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考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手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是历年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其所占分值较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为了有效地扫清中考试题中的这只&拦路虎&,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而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对提高解题效率而言,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初中学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由于知识面窄,在分析课文、理解听力材料时障碍重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时间长了,学生学习英语就会不时地表现出消极态度。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理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愉快地进行大量、广泛和快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一、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阅读是指通过看文字材料理解其内容的过程,阅读也是吸收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巩固或扩大词汇量、熟悉常见句型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听、说和写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否得到巩固、语言技能能否得到培养、学习积极性能否得到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能否得到稳定,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阅读有密切联系。初中学生缺乏阅读经验、词汇量少、常用句型不熟悉,经常有学生能读懂文章中的每一词句,却无法理解全文意思。学生有时还因文化差异而无法理解某些文章的意思。教师要教会学生将文中信息和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出现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扩大知识面,使学生理解一些西方文化,以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里活动,即使在默读时,也往往伴随着言语运动器官的潜在发音动作。因此,阅读是与言语运动器官的发音动作相互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分析综合活动来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通过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发音动作。
  三、阅读是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的途径
  文章由句子组成,扩大词汇量是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阅读的材料应是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的。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为对外语各项能力的考核,阅读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篇幅较多,分值较大,难度加深。应试中的阅读理解一直都是学生头疼的题目。
中考阅读理解题型的命题方式通常是提供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材料,在文后附设几道问题,一般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逐一作答。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语段,理解文章个别词、句、某个细节或情节、主题、文章的隐义或寓意等。学生要想顺利地答完文章后的考查题,需要平时就夯实牢固的英语基础,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掌握解题技巧。
  四、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
  阅读文章需要有丰富的字、词、短语、句作为基础。过硬的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基本语法和词汇,为阅读铺平了道路。这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为阅读作准备。没有丰富的词汇,阅读相当困难,往往不能正确读懂文章的表层意思;没有基本语法知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甚至会错误理解文章大意。阅读时会不断地遇到一个个拦路虎,必须依靠扎实的基本功把它们一个个消灭。没有扎实的阅读基本功,而一味地强调应试技巧,或者机械地进行阅读理解模拟训练,阅读理解能力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五、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平时扎实的阅读基础,要想有较高的阅读及理解能力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才能为提高阅读及理解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较高的阅读水平,较强的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临时抱佛脚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教师可以利用精读来加强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点的系统训练,逐渐扩大阅读面,通过广泛阅读来增进语言和文化知识,增强英语知识修养,从而提高阅读领悟能力。
  六、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做好阅读理解的捷径
  1.快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有标题的文章,要先看清标题,浏览一下全文,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所涉及的主要方面。要学会用&扫描式&快速阅读法。关键之处要适当放慢速度并加以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圈出生词、难句,有助于学生猜词义及理解大意。
  2.细读文后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快速通读正文之后,接着细读文后所设考查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复读文章时便可以格外留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有利于捕捉信息,排除无用信息,从而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精读全文,猜测词义,着手答题
  再次复读全文,放慢阅读速度,总览全文信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事件的发生、进展以至结局;论点、论据的阐述及其因果关系。据此进行推敲,领悟作者的意图、文章的寓意等,并运用逻辑推理做出判断。再到原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问题。
  猜测生词词义是中学生应掌握的一种阅读技能。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轻松解题。(1)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词性,有些次要的生词知道词性就够了。(2)利用上下句猜出词义。(3)利用构词法知识和已学过的单词猜出词义。(4)利用已有常识猜出词义。猜测词义能助我们理解文章一臂之力,更能帮助我们准确解题。当然,平时扎实的基础是猜测词义的保证。
  4.重点核对,寻找根源,加深理解
  答完题目后,再回过头来逐个对问题进行检查,对与答题有关的内容重新加以研读,加深理解,澄清疑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做阅读理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要做到:平心静气,逐步推进;开动脑筋,寻觅窍门;知难而上,变难为易。只要在阅读中认真理解,审清题意,遵循一定的阅读思路和解题方法,就定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邮政编码:044100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怎样做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
柔情m︶1057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四、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抒情、议论1、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题示例:(2004年高考题)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何应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_百度文库
如何应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如何应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的测试重点,也是中考英语试题中卷面分值最高的一种题型,在各地中考试卷中约占30%的比例。一般设三篇短文,试题采用“根据所给阅读材料判断正误”或“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两种形式。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阅读题,其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信函、请柬、通知、便条、表格、图表、广告、图示和标志等);所选材料内容广泛,涉及文化、环境、科普、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众多领域。文章的体裁富于变化,可谓题材宽泛,形式多种多样。其特点是:时气息浓,可读性强,理解难度较高。
阅读理解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又要抓住细节;既要理解具体事实,又要理解抽象概念;既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又要挖掘作者意图,揣摩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内涵既要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又要理解某些细节的意思,并且在读懂句子和文章的基础上,将所读文章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概括的说就是这类题注重考查阅读技能,包括理解短文大意、了解具体细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归纳篇章大意,以及推断或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考生不仅要具有准确获得信息的能力,还要具有透过文章表层意思理解文章隐含意义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中心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试题涉及掌握语篇主旨,事实细节、深层含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多方面的阅读能力考查。设题通常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 直观性问题。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语句或根据短文中原语句稍加改动而编成。
2. 常识性问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信息,并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一般常识作出判断的题型.
3. 理解性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某段的段落大意,某一事实的细节及作者意图等的理解程度。
4. 推理性问题。这类题需在深刻理解短文后,再经过推理判断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学家古德曼(Groodman)认为,阅读就是读者通过其心理和语言活动理解来接受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如果学生能读懂一篇文章,则表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过程与该生在阅读时的思维活动趋于吻合,这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理解必须实于原文,不可脱离文章凭空想象。
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还应该从文体角度来训练,因为一篇文章的设题是受其文体限制的。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a. 故事类。初中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大都是故事类。阅读故事类的材料,应该抓住人物线索、地点线索、时间线索和情节发展线索。特别注意的是,以上线索往往是并存的。因为情节的发展总是涉及到人物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等。而阅读材料后的阅读理解题往往会围绕这些内容设计一些事实类的理解题。凡事实类的理解题都可以从阅读材料的表层文字中找到答案。在阅读故事类短文时,应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也就是它的主题。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测试事实类的理解题的同时,往往有一道推理类理解测试题.
b.科普类。这里所指的科普类是广义的。它包含有介绍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的短文。阅读这类短文时,要以事实为中心进行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途、相互关系等.如果是介绍社会现象的文章,要掌握所谈现象的内涵。
贡献者:淘宝太败家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3711人阅读等级:书童 |
热门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2016中考语文阅读题20条答题技巧汇总
来源:233网校&&&【233网校:学子希望之家!】&&&日
已有415人加入
阅读题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难点,很多同学都苦于没有好的答题技巧。小编整理了《39条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相关推荐:
       
       
来源:233网校-责编:mindy&&&
初中课程上新
¥300¥600
¥300¥600
¥300¥600
[备考资料]
[复习必备]
7月3日 13:42
大家好 我儿子中考才478分 我想让他读省重点 但是要花不少钱 有些人说 没必要 有些说看...
6月29日 20:7
明天就地理生物中考了,哎,心里木有低啊!!!!!
6月29日 20:7
明天就地理生物中考了,哎,心里木有低啊!!!!!
6月27日 11:2
我的所有成绩在六百分左右,我还想再提高,只是我的英语不好,怎么办
6月15日 14:4
全是初3学生&&& 。帮忙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文件类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真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