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什么样的社会心态申论

作者:郝俊 来源: 发布时间:
选择字号:小 中
良好社会心态须制度支撑
■本报记者 郝俊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如何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傅军曾撰文指出:&纵观人类历史,良好的制度技术给人们提供了更公平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在他看来,制度技术是那些正视人性弱点、制约权力、平衡利益、释放人创造性的、肉眼看不见的经纬和谐的机器。
从社会运转机制出发,我们需要为改进社会心态作哪些努力?带着相关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傅军。
《中国科学报》:在您看来,社会心态与制度环境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傅军:首先,社会心态与制度环境之间紧密相关;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必须有良好的制度来作支撑。要说清其中的道理,也许要从新古典经济学开始,希望有所启示。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由此出发,我们可推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信徒来说,幸福的来源是理性经济人偏好的最大化。在哲学上,这种思路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边沁。在学术界这种偏好叫边沁主义。但是主流经济学却忽视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理性经济人的偏好是从哪里来的?是先天给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跳出经济学,或许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获得启发。根据心理学的最新发现,人是&理性的无意识&。这是说,在与环境互动中,人的大脑多数时间是在下意识地作概然性的判断。可见,人的意识或感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个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变量。
由此,在我看来,人的理性并不是给定的,而是制度环境的函数。换句话说,人是主体,制度是客体,两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了心态、偏好或预期。与此命题相一致,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幸福感?我的回答是,幸福感是你所处的现实状况等于或好于你的预期;而你的预期又是制度环境的函数。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制度安排又暗含了不同的激励或红利,其合理性和稳定性有好坏,时空性有大小。我把这些没有物理维度的&黑箱&称为制度技术,有待我们去解码、去学习,因为不同的制度技术不仅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心态和幸福感。
《中国科学报》:按照这一思路,产生当前安全感降低、社会信任陷入困境等心态的原因何在?
傅军:原因是目前中国的制度安排太碎片化,缺乏跨越不同时空的齐一性,现有的规矩常常是因人而言、因地而变。用物理学的语言,是缺乏同一的&光速&来统一各地不同的&时间&感。回到社会科学,这里我指的&光速&是法治,这里我拿不同&时间&感来比不同的心态、安全感或信任感。请注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实最终的参照系是个常量,即光速。有了光速这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原先人们不同的时间感就顿时变得更精确和更同一了。跨学科地想想,其实这个道理对我们理解社会心态和制度变迁的关系极具启发。
从理论再回到经验世界来看。事实是,传统中国社会总体是不太流动的,当时市场交易的半径是很有限的,处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形态,这与时空广阔的现代市场经济迥异。然而,改革开放后大有不同,随着市场交易半径的不断扩大,随着各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这时如果各自的&光速&还没能有效地统一,那么就不难想象,心态的落差就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加剧,体现为安全感的降低、社会信任的下降。
说到底,产生当前安全感降低、社会信任陷入困境等心态是因为社会还没有给大家提供同一的&光速&,即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和实践。
《中国科学报》:针对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些调查指出,很多普通人感到,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地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且个人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渠道愈加狭窄。如何从制度层面理解这些现象?
傅军:过去30年来中国进行的是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今天的结果是,我们终于实现了终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其间中国为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市场化(即从改革早期的价格双轨制并为一轨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能走到今天实在也非易事。
但是从更广范围的人类历史来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土地、劳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而终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只不过是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衍生品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显然中国并没有遵循这个发展的先后次序。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生产要素至今还没有市场化,权力依然控制着生产要素,其表现形式之一便是行政垄断的普及。顺便一提,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还必须包括有效的反垄断机制,这也是理论和实践都可验证的有效的制度技术。
《中国科学报》:为了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您认为在当前流动性很大的社会中应当如何构建良好的制度?
傅军:在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要不遗余力地加强法治。强调普世主义和人人平等的法治对社会心态的重要性,就如光速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人类经验来看,成熟的市场是离不开法治的,市场和法治是同一硬币的两个面而已。这种有机的一环套一环的结合无疑是制度技术,其中包含了极其严谨的逻辑关系和因果机制。
需特别强调,&法治&与&法制&,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区别很大。&以法治国&这个字的本身是看不出指的是&法治&,还是&法制&;以法律治国的含义可以是&法治&,亦可以是&法制&。但是,&法治&在于限制公权、保护私权;而&法制&在于加强公权,减弱私权。&法治&旨在把权力这只老虎关进笼子;而&法制&只是使权力拥有者又多了一个统治的工具。回到我们的主题,显然&法治&和&法制&是不一样的制度技术,它们对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有着深刻的但截然不同的含义。
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类制度是客体精神,这些客体精神是人主体精神的客体化。因此,要构建良好的制度必须从厘清这些至关重要的概念开始。
& 《中国科学报》 ( B1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社会心态论文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社会心态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心态蓝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