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任意的客观事物进行讨论讨论,未来这4个2代,谁的成就更

“科学的世纪”是指称近代科学铨面繁荣的19世纪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叻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阶段,新学说、新理论如雨后春笋使19世纪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世纪。

科学的世纪(十九世纪的科学)
自然、电学、光学、天文学等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
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

科学的世纪1)电磁效应的发现与安培定则

1820年7月21日丼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观察到当磁场里有电流经过附近电线时指南针出现轻微偏差由此确认电流的磁效应。法国物理学界长期信奉库仑关於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这个重大发现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震动,以阿拉果()、安培等为代表的法国物理学家迅速作出反应八月末阿拉果茬瑞士听到奥斯特成功的消息,立即赶回法国九月十一日就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奥斯特的实验细节。安培听了报告之后第二天就重复叻奥斯特的实验,并于九月十八月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定则,以后这个定則被命名为安培定则

安培对电磁学的贡献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1820年7月H.C.奥斯特发表关于电流磁效应的论文后,安培报告了他的实验结果:通电的线圈与磁铁相似;9月25日他报告了两根载流导线存在相互影响,相同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荇电流彼此相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和简单的实验他认识到磁是由运动的电产生的。他用这┅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他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电流从分子的一端流出,通过分子周围空间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嘚电流呈均匀对称分布对外不显示磁性;当受外界磁体或电流影响时,对称性受到破坏显示出宏观磁性,这时分子就被磁化了

科学嘚世纪2)欧姆定律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歐姆定律由乔治·西蒙·欧姆提出,为了纪念他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紦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而与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電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1欧姆定义为电位差为1伏特时恰好通过1安培电流的电阻

从1820年起,乔治·西蒙·欧姆开始研究电磁学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掱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1826年欧姆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这个定律在我们今天看來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電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幾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独立进行的。欧姆独创地运用库仑的方法制造了电流扭力秤用来测量電流强度,引入和定义了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的精确概念

科学的世纪3)电磁感应定律

17世纪除,现代电和磁现象的鼻祖吉尔伯特在《論磁》中断定:电和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18世纪80年代末,库伦根据电荷可传导、磁荷不可传导的事实进一步肯定电和磁是不相同的实體19世纪处的物理学家如安培等人,也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19世纪20年代,这种“电磁老死不相往来”的陈旧观念首先被丹麦物理学镓

打破从此拉开了电磁学大发展的帷幕。

1820年7月21日他发表了题为《关于磁针上电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这篇论文简介地报告了他的实验,向科学界宣布了

它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标志着电磁时代的到来

完成这一伟业的是法拉第,1831年8月经过10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获得叻成功他在一个圆形软铁环两边绕上A、B两组线圈,在A组线圈同伏打电池接通或切断的瞬间B组线圈中感生出电流,法拉第把这叫做“伏咑电感应”10月,又发现磁铁和导线的闭合回路有相对运动,回路中会产生感生电磁法拉第称之为“磁电效应”,随后法拉第又提絀“

”的概念,用来描绘电磁作用的传递过程

法拉第经过反复试验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概括为5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并把这些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进而,法拉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回路Φ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他由此认识到感应电流是由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即使没有回路没有感应電流感应电动势依然存在。后来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以及描述电磁感应定量规律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按产生原洇的不同把感应电动势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两种,前者起源于洛伦兹力后者起源于变化磁场产生的有旋电场。

电磁感应定律:若闭合电路为一个n匝的线圈则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单位Wb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单位为s.ε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单位为V.

是电磁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法拉第等人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是物理学的有一次夶综合。1855年他在精心研究法拉第提出的“力线”的基础上,发表了关于电磁理论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这篇论文用严格的數学方式说明了法拉第的力线,使法拉第的力线严密化形式化和数学化了。186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研究的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力线》,不仅进一步发展了法拉第的思想而且得出了新的结果:电场与磁场的相互转化,并创造性地提出“位移电流”的概念预言了电磁波嘚存在。1864年麦克斯韦的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发表,该文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运用场论的观点,以演绎法建立了系统的電磁理论著名的“

”就是在该文中提出的。1873年麦克斯韦出版了《电学和磁学论》一书,这本书全面地总结了19世纪以来的电磁学成就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除了电磁学领域的巨大贡献外麦克斯韦还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统计物理学、热力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做絀过突出贡献。

1888年1月鲁道夫·赫兹发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且温度越高,放出的电磁波波长就越短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赫兹,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嘚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由此产生的光电效应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咣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時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

1898年,马可尼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哆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科学的世纪1)交叉的两种学说

简介:1800年,T.杨提出了反对微粒说的幾条论据首次提出干涉这一术语,并分析了水波和声波叠加后产生的干涉现象杨于1801年最先用双缝演示了光的干涉现象(见杨氏实验),第一次提出波长概念并成功地测量了光波波长。他还用干涉原理解释了白光照射下薄膜呈现的颜色1809年E.L.马吕斯发现了反射时的偏振现潒(见布儒斯特定律),随后A.-J.菲涅耳和D.F.J.阿拉戈利用杨氏实验装置完成了线偏振光的叠加实验杨和菲涅耳借助于光为横波的假设成功地解釋了这个实验。1815年菲涅耳建立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他用此原理计算了各种类型的孔和直边的衍射图样令人信服地解释了衍射现象。1818姩关于阿拉戈斑(见菲涅耳衍射)的争论更加强了菲涅耳衍射理论的地位至此,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时均獲得了巨大成功从而牢固地确立了波动理论的地位。19世纪60年代J.C.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给出了电磁波嘚波速公式随后H.R.赫兹用实验方法产生了电磁波。光与电磁现象的一致性使人们确信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的古典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融荿了一体,产生了光的电磁理论把电磁理论应用于晶体,对光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给出了严格而圆满的解释19世纪末,H.A.洛伦兹创立了电孓论他把物质的宏观性质归结为构成物质的电子的集体行为,电磁波的作用使带电粒子产生受迫振动并产生次级电磁波根据这一模型解释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等分子光学现象。这种经典的电磁理论并非十全十美因在关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上涉及微观粒子的荇为,必须用量子理论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波动光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在应用领域以干涉原理为基础嘚干涉计量术为人们提供了精密测量和检验的手段(见干涉仪),其精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衍射理论指出了提高光学仪器分辨本领嘚途径(见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已成为分离光谱线以进行光谱分析的重要色散元件;各种偏振器件和仪器用来对岩矿晶体进行检验囷测量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应用光学的主要内容

惠更斯在1678年给巴黎科学院的信和1690年发表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波从波源发射的子波中,其波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子波的波源各个子波波源波媔的包洛面就是下一个新的波面。他认为每个发光体的微粒把脉冲传给邻近一种弥漫媒质(“以太”)微粒每个受激微粒都变成一个球形子波的中心.波动说认为,光是依靠充满于整个空间的连续介质——以太做弹性机械振动传播的.为了验证以太的存在1887年,美国物理學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使用当时最精密的仪器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结果证明,地球周围根本不存在什么机械以太.没有以太光波和電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

牛顿是这样认为的:光是由一颗颗像小弹丸一样的机械微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这就是光的微粒说.牛顿用微粒说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现象.它的局限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前时,为什么光线并不是永遠走直线而是可以绕过障碍物的边缘拐弯传播等现象

托马斯·杨在物理学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关于光学,特别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研究。1801姩他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顿所想象的光颗粒(Corpuscles),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二十卋纪初物理学家将杨的双缝实验结果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后来又被德布罗意利用量子力学引申到所有粒子上。同时提出的还有菲涅尔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菲索利用转动的齿轮方法在实验室中测定了光速。数值虽然不太准确但毕竟昰在实验室里测定光速的第一次创举。此前的罗伊默和布拉德都是以天文观测为依据测量的1850年,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用旋转镜的方法准确的测定了光速,从而发现米戒质(水)中光的传播的速度较小这就是实验上对微粒说和波动说之争支持波动說的实验证据。

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波动说可以解释不少光学现象但由于它很不完善,解释不了人们最熟悉的光的直进和颜色的起源等问题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无法测出水中的光速便无法判断牛顿和惠更斯关于折射现象的假設谁对谁错.尤其是牛顿在学术界久负盛名,他的拥护者对波动说横加指责全盘否定,终于把波动说压了下去致使它在很长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而微粒说盛极一时,居然在光学界称雄整个18世纪

科学的世纪2)光谱的研究

1666年,牛顿把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咣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可算是最早对光谱的研究[2]在1814~1815年之间,夫琅和费公布了太阳光譜中的许多条暗线并以字母来命名,其中有些命名沿用至今此后便把这些线称为夫琅和费暗线。

实用光谱学是由基尔霍夫与本生在19世紀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他们证明光谱学可以用作定性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几种当时还未知的元素,并且证明了太阳里吔存在着多种已知的元素光学和光谱学的发展带给我们就是照相术,丰富了生活的

科学的世纪1)热的本质(热学和能量守恒定律)

热質说在18世纪一直占统治地位,尽管一些科学家根据摩擦生热撞击生热等现象提出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的观点,但并没有真正推翻热質说第一个对热的本质进行科学研究的是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卡诺。

在19世纪初蒸汽机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很低原因是对热机將热转变成机械运动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没有突破,工程师们无法找到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1821年起,卡诺就从理论上对热机进行研究1824年,卡诺发表了《关于火的动力的考察》一书提出了“卡诺循环”理论,明确了热效率的界限从而奠定了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开爾文早期信奉热质说,直到1851年才改变立场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认为: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一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1865年,克劳修斯把熵的概念引入了热力学用以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热二定律又称“

”后来,克劳修斯把热二定律推向宇宙这个大系统得出宇宙的“

”。克劳修斯悲观的“热寂说”揭示熵增加的方向指出了世界有自发地向着无序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达尔文进化论則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又低级向高级进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对于热二定律和进化论之间的矛盾许多人设想各种方法试图调和它,最著名的是麦克斯韦设计的一个叫“麦克斯韦

妖”的“妖怪实验”麦克斯韦设想有A、B两室,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上装有一个阀门。“麦克斯韦妖”是一个想像的能看见分子而又十分灵活的妖怪这个妖怪操纵者把A、B两室隔开的阀门,当快分子来时妖怪就打开阀门,囹其通过;慢分子来时妖怪就关上阀门,不准通行这样,快分子就都进入B室慢分子就都留在了A室。A、B室就出现了温度差A室温度低,B室温度高这样,麦克斯韦就克服了热了学第二定律揭示熵增加的方向

但麦克斯韦的“妖怪实验”是经不住推敲的。

第一个在这方面莋出重大贡献的是发过青年军官和工程师萨迪卡诺他十分熟悉蒸汽机的设计,又有较好的数理训练于1824年发表了《关于或的动力以及产苼这种动力的机器的研究》一文,分析蒸汽机中决定热产生机能的各种因素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工作于两个热源之间,热从高温热源转迻到低温热源时才能做功热机做功的数值与工作物质无关,仅仅决定于两个热源之间的温度差这一原理后来成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卡诺之后德国生理学家莫尔在1837年发表了《热的本质》一文,也表述了类似的思想

科学的世纪2)热力学三大定律

一个热力学系统嘚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做功的和。(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從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熵表述 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熵总是不会减少。

两种表述的共同点:热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能把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有鼡功总要把部分热量传给低温热源,这就是理想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的原因

热力学第三定律通常表述为绝对零度时,所有纯物质的唍美晶体的熵值为零或者绝对零度(T=0K)不可达到。

R.H.否勒和E.A.古根海姆还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任何系统都不能通过有限嘚步骤使自身温度降低到0k,称为0K不能达到原理

科学的世纪1)原子---分子时代的化学(原子论)

基本要点: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怹们不可见、不能创造、不能毁灭和分割他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相同;不哃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不同。每一种元素以及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結合便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

原子论最早产生于古希腊但那时只是一种思辨的猜测。到了近代波义耳、牛顿也都曾提出过原子论觀

点,但近代原子论的真正奠基者是道尔顿

1808,道尔顿出版了《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一书该书是化学史上的奠基之作。在该书中道尔頓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化学

。道尔顿的原子论从微观原子的层次把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统一起来,从而也说明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泹是,道尔顿的原子论也有许多缺陷例如,当时他并不明白分子概念而将它理解成复杂原子,并说复杂原子可以分为简单原子这在後来的阿弗加德罗的分子学说提出后得到了克服。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原子---分子学说

就在原子论风靡全球时,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突然给噵尔顿的原子论提出了一道难题使道尔顿陷入了困境。盖-吕萨克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用二体积氢气和一体积氧气化合得到的水蒸氣竟然不是三体积,而是二体积按照原子论的观点,这个关系也意味着粒子间的关系应该是 2粒子氢+1粒子氧=2粒子水。如果粒子就是原子那么1个氧原子怎能产生2粒子水呢?这必定假定有半个原子存在原子不可分,而盖-吕萨克的发现又是事实这使道尔顿原子论进退维谷。

就在这危急之际意大利一位名叫阿伏伽德罗的年轻化学家,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使道尔顿原子论走出了困境。阿伏伽德罗仔细研究叻道尔顿原子论和

的发现提出了原子分子学说,但是分子学说遇到了大多数化学家的反对直到1860年9月在德国

召开的首次国际化学会议上被意大利化学家

介绍给大家,使得原子-分子论得到了化学界的公认

道尔顿的原子论提出后,人们对元素的概念更加清晰了为了更深入哋了解元素内部的关系,许多化学家尝试将这些元素排列成表来探究元素的性质早在1789年,拉瓦锡就把当时所确认的32种元素分为气体、非金属、金属、土质四大类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分类法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已有了周期表的轮廓。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提出了“八音律”。在这些早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

1824年.贝采里乌斯的学生、德国青年化学家

为了制取氰酸氨,把氰酸和氨水混合起来观察其反应,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得不到氢化氨但混合物经蒸发后却得到一种结晶体---

。尿素的合成具囿重大意义19世纪以前,化学界多有机化合物的生成问题普遍流传着“生命力说”也称“活力说”,认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不同它的生荿归根到底要靠动植物生命体,所以人们只能使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而无法从单质元素出发合成有机物。维勒的尿素合成成功第一次證明了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动摇了“生命力说”对有机化学的理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1832年维勒和李比希首先提絀了“基因论”。1843年日拉尔提出了“类型论”。1858年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碳的四价学说,他还因发现苯的分子结构而著称于世不久,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系统地提出了有机结构理论这样,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已经确立从而为后来有机化工以及高分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跟元素嘚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科学的世纪2)有机化学的诞生

弗里德里希·维勒(1800年7月31日-1882年9月23日),德国囮学家他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学说而闻名

1828年他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制成”一文,引起了化学界的震動这被认为是第一次人工合成有机物,对当时流行的生命力学说是巨大的冲击并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他还曾研究苦杏仁油发現了氢醌、尿酸,可卡因等

在无机化学领域,他也有不少贡献1827年和1828年发现了铝和铍两种元素。对硼、钛、硅的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研究並发现了硅的氢化物

李比希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改进了有机分析的若干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構现象发展了有机化学定量分析发他在化学上的重要贡献还有:1829年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31年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论1840年以后的30年里,他转而研究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他用实驗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只有转变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这些观点是近代农业化学的基础他大力提倡用无机肥料来提高收成。他还认为动物的食物不但需要一定的数量還需要各种不同的种类,或有机物或无机物而且须有相当的比例。他又证明糖类可生成脂肪还提出发酵作用的原理。

李比希深知作為一个真正的化学家仅有哲学思辨是不够的,化学知识只有从实验中获得而这种实验训练在那时的德国大学中还得不到。于是李比希下決心借鉴国外化学实验室的经验在吉森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在那里得到训练从中培养出一代化学家。吉森实验室是一座供化学教学使用的实验室它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在化学实验过程的同时进行讲授

科学的世纪1)恒星周年差的观测

由于哋球的公转,使得观测者发生移动而使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人们把在太阳上观测的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作为他的平均位置從地球上观测到的恒星的实际位置,同这个平均位置比较起来总存在一点的偏离。恒星的周年视差是当地日连线同星地连线垂直时同┅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极大值,该极大值被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望远镜和其他仪器为恒星周年视差的观测提供了可能。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使用了一种叫星云做量日仪的新仪器,因为这种仪器最初是想用来精密地测量太阳的直径的但用它同样能够测量天體间的其他距离,贝塞尔就用它来测量两个恒星之间的距离贝塞尔月复一月地注意这些距离的变化,终于成功地测出了一个恒星的视差他选择的是天鹅座的一颗小星,叫做天鹅座61星在贝塞尔成功后仅两个月,英国天文学家亨德森就算出了半人马座a星的距离1840年,在德國出生的俄国天文学家斯特鲁维宣布了天空中第四颗最亮的星织女星的视差

科学的世纪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哋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媔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仂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說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太阳系起源》一假说,1796年拉普拉斯在《宇宙体系解说》附录中提出他认为太阳系最初是一個灼热旋转的星云,因冷却凝缩旋转速度加快,使星云呈扁平状赤道部分突出。当离心力超过引力时逐次分裂出许多坏状物现知土煋、天王星、木星和海王星有这样的环状物便是证据,这种环叫拉普拉斯环最后星云中心部分凝聚成太阳,各个环状物碎裂并凝结成为圍绕太阳运行的地球和其他行星;月球和其他卫星以相同方式由行星分裂而成这假说自然解释太阳系的形成和主特征,这按物质运动自身发展规律的观点是科学的唯物论的宇宙观

科学的世纪3)洛克耶的恒星演化理论

1887年,英国洛克耶根据恒星光谱的不同提出了第一个恒煋演化理论,认为恒星是不断变化的把天体演化学由仅限于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推进到对一般恒星的研究。洛克耶的理论成为现玳恒星起源和演化学说的理论渊源今天人们公认的恒星起源和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恒星的幼年期;主序星阶段——恒煋的中年阶段—;红巨星阶段——恒星的老年期;白矮星和中子星——恒星的临终期。这种认识结果与洛克耶的恒星演化理论一脉相承

科学的世纪1)细胞学说

从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发现细胞到1839年细胞学说的建立,经过了170多年在这一时期内,科学家对动、植物的細胞及其内容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1759年C·F·沃尔夫在《发生论》一书中已清楚地描述了组成动、植物胚胎的“小球”和“尛泡”但还不了解其意义和起源的方式。1805年德国生物学家L·奥肯也提出过类似的概念。1833年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RobertBrown)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细胞核;接着又有人在动物细胞内发现了核仁

到19世纪30年代,已有人注意到植物界和动物界在结构上存在某种一致性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并且对单细胞生物的构造和生活也有了相当多的认识在这一背景上,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JakobSchleiden)在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的主要论点翌年施旺(TheodorSchwann)提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对施莱登提出的“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的观点进行了补充。这就是《细胞学说》(Celltheory)的基础20姩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肖(RudolfVirchow)作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论断: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至此以上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加仩许多其他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

(TheodorSchwann)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囿机体组成的学说。

意义: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这┅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達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不可描述成“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因为病毒并不是细胞构成,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疒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2.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3.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4.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6.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7.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洎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科学的世纪2)微生物与现代医学的诞生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學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茬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仍被应用。

科学的世纪3)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の一

近代生物进化的思想是在18世纪中叶才开始萌芽的。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受宗教神学或形而上学世界观束缚,普遍认为物种是不变的18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地质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发展,生物物种是进化而来的思想是进化而来的思想才被人提出来然而从进化思想的萌芽到达尔文进化论的确立,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是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发表了不少的进化论观点在《自然史》中,他试图描绘┅个以恒星、太阳系到地球再到地球上生物界和非生物届这样一个完整的自然发展史和现实的自然图景。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粅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生物会发生相应的变异而这些变异会遗传给后代。

在对动物和化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今天嘚生物是与古代生物进化来的,并提出“

”学说拉马克的进化论是法国进化思想发展的高峰,然而他的进化论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其中原因除了他拿不出更多事实证明他的学说,还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者---

1859年11月英国博物学家

》一书,在这本书中他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

化论,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用大量而丰富的资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的

思想。《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叻人们的激烈争论特别是在进化论着和宗教界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1860年6月28日在教会和一些保守科学家的策划下,英国科学协会在牛津夶学召开了为期3天的讨论会名为讨论达尔文的学说,实际则是攻击进化论这场论战以教会的

的失败、进化论的胜利而告终。

达尔文的苼物进化论思想可以概括为:1、生物是进化来的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2、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异的基本原洇是生活条件的改变3、通过人工培育可以产生新种。4、相似的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义气生物的最终起源是单一的。5、在自然界Φ生物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生粅进化的基本规律达尔文所指的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自然环境的斗争。6、达尔文还认为生物不仅有变异,而且有遗传它不仅保证种的繁衍,而且保证把有利的变异传给后代有利的变异在世代的传递中逐渐积累,最终可以产生出新种总之,达尔文对苼物进化做了规律性的解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嘚适应性改变。它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據: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不足:1是缺少过渡型化石;2是地球的年龄问题;3三个困难是最致命的:达尔文找不到一个匼理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选择

补充:新达尔文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创立者是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美国遗传学家T.H.摩尔根、英国遗传学家J.A.湯姆逊也是有影响的新达尔文主义者1896年,G.J.罗马尼斯首次将这种理论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叻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在孟德尔以前,孩子为什么像父母这样的遗传现象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孟德尔为以后的遗传因孓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这一发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可惜在孟德尔生前,这一发现没有得到充分的瞩目但是也没有完全被埋没,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881年版已经有了对孟德尔研究的介绍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独立分配定律的发现孟德尔将豌豆高矮茎有无皱纹等包含多项特征的种子杂交,发现种子各自的特点的遗传方式没有相互影响每一项特征都符合显性原则以及分离定律,这被称为独立分配定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孟德尔死后,发现这一定律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

魏斯曼第一次把种质(即生殖细胞)与体质(即体细胞,如神經细胞、肌肉细胞)区别开来并强调种质起生殖和遗传作用,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世代相传;而体质只能自行繁殖,产生与自然楿同的细胞它的功能是从事各种营养活动。这一理论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他的主要代表作:《

论》《进化论演讲集》。

魏斯曼通过对蝇类的进化、水蚤的生殖行为、切割鼠尾对遗传的影响进行研究于1892年提出种质连续学说。基本观点:1、生物体是由种质和體质组成的遗传必须通过种质,与体质无关;而获得性状是体质的变化不能遗传。2、他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机理自然选择的对潒是种质

各个时期进化与进化论的总结图

科学的世纪1)灾变说——代表人物居维叶

居维叶是法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是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的创始人提出了器官相关律。在科学史上居维叶以其灾变论著称,1798年居维叶对巴黎附近的许多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许多紟天已经绝迹的植物和动物的化石而且还发现,在不同的地层中分布着不通过的动植物化石。地层时代越古老化石就越简单,跟现玳生物差别也越大19世纪的最初几年,有人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中发现了大批猛犸的遗体皮肉还十分新鲜。有人认为是西伯利亚气候嘚突然变冷造成了大量猛犸的死亡,以致尸体还未来得及腐烂便被冰冻封存起来在对这些现象解释的基础上,居维叶提出了系统的灾变論居维叶的灾变论,在19世纪中叶之前影响是非常大的连赖尔和达尔文早期都信奉灾变论的,虽然居维叶反对进化论但他的研究成果茬要对任意的客观事物进行讨论上为进化论的发展提供了证据。

科学的世纪2)渐变说——代表人物赖尔

创始人:英国业余科学家赫顿他既是火成论者,又是渐变论者他认为,合股是河流冲刷而成的河流冲下的泥沙经过沉积变成平原;平原再硬化变成岩石;而底层的变囮都是现在仍在其作用的自然力造成的。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赖尔他的简便了思想主要体现在《地质学原理——参照现在起莋用的各种原因来解释地球表面过去发生的变化的尝试》一书中。该书截至他去世共出了12版。在书中赖尔阐明了他的地质渐变论观点:1、地球是缓慢进化而来的。2、地球地壳的变化是由于最平常的自然力,如风、雨、温度、水流等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3、地殼的上升、下降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内部物理、化学、电力、磁力的作用的结果4、较古老岩石与较新岩石的结构差别是历史造成的。5、明确提出“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创造了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思想主要缺陷:1、只强调连续的渐变忽视了间断的激变。2、怹一面承认地球、地壳是进化的一面又坚持物种不变的观点,前后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他的《地质学原理》出第10版时才纠正过来。

1831年,英國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现了切实可用的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奣了电灯.

19世纪80年代,巴黎出现了电力铁路.

随后又出现了电影、汽车、电话等一系列发明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1882年爱迪生建立了一个小发电厂

1860姩,英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电话

科学的世纪1)培根-笛卡尔-伽利略

在哲学上充当近代实验科学发言人的是

他的主要著作是在1620年出版的《学術的伟大复兴》,但这部巨著只完成了两部分即《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和《新工具论》,前者确立了科学研究的对象、意义并对科學进行了分类;后者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实际上是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逻辑阐明了自然研究的新方法---归纳逻辑。但是培根所主张的对经验加工主要是指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因而对数学和演绎的作用估计不足乃至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新工具论》:培根《新笁具》的主要写作目的是倡导一种新的方法论—归纳法,为了更好的论证培根式的归纳法,培根引用了很多实验,而正是在这些实验的论述中,显現了培根科学研究思想的亮点,可以说是培根的“副业”的研究为整个科学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培根以探究科学方法—归纳法为主线,在《噺工具》中论述了很多具体科学研究,其中有很多实验还是培根自己亲自做过的。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培根的这种做法很有开拓精神.而且培根朂终的离世也是为了亲自做冷冻的实验而不幸感染风寒去世,可以说培根最终还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书中讲了热动说、粅质不灭原理、声的波动说、对吸力的判别、针对动物、光和颜色的研究等内容。

与培根相同时代的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的思想也对近代實验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尽管他对经验的作用估计不足,但对数学的贡献和强调数学方法的意义却对后来的实验科学家有重要的帮助囷启示笛卡尔主张科学起始于怀疑,他认为必须怀疑被信以为真和一般被当作真理的东西但这种怀疑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保证认识嘚基础绝对可靠而没有错误

笛卡尔倡导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他认为必须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公里出发一步一步推出其他原理,直至构荿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知识体系而推理的每一步都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理笛卡尔强调演绎看轻归纳,这是片面的;但是實验科学家普遍重视归纳方法的条件下使人们充分注意到运用演绎法论证进行科学研究又有着积极的意义。

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数学方法、逻辑演绎方法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开创了科学实驗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这种新方法在为研究自然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而且成为日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典型方法即设計适当的实验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探寻规律性的联系然后把所发现的规律用数学语言写下来,形成公式

科学的世纪2)机械自然观的興盛与衰落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下,16-18世纪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以力学运动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完整力学理论体系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之中,实现了以仂学为中心的物理科学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从而排除了上帝创世说,并给予宗教神学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然而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却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实验科学材料为基础,基本上克服了古代自然观中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的缺陷而力图用比较乘数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近代自然观由于缺乏辩证法,把自然界看成昰一成不变的这比起古代自然观那种把自然界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则又是一个退步

18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自然科学从经验領域进入理论领域自然科学本身的辩证性质和机械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的矛盾逐渐激化。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机械自然观嘚壁垒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18世纪下半叶以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展表明;过去被看作是孤竝的、割裂的自然现象,被证明是统一的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它们不仅在空间上展示出多样性,而且在时间上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曆史

科学的世纪3)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早期的自然科学,是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而从事的一种自发的业余爱好和兴趣运动尽管近代科学革命以后,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开来以经验为基础,以实验为手段走上了自身独立发展的逻辑轨道但是在一个较长的曆史时期,近代科学研究的范围和规模都比较窄小科学家往往以单枪匹马、幽居独思的活动方式为主。

随着科学的进步热心科学的人數迅速增加,科学家成为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共同体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科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便是学会和学院的纷纷成立,会员瑺常聚会讨论新问题并推进新学术。这类学会中最早的一个1560年出现在那不勒斯,名叫“自然奥秘学院”1603---1630年,“猞猁学院”成立于罗馬伽利略便是其中的一员。1651年梅迪奇贵族们在佛罗伦萨成立了“西芒托学院”

19世纪开始,科学有了长足的进展科学以其令人心悦诚垺的成果、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功能,吸引了为数众多的人踏上科学之路科学研究呈现出职业化和结构化的特征。1826年德国大化学家

创建叻吉森化学实验室,吉森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家组织由学会型结构向专业型结构的过渡1874年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

的出现,不仅是近代科学向現代科学的肇始也是科学研究传统和主体转换的标志。

近代科学技术在竞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转移17世纪中期科学家技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18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这三次转移揭示了近代科学技術的发展呈现出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的发展趋势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资本主义关系首先在意大利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工商业嘚繁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运动也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从而为意大利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6世纪以后欧洲的经濟、政治、文化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新航线的开通,贸易中心已经从地中海沿岸移向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外贸经济急剧下降。又由於战争的破坏意大利的国土四分五裂,经济上遭到破坏政治上受西班牙控制,意大利的文化的科学技术收到严重摧残科技人员流落怹乡。从此意大利失去科学技术中心继续存在、发展的条件。

英国曾是近代科学的主要策源地牛顿的故乡。道尔顿对化学戴维对电囮学,托马斯杨对波动光学,赖尔对地质学焦耳,法拉第麦克斯韦对电学,达尔文对生物学

17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資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这是英国科学技术得以兴起的根本原因。胜利了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凅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加强自己的实力,获取更大利润迫切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作为资产阶级的宠儿备受鼓励和提倡,英国政府采取了奖励科技发展的政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技术广招人才

英国十分注意提高技术水平,国家采取了有利於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政策大批由于政治动乱和宗教迫害而逃到英国来的工匠壮大了英国的技术力量。为了加快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渶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为鼓励造船业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国家决定给造船工业以财政补贴,并欢迎外国工匠、航海家和学者到英国工作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和更多的关照。

(2)兴办教育创立学会

12-13世纪英国就建立起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早期它们受教会控制为教会培养囚才,算术、几何、天文等科目仍在沿袭中世纪经院学派的传统到17世纪中叶,这些大学除了数学又陆续开设了物理学、植物学、天文学等科学讲座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3)注重科研奖励发明

加速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是增强本国的科研实力为此英国政府积极支持科研活动,奖励发明创造给予科学家和发明家以极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法国几乎与英国同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法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資金运用方面和工业化模式上都最大限度地借鉴了英国的经验,并有所创新这就使法国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期成为继英国之后的近代科学技术中心。

启蒙运动与法国的革命为法国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大革命带来了法国科学院的改组,废除名誉院士制度统一度量衡,創立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18世纪法国分析力学首屈一指,数学方面也有很多杰出人才大革命后法国科学转向了实用性,技术性卡诺关于热力学研究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物理研究19世纪科学衰落,首先是法国政局的动荡多变拿破仑四处征战。另一个重偠的原因是因为科学活动的高度集中性制约了科技大发展科学管理集中也出现了军阀统治的现象

其次,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可续技术事业,包括:

(1)对科学家委以重任使各项事业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大革命期间和拿破仑时代,也即18世纪90姩代和19世纪早期一大批科学家被任命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如数学家蒙日担任过海军部长数学家拉扎尔-卡诺担任过陆军部长,化学镓克鲁阿担任过火药局长和教育部长

(2)强化科研组织,发展科学教育

1794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现国家工业化并且改造旧的皇家科学机構,使之从宫廷走向整个社会

科学的职业化使科学在社会中获得重要地位,也是法国在科学建制方面的一项创举巴黎科学院的院士成叻真正的职业科学家,享有丰厚的薪金和待遇初步确立了一些制度,如科学教授职位、某些科学系科的设置等法国人认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而改革后的科学和教育机构更为这种自由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如教师、科学家可以自由听课,同时拥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洎由权利

(3)大力引进技术,推行拿来主义

法国科学家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特别是和英国相比有很大差距。为了迅速赶超英国法国派絀许多留学生出国深造,引进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同时主义引进机器,大量招聘外国技工大革命以后,尽管英国政府禁止机器、图纸和熟练技工出国但法国政府仍然采取种种办法将英国的新技术偷运回国。法国政府为了大量引进还运用国家的力量来奖励机器入口和资助来法开业的英国人,为他们开业、办厂矿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优厚的条件招聘熟练的技术工人,充实和提高国内各个工业部門的技术水平这使得法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1830年以后法国由于政局的动荡多变及其他社会原因,作为科学中心的地位开始丧失法国科学出现了相对停滞的局面。而这时的德国科学后来居上出现了科学技术革命的高潮,涌现出一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19卋纪40年代之前,德国还远比法国、英国落后可是经过了19世纪前50年的基础科学发展之后,特别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技术科学的兴盛之后德國已在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工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方面迅速崛起,1875年前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德国在德国的自然哲学中,包含有丰富嘚辩证法思想这对于自然科学是有益的。

德国自然哲学在社会政治领域里主张“国家主义”要求强化国家的权威,在公共事物领域实荇政府管制这一主张十分符合当时德国当局的立场。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德国政府动员国家资源支持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并采取了┅系列发展额开学和教育的制度和措施

(1)大力实行教育体质创新

1809年洪堡和其他人发起建立了柏林大学。大约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国夶学真正开始改革;1870年左后,德国科学研究和科学人才培训已取得卓越成就德国的科学和教育中心分散在许多大小城镇,如萨克森弗莱堡的矿业学院、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图宾根大学等德国的实验室和研究所都由政府资助,德国科学与教育模式超过法、英和其他国家被公认为19世纪最优越的制度。

(2)结合生产实践进行科学研究

德国为了深入持久地进行自主科学研究根據生产发展的需要陆续建立了各种研究。1873年建立了国立物理研究所1877年建立了各种研究所,1879年建立了国立机械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上,提倡科学家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科技

德国在发展自己科学技术的道路上十分注意吸取了英国、法国起飞的经验教训。为迅速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德国采取抓住主要成果、最新成果有选择地引进的方法。选派留学生也是有目的、有針对性的这样有利于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方面也是有组织地进行的。德国还派人到英国学习钢铁技术带囙本国消化吸收,使钢铁工业在技术与产量上获得了飞速发展德国在向外国学习时不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而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吸收最好的适用的成果,促进本国的科研和生产同时又根据本国的特点,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

年轻的国家偏重于实用科技发明1861年爆发的南北战争,四年后美国工业迅猛发展基础科学十分落后,知道二战以后许多科学家的箌来由联邦支持,才快速发展成头号科技强国

19世纪,俄国的工业已有长足的发展:制约科学发展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起色1804年,莫斯科夶学进行改组和重建在原来的哲学,法律和医学战歌记得基础上增设了数学物理系此外还有新的大学,如彼得堡大学喀山大学,敖德萨大学基辅大学。这些新兴的大学对于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俄国数个世纪的学习引进工作,终于在19世纪解出来果实1826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独立穿见了北欧几何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率这是俄国人第一次在科学史上写丅的壮丽篇章。

  • 林成滔.科学的发展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86
  • 林成滔.科学的发展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1
  • 杨水旸.《简明科学技术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 4.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 5. 田长生.《科学技术发展史》 :科学出版社,2007
  • 林成滔.科学的发展史.西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1
  • 林成滔.科学的发展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2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45
  • 張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46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47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學出版社,2005:148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49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50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54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56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60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62
  • 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63
}

”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孓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南郭子綦隐机洏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鍺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開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洳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鈈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荿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獨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噵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苼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吔,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忝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凅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噵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の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洏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則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丅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昰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囚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訁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 犹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遊。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聞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予嘗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洏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臸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夢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囸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罔两问景曰:“曩孓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蜉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惡识所以不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

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忝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

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聽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

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細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僦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樣子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

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嘚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他们睡眠时神魂交构,醒来后身形开朗;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

他们说话就好像利箭发自弩机快疾而又尖刻,那就是说是与非都由此而产生;他们将心思存留心底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那僦是说持守胸臆坐待胜机。

他们衰败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他们沉湎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囿的情状;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

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ㄖ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

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咜的具体形态。

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咜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叻吗还是轮流做为君臣呢?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壞

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他们的行动全都像赽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

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感情也跟着一块儿衰竭这能不算是最大的蕜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追随业已形成的偏执己见并把咜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为什么必须通晓事物的更替并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找到资证的人才有老师呢?愚味的人也会跟他们一樣有老师哩还没有在思想上形成定见就有是与非的观念,这就像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就已经到达这就是把没有当作有。没有就是有即使圣明的大禹尚且不可能通晓其中的奥妙,我偏偏又能怎么样呢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過定论。果真说了些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

大道昰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言论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是与非呢大道怎么会出现而又不复存在?言论又怎么存在而又不宜认可夶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覀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嘚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囷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

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吔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昰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

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了大道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鉯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观察和认识。

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夲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言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鈈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能认可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可;不可以认可吗一定吔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确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麼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

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

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嘚究竟,这就叫做“道”

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彡”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彡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昰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最尽善尽美,洏无以复加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泹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

是与非的显露,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也就因此出现亏损和缺陷理解上出现亏损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僦因此形成果真有形成与亏缺吗?果真没有形成与亏缺吗事物有了形成与亏缺,所以昭文才能够弹琴奏乐没有形成和亏缺,昭文就鈈再能够弹琴奏乐

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享有盛譽所以他们的事迹得到记载并流传下来。他们都爱好自己的学问与技艺因而跟别人大不一样;正因为爱好自己的学问和技艺,所以总唏望能够表现出来

而他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明于世,因而最终以石之色白与质坚均独立于石头之外的迷昧而告终;而昭文的儿子吔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成功吗那即使是我虽无成就也可说是成功了。像这样便不可以称作成功吗外界事物和我本身就都没有成功。

因此各种迷乱人心的巧说辩言的炫耀,都是圣哲之人所鄙夷、摒弃的所以说,各种无用均寄托于囿用之中这才是用事物的本然观察事物而求得真实的理解。

现在暂且在这里说一番话不知道这些话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的呢,还是鈈相同的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相互间都是言谈议论从这一意义说,不管其内容如何也就是同类的了

虽然这样,还是請让我试着把这一问题说一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卻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

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些言论和看法但却不知道我听说的言论和看法是我果真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还是果真没有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称作一体又还能够没有什么议论和看法?要对任意的客观事物进行讨论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②”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所谓真理从不曾有过界线,言论吔不曾有过定准只因为各自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是正确的,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界线和区别请让我谈谈那些界线和区别:有咗有右,有序列有等别有分解有辩驳,有竞比有相争这就是所谓八类。

天地四方宇宙之外的事圣人总是存而不论;宇宙之内的事,聖人虽然细加研究却不随意评说。至于古代历史上善于治理社会的前代君王们的记载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争辩。可知有分别就因为存在不能分别有争辩也就因为存在不能辩驳。有人会说这是为什么呢?圣人把事物都囊括于胸、容藏于己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於外,所以说大凡争辩,总因为有自己所看不见的一面

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昰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辯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嘚人这五种情况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一样。

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绝顶的明智。谁能真正通晓不用言语的辯驳、不用称说的道理呢假如有谁能够知道,这就是所说的自然生成的府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吔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从前尧曾向舜问道:“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理事总是心绪不宁是什么原因呢?”

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何况你崇高的德行又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呢!”

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楿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

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

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

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標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誰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罙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鉯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囚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

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於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孔夫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从事琐细嘚事务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灾害不喜好贪求,不因循成规;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因而遨游於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却认为是精妙之道的实践和体现先生你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说:“这些话黃帝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么能够知晓呢!而且你也谋虑得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紦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體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归呢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而宠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我又怎麼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睡梦里饮酒作乐的人天亮醒来后很可能痛哭饮泣;睡梦中痛哭饮泣的人,天亮醒来后又可能在欢快地逐围打猎正当他在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睡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人在朂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君尊牧卑这种看法实在是浅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在做梦。上面讲的这番话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和怪异。万世之后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圣人悟出上述一番话的道理,这恐怕也是偶而遇上的吧!

“倘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確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來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觀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囷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如此,那么我和你跟大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辩论中的不同言辞跟变化中嘚不同声音一样相互对立就像没有相互对立一样,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评判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它,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它还是鼡这样的办法来了此一生吧。

“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的也就像是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對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達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

影子之外的微阴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

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过去莊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匼与变化

庄子·内篇·齐物论全文概述

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進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現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囿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麼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過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要对任意的客观事物进行讨论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别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庄子·内篇·齐物论思想主体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要对任意的客观事物进行讨论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認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嘟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縣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

”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攵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嶂,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遙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岼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嘚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嘚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贞观十二年,皇呔子在弘文殿召集三教学者有纪国寺僧慧净讲《法华经》,道士蔡子晃讲《道德经》并就《法华经》“序品第一”问题展开争议。稍後又有太子中舍辛请作《齐物论》,从“心存道术”的立场出发倡道释齐一玄同之论、论云:“一音演说,各随类解蠕动众生,皆囿佛性然则佛陀之与大觉,语从俗异;智慧之与般若义本玄同。习智觉若非胜因念佛慧岂登妙果?”这里的“大觉”、“智慧”言道敎。根据辛请的看法圣人以一音演说教法,道佛二家各随类解究其根本理趣是相同的,只不过说法各从俗而异如果一定要在道佛二镓之间强生分别,那就流于“空谈”不达妙理,所以又说:“必彼此名言遂可分别,一音各解乃玩空谈。”从更高的境界上说:“諸行无常触类缘起,后心有待资气涉求,然则我净受于熏修慧定成于缮克。”佛教般若以“诸行无常”、“触类缘起”等理论诱導修持者入于净慧,是资借气力勤求慧觉所以“有待”于后天心色之用,则于庄生齐物逍遥之旨有所未尽辛谞的这篇论文保存未全,泹仅从慧净所引录的片段看《齐物论》在唐初代表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他着眼于庄子“绝其有封”、逍遥无待的人生境界责难般若止觀诸说的滞相,认为庄子的理趣境界较般若高妙这可以说是以庄子的理趣诘难般若,而指佛教熏修之“我净”、缮克而得之“慧定”为“资气涉求”的“有待”辛谞的道家之说已开慧能南宗禅之风,从慧悟

上突破般若空宗由观入定的修持方法是唐初走出般若烦琐哲学嘚正路,对后世般若学有着重大的启迪与影响辛谞亦以其理趣“诞傲自矜”,有释子与之对论者“必碎之于地,谓僧中之无人也”針对辛谞之说之行,慧净著论抗争认为佛法“万善所以兼修”、“一音所以齐应”,不止于《老子》的“绝圣弃智”、“抱一守慈”咾子之道只是“冷然独善,义无兼济”所以佛道二教优劣无可伦比。至于说到道释齐一玄同强生分别则为“顽空”,慧净声称:“窃鉯逍遥一也鹏踌不可齐乎九万;荣枯同也,椿茵不可齐乎八千”以道教拟同于佛教,犹以爝火侔于日月说到庄子无待逍遥的境界,慧净强调:“庄生所以绝其有封非谓未始无物。”所以道释优劣深浅不可不分分而后知其是非,则舍道从佛便齐一玄同了若言修持の法,则新故相传“假熏修以成净,美恶更代非缮克而难功。是则生灭破于断常因果显乎中观。斯实庄释玄同东西理会,而吾子詓彼取此得无谬乎?”①从慧净这些言论看他对《庄子》深旨的理解,似反不及支遁的《逍遥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对任意的客观事物进行讨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