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人嫌弃的中国 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神器是怎样的

查看: 4662|回复: 2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的十大特点:真是条条见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博友心路独舞说:“白岩松在他的《你想像的美国其实是中国》一文中,一语道破了一个很多国人不愿面对的现实: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
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
接下来就是她所写的对美国人的观察,见微知着,深入浅出,但不料被国内外许多中文媒体非法传载,闹出许多不愉快来。
凭心而论,小舞的摄影照片最受欢迎,她的文章别具一格,美艳之中见风骨,我几乎无法找到一个中文词描写这种精妙,大概只有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华人女子在美国生活了很久才能提炼出这种气质来。
024_000.jpg (35.17 KB, 下载次数: 11)
20:31 上传
相比之下,如今诸多常写美国题材的作者大多随波逐流,肤浅庸俗有之,粗野泼皮有之,无知更是常见,追究起来都是不肯用功或不具天赋所致。我沿着小舞所讲的美国人十个特点思考,也写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十个印象来。
1 中国人个个争当劳动模范。
在美国人眼中,华人是最勤奋的民族,省吃简用,吃饭打包,穿着土气,精打细算,甚至有些小气。其实,这是老一代华人的特点,如今更多的新移民中不少富人官人,裸官家属,他们以权谋私,大把消费,早就脱离了老一辈华人特性。中国各类国企财政特权造就了汹涌财源,土地财政催生了强烈货币增长,钱就如雪花飘下,这是有权人能捡到,捡不到的依然是没权的人们。
美国人不同,这没有官方给的劳动模范称号,但拥有工作依然是他们的骄傲,哪怕一个小学生能用自己替父母洗车赚的钱买套球鞋也很自豪。老人退休后不愿闲着,依然可以工作贴补家用,依然有很多企业愿意聘用他们,并不嫌弃他们年纪大。
024_001.jpg (214.09 KB, 下载次数: 8)
20:31 上传
美国的清教徒情结就是“多劳多得,上帝按劳赐福“,看看沃尔玛创始人Sam就明白了,这类人有足够的耐心从微小细节做起,最终成就伟大事业,然后把财富分给社会共享,并不图自家独霸遗产。清教徒相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来自这个社会,回归这个社会。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这仍是许多美国人的心态。
2.中国人非常喜欢住豪宅。
的确华人到美国非常喜欢买卖房地产,几次转手便可以赚来一栋不错的住房,甚至更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口袋里满满的现金,掏出来把美国人吓一跳,给国内关系领导买几套房也是有的。其实,美国人并不知道中国房子比美国的贵许多,国人把中国房子换成美国房子当然显得阔气。
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一个北京人卖掉一套二手房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买下四百平米的豪宅,即使你只买了三百平米的也比美国人平均不足两百平的豪气多了,久而久之,美国人都以为中国人都住豪宅,不住豪宅就不是中国人。这么一来,那些说放弃美国豪宅回国贡献的人便露陷了。
024_002.jpg (38.56 KB, 下载次数: 8)
20:31 上传
3.中国人都是烹调能手,但绝不吃中国自己生产的奶粉。
中国人不论到哪里都喜欢开餐馆,当厨师不会饿死,这个中国人的格言。中国人的味蕾比美国人敏感高出一倍,用美国人想都不敢想的特殊材料做成令人惊叹的菜色,许多特别味感美国人一辈子也无法体味感受。
但是,中国人绝对不愿意吃自己国家出产的炼乳、果汁、奶粉、食品油等,甚至连鱼类和罐头以及中药也越来越不敢买了。
相反,中国人在美国都以吃“波斯顿龙虾“和”日本灵芝“这类东西自豪,甚至连酱油的也用日本万字牌的,人参也必用高丽产的。
美国人喜欢吃中国菜,更佩服中国烹调术,但对中国食材的“外国化”并不理解,以为是为了就地取材呢。过去华人回国都说土鸡味道好,但如今那种土鸡都变成了美国鸡种,只是饲料多了许多令人担心的成分,甚至干脆回国也吃美国快餐店了。
024_003.jpg (283.9 KB, 下载次数: 8)
20:31 上传
4.中国人的官员都是国家干部,公务员学历很高。
的确美国的地方官员什么烂人好人都有,对选民低三下四的有,对选民撒谎的有,更多的是自己掏钱竞选,四处找人交朋友,举标语,做广告。
恰巧中国人也最喜欢和他们照相,花几百块就可以和总统竞选人照相,花千把块就有机会和总统照相。
回国后说自己是美国总统的座上宾,身负重大使命之类的话,人家奥巴马的亲弟弟在深圳也没敢这么牛。
美国人的地方选举官员并非是公务员,有医生和工人,甚至小贩,甚至文化水平很低的人也有,只不过他们原意出来为大家做个公仆罢了。中国人公务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一旦当官吃皇粮的是皇家的人了,也叫着“体制内的人”。
4398212.jpg (32.54 KB, 下载次数: 9)
20:34 上传
5.中国人爱钱胜过爱老婆老公。
你看那么多中国人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打黑工,男的女的住在一块儿,却很少听说出男女关系纠纷的,因为他们都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关门睡觉。
这些人来美国几年也没有真正性生活,并不为此懊恼遗憾,这才是令美国人惊奇的。
当然,也有些80后和90后来美国就扎堆男女混居,这并不是典型事例,,,美国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多挣美金寄回家,夜夜想老婆,把钱寄回家给老人老婆和孩子,中国人真太伟大了。或者中国人太没情没趣了?
怎么能不跟老婆老公在一起呢?难道钱就能补偿这些人生缺憾吗?美国人实在无法理解,为何中国的成人用具点那么多,难道这不是男人与女人相对不相亲的表现?
360截图50906.jpg (66.06 KB, 下载次数: 9)
20:37 上传
6.中国人都爱穿一样的衣服。
当然,中国的主席和第一夫人着装很中国化。
中国人爱学习,更贴切的说是爱向有权力的人学习,于是大家都把穿衣戴帽和权力相结合起来推广了。美国人并不明白穿衣戴帽在中国是和等级崇拜有相当关系。
不过,一代新人也喜欢日本款式和韩国气质,希望和传统权力思想划清界限,免得自己变成时代恐龙。今政府能控制人的职务,但无法控制喜好,更难控制思想,尤其当权力面对自由理念时更是苍白。
024_004.jpg (114.61 KB, 下载次数: 8)
20:31 上传
7.中国人讲关系不相信法律。
美国人最难理解为何关系对于中国人那么重要,其实这是中国人在缺少法治社会的一种有效生存之道。
中国人的宪法来来去去常修改,而美国的宪法要改一点都非常不容易,因为在中国党纪比国法大,在美国国法比任何党纪都大。
党是党魁的党,也是权力联盟的主心骨,从主观原因和客观需要看,中国人都不需要这种没有权力实效的法律,党才是最终的裁决人。
024_005.jpg (104.41 KB, 下载次数: 9)
20:31 上传
条条道路通罗马,样样关系通党政,法律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太复杂很难搞懂,但有钱有色就可以搞贿赂,搞定人比搞懂法容易多了。美国人小气,无论如何咽不下贿赂官员这口气,当然党派官员没人买账。
8.中国人只喜欢读赚钱的学科。
谁说不是的,美国人也鼓励孩子当律师和医生,但到大学三年级美国人便学会自知之明了,感到不适宜就改革专业,只有华人必须坚持到底。
尽管这些华人学生很辛苦,但却有父母的强烈压力和推动力,还是的把学位熬下来,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等退休再玩吧。
华人读书就是为了功名利禄,这早就是儒家千年的熏陶历练所成。也正因为如此,多数华人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仅仅喜欢职业所带来的虚荣。
349592.jpg (152.87 KB, 下载次数: 8)
20:38 上传
美国人太在意自己生命中的喜好,非把这种喜好变成自己的事业,甚至当这种喜欢还未能形成行业时,自己就去开创一个出来,否则我们今天怎会除了医生和律师还有这么丰富的IT和文化生活?
9. 中国人讲情义也讲信誉。
中国人来到美国十分不易,一般都比较遵纪守法,被称为“无麻烦公民“。
美国人讲法,中国人讲情,前者是君子之交,后者是信用之交,所以中国人珍惜信用,而美国人事事讲法,却未必讲究信用。美国华人的平均信用分数很高,而美国人往往因为不善理财而毁掉自己信用分数。
有些中国律师做广告说如何让人利用合法理由避税或领取政府福利,但不少华人嗤之以鼻不愿采用。
024_006.jpg (197.24 KB, 下载次数: 8)
20:31 上传
笔者过去有个经验,借钱给华人朋友一般有借有还,但借给美国人有去无回的机会比较高,要敢于向美国借钱者说:”我不是你的银行“。
10.中国人夫妻关系比较牢靠。
前面讲过华人爱钱多于老公老婆,但有钱或没钱的华人都不太会离婚,这是美国人的印象。
其实,中国国内流行“一不做,二不休“,许多人都搁浅在有名无实的夫妻关系中。富人官人风花雪月非常普遍,为了分享特权其配偶也并不轻易发难。
穷人娶亲不易,当然宁愿忍让着凑合过日子,保持婚姻不散。其实,中国人夫妻情义比较实惠,比美国人更多些理性和思想约束,这算是儒家文化比较好的一面。
家庭依然是华人生存的最重要精神驱动力之一,也是感情支持的根本所在。
.jpg (123.41 KB, 下载次数: 8)
20:32 上传
估计有近一半美国人更倾向于把婚姻看成某种性别合作关系,但依然有许多美国人坚守清教徒教义,家庭观念十分浓厚。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美国人讲法,中国人讲情,前者是君子之交,后者是信用之交,所以中国人珍惜信用,而美国人事事讲法,却未必讲究信用。美国华人的平均信用分数很高,而美国人往往因为不善理财而毁掉自己信用分数。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这十大现状多数让中国人蒙羞啊!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很有意思!
  曾经有个同事抱怨过,她说,你们中国人总是认为中国是&大地中央的国家(the country of the centre)&,因此总是不关心其他国家的事物, 但是你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了,世界
  曾经有个同事抱怨过,她说,你们中国人总是认为中国是&大地中央的国家(the country of the centre)&,因此总是不关心其他国家的事物, 但是你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了,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己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需要你们中国的介入。中国人传统观念认为决不能插手别国内政,因此不会管别的国家如何处理自己内部事务,但是西方人认为当一个国家搞不定自己内部事务的时候,强大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主动介入。但是同时这个同事也说她能理解中国不干涉别国的立场,因为她知道很多时候外来国家的干涉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而不是得到解决。
  听我这么一说,Jamie突然对中国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兴趣,问我在中国老师是怎么上课的。我告诉他中国的课堂上老师有权要求学生不得打断老师的讲话,不得私下说话,没有得到老师的许可不可以在课堂上吃饭喝水,如果有什么问题要举手,老师同意才能提问,否则只能等到下课私下和老师交流,而且最终学生要参加考试的,考试通不过往往就要重修。反过来说,学生在课后有权要求老师尽可能详细的给学生私下讲解学生没有理解的问题,老师不能随意拒绝(不知道这是不是规定,反正我之前本科就读的大学的确是这样的)。如果是小学和中学,还会要求学生在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起立向老师问候。 Jamie的反应吓了我一跳,他大吼一声&That's excellent&。
本栏目最新文章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
热门关键词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在其它国家眼中 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在外国人眼中 中国事什么形象?现在总能听外媒说中国日益强大 它们把中国视为有威胁的对象什么的 中国现在到底怎么样啊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中国日益强大,但还没达到强大,把中国视为威胁对象是因为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他国担心中国经济增速背后可能带来的日后强大.馅饼就那么大,他们怕中国抢.你所说的还是宏观角度吧,微观的就又是另一码事儿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美国人当年用它抵御外敌,但如今在中国却被嫌弃
你妈冬天逼你穿的秋裤虽然丑,却曾是美国战时的军备物资,如今在中国也是刚需!
文|唐欣乐天气越来越冷,你不得不穿上越来越多的衣服把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可行走在北方街头的冷风中,你还是觉得自己少穿了点什么。衣服鞋帽都穿戴齐整的你拍拍脑门恍然大悟,是秋裤!一到冬天,仿佛只有秋裤才能让人在寒风中找到温暖与安全感。秋裤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字:衬裤、线裤、棉毛裤、卫生裤,这些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名字都指向同一种裤子:穿在外裤里的裤子——属于内衣——不能示人,但可以御寒。不过秋裤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土”。有人甚至为了不穿秋裤出门丢人,还发明了“苏联用秋裤让中国人亡国灭种”的阴谋论。但可惜这种论调是彻头彻尾的谣言。秋裤虽然土,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目前可考的类似秋裤的内外两层裤子的穿法,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当时的欧洲上层阶级为了方便骑马,抛弃了拜占庭式的宽大袍子,改穿稍短的上衣和两层裤子。穿在里面一层的裤子到十六世纪后逐渐进化成了内裤(drawers),而外面一层则是马裤(breeches)的雏形。马裤在中世纪的欧洲是贵族的特有装扮,曾一度引领时尚潮流。十世纪以后马裤开始出现,它的长度通常只到膝盖或是膝盖下面一点,手工制成,材质以羊毛为主,穿起来比较贴身。十六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就是马裤的忠实拥趸,因为马裤可以将小腿的肌肉线条完美地展现出来。紧身马裤搭配一双尖头鞋子通常是亨利八世穿搭的标配,这一搭配引得欧洲贵族纷纷学习,进而成为时尚。英国汉普敦宫重建亨利八世葡萄酒喷泉,演员穿着戏服在汉普敦宫庭院的葡萄酒喷泉旁接受拍照。/视觉中国但秋裤不必为没有继承祖先的时尚而自卑,部分服装史学家认为在亨利八世之后,马裤开始了实用和美观的分化,追求实用的部分强化了其保暖特性成为秋裤(long underwear),而追求美观的部分则逐渐演化成了打底裤(legging)。按照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的说法,凡以功能性见长的都算不得时尚,时尚也从来不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舒服。秋裤是用来保暖的,实用目的十分明确,被人说“土”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马裤在变,它的搭档也在变。16世纪后期,马裤在西班牙被改良,材质更加多样化,除了羊毛,棉布、丝绸也被用来制作马裤,与马裤搭配穿着的裹腿变成了袜子,不变的是马裤贴身的样式。这一时期,上流社会的男性马裤仍然保持着只到膝盖的风度,但在民间,马裤越来越长,袜子则越来越短。人们开始接受男性直接穿紧身长马裤,最终,在袜子和马裤的斗争中,袜子完败,被完全“藏”在靴子里。不能怪中国人,就算是美国士兵也嫌弃秋裤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士兵们为抵御严寒,会在制服里穿着一种连衫裤(union suit),这种与女人的联合内衣(combination)看起来相近的内衣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当时,工人大量出现,人们开始注意下肢的保暖。宽松舒适、便于行动成了工人们对裤装的新诉求。连衫裤它像是一套无缝连接的秋衣秋裤,身前有七颗扣子,开口到裆部;身后有三颗扣子,方便人们解决生理问题。这种连衫裤得益于纺织业的机械化而快速传播开来,人们开始在商店里购买内衣,而不是自己做。现代样式的秋裤(long underwear)到了20世纪才被发明出来。20世纪初的男士内衣四件套。/Pinterest当时,许多从事拳击等职业的男性,为了方便活动、保暖、同时还需迎合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往往穿用由古典时代男装里的紧身长马裤改良而成的贴身长裤,并将裤管塞进短袜。这种现代秋裤在二战期间是不可或缺的军需物资。当时的美国士兵可以说是现代秋裤的第一批使用者。日,一名驻扎在威斯康星的美国新兵在家书中写到,“上周五天气转冷了一点,我们收到了过冬的衣物。秋裤(long johns)太暖和了,我一刻都不想离开它。”当时的另一名士兵也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在寒冷的天气里我穿了快一年长内裤,现在的我换上四角短裤(boxers),感觉就像是在裸奔。”同样是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的西班牙蓝色师团赶到天寒地冻的苏联支援德国军队时,带去的物资中也有这种长内裤。不同的是,此时美国的长内裤的主要材质是轻便舒适的棉织物,而在欧洲,羊绒长内裤则大行其道。二战期间,两名士兵趴在地上准备射击。/AP为了抵御寒冷,他们又不得不穿上它,很多士兵放下自尊开始穿秋裤时都会被嘲笑。但是,当士兵们套上秋衣秋裤后,总是会停起胸脯,鼓起肱二头肌,以显示自己强健的身材,就像John L. Sullivan(19世纪末期的一名重量级拳击手)一样在军营里昂首阔步地走来走去。于是人们就用这位拳击手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实用但不甚悦目的衣物了。秋裤在英文中的别称“long johns”也从此传播开来。秋裤传入中国后,苏联阴谋论给不听话的年轻人找到了不穿秋裤的理由秋裤不仅在欧美各国大行其道,在中国也有广阔的市场。晚清时期,随着洋货涌入中国内地,女性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洋装,其中就包括秋裤。到民国时代,秋裤已经是国内最常见的新式衣物之一。但当时的中国人在秋裤界还是伸手党,由于纺织工业的落后,纺织厂更多的是生产内衣裤、汗衫等简单的纺织物。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国产面料制作的秋衣、秋裤才陆续出现,品种也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70年代,秋裤更是成为男女老少钟爱的御寒衣物。如今随着纺织工艺的进步,秋裤的生产厂家更热衷于提升其保暖性,给产品贴上“保暖”、“发热”的标签,各种新型材料的秋裤层出不穷,但秋裤却常因不够美观而遭到嫌弃。很多人因此而觉得,年轻人穿秋裤就是站在时尚的对立面,甚至有点丢人。但秋裤阴谋论的出现,帮助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们找到借口从时尚的对立面站到了他们妈妈的对立面——不穿秋裤。“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在这一语境下,中国人穿上秋裤可以使体内的“抗寒基因”退化,不能再往寒冷的北方扩张。此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秋裤摇身一变,成了苏联为巩固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权而发明并刻意在中国传播的邪恶工具,“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和朝鲜人还在穿它”。穿秋裤实在亡不了中国人。“秋裤阴谋论”之所以看起来言之凿凿,是因为其依据了早期生物进化理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但在现代科学的推演下,这种学说早已站不住脚。“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退化”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十九世纪初,拉马克的学术研究将这种想法和“获得性遗传”结合起来,用来解释物种发生变化的原因。其后的达尔文也并没有予以否认,这种想法于是成为一种常识广泛流传开来。但就人的身体而言,“越用越发达”只对某些特例说得通,比如,人类的肌肉和骨骼的确可以因为合理锻炼而变得强大,但不正确的使用也可以导致受伤;接触某些病原体可以起到免疫的效果,但是除非是专门设计的疫苗,否则可能感染疾病。而一些毒药长期接触并不会产生耐药性反而是慢性中毒,也能够说明,人体的器官并不是都有“越用越发达”的属性。然而即便是那些可以改变性状的器官,后天习得的变化也难以遗传给下一代。人类的代际遗传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实现的,它是位于DNA上的一个特殊片段,可以决定人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根据遗传学中心法则,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细胞翻译以合成蛋白质,基因的变化可以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并可能改变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但这一影响过程却不可逆。也就是说,生物DNA的不同可以表现在外在,但生物不可以把它所经历的信息写入DNA——人类后天通过“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并不能改变基因,也就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所谓“穿上秋裤就能使‘抗寒基因’退化”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既然无需担心被灭国,秋裤在中国着实需要被正名,站在时尚对立面的秋裤更是中国人的刚需。由于地形的原因,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得以在中国北方长驱直入,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度要明显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北京的冬季平均温度其实和俄罗斯的莫斯科、芬兰北部城市、加拿大魁北克和蒙特利尔地区这些纬度明显更高的地区相近。除了气候,出行方式的选择和供暖系统发达与否都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秋裤的取舍。英国针织老字号John Smedley的官网博客曾发表过这样的感叹:“1960年代,我们的秋裤卖不动了”。这是因为全世界第一个成熟的汽车空调系统在1953年开始运行,秋冬季节,汽车里终于也不冷了。于是随着汽车空调的普及,秋裤在欧美逐渐衰落。而即便没有汽车,在很多地方,选择地铁出行的人也不需要担心受冻:莫斯科地铁系统温暖而高效,可以保证24小时供暖;日本即便最老的两式车厢都装有空调,大部分车厢可以保持26摄氏度的恒定温度。莫斯科推出电影主题地铁 上班族宛若置身电影博物馆。/视觉中国不只是地铁,欧美地区的室内供暖也不逊色。与北京纬度相近的纽约,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冬季并不寒冷,是常年不冻港。但在纽约,除了大量自采暖外,集中供暖是从每年10月1日到次年5月31日,不仅时间超长,而且实时根据户外温度来调整供暖时长,以保证室内温度不冷不热,不给想穿秋裤的人一点机会。而在与北京冬季气温相近的芬兰,住宅和办公室的供暖温度可保持在20摄氏度至22摄氏度,以保证人体对温暖的基本需求,这一温度标准也高于中国集中供暖地区规定的18摄氏度的标准。可以说,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供暖系统的发展,人们对秋裤保暖性能的需求必然是越来越小的。但在目前的中国,秋裤的保暖性能够抵消一部分由于基础设施的简陋带来的寒冷,因此秋裤在中国实在是仍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参考文献:1.Hana Kamal , American Fashion Through the
Decades , September 24, 2015.2.Gerald R. Kleinfeld,Lewis Tambs,Hitler's
Spanish Legion: The Blue Division in Russia in WWII.&3.Yvette Mahe , PART II: MEN’S
SEX-ORGAN COVERS, , PHD,In Fashion HIstory,MAY 24, 2014.4.Kevin Laland,Does
evolutionary theory need a rethink?& YES, URGENTLY. Nature,Volume
514,Issue 7521,08 October 2014.5.Denis Michel,Basic
statistical recipes for the emergence of biochemical discernment,Progress in
Biophys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Volume 106, Issue 3, September 2011, Pages 498–516.6.卞向阳,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7.王晓莹,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包装世界》,2015年 第4期.8.Wikipedia:Trousers、Breeches、Long
underwear.9.Ent,秋裤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果壳网,&日.
网易评论长期接受投稿和读者来信 电邮view163#(将#替换为@)
专栏最受欢迎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外国人街访:和中国人谈恋爱时,老外最“嫌弃”哪点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外国人街访:和中国人谈恋爱时,老外最“嫌弃”哪点
&&&热&&&&&
【字体: 】
外国人街访:和中国人谈恋爱时,老外最“嫌弃”哪点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52&&&&更新时间:&&&
你和外国人谈过恋爱吗?有没有打算尝试一段跨国恋情。异国恋会带来很多新鲜的体验,但无形中也会在情侣之间制造一些障碍。很多中国人认为,和外国人谈恋爱更自由,可以享受更多私人空间;也有人觉得因为语言文化问题,很难和老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那么在老外眼里,和中国人谈恋爱是什么感觉呢?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又会如何评价自己的中国情侣呢?
谈及和中国人谈恋爱时遇到的麻烦,老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食物:
语言也是跨国恋情侣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然最大的障碍还是风俗差异,即使是外国人也逃不掉丈母娘的“魔咒”……
以及被婆家“催生”的命运:
虽然跨国恋情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情感经历挺不错的,也有外国小哥大赞中国妹子们包容、开放:
想观看更多有趣的跨国恋心得,请戳完整视频:
视频来源:这里是美国编辑:董静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Welcome to our listening lounge! 站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