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写武松在水浒传武松里的优点和缺点

水浒传武松的形象
水浒传武松的形象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水浒传》武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水浒传》武松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摘 要】《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五才子书之一,其文学价值自是不言自明。《水浒传》塑造了一百" />
浅论《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特征
  【摘 要】《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五才子书之一,其文学价值自是不言自明。《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梁山好汉皆是英雄,各自身怀绝技,多是性格粗犷之人而又各有各的特点。其中的武松更是被很多人尊为《水浒传》中独一无二的男一号。在金圣叹眼中,武松是一个完美的天人,似乎其他人的出现都有着一种突出武松的使命。颇有一种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的感觉,因此本文将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浒传;武松;性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3-02   一、武松的正直善良   《水浒传》主要表现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武松作为作品主要塑造的英雄人物之一,身上具有中国传统英雄形象所具备的正直善良的美好品德。武松也曾想遵守封建道德,想安安心心当个顺民,他有着侠骨柔肠,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景阳冈打虎,他为民除害,虽然有一些被动的因素,但终是为百姓除了一大祸害。武松打死了害人性命的老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却并未骄傲自满。当知县赏他一千贯钱时他非但不贪功反而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侥幸,不敢受赏,最后还把钱分给了猎户。一千贯钱对于武松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没有柴进的显赫家世,更没有他的万贯家财,但他一掷千金的豪情绝不亚于柴进这个“现世孟尝君”。   除此之外,武松在逃亡途中,对险些害了自己性命的四个捣子,不仅不施以毒手,反而因那四个人缺钱,送银子给他们。如此以德报怨的行为,当今之世不知几人能做得到。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武松却把钱财往外推,可能武松骨子里就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人。不是只有富人才有仗义疏财的专利,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倾其所有则更显得难能可贵。   与张青的结拜更能看出他的真性情,刚刚还差点死在张青开的黑店里,险些被剁了做人肉包子,转眼就与他结拜。看似不合常理,其实恰恰反映了武松对人对事的真性情,而绝非睚眦必报之人。对于武松并未制止孙二娘开黑店的行为,孙勇进先生觉得这是作者内心蔑视众生的传统。在古代阶级观念是很强的,人有三六九等,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么人命自然也有值钱与不值钱之说。尤其是张青定下的那三不害原则,更是看出了众生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张青所谓的不害之人,都是和他一样的边缘人,大有惺惺相惜之感,而对其他人则无半点怜悯之情。这也许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这种人、这种思想。而对于行走江湖惯了的武松来说也就见怪不怪了。因此我们不能苛责武松跳出时代的局限,去追求生命可贵、人人平等。   二、武松性格中的快意恩仇   有人认为武松并非英雄,而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这和他血溅鸳鸯楼的事件是分不开的。但在中国人的心中,恩怨分明是侠客的必备条件,有仇不报,有恩不还,是为懦夫。武松作为施耐庵笔下主要刻画的英雄形象之一,身上自然继承了古代侠客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征。   中国人心中似乎有一个天经地义的价值信条,那就是快意恩仇。而最能体现快意恩仇精神的人物就是行者武松。所谓快意恩仇就是恩怨分明,有恩必还,有仇必报。武松最应感恩的人是哥哥武大郎,所以他一旦得知嫂子潘金莲与人私通并毒死哥哥时,自然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请来一众邻里做见证,并找人写了证词,挖了潘金莲的心肝五脏来摆在哥哥灵前,又砍下她的头颅,随后斗杀西门庆,砍下头颅,把两颗头相结在一处。这是武松第一次杀人,为的是报恩。士为知己者死,当武松遇上对他盛情款待的施恩,他只一味地感激,却丧失了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就像战国时期的那些刺客,为感知遇之恩而帮助对方除掉政敌,不问对错,不辨黑白。当武松作为一个劳改犯在孟州大牢之时,施恩给了他热情的款待。那么武松受了施恩的恩惠,当然是不遗余力地帮他赶走蒋门神,这也为他后来遭陷害,血溅鸳鸯楼埋下伏笔。在接下来的血溅鸳鸯楼事件中,武松大开杀戒,不仅杀了陷害自己的张都监、蒋忠等人,连他的妻女以及家中的丫鬟也一并斩杀了,这里体现了他有仇不报非君子的思想。在现代人看来这种乱杀无辜的行为自是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汉所为,更不值得推崇。但施耐庵却不是想以此写武松的恶,而是从正面宣扬武松的快意恩仇。武松在血溅鸳鸯楼这一事件中连杀十八人,不但毫无悔意,反而满足于血腥杀戮带给他的快感。更“敢作敢当”地在墙上写着“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里面似乎有一些自豪,一些问心无愧,也许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这么做。他并未认识到那几个女人的无辜,而是抱着斩草必除根的想法,杀了个满门。这和中国古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思想很是相似。   三、武松的机智沉着   武松作为《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正面英雄人物,靠的绝不仅仅是匹夫之勇,他还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机警睿智,这份智慧掩藏在他莽撞的外表下,和他高超的武艺相结合,造就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武松。   武松出身于市井,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绝对是一个遵守儒家道德规范,懂得礼义廉耻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绝不像他的外表那样只是一个莽撞汉子。这一点从他对待潘金莲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宋江也曾说他是一个晓事之人,他不仅明白事理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景阳冈打虎,他知道大虫后面最难看人,在没有摸清大虫底细时他首先做的是闪在大虫身后,直到看清大虫的进攻手段,机智地抓住时机打死了它。再看武松离开阳谷县时对哥哥、嫂嫂的千叮咛万嘱咐,可见他早就预见到嫂子不是个安分之人,极可能给哥哥带来灾祸。而归来后见到哥哥的灵堂,他机敏地发现哥哥定不是生病而亡。于是明察暗访最终手刃仇人为兄长报仇。十字坡上他轻而易举地识破了孙二娘的阴谋,知晓她开的是一家黑店。在被张都监陷害后,武松警惕性就更高了。在刺配恩州牢城的押送途中,他听到两个公差的交谈,察觉到他们要加害于他。如果武松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没有防人之心,那么他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四、武松性格中的“痞性”
  武松没有柴进的家世,他生活于市井之中,身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匪气,这种痞性和他的正直善良、快意恩仇融于一身,形成了看似高傲自负、肆意妄为的独特性格。这种江湖匪气也可看作是武松一系列事件的催化剂,加剧了事态的发展,同时也使武松的性格更为立体。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武松,有人觉得武松是“天人”,觉得他是义薄云天的大英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武松不过是一百零八个人中武艺较为高超的一个,除此没什么特质,有人觉得他虚荣、高傲、自负,而他高超的武艺也不过是他成为打手的一项技能。有人认为:“武松最大的品牌就是他是一位‘超级打手’――既能打虎,也能打人。不仅力大无穷,武艺超群,而且心狠手辣。”   诚然,武松出身市井,读书不多,文化不高,酗酒打架,颇似今天的古惑仔。水浒中他第一次出现在柴进家是因为自己在老家喝醉了酒出手打人,误以为打死了人所以逃亡,到柴进那里是为了避祸。这时的武松像极了一个社会混混,他寄人篱下却不懂得收敛,在柴进庄上还是肆意胡为,得罪了很多人,后来连柴进都不太待见他了。在后来的故事中,武松的痞性也是随处可见,上景阳冈之前店家对他一再地劝慰,他却粗暴地回应店家的好意。在十字坡上对孙二娘说的话也极具痞性特点。   五、结语   武松这个人物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也许不完美,但却是施耐庵心中理想化的英雄。他正直善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他桀骜不驯,不低头于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血溅鸳鸯楼是他性格重要的转折点,我想作者写这一事件一定不是为了突出武松的残忍和麻木,而是表达自己对封建官僚阶级的痛恨。他的所作所为也许不符合今天社会的人性观、人权观,但在当时的社会却是可以得到谅解的。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元末明初,那个混乱的年代,人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贱如草芥。我们可以从武松的身上看到施耐庵的影子,一样的行侠仗义,一样的快意恩仇,一样的痛恨官场。施耐庵晚年是隐居,武松的结局是出家。在乱世,经历过战争、鲜血的洗涤,而后看通看透,尘世的浮华、人性的丑恶早已离他们远去。武松真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更不是神,他有他的优点,也有人性的弱点。他的痞性,他混乱的侠义观,他盲目的快意恩仇,这些都是他的局限性。也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在他的身上我们更看到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2]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3]无斋主人.黑话水浒[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73.   [4]孙勇进.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十年砍柴.闲看水浒[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6]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44.   作者简介:   刘明明,女,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2011级汉语言文学三班。
【相关论文推荐】水浒传 武松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300字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水浒传 武松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300字
水浒传 武松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300字,有的回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带口信给武松,说清河县的命案,因无人作证,官府不再追究、他主张正义,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宋江,赶奔阳谷县寻兄。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恶霸,“武松打虎”的事迹也在后世广为流传。为报仇、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孙二娘、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醉打蒋门神;在孟州。性格特征  特征: 1,因在家杀死阎惜姣,也逃到沧州柴进府中避祸。宋江路过阳谷县时。其胞兄武植,在家靠卖炊饼为生,兄弟二人十分义气、他武艺高强,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武松、能体谅贫困群众之苦。7。3。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5。8,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怕吃官司,远离家乡,山东济州郓城县宋江、嫉恶如仇、正义,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又名武二、武二郎,山东东平府清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不仅能一人打虎。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猛虎,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也是《金瓶梅》的重要配角。曾一度被误认为虚构,而事实上却是跟宋江一样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武勇非凡,性格急侠好义。江湖上都称他“灌口二郎神”。为什么要称他为“灌口二郎神”呢?因为镇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艺惊人,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  武大郎是一个侏儒、他反对宋江“招安”,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2、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但武松身长八尺,作风正派。6、他不贪财。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古树皮”,神通广大,排行也是第二。宋江、武松二人在柴进府中一见如故,并结拜玉兰。宋江把武植的话告诉了武松,为报恩,嫉恶如仇。4、他对腐败政权。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就在那年九月间。  在征讨方腊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央视版电视剧中武松杀了方腊的儿子方天定被方腊砍去左臂,新版水浒传中被方腊偷袭用钢叉刺穿左臂插在柱子上一时拔不出来,为捉住方腊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两版最后都是武松单臂擒方腊);武植已迁居阳谷县,等武松到阳谷县相会,以求兄弟团聚。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武松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新水浒传陈龙版武松(11张)狰狞、他生活严谨。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  性格:急侠好义、不好色,是《水浒传》的一个主角,所以给武松起了这个美名。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投奔河北沧州,躲在小梁王柴进府中避祸,一住二载,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归心似箭,第二天就辞别柴进,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生平武松是阳谷县(清河县是《金瓶梅》里所写与《水浒传》不同)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水浒传武松打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