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族观给民族和国家有带来什么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民族|文化_凤凰资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代中国之所以拒斥自由主义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中国传统、近代中国的世界处境以及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中国不同于欧洲,欧洲在文化传统、地缘、地理、人口以及政治上具有多个中心,因而“分”是基本传统而“合”虽常成一时之态但终究是理想,近世以来的工商业及资本主义更是多个民族国家的分治格局。而中国则是以中原农业文明为中心、以儒家为文化主干、多民族同时共享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东方古老国家。这是一个以中华传统为核心认同、以“和”与“合”为核心理念的文明体,其政治意识中包含着古老的社会主义传统而不是自由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席卷全球,其结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基本政治单元的现代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乃马克思主义运动所产生的世界历史效应。如果说西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乃是受马克思主义反向刺激的结果,那么,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东方民族各自独特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及其现代化事业直接结合的结果。现代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建构,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历史实践,连同其略显复杂的当代境况,值得阐述。马克思的学说在何种程度上与民族国家发生关联,值得探究。在马克思那里,民族虽然也是一个社会实体,但不像阶级、国家等只是政治性的社会实体,民族还有其人类学的固有属性及其多样性。马克思显然是重视民族多样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马克思十分关注东方社会独特的发展道路,强调应尊重东方民族对于现代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马克思对西方资产阶级民族的批判,直接蕴含着对东方民族的价值关怀,在马克思那里,非西方民族作为被压迫的民族及其阶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实现民族与国家的解放与独立。马克思虽然没有论证多民族国家,但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双重批判,即体现了对单一民族国家观以及自由主义多民族国家的批判,而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取代市民社会的未来社会构想,即蕴含着相应的多民族国家形式。在马克思那里,欧洲民族国家与欧洲资产阶级具有同构性,因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历史性质及其局限性的判定,实际上又蕴含着对欧洲自由主义的多民族国家的批判。在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构想中,人类社会中的被压迫的阶级及民族,才是未来世界的历史主体。在这样的视野中,马克思把非西方民族看成是当然的解放主体。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上,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与东方呈现出不同的历史效应。对西方而言,马克思主义之后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多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持续巩固,在那里,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资产阶级国家,在汲取马克思的批判资源并建立起西方现代多民族国家体系时,也同马克思主义疏离开来且对立起来。对东方而言,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成为落后民族国家实现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当然理据与指导思想,因此,东方世界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及其多民族国家建构,与马克思主义更具亲和性。马克思主义运动由此实现其东扩进程。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显然从属于这一历史进程,并构成了其中的典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直接体现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现代中国之所以拒斥自由主义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中国传统、近代中国的世界处境以及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中国不同于欧洲,欧洲在文化传统、地缘、地理、人口以及政治上具有多个中心,因而“分”是基本传统而“合”虽常成一时之态但终究是理想,近世以来的工商业及资本主义更是多个民族国家的分治格局。而中国则是以中原农业文明为中心、以儒家为文化主干、多民族同时共享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东方古老国家。这是一个以中华传统为核心认同、以“和”与“合”为核心理念的文明体,其政治意识中包含着古老的社会主义传统而不是自由主义及资本主义传统。在中华民族认同中,没有、也不可能接受所谓单一民族国家观念。以西方民族国家主导的近代世界,不可能给中国“分享”资本主义的外部空间,反而通过武力与资本的强力输出,使中国沦为西方及其帝国主义进行海外掠夺与扩张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空间。因此,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注定不能依赖于西方资本主义及其民族国家建立的既有路径。事实上,试图以西式自由主义的民族国家建构为典范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不彻底的革命,无论单一民族国家还是自由主义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现实历史中都是不可能的。由此,作为内在地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及其民族国家观、并蕴含着非西方关怀的现代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主体资源。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俄国革命而传入中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多民族国家。苏联通过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整合,这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但中国有自己的多民族整合传统。历史地说来,中国既不可能像近代欧洲那样区分为各自独立的民族国家体系,也不必像苏联那样不得不通过建立加盟共和国,以缓解境内民族矛盾,现代中国通过社会主义进一步巩固和集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传统。一百年前,中国国势渐衰、外强欺凌,且国内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当时自由主义的民族国家建构方略也曾颇有市场。但是,随着对中国传统及其现实的深入把握,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当以中华民族固有的多民族统一传统为基础,实现中国民族国家的现代重构,而立足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创立的历史实践学习并转化马克思主义,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然理据。当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即已经形成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政治构想。新中国确立人民共和国政体而不是联邦共和国政体,使这一构想得以巩固为政治制度。人民共和国对内强调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共生共荣,对外主张独立自主,注重与广大非西方世界及其发展中国家结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毛泽东适时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在“三个世界”框架中,中国被定位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显然更益于巩固自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结构及其稳定团结的局面。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民族理论。三进入新世纪,新自由主义依托于资本、技术、军事以及地缘等优势,强化了其帝国性质,与此同时也带来全球民族国家体系新一波的震荡。开放的世界态势下,来自于境外右翼敌对势力对中国分裂及其恐怖活动的支持愈发显著。对内而言,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其中既包括民族本身的矛盾,也有其他如经济、民生、宗教、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上的折射与反映。总之,全球化及开放时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本身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课题,须有确当的立场与方略。第一,正确认识并推进现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与认同。世界历史时代各民族国家的建构都是一个持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全球时代更是如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尤其如此。现代中国诉诸马克思主义完成了相对封闭状态的民族国家建构,但是,开放世界的民族国家建构,依然是迫切而严峻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而网络化及跨国资本主义等语境又形成了种种后民族国家或非民族国家观念,这些似是而非且天真幼稚的观念,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合理建构,尤其是对青少年一代的价值观,已经构成了冲击和威胁,不容小觑。全球化格局下,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更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必须持有基本立场。第二,确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传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有自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传统是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模式,也不可能是自由主义的多民族国家模式,而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民族国家模式。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模式拒斥自由主义,但并不意味着拒斥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与理念。事实表明,这些价值与理念更应当成为、并且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建设的基本价值与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直接推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本身就已经成为解决现阶段诸多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发展的基础。解决各民族的民生及其发展问题,推进民族国家的建构与认同,显然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理应在遏制新自由主义之全球扩张、承担应有人类责任方面产生积极作为与影响。新自由主义的持续推进,是近几十年全球范围内民族宗教矛盾冲突频发、恐怖主义多发的最重要原因,甚至有可能带来世界秩序的新的动荡与灾难。中国道路显然不能从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空间,而应当在克服资本逻辑、实现社会的公正正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形成实质性作为。中国走的是和平主义的现代发展道路,因此,对外不称霸,推进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襄人类进步、和平与文明事业,对内尊重各民族的差异与多样性,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乃中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多民族国家的建构绝非国家主义,更不是强国家主义或帝国主义,对此应有清醒的意识。合理的理解是,中国道路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意味着通过中国民族性方式所显现的人类解放道路。(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49296
播放数:214494
播放数:210462
播放数:121818
48小时点击排行人人文库美如初恋!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马克思主义论文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摘要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研究这些理论与政策有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促进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实践创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关于符合国情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大都面临着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现实需要。事实上,民族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为目前世界的主要问题,有的民族问题甚至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来说,民族问题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新中国一贯重视民族工作,系统地阐明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民族政策,成为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把56个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经济腾飞、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构成了今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1.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首先来自于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曾照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提出民族自决的口号,主张实行联邦制。1931年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指出,中国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承认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为独立国家的权利。这是在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影响下,做出的政治决议。此时,中国共产党对国情了解并不深刻,做出这个决议是缺乏现实依据的。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我国民族状况的民族理论与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这种符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的第一个自治区。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及以后的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中的最大失误发生在文革时期,以批判李维汉的投降路线为导火索,我国的民族工作开始受到严重冲击并陷于瘫痪。林彪、四人帮集团否认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进而否认其他民族理论与政策。当时各级民族机构基本上都被撤消了,许多民族干部遭到迫害,民族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出现了强迫少数民族改装易服,攻击传统习俗,砸抢宗教活动场所,强迫僧人还俗,不许人们信教等行为,引起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强烈反抗。文革结束后,国家立刻恢复了党的民族工作,纠正了一些错误做法,制定法律,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各项权利。切实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极大的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同时也给民族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加强了沟通和联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边境线长达1.8万公里,占我国边境线的86,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五省区与俄罗斯、印度、蒙古等15个国家接壤,有34个民族跨界而居,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这都是双向交流开放的有利条件。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和全球化趋势并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江总书记在总结中国数千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分析时代特征,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还提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三个离不开(江泽民将原来我国民族关系两个离不开思想扩展为三个离不开,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等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吸取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依据我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这一时期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涉及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以及民族工作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科学性、突出的实践性、完整的系统性。4.进入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地向前推进。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主要包括4个方面民族定义六要素理论21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理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个不容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八字概括。这些理论与政策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体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上与时俱进的品质。二、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主要内容1.毛泽东的民族思想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其中,毛泽东作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半个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维护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很多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独特的理论和政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无论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支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2.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对民族问题的实质进行了下达的定位。日,邓小平同志在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开幕词中,对我国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做出了明确的阐述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将更加巩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表述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曾对外国来宾郑重声明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包括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等主要内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有别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新时期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指南。3.江泽民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研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内新形势,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新概括、新论断,形成了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江泽民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与创新之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地界定了民族问题的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科学地回答了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并指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江泽民同志在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民族问题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这个论断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即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4.胡锦涛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涵在对我国各民族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定义做出了新的概括,即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定义六要素理论通过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词解析了共同心理素质、共同经济生活两大特征。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这一表述不仅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而且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定义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论。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他进一步对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作了阐述。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才能有坚实基础。两个共同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共同团结奋斗是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共同繁荣发展是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两个共同的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明确了21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当前,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增强凝聚力,共同致力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三个不容的理论内涵丰富和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肯定了我国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三、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伟大意义1.理论意义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民族工作,为中华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和共同繁荣,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系统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政策,成为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实践意义理论不仅应具有科学性,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性。新中国领导集体民族理论与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有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之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民族关系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实行统一和自治,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区域具体利益的恰当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勇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上所述,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崭新的课题。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使21世纪的中国各民族长期保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参考文献1许淑芳.毛泽东民族理论初探J.理论探索,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出版社,温华.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中央民族大学学
编号:073172 && 大小:16.52KB && 格式:DOC && 上传时间:
关&键&词: 生活休闲 网络生活 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资源信息
官方联系方式
客服手机:&&& 1:&&&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 && &&
copyright@
人人文库网网站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民族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