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txt的纷争谁是谁非

冯友兰_中国哲学史_方法论述评-360文档中心
360文档中心免费免积分下载,各行业
知识、技术、信息等word文档下载网站
冯友兰_中国哲学史_方法论述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OFQINGHAINATIONALITIESUNIVERSITY
(EducationScienceEdition)
??2010年第6期
??文章编号:10)06-0005-05
No6?201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述评
葛?斐,余泽娜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德育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53)??摘?要: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体现了对方法论的自觉,是推进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近代化的经典文本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运用的主要方法,如西学观照、逻辑分析、历史主义、哲学与哲学史相结合、唯物史观等作出评述。??关键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中图分类号:B026?
文献标识码:B?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影响和启发下诞生的,但又毫不逊色,它与
?大纲?共同推进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上的近代化,并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另一个经典文本,与胡适各领风骚。
胡适的?大纲?虽然使中国哲学史研究豁然开朗,但由于只有上卷没有下卷,于是冯著的?中国哲学史?便成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本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研究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哲学史?中,体现了明显的方法论自觉。
(一)西学的观照
从整体上看,这套?中国哲学史?明显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西学的观照主要表现在:
1?确、(杂乱,20世纪初,较早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是谢无
量的?中国哲学史?。但这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史,因为它对?哲学?、?哲学对象?的界定比较模糊,文学、史学、哲学界限不明,在学术方法上也仍未能脱离传统经学、史学的窠臼。
?五四?前后,中国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在救亡图存的口号声中,西学东渐的浪潮大有席卷一切之势。以西学为武器批判中国传统、中国社会,以西学为方针改造中国传统,中国社会成为时代的主流。于是,重估传统价值、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也随之被列入了20世纪初急于寻找中国社会新出路的人们的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西学导入中国哲学,并用以重新整理中国哲学史,也成为了可能。
这种哲学上的援西入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首推方法论层面的变革。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前者打开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视野,提供了后世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本。它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了传统哲学史书代圣贤立言、为经传作注的状况,还在于它在方法论上运用西方哲学方法(如实验主义)来解释中国哲学。毋庸讳言,
作者简介:1?葛?斐(1978-),山东荷泽人,
2?余泽娜(1977-),广东饶平人,
免费下载该文档:
冯友兰_中国哲学史_方法论述评的相关文档搜索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述评_专业资料。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体现了对方法论的自觉,是推进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近代化的经典文...( 05- 05 N o6 2010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方法论述评葛 斐 , 余泽娜 1 2 ( 1 广州城市职业 学院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 05- 05 N o6 2010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方法论述评葛 斐 , 余泽娜 1 2 ( 1 广州城市职业 学院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405;...冯友兰唯物史观哲学方法论述评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哲学方法论第...冯友兰自述在当时讲中国哲学史遇到 了一些难处。 时“当 随着 马克 思 主义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今昔评_专业资料。在&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中,冯友兰先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 116人阅读 6页 ¥3.00 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陈寅恪论中国哲学史_对陈寅恪为冯友兰_中国哲学史_所作_审查报告_的评述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论文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论其方法,不外四端: 第一,从史料的历史审查史料。 和一般历史资料不同,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_韩语...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 学的方法...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解释学方法论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4卷第2期 第301 3年3月 2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冯友兰_中国哲学史_方法论述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冯友兰_中国哲学史_方法论述评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帖子主题: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纷争谁是谁非?
共&37&个阅读者&
军号:6311390 工分:516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纷争谁是谁非?
文章提交者:剩男哥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关于中国上五千年的探讨,随着网络时代发展,世界各国对历朝历代珍贵历史事件公开,用高科技对考古证据的不断发掘探索,一序列的历史谜案纷纷现出原形。比如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争论,如同西医和中医争论不可开交,胡适认为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一概认同古人,要认识到古人也有认知上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证据,在没有实证面前有必要保持疑古;而冯友兰则以释古情怀批驳胡适的疑古。在大多数华人学者面前,明则是两位大师好像是在争谁是真正编写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人,暗则是民主思想派与马思想派在碰撞和争鸣。49年后大陆盛行马思想,曾作为影响中国文化改革,倡导精神人物胡适的著作销声匿迹。然而,胡适和冯友兰在抛开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后,在纯素学术上也有教大分歧:胡适在探讨中国哲学史上,以平等的眼光和视角,抛开儒教思想对中国先前哲学起源探索的束缚,在对年代久远证据不充分,有待未来考古求证的三皇五帝给以悬置,科学求真求证的态度从老子孔子讲起。胡适科学求真的态度遭到了传统派和马派新儒释古派的批驳,原因在于传统派把哲学混入到经学,而马派新儒者则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孔子,而不是老子,马新儒冯友兰指出:“就历史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概语之,自孔子至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董仲舒至康有为则经学时代也。”那么,中国哲学思想到底起于老子,还是先起于孔子的问题,决定了中国哲学思想是起于道家,还是先起于的重要问题?这关系到老子和孔子,谁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门鼻祖。现有历史书籍中,关于孔子早生于老子,还是老子早已孔子的书籍记载,眼花缭乱。然而,最近考古有了重大发现,比孔子时代更早的古墓中出土了有关记载老子语句的竹简,考古科学发掘验证了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纷争谁是谁非?经历半个世界的风风雨雨,现已经尘埃落地!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纷争谁是谁非?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纷争谁是谁非?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光焰不熄: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胡适与冯友兰
日 15:52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周质平
这点对考据兴趣的不同,也正是&汉学&与&宋学&分野之所在。冯友兰曾以&汉宋之别&来说明他与对中国哲学史取向的基本不同。
冯友兰往往以&上继往圣,下开来学&自任,纵观他一生在学术上的建树,我们不得不说他&继往&的成就,比开来要大得多。而胡适则不但&继往&,也同时在打开新局面,开创新时代的过程中,扮演了&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友兰主要是个记录历史、分析历史的人;而胡适则能在记录分析之外,兼而创造历史。
冯友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在学术界,对所谓&民间&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胡适则不仅在学术上居于领导的地位,对整个社会风气的移转也起过相当的作用。
1949年以后,冯友兰虽常把&工、农、兵&之类的字眼挂在笔端,但实际上,他的著作从哲学史到《贞元六书》,以至于后期自我批判的一些文字,都是引不起多少&群众&兴趣的。胡适虽常被指为是&精英主义者&(Elitist), 其实他倒并不太忽略&群众&的存在。在文字上他力求明白,正是眼中有群众的最好说明。他要写白话文的人&用一个字,不要忘了大众;造一句句子,不要忘了大众;说一个比喻,不要忘了大众&。 他也是以此自律的。胡适认识到社会改造,不能坐等&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必须先从改变每一个人的观念入手,所以他写的东西,更能引起&群众&的反响。
在冯友兰的著作里,有不少是&经虚涉旷&、&超以象外&的哲学或逻辑; 胡适也讲哲学,也讲方法,但大多是有迹可寻的,很少是与日常生活完全脱节的,他的&实验主义&、 &易卜生主义& 都是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实践的。即使他的&宗教&&&&不朽&, 也不是&形而上&的玄学,而是许多人都能认同的简单道理。但这里所说的&简单&,绝不意味着&肤浅&。诚如我在《胡适与》一文中所说:&胡适之&浅&断非&浅薄&之&浅&,而是&深入浅出&之&浅&。千万别小看了胡适的浅显与通俗,要知道浅显与通俗的另一面,正是群众与力量!&
在学术的领域里,胡适俨然能成一学派,有不少追随他的门生、同道。他甚至并不讳言要&努力做学阀&。在日的日记里,他说:&人家骂我们是学阀,其实&学阀&有何妨?&&我们应该努力做学阀&。 他不但不避&学阀&之名,而且还以此自任。
在这一方面,冯友兰就显得单薄得多了,他不但没有像钱玄同这样为胡适的主张做鼓吹,做后援的&同志&,也没有像丁文江、傅斯年、顾颉刚、罗尔纲这样对胡适心悦诚服的朋友、学生。这种情形就好的方面说,是没有门户之见;就坏的方面说,是不能造成时势,开创新局。
冯友兰在政治上是没有太大野心的,但也绝不是一个安于恬淡的人。与其说他没有&用世之心&,不如说当时的几个&英雄人物&,并没有把他看成是一颗可用的棋子。和毛泽东对他都仅止于&礼贤下士&的往返,偶尔吃顿饭、拍张照是有的,真将国家大事请教咨询是谈不上的。
胡适对国民党虽然有过严厉的批评,但却始终没有失掉过蒋介石对他的信心。蒋清楚地认识到胡代表的是&清流&,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几十年来,一直希望能得到胡的支持,而胡也一向是以&政府的诤友& 自居的。
胡和蒋的关系虽谈不上融洽,但却是实的;冯对毛虽然是歌颂备至,但两人的关系却是虚的。
胡适初见蒋在1932年,送了一本自著的《淮南王书》给蒋, 讲的基本上是道家的无为,往后几年又写了几篇提倡无为政治的文章,建议蒋要做到&处尊位者如尸&,要蒋自居于&无知&、&无能&、&无为&,而&以众人之所知为知&,&以众人之所能为能&,&以众人之所为为为&。 冯友兰在1940年写《新世训》,以《应帝王》一文终篇,讲的也是无为,不过冯文更着重&权术&在用人治事上的功用。 这倒是两个人在政治观点上,异中有同的趣例。
自从胡适在1922年写了《我的歧路》之后, 许多人把政治上的参与,看做了胡适的&歧路&,似乎学术研究才是他的&正途&。周作人就是当时极力劝他著述的一个人。 其实,我们现在回看当日的情形,胡适在&歧路&上所写的政论时评,远比他的考证文字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胡适之所以是胡适,正因为他曾走过一段&歧路&。要是他走的都是&正途&,也许他完成了哲学史和文学史,也许他多作了几篇小说考证,但发光发热的胡适却成了一个冷冰冰的陈寅恪了。胡适的&歧路&正是他的&正途&啊!
冯友兰并不曾有过类似胡适歧路正途的挣扎,但1949年以后,冯在政治上的一些表现,却令人有失其故步的惋惜。他1972年的两句诗&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 道尽了他生命和学术上双重歧路之所自来。他的&歧路&来自他的&迁变&,而他的&迁变&又是和&兴亡&紧密相关的。
冯友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他目睹的兴亡和身受的考验,同时代的人少有能和他相比拟的。尤其是他70岁以后所经历的那场天地翻覆的大动乱,更是中国知识分子所从未面临过的空前考验。考验多了,失其故步的可能,当然也就大了。
1949年,毛泽东要冯友兰&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然而40年来,冯始终不曾&老实&过,他自己也承认有些做法不是&修辞立其诚&,而是&哗众取宠&。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点&不老实&,他才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啊!
冯友兰不像胡适那样有过学者从政的经验,在实际政治的参与上,没有胡适那么深。但胡却始终把持了与当道一定的分际,冯在分际的把持上没有胡那么严谨,因此,他的名声所受政治的拖累,却反在胡适之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吴毅恒]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性福潜规则:少妇的招数
读书名博: |
&&&&&&&&&& |
一周图书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Αχιλλ?α?)
(天涯明月刀)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