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这句话中的“送目”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 的其他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 …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柔桑采尽绿阴稀,[1]芦箔蚕成密茧肥。[2]聊向村家问风俗:[3]如何勤苦尚凶饥?[4]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桂枝香•登临送目练习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杨花词》相同。
B、这首词借扬花自开自落的寂寞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C、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
D、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耐受的别绪离愁。&&&&&&&&&&&&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熙载《艺概》评这首词时说过,词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首词写法的特点:一笔两写,亦花亦人,人花互映。这句话指“似花还似非花”。
B、“又还被、莺呼起”可看作化用了唐金昌绪《春怨》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C、“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真个“似花还似非花”,这里是借杨花写思.妇难以言表的愁苦。
D、“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正是“萦损柔肠”的生动写照,也正是作者写杨花的目的所在。
阅读岳飞的《小重山》一词,完成3—4题。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梦”指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向阔别的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
B、“白首为功名”叹息自己年华虚度,学业无成,不能取得应有的官职名位。
C、“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D、结尾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B、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C、词中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难酬的忧愤。
D、这首词与作者的《满江红》词,都表现了不满“和议”,反对投降的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5—6题。
&&&&&&&&&&&&&&&&&&&&&&
&观沧海[注]
&&&&&&&&&&&&&&&&&&&&&&&&&&&&&&&&&&&&&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这首诗是曹操当年东征乌桓胜利班师途经碣石山所作。
&&&&&&&&&&&&&&&&&&&&&&
浪淘沙·北戴河
&&&&&&&&&&&&&&&&&&&&&&&&&&&&&&&&&&&&
&&&& 大雨落幽燕[注],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幽燕:指河北省一带。这个区域唐以前属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故称幽燕。
5、对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就是大海,因海水呈青苍
色,故称“沧海”。澹澹,形容海面开阔,茫茫无边,与下面一首中“一片汪洋”意思相同。
B、《观沧海》中,“日月”至“其里”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即银河。&&&&&&
C、《北戴河》中,“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一句的意思是说,在风雨交
加、白浪滔天之际,诗人眼前所见的只是一片汪洋,平时在海上打鱼的船只不知到哪里去了?
D、《北戴河》中,“往事”至“遗篇”一句的“往事”指的就是当年曹操东征乌桓
胜利归来路过碣石山,登临赋诗的事;“越”,即“过去了”的意思,“遗篇”,即指曹操的《观沧海》一诗。
6、对两首诗内容、写作技巧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从竭力描摹的壮阔景物中传达出的是诗人的自负雄才大略,谋求中原统一的雄心壮志。
B、《北戴河》则在壮阔雄奇的景物描状中饱含了诗人的壮阔情杯和博大胸襟以及一位人民领袖对劳动人民的由衷关切。
C、《观沧海》的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需要所加,但它也暗示了诗人因东征胜利而感到的内心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没有关系。
D、《北戴河》的结句,表现两位诗人是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点纵观沧海,但由于时隔
一千多年,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四字,既有时代的强烈对比,更有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强烈对比,从而实现了一位人民领袖对社会主义新 时代的热情讴歌和对美好明天的期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7—8题。
             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7、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意思是昨夜一场春雨,致使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江水猛涨。
B、第二句是说“蒙冲巨舰”尽管是古代一种体态巨大的战船,但在江水中行进时却身轻如鸿毛。
C、第三句是冬季江水枯竭,“蒙冲巨舰”搁浅,多少人费尽气力去推,也不易推动。
D、第四句,意思是如今严冬已过,春水方生,以前无法推动的“蒙冲巨舰”可以在江中轻快自在地航行了。
8、关于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这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然而作者却从自然界中捕捉了形象,并让形象自身来说话。
B、诗的前两句,形象很鲜明,但诗人不是在单纯写景,而是因“观书有感”联想到这些景象的,目的要揭示一种哲理。
C、诗的后两句,则是这种哲理的揭示:人们如果违背事物运动的规律,即使发挥再大的干劲,也是白费力气。
D、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现书有感》如出一辙,“蒙冲巨舰”和“半亩方塘”都借喻书本,从而紧扣《观书有感》的题意。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试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叹门外楼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①王安石是我国&&&& 朝临川人。他是“&&&&&&&&&&&&&&&&&
”之一。&&&&&&
(皇帝)在位时,他推行了变法。
②“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答:&&&&&&&&&&&&&&&&&&&&&&&&&&&&&&&&&&&&&&&&&
③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 ,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起作用是&&&&&&&&&&&&&&&&&&&&&&&&&&&&&&&&&&&&&&
5、A(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6、C(与正文没有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临送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