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一个cad如何把图形放大按3:1放大后,再把放大后的cad如何把图形放大按1:2缩小,是不是先边上X3,在÷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堂实录 - 梦的印记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堂实录
作者:renzhy 日期: 12:07:17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堂实录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贲友林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学定义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1、定性把握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是谁?
生:贲老师。
师:太小了,看不清楚。
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图①)长边拉长(图②)?
生:变胖。
师:宽边拉长(图③)?
生:偏瘦。
师:长边与宽边都按相同倍数拉长(图④)。
辨析: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为什么?
生1:第4幅。因为边同时放大。
生2:第2幅太扁,第3幅太高,只有第4幅是按比例的。
生3:第4幅宽扩大多少倍,宽也扩大多少倍,它们同时扩大。
师:这次长也放大,宽也放大,你觉得是放大吗?
生:不对,长和宽一定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认识了放大。(板书:放大)
认识:长方形放大时,长、宽都要放大相同的倍数。
2、定量刻画
思考:通过刚才的辨析,我们认识到图④是图①放大后的图形。再看图①与图④,图④是放大了,放多大呢?我们怎样表述呢?
出示图①(2厘米,3厘米)、图④(4厘米,6厘米)的有关尺寸。
师:图1是怎么放大到图4的?能用我们学过的比来说一说?
生:扩大2倍。
师:按几比几放大成图4?
生1:按1:2来放大的。
师:有没有第二种想法?
生2:1:4.
生3:2:1.
师:有没有第四种声音?
生4:4:1.
师:有可能四种都对吗?我们不妨验证一下,可以请教不说话的老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阅读材料,先自学圈出比较重要的内容,等会儿再交流。
师:看好后有想法了吗?我把这句话摘录了下来: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师:对应边长是什么意思?
生:学生比划。(上来演示)
师:按什么比放大的?
生1:1:2.
生2:2:1.
师:还要回顾一下刚才的数据,来继续看尺寸,怎么会有1:2的呢?
生:你说的是图1与图4的比例。
师:那我应该怎么说?图1到图4是按什么比放大的?
师:我们都约成2:1。刚才有人说谁比谁呀?
生:原来的和放大后的。
师:前项是什么?后项是什么?
生:前项是放大后的图形,后项是放大前的图形。
师:我们在放大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1:要同时。
生2:要放大相同的倍数。
生3:前项和后项不能混。
师:2:1是放大,后项是放大后的图形,前项是放大前的图形。
如果是1:2,就是什么?
生:把图形缩小。
师:再看图1,按1:2缩小,那么长是长的几分之几?宽是宽的几分之几?
师:看一下,跟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看到一个比,你怎么知道是放大还是缩小?
生:前项比后项大就是放大,前项比后项小就是缩小。
师:为什么?
生1:放大是变大,前项比后项大。
生2:前项是变化后的,后项是变化以前的。
师:如果比值大于1,就是什么?
生:放大。
师:小于1呢?
生:缩小。
师:等于1呢?
生:不变。
【随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去做,动脑思考。就数学学习而言,这也就是指“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因为这不仅使学生真正处于主动的地位,并可通过积极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识,而且由于这事实上就是把学生摆到了与数学家同样的位置上了,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贲老师课始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神经,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什么是放大”。】
师:这儿有几幅图,先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上来说一说?
生1:5号是1号放大后的图形。5号长12格,宽4格,是按2:1放大的。
师:也有掌声,也有举手,说明
有不同的意见。
生2:4号是1号放大后的图形。
师:面向大家,有什么问题?
生2:5号是平行四边形。4号
是1号放大的。
师:有掌声,有的是赞扬,有的是鼓励你有勇气。
生:平行四边形的长和宽是斜着的。
生:我认为一个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不会改变形状的。
师:一个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不会改变形状的,那平行四边形是怎么来的?
生:通过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然后拼出来的。
师:刚才的交流有没有新的想法?
生: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不会改变形状的。
师:长还是长,为何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是斜的。
师:几号是1号缩小的?用手指告诉我。
生:手指做“2”。
师:为何不是3号?
生:因为图3的宽与图1的宽一样。
生:长是缩小了,但是宽没有变化。
【随感: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几乎都是在比较中实现的。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有比较才有鉴别。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上面的填空中,有错例,有放大,有缩小,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比较、观察中比较、倾听中比较,进而进行不断的自我修复,达到对放大和缩小的深度理解。】
师:长和宽都变化,如果在方格纸上变,行不行?
学生操作:
1.把一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2.把一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师:时间关系,说给我听就行了。
生:放大后长是12,宽是6。缩小后长是2,宽是1。
师:观察放大和缩小后,变化的是什么?
生:面积。
师:不变的是什么?
生1:形状。
生2:比例。
师:原来长方形长和宽的比与现在长方形长和宽的比不变。
生:我发现长是长的3倍,宽是宽的3倍,面积是9倍;另一个是4倍。
师:听懂了吗?(没有)我也没有听懂,到前面来。
生:这里……(学生演示)。
师:3:2怎么办?
生:可以把后项先化成1。
师:你的意思是前项和后项的比与面积有关系,这个规律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在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现象有很多。大家能举例说说吗?
生1:照片。
生2:电脑到投影仪。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出示放大镜。
生:我觉得没有放大。放大后三角形后面的格子也大了。
师:看上去变大了。在我小时候,老师问我,放大镜不能把什么放大?
生:比例。
师:三角形原来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
师:是,放大后还是直角三角形。再想想前面的长方形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吗?什么变什么不变,想想以后再说。
师:(出示显微镜)上面的“16×”是什么意思?
生:16:1,放大16倍。
师:(出示复印机)控制面板“200%”是什么意思?是放大还是缩小?
生:放大。
师:如果没有放大也没有缩小是什么?
生:100%。
师:那50%是按什么缩小?
生:1:2。
【随感: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集中精神,鲜明观察,亢奋思维,活跃联想,强化记忆,使各种智力因素处于全面竞技状态;它又能调度情感、坚定意志,使人积极地寻求满足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而当认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又会使兴趣更为丰富和深刻,产生更高水平的认识需要和兴趣。老师在课中列举大量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的例子,使学生清晰、鲜明地感受到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就蕴含在生活之中,学生的精神变得更加亢奋,学习的兴趣更浓、学习的动力更强。】
师:看我把这张纸对折,我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缩小。
生:错。长和宽都要缩小。
生:一个图形缩小是把对应边按一定的比缩小。
生:不是,你只缩小长,没有缩小宽,所以不是。
师:如果按1:2,应该怎样?
生:再对折再对折。
师:(打开)如果这张纸按2:1放大,还需要几张?
师:我们今天解决的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
剩下的问题下课以后再思考。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堂实录
作者:zhoujun768 日期:<span id="t_15/1/14 12:58:10
以下为的回复:谢谢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1),B(1,2),C(3,1),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并写出变换后得到的△A1B1C1的各个顶点的坐标。&#13;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1),B(1,2),C(3,1),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并写出变换后得到的△A1B1C1的各个顶点的坐标。&#13;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1),B(1,2),C(3,1),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并写出变换后得到的△A1B1C1的各个顶点的坐标。&#13;科目:最佳答案解:A1(0,-2)、B1(-2,-4)、C1(-6,-2);图“略”。解析&#13;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图形按比例放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