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读懂了一个怎样的阿长?

黄小星的空间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乐)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
(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我”买《山海经》)
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
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
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
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
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示幻灯
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c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d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出示幻灯
a 、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生自由畅说)
c 、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
(善良、纯朴、关心孩子)
d 、朗读指导
e 、师小结: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
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1、指导朗读
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生练笔)
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买《山海经》
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篇2)
〖目标和要求〗
1、了解课文围绕已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过渡和照应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与导设计〗
〖学法指导〗
本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要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阅读时要善于发问,带着疑问反复地读,主动求解。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具体阅读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在“我”的眼里,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2、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又写了另外几件事,这是否离题?
3、文中一共写了阿长几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5、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
〖重点与难点〗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上决不平铺直叙,是经过精心构思的。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哦”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他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文中详写了三件事。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讲阿长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阿长买《山海经》,更使“我”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以其“深不可测”的神秘影响了“我”,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同样,“我”渴慕灿海经》也是因为书的内容不同一般,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 ”其神秘怪异的内容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阿长、他海经》以及“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都是统一在表现儿童对未知、神秘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一中心之内的。
3、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照应,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4、问题与方法
⑴ 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⑵ 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
〖学与练设计〗
识记与理解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阿长( )疮疤( )
诘问( )惧惮( )
震惊( )粗拙( )
憎恶( )絮说( )
2、选词填空。
①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话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② 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减慢、而且)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 她生得黄胖而矮。( )
②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③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 《朝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
② 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
③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④ 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
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人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 《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①〔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体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③〔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 ,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地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妈。
④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l、分别指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 ,(2) ,③ ,④ 。
2、关于“山海经”我只是随意说了一下,可 阿长竟特意告假买了书来送我,这体现了阿长的什么品质?
3、应如何理解“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句话?
4、书的质量并不太好,作者却说“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
5、根据文中内容判断,阿长送“我”的《山海经》,“我”一直保存至今了吗?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问题!1.鲁迅为何称她为“阿长”从称呼包含鲁迅对她什么感情?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情?重点写了什么?3.阿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当时有怎么样的想法.体现了我怎么样的心理?5.“当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时.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该如何理解?6.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如何变幻的?7.阿长对我有怎么样的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8.为什么题目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9.鲁迅怎么样描写阿长.这样描写写有什么特色?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因为阿长害死了他的隐鼠所以就叫他阿长 2.介绍阿长是谁 阿长称呼的由来 阿长细化窃窃私语 他夏天的睡姿 他懂得许多礼节 元旦的古怪仪式 讲长毛的故事 害死我的隐鼠 给我带来山海经
3.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妇女,一个满脑子是封建社会的礼节的人. 4.非常的惊讶,高兴和欢喜,对她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5.在鲁迅先生前面提到过,“我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到城里去玩,但是店也关门了.”这是为后文做铺垫的.所以说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6.从害死我的隐鼠后到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对他有了好转,到他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就对她更加敬佩. 7.答:对我有些和蔼可亲和有主仆之分,在她称呼我为哥儿你可以看出. 8.因为他对阿长始终有些厌恶. 9.在此讽刺了当时旧社会的礼节与封建的压迫.从而产生出了除了种种的误解,与错误.从而体现出了作者对阿长的同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