金大量进入,会使得股市呈现良好的态势,催生股市泡沫的自我实现。现在新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这对资本市场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这意味着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投机风险增大。
  张立群:当前中国股市最重要的是信心问题,从6000多点掉到2000多点,中国股市的泡沫成分已经不是很大了,大家之所以还不敢做,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缺乏信心。但现在,整体经济指标不断向好,上市公司状况不断改善,资金的流动性越来越充裕,这些因素都在支撑股市、鼓舞着投资者的信心。
  当然,股市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内在稳定机制,中国股市的投机色彩很浓,不确定性很大,与中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下一步要关注的不是股票价格的涨落,而是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一个更健康、具备更合理功能的资本市场,这对于企业改革、融资模式的转变、社会主义财产关系的确立,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改革:寻找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记者:在国际危机不断深化的环境下,中国经济恢复增长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是否需要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如果需要,未来政策的重点是什么?
  陆磊:中国经济恢复的优势在农村,几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有待开发。为了挖掘农村的潜力,需要坚定不移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金融创新和农村、农业现有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劳动力和土地的优势结合起来,调动信贷资源、盘活土地,让城市资金流入农村,使得农村居民在这次结构调整中获得实惠,形成自发的消费需求。体制和经济联动的变革才能够真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使几亿农村人口成为拉动中国、甚至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
  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劣势是目前经济模式当中潜伏的问题,硬着陆的风险仍然存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结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财政投资方式,走减税之路。从短期看,减税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从长期看,减税会促进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它是从由政府主导、藏富于国,转向由国民拥有经济和金融资源、成为投资主体的必由之路。
  汤敏:如果需要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的话,应该把重点放在进一步优化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民间投资和消费上,不一定需要国家投入太多的钱,而是需要国家推出一批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站内检索:
?延伸阅读?
?&& [09-05-09]?&& [09-05-08]?&& [09-05-07]?&& [09-05-06]?&& [09-05-06]?&& [09-05-04]
【销售排行】
?住杭策划?
?住杭生活?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住在杭州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的稿件,均为住在杭州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并保留“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消息”的电头。
  本网未注明“来源:住在杭州网”的图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联系电话:7。
关键词: | &| &| &| &|&
杭城商品房交易信息
《住杭邮报》<input name='fsemail' type='text' value="" size='14' onclick="if(this.value=='') this.value=''">
【新房上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20]?&& [04-20]?&& [04-15]?&& [04-09]?&& [02-16]?&& [01-16]?&& [01-16]?&& [01-12]
【论坛热贴】
【精彩博文】
[][][][][][][][]
新闻排行榜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联合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消费新动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