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研究中国古代言官制度的好书值得推荐几本值得看的好书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习题详情
10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9%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9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8分)唐代之前,谏官隶属于丞相,功能主要是监督皇帝。宋朝以后,谏官被皇帝控制,功能主要是监督大臣。(8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2)依据材料二可知,“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可以从监察系统对皇帝的制约、皇帝通过监察系统对政府百官的控制两个方面分析回答。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主要考察你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维新思想”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与“(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相似的题目: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图示一图示二(1)图示一所表现的是什么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4分)(2)观察图示二,写出该图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2分)(3)分别指出图中A、B、C&三个机构的名称和行使的权力。(6分)A、&&&&&&&&&&&&B、&&&&&&&&&&&&C、&&&&&&&&&&&&(4)请简要指出:图中A和B的相互关系(3分)&&&&
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这种“制度”是&&&&& A.科举制度&&& B.世卿世禄制度&&& C.征辟制度&&& D.军功爵制度&&&&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制,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清朝的军机处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9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9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8分)”相似的习题。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有关中国古代史的经典好书推荐
查看: 9687|
摘要: 不少人问有没有推荐给高中生、本科生读的书,遇到这问题,我总是犯难。如果你问某某作家或某某领域的书有什么推荐,我还能凭着经验乱谈几句,只是一种身份,我倒不知道了,要我说,只要你自己感兴趣,都行吧。可这明 ...
微信获取书单,关注公众号,搜索:推荐书(tuijianshu-net)
以下推荐图书,如未有购买链接,可直接点击以下各大知名网上书店进行购买:
不少人问有没有推荐给高中生、本科生读的书,遇到这问题,我总是犯难。如果你问某某作家或某某领域的书有什么推荐,我还能凭着经验乱谈几句,只是一种身份,我倒不知道了,要我说,只要你自己感兴趣,都行吧。可这明摆着不是别人想要的答案,对此我也没辙。
现在大家都宁愿宅在家里了。如何度过宅在屋里的时间呢?接下来就由推荐书小编每天给大伙推荐几本书,
可能今天推荐不是你喜欢阅读的类型,但是后边日子还长,总会有你喜欢的,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中国古代史,它可以分为
以下几类来列举:
(一)通史
通史类型的书,推荐张荫麟《中国史纲·上古篇》(三联,1955)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又名《中国近代史大纲》,岳麓书社,1987)。两部书都是上
世纪30年代写的。作者虽然是史学名家,但张荫麟()英年早逝,蒋廷黻()去了台湾,所以现在的读者对他们未必了
解。两书的最大优点,是篇幅短小,文笔浅显,而又不乏深邃的思考和精辟的见解,可谓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之作。八十年前的白话文作品,和今天的白话文几乎看不
出区别,也是很难得的。同样是白话文,的作品今天看起来就多少有点吃力。对于学生来说,读通史教材(包括中学课本)通常是一种折磨,但这两本书保证让
你有耳目一新的清爽感觉。
(二)专题史
政治方面,推荐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1994),主要讲中国古代版图扩张和国土分合的大致线索。葛教授是一位口才极好的学者。看这本书,许多地方就像听他谈话一样,娓娓道来,鞭辟入里,表达清晰。
经济方面,推荐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朱诗鳌译,中国社科,1981)。这是一部经典名著,学术性稍强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内
容略微有一点难。但在相同题材的著作当中,已经是最简明易懂的了。其简明易懂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原本是用英文写的,很少大段堆砌材料,而比较注重解释和
社会生活方面,首先推荐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1988)。作者曾经官居高位,但这并不妨碍此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衣食住行一类生活细
节,教材里和课堂上一般讲得很少,实则是了解古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本书的相关介绍,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对我们学习历史、阅读古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不过,它的内容偏重于上古和中古。至于近古时代的社会生活细节,可以参看民俗、掌故专家邓云乡所写的《红楼识小录》(山西人民,1984)和《红楼风俗
谈》(中华,1987)。即使你并不爱好“红学”,这两部书也可以帮助你了解明清社会生活的许多有趣内容。
(三)断代研究
一般来说,以古代某个特定时期具体问题为对象的史学著作,都是专业性较强、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但也有学术性和可读性结合得较好的作品。这里推荐两部,
李开元《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中华,2007),以及饶胜文《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新世界,2013)。两部书涉及的历
史时期,一为秦末汉初,一为汉末三国,读者大都比较熟悉,但读后一定会对这两段历史增添不少新的认识。两书文笔优美,读之使人忘倦,同时又出自职业历史学
者之手,没有坊间通俗历史读物常犯的虚构、夸张、过度演绎之类毛病。顺便说一下,第二位作者饶胜文君是我的朋友,推荐他的书遵循了“内举不避亲”原则。
(四)论文集
这方面只推荐一部,就是姚大力《读史的智慧》(复旦,2010)。具体说来,这是一部论文、随笔和书评合集。姚大力教授是元史和北方民族史专家,他的学术
水平远非其知名度所能体现。这部书的大半内容,都不在作者的专业研究方向之内,更反映出其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视觉。例如书中第一篇长文《谈古论今第一人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司马迁传记。第二篇《漫谈读书》,总结了作者沉积多年的读书心得,非常值得年轻人参考。其余文章,或有专
题性较强者,也大都深入浅出,清新可读。正如书名所展现的那样,这是一部闪烁着史学家智慧的著作。
(五)传记
是学习历史最好的入门读物,但质量上乘者不多。古人传记方面,推荐梁容若《文学二十家传》(中华,1991)。该书虽以“文学”命名,实际上完全
可以作为历史读物。传主上起老子,下至梁启超,有一些并非狭义的文学家概念所能包容。书的优点,是人物生平、作品分析与时代背景结合得很好,缺点则是繁体
竖排。如果你不大认识繁体字,或看竖排书经常串行,则此书可以暂时放弃。
关于今人传记,我想推荐的是学者传记,而且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首先是赵俪生的自传《篱槿堂自叙》(上古,1999)。以作者个性之鲜明率直,写作之
畅所欲言、口无遮拦来说,我看过的学者自传未有出其右者。正因如此,这本书极具可读性。其次是王学典、孙延杰合著《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山东画
报,2000),传主基本都是大师级人物,内容也十分有趣,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史知识,而且展现了大师们各具特色的性格和曲折坎坷的经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我们一直在努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我们给您推荐好书!
推荐书书友QQ群:书友①群: (已满)推荐书书友QQ群:书友②群:
欢迎进入本站板块一起交流!
微 信: 推荐书(tuijianshu-net),扫描左侧二维码或公众号搜索推荐书
上一篇:下一篇:
1、救世主还是恶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传救世主还是恶魔:神圣罗…
近代史书单 | 南京大学近代史推荐书目推荐参考书目1. 罗威廉 (William T.Ro…
大家出国“看世界”之前都要看“旅行攻略”提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但真到了…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请锁定竖排方向
王学泰:言官是专制时代的减震器
日前,201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落地,制定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 显然,让非户籍人口融入城市,避免他们成为游民,是当下中国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学界,有学者认为,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吴思的&潜规则&、余英时的&士文化&,可以并称为中国当代三大人文发现。 王学泰的专著《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出版以来,已经经过了多次修订和增补。迄今为止,这一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就此,凤凰评论《高见》专访了王学泰。(此为专访之下篇,上篇为) 访谈嘉宾:王学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凤凰评论《高见》栏目访谈员:张弘(凤凰网主笔) 凤凰评论《高见》:你认为,言官是皇权专制时代的一个减震机制。这个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学泰:两汉就有,御史就是言官。御史中丞的官衙,就是设在皇宫里边监督皇帝的。过去说台谏,谏官是专门针对皇帝的,台就是御史台,是针对百官的,到明代才逐渐台谏合一,但还是没有否认言官具有监督皇帝的功能。明朝的万历年间有一个人叫雒于仁雒于仁雒于仁雒于仁,他骂皇帝比海瑞还厉害,针对万历沉溺酒色,上《酒色财气四箴疏》,万历脾气好,忍了,其疏留中不发。 宋代有祖宗遗制,宋太祖有言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人,但这只是皇帝内部掌握的规则。不过两宋历朝皇帝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两宋的重大决策,大都经过朝廷官员的充分讨论。 凤凰评论《高见》:我最近刚读了王汎森的《权力的毛细管作用》,里面讲到,康雍乾三代实施思想钳制,文字狱盛行,禁书很多。在清朝的时候,言官基本上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吧? 王学泰:对。教科书上说清朝是满汉地主联合政权,其实,在清代汉族士大夫只是为满洲统治者打工,这一点自明之初汉族士大夫就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汉族士大夫即使官至大学士在朝上也是缄默不语,不肯为老板多操心。 康熙对此很不满,多次对大臣说:&今尔等不各以所见直陈,一切附会迎合朕意,则于事何益哉!&&即如乾清门听政时,虽朕意已定之事,但视何人之言为是,朕即择而行之,此尔等所共知也。&他觉得自己是能够纳谏的,但大臣们却不敢说话。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会这样? 王学泰:乾隆八年,考选御史,试以时务策。杭世骏策称: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虽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乾隆说满汉一体,杭世骏则说&内满而外汉&。这是说各大省的巡抚还是满汉各占一半,而总督(总督一般管两省)几乎都是旗人。这是批评乾隆皇帝&满汉一体&是骗人的。乾隆勃然大怒说:&满汉远迩,皆朕臣工,朕从无歧视。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被斥&怀私妄奏&,刑部议处死刑。 刑部尚书徐本极力为杭世骏求情,&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并不停叩头,一直把额头都叩肿了。得知自己&罪且不测&时,杭世骏正在参加同僚的宴会,没等杭世骏从震愕中回过神来,东道主就要赶杭世骏出门,免得连累自己。最后,还是以&怀私妄奏,依溺职例革职&。乾隆刚刚上台时,还是有意矫正雍正之弊,为政相对宽松,杭世骏真是个书呆子,他碰了一个最敏感的问题,能够革职回乡算是万幸。 凤凰评论《高见》:杭世骏的遭遇说的很清楚,这个政权是属于满族人的,他们就是要垄断权力,这种事你不能提。 王学泰:康雍乾三朝皇帝,对汉族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不断驯化,使得清代士人的心态变了,骨鲠之士越来越稀缺,争着做奴才的却大有人在。 明代的士大夫不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儒家耿直的一面,他们关心时政,替国家操心。那些被廷杖的人拖出来,大多仍然不服气。如果被贬,其他的官员会送他、慰问,不止士大夫包括老百姓也尊重他们。《桃花扇》中有一句唱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这个词虽然是写普通人对东林党的态度,实际上体现出民间对当时士大夫的一种态度,一些史书的记录都体现出了这一点。为什么这样?就因为这些士大夫觉得,这个国家跟他有关系。 明代士人通过讲学结社相互交流,熟人议政会互相促进,民间和广大士大夫对敢于批评的那些人,抱着一种赞许的态度。虽然他在朝廷上受辱了,但是他在社会舆论上反而得到了荣誉。 魏忠贤倒台后,人们马上把他的祸国殃民写成十多种传奇。杨琏是被魏忠贤害死的,民间演戏演到杨琏出场的时候,底下老百姓齐呼,跺着脚呼喊&杨琏杨琏&。明朝末年,虽然没有报纸刊物、微博微信,但人民有爱憎的取向。可以想象士大夫及广大市民在面对巨大的黑暗势力时互相支持、取暖的情景。所以,千古以来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东西不必做过多的争论。 凤凰评论《高见》:到了清代,讲学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吧? 王学秦:清代统治者为了控制汉族士大夫,禁止士人结社,限制讲学,打压明朝中叶后士人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意识,和由此生发的议政、结社等皇权专制不能容忍的风气。 康雍乾三朝皇帝,实施思想钳制、言论控制,制造文字狱,对汉族文人士大夫不断驯化,产生的效果是鸦雀无声。生活在嘉道时期的龚自珍写下了著名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的时代,基本上没有了文字狱,但炎焰威势还在,敏感的知识人仍然能感受其热力。康雍乾这三代强势皇帝真是虎死不倒威,龚自珍称他们为&霸天下之氏&。 这些强势皇帝有钱,有威势,有军队暴力,还有许多统治技术技巧。他们用尽各种手腕,摧残文人士大夫的生气,他们的大功告成了。然而&气&是人知耻的基础,没了&气&的文人士大夫成了竞相颂圣、最无耻的群体,这实际上是国家最大的耻辱。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列表页责编:熊志 pn02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关于言官制度?在本人研究明史的时候,发现言官无处不在,且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请问言官的制度始于什么时候,明朝为何如此注重言官制度?言官的选拔制度如何?如果今天沿用言官制度,会有什么利与弊?
琴殇窔弤9鯈P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言官即谏官,最早的记载是齐桓公所设的大谏一职,秦汉沿用了这一制度,但没有专职机构,到东汉时才出现了侍中、中常侍这两类谏官机构,隋改为纳言,至武则天时改置的左右拾遗和补阙应该算是言官制度的定型,宋朝改称正言和司谏,并设置了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以前的封建君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非常注重言官制度,提倡言者无罪(私下非议不算),并流传下了不杀言官的传统(当然违规操作的君王也很多),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对官僚腐败非常痛恨,所以就搞了一套以下制上的制度,这就是明朝的言官制度,言官可以监督弹劾各级大臣,还可以议谏皇帝,但言官的品级很低,为了不使言官遭受打击报复,朱元璋特别强调不杀言官,这为明朝言官的兴起提供了保障.言官的选拔就是科考,从进士中选拔品学兼优者担任言官.我们今天的政协制度实际上就是言官制度的延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值得一读的好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