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代,为什么描写课堂气氛的片段和老师的情绪如此相似

《最后一课》导与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导与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猜你感兴趣
&热门教学范文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 【范文十篇】
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
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1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粥:同“鬻”,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恨耶
D.岁一再至而已
16.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17.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1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6分)
阅读答案:
18.(1))(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优雅的情趣。又在匾上题了“世美”二字。四明的杨守阯太史为它写作了《世美堂记》。(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句式1分;闳敞,1分;致,1分;记,1分;句意2分。)
(2)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钱。(俗嚣,1分;岁,名词作状语1分;质贷,1分;雠其直,1分;句意2分。)
试题分析:恨:遗憾。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A即为通假字。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C对应的原文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内容是作者科举落地,回家后妻子文有什么(
)的事情吗,选项的解释是“痛恨”,代入原文显然不通顺,实际应为“遗憾”,而“恨”在古汉语中大都作“遗憾”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①指王致谦、叶盛和章格,人物错误;⑥间接表现,不和题干要求,排除这两项可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C对应的原文“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选项“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与原文不符,事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闳敞——宏伟宽敞,致——情趣记——写文章、作记。(介宾短语后置句)(2)俗嚣——尘世的喧嚣打扰,岁——每年(名词作状语),质贷——典押借贷,雠其直——还完那些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馀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又因为他们家在昆山的南戴,因此,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南戴王氏。王翁他老人家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他们家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又优雅到了极致,又在匾上提了“世美”二字。四明山的杨守阯太史对此有记载。嘉靖中期,我作为王翁的曾孙,用自己的俸禄救济穷人。当我正在堂中读书的时候,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老百姓马上有家破人亡的悲伤。”我听后立时感到很伤感,然而我却也很爱自己幽静、美好的家园,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于是,我想把房子抵押了将所得的钱用来救济穷人,,要是不够的话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把那些钱还完。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在我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县里的人都说这样做没好处而阻止我,我就说了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的典故给他们听,众人都在笑他。我对于家中的财务,自己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当稻子成熟的时候,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自己才敢尝。当丰收了大小麦的时候,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制品给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周围的学院的居住与饮食都有保障。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组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犹豫我喜爱读书,那些书香人家有零散的书籍,我都找邻里去求借,于是购置的书籍不下几千卷。庚戌年的时候,我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走陆路过了十天才到家。那个时侯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怎么会没有遗憾呢?”她说:“抛弃功名事,隐居不出仕,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公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不过是张公负君罢了!”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了,不过是在张文隐公去世后的第二年。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掠夺了许多财物才离开,然而我的房子却没有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后来我一直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子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念我的女儿啊!”我离开以后,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
范文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佣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粥:同“鬻”,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恨耶
D.岁一再至而已
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阅读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范文三: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逋:拖延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C.不足,则岁质贷 质:典押
D.岁一再至而已 再:二次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惨然谓余曰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D.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 父母者,人之本也6.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3分)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③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7.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3 分)(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3 分)(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
范文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有美堂记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出于杭,于其行也,天子②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③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④,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之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梅公,即梅挚,字公仪,成都人。②天子,指宋仁宗,有《赐梅挚知杭州》诗③首章,宋仁宗赐诗首联为“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④今年: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人物之盛丽  盛丽:异常美丽B.盖彼放心于物外  放心:怡情悦性C.二邦皆僭窃于乱世  僭窃:非法割据D.相与极游览之娱  相与:共同,一起(2)下面六句话分四组,都能正面表达“钱塘之美”的一组是(1)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2)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3)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4)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5)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6)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  ]A.(1)(2)(4)(5)B.(3)(4)(5)(6)C.(2)(3)(4)(6)D.(1)(3)(4)(5)(3)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①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②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
阅读答案:
答案:1.A;2.D;解析:(1)兴盛富丽(2)(2)是说钱塘历史沿革,(6)是说游人的游览之娱,都不是正面表现(3)  白话译文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挚先生离开京城到杭州做郡守,在他将要出行的时候,仁宗写了一首诗赠送他表示对他的宠信,这时候才开始建造了有美堂。大概是撷取了皇帝赐诗的首联中的两个字命名的,认为这是杭州人的荣幸。梅公非常喜欢这个建筑,虽然离开了,还念念不忘。今年,从金陵派人跑到京城来,命我给有美堂写“记”,他大约不知疲倦地向我请求了六七次。我于是为他写下了下面这些话:  全天下最美和最能让人高兴的东西,有很多是不能共同拥有的。所以要想穷尽山水的美景,一定要到宽阔空旷、荒凉寂寥的地方才能看到。观览人和物的美丽丰富,欣赏大城市的雄厚富有,一定要到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车船密集的地方才能满足。前者要把精力心思用在自然景物上,后者需要将心思情趣用在繁华上,两者各满足不同的人。然而作为乐趣,是不能够兼而有之的。今天人们所说的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的广阔,三峡的险峻,被人们号称为东南奇伟秀绝的景色,却都在比较小的城镇、偏僻荒凉的地方。这是那些隐居之人和穷困忧愁被放逐的人欣赏的地方。汇集四方的美景和天下所有的财富,拥有众多的人物,成为一个大的城市,同时能兼有山水的美景和物产的丰富能让那些富贵之人用来娱乐的地方,只有金陵和钱塘。  然而这两个城市都是在混乱的时期形成的。等到宋王室建立,统一了天下,金陵因为最后臣服遭受了毁灭,现在虽然山水犹在,然而到处是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路过这里看到这种景象的,没有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的。惟独钱塘从五代时期知道尊重中原王室,效忠朝廷竭尽臣职。在它将要灭亡的时候,俯首称臣听从命令,不劳烦动用武力,现在那里的百姓侥幸得到保全生活富裕安乐。又因为当地的习俗喜欢能工巧匠,建造华堂丽屋,大约有十多万人家。百姓围绕湖山而居,左右映带江河,福建以及沿海的商人,来来往往的货船,出出进进在江涛浩渺、烟云迷蒙的江海上,可以称得上繁荣昌盛!  能到这地方来的,必定是朝廷中公卿以及大臣们,有皇帝的侍从和来自四方的游士做宾客,所以到那些景色优美的地方,建造亭台楼阁,一同尽兴的游览娱乐。这样他们对这里的风景有所取,就会在这里有所留。只有所说的有美堂,具有山水登临之美,又处在人物密集的繁华都市,一眼就能收揽天下的美景,尽得人间之乐。大约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这座有美堂又尽得钱塘之美,梅公喜欢并且难忘它也是应该的了。  梅公,是清慎好学、品行高尚的人。看看他所喜欢的东西,就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庐陵欧阳修记。
范文五:文言文阅读有美堂记〔宋〕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  然二邦皆僭窃②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之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 。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梅公:梅挚,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曾任杭州知府。②僭窃:地位在下的人冒以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窃取。(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人物之盛丽   盛丽:异常美丽B.盖彼放心于物外  放心:怡情悦性C.不烦干戈     干戈:战争D.相与极游览之娱  相与:共同,一起(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都能正面表现“钱塘之美”的一组是①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②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③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④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⑤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⑥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  ]A.①②④B.③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入题迅速,开篇便将皇上赐诗、梅公筑堂、遣人求文等几件事一一点明,既揭示了“有美堂”的来由,也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B.第二段提出并论述“天下之至美与其乐”“不得而兼焉”,其用意是开导世人,赏玩风景名胜应各适其性,各取所乐。C.作者将遭破坏的金陵和幸免于难的钱塘作对比,表明钱塘既有“山水登临之美”,又具“人物邑居之繁”,为写有美堂的“尽得钱塘之美”张本。D.全文通过层层对比与烘托,充分显示了有美堂无与伦比的“美”和“乐”,体现了古文家姚鼐评价的“势随意变,风韵溢于行间”的个性和特色。(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A;2.D;3.B;解析:(1)盛丽:兴盛、富丽。(2)②是说“钱塘”的历史沿革,⑥是讲游人的“游览之娱”,这两句均不属于“正面表现‘钱塘之美’”。(3)用意是为下文写有美堂“至美与其乐”两者兼得作铺垫。(4)  (1)因而要想尽情享受登山临水的美妙乐趣,必定要去辽远广阔的旷野、幽寂清静的乡村,然后才能获得。  (2)只有在有美堂这个地方,可以将登山临水之美景与人居、物产、都市之繁盛,尽收眼底。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仁宗嘉祐二年,龙图阁的直学士(尚书),也就是吏部的郎中梅清慎先生到钱塘(杭州)去任职。那时,由于皇上很爱惜这位人才,在临行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梅清慎先生到了杭州以后,在吴山上盖了一座有美堂,并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做了一块匾,设法给钱塘的市民带来荣耀。梅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虽然现在已经调离钱塘,但还是不能忘怀“有美堂”。今年从金陵(南京)派人来到京城,叫我给有美堂写一篇序文。派来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辞了,但梅先生还不放弃,又派人来求我写序,所以我就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天底下山水的秀美与人们能从中得到的快乐往往是不能两全的。要想登高俯瞰山水的秀美,必定要去辽远广阔的旷野、幽寂清静的乡村,然后才能获得。要看到相貌好的人物和丰富的物产,有的人说的富可敌城的盛况,只有到车水马龙的路口,商贾云集的码头去找。前一个是使我们看了风景而忘记了自身,后一个是想到事物的繁盛也忘记自身。这两个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人们从中所得到的快乐也是不一样的。这两个东西是很难都得到的啊。  现时我们所说的罗浮、天台、衡山、洞庭湖的宽广,还有三峡的险要,是我国东南部最秀丽的风景,但这些地方都是在小的县城、小的州治、偏僻少闻的乡下。这些风景是给隐士、放逐之人享受的。如果既要在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集市,又要有山水秀美的地方,能给有钱的人娱乐,我看只有“金陵”“钱塘”这两个城市了。  这两个城市由于幸免于战乱,保存得比较好。宋朝皇帝受天命,统一了中国,由于金陵归宋较迟,现在江山虽在,但旧的城墙庙宇被毁坏而埋于荒草的很多,到过金陵的人看到这些景象没有人不感到凄凉与踌躇。这么说,中国只有一个钱塘自五代以来就闻名于海内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前朝的地方官顺及形势,向大宋请命,不发动战争。现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富裕安好,幸福快乐。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又多熟悉工艺技巧,城市中的屋宇非常漂亮。这样的房屋约有十万多座,整个城市掩映在西湖和山林之中,非常好看。在大江的码头上云集有福建来的很多艘商船,这些商船极其忙碌地进进出出于钱塘江辽阔浩渺的烟波里。 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大多是朝廷的公卿大臣,也有的是皇上的侍从,还有各地的喜欢旅游的人和外地来的客人。大家都要寻找个好的地方,筑起了亭台和水榭,朋友们就能一边相会,一边游览,一边享受山水的快乐。在钱塘的其他地方看风景往往是有得有失,只有在有美堂上看风景,登高望远,既可以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看到人居物产之盛,可谓尽收眼底啊!人们说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这个堂却又兼有钱塘之美,这就是为什么梅清慎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而永远难以忘怀的原因啊!  梅清慎先生,是个爱好学习的君子,我们看他的爱好,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了。  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庐陵人欧阳修写。
范文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嘉佑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②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梅公;即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
②首章:宋仁宗赐诗的首联为“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1.第二段中提到“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其中的“乐”具体指的什么? 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中的作用。
2.阅读第三段,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有美堂”之美,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1.答:“放心于物外”和“娱意于繁华”两种乐。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有美堂”“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的赞美。
2.答:用层层推进之法。先写天下“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然这只有“山水之美”,而要“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惟金陵、钱塘。”此为一层;而金陵“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独钱塘“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能使人“相与极游览之娱”此为二层;但“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亦不能两全,“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最后总括一句:“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这样就完成了对“有美堂”的赞美。
范文七:文言文阅读9(散文-世美堂后记)
文言文阅读9(散文-世美堂后记)山皂角
文言文阅读9(散文-世美堂后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世 美 堂 后 记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俗呰窳:俗习懒惰。
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遘悯:遭受患难。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家昆山之南戴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辄令里媪访求
D.始尽雠其直
雠:通“酬”,偿还
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
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治学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归有光落第回乡后,妻子王氏并没有责怪丈夫。但后来张文隐去世后,她才流露出对张文隐的怨恨,认为张文隐辜负了自己的丈夫,以致丈夫科考落第。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 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3
(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3 分)
(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
1.C.寻找,可引申为“搜集”。
2.B.写的是王致谦和叶盛、章格交好;间接表现。
3.C.“流露出对张文隐的怨恨”理解有误。妻子说“张公负君”是因为她为张公去世后再也无人了解赏识自己的丈夫而遗憾,实则流露出妻子对张公去世的惋惜之情。
4.(1)(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宏伟宽敞,极尽幽雅的情趣。(状语后置、“致”及句意各1分)
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先是”、“阻”、句意各1分)
我的妻子准备了酒菜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具”、“相”、“得无”及句意各1分)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余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于是在昆山的南戴安家,因此,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南戴王氏。王翁他老人家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幽雅的情趣,又在匾上题了“世美”二字。四明的杨守阯太史为它写作了《世美堂记》。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卖给别人。我正在家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我听了这话,本来觉得很伤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钱。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我就说了孙叔敖请求寝丘、韩献子迁都新田的典故给他们听,众人都笑我。我对于家中的账务,自己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
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田地获得丰收。每年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自己才敢尝。当大小麦丰收了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给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饭食。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照顾住和吃的。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承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那些旧时的书香人家的零散的书籍,(她)就让邻里的老妇人去寻找,于是购置的书籍不下几千卷。
庚戌年的时候,我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走陆路过了十天才到家。那个时侯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酒菜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她说:“我正想和你一起到鹿门山采药隐居,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了,是在张文隐去世后的第二年。
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多次经过掠夺,然而我的房子却没有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后来我一直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和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起了你媳妇啊!”我退下后对此感到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
范文八: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钱老人并没完全失去记忆与思想能力,而变为残废。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日本人没有能力治服一位诗人的证明。他切盼能听到钱先生述说被捕受刑的经过,而详细的记载下来。可是,钱老人的嘴很严。他是绝对不会把被捕以后的事说给第二个人的。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问:“我没说梦话吧?”在清醒的时候,他闭口不谈被捕的事。瑞宣用尽了方法,往外诱老人的话,可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象老鼠被猫儿堵住了的时候那种惧怕的,无可奈何的光。一看到这种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可是,惭愧并没能完全胜过他的好奇。事情的本身是太奇——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太奇怪了!况且,钱老人为什么这样的不肯说狱中那一段事实呢?慢慢的,他测悟出来:日本人,当放了老人的时候,一定强迫他起下誓,不准把狱中的情形告诉给第二个人。假若这猜得不错,以老人的诚实,必定不肯拿起誓当作白玩。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老人的通达是不亚于他的诚实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被迫起下的誓言呢?再一想,瑞宣不由的便想到老人的将来: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从此就这么一声不响的活下去呢?还是被打得懂得了什么叫做仇恨,而想报复呢?对钱太太与钱大少爷的死,老人一来二去的都知道了。在他的梦中,他哭过,哭他的妻和子。醒着的时候,他没有落一个泪。他只咬着那未落净的牙,腮上的陷坑儿往里一嘬一嘬的动。老人很喜欢听战事的消息,瑞宣是当然的报道者。这也使瑞宣很为难。他愿意把刚刚听来的消息,与他自己的意见,说给老人听。可是,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说什么,而又定着眼愣起来。他好象有什么极应保守秘密的大计划,必须越少说话越好。瑞宣很为难,因为他不会撒谎,不会造假消息,而又不愿教老人时时的不高兴。他只能在不完全欺骗中,设法夸大那些好消息,以便使好坏平衡,而减少一些老人的苦痛。虽然钱诗人有了那么多的改变,并且时时使瑞宣为难,可是瑞宣仍然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瑞宣猜不透老先生的心里。老人是完全忘了以前的事呢?还是假装的忘记,以便不露痕迹的去报仇呢?真的,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瑞宣当初之所以敬爱钱先生,就是因为老人的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金三爷来的次数少一些了。可每逢他来到,钱老人便特别的高兴。这使瑞宣几乎要有点嫉妒了。瑞宣晓得往日金三爷在钱老人的眼中,只是个还不坏的亲友,而不是怎样了不起的人物。当金三爷也来看病人的时候,瑞宣很注意的听两位老人都说些什么,以便猜出钱老人特别喜欢金三爷的理由。在庆祝保定陷落的第二天,瑞宣在钱家遇到了金三爷。钱诗人带着满身的伤,更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他的浑身都酸疼。一见金三爷进来,他便说:“天气要变呀,风多么凉啊!” “凉吗?我还出汗呢!”金三爷的脑门上挂着不少很大的汗珠。从怀里摸出块象小包袱似的手绢把自己的秃脑袋用力的擦了一番。好大一会儿,他才问亲家:“好点吧?”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声音也很可怜的,他说:“好了点!今天可又疼得厉害!要变天!”
金三爷捏了捏红鼻头,声如洪钟似的:“也许要变天!一边养,一边也得忍!忍着疼,慢慢的就不疼了!”
瑞宣看出来,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为什么呢?他猜不出。金三爷走后,钱老人对瑞宣说:“在这年月,有金三爷的身体比有咱们这一肚子书强得太多了!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瑞宣明白了。原来老人羡慕金三爷的身体。为什么?老人要报仇!想到这儿,他不转眼珠的看着钱先生,看了足有两三分钟。是的,他看明白了:老人不但在模样上变了,他的整个的人也都变了。谁能想到不肯损伤一个蚂蚁的诗人,会羡慕起来,甚至是崇拜起来,武力与身体呢?看着老人陷下去的腮,与还有时候带出痴呆的眼神,瑞宣不敢保证老先生能够完全康复,去执行报仇的计划。可是,只要老人有这么个报仇的心思,也就够可敬的了。他觉得老人与中国一样的可敬。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壮,好去报仇,他没法不敬重老人的胆气。老人似乎不考虑什么来得及与来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饮酒栽花的隐士变成敢流血的战士。难道在国快亡了的时候,有血性的人不都应当如此么?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5分)A本文以钱老人“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B“瑞宣”是本文的线索人物,由他一步一步展开故事情节,并在他的“明白”中揭示了小说的主题。C“老人似乎不考虑什么来得及与来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饮酒栽花的隐士变成敢流血的战士。”表现了战争使钱老人变得勇敢而又关心国事。D钱诗人崇拜金三爷,是因为金三爷身体好,当他自己感到天变的凉的时候。金三爷脑门上还能有很大的汗珠。E“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从整篇小说来看这种神态描写表现了老人内心深沉的痛苦之情。2.文中的钱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3.文中说“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4.小说反复强调钱老人坚持不愿将自己被捕入狱以后的事情告诉别人的用意是什么?请具体说明。(8分)
阅读答案:
【答案】1.CD2.钱老人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的柔弱的中国人的代表。钱老人为人诚实、 正直、本分、善良,原本是个“饮酒栽花的隐士”,然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让老人饱受家破人亡之苦,经 历了惶惑——偷生——觉醒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有血性 的知识分子日渐觉醒,并最终走上了抗战道路的心路历程。3.①瑞宣崇拜钱先生,钱先生是一个值得敬爱的人,他为人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质。 ②钱先生处境艰难,需要服务。老人的现状,让瑞宣忧虑不安。③瑞宣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就是期盼钱老人能够从惊慌不安中转变过来,能够变得坚强,钱先生是残暴的日本人无法征服中国人的象征。4.①制造悬念。钱老人嘴越严,越是不想把被捕的事说给第二个人,人们越想了解,勾起读者的阅读 欲望。②反衬了老人被捕后的惨痛遭遇,是帝国主义的残暴使老人惶恐不安。③为下文钱老人性格的转变作铺垫。他默默地忍受着,在沉默中保全性命,希望养好身子,像金三爷一样健壮,以便复仇。④深化小说的主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解析】1.试题分析:小说的阅读要注意“五位一体”的分析,结合《祝福》记住各自的作用。1、标题的作用: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或暗示主旨。《祝福》主要点明情节,也是文章的线索, 暗示主题,全部鲁镇都在祝福可祥林嫂死去,什么原因,这正是本文的主旨。2、人物,性格特征是必考的内容,注意分析,要通过各种手法(直接的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环境、心理和间接描写)分析,可能分析出若干性格,但一定要注意要有理有据,每种性格特征后要有具体的依据还要注意选取和小说主旨关系最密切的作为答案。还要注意次要人物,如柳妈和我,这些人物主要是为重要人物服务的。同时还要指向主旨,如《祝福》中我的作用,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对现实不满但又不能斗争,采取妥协、躲避的策略,同时又是全文的线索,起到见证人的作用,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同时揭示主旨,这种社会依靠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路的,这正是作者彷徨的原因。3、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环境,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景,暗示人物心理、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铺垫、引起下文,有时是文章的线索,相互照应,暗示主旨。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的描写其作用是交待当时的社会环境,开通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祥林嫂的命运难、交待一种迷信盛行的社会状况让人物的命运成为必然结果,暗示主旨。结尾的作用是和标题、开头照应,祥林嫂死了可鲁镇还是原样引起人们思考,升华主旨,说明要改变这样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情节,情节是全文的主要内容,每一处要注意和环境、标题、人物、主旨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主要是统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特别注意倒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如《祝福》先交代祥林嫂的死就有此作用。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上文、开头、标题,升华住址等,还要注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的伏笔、照应也是经常考核的内容。5、主旨,主要找小说是通过哪些地方表现主旨的。具体答题时套用即可。 此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制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选项C“变得关心国事”文中没有依据,选项D钱诗人崇拜金三爷是“金三爷的身体。为什么?老人要报仇!”,选项只是表层原因。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一位诗人”“惧怕”“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老人不但在模样上变了,他的整个的人也都变了”“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壮,好去报仇,他没法不敬重老人的胆气”。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句子含义的题目,首先解释句子的句意,抓住“宗教性”是一种“虔诚”,那为什么这样,对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旨有何作用。抓住这些答题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节的问题,答题时注意和其它几个要素的联系,首先在开头有,应该是制造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反复强调应该是突出人物性格和主旨,从这些方面入手答题。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范文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钱老人并没完全失去记忆与思想能力,而变为残废。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日本人没有能力治服一位诗人的证明。他切盼能听到钱先生述说被捕受刑的经过,而详细的记载下来。
可是,钱老人的嘴很严。他是绝对不会把被捕以后的事说给第二个人的。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问:“我没说梦话吧?”在清醒的时候,他闭口不谈被捕的事。瑞宣用尽了方法,往外诱老人的话,可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象老鼠被猫儿堵住了的时候那种惧怕的,无可奈何的光。一看到这种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可是,惭愧并没能完全胜过他的好奇。事情的本身是太奇——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太奇怪了!况且,钱老人为什么这样的不肯说狱中那一段事实呢?
慢慢的,他测悟出来:日本人,当放了老人的时候,一定强迫他起下誓,不准把狱中的情形告诉给第二个人。假若这猜得不错,以老人的诚实,必定不肯拿起誓当作白玩。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老人的通达是不亚于他的诚实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被迫起下的誓言呢?再一想,瑞宣不由的便想到老人的将来: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从此就这么一声不响的活下去呢?还是被打得会懂得了什么叫做仇恨,而想报复呢?
对钱太太与钱大少爷的死,老人一来二去的都知道了。在他的梦中,他哭过,哭他的妻和子。醒着的时候,他没有落一个泪。他只咬着那未落净的牙,腮上的陷坑儿往里一嘬一嘬的动。老人很喜欢听战事的消息,瑞宣是当然的报道者。这也使瑞宣很为难。他愿意把刚刚听来的消息,与他自己的意见,说给老人听。可是,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说什么,而又定着眼楞起来。他好象有什么极应保守秘密的大计划,必须越少说话越好的锁在心里。瑞宣很为难,因为他不会撒谎,不会造假消息,而又不愿教老人时时的不高兴。他只能在不完全欺骗中,设法夸大那些好消息,以便使好坏平衡,而减少一些老人的苦痛。
虽然钱诗人有了那么多的改变,并且时时使瑞宣为难,可是瑞宣仍然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瑞宣猜不透老先生的心里。老人是完全忘了以前的事呢?还是假装的忘记,以便不露痕迹的去报仇呢?真的,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瑞宣当初之所以敬爱钱先生,就是因为老人的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
金三爷来的次数少一些了。可每逢他来到,钱老人便特别的高兴。这使瑞宣几乎要有点嫉妒了。瑞宣晓得往日金三爷在钱老人的眼中,只是个还不坏的亲友,而不是怎样了不起的人物。
当金三爷也来看病人的时候,瑞宣很注意的听两位老人都说些什么,以便猜出钱老人特别喜欢金三爷的理由。在庆祝保定陷落的第二天,瑞宣在钱家遇到了金三爷。钱诗人带着满身的伤,更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他的浑身都酸疼。一见金三爷进来,他便说:“天气要变呀,风多么凉啊!”
“凉吗?我还出汗呢!”金三爷的脑门上挂着不少很大的汗珠。从怀里摸出块象小包袱似的手绢把自己的秃脑袋用力的擦了一番。好大一会儿,他才问亲家:“好点吧?”
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声音也很可怜的,他说:“好了点!今天可又疼得厉害!要变天!”
金三爷捏了捏红鼻头,声如洪钟似的:“也许要变天!一边养,一边也得忍!忍着疼,慢慢的就不疼了!”
瑞宣看出来,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为什么呢?他猜不出。
金三爷走后,钱老人对瑞宣说:“在这年月,有金三爷的身体比有咱们这一肚子书强得太多了!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
瑞宣明白了。原来老人羡慕金三爷的身体。为什么?老人要报仇!想到这儿,他不转眼珠的看着钱先生,看了足有两三分钟。是的,他看明白了:老人不但在模样上变了,他的整个的人也都变了。谁能想到不肯损伤一个蚂蚁的诗人,会羡慕起来,甚至是崇拜起来,武力与身体呢?看着老人陷下去的腮,与还有时候带出痴呆的眼神,瑞宣不敢保证老先生能够完全康复,去执行报仇的计划。可是,只要老人有这么个报仇的心思,也就够可敬的了。他觉得老人与中国一样的可敬。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壮,好去报仇,他没法不敬重老人的胆气。老人似乎不考虑什么来得及与来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饮酒栽花的隐士变成敢流血的战士。难道在国快亡了的时候,有血性的人不都应当如此么?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钱老人被日本宪兵捕去后能够活着出来,瑞宣既感到欣幸,又感到好奇。他渴望了解钱老人被捕受刑的经过,又不忍心重新唤起老人对痛苦遭遇的回忆。
B.钱老人诚实,爽直,坦白,有些诗人的气味,这让瑞宣敬佩;但出狱后是那样的懦弱,胆怯,深沉,胆小如鼠,则让瑞宣大失所望,轻视之情油然而生。
C.自身的不幸遭遇和家破人亡的惨痛变故,激发了钱老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钱老人喜欢听瑞宣讲战事的消息,说明他已由隐士变成了关心时局的战士。
D.在文章中,瑞宣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核心人物是钱老人。文章从瑞宣的视角来刻画钱老人前后的变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E.在钱老人看来,金三爷强壮的身体远远胜过自己满肚的学识。瑞宣也觉得,在这残酷的战争年代,值得推崇的只有武力,读书人柔弱的躯体根本无济于事。
13.文中的钱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文中说“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含意。(6分)
阅读答案:
12(B项“让瑞宣大失所望,轻视之情油然而生”的说法错误,瑞宣对钱老人更多的是同情。E项“在这残酷的战争年代,值得推崇的只有武力,读书人柔弱的躯体根本无济于事”的观点应是钱老人的看法,并不是“瑞宣也觉得”)
13.钱老人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的柔弱中国人的代表。钱老人为人诚实、本分、善良,原本是个“饮酒栽花的隐士”,然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让老人饱受家破人亡之苦,经历了惶惑—偷生—觉醒的过程,反映了中国有血性的知识分子日渐觉醒,并最终走上了抗战道路的心路历程。
14.①瑞宣崇拜钱先生,钱先生是一个值得敬爱的人,他为人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②钱先生处境艰难,需要服务。被捕后的钱先生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他的腮全陷进去,缺了许多牙齿,而神情又是那么惊慌不安。老人的现状,让瑞宣忧虑不安。③瑞宣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就是期盼着钱老人能够从惊慌不安中转变过来,能够变得坚强,钱先生是残暴的日本人无法征服中国人的一个象征。
9(A无中生有,“废墟只能让人们了解历史的某个瞬间”文中无此信息,且“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才能实现”的说法绝对化。E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文意可知,可以通过保留一些建筑、遗迹来让历史延续)
范文十:下边一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被日本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和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着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1.《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很静,祁瑞宣老师教的“第一堂课”的课堂气氛也很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祁瑞宣老师“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为什么课堂上气氛和老师的情绪如此相似呢?________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3.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作者不同,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和老师情绪的描写上却又有类似之处,是因为它们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尽管韩麦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课”,祁瑞宣老师上的是开学的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是“肃静”、庄重,人物情绪都是同样的激动、悲愤。  2.略  3.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韩麦尔先生也有一反常态的表现,在教堂钟声敲了十二下,普鲁士士兵收操的号声响了以后,他的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勇气似乎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全部泄完了,他变得脸色惨白,全身无力,头靠着墙,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祁瑞宣老师也和韩麦尔先生一样被亡国的痛苦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弄得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气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