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生三个月内可以进行朝鲜落后到什么程度度

如何在三个月内学会一门语言并达到流利程度 - 简书
如何在三个月内学会一门语言并达到流利程度
我在新疆长大,一直生活在新疆。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46个常住民族。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蒙古族特别多。我的中学同桌是个哈萨克族。后来我在南疆多年,单位只有三个汉族人,我是其中一位。我还在帕米尔呆过一段时间,天天和柯尔克孜族人以及塔吉克族人在一起。在三十多年的光阴里,我不知喝了多少蒙古族的马奶酒、哈萨克族的奶茶。柯尔克孜族的牦牛酥油和维吾尔族人打的馕是我的最爱。惭愧的是,我能流利说出的语言只有汉语。对其他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基本都停留在“你好、再见、吃饭、喝酒”这个层面上。在南疆那几年,我的维吾尔语曾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能熟练运用维吾尔语在巴扎市场上讨价还价,包括吵架。我还上过夜校,把维语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学完了,能工整无误的书写维吾尔语字母。如果我继续在南疆,现在肯定是个双语人才。但我后来回到了北疆,汉族人特别多,多到无需再说维语。渐渐的,我第二语言的“辉煌”一却不复返了。如今,我会说的维语也剩下“你好、再见”之类了。有时收到维族朋友写来的信,嗯,我一句也看不懂……在新疆,如果会说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会很便利。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精通维吾尔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等多种语言,去新疆的任何地方,都能和当地人交流无障碍。可我从未行动起来去学习。过了30岁,连幻想也不敢有了。毕竟年纪太大,忙工作忙孩子,即没时间也没精力学习,何况我还是个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常被朋友骂做笨蛋。但有一天,有人告诉我,只要摒弃错误观念,任何人无论年龄、智商、工作、生活状态如何,或者不论过去学习语言经历如何,都可以学会一种新的语言,而且只需要三个月就能达到流利的地步。这人是本尼·刘易斯,爱尔兰人。21岁前他只会说英语。他曾在西班牙专门学了六个月的西班牙语,却只敢问多少钱和厕所在哪?那时,他以为这辈子注定只能讲母语英语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后来竟然变身语言达人,能流利的说12种言,在酒吧里,一个晚上用八种语言流利地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勾搭”,左右逢源,非常拉风。这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好在他出了一本书,叫《跟各国人都聊得来》,副标题是“三个月外语流利术 ”。虽然书名是《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但语言学习都是相通的,如果掌握了语言学习的武林秘笈,能与新疆各族人民聊的来,也相当拉风啊。在这本书里,他公开了学习多种语言的方法,作者首先解析了20个关于语言学习的错误观点,逐条对照,下面列出我中枪的几点:一、年龄太大不利于学习语言。二、我没有语言学习天赋。三、没时间。四、学习是有钱人的专利。五、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务。本尼·刘易斯总结这20个拦路虎,翻译过来就:“别找借口了,你不可能学不会一门新的语言,只是你不想学或者不敢学而已。”书里,本尼·刘易斯详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语言学渣变身学霸的,还细致解说了三个月说一口流利外语的独门秘籍。为什么设定三个月?因为三个月是出国旅游签证的期限,不过,如何在三个月内达到流利程度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语言学习需要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牛津字典对于“流利”的定义,学习一门语言并达到流利的目标,就应该与别人对话,并努力达到你和对方都感觉对话十分顺畅的这一目标。比如,当年我能够用维吾尔语吵架,却没有办法用维吾尔语讨论高深的话题,那么具体目标如何设定呢?作者是这样给出解决方案的:高强度的语言学习需要绝对的集中和专心,如果你对学习一门语言抱着非常严肃的态度,哪怕再忙也会挤出时间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时间嘛,挤挤总是会有的。首先设定语言学习的目标,给自己施压,弄清楚达到这个目标的要求,并设定达到目标的时间,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个月或者六个月?其次,设定迷你任务,专注解决眼前最大的问题。当年,我学维吾尔语时,数字“九”说不好,怎么听都像汉语“脱裤子”,维族人听不明白汉族人听了大笑,我给自己设定小目标,必须在一周内准确熟练的说出“九”,我这个小目标就是迷你任务。其次注意休息,像减肥有停滞期一样,学习语言也有倦怠期,要做好战胜它的思想准备和具体行动。最后展示学习任务,让朋友和家人对我们监督和关注,以此促进我们的语言学习目标达成。制定了行动计划,再掌握能记住所有生词的超强记忆力,就能像语言学习“大规模”进军了。作者用整整一个章节讲述了多个快速记住上千个单词的记忆法,我尝试其中一种来记忆,虽然很费力却十分有效,相信熟能生巧后效率会更高。作者还介绍了如何足不出户自创语言环境,尽管大多数方法并不适合像我这样,一辈子连省会也去不了几趟的人,但他的思维和概念都特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而作为新疆人,天生就有语言环境,别说学语言不用出国,连出疆都不用,谁还没有几个少数民族同学、同事和朋友呢?作者一再强调:最核心的语言学习途径就是找到目标语言的交谈对象,和对方多说多练。否则,就会像书中介绍的那些人一样,在英国住了10年,也未必会说英语,或者像我这样,在新疆住了三十多年,只会说汉语。本尼·刘易斯说“如果语言学习失败了,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你一点都不用心去交流,如果语言学习任务失败了,唯一的可能是在设定的时间里你一点进步都没有。”一鼓作气读完《和各国人都聊得来》,心中再次燃起语言学习的小火苗,把“冰冻”在地下室的维吾尔语书翻书来,仔细擦去厚厚的灰尘:“至少要对得起我吃了三十多年的馕吧?”第二语言学习开启!三十多岁又怎样?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全文完)PS:又想喝马奶酒了!
在新疆在远方如何在三个月内掌握三年的经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在三个月内掌握三年的经验!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经验分享!分享智慧,分享成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在三个月内成为一个投资专家--百度百家
如何在三个月内成为一个投资专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所有前面所说的行业研究也好、产业梳理也好、积累行业资源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寻找投资机会,为我们在行业里投出漂亮的项目做准备。
看了这个标题后大家可能觉得有点标题党,《如何在三个月内成为一个投资专家》。我觉得三个月内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入门的投资专家,但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可能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了。
这个是我的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现在是潜力股平台的创始人,也是无穹创投的合伙人。潜力股是无穹孵化的一个项目,为、创始人卖老股,为大家实现股权流通服务。同时我也中国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的发起人,也是中国投资人中心的合伙人,还是中国青年天使会的合伙人
我09年从北大毕业,去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11年去了去了九鼎投资,到13年的10月份去了艺龙,负责艺龙旅游方面的投资业务,之后在联创永宣短暂的过度了一下,入行差不多4、5年的时间。
投资行业合伙人的诞生方式
其实在投资行业里面成为一个公司合伙人是大家在这个行业做得好做的出色的身份象征。
先来看看在投资行业的合伙人分成几类?有哪些特点?
第一类是创而优则投,我们常见的成功的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包括徐小平、姚劲波、吴世春、蔡文胜等。他们的优势在于创业经验丰富、在互联网的圈子比较熟、人脉丰富、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理解很深刻。
第二类是演而优则投,近两三年时间,我们看到另一种合伙人的体现形式,即演而优则投,常见明星投资人,包括StarVC、胡海泉、名家资本、赵薇、Angelababy、ABCapital,这些公司的优势在于把个人品牌影响力从广告费、代言费上转嫁到投资上了。他们非常容易募资,也非常好拿项目,所以就把这一波红利吃掉了。
第三类是传统企业家转向投资,比如安芙兰资本、金惠丰投资还有郑和岛,都是由传统企业家转型做投资的。
第四类是精英的知识分子升职为合伙人,也是最大众的、最多数的。这些人普遍的特点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他们从名校毕业后,进入投资公司,从一位分析师开始做起,在行业里摸爬滚打4、5年,甚至7、8年,一步步地通过积累经验和明星项目,成长成为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这些人的优势在于投资经验比较丰富,比较聪明比较努力,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一直在一线接触市场,市场敏锐度较高。
成为投资合伙人的要素
其实这些投资人无非是三类人:
第一类,自己有钱,像传统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他们转型投资刚开始都是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的
第二类,很能募钱像明星、创始人,他们相对比较能募钱,比较有资源关系。
第三类,会赚钱,比如精英的知识分子还有创而优则投的人,通过自己过往的历史来证明自己有能力帮公司赚钱,可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大家可以向想一想自己属于哪类投资人类型。
投资合伙人的类型
投资公司合伙人的类型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综合型投资人,他们对事情、对人的感觉都很好,同时专业度也好,比如梅花天使的吴世春;
第二类是感觉性投资人,他对于市场、对人的判断很敏锐,对人的感觉很强烈,通过判断人来进行投资,比如大家熟悉的徐老师;而判断一个公司是什么类型可以从其合伙人的投资风格和外部演讲中能判断出来;
第三类是专业型投资人,他们是以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和分析来判断项目、判断人,比如像创新工场就类似这样的角色,大家知道创新工场在投资领域,如文化、游戏等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
从投资风格上又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关系型的投资人,这类投资人更多属于机会型投资人,关系机会型导向;
第二类是散弹型投资人,他们投的项目很多,数量从大几十到上百不等,看中的是命中的概率,而不是投的一个项目有多准确;
第三类是狙击型投资人,他们一般很少开枪,一开枪就能命中,这类人奉行的原则是少投精投。
市场上这几类投资人分层次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做早期天使A轮中可以感觉到。比如有的公司是进行产业链的布局,他对产业链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会更多倾向于在行业里是狙击型的投资人。
前面说到自己有钱、能够募钱或能够赚钱的投资人也分成专业型和感觉型的投资人。我觉得对于我们群里大多数的人来说,大家都希望成为专业型投资人,成为狙击型投资人,这是绝大多数精英型知识分子的发展目标。这也是我们从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的历程。
但是由于缺少资金、资源、关系,导致我们这些精英知识分子在募资方面缺少优势,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通过拼搏,提高自身能力,逐渐晋升为投资公司合伙人。那么如何快速成为投资公司合伙人,达到自己的目标呢?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
一万小时定律/一千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所讲到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是我们很多人都遵循的1万小时定律,也就是三年成为1个专家。
今天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人们眼中的投资专家也并非大神,而是持续的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不断努力,孜孜以求。1千个小时的锤炼足以让一个投资人成为一个行业的投资专家。”
我个人认为成为一个行业的投资专家是有路径可依赖有、有方法可遵循、有工具可运用、也有经验可参照和复制的。作为一个投资人它的发展路径是从成为一个行业投资专家到两个行业投资专家再到多个行业投资专家,从而成为投资行业的超人,这样的方式是我们年轻投资人成长也是最快路径。
我个人总结,做投资其实是三件事情、三件工作:
第一件事是搞研究,搞研究是要在理论的高度上,在方法论上,在技能上建立高度,个人要成为一个行业的投资专家,做这件事可能需要150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
第二件事是做混圈子。混圈子其实建立投资行业,以及建立在细分领域的人脉资源,这可能需要大家面对面地去沟通,去泡群体,去组局,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可能需要大家花250小时左右的时间,即25天左右的时间。
第三件事是做投资。通过上述我们所说的工作去寻找潜在的投资标的,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基于刚才所说的三个工作,我个人总结出其实是24字的方法论:
第一,深入行业研究。我们刚开始看一个行业时,是需要专注于这个行业,要深入了解该行业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状态,要梳理整个产业链的市场规模、用户需求、发展阶段、竞争情况、市场格局,形成我们对于这个产业的深度见解和剖析。
第二,梳理产业发展的逻辑。其主要的目的是挖掘出驱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因素,也就是从中发现这个行业的关键的竞争要素和关键的决定点。我认为:
第一是通过总结行业历史看未来;
第二是发现行业过去发展的可追寻的规律;
第三是梳理产业的链条;
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构成的,上下游的关系、竞争者和合作者的关系构成,从而判断每个产业链条和每个行业模块的要点是怎样的。
第三,积累行业的资源。这个行业的资源其实就是行业里的投资人和行业里的创业者的资源。
为什么需要积累这两方面的资源呢?
因为投资人资源其实是我们同行间的碰撞和交流,我们在不断修正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的模型,别人的观点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观点是什么样的,而发生相应的碰撞。而创业者的资源,是我们从创业者处获取信息,获取数据。
第四,挖掘投资机会。所以说我们需要对整个行业里上上下下的人都非常非常熟悉。
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个行业里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老板你要认识,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你要认识,董秘你要认识;创业公司,哪怕是天使项目,只要在你的雷达范围内,你得找到它。你在这个行业里,任何一个时间点,出现任何一个公司,你要咨询另外一个公司,随时是一个电话就能咨询到。这就是我们所积累的一个行业里的资源。
所有前面所说的行业研究也好、产业梳理也好、积累行业资源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寻找投资机会,为我们在行业里投出漂亮的项目做准备。
我总结下过去的方法和经验,告诉大家五个工具:
第一个是一份报告,是对这个行业的深入的研究报告和投资的感悟和要点的报告。例如前段时间我转发的我们俱乐部另一位理事于俊,所写的关于智能硬件、LOT行业的报告。我们之前也转发过创新工场陈悦天,关于文化领域的研究报告。这些其实就是大家在整个行业里通过长期的跟踪,所积累起来的精华的报告。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要对一个行业真正理解,就要对一个行业从宏观到微观,都必须是如数家珍的状态。这个报告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奠定你在这个行业里的权威的一种声明、一个表现,你这个报告写得好与坏、深与浅,就是你在这个行业里的权威性的一种体现。
第二个是两个圈子:
第一类一个创业者圈,就是在这个领域创业的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大公司的高管和创始人,也包括中间力量,也包括最基层的人员;
第二类是投资人的圈子,这个是专注于该领域的投资的人,大家平时可以进行一些互动。
建立这两个圈子的目的:
第一,这是行业信息的汇总处;
第二,这个圈子的建立有利于你去挖掘项目;
第三,也有利于你后续去做投后服务,比如说你是投天使,其他圈子里的人还有做A轮、还有做并购的,其实大家可能都是产业协同工作的。把你所积累的创始人也好、投资人也好,都拉到这个圈子里来。
对于如何建立这两个圈子,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要看在这个行业里有没有比较成熟的圈子。比如说在线旅游这个行业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圈子了,比如有好几个群,每个群都有四、五百人,那么你要进入这个群,并且成为群里很重要的成员,跟大家在群里搞好关系、跟群主搞好关系、跟里面活跃的人搞好关系,这是第一,你进去这个圈子;
第二,如果这个行业没有这个圈子,你要创建这个圈子,比如说互联网房产,或者新兴的例如VR这样的领域,之前比较新,但是没有这个圈子,那么你就要创建这样的圈子。你可以把自己所积累的人拉进来,这对你也是有帮助的。毕竟我们作为投资人,平时在见项目的过程中,见完后就跟创世人没有什么互动了,但我们其实是要跟创世人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创始人的情况和他的业务发展状况是什么样子,所以你把他拉到你的圈子,第一个方面这是你在这个行业的积累的体现,第二你能随时跟他保持互动,第三他有一些信息你也可以在圈子里捕捉到。这一点对于你在跟人夸口说,我在这个行业看得非常多,看得非常深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当他进入你的圈子,发现你在这个行业真的看了几十家、上百家的项目,你在这个行业里真的认识很多投资人、很多专家,他就会真正相信你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第三个叫做三张表格。
第一个表格:历史融资情况表。我们了解过去才能判断未来,我们去看这个行业里过去的投资是发生在什么领域,有哪些机构投资了哪些项目,这是我们梳理的基础信息;
第二张表格:所有项目列表。这个行业里、产业链里上上下下有哪些公司,每个公司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你要做一个相关的很简单但是很重复很低端的整理工作;
第三张表格:行业里关键人员的联系方式表,这些人你随时能把他找出来,能随时约吃个饭,甚至是约喝个酒,能聊到半夜两点的。
第四个方面叫做四篇文章。四篇文章是要对自己一个适时的、适当的PR。树立自己在整个领域的地位,提高你在这个市场的影响力。
PR的重要性在于:
一是帮你树立行业地位,打造个人品牌;
二是让这个行业的投资人都知道你是这个方面的专家,都会来找到你,跟你交流,你的信息会更丰富;
三是行业里的创始人都找到你,知道你是投这个方面的,不管你是投还是不投都愿意过来跟你交流。这是我认为做PR的一个帮助。
第五个方面叫做五次演讲,五次演讲的作用其实跟前面说的PR是一样的。在行业里的分享会,演讲和沟通,在诸如此类的地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方面有利于让别人知道你,另一个方面其实你也会有收获。
刚才说了五个工具,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两个我自己的案例、经验和做法,过去做的都是一种非常苦逼,需要持之以恒去做的事情,但我觉得做完了做好了之后对我个人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2013年10月份以后我进入艺龙旅行网去负责整个艺龙旅行网的投资业务。其实在进入艺龙以前我对于整个在线旅游是一窍不通的,我根本不知道在线旅游是怎样的业务模式诸如此类的。所以当时进入艺龙后,前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基本只做了一件工作,就是熟悉、了解和学习整个在线旅游的市场。在这个时间里我全部坐在办公室进行案头的研究,去研究在线旅游这个行业。后面就形成了一个报告,一份在线旅游行业的研究及分析报告,大概五、六十页的PPT,当然这个报告是在2014年的7、8月份才发布的。
在中间这个过程中,其实因为在线旅游这个行业已经有两个圈子都比较成熟的了,因为旅游也是最早O2O的行业,于是就加入了其中的几个圈子,诸如“旅游大家聊”,以及其他在线旅游的交流群,跟行业里的一些人产生了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通过去拜访各个公司的创始人也好,跟大家在群里进行沟通的也好,目的就是让大家逐渐意识到行业里有一个人叫李刚强,他在艺龙里是负责旅游方面的投资业务,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自己的圈子打开了。
比如说里面每一个项目细致到怎样的方面,我可以截图给大家看。(如下图)
这其实是一个相对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花时间的一个过程,同时我也做了一个很苦的工作,就是把刚才提到的三个表格做了出来,比如在线旅游的项目汇总表,里面大约有900多个项目了。这个表花了我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大家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个表格里的内容,包括这个公司、它属于哪类细分领域,它的网址及简要介绍。最重要的是我个人对它的评级是什么样的,就是这个项目是否靠谱,像五星就是非常好的,四星就是很好的,三星的就是一般的,一星二星就是比较差的。我把这些项目做了非常详细的细分的分类,比如它属于出境游还是周边游,还是行程规划,微单特卖等诸如此类,都做了细分,每个细分领域有哪些公司,每个公司到底怎样,我都做了很多的基础工作,知道这个公司大概情况。
这个表格(如下表)是该行业发生过哪些投资事件的统计表,基本统计到了2014年6月份左右,之后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就很少了,基本所有行业内的融资事件都整理在该表格内。通过这样一个表格,我就能够判断到各个投资公司会偏好哪些项目,在不同的投资阶段,它会有哪些方向。
接下来的那几篇文章都是我围绕旅游和投资行业写的,大家可以点开看看。
《互联网老二如何打败互联网老大》
《在线旅游8年投资事件盘点》
《汽车票互联网化,是陷阱,是诱惑》
《在线旅游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当然不是说在行业里只发四篇文章就ok了。我认为四篇文章是一个约束,希望大家明白做投资是需要一些适量的媒体曝光,发表一些你对行业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在开始时并不需要计较是否正确,而更多的是抛出一个东西来跟大家讨论和沟通的。
我同时在这个时间段里也做了很多的分享类的活动,更多的是做投资人嘉宾,或者在线旅游的分享。如果说做投资,我更倾向于在行业里聚焦,把这个行业看得更仔细更深刻些。
最后一个是关于互联网房产的案例。这本来也是我在艺龙的最后几个月,6、7月份之后重点关注的方向。因为当时艺龙在酒店行业竞争要达到携程的程度比较难,因为我们认为要往大住宿方向去转型,往互联网方向去转型,因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布局。但说实话这块我没有执行得特别好,我现在只梳理了400多个项目,行业里我见过一些项目,但还有很多项目我没见过,所以我在这快做得没有特别好。
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更倾向于看得专而不是看得宽泛,对此我有两个观点:
我觉得一个投资人能看深一个行业是基础,看深了两个行业就有了他立足的地方,如果他对三个行业能非常了解,他就能成为投资行业里非常出名的人了;
我的另外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行业里一年以上两年的时间里,还没有总结出这一个行业里的一些方法论的话,我认为他在这个行业里其实是失败的。无论是他做投资也好,还是他做其他工作也好,比如互联网营销或者新媒体营销。我觉得他一定要通过一年到两年时间整理出他对于这个市场的一些方法论,并且这些方法论是足以支持他在行业里做得非常出色的,才能说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我有几个观点:
投资人单飞是必然趋势;
专业性基金会越来越多,基于行业的投资公司;
精英知识分子和传统企业家会联合起来一块做基金,将专业和资源资金紧密结合;
专业性基金会做投资的同时,包含FA业务,形成“FA+研究+投资一体化”的模式。
最后感谢大家参加今晚的分享,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的活动能够真正的获益,谢谢大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197
阅读:1372
热门文章HOT NEWS
“命运多舛”的济南美猴王主题乐园,最近有了新动作。
百度新闻实验室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落后到什么程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