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高考47天做套卷还是三国演义专题练习习弱科

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来源:互联网
贡献&责任编辑:鲁倩 &
(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1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2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3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4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5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2)(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3)(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4)(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5)(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6)(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7)(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8)(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69)(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70)(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71)(专题――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图72)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执教者:付平顺 专题概要导读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 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 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 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 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 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 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时政热点探究要闻点击 信息提取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实施一号与神舟 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 一号、 次应用性飞行。根据任务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将于 神舟十号 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 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 人交会对接。 材料二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 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 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 2D打印机、 术。4D打印不但能够创造出有智慧、有适应能力的 4D打印机 新事物,还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业打印甚至建筑 行业,而与之前3D打印概念相比,显然将具备更大 的发展前景。 知识链接 一、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以瓦特改 良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志。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 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 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 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 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使 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加紧了 对外扩张。 (3)第三次工业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原子能、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等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和世 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促进了 知识经济出现。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快了世界经济 的一体化。 二、中国科技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时 期人物突出贡献数 学医 学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 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以 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祖冲 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 之 一千年。 张仲 东汉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 景 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 华佗 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创医学保健体操 “五禽戏”。李时 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 珍 典”。 时 人物 期突出贡献四 大 发 明西汉早期出现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造纸 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造出了“蔡侯纸”。造纸术的 术 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 印刷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N 术 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约四百年。元朝王桢发明木活字, 印刷术得以推广。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 指南 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针 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 了重要条件。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宋元时期,火 火药 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最早的管型火器是南宋防守士兵发明 的突火枪;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 著作 期突出贡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 《水经 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江河流经 注》 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其 他 科 技 著 作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 《齐民 民的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这部书是 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 明朝徐光启所著,阐释了农学理论和欧洲水利方法, 全书》 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 《天工 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 开物》 面貌。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中国近现代科技时期 人物 突出贡献近 代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 詹天 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 佑 路 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帝国主义对 侯德 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使中国制碱化学工业跃 榜 居世界前列。 邓稼 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 先 作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现 代袁隆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 平 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领域核 技 术航 天 技 术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 1964年 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 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 1966年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 1970年 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年份2005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 863 1986年3 自动化、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重点,1996 计划 月 年又增加海洋高技术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古代 阿基米德 发现杠杆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科技 亚里士多 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 发展 德 系,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数学近代 自然 科学 的发 展牛顿独立发明微积分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运动三 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建立完整力学理 物理学 论体系;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居里夫人发 现放射性元素镭;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 叩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以自然选择为基 生物学 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三、三次科技革命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20世纪初期 世纪上半期前提: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统治的确立。条 世界范围的确立、 刺激;相对论等自 件:雄厚的资本、巩固和发展;自 然科学理论的发展 原因 充足的劳动力、 然科学的发展和 和突破;各国大力 条件 丰富的资源和原 突破 发展科学技术,加 料、海外贸易的 大科学技术转化为 迫切需求 生产力的步伐 理论 电磁学 相对论 基础 牛顿力学 主要 蒸汽机的发明 标志 和广泛运用 电力、内燃机的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发明和广泛运用 和广泛运用 三次科技革命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20世纪初期 世纪上半期前提: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统治的确立。条 世界范围的确立、 刺激;相对论等自 件:雄厚的资本、巩固和发展;自 然科学理论的发展 原因 充足的劳动力、 然科学的发展和 和突破;各国大力 条件 丰富的资源和原 突破 发展科学技术,加 料、海外贸易的 大科学技术转化为 迫切需求 生产力的步伐 理论 电磁学 相对论 基础 牛顿力学 主要 蒸汽机的发明 标志 和广泛运用 电力、内燃机的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发明和广泛运用 和广泛运用 名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重要 珍妮纺纱机、蒸汽 电灯泡、汽车、飞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发明 机、汽船、火车 机、电话、电报 航天技、生物工程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原子能电力工业、汽车制 原子能工业、宇航 新头 纺织工业、煤炭 造、飞机制造、石 工业、信息产业、 产业 工业 油化工、钢铁工业 生物工程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 和使用、蒸汽机的发 明与改良、重工业使 用机器和蒸汽机、交 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环节相互促进,层层 展开电气时代 科学和技术结合 更为紧密;科技 革命由首先从一 国开始发展到在 几国同时开始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 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科技进步在 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 素中,比重不断上升特点 名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空前发展;促进了新 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 发展;改变人民的生 活、学习和交往方式, 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 代化;引起了世界经 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 局的变化,世界各国 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 中的地位,从而推动 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 极化创造了巨大的生产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 力,使社会发生翻 的发展,为经济发 天覆地的变化;引 展提供更广泛的途 径;使生产和资本 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 高度集中,形成垄 了封建主义;资本 断组织,19世纪末 主义社会日益分裂 20世纪初,资本主 意义 为资产阶级和无产 义逐渐向帝国主义 阶级,两大对立阶 过渡;帝国主义国 级之间的矛盾日趋 家之间矛盾加剧, 尖锐;改变了世界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的面貌,形成了西 的斗争愈演愈烈 方先进、东方落后 的局面影响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发明的意义:缩短了世界各地之 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和运 输的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四、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进程 时间 15世纪 末 16世纪 初 19世纪 中期 19世纪 末 20世纪 初 20世纪 90年代 原因 方式 影响 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 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 始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 形成;中国自然经济开 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 资本主义体系最终确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经济迅速增长;中 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 战 欧洲资本主义兴 起与新航路开辟; 商贸往 西欧国家早期殖 来 民扩张 工业革命和资本 倾销商 主义国家的全球 品掠夺 化扩张 原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与帝国主义瓜分 资本输 世界 出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体 的推动;美苏“ 制趋同 冷战”的结束起源起步加强深入 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上半期) (1) 前提和条件: 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条件:雄厚的资本、充 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18世 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的殖民扩张和 掠夺在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方面为工业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2)开始: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以机器的发 明和使用方式开始。 (3)进程: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 的开始。②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 器生产,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 代”。③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使用蒸汽机和机器生产。④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 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 在英国试车成功,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 (4)完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 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此后法国、 美国等也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 了工业革命。 (5)意义和影响 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意义:①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蒸汽机 成为动力之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 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极大促进了近代大工厂生产的发展。②汽 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扩大了 人类的活动范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 式,也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③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城 市化的进程,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开始受到环境污染的困扰。 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初期) (1)背景:①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②电磁学等 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2)主要内容:①电力、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②内 燃机作为新机器的发明和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等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3)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和标志): 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是把电的 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有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 2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精神:意志坚定,勤奋好 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和探索等)。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电 被广泛应用到家庭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方 面,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电的发明和使用, 促使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现代工 业的崛起。 (4)新机器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汽车 之父”)等人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 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飞机的发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航空飞行器的先驱”)成功 地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发明的意义:增强了人们的生产和运输 的能力,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 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联系加强,促进先进 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不利影响:带来了环境污染;战争、车祸、 空难等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安全) 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 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 力的步伐。 (2)主要内容: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电子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了 “信息时代”。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的发 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入注目。)(3)特点:①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 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 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 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4)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新型工业和 第三产业的发展;②改变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 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③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 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 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各国发展高新科技政策: 美国: “星球大战”计划 ;西欧: “尤里卡计划”;日本:“科技立国”政策(或“今后十年科学 技术振兴政策”);中国:“863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苏联和东欧国家:“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精要考点拓展1.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 (1) 落后的原因: 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国民政 府和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在新中国成立前 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经济的残破状况不可能为 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②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 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 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④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管理体制。⑤50 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 50 年代后期,中共“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60―70年 代出现“文化大革命”。 (2)认识:①国家独立、政治局面稳定是振兴经济、 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重要保证。③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重大成 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 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和国家对科技事 业的高度重视,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863” 计划的制订和实 施;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3 .我国面对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势应该采取 怎样的对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 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4.经济全球化出现以及发展的因素。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2)工业(科 技)革命的进行。(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4)国际组 织的建立。 5.新时期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举措和具体做法。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 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6.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还会引 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 文明,如“三废”排放、过度开发带来环境问题;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等。发展科学技术,要 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战 争行为,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 人类文明的发展。 7.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辨证关系如何? 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明运用于军 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科学技 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维护和平。 8.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启示有哪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 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世界先进 科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和平与环保意识;将 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4)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和创新意识,将来报效祖国。 9.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有哪些优秀品质? 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探索;刻苦勤奋,积极进取;注 重实践,善于观察和思考;谦虚谨慎,继承前人文化成果; 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命运等。 10.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并谈谈该如何避免这 些消极作用 (1)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 环境为代价,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积极寻找可代替性能源。 (2)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使战争更加残酷, 导致更大规模的伤亡;要树立和平的观念,禁止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的制造和核武器的扩散,反对战争,倡导利用和平方 式解决国际争端。 (3)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利身心健康发展;倡导健 康的网络学习和生活,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倡导文明上网, 遵守网络公约,禁止浏览和散布不良信息;网络游戏要有节 制,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 11.科技革命的认识和启示 ①作为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 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 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建设创新 型社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经 验,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以交流促发展。必须深入贯 彻科学发展观,注意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应根据本国特点,制定相应发展 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 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奋斗。 典型例题精讲例1 日零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用 “ 长征三号乙 ” 运载火箭,成功将 “ 中星 10 号 ” 卫星送入太空。追溯历史, 20世纪 70年代我国在同一 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是( C )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借助中国最新的科 技成就这一热点来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 果,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题流程] 例 2 2011( 第十届 ) 中国互联网大会于 8 月 23 日~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主题是“ 网络中国 ――责任与活力 ”。互联网技术发展得益 于( C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借助(第十届)中国互 联网大会这一时政热点,来考查三次科技革命 方面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 重大发明的识记。 [解题流程]
与《》相关:
- Copyright & 2017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语法专题练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