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超我理论的“本我,自我,超我”有什么内涵

浅谈本我、自我、超我
浅谈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人们认识自己的重要基础理论。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三层次内容,也是精神分析结构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
本我(英文:id):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就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潜(无)意识形态下的本能和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即个体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
概括地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的目的在于遵循享乐原则,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它的目标就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的。
自我(ego):心理学上的自我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同的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一方面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受制于超我的指导和约束。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自我属意识范畴。出生后婴儿的精神行为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格的一个方面。正视生活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方式。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又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另外还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内化。内化即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内化就是接受外部思想来改造自我。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
我认识到,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以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我还认识到: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的。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努力而认真监督、控制自我,并促进其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寻找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要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个体的完整人格体系。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它们的关系是,本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对于自我和本我的关系,弗洛伊德的比喻是: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本我的“马”可能不会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其防御机制有:在自我的控制和协调活动中,会涉及并表现出五大自我:即自我批评、自我表现、自我意识、自我中心、自我陶醉等。后面将会相继叙述。
  我认识较为深刻的是,人类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其中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之中。这种欲望或动机的压抑,是导致神经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个体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的自我否定,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的矛盾对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焦虑痛苦,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如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不安……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向来是被认为晦涩难懂。他的自我概念和精神分析法更是如此。下面通过一个很简单的黄色小故事来生动的解释一下什么的是“自我”的概念。  一天,你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美女,她的身体诱发了你的性需求,你特别想和她上床寻欢,这就是“本我”的需求,也就是人们潜意识中的“本我”,依弗洛伊德所说,这种本我需求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是与生俱来的。是**裸的,代表的是原始的自己。“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总是寻找满足和快乐,不理会社会道德及外在的行为规范。“本我”的目标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的身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她是无意识的,不易被察觉。(别说你没有本我,哈哈)。  但你马上又为你这样的龌龊想法而感到可耻,觉得自己是一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竟也想这等下流之事,所以你内心一直在谴责自己,不能有这样不好的想法。这就是弗洛伊德自我概念中的“超我”,它是后天通过学习和领悟而得来的,”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它的特点是追求完美,”超我“希望自己能按社会所有人能接受的方式去满足自己,遵循所有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所以是很理想化的,”超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圣人。  但是这种年纪对于你来说,性需求还是存在的,那怎办?这个时候”自我“就找到了折中的方式,回家看一部a片。这就是”自我“,它遵循现实原则,它介乎”本我“和”超我“之间,平衡”本我“和”超我“,它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而”本我“和”超我一般自己很难意识到。  说到这里,就把自我概念用一个小例子简单的说明了一下,你看还是国外人分得很清,说的很明白,这样咱们就不会再得心里疾病了。也不会有人胡思乱想了。  自从弗洛伊德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很多人都会去解读。而弗洛伊德他自己则偏重我们应该按“本我”的快乐原则行事,所以在西方社会对于”性“这样的问题很开放,但是咱们的儒家思想则更强调我们按”超我“的道德原则行事,所以咱们对于”性“的问题显得很保守和害怕(就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也不好意思了,这就是文化的影响,没办法,谁叫我是中国人了?谁叫我受儒家文化影响了?),这两种做法显然不是用对与错能划分的,但我想如果我们都能按”自我“的现实原则行事,岂不是更好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现在都发广告了~~~~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疆博弈
19:36:23  现在都发广告了~~~~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  怎么会有广告了
  认识自我太重要啦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topographic心智的拓扑结构:conscious意识最表层的,其内容可由意识察觉;Preconscious前意识在中间;Unconscious浅意识最深层,其内容无法透到意识层次,无法被意识察觉。
structural结构理论的the tripartite model三元模型包括 id本我, ego自我,superego超我(自我、原我、超我)
分类 &#187;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Monique Lauret
斯蒂芬·米切尔
精神分析词汇
CHARLES BRENNER
Phil Mollon
奥)弗洛伊德 著
路径 &#187;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推荐阅读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论
& & & 本我
本我是指最原始的自己,它包括人本身的一种欲望和冲动,它的原则追求的是纯粹的快乐,虽然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不同。
本我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也不去理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本我给人提供力量,是人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源泉。本我就像一个小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会不顾现实和道德的约束来寻求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本我没有理性、逻辑、价值观、伦理信条,是自私的,纵情享乐的。本我就是人内心深处最为本质的一面。
自我就是指自己,是一种自我可以意识到的部分,它是从非理性的本我中提炼出来的,是可以去思考,判断和感觉的过程。
自我会根据外界环境和一些现实条件去调节自己,以协调与外部的关系。但是自我不能脱离本我独立存在,不仅在为本我服务,并且必须按照本我提供的能量来活动。譬如,当一个人看到一样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他想得到这属于本我的冲动,但是由于一些因素不能马上据为己有,所以当他不得不放弃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的自我就会发生变化。
超我则是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是人格中最主要的机构,它论据现实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和超我的要求。它遵循的是道德的原则,严格约束自己,它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是社会中规范的活动。譬如,想要得到是本我的冲动,为了得到的途径和过程是自我的表现,而在不能满足欲望的时候,不去触犯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超我的体现。
这三部分在人格的构成中,各自表现了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准则,它们之间相互冲突,矛盾,协调,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它以自我作为中介,受的本我的驱使和超我的限制刻画出一个生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编辑整理:刘妍妍
关注木荷心理,如果生活中、工作中、成长中您有什么困惑,可以直接联系我们,希望木荷心理能给您提供更多的帮助。
&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相关信息,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弗洛伊德超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