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爱看热闹都喜欢看热闹?

中国人的围观--百度百家
中国人的围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可怜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今天被审判、被围观的是别人,明天被围观、被审判的就是自己。你喜欢围观别人,别人也同样喜欢围观你。你喜欢把别人当成小丑,别人也喜欢把你当成小丑。无价值底线的围观结果是,人人把人人当小丑,人人把人人当罪犯。好的围观会改良中国和中国人,坏的围观将堕落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人的围观
(《保印说国民性》)
导读:可怜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今天被审判、被围观的是别人,明天被围观、被审判的就是自己。你喜欢围观别人,别人也同样喜欢围观你。你喜欢把别人当成小丑,别人也喜欢把你当成小丑。无价值底线的围观结果是,人人把人人当小丑,人人把人人当罪犯。好的围观会改良中国和中国人,坏的围观将堕落中国和中国人。
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保印说国民性》。在本期《保印说国民性》中,我给大家聊一聊“中国人的围观”。
说起中国人的围观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人特别喜欢围观,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喜欢瞧一瞧、看一看,也就是俗话说的凑个热闹。
有一个笑话最能说明中国人爱围观的国民性。笑话是这样讲的:有一天,大街上围了好多人,里三层、外三层,真是人山人海。这时候,有一个小伙子冲进了人群,边冲边哭喊着说,“哎呦各位,请赶紧让让哎!各位大娘大爷呀,老少爷们啊,姑姑大妈呀,你们让让啊,我得赶紧进去呀。”
嗯?人群一听,赶紧让个道儿吧。于是,人群哗啦分开了。这个人就冲进了人群之中,跑进了人群围观的那个地方。跑到之后就放声大哭:“哎呦,我的爹呀,你咋走了呀!你留下我和我娘可怎么办啊!”
他这一声声的哭喊,让四周围观的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瞅着他嘀咕,“这人哪儿来的呀?怎么在这儿哭爹呀?”这时候,哭爹的这个人就睁开了眼睛,可眼睛一睁开,哎呦马上傻眼了!为什么?地上躺着的哪里是一个死人啊,分明就是一头死驴。你看,为了看热闹,为了围观,不惜把一头死驴当成自己的爹。
笑话固然是笑话,可是从这个笑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爱看热闹爱到了什么程度。在中国人看来,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小事,那可都是戏。是戏,自然都要看,自然都必须看,否则不就吃亏了吗?
那么,什么可以称之为戏呢?比如说:有人从楼上要跳楼,然后很多人就站在楼下看。还有人干脆搬着小马扎,坐在那儿起劲儿看,一边看还一边喊:“哎呦喂,哎呦喂,跳呀哥们!跳呀,有本事跳呀,我这儿等着看大片呢!”还有人拿着望远镜,也是边看边吆喝:“喂,哥们,跳呀跳呀跳呀喂,跳呀跳呀跳呀喂!”你说说,这样的一群国民,他们的道德品质、文明修养能有多少呢?人家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走在生命的悬崖边上,他们倒好,嘿,就喜欢看热闹,不怕把事儿闹大了。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就如此爱围观呢?
说到围观,可以说中国人什么都敢围观。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呢?不就是看了一群中国人伸着脖子看热闹吗!什么热闹?看俄国人杀中国人。这样的一幕,激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愤慨。鲁迅先生感觉到,这一群人的国民性必须要改变;如果这一群人的国民性不能改变,中华民族就将无救了。这一群人?好大的一群啦!鲁迅那个时候是四万万人,而现在呢?十三点六万万人!这么多的人都喜欢看戏,都喜欢围观,在他们的国民性中,实际上又暴露了什么呢?冷血、残酷、麻木、愚昧、无知。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您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爱围观呢?难道外国人就不爱围观了吗?问的好!外国人也喜欢围观。比如说,在古代的欧洲,不是盛行过女巫文化嘛,于是盛行迫害女巫。于是,只要是审判女巫,喔呦,那可是大街小巷万巷皆空啊!人们就像看大戏一样,赶到审判女巫的地方。为什么要看?因为既然是女巫,那些审判者就会把这些被称为女巫的人脱光了,实施各种残酷的迫害。人们看这样的审判,就好像看一场色情演出,满足自己的各种各样变态的欲望。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喜欢围观,都有这种围观的心理。因为,说到底,围观就是一个广场效应,就是一种剧场文化。因为这样的一种围观,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同时又可以达到统治者的统治目的。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包括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的审判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当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他们不知道,今天被审判、被围观的是别人,明天被围观、被审判的就是自己。你喜欢围观别人,别人也同样喜欢围观你。你喜欢把别人当成小丑,别人也喜欢把你当成小丑。你想想看,这样围观来围观去,最终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人人都把人人当小丑,人人都把人人当罪犯,人人都喜欢把另外一个拉出去审判、游街、示众。
这种围观的心理,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是在杀人的刑场上,人们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去围观看戏;假如说是审判犯人,也同样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乐呵呵地看戏。这种人的心理就会被统治者巧妙利用。
你看,在古时候,假如要处决某一个犯人,往往是把犯人放在牢笼中游街示众。游的短,可能也就是几条街;要是游的长,可以把押送囚犯的牢笼,从县城一直拉到京都。拉一路,游一路,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政治。让你们这些老百姓还敢犯罪,还敢造反,还敢和皇上作对?瞧,这就是下场。
不仅如此,中国人和欧洲中世纪的人相比,对于这种色情的围观,也同样是乐此不疲。假如说,遇到一些女性的犯罪,尤其是和身体相关的犯罪,如通奸,就会脱光犯人的衣服,坐上木驴,裸体游街示众。它达到了什么效果呢?唯一的效果,就是让大家看一看,以后你还敢这样做吗?你如果这样做,瞧,这就是下场。
这种围观的事情,在童话中也有过。比如说《皇帝的新装》,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吧!皇帝觉得自己穿上的是好衣服,于是乎就走到大街上,展示给大家看。满城的百姓啊,倾城出动看皇帝穿的新衣服。结果,皇帝哪里穿着什么衣服啦,分明就是光着一个大屁股!你看看,人们都喜欢看热闹,这实际上属于人类的共同心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出来说,既然是人类的共同心理,你为什么要单单说这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呢?问得好,问得妙!我为什么要说?很简单。欧洲中世纪那种剧场式审判,在今天已经完全销声匿迹,因为人们讲究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任何人没有被法庭裁决之前,都是合法的公民。就算是被法庭裁决了,就算是进监狱了,他同样拥有不可以被侵犯和侮辱的人格。因此,这样的剧场式审判,在西方社会那是越来越少。
可是,在我们这里呢?我们看一看,这种剧场式审判是不是还是大量存在呢?每当搞什么严打,总是会五花大绑地拉出一批人来,召开所谓的公审公判大会。这种公审公判大会,不就是一种剧场审判吗?不就是希望以此震慑人吗?而这又恰恰迎合了人们的围观心理。围观既然符合人的心理,那么它既可以被引导为恶,也可以被引导为恶。比如,统治者借此加强自己的统治手段;比如,普通人通过围观麻木自己的灵魂;比如,鲁迅先生看到的中国人看俄国人杀中国人的场景。
但是,如果把围观引向一个正方向,它也可以同样起到好的作用。比如,自从微薄在互联网上出现之后,就有了一个说法,估计大家都很清楚了,那就是“围观改变中国”。怎么叫“围观改变中国”呢?网络上发生了一起腐败的事情,或者是官员的性丑闻,总之是一些不好的事情,被人发到微博、微信上去了,很多人开始点、转、评,这样的围观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从而使案件或者是某一个事情被比较高效率地处理。一个事情又一个事情,接二连三的,最终你发现,围观确确实实在改变中国。
因此,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中国人的围观,可以是国民性中的劣根,但也同样可以是国民性中闪光的东西,就看你的围观目的是什么。你是仅仅只是想让自己娱乐一把呢,还是想通过这种围观,让自己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人。
说到中国人的围观,我们就不得不提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很多拆迁事件。你看,每一次拆迁事件,特别是暴力拆迁事件,都会引发很多人的围观。但是,这种围观呢,事实上又没有起到多少遏制强力拆迁的作用。于是,当地的警力,无论是真警察还是假警察,通过人多力量大的办法,达到了自己的暴力拆迁目的。这样一些人的围观,不是在改变中国,而是在祸害中国。
所以,我们在拆迁的事件中,可以看到有人自焚,有人自杀,有人采取了各种最后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可是,就是这样的行为,还是被很多人围观,被当成一个戏看。岂不知,看戏看戏,看着看着,自己也就成了戏中的一员。自己在看完围观戏赶到回家的时候,说不定家也被拆了。
每当看到这种事情,我就特别郁闷。我总是在想,你们与其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兴趣围观别人的家园被拆迁,为什么就不能拿起武器去守护自己的家园呢?如果你们的围观是用自己的武器,是用自己的权利,是用自己手中的法律来围住自己的家园,让那些试图用暴力手段拆迁的官和商不敢动,这才是真正能够反映中国国民性最好的围观。否则,将注定成为自己的悲剧以及历史的悲剧。
中国人爱围观,当然是因为围观可以给人带来很多乐趣,可是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可以围观,但一定是有价值的围观,要能够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围观。比如说,对一些社会的丑陋现象,大家都来围观,大家都来议论,大家都来批判,慢慢地,这个社会的丑陋现象自然就会消失。所以,我们最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良性围观。
又比如说,在很多关系到人的权利的问题上,我们要不要也来围观呢?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流动社会,有多少流动人口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无论是选举权还是被选举权,恐怕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见到自己的选票究竟是什么样子。说实在话,我自从成为流动社会的流动人口的一员之后,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选票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只是懵懵懂懂地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填过一张选票,还是老师让填什么就填什么,让写谁的名字就写谁的名字,我也不知道选的到底是什么人。
想想看,我是不是也同样的悲哀呢?因此,当我们的围观不是真正在让中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的很多权利,事实上就在他人的围观中慢慢被剥夺了,慢慢就消失了。反之,如果我们采取一个正向的围观,大家都来晒自己的权利,大家都来晒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情况和信息,表达出对自身权利的真正围观,那么我相信,中国社会真的会因此而改变。
试想一下,有多少事情不就是这样被改变的呢!所以说,我们总是在叹息自己没有这样的权利,没有那样的权利,可是叹息有什么用呢?与其坐而叹息,不如起而行动。这种起而行动,既可以表现在对公众的启蒙上,也可以表现在实质性的参与争取权利的运动上。事实上,在这方面不一定需要很多人一开始就站出来做街头运动,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走上了街头,或者通过一个又一个司法个案来推动自己权利的实现,这些人就是在真正的改变中国。
所以说,从中国的历史到西方国家的历史,从中国人到外国人,大家都有共同的围观心理。但是,这种围观的价值观需要反思。为什么人家早就没有了这种剧场式审判,而我们还在剧场式审判上乐此不疲?在国人,警察抓犯人的时候,总是会给人套上一个头套,而我们呢?比如前不久发生在东莞的那些事情,很多人不是都被暴露出来了吗?
还有很多没有被法庭正式判刑、正式定罪的人,也已经开始在很多的权威媒体上承认自己的所谓错误,并且说自己是一个大坏蛋。这样的一种做法,这样的一种行为,不就是我们的劣根吗?当然,最根本的并不是人的道德劣根,而是制度劣根。正是有了这样的制度劣根,才让人的道德如此剧烈地滑坡。
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当然是制度建设。可是,制度建设又该怎么办呢?那就是通过我们的良性围观,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良性围观,来改变如今这样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状态。让这个社会呢,能够朝着一个正确的轨道去发展。假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份信心,又都有这样的一份能力的话,有多少丑事还会再出现呢?有多少丑陋的现象,不会被消除呢?
所以说,归根结底,我们不是一定要放弃围观,而是要坚持良性围观。要说放弃,放弃的是那些把他人当小丑的恶性围观,而坚持的和发展的,则是把人更当人的良性围观。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走到这一步,什么时候权利才会慢慢回到咱老百姓的身上。至于权力,至少,在一双又一双老百姓雪亮的眼睛中不敢为所欲为。
你想想,在满足自己个人欲望的围观面前,和在完善自己权利、保障自己权利的围观面前,我们究竟该选哪一种呢?包括你现在看我的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围观。所以,我也要感谢你的围观,感谢你对国民性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如果因为看了节目,而还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因此而有所顿悟的话,我相信,你会因此而改变。不是变得更坏,而是变得更好。
阅读:486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9752
阅读:19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小米与华为、OV的大战方兴未艾,米粉这个中国最早手机粉丝群体的...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为什么说中国人喜欢看热闹?中国人为什么喜...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为什么说中国人喜欢看热闹?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看热闹?除了中国,还有哪些民族被冠以喜欢看热闹?
+ 加入我的果篮
金属材料在读博士生
我走了三个洲,所见之人都喜欢看热闹。大晚上邻居家来了消防车,一群人穿着睡衣光着脚就出来围观了。你说他们是热心呢,还是喜欢看热闹呢?
搬砖起厝一条龙
爱看热闹的原因就是好奇心,所以外国人也喜欢看热闹,只是中国人比较多而已。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读过这么一首诗: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我在想,为什么父亲不告诉他的孩子,山的那边是海,这样也许他的孩子就可以看到大海了,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人写的文章来:《山的那边是海》:  山的那边是海吗?我翻过了一座山,不是,可是我却没有放弃。在我经历了千辛万苦,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后,我终于见到了山那边的大海,山的那边确实是海。我漫步在海边的沙滩上,感受着大海带来的不同滋味。  那蔚蓝的大海就像生活。生活是广阔的,大海也是广阔的。我站在大海的胸怀中,才领略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把大海比作是我的生活,这再适合不过了。生活与大海都有着波澜起伏的情绪,时起时落,没有一点规律可寻。  我终于见到了大海,温柔的大海。一缕缕海风,轻轻地理顺了我的头发,海水有节奏地拍打着礁石,用纤细的手抚摸着礁石,发出无微不至的关怀声响。  许久,海面不平静起来,海水的颜色在灯塔的照耀下变得浑浊起来。海面上,起伏的浪花呈现在我的视线里,渐渐地从远到近,一点点向岸边靠近。声响也不平静地跳动,随着浪花的起伏,像一段怪异的音符不断地跃入我的耳膜。海浪向沙滩涌来,声音的强度被误认为是天上的雷鸣。海浪一次又一次强有力地向岸边击打着,它不再是关怀岸边的礁石,它企图吞没整个大地,响声要震破我的耳膜。转眼间,我领略到了大海无情、残暴的一面。  可怕的大海终于又在转眼间变得平静下来,岸边的沙石却早已被卷入那个可怕、无情的大海的胃囊之中。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大海那样呢?  我没有批判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我只是在述说这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而已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吃瓜”?_网易新闻
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吃瓜”?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吃瓜”?)
  青年画家马精虎油画《围观》□宋 爽  嗑着瓜子,看着热闹,没有比这更心旷神怡的事情了。即使是道德上最完美无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一些不那么光彩照人的渠道来找点乐子,寻求一些安慰。没有几个人会不乐于听见成功人士突然破产、美女明星承认整容、抛弃自己的前任被现任劈腿等消息。尽管这听上去卑鄙又阴险,有幸灾乐祸之嫌,但爱看“热闹”属于人之常情——当然,处于“热闹”之中的当事人心情就不那么好过了。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这种倾向性。  “人类对有些事情,比如性、八卦,比对国际争端等严肃话题的兴趣更大。这和人的原始欲望有关系,它们会让人产生兴奋感,产生多种引发愉悦体验的神经化学激素。这种看‘热闹’不仅带来心理满足,也带来生理满足。”不论贫富,都会吃瓜  在彭凯平看来,“吃瓜群众”不是什么值得追捧的词。它代表的无非是“无责任、无判断、无担当”的三无心态。“看热闹和他个人没有利益冲突,这正好可以满足吃瓜群众的诉求,比如填补空虚的内心、消(时间,给自己找点事情干。”  乍一听,吃瓜群众简直有点不可救药,但产生围观诉求是合情合理的,“看热闹”属于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人们在遭受困难与挫折时,做一个吃瓜群众看看热闹,能够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让人恢复心理平衡。  “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包括酸葡萄心理,”彭凯平说道,“人们通常会说,你看那些名人和成功人士,他们其实活得没那么好,只是看上去好而已,谁还没有烦心事,等等,聊以自慰。因为人是需要自我平衡的,我们需要把自己想得很好、受人尊重,而实现这一心理需求就需要借助社会比较、社会关系来满足自我认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镜像效应”。“人们会把他人当作镜子,如果别人过得很好,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显得自己过得不好,这就让我们不开心。人们会倾向于忽略这件事情,这就是另一种防御机制——否认;而如果别人过得不好,我们就越发想去关注他,甚至关心他,因为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我们过得很好,至少没有遇上太大的灾难或羞辱,这对我们的自尊心也是一种补偿。”  王宝强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是因为它戳到了人们的痛点。一个明星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被劈腿、被敛财,情节跌宕起伏犹如狗血连续剧,这让人在为他心痛之余,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自我疗愈感。人们会想,“虽然我没那么多钱,也没人认识我,但毕竟我老婆还睡在枕边,我的钱还乖乖地待在卡里”,很多人头一次对自己本来并不如意的人生产生了认同和满足感。  “心理的弱势群体是吃瓜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彭凯平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吃瓜群众不分社会阶层和经济实力,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比较、观察别人的生活来获取对自己人生的认可。吃瓜群众有一种危险的道德优越感  彭凯平认为吃瓜群众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来自围观者对被围观的人所产生的“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道德比他人高尚时,便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并且会自动认为这么做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规模残杀就是道德优越感的体现。犹太人被迫害,正是因为德国人认为自己在道德上比犹太人高尚许多,所以灭掉这些人是应该的;侵华战争时,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很肮脏、很懒,同样会产生道德优越感。”  这就是“道德执照效应”,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做了好事之后再让他做一点不道德的事情,他就会心安理得了。就像一个想减肥的人,在认真锻炼一整天之后,就不会为晚上吃了一个冰激凌而感到无比懊悔,毕竟他已经锻炼了一天了。  中国人似乎是全世界最爱看热闹的民族之一,不论从心理距离还是物理距离,我们希望和别人离得越近越好,对各种事情掺和得越多越好,“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让我们没有太多的个人和社会、他人的距离感。我们喜欢和别人的生活连在一起,喜欢关心别人的事情,这和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关,也和我们的教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彭凯平说,“哪怕出趟国我们都说要代表中国,而不是代表自己。”  此外,彭凯平认为中国人有泛道德主义的倾向。“我们愿意把很多事情用道德来判断,包括对人性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的自然规律,我们都想赋予道德判断、道德意识。”  而这些特质叠加,就显得国人尤其爱管闲事、爱八卦,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工业化比较早的国家,人们更早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隐私。”吃瓜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不可否认,吃瓜群众的存在仍然具有合理性。对于每一个看热闹的人而言,潜意识里仍然对社会事件持关注态度,并且认为社会是需要公平和正义的,这对于个人自尊的实现以及心理平衡有很大(益,所以在满足个人心理健康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彭凯平认为,从社会角度而言,围观的负面作用大于其正面作用。“围观有时会破坏距离感、规则感和法律感,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对社会正义的伤害、对隐私的侵犯,甚至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迫害行为。”
  而另一种围观,诸如微博、朋友圈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大量转发所带来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关注度,在某种意义上也的确推动了社会进步。对此,彭凯平的态度颇为谨慎。“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人们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尤其是我们能够迅速对事件做出价值判断时,大规模的集体行动的确会产生较大的作用,但反过来这也是个悲剧——那么多社会事件为什么需要老百姓的围观、靠草根群众的振臂一呼才能获得关注?”  彭凯平认为,在一个正常的、理性的社会,群众围观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从长远角度讲,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好事情,也算不上进步。  “这反而说明我们其他的诉求渠道不畅通,”彭凯平说,“我们竟然需要靠媒体上的群众起哄来解决问题,这是个悲剧,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这样的事情越少越好。中国需要建立真正的媒体监督机制、真正的民主沟通交流制度,围观绝不是长久之计。”
(原标题: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吃瓜”?)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看热闹?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看热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