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日语和藏语都是 日语SOV结构,为什么藏语

  摘 要:无论是藏英双语教学还是藏汉英三语教学,汉语文化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只有加强教师培训,尽可能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立场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学藏汉英三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2013年2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无论是藏英双语教学还是藏汉英三语教学,汉语文化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只有加强教师培训,尽可能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立场出发组织教学,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和文化困惑,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中国论文网 /1/view-5288744.htm  关键词:中学英语 藏族学生 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09(c)-0134-02   1 现状分析   为了弥补藏区基础教育的不足,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国家大力扶持异地少数民族班(校)。阿坝州茂县和汶川县也承担着藏汉双语异地办班工作。其中2010年以来,汶川县水磨中学共招收红原、阿坝牧区藏族学生836人,英语课全部由非藏族教师执教,约占总课时的12%,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通过表1~2中的数据表明,异地双语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上课不爱回答问题,课后不爱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其它活动他们很积极),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研究认为,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薄弱的小学基础与国家统编教材严重脱节[1]和藏英、藏汉英多语教学中汉语的文化立场造成的。   1.1 母语文化根深蒂固,汉语基础弱,语码转换困难   “在儿童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他又同时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埋下了该语言所蕴藉和规定的文化模式,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2]藏语是以谓语为核心的主谓呼应结构,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藏语序是:主语一宾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一谓语(SOV)[3],而英语和汉语都是SVO结构。藏族学生必须要打破母语的惯性思维,进行语码转换,这其中的心理机制是复杂而困难的。尤其是很多学生都是小学后才开始接触汉语,在汉语水平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却不得不同时借助汉语和藏语对英语进行解读,这其中也存在语码转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1中的短语“be good at…”时,很多藏族学生根本不知道汉语“擅长于……”是什么意思。学生首先要将教师的汉语释义转码到藏语体系,在藏语系统中找到合适的解码后再赋加给英语“be good at…”。这个过程复杂而艰难,他们很难准确把握词汇、句型、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   1.2 缺少父母监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4]。对于这些异地就读的学生来说,父母远在红原、阿坝,缺少了基本的家庭监管,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我们注意到,学生晨读选择藏语文、经文等其他阅读材料的情况明显多于英语,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类项目的情况也明显多于“英语角”活动。他们几乎不会主动总结学习经验,探索学习策略,主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结果是记忆效果差、遗忘速度快。他们甚至认为升学根本就没什么指望,英语自然也就用不上,没有学习的必要。由于缺乏基本的成就感、动机和兴趣,双语班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英语。很多时候,英语教师不得不利用课堂时间亲自督促学生记忆单词。   1.3 教材、教师不适应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5]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开设一门外语课。”   现实中,由于本族教师的缺乏,藏区不得不大量使用非藏族的英语教师,而藏英双语教学也成了实际上的藏汉英三语教学。加上阿坝藏区现行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教材编写上是以汉语言文化为基础依据的,缺少了民族文化的考量,即使由本民族教师执教,汉语作为媒介语的角色仍然不可避免,在民族地区很容易产生文化困惑乃至文化休克。而且,藏区薄弱的小学基础教育与统编教材的设计进度也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从一开始就无法跟上教材进度,导致学习自信一挫再挫,直至完全失去学习动机和兴趣。   2 对策思考   2.1 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挖掘藏族学生的固有优势   与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虽然在学习条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缺少优势,但却具有歌舞艺术类先天优势,而且藏区与英国都是以畜牧业为传统产业的,在语言和文化上也有很多共性。如果能够扬长避短,巧妙地将这些优势与英语学习加以结合,结果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一课时,我们就可以以学生的母语文化为中心,教学围绕topic――Why do you like yaks?展开讨论。以孩子们热衷的话题为切入点,让他们展开课堂讨论,运用学过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描述出他们对喜闻乐见的牦牛的特有情感,而在学习Unit 6 I’m watching TV时,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例如:“I’m dancing.I like the Tibetan Folk Dance …”甚至还可以邀请同学上台来表演两段锅庄(藏族舞蹈)。再如,藏英文化中对狗、马等动物的情感颇为相似,动物文化在谚语、俗语乃至比喻的使用中都有很多体现,例如:“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等。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从文化共性中谋求情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   2.2 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轻松掌握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巩固学习的效果。水磨中学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藏文化培训和文化导入的教学法培训,组织公开课,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双语班的教学经验及改进措施,以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立场出发,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工作。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要从“反复教”中走出来,让学生“学会学”。例如,我们可以帮助藏族中学生利用单词的读音(音标)去拼写、记忆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运用简单的英语句型,将身边事物描述出来,而不是脱离课堂便不能“学以致用”。我们专门开辟了英语小导游项目,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开辟了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表演、英语小品编排、甚至藏族锅庄等大家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兴趣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课题开展一年后的数据反馈。
  表2、表4的卷面成绩是衡量实验成败的主要指标,而表1、表3的课堂和课后活动的主动参与程度则是学习兴趣的一个观测点。通过这些观测点,我们不难发现,寓学于乐的兴趣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3 结合藏族文化特色,针对性地编写民族教材   “教材内容的编写直接关系到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程度和水平,关系到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概括和掌握”[6]。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人口1.11亿,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少数民族10个,其中藏族有6,282,187人[7],但国内整个英语学科体系仍然以汉语言文化为基础。也就是说,现行教材、教参的编写思路、语料库的选择及课程难度设定都是以广大汉族地区的一般水平为蓝本而设计的,并未考虑到广大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1]。虽然西部五省区曾协同在教材编写上作了一些努力,但并未在四川藏区推广。适合藏区实情和符合藏族文化的教材体系还有待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努力在藏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上进行课题攻关。   水磨中学与阿坝师专合作,在三语教学模型构建和文化教学的改革实验上取得了突破。课题组为双语班学生制定了文化导入的总体规划和各年级阶段规划,并根据藏族学生生活特点及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局部改编。例如,在教材的单词改编环节,我们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以降低词汇量换取学习兴趣,将孩子们没见过、没吃过的hamburger(汉堡包)替换成藏族的主食zanba(糌粑);将藏族生活中不了解的交通工具take the subway(乘地铁)替换成藏族常使用的“草原之舟”――riding a yak(骑牦牛)等。同时,我们还着手开发校本教参、第二课堂和标准化课件等支撑模块。同样的策略还在阿坝师专五个系的三门课程进行了相关理论与方法的远景验证和开放性探索,效果很好。   2.4 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一支真正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   目前,藏区的小学英语教师中,藏族教师多为通科或短期培训改行而来,即使有科班出身的教师,学历也不高。为弥补师资不足,藏区引进了很多非藏族英语教师,但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师生间的文化沟通和课堂教学活动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讲解英语课文时,他们很难完全站在藏族学生母语文化的角度,引导他们准确把握文章主题。例如,在学习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B(1c)中的听力材料:A:Hello!House of Dumplings!B:Hello!I want to order some food,please.A:Sure.B:I’d like chicken, fish and cabbage,please…藏族学生会很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点菜时要选“鱼”。因为受宗教信仰影响,有些藏族部落是不吃鱼的,他们很难理解英文中吃鱼的做法,以及汉族教师“鸡鸭鱼肉”的生活方式。   藏汉英三语教学中复杂的语码转换很容易产生心理防卫机制。为了保护自己不出错或少出丑,他们常常回避课堂答问,甚至干脆闭口不言。对此藏族教师颇有一些办法,但汉族教师却很难深入他们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打开心结。因此,我们还是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当然这其中还有个思路的问题,人们一般都认为应该培养更多的藏族本土教师进行本土学生的语言教学,其实对现有的汉族教师进行藏文化普及培训也是一个捷径,而且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简而言之,无论是藏英双语教学还是藏汉英三语教学,汉语文化的影响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水磨中学的实证研究中,我们以课题《藏族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研究》为平台,在文化教学的思路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尽可能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立场出发组织教学,以乡土文化素材平衡异地藏汉双语班学生的心理紧张和文化困惑,从根本上扭转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叶小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学的文化冲突与突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13-136.   [2] 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3] 苗敬泽,杨友元,央金卓嘎.藏汉中学生差别对待英语单词重要性的分析[J]. 大科技,2010(11).   [4] 司书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EB/OL].[].http:///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658.htm.   [6]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7]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http://www./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国知网客户端
海量文章,一站下载
万千书刊,个性订阅日语和藏语的助词对比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日语和藏语的助词对比研究
【摘要】:日语和藏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藏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但相对于汉语,藏语有其自身独特的语法特征,尤其是助词和动词的形态变化特点明显。这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日语非常相似。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日语和藏语的语序也同属于SOV型。助词作为这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手段,在各自语言中所表达的功能又自成系统。如格助词的功能和用法在两种语言中虽有很多相通性,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日语属于宾格语言而藏语属于作格语言。日语中表示涉事宾格的「を」格助词与藏语的零格形式对应。但藏语有时也用对象宾语的助词「(?)」来表示。像这样格意义和格助词不能一一对应的现象给母语为藏语的日语学习者带来诸多困难,造成了负迁移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这两种语言都具有的格助词和接续助词的功能及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格助词和接续助词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和个性,从而为第二语学习者提供参考。第一章,是日语和藏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而语音方面则主要分析了元音和辅音,词汇主要分析构词法、外来语、敬语之间的区别,语法方面主要对动词形态变化和语序进行了对比。第二章,介绍研究日、藏两种语言的学者对助词的定义和分类的不同观点,并在藏语传统语法对助词划分的基础上对藏语的助词进行了格助词,提示助词,接续助词的分类。第三章,阐述了日藏两种语言在格语法和格分类上的不同定义,不同认识、以及依据大量的例子对两种语言中表示主格、对格、与格、具格、向格、奪格共格等内容的格助词的基本语法意义、派生语法意义等多层面进行考查并一一对比,找出对应关系。第四章主要对连接名词的日语助词(?)和对句子具有连接作用的助(?)(?)以及与之对应的藏语助词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主从句子的各种关系。研究藏语和日语的格助词、接续助词,有利于藏区的日语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H36;H214【目录】:
摘要3-5中文摘要5-7ABSTRACT7-11目录11-15中文目录15-19正文19-196参考文献196-203附件203-23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多拉;;[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樱井龙彦;李连荣;;[J];中国藏学;2006年04期
瞿霭堂;[J];民族语文;1995年06期
胡书津;;[J];西藏研究;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珏;;[J];汉语学习;2013年01期
才旦曲珍;贡觉;;[J];中国藏学;2012年04期
刘永文;陈贤文;;[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仁欠卓玛;;[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扎西加;高定国;;[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黄海英;;[J];武陵学刊;2011年06期
严梦春;看本加;;[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朱丽双;;[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杜永彬;;[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1期
瞿霭堂;[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定国;关白;;[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王志敬;;[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李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卞崇道;[J];文史哲;1988年02期
朱德熙;;[J];中国语文;1962年Z1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都是 日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