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出国留学低龄化热潮是对中国教育说“不”吗

中国当代留学热潮现状、成因及影响论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当代留学热潮现状、成因及影响论文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这是我自己整理做的一分关于中国现代留学热潮现状成因及影响的文献综述,喜欢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留学低龄化热潮来袭,将撬动600亿留学市场_移民信息_项目推荐_加拿大留学新闻_中国留学网_中国最权威的出国留学信息门户网站_中国出国留学第一站
留学低龄化热潮来袭,将撬动600亿留学市场
? 400 690 8210
  不知不觉,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关于出国留学的讨论开始多起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出国读大学、读高中。更有甚者,有家长欲让三岁幼童出国读幼儿园。据调查,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或达35万人。留学之热,由此可见。
  留学到底美不美?留学低龄趋势明显、中介违规风波不断、盲目留学水土不服。尽管问题种种,但留学志愿依旧热情不改。个中原因,值得玩味。
  留学很“小众”,但它其实牵涉甚广;留学话题并不新,却促使人们持续反思中国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这一轮留学热潮,很有必要。
  为此,联手推出“聚焦新一波留学潮”系列报道,考察真实的留学生态,并瞻望中国教育的未来。
  “我妈妈觉得中国的教育不太适合我,希望我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15岁的徐小白言语中透着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稳重。为了实现出国梦想,她从安徽的小城镇来到北京,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高一新生。
  近些年来,与徐小白做出同样选择的学生越来越多,新一轮留学热潮来袭。不仅各种高中“国际班”遍地开花,而且海外高校也频繁造访内地,抢滩留学市场。
  留学产业也日益壮大。根据近日发布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有望达到35万人。保守估计,巨大的留学人数将撬动约600亿元的留学市场。
  留学为什么这么热?记者在北京、南京和深圳进行了调查。
  贵:3年国际班,费用超过20万元
  近年来,中学开办“国际班”蔚然成风,不少名校也参与其中。在北京,2011年就有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北京二中、北京十二中和北京八十中等5所中学名校正式获批新办国际班;此前,人大附中、北京市十一学校、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等示范高中都已开设了国际班。
  考入名校国际班,并不容易。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据该校负责招生咨询的贺老师介绍,进入该校国际班的生源,中考成绩一般要达到四星级高中的分数,此外还需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加试。
  国际班学费也不菲。根据南京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的招生简章,学生高一参加基础课程班,每生每学年学费6万元;高二、高三参加核心课程班,每生每学年学费7万元。3年就读期间仅学费就需20万元,还不包括“教材、住宿、校服、CIE全球统考考试费和海外升学指导项目服务费”。2011年秋季招录第一批学生的南京外国语学校IB国际高中文凭课程实验班(预备班),拟定收费标准高达每生每学年8.8万元。
  对于出国申请,学校除了提供基本服务外,还有一个收费服务,3年4万元。“和中介比起来当然算比较便宜的。”贺老师说。
  高标准和高学费仍挡不住留学的热情,在北大附中国际部,43名学生都已确定放弃国内高考,准备出国读大学。
  据报道,北大附中约10%的高三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北京四中近百人申请国外高校;南京金陵中学上一届国际班招收新生75人。
  “现在一些家长甚至在高中时就把孩子送到美国,目标是争取上最好的大学,尽管一年学费平均高达四五万美元,但出国的人仍然越来越多。”北大附中国际部主任江学勤介绍说。
  盼:开阔眼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为什么选择出国上大学?记者在北大附中国际部的43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6.7%的学生出国是因为“国外的教育水平更高”,超八成的学生(81.4%)认为“出国留学能开阔眼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小王(化名)是北京人,父亲在外企升职碰壁,将之归因为没有留学背景。受此影响,小王认为,“如果去美国念书,对美国文化有更多了解,我就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调查同时显示,32.6%的学生“对国内的高等教育没有信心”,11.6%的人出国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在国内水平一般,不如试试申请国外名校”。
  “我在国内就算达到最顶尖的水平,撑死只能考上世界排名50多名的大学。”来自安徽的王溪乐说,“但要申请国外大学顺利的话,怎么也能考进世界排名前50名、前30名的大学。”
  避开高考“独木桥”也是不少学生选择出国的原因。“高考太难考了,而且国内高校文凭也不如洋文凭有竞争力。”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周女士说。
  “高考实在太累,我们就想给孩子减负”,来自深圳宝安区的刘女士说,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几乎都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得透不过气,为了上个好高中,连最喜爱的篮球都放弃了。“我和他爸爸商量了很久,干脆送他出去读高中,以后直接申请外国大学。”
  江学勤补充说,也有很多非京户口的学生,考上名校比较费劲,把出国当成一条出路。在北大附中国际部的43名学生中,有15名是非京户口学生。
  在深圳,许多家庭送孩子出国是为了将来移民。家住南山区的某位公司高管朱先生说,教育就是一种投资,我周围不少人都准备通过这种方式移民。
  忧:低龄留学渐成趋势,存在一定风险
  在这一波留学热潮中,一个明显的新变化是留学低龄化。据美国驻华使馆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10年前,国际学生到美国以攻读研究生为主,而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到美国接受大学水平教育。
  据了解,深圳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选择留学,放弃中考直接瞄准国外高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近两年来,深圳高中生留学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11年增长率可能高达40%。
  “家长总是希望为孩子寻找一条最好的出路”,北大附中国际部老师刘宴妮说,选择出国留学其实大多是家长的安排。
  李铭洋是北大附中国际部的首批学生,“初中时父母说要出国,我就说行。当时我那么小,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高二男生说,“就知道要往这方面走,慢慢知道一些东西,也觉得出国念书挺好的。”
  江学勤指出,送孩子出国读书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果孩子正处在一个挺敏感、不稳定的年龄段,很需要更多监督和关心。除此之外,外国和中国的文化、学习氛围毕竟有所差别。
  国际班的选择也值得家长和学生注意。现在就读于高二年级的侯迪曾在一所学校的国际班学习,“那里跟加拿大大学合作,基本上‘收钱就进’,只要钱够,学生就能送出去,但送出去的结果很不理想。”
查阅加拿大的更多新闻&&&如果你有留学问题请电话:
学生情况:美国 高三12年级在读,托福96,平均分88分左右,就读于美国圣母中学。
  留学计划:学
新一年的留学季度开始,2013年加拿大研究生申请依然是热门中的热门。那么,加拿大研究生申请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助力我||||||||||||||||
当前位置:&&&&&&&正文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font color="#岁孩子将去英国读五年级,留学趋于低龄化引关注――
低龄留学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
  编者按:前不久发布的《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2016》显示,出国留学生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低龄留学发展迅猛。在中小学生赴境外长期就读方面,我国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一些立法上的空白。随着留学低龄化的到来,关于低龄留学与义务教育法是否相违背,成为一个新的现实问题。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特殊性,且初中生、小学生基本上属于法律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身心尚不成熟,赴境外读小学、初中是否合法?今天,我们刊发本报记者撰写的报道。欢迎读者就此提出看法,来稿请投:。
  9岁的扬扬身穿礼服,看上去像个大人。从9月开始,他已从就读的上海民办丽英小学退学,专心在培训机构学习。前不久,他拿到英国阿尔德罗预备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明年4月将去那里读小学五年级。
  低龄孩子出国留学正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什么样的年龄适合出国留学,家长和培训机构等方面各有说法。《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正在读小学、初中的孩子出国留学是否与此抵触,人们认识上并不一致,低龄孩子出国留学面临的法律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留学出现低龄化
  由必益教育主办的英国寄宿学校联盟招生峰会近日在上海举行,4所英国小学前来召开宣讲会,吸引了不少家长参与。他们的孩子基本在读小学,最小的只有6岁。扬扬通过该培训机构拿到录取通知书,明年出国时才满10岁。
  “英国小学招收国际生的起始年龄是9岁,这几年中国小学生出国留学渐渐多了起来。”必益教育华东区域总监徐正清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到国外读小学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胡敏说,当前国际化已成新常态,不必为留学趋热感到惊奇。“现在的孩子发育好,接触的知识面广,通讯也越来越便利,所以家长对孩子出国感到放心,低龄留学成为普遍现象。”胡敏说。
  前往招生峰会了解情况的赵女士有个10岁的儿子,在一家民办学校读五年级,她打算让孩子两三年后出去留学。她说:“孩子在当前学校是六年级开始寄宿,出国留学跟寄宿差不多,不必担心孩子不适应。”
  不过徐正清坦言,在绝对数量上,小学生出国留学的并不多,“英国小学对国际生通常有比例限制,对国别也有要求,这次来招生面试的4所小学,每个年级平均只招收一两名中国学生,加起来数字并不大”。
  是否需要监管
  《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低龄留学是否与该法律有抵触、是否需要监管?教育界和法律界人士对此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徐正清表示,只是协助家长送孩子出国,并未考虑其中是否存在法律问题,如果有,也是由家长面对。
  扬扬所在的丽英小学校长孙幼丽告诉记者,以往曾有学生随家长短时间出国情况,而家长在国内、送孩子出去读小学的情况是新近遇到。正常转学需要提供孩子就读学校的相关证明,但扬扬退学时尚未取得录取通知,经学校请示虹口区教育局,由家长提出书面退学申请,而后学校将学生从花名册中去除。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认为,低龄留学是新鲜事物,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基本是默许状态,尚没有进行干预,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如何进行法律监管,值得引起法律界关注讨论。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邹荣认为,《义务教育法》虽然规定适龄儿童应该接受义务教育,但并没有具体规定在哪里接受,可以在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甚至可以在家。送孩子出国留学只是一种选择,并没有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这是时代趋势,我认为不宜把低龄留学看成是违反《义务教育法》。”华东政法大学宪法教研室主任朱应平教授说,法律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义务教育法》以往几次修订基本着眼于国内,而很少考虑留学因素,以后修订或许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基础教育不必崇洋媚外
  学生高中毕业后出国读大学,或者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究生往往很常见,出国读初中、小学则属新鲜事物。学生什么时候适合出国,也受到广泛关注。
  此次英国寄宿学校联盟招生峰会上,4所小学皆以对口著名公学作为“卖点”,意即孩子去那边读小学后,有很大机会升入高质量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吴正扬的妈妈杨静怡表示,希望孩子早一点融入英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在那里接受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后,继续接受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
  必益教育咨询部总裁艾玛?范伯根说,如果家长希望子女在国外教育体制下充分发挥个性,那么出国时最迟不要超过14岁,因为年龄小的学生还未完全固定成型,出国留学会影响和改变他们最终性格的形成。
  胡敏则主张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再出国,“在那个年龄,中国的东西已融入血脉中,带着一颗中国心,到世界的舞台上翱翔。孩子一定不能丢了民族的基因,太早出去会产生文化上的缺失,对长远发展不利”。
  “说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那是事实,但在基础教育领域,完全没必要崇洋媚外。”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一位负责人说,上海在两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皆取得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英国等国家的教师们组团来学习,这表明国内特别是上海的基础教育质量是过硬的。
  该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基本自理能力尚成问题,家长把这个年龄的孩子送出去留学是不明智的;而且孩子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过早出国不利于形成对国家民族的正确认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并不鼓励这么做。(本报记者 董少校)
  《中国教育报》日第01版
】【】【】【】【】【】
{编辑:项佳楚}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留学热潮说明中国教育只能如此
此文转发自:许锡良博客
近闻国内著名教育专家Z先生尚读高中的女儿即将送往澳洲,其实据我所知,类似这样的教育专家教授让自己的孩子很小就去外国留学的事情还不少。而且据我所知现在国内留学外国的年龄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多,更多的是来自地位显赫或者比较富裕的家庭,像Z先生这样自己搞教育研究,并且是国内知名专家却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国外留学的似乎越来越多了。我在日本参观一间中学,那间中学共有外国留学生五十多个,居然有四十个是来自中国大陆。留学低龄化趋向,而且留学生大多来自中上层家庭背景,当然平民被迫无奈,债台高筑也要送孩子留学的也不少,越是这样越说明问题严重。
首先这反映了对我们现行教育的绝望,越是对国内的教育研究得深,体会得深,看得越透,越是不敢相信现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现象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这股风气确实是要摧残人的。但是,因为高考制度一时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还无法作根本上的改变,这就为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提供了土壤。无论你持什么观点,每个人都被裹胁其中,大多数人只有随波逐流。但是,孩子在成长,他们的生命没有等待的余地。等到花都谢了,人的最佳教育关键期就过去了。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在自己有条件的情况下,总不能眼睁睁地把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推进应试教育的火坑里吧?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孩子也只有一个,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做父母的总是想作点努力的。当前教育的弊端已经是明摆着的,而且越是研究教育越是感觉没有希望,没有出路。有条件的就只剩下一条路,远走他乡。我想这是目前我国大量低齡留学产生的重要原因。
现在国内有权的、有钱的两类人,是社会中能够有实力改变社会的,但是他们也不肯拿自己的孩子作赌注,一方面在国内大搞应试教育,并以此为作发财与升官的途径,另一方面这只是针对平民的孩子而来的,自己的孩子早就送到美国、日本、欧洲享受西方素质教育去了。用鼓吹推行应试教育的办法大把地挣钱,让平民的孩子在考试中磨灭青春年华与智慧,却将挣来的钱把自己的孩子送走去接受西化教育。但是在国内一些掌握教育权力的人绝对不允许别人说一下西方文化的优点与长处。以害怕平民起来质疑现行的教育体制与政策。这样的话,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就没有了。那么自己孩子送到欧美国家的费用就没有了源头。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费解。我们为什么不去变革教育?而选择远走他乡?民族的自信力越来越弱了。如果我们也有优点长处,怎么只见自己的学生源源不断地去人家哪里,而别人的却少见来中国?更何况我们外出留学的越来越多的是那些尚在初中与高中就读的未成年学生呢?其实人家的山水未必比我们的好,是我们自己糟蹋了自己。我们去只是认同了人家的制度与文化而已,如果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变,这样的现象还会越来越严重。
不过,我确实认为,把孩子送到西方,特别是欧、美、日等这些发达国家留学还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有好处,而且就是低龄也不是什么问题,当然难就难在留学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当然太小了,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也是不行的。但是读到中学出去,我以为至少不算太小。前不久有专家出来说,孩子如果只是在读初中、高中的年龄就去外国留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我以为除非去的学校是国外受骗上当的野鸡学校,否则我以为在正规的学校里留学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利远大于弊的。
&& 那次我在日本考察教育遇到几个中国生,仅仅在日本不到两年时间,才高一来的,现在读高二,但是其待人接物,已经非常到位,非常像一位小绅士,而且日语讲得也非常流利,那个小男孩现场给我们做翻译,一点困难都没有。有记者的速度,发言人的口才,运动员的灵敏。更主要的是当我问他适应不适应的时候,他说,这里的条件比起国内来不知道好多少倍,国内都能够适应,这里怎么可能反而不适应呢?我要他举一个例子说明,他就说,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平等友善,不会考虑对方的家庭而区别对待,而且学校的教师与管理人员也对所有的同学一视同仁,在学校里住宿,一个人住一个独立的单元格,不会互相影响。这个孩子的表现打破了我以前一个偏见,就是以为年纪小去外国留学会有文化与心理上的不适应。其实年纪越小才越容易适应。想起当年清朝时的容闳、詹天佑这些人出国留学,也不过十来岁左右,不但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而且适应得似乎更快。很显然,人的适应能力是年纪越小越强,而不是相反。我想一些人打出反对未成年孩子出国留学自然也有他们的理由。如果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送往国外,显然功利一点来说,是我们社会的教育资源的流失,超脱一点来说是在国内受传统文化的毒害得还不够就让他们出去了,这样的孩子回国后就会对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力,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文化还不够熟悉,价值观与人生观还未成型,就这样放他们出去了,久而久之接班人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担心按照某些人的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是,正是因为如此,留学要趁早(也不是越早越好),早才会有效,太晚了就不行的。什么都成型了,留学作用也不大。我也接触过一些三十好几到四十挨边的人去外国留学,留学回来反而成了一个老古董,回国后使劲地吹嘘起传统文化来了,而洋人的精华却未见带回半点。这种留学无论于人于已,都已经是一种浪费了。
我以为在国内确实要掀起一股留学风,有条件的就都往外走,留学是开放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就文化交流来说,互派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在国内留学还有另一层意义。应试教育的竞争,连带着产业化,已经愈来愈凸显社会中的伪精英教育所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到处挖尖子生,挖好教师,赢者通吃的现象到处都是。
北大、清华就留给你们去争政绩吧,留给你们去搞教育产业化吧。竞争不起还躲不起吗?当然这也只能是对部分有条件的家庭来说的,对绝大多数的家庭孩子来说,他们仍然要留在国内接受应试教育的摧残。应试教育已经不是一个观念问题了,而且是一种政绩、一种经济产业。我的家乡临川今年考出50个北大清华生,占北大清华在江西全省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强。仅临川一中就占了38个,临川上顿渡镇,只是一个偏僻的农业小镇,竟然接收国内“”人员一万多名。因教育而增加的财政收入不下一个亿。(应芳娟吴新燕《
50人考上清华北大记者揭密偏僻小镇高考神话》,见《中国青年报》日)居然成了政府主要的挣钱门道。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也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教育业绩工程,只要你的高考不改变,你就没有理由认为他们做得不对。我的家乡已经是穷山僻壤,别无他路了。好在这个社会还有一条路可以考试,通过考试获得重点、名牌大学的资格。我想将来总有一天,外国的大学、中学与小学都会到中国来招生甚至办学,那个时候标准如果是完全另一种,恐怕现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产业链才可能会被打断。否则,中国的教育只能如此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学低龄化数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