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湾咨询监理公司老总王晓明是不是人大商学院讲师管理体系的那个讲师啊?

【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王晓明 心中无敌得天下(图)
  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杀出监理行业的一匹黑马,它不仅以水运和公路工程监理“两轮驱动”飞速前进,还涉及项目管理、工程顾问、勘察设计、招标代理等诸多服务范围,在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着斐然的成绩。
  正如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晓明递出的名片,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反面赫然印着的企业11 项甲级、1 项专项和4 项乙级咨询监理资质让人无不咂舌。显然,这是一份实力的证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幕后推手,王晓明曾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质疑者有之,抨击者也不乏其人,面对这些,王晓明从不争辩。即使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坦诚地说,我们不需要张扬什么,也不需要证明什么。
  这种大度,与互联网江湖傲视群雄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颇为神似。
  马云喜欢写给别人八个字:心中无敌,无敌天下。或许正因为王晓明从不树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率众打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两者异曲同工。
  爬上岸 走出去
  2002 年2 月15 日,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会议室内气氛凝重,37 名干部职工忐忑不安地拿捏着各自未卜的命运。
  这次职代会,他们必须对企业未来做个决断。
  企业改不改制?如果改制,失去原厦门市港务局这棵“大树”的庇护,出路在哪里?如果不改,即使王晓明也只能得到27 个月工资3 万元左右的补偿之后,他们与原厦门市港务局的关系将会一笔勾销。
  王晓明时年46 岁,已取得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将获得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MBA 硕士学位,还兼任原厦门市港务局多个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人生辉煌之时。
  两票无效,35 人同意。作为厦门市16家改制试点单位之一的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终于决定――为明天赌上一局。
  王晓明在职代会上悲情放言:爬上岸,走出去。
  旗帜不倒,信念就在。王晓明的破釜沉舟给了众人信心和勇气。
  “当时,我们手头只有几项水运的收尾工程,企业也只有一个建设部的港口与航道工程监理甲级资质,不从水运走向公路工程监理,就没有活路。我们提出了多学科、全过程、综合性的企业战略,从单一的水运工程监理挺进多项工程监理和招标、造价、咨询、设计等专业。”让王晓明回忆从前,较为残酷,那段浸染着血泪的创业史,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心口的痛。
  他们理性分析了面临的严峻形式,把资源分为“三主”(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次”(行政管理资源、财务资源和技术资源)。政府资源最重要,不取得相关资质,就进入不了市场,进入市场必须依靠复合型的技术管理团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我们能取得诸多业绩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一直从事经营战略研究工作的经历,使我能够尽快解开一团乱麻。”回首过去,王晓明没有忘记原厦门市港务局对自己培养的感激。
  因为程序的问题,企业改制从2003年1 月1 日才正式拉开帷幕。改制前,他们就已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市场的寻找,组织公路工程监理培训,邀请专家授课。
  培训学习热潮迅速掀起,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甚至创下办一个培训班花费30 万元的记录。
  2003 年上半年,他们取得交通部水运工程监理甲级资质,下半年取得交通部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当年10 月,在得不到当地业主信任、无法取得本土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情况下,王晓明以超人的胆魄,把企业扩张的方向指向了遥远的新疆。
  这种抉择,既有无奈,也掺杂着更多悲情色彩。
  2003 年11 月,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中标新疆乌鲁木齐一条30 多公里的二级公路,监理费只有300 万元。这在一些干过公路监理大项目的企业看来微不足道,对于王晓明和他的团队来说,却是他们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NO.1。
  “取得第一个业务不容易,业主让进场,即使天上下刀子我们也得去。”农历腊月二十六,冰天雪地的北国,零下20多摄氏度,监理工程师必须进场。
  厦门,这座四季如春的海岛城市给了人们安逸和舒适,却带给20 多位监理工程师更大的挑战。当年“生离死别”的场景,许多人记忆犹新。他们奔赴新疆,承受了气候、饮食等各种不适应,出色地完成了企业突围的第一战。
  2004 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在新疆中标的公路工程监理项目达到11 个。破冰之旅,战果辉煌。
  人生事业的大转折考验着王晓明的承受力,“差点命丧湖北恩施野三关”的惊魂一刻至今让他不寒而栗。那是2005 年秋的一个深夜,下着细雨,他驾驶着车辆与其他4 位同事赶赴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监理现场。越野车行至急拐弯处,刹车失灵,车轮在路面上飞速下滑。王晓明白天走过这个路段,知道下面就是1000多米的悬崖,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情急之下,他连手刹也拽断了。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越野车右前轮侥幸地卡在路边石头上,停了下来。躲过一劫的全车人无不惊出一身冷汗。当时,王晓明执意赶赴现场,是为了解决机构紧急事务。
  就是在这样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2005 年底,他们完成了第一个“三年计划”,取得相关甲级资质近10 项。涉及的专业领域涵盖港口航道、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石油化工、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机电安装等。
  “这些资质都是战略指导下的成果,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王晓明对当初不少人质疑他“上面可能有关系”给予坚决否定,“2002 年,我到北京找建设部咨询,还是拨打114 查号后自报家门,说我们是他们的会员,才问到了地址。”
  聚合精英 构筑高地
  2006 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第二个“三年计划”提出了“聚合精英、构筑高地”的企业发展目标。
  王晓明觉察到,单纯依靠资质、管理粗放、打运动战的模式已经落伍。企业运营和管理随政府监督、业主要求的提高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要想拓展业务、打出品牌,必须避开运动战,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实现市场人才本土化,成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发展的大势趋。
  于是,中国建筑英才网、中国交通人才网、福建海峡人才网、厦门人才网等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上,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滚动招聘信息格外引人注目。
  推出这样的举措,缘于两次尝试。一个是2002 年于福建三明成立的省内第一个分公司,另一个是2004 年于浙江宁波成立的省外第一个分公司。由于全是自己的人马,“机构临时性、人员流动性、管理超时空”给他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具有轰动效应的招兵买马,催生了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多种经营模式。
  他们北上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东、陕西、辽宁,西进重庆、湖北、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南下广西、贵州、广东、海南寻找市场和合作伙伴,开拓工程监理咨询业务,建立区域经营市场,相继成立各地分公司、办事处或参股公司。
  除办事处作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驻外代表机构外,更多的是利用各地丰富的地缘优势和市场资源,通过经济、法律的程序,选择有信誉的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分公司或参股公司。这种经营模式要求合作双方以诚相待、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由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这是一种超常规的运作模式,王晓明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质疑的最大焦点是,这种“遍地开花”的方式是否存在违法分包等行为?
  其实,王晓明深知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性,一直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国家的法律法规,力争自己首先成为守法的经营者。
  企业运作模式必须合法,始终是他们制订这一战略的根本原则。这位揣着律师证却从未代理过一件案件的企业家自有他的长远打算。这些年来,他从没离开过法律知识的帮助。
  对于这种质疑,他说:“我们不存在分包现象,对相关问题也把握得比较准。
  我们允许有人对企业内部的经营分配模式和激励机制发表看法,但你不能通过这些因素来断言我们属于分包。分包或转包的主要特征是法人和法人间、实体和实体间存在劳动关系,共同组建分公司或参股公司不在这个范畴。”
  多种经营模式运作,监控力度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企业扩张的成败。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从许多方面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机构运行中,《监理机构工作指南》、《监理机构行政管理办法》和各专业《技术管理办法》等,都是我们遵守的规矩,每两年修订一次。小到修一次车辆、签一次租房合同,大到财务管理、人员考核。”通过内部办法形成规矩,最终实现与业主的合作、服务,是王晓明一贯看重的工作原则。
  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实行全方位信息网络化管理,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最外层的公众网站向社会开放,树立企业形象;亚商务网站是企业总部与驻外办事处等联络的桥梁;核心网站供企业总部办公交流。三层次的计算机网络,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王晓明肯定地告诉记者,明年,他们将开通电视电话视频会议,分布在全国的监理工程师就能在同一时间开会了。话语里明显流露出喜悦的情绪。
  打造“三支一流团队”
  2009 年至2011 年,王晓明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定位于人力资源方面,他们提出了打造“三支一流团队”的响亮口号。
  “三支一流团队”即一流的技术专家团队、一流的行政管理团队和一流的监理骨干团队。
  对于第三个“三年计划”的启动,王晓明的解释别具一格:“我们以后向业主推荐的将不再是业绩,而是专家团队,你要看我们能做什么事情。技术咨询企业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所以企业必须把从资质、业绩的竞争转变到智力的竞争上来。”
  2009 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承监项目超过100 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分布在全国各地超过1000 人的团队,带来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诸多难题。
  王晓明深知,取员工之所长,应最大程度地从“员工利用”向“员工使用”转变,锻炼管理人员的能力,势在必行。于是,严格的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措施相继推出,他们定期维护、逐步完善。
  他们派专人定期收集各有关部委关于个人执业资格的评审、晋级、申报等信息,协助员工做好执业资格证书的办理事宜及注册、备案、变更、年检等,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参加各类培训、考试。根据在岗人员、应聘人员和社会上有专业经验工作人员的分类,建立翔实的人才数据库。
  记者获悉,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不少于20 万元,还把外派培训作为激励员工不断进取的方法之一,列入企业人才培训规划。薪酬管理上,他们采用职位级别工资制,实行学历、技术职称和个人执业资格补贴,同时引进激励机制,每月评价,把利益风险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紧密挂钩。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我赖企业生存、企业因我发展’的和谐氛围。”王晓明说。
  文化是企业的D N A。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注重以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塑造人,倡导“诚信、自尊、严谨”。对此,王晓明如是解释,“做咨询行业,你不诚信、不公正,将会祸国殃民。说得严重一点儿,行业存在不正之风,关乎廉政,委屈、虚荣也罢,你要扛得住,要有尊严。我们从事技术工作,必须严谨。”
  他告诉企业高管,世间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的事情,做人做事,要忍辱负重。
  第三个“三年计划”的逐步推进,使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事业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他们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国家计量(C M A)认证;承监的厦门港东渡港区三期工程、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新建工程、国电福州江阴电厂新建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连续五年跨入建设部百强企业,连续两年名列福建省监理企业十强首位并荣获厦门市五一劳动奖。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王晓明格外冷静。他说,这些并不重要,我觉得“港湾人”
  从改制时的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能否活下去,到现在站稳脚跟活下来,而且对前景充满信心,这足以让每个人由衷骄傲。
  王晓明从不歧视微小的事物,也不奢谈远大的理想。其实,作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苦心经营者,他一直期盼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成为一棵大树――“我国实行监理制之初,一片茫茫草原,没有大树。虽然现在我们不敢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是一棵大树,但是起码是一株正在茁壮成长的小乔木。
  未来的路很长,我们不能像小草,经不起干旱严寒,我们要有大树的梦想。”
  对话王晓明
  记者:在企业近7 年的发展历程中,想必有许多让您感慨的人或事。对这些人或事,您有何感想?
  王晓明:可以说,时势造就了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国家拉动内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企业成长的良好外部氛围。从甚至不知道驻地办是什么的监理之初到目前的复杂化;从犯了错误接受批评教育,到一大批企业有机会站起来;各级领导的精心呵护功不可没。这是我首先要感谢的。
  担任监理企业负责人之前,我一直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也许正因为我不懂土建工程技术,才有更多精力关注内部制度改革。所以,我从来不去找总监理工程师,也不愿他们拿技术来唬我,我放手让他们去做。这种彼此的信任和依赖,也是我要感谢的。
  我遇到很多的人或事,给予了员工更多宽容,管理更加人性化。企业荣辱与他们血肉相连。在心怀感恩的同时,我们要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对于竞争对手,我从来不把他们当做敌人。水运、公路、化工等领域我们都已涉及。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总等都有我们的业绩;国电、华电、大唐、中电投等电力五大公司及武钢、首钢、包钢等钢铁集团曾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这底气,我们何苦在某个“地盘”上与人家较真、生气。
  记者:担任监理企业的总经理,是您人生的一大转折,相信这些年的风雨兼程使您对这个行业的感情和理解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我们想了解的是,您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王晓明:随着企业版图越来越大, 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是安全和质量。它们是两条高压线,碰到哪条都要死。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在大会上说,我是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最大的投诉中心,一旦发现安全和质量问题,任何人都可越级投诉。业务少做点儿、做慢点儿没关系,安全和质量出问题,一切将化为乌有。
  记者:企业目前发展态势强劲, 仅2009 年的监理合同额就超过一亿元,在监项目100 多个。作为企业负责人,您比较满意的咨询监理工程项目有哪些?
  王晓明:公路工程监理方面,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可以称为“经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项目接手时间在企业改制后不久,我们算是初生牛犊不“识”虎,没想到工程属于那么复杂的喀斯特地貌。我们提心吊胆地干完,所履约监理的标段第一个通车,考验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新疆库阿高速公路,我们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招标文件,总投资59 多亿元,在项目代建之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水运工程监理方面,我们从中石油壳牌广东惠州1000 万吨炼油项目知道了什么叫项目管理,学习了PMC(项目、管理、咨询)、EM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先进管理模式,很有感触。
  记者: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发展步伐之快业内有目共睹,那么,能否谈一下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王晓明:代建和项目管理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争取这么多资质,就是想全过程为业主服务。比如中石油壳牌广东惠州项目,全球钢管供应商就有700 多家,涉及2 万多种规格和型号,你能按照施工的进度进场吗?不可能。
  进场不了,设计索赔、施工索赔业主就不干了。如果把设计、采购、施工交给一家能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从事项目管理,统筹安排、科学协调,这些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可以把项目管理、工程顾问、勘察设计、招标代理、施工监理、试验检测、造价咨询等综合资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工地试验室曾经成为国家电力系统颁发的中心试验室,代表政府职能,受到高度信任。这从一个侧面可以证明我们的实力。
  记者:您还有什么话题想与读者分享?
  王晓明:我只希望把我们的教训、感悟告诉大家,这个行业确实不好做,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吃很多苦头,但还是能做下去,并且通过自身努力会做得更好。
  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你的勤奋,来自你的思索,来自你的用心。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Dior甜心)、(左岸)、(沁雨) ]
京ICP备号-3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股票/基金&
王晓明 心中无敌得天下
作者:陈克锋
  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杀出监理行业的一匹黑马,它不仅以水运和公路工程监理“两轮驱动”飞速前进,还涉及项目管理、工程顾问、勘察设计、招标代理等诸多服务范围,在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着斐然的成绩。  正如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递出的名片,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反面赫然印着的企业11 项甲级、1 项专项和4 项乙级咨询监理资质让人无不咂舌。显然,这是一份实力的证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幕后推手,王晓明曾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质疑者有之,抨击者也不乏其人,面对这些,王晓明从不争辩。即使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坦诚地说,我们不需要张扬什么,也不需要证明什么。  这种大度,与互联网江湖傲视群雄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颇为神似。  马云喜欢写给别人八个字:心中无敌,无敌天下。或许正因为王晓明从不树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率众打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两者异曲同工。  爬上岸 走出去  2002 年2 月15 日,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会议室内气氛凝重,37 名干部职工忐忑不安地拿捏着各自未卜的命运。  这次职代会,他们必须对企业未来做个决断。  企业改不改制?如果改制,失去原厦门市港务局这棵“大树”的庇护,出路在哪里?如果不改,即使王晓明也只能得到27 个月工资3 万元左右的补偿之后,他们与原厦门市港务局的关系将会一笔勾销。  王晓明时年46 岁,已取得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将获得北弗吉尼亚大学MBA 硕士学位,还兼任原厦门市港务局多个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人生辉煌之时。  两票无效,35 人同意。作为厦门市16家改制试点单位之一的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终于决定―为明天赌上一局。  王晓明在职代会上悲情放言:爬上岸,走出去。  旗帜不倒,信念就在。王晓明的破釜沉舟给了众人信心和勇气。  “当时,我们手头只有几项水运的收尾工程,企业也只有一个建设部的港口与航道工程监理甲级资质,不从水运走向公路工程监理,就没有活路。我们提出了多学科、全过程、综合性的企业战略,从单一的水运工程监理挺进多项工程监理和招标、造价、咨询、设计等专业。”让王晓明回忆从前,较为残酷,那段浸染着血泪的创业史,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心口的痛。  他们理性分析了面临的严峻形式,把资源分为“三主”(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次”(行政管理资源、财务资源和技术资源)。政府资源最重要,不取得相关资质,就进入不了市场,进入市场必须依靠复合型的技术管理团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我们能取得诸多业绩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一直从事经营战略研究工作的经历,使我能够尽快解开一团乱麻。”回首过去,王晓明没有忘记原厦门市港务局对自己培养的感激。  因为程序的问题,企业改制从2003年1 月1 日才正式拉开帷幕。改制前,他们就已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市场的寻找,组织公路工程监理培训,邀请专家授课。  培训学习热潮迅速掀起,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甚至创下办一个培训班花费30 万元的记录。  2003 年上半年,他们取得水运工程监理甲级资质,下半年取得交通部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当年10 月,在得不到当地业主信任、无法取得本土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情况下,王晓明以超人的胆魄,把企业扩张的方向指向了遥远的新疆。  这种抉择,既有无奈,也掺杂着更多悲情色彩。  2003 年11 月,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中标新疆乌鲁木齐一条30 多公里的二级公路,监理费只有300 万元。这在一些干过公路监理大项目的企业看来微不足道,对于王晓明和他的团队来说,却是他们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NO.1。  “取得第一个业务不容易,业主让进场,即使天上下刀子我们也得去。”农历腊月二十六,冰天雪地的北国,零下20多摄氏度,监理工程师必须进场。  厦门,这座四季如春的海岛城市给了人们安逸和舒适,却带给20 多位监理工程师更大的挑战。当年“生离死别”的场景,许多人记忆犹新。他们奔赴新疆,承受了气候、饮食等各种不适应,出色地完成了企业突围的第一战。  2004 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在新疆中标的公路工程监理项目达到11 个。破冰之旅,战果辉煌。  人生事业的大转折考验着王晓明的承受力,“差点命丧湖北恩施野三关”的惊魂一刻至今让他不寒而栗。那是2005 年秋的一个深夜,下着细雨,他驾驶着车辆与其他4 位同事赶赴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监理现场。越野车行至急拐弯处,刹车失灵,车轮在路面上飞速下滑。王晓明白天走过这个路段,知道下面就是1000多米的悬崖,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情急之下,他连手刹也拽断了。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越野车右前轮侥幸地卡在路边石头上,停了下来。躲过一劫的全车人无不惊出一身冷汗。当时,王晓明执意赶赴现场,是为了解决机构紧急事务。  就是在这样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2005 年底,他们完成了第一个“三年计划”,取得相关甲级资质近10 项。涉及的专业领域涵盖港口航道、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石油化工、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机电安装等。  “这些资质都是战略指导下的成果,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王晓明对当初不少人质疑他“上面可能有关系”给予坚决否定,“2002 年,我到北京找建设部咨询,还是拨打114 查号后自报家门,说我们是他们的会员,才问到了地址。”  聚合精英 构筑高地  2006 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第二个“三年计划”提出了“聚合精英、构筑高地”的企业发展目标。  王晓明觉察到,单纯依靠资质、管理粗放、打运动战的模式已经落伍。企业运营和管理随政府监督、业主要求的提高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要想拓展业务、打出品牌,必须避开运动战,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实现市场人才本土化,成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发展的大势趋。  于是,(,)英才网、中国交通人才网、福建海峡人才网、厦门人才网等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上,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滚动招聘信息格外引人注目。  推出这样的举措,缘于两次尝试。一个是2002 年于福建三明成立的省内第一个分公司,另一个是2004 年于浙江宁波成立的省外第一个分公司。由于全是自己的人马,“机构临时性、人员流动性、管理超时空”给他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具有轰动效应的招兵买马,催生了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多种经营模式。  他们北上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东、陕西、辽宁,西进重庆、湖北、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南下广西、贵州、广东、海南寻找市场和合作伙伴,开拓工程监理咨询业务,建立区域经营市场,相继成立各地分公司、办事处或参股公司。  除办事处作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驻外代表机构外,更多的是利用各地丰富的地缘优势和市场资源,通过经济、的程序,选择有信誉的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分公司或参股公司。这种经营模式要求合作双方以诚相待、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由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这是一种超常规的运作模式,王晓明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质疑的最大焦点是,这种“遍地开花”的方式是否存在违法分包等行为?  其实,王晓明深知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性,一直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国家的法律法规,力争自己首先成为守法的经营者。  企业运作模式必须合法,始终是他们制订这一战略的根本原则。这位揣着律师证却从未代理过一件案件的企业家自有他的长远打算。这些年来,他从没离开过法律知识的帮助。  对于这种质疑,他说:“我们不存在分包现象,对相关问题也把握得比较准。  我们允许有人对企业内部的经营分配模式和激励机制发表看法,但你不能通过这些因素来断言我们属于分包。分包或转包的主要特征是法人和法人间、实体和实体间存在劳动关系,共同组建分公司或参股公司不在这个范畴。”  多种经营模式运作,监控力度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企业扩张的成败。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从许多方面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机构运行中,《监理机构工作指南》、《监理机构行政管理办法》和各专业《技术管理办法》等,都是我们遵守的规矩,每两年修订一次。小到修一次车辆、签一次租房合同,大到财务管理、人员考核。”通过内部办法形成规矩,最终实现与业主的合作、服务,是王晓明一贯看重的工作原则。  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实行全方位信息网络化管理,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最外层的公众网站向社会开放,树立企业形象;亚商务网站是企业总部与驻外办事处等联络的桥梁;核心网站供企业总部办公交流。三层次的计算机网络,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王晓明肯定地告诉记者,明年,他们将开通电视电话会议,分布在全国的监理工程师就能在同一时间开会了。话语里明显流露出喜悦的情绪。  打造“三支一流团队”  2009 年至2011 年,王晓明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定位于人力资源方面,他们提出了打造“三支一流团队”的响亮口号。  “三支一流团队”即一流的技术专家团队、一流的行政管理团队和一流的监理骨干团队。  对于第三个“三年计划”的启动,王晓明的解释别具一格:“我们以后向业主推荐的将不再是业绩,而是专家团队,你要看我们能做什么事情。技术咨询企业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所以企业必须把从资质、业绩的竞争转变到智力的竞争上来。”  2009 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承监项目超过100 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分布在全国各地超过1000 人的团队,带来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诸多难题。  王晓明深知,取员工之所长,应最大程度地从“员工利用”向“员工使用”转变,锻炼管理人员的能力,势在必行。于是,严格的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人事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措施相继推出,他们定期维护、逐步完善。  他们派专人定期收集各有关部委关于个人执业资格的评审、晋级、申报等信息,协助员工做好执业资格证书的办理事宜及注册、备案、变更、年检等,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参加各类培训、考试。根据在岗人员、应聘人员和社会上有专业经验工作人员的分类,建立翔实的人才数据库。  记者获悉,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不少于20 万元,还把外派培训作为激励员工不断进取的方法之一,列入企业人才培训规划。薪酬管理上,他们采用职位级别工资制,实行学历、技术职称和个人执业资格补贴,同时引进激励机制,每月评价,把利益风险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紧密挂钩。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我赖企业生存、企业因我发展"的和谐氛围。”王晓明说。  文化是企业的D N A。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注重以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塑造人,倡导“诚信、自尊、严谨”。对此,王晓明如是解释,“做咨询行业,你不诚信、不公正,将会祸国殃民。说得严重一点儿,行业存在不正之风,关乎廉政,委屈、虚荣也罢,你要扛得住,要有尊严。我们从事技术工作,必须严谨。”  他告诉企业高管,世间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的事情,做人做事,要忍辱负重。  第三个“三年计划”的逐步推进,使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事业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他们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国家计量(C M A)认证;承监的厦门港东渡港区三期工程、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新建工程、国电福州江阴电厂新建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连续五年跨入建设部百强企业,连续两年名列福建省监理企业十强首位并荣获厦门市五一劳动奖。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王晓明格外冷静。他说,这些并不重要,我觉得“港湾人”  从改制时的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能否活下去,到现在站稳脚跟活下来,而且对前景充满信心,这足以让每个人由衷骄傲。  王晓明从不歧视微小的事物,也不奢谈远大的理想。其实,作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苦心经营者,他一直期盼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成为一棵大树―“我国实行监理制之初,一片茫茫草原,没有大树。虽然现在我们不敢说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是一棵大树,但是起码是一株正在茁壮成长的小乔木。  未来的路很长,我们不能像小草,经不起干旱严寒,我们要有大树的梦想。”  对话王晓明  记者:在企业近7 年的发展历程中,想必有许多让您感慨的人或事。对这些人或事,您有何感想?  王晓明:可以说,时势造就了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国家拉动内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企业成长的良好外部氛围。从甚至不知道驻地办是什么的监理之初到目前的复杂化;从犯了错误接受批评教育,到一大批企业有机会站起来;各级领导的精心呵护功不可没。这是我首先要感谢的。  担任监理企业负责人之前,我一直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也许正因为我不懂土建工程技术,才有更多精力关注内部制度改革。所以,我从来不去找总监理工程师,也不愿他们拿技术来唬我,我放手让他们去做。这种彼此的信任和依赖,也是我要感谢的。  我遇到很多的人或事,给予了员工更多宽容,管理更加人性化。企业荣辱与他们血肉相连。在心怀感恩的同时,我们要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对于竞争对手,我从来不把他们当做敌人。水运、公路、化工等领域我们都已涉及。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总等都有我们的业绩;国电、华电、大唐、中电投等电力五大公司及、首钢、包钢等钢铁集团曾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这底气,我们何苦在某个“地盘”上与人家较真、生气。  记者:担任监理企业的总经理,是您人生的一大转折,相信这些年的风雨兼程使您对这个行业的感情和理解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我们想了解的是,您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王晓明:随着企业版图越来越大, 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是安全和质量。它们是两条高压线,碰到哪条都要死。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在大会上说,我是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最大的投诉中心,一旦发现安全和质量问题,任何人都可越级投诉。业务少做点儿、做慢点儿没关系,安全和质量出问题,一切将化为乌有。  记者:企业目前发展态势强劲, 仅2009 年的监理合同额就超过一亿元,在监项目100 多个。作为企业负责人,您比较满意的咨询监理工程项目有哪些?  王晓明:公路工程监理方面,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可以称为“经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项目接手时间在企业改制后不久,我们算是初生牛犊不“识”虎,没想到工程属于那么复杂的喀斯特地貌。我们提心吊胆地干完,所履约监理的标段第一个通车,考验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新疆库阿高速公路,我们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招标文件,总投资59 多亿元,在项目代建之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水运工程监理方面,我们从中石油壳牌广东惠州1000 万吨炼油项目知道了什么叫项目管理,学习了PMC(项目、管理、咨询)、EM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先进管理模式,很有感触。  记者: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发展步伐之快业内有目共睹,那么,能否谈一下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王晓明:代建和项目管理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争取这么多资质,就是想全过程为业主服务。比如中石油壳牌广东惠州项目,全球钢管供应商就有700 多家,涉及2 万多种规格和型号,你能按照施工的进度进场吗?不可能。  进场不了,设计索赔、施工索赔业主就不干了。如果把设计、采购、施工交给一家能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从事项目管理,统筹安排、科学协调,这些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可以把项目管理、工程顾问、勘察设计、招标代理、施工监理、试验检测、造价咨询等综合资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工地试验室曾经成为国家电力系统颁发的中心试验室,代表政府职能,受到高度信任。这从一个侧面可以证明我们的实力。  记者:您还有什么话题想与读者分享?  王晓明:我只希望把我们的教训、感悟告诉大家,这个行业确实不好做,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吃很多苦头,但还是能做下去,并且通过自身努力会做得更好。  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你的勤奋,来自你的思索,来自你的用心。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基金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晓明教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