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有人是三国迷而且为你写诗电影很好的吗,不要谦虚 这次我们有个公开课,老师要我和一个很会为你写诗电影的同学写

帖子主题:伟人毛泽东的诗人魅力
共&36&个阅读者&
军号: 工分:1650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伟人毛泽东的诗人魅力
来源:央视网军事频道。原标题:解放军艺术学院 朱向前教授 讲述《伟人毛泽东的诗人魅力》。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讲武堂》。上次我们讲了毛泽东是如何读书学习的,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毛泽东读了这么多书以后是怎么运用的,如何使它们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转化成能力、魅力和魄力。我重点举三个例子,一是毛泽东讲话,一是毛泽东作文,第三是毛泽东写诗。由于这样一种深厚的博大的文化底蕴,毛泽东讲话的风格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天马行空,信马由缰,信手拈来,妙趣横生。那么他自然带来一种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凝聚力,甚至是鼓动、煽动、征服、威慑,文化的力量。以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为例,"成都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开了24天。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自始至终兴致颇高,多次讲话、插话。3月22日,他在第四次讲话中,倡导大家敢想、敢干、敢说,信口讲了这么一大段话,说孔子不是二三十岁就搞起来的吗,耶稣开始有什么学问,释迦牟尼19岁创佛学,学问是后来慢慢学的;孙中山年轻时有什么学问,不过高中程度;马克思开始创立辩证唯物论年纪也很轻,马克思开始著书的时候只有20岁,写《共产党宣言》不过30岁,学派已经形成;章太炎青年时代所写的东西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康有为亦如此,刘师培成名时不过20岁,死时也才30岁。王弼注《老子》时不过十几岁,死时才22岁。颜渊死时是33岁,青年人抓住一个真理就所向披靡,所以老年人是比不过他们的,梁启超青年时也是所向披靡。大家听听这一段,毛泽东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他历数了古今中外很多文化名人,很多文化大家,大师的主要著作,著作时候的年龄,信息量非常密集,毛泽东都烂熟于心。对当时的中央委员们来说,我们知道那时候的中央委员、高级将领们有很多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对这些人的名字,起码一部分人的名字都是陌生的,但是毛泽东却如数家珍。这些话说完以后,给大家了一种感染还是震撼,大家可以想想。我是这么推测的,毛泽东军事才能、指挥才能毋庸置疑,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所有跟着他打江山的这些人都彻底信服了,但是毛泽东文化的底蕴,文化的魅力,还没有从容地跟大家展示过。战争年代戎马倥偬,哪有时间讲这些。这次经济会议开得很宽松,开得很从容。毛泽东是有意无意地给大家抖搂抖搂这些,摆摆龙门阵。(1)说到话风,比较典型的,是"成都会议"这次讲话,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一个机会,毛泽东在中央高层,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从而使大家对他更加信任,更加钦佩,更加崇拜。其实,集中体现毛泽东的知识、思想、才华、激情,主要还是他的诗文。比如毛泽东的文章,虽然我原来对毛泽东的文章略有研究,但我是侧重研究诗词。今年3月28日,我看到《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著名散文家梁衡在《人民日报》发表整版文章,题目叫做《文章大家毛泽东》。他提出了毛泽东文章的四大特点:首先是在磅礴淋漓的气势,其次是知识渊博用典丰富,第三是充满辛辣讽刺和轻松幽默,第四是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结论是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研究,但是看了他的观点以后我基本认同,因为梁衡可以算是个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多次进入中学课本、大学课本。他研究了毛泽东的文章写法,提出来《文章大家毛泽东》。对毛泽东的文章,我们今天没有更多时间来展开具体研究,但是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老三篇",当年我们都背过。《纪念白求恩》,不到一千字,写得多么好,关于国际友人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概括得非常好,尤其有的名句,人所共知,非常具有毛泽东个性的语言风格。比如文章结尾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像这种句式,一个,一个,一个这种排比,很少人这么用,但是毛泽东这么用,这些话流传甚广,给人们记忆深刻,这篇文章还不到一千字。《为人民服务》,这是张思德追悼会上的一个悼词,也不到一千字。里边也有几段名言,比如大家熟悉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他还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也是不到一千字的短文。还有《愚公移山》,一千多一点,是 "七大"闭幕词,多么别出心裁。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中讲了一个寓言,即愚公移山的寓言,通过这个寓言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愚公精神,挖山不止,最终会把三座大山给挖走。最著名的语录就出自这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党的大会上的闭幕词,一千字多一点,讲了个寓言,这种文风,我们今天学得到吗?其他文章我们就不多说了,就说《毛主席语录》吧,我先说说题字。广大中国人民最为熟悉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我们从小,从幼儿园就看的八个字。我没找到准确的出处,但是据我推测,应该是某一年为六一儿童节的题词,当年肯定不光他一个人题,其他中央领导可能都题过,但是其他的早已不知所终,只有毛泽东这八个字留下来了。走遍全国的幼儿园、小学都是这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何其简单,通俗易懂,但是生动、传神、励志。首先,对小孩题字肯定得让小孩看懂,还有比这更浅白易懂的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笔画很简单,但是很形象。天天向上,我每次看到这几个字,就感觉有一种卡通感,就是一棵小白杨噌噌噌每天向上,天天向上。这是面对小孩说的,面对青年怎么说呢?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说得多好,面对青年人,没有比这个说得更好的了。给人民解放军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遍布全国的军营,走到哪里照壁都是这八个大字,或者在墙的两边、大门两边,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党宗旨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言简意赅。延安抗大的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比这个题得更好的吗?现在我们的大学,包括军校都在写校风校训,琢磨来琢磨去,厚德载物这一类,都差不多,互相抄袭。但是毛泽东的八个字跟谁重复?跟谁也不重复,我们都不好意思去重复,不好意思去抄袭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运动是干什么的,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这话多年不提了,但今年8月30号在沈阳第八次全运会开幕前夕,习主席接见全国体育届先进代表时,强调了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对锦标主义的纠偏。增强人民体质比金牌重要,哪怕是奥运会。毛泽东的题词,都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抓住要害,但是通俗易懂。曾经在手机上流传过所谓毛主席影响最深远的十句话,是广大网民给他总结出来的。说最具有真理性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证明了的一句话;最鼓舞人心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的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最大气的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最震撼的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最威严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最自豪的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有志气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无可奈何的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些都是毛主席语录,包括前面讲的为人民服务。我们部队一到危难险重的时候,集体呼喊的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种节奏,铿锵有力,一句赶一句,确实给力。现在谁来写这样的话呢?比这更给力的?没有。当然,大家以前都知道毛泽东文章写得好、诗词写得好,但是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很多人通过这次会议认识了毛泽东另一个侧面,就是文化软实力有多么厉害。因为随之,毛泽东给大家印发了中国古代诗人写的四川诗文,杜甫的、李白的、王勃的,印发了以后又说,印了些诗,尽是老古董,搞点民歌好不好,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不能写的找人代写,限期十天收集,下次会议印一批出来。这给很多人出难题了,我们知道在中共高层会写古典诗的,董老董必武、叶剑英、朱德、陈毅,差不多就这么几位。其他人都不大会写。这确实难为了大家,而且毛泽东有话在先,不会写的可以找人代写,这不等于骂人吗,弄得很多人有点心虚。然后,毛泽东由此谈到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一是古典,二是民歌,形式是民族风格,内容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本来是个经济工作会议,结果毛泽东纵横捭阖,由此谈到中国的诗歌,谈到新诗的出路,虽然他可能是随便说说,但是确实是至理名言,以我年轻时候十年写诗的经历,我觉得毛泽东对诗的思考是至为深刻和准确的。信手拈来、纵论古今,这种领袖你能不服?西哲有云:"知识就是力量。"毛泽东的力量如何?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文化的感染、文化的征服,甚至是一种文化的威慑。通俗地说,就是你知道的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基本不知道,你面对我你就心里发虚。(2)最能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文采、激情的,还是诗词,诗词最能代表,也最能穿越,就像毛泽东自己编"毛选四卷"的时候,说前三卷自己都没有什么兴趣看,意思就是时过境迁,因为有些文章,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当然有很多还是有穿越性的。但是诗词不一样,毛泽东诗词就有这种功能。今天我们可以说,上至人民大会堂,下至乡村小酒店里,往往举头一望,墙上挂了一幅字,那就是毛主席的《七律o长征》、《沁园春o雪》、《卜算子o咏梅》。这没有谁号召,没有谁要求,更没有谁炒作。毛泽东离开我们37年了,没有谁要求,都是发自内心的,从上至下,从下至上都喜欢,而且用的是毛泽东的手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普及程度,他深入人心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李白。大家可能觉得有点耸人听闻,但是我说的是普及程度啊。尤其在毛泽东离开我们37年以来,如果说当年有一种政治高压或者政治语境,你不学也得学,不背也得背。可这三十多年以来没有,甚至恰恰有一种反的声音,就是"去毛化"。中小学课本不断把毛泽东的文章、语录、诗词去掉,据说现在还剩下一首。这个我看到网上讨论过,但是我没有去查证,到底是不是还剩了一首,剩的哪一首我也不知道,这好像是个趋势,就是要"去毛化"。但是仍顽强地、生生不息地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能背的李白的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更多的中国人知道的。李白真正的代表作《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有几个人能背啊?但是毛泽东诗词不一样,谁不能背几句?当年我们说,有井水处有柳词,说的是柳永。后来说,有华文处有金庸。今天我也敢说,有华文处有毛词。我也到一些国家去转过,在很多中餐馆里看到墙上挂的仍然是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好在哪里呢?时间关系,不可能展开来讲,我就讲半阙词,《沁园春o雪》下阙,这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也是被公认为代表毛泽东诗词最有水准的,最具有毛泽东风格的。下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大家都熟,我只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个是惜,惜秦皇汉武,可惜的惜,惋惜的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是最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伟人,其他的还入不了毛泽东的法眼。但是就这几位,毛泽东仍然感到为之惋惜,为之叹惜,叹惜什么?略输文采,稍逊风骚。风,《国风》。骚,《离骚》。这是文学作品的代称,也是才华的代称,说的都是一回事,就是文采不行。跟谁比不行呢?得有个参照,依我一己之见,我"冒叫"一声,向毛主席学习,"冒叫"一声,那就是跟我们毛泽东比还差了那么一点。这些历史功绩大家都知道,但是在文采上毛泽东是比较自负的,就是这几位比我差一点,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毛泽东对前面四位还是比较尊重,措词比较温和,比较低调,就说"略输",稍微差一点点,差得不多。但对成吉思汗,毛泽东就有一点不屑了,语气就不一样了,"只识弯弓射大雕",只会用弓箭射鸟嘛,这个哪行,这不行。毛泽东一贯的理念就是,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毛泽东身体力行,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一位最重视文化、最重视舆论、最重视宣传的一位领袖。同时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雄文伟词,这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如此重视文化的作用,自己又把它做到了最好,还有谁?没有。(3)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你文采如何,有没有一点文化,肚子里有没有一点墨水。其次是重视写作的背景和时间,有些人误以为《沁园春o雪》,是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写的,也是在这个期间发表的,其实不然。准确的是日写的。2月6日写下这首词《沁园春o雪》。大家想想1936年2月,1935年中央红军才到陕北,立足未稳,衣衫褴褛,前途未卜,凶险莫测。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央红军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毛泽东的命运比在江西苏区凶险百倍。但是你读到这首词时,完全读不出这种感觉来,读这个词的感觉是江山已定,霸业已成。所以蒋介石看这个词说,这个词里面有帝王气,就是我们说的霸气。毛泽东为什么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能写出这么雄伟的词?这当然是毛泽东创作的一贯特点,毛泽东的个性是富有挑战性,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越是艰难困苦,他越能写出好诗词。《七律o长征》、《忆秦娥o娄山关》、《清平乐o六盘山》、《念奴娇o昆仑》等诗词,都是在长征路上写下来的。再有很重要一条,就是毛泽东相信文化的力量,他始终认为打仗不是打的武器,或者不仅仅是打的武器,更不仅仅是打的是人力,更多的是民心。怎么来赢得民心?靠武力恐怕不行,更多的靠文化,所谓化成天下。文化文化,靠文来化成天下,赢得民心。所以毛泽东如此重视文化的力量、重视宣传的力量有他深刻道理所在。三十岁的毛泽东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国民党中宣部长,代理中宣部长。蒋介石三十五岁,当黄埔军校校长,一个掌握枪杆子,一个掌握笔杆子,最后两个人"PK"。1945年8月,毛泽东单刀赴会,去重庆谈判,正好柳亚子索词,索句渝州叶正黄,毛泽东信笔写下十年前的《沁园春o雪》送给柳亚子。这是个人的事情,诗有唱和,不需要经过五大书记讨论,但它在日的《新民报》晚刊上一发表立刻轰动了重庆,轰动了国统区,为什么?第一它横扫二十世纪中国词坛,这个词一发,别的词就没有了,这是我个人观点。第二它粉碎了国民党长期以来对工农红军,对朱毛的妖魔化宣传。因为国民党当年是执政党,所有媒体由它掌握,谎言说一千遍即成为真理。它天天说共产党是山大王、土匪,杀人放火,路过茅台镇,在茅台酒的酒池子里洗脚等等。国统区很多人并不了解朱毛,也不了解红军,恐怕很多人信以为真,或者至少将信将疑。今天这个土匪来了,到重庆来了,而且发表了一首词叫《沁园春o雪》,大气磅礴、风流倜傥、文采飞扬,都看傻眼了,一个土匪能写出这么好的词来吗?别说土匪,你委员长行吗?委员长不行。委员长一看,把陈布雷叫来,他的文胆,他的大秘,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其实蒋介石是知道的,但是他不敢或者不愿意正视这个事实。他问陈布雷,你看这是毛泽东写的吗?陈布雷这个人比较老实,说毛泽东这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诗词造诣极深。更重要的是,这种气势舍毛泽东其谁?只有毛泽东才有这个霸气,其他人不可能。蒋听了说,你现在帮我去找一帮人来,和毛泽东的《沁园春o雪》,不要让他鹤立鸡群,咱们跟他搅和搅和,"P"不倒他,咱们也跟他掺和一下。陈布雷领命而去,召集重庆,当时重庆是陪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有的是,叫了一帮诗人、作家、教授,来和毛泽东的《沁园春o雪》。过了几天,选了一批去向蒋介石复命。蒋介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毛泽东这个词你单看也许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和其他的一比,确实是高下立见。因为在这之后,11月、12月期间在重庆各大报上一共发表了34首和毛泽东《沁园春o雪》的词,确实都不行。(4)此时的蒋介石,明白了什么叫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说小也小,说大也大,《沁园春·雪》一百多个字,为什么影响如此之大,因为重庆谈判之前,抗战刚刚取得胜利,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时候,是相信国民党蒋介石,还是相信共产党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胜过了所有的雄辩。当时全国尤其国统区的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观望,在比较,在犹豫,在纠结。好了,现在毛泽东来了,发表了一首《沁园春·雪》,按照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领袖的标准也很简单,四个字,君师合一,什么叫君师合一?君,君王的君,能马背上打天下的人,打江山的人。师,老师的师,要把这两个人合在一个人身上,君师合一。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有吗?它是两分的,一种是像孔夫子,后世把他尊为万世师表。但生前不行,尤其晚年十几年,差不多十四年,惶惶如丧家之犬。到处推行他的学术和理念,都没人接受,颠沛流离,这也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就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往往容易比较理想化,执行力、操作力比较差。像李白,狂的时候狂得不得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喝点酒,说点酒话,真的一纸诏令通知他去长安报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得不行,他以为他到长安去参加"中常委"呢,实际上是调到"中央歌舞团"写歌词。听点朝会,旁听一下嘛,自己写诗形容当时这种情形,叫做,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不知道,啥也不知道,经国大事你能搞得了吗,搞不了。这恰恰是中国历代文人的通病,从孔夫子一直到蒲松龄,大概都有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能打江山的像刘邦、朱元璋这一类半文盲,杀伐决断,深谋远虑,甚至狡猾无比,这些人能打江山,但是文化不行。既是文化大家,又是大军事家,两者结合,只有毛泽东一人而已,所以我说毛泽东是千古一人。这个人来了以后,能力怎么样?当年他带了几百个残兵败将上井冈山,后来蒋介石五次"围剿"他,最后赶了他两万五千里,现在人家是120万军队,200万民兵,根据地是一个亿,这个人能力还用怀疑吗?不用怀疑了。今天你把他请到重庆谈判,等于是承认相当于平起平坐的谈判,能力不用怀疑了。文化怎么样?看《沁园春o雪》足矣,他赢得无数的民心,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这首词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当时的重庆热闹了,毛泽东在重庆谈判谈了43天,这期间蒋介石六次宴请他,两个人十一次密谈,几乎是不带第三者的,因为不需要翻译,就两个人谈。六次宴请,加上我方的回请,还有各民主党派的宴请,文化名流的宴请,今天我们反对饭局,但是那时候毛泽东在重庆那是天天都是饭局。在饭局上有一道靓丽风景,就是毛泽东在前面去给别人敬酒,或者接受别人的敬酒,周恩来紧随其后,紧随其后干吗?代酒。代酒,什么意思?第一就是为了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因为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是不是鸿门宴啊?深入虎穴,这个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延安,中共高层讨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反对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说不行,不能去,万一把你扣在那儿怎么办。当时指定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毛泽东说,我如果回不来了,也就是他了。这叫做大智大勇,应该说还是冒了一定的风险的。最后我们小结一下,前面我用两个成语形容毛泽东,一个叫做鹤立鸡群,一个叫做君师合一,第三个叫诗史合一。这是我一本书的题目,叫诗史合一,是对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什么叫诗史合一,从25岁的毛泽东,1918年写下《送纵宇一郎东行》,表明革命心志,到他1949年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三十年间有28首诗词,正好对应和记录了他领导的28年武装斗争,也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天意。用自己大气磅礴的、瑰丽多姿的、文采风流的诗词创作,有意无意地记录了自己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惊天动地的、波澜壮阔的、翻天覆地的斗争历程。所谓艰苦卓绝,就是一介书生,起于草根,千难万险,艰苦非常,我们可以想象,从当年上井冈山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所谓惊天动地,就是以弱抗强,以卵击石,石破天惊。所谓波澜壮阔就是,从小到大,百川归海,势不可挡。所谓翻天覆地,就是乾坤再造,捣它一个底朝天,开创一个新纪元。毛泽东是用诗写史,就是用他的诗歌来记录历史,也是以史写诗,他创造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首诗。正事写史,他主要是创作历史。余事写诗,业余时间业余爱好写诗,诗史合一是为史诗,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所以我说是千古一人,亦是前无古人,肯定也是后无来者。毛泽东读书学习,然后运用这些文化底蕴转化为能力、魅力和魄力,通过读书学习看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伟人毛泽东的诗人魅力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62948 工分:78655
左箭头-小图标
毛泽东最铁血的诗,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真的是铁骨铮铮刚劲无比又雄浑大气可夺天宇也!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伟人毛泽东的诗人魅力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新闻热线: 6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大风顶》文艺季刊2018年·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按姓氏笔划排列)
封面题字:杨
封面摄影:何卫
青山绿水如诗画,文旅融合开新篇。缤纷夏日,清风吹拂,一缕又一缕的茶香,在马边的诗篇里芬芳。“名家看四川·走进马边”活动更将阵阵清风吹进了《大风顶》文艺季刊,这为《大风顶》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丰富众读者阅读视野。
散文《马边叫响小凉山魅力》书写了文旅相融的美丽篇章,让读者朋友对文旅相融这一事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清风送爽,这阵关于文旅相融的风,透过文字,进入百姓生活。更有张新泉、秦岭、孙樱等知名作家为秀美马边的无限风光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登高望月峨眉山,品茗静心马边茶。《与马边绿茶的相识》一文,将马边绿茶的别致魅力呈现给大众朋友,但作者多注意,在文章情感方面若是更浓烈些,会更加突出人物对于马边绿茶的喜爱。品一杯马边绿茶,得一段惬意时光。细品马边绿茶,定能使得此文情感更丰富。
“校园文学”总能带给读者们惊喜。学生作者杨培面对生活中的真善美,选择了《书写陌生人》,人间处处有真情,选择了将这世间的真情传递。人常说,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杨培这堂课,应当要好好学习。
没有清风拂过的庄园,不是蔬果生长的庄园。愿《大风顶》这庄园,经夏季的风,迎秋果之美。
“名家看四川·走进马边”作品选(一)
马边叫响小凉山魅力----------------------------------------伍立杨
马边趣闻(组诗)--------------------------------------------------------张新泉
遥远的马边---------------------------------------------------------------秦 岭
马边风情散记(七首)-----------------------------------------------------孙 樱
马边组诗七首------------------------------------------------------------李利维
“汪公路”与“白龙树” -------------------------------------------------税清静
马边的一根扁担----------------------------------------------------------林仁清
马边山水马边人----------------------------------------------------------王平中
路过马边(组诗)--------------------------------------------------------邓太忠
读你,在春风成诗的四月天-------------------------------------------------田 玲
谁不说俺家乡好----------------------------------------------------------张三才
“名家看马边”剪影-------------------------------------------------------陈 远
与马边绿茶的相识--------------------------------------------------------陶益文
择边城终老---------------------------------------------------------------许 兵
母亲的愧疚(组诗)----------------------------------------------------阿洛夫基
我的四月,静谧无风(组诗)----------------------------------------------王书江
石梁写春(外二首)------------------------------------------------------杜长林
游石梁感怀--------------------------------------------------------------龚学妹
清明一咏----------------------------------------------------------------赵志霞
夜,请敬一杯酒
(外三首)---------------------------------------------索玛伊人
永山茶韵---------------------------------------------------------------王书全
忆柳江-----------------------------------------------------------------杜益聪
(外二首)--------------------------------------------------曲别姚英
永赖同功(节选六)-----------------------------------------------------林仁清
渠(连载)-----------------------------------------------------------润 土
书写陌生人--------------------------------------------------------------杨 培
我的烦恼-------------------------------------------------------------绵绵克罗
漫步四季----------------------------------------------------------------刘 珊
多情才是真好汉----------------------------------------------------------林仁清
两河流域真三才----------------------------------------------------------税清静
神圣的文学与多情的马边--------------------------------------------------张三才
中国乐山·马边第二届小凉山采茶节开幕--------------------------------------阿
彝族文化风情周在深圳锦绣中华举行---------------------------------------曲别阿西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250%;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1.年乐山市老年人气排球在马边开赛-----------------------------------------本史巫果
本刊地址: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南门口)。
邮编:614600。
编辑部电话:8 ,
投稿电子邮箱:
准印证号:乐马内印(2018)第 02 号。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名家看四川·走进马边”作品选(一)
青山绿水如诗画
文旅融合开新篇
马边叫响小凉山魅力
清明时节,茶香四溢。
“简直比过年时还热闹!”
  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第二届小凉山采茶节,引得游人和市民争相参与,福来村千亩高山茶园采茶比赛现场更是人山人海,比赛当晚,广场的篝火晚会点燃了人们的激情,音乐会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马边的老百姓感慨不已:“山区小城变为了‘不夜城’。”
节会“组合拳”
  感慨背后,数据更加直观。据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局统计,此次小凉山采茶节活动吸引上万游客,比去年增长近3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3万元。
  “这些成倍增长的数字来之不易啊。”马边彝族自治县文体广新局局长梁小平介绍,马边依托特有的生态自然优势和小凉山文化打出差异牌,创新推出小凉山采茶节、马边彝族风情狂欢节暨小凉山火把节等节会品牌,通过节会实现文旅融合,带动增收致富。
  马边小凉山采茶节和火把节连续举办了两届,相比成名已久的大凉山火把节和其他地方的采茶节,小凉山的节会活动还显“年轻”。梁小平介绍,如何打出差异牌、充分展示小凉山的风采,对马边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打好差异牌,马边推出了节会“组合拳”,拉长时间线,分层次推进。在每一次采茶节和火把节期间,加入了广场篝火晚会、彝族民俗展演、非遗展演等系列活动。
  节目精彩纷呈,让市民游客直呼“过瘾”。“最过瘾的还是家乡更美了,游客更多了。”马边烟峰村村民吉极拉野笑得合不拢嘴。去年的小凉山火把节,马边采用双会场制度,烟峰彝家新寨作为分会场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游览。
  去年12月,马边彝族自治县承办了第三季《中国彝歌会》小凉山分赛区。如今,马边形成了“春有采茶节、夏有火把节、秋有彝历年、冬有彝歌会”的节庆文化常态,对发挥产业优势和民族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文旅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节会的举办,也让老百姓的腰包享受到了实在。日至8月16日成功举办“中国马边彝族风情狂欢节暨第二届小凉山火把节”文旅活动,共接待县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0多万元。以火把节为契机,成功举办 “知名企业马边行”招商活动,签订项目协议11个,协议总投资为48.2亿元。
“新寨+旅游”一体发展
  春天4月,天渐渐亮得早了,马边烟峰村村民郑布拉机早早打开自己的农家乐店门,把购进的食材放入储藏间,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游客。
  郑布拉机两年前开起了农家乐,向游客提供彝族风味特色菜。“依靠开办的农家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好日子。”
  和郑布拉机一样,在马边的各处彝家新寨和易地移民搬迁集中点,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旅游扶贫试点项目的带动下,享受到了增收实惠。
  近年来,马边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找到了一条山区农民致富的新路径——“新寨+旅游”一体发展。
  马边在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建设过程中,创新融入文旅元素。在烟峰新寨建有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群、彝族传说人物壁画长廊、能容纳数千人的民俗广场、色彩鲜艳夺目的七彩文化长廊、民俗文化博物馆、图腾雄鹰及支格阿龙射日雕像、能登高望远的观景碉楼等景点;在荍坝乡会步新村建设农耕博物馆、广场小亭、户外民宿;在雪口山乡黎明村打造水上漂流、水上游乐;在民建镇和建设乡建“永乐光辉”风情小镇,将明王寺遗址、民俗博物馆、文化长廊、锅庄广场、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配套设施陆续完善,继续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小镇以及新农村综合体,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随着仁沐新高速马边连接线和乐西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马边将成为成都通往西昌、攀枝花和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将进入成都2小时经济圈和乐山1小时经济圈。马边将成为离成都最近的彝族聚居区,并成为成都及周边群众进入彝区旅游的首选之地。
“文农旅”新融合
  旅游兴业,万象更新。
  旅游带动脱贫已成为马边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未来,马边将继续在“文旅一体、农旅融合”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马边积极融入“乐峨马沐旅游环线”和“成自泸宜内—赤水—遵义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借势“三国古战场遗址”“南方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打造古道文化探寻区、彝族文化旅游区、林竹康养旅游区、高山探险旅游区、茶文化体验区,规划一批特色小镇、村落、街区等项目,辐射带动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游等休闲度假业态发展,打造“世外梅林”“云上苗岭”等主题乡村旅游。在深入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加大文物古迹的保护和重塑力度,推动民族工艺品和文化体验项目设计与开发。
  有了优质的旅游资源,要让游客能进得来、留得住,也要有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马边正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大小凉山和乌蒙山结合带区域交通枢纽。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等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看点”,疏通“堵点”,丰富“玩点”,扩容提质,增强吸引力。
  如何让当地的旅游品牌叫响,马边一直在探索。马边已经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农村淘宝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马边旅游知名度;通过举办“小凉山采茶节”“小凉山火把节”等旅游节庆活动,规划建设中国彝族脱贫奔小康历史文化博览园,力争通过不懈努力,把马边建成大小凉山旅游“首选地”。
(伍立杨,著名文学评论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文发表在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2版上)
马边趣闻(组诗)
树干上有刀伤
一条条,像眼睛
不流泪,也不结痂
为刺激早挂果,多挂果
挥刀的人,必须硬着心肠
我在城里剥核桃时
总是小心翼翼
仿佛那金属夹子
是另一种刀,又砍在
核桃身上……
(4月3日于马边县山中)
向蚂蚁道歉
看马边的人和景看醉了,回来睡得前所未有的香。但是做了两个梦,都梦见向蚂蚁道歉……刚才记录下来,供各位一笑。
黑压压的挣扎
后来许多年
在梦中对我
好像道过歉
但语言不通
春事多,众生忙
土豆结义,蚱蜢痛风
蝉在吃棘藜
为夏季演唱会
准备充足的
接见一只野猫
痒!巨痒!
下狠手,又抓又挠
这静若寺院的躯壳
这不腥不色的皮囊
竟破天荒想念
老虎凳和鞭子
若能皮开肉绽
一定美妙……
此刻,舒服是一尊大神
边挠,边抓,边点头:
我招啦!我招啦!
一群人看完彝民新居,出来又和小彝胞拍照,完全无视那群原始林中的“跑山鸡”……
毛了,一只公鸡扯开喉咙代表所有鸡公鸡婆鸡崽大叫了数声,至到我们齐齐仰视,才拍翅作罢。
在深山,寂寞很厚,有访客来,一定要兼顾着招呼一下鸡呀狗呀鸭呀花呀树呀……最好蜜蜂蝴蝶也顾及到,否则便会招来“抗议”。
(日于马边黄连山)
【张新泉,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
遥远的马边
  钻了山,钻云;钻了沟,钻水。我像一条虫儿钻进了马边。
  可怜我曾三下四川,愣没听说过马边,不提防与冷幽默轰然相撞。马就马吧,还边。这地名在水陆空交通早已现代化的当下,反倒给人塞外边关马萧萧的旷古之感。这才发现,我来与不来,马边始终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静静地缠绵着,在苍茫的小凉山一隅悄悄地等待着。尽管,我并没骑马,也没到边儿。
  这就去了。马边实在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那种。同行者被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丹霞地貌、“汪公路”、石丈空、采茶节、人工林海搞得一惊一乍,更多的朋友迷恋于明王寺里的彝族悬托石像,据说是世界唯一。可首先吸引我的,却是马边的瀑布。这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多、最富有审美意味的瀑布。有的从峰峦之巅飞流而下,疑从天降,在河谷溅起银色的浪花,“哗哗”对歌;有的在山腰丛林间闪闪烁烁,“叮咚”私语;有的在悬崖皱褶中蜿蜒游走,悄然无声。每当峰回路转,突现万千瀑布顺着峭壁、石缝和岩隙,激荡雀跃,若即若离,宛如亲热的抱团、温情的牵手、难舍的挥别、执着的守望。
  有彝人的歌声从崖畔那边的新寨传来,高亢而嘹亮。
  “金山银水在马边,
  阿哥阿妹在茶园。
  ……”
  彝族朋友告诉我:“唱的是民歌《金山银水在马边》,咱这里,几乎人人都能来两嗓子。”
  “是新创作的曲子吗?”
  “不!爷爷那辈,就唱这歌哩。”彝族朋友说,“这金山银水,几千年几万年了。”
  我肠子有点悔青,居然忘了带画夹。儿时在干旱的故乡甘肃,每当临摹经典山水画,往往被那千姿百态的瀑布所倾倒,同时又怀疑画家一定是习惯了故弄玄虚的。到了马边,我茅塞顿开。如果说黄果树、九寨沟的瀑布是烈酒,那么马边的瀑布则是香茶。它是把二者的恢弘、博大、浩渺与气势给揉碎了、微缩了、解剖了。它一定不希望人们在大而无当中一朝沉醉,它更愿意客人们在精雕细微中慢慢品茗。它含蓄如处子,闺房的丝帘,需要轻轻的掀开,一点,一点点的。
  “山多,瀑布就多。咱马边除了海拔4042米的大风顶山,还有大小山峰1985个,什么黄连山、莲花山、麻捏姑、茶条山、黄茅埂、鸡公山、药子山、大花埂……山看不完,咋能看完水呢?”
  这样的口气,典型的马边式。我突然真的想骑一匹马,从这边走到那边,再从那边走到那边的那边。
  但何处是边呢?马边四壁群峰雄踞,巧夺天工地构成了马边的天然界山。也就是说,很多年来,马边本是与世隔绝的,难怪我们的采风团被马边人看做是迄今最大规模的闯入者。朋友感慨:“能钻进我们马边,你们也不易啊!”
  又是一个“钻”字,我凛然一惊。不由想起了陶渊明老爷子的文字:“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语出《桃花源》。
 无独有偶,马边也有一条“从口入”的路径,名唤“汪公路”。说是明万历十七年,时任马湖府安边厅同知的汪京在组织各族民众“建厅城,兴教育,修城堡,筑险道”的同时,为了打通马边与外界的联系,带头自捐一年俸禄,多方筹资,镂山凿崖,终于修建了一条从叙府(现宜宾)到安边厅(现马边)的长350华里、宽三尺的石板曲径,史称“叙马驿道”。马边人至今津津乐道的是:当年老百姓为了彪炳汪京之功,自发把“叙马驿道”尊称“汪公路”,并刻于石门坎、双河口两处岩壁,汪京要求铲除,百姓不从,汪京只好题写“永赖同功”四字,凿岩示念。
  咀嚼这样一个充满官民情怀和人间大义的故事,在物质时代的当下,显得意味深长。内中玄机,自不待言。“叙马驿道”像绳索一样紧紧勒进悬崖、峭壁、乱石、丛林。九曲回肠,时隐时现。石板被早先的马帮踩得溜滑,扶手被摸出深深的凹痕。它既是当下的模样,一定也是明代的模样。那一刻,我仿佛变成了马帮中的一员,踩上石阶,就像踩上一排刚刚出土的古老编钟,那是颠簸的心路,会响的。
  可一位同行的作家却说:“一点也不时尚,有啥好看的呢?应该综合开发,打扮得花枝招展,游人才会纷至沓来。”
  “你眼里的时尚,到底指什么?”我软软地回了一句。
  我无法想象汪京时代和当下的人间烟火有什么不同,可我从彝族姑娘阿依妞妞那里,感受到了人生的季节走过岁月的样子。“深山出俊鸟”。阿依妞妞美丽大方,爽朗时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歌声。可她却告诉我,小时候,寨子在高山上,吃饭、穿衣、上学难以为继。如今,她和很多彝家姑娘一样走出大山,读了大学。在扶贫攻坚中乔迁的新彝寨,成了如今的家园。在阿依妞妞的介绍下,我们一行参观了崭新、漂亮、极具彝家审美风情的会步新村、烟峰彝家新寨。阳光煦暖,灯笼高挂。所到之处,多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者。
  一位满头银发的彝族大妈在看电脑。她告诉我:“今后你们来马边,可以走乐西高速公路了。”大妈看的是网上专题节目。视频里,乐山到西昌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当中,许多彝汉工人,挥汗如雨。而马边的标识,像一匹可爱的的小马驹,似在嘶鸣:“咴儿——咴儿——”。
  我开了个玩笑:“那些工人,是当年‘汪公路’的筑路大军吗?”
  “咯咯咯。”阿依妞妞乐出了一口白牙,“永赖同功。”
  这四个字,明明从汪京时代穿越而来,却并不显得多么遥远。两天后,我原路从马边“钻”出来,朋友问我:“马边,到底在哪里?”
  我借了陶渊明的话:“不足为外人道也。”
【秦岭,著名作家,天津市文学院签约作家】
马边风情散记(七首)
三国古战场遗址
我面壁一刻,在“石丈空”的驿道
在悬崖峭壁雕刻的上古文字里
石刻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是你诸葛亮——
用肝胆与智慧承担起一段战争史
在“石丈空”下石标上我一昂头看
我听到风雷激荡。
我看到一只只羊角上灯笼
巨大的,高高挂起的灯笼,燃烧着
岩下战鼓声音。蜀兵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的声音
如破碎的岩石崖壁,轰轰隆隆中的声音
呐喊、怒吼和呻吟;前方的呼唤
在命悬崖与高山上的枪炮(鞭炮)声中
我在空气里飘满刺鼻的琉璜味与血腥味
我读到经久的石刻战争史
“漫復雄关”的人文精神
就这样,我把“石丈空”刻在背上
如蜗牛,时时刻刻背上生命的狂风中
“石丈空”上石刻的诗与文字
生存与毁灭,在马边人民的岁月中
“汪公路”孔明山庄感怀
我吃到地道的三亚美食
在马边彝族聚居的孔明山庄
地瓜、萝卜、鱼都是水煮的
你们煮出三亚美食的太阳
也煮出山里的味道与月亮
你没有煮出一个妹子在海边的日子
你煮出“汪公路”一吻的山河气魄
你煮出“汪公路”辛苦的历史故事
你煮出“汪公路”上一群文人骚客的笑声
孔明啊孔明啊!你的灯亮着
亮在春天的元霄节上
亮在彝族部落之中的心中
你是我朝拜的圣地,唯一的圣地
孔明山庄,你存在,时间就存在
我的行走过程真实的生活就存在
孔明山庄你与一个清官汪京存在
我也与你们存在
以我的诗与语言与你们存在
“汪公路”上边缘
孔明也罢、汪京也罢、孙樱也罢
祖国连绵不绝的母亲的气韵
永远生动的山河,你是我的也是他的
历史是没有尽头的一个秘密
孔明山庄一个秘密一个男人吃客的秘密
也是世上人民向往的秘密:孔明山庄
孔明山庄的先生我不知道的
是否姓孔我也不想过问
我是吃客吃饱饿了的死客,我希望我活着
我希望你告诉我,在某一年的岁月静好的时候
因为我,你等我拜访
会步村扶贫标志的人文记忆
为你的姐妹相见而思念
姐妹衣服上标志的泪滴,为世代的象征
你的笑声上珍存着自由与幸福
我的彝族兄弟姐妹
你们为一缕春风揭开的大地之梦
你逃也逃不脱二家的宿命
你在哪里坚持绿与光明
你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一切,都在大地上
你是彝族文化的红色精神
纯洁心灵的可爱的孩子
你干净的语言,笑容,双手
捧住生命中的珍贵,你为绿色的奇迹降生
你为庄严承诺的无言以和为念而诞出
你为某种目光倾吐的热爱与无奈而诞生
你为沉默的背影而诞生
你一再亲吻着会步的山河风光
你一再坚守会歩的云海日出的东方
你守坚守灵魂的信仰
火热的,孤独的,悲痛的
一切,都是深怀崇敬的祖国
我在你油菜花的门口
我在你一望无际的村舍
我的梦是你的梦想
你会步村彝族5户13人的梦想
你会步村苗族1户1人的梦想
你会步村茶园405亩的梦想
你会步村桃园360亩梦想
你会步村白竹580亩梦想
你会步村252户852人的梦想
你会步村彝汉兄弟姐妹们梦想
你会歩村中国人扶贫模范的梦想
你会步村是中国人的期望中国人的梦
我沿着河水缓慢,鸟声清脆
我远道而来,山重水复、道路蜿蜒
我的标志的
会歩村——
你镶嵌在我的村庄和河流中间
你在我太阳落山的海上
我向你靠近就是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向你靠近,我的会步村的岁月
我行走在你的山顶上
看着花开的缤纷
看着庭前温暖的三月风的味道
你一代一代人,在笑靥如花的
一扇扇红色的门上
在阳光下灿烂敞开心扉的门
会歩村,你的茶香也是芳香四溢的味道
会步村广袤神秘的面纱
在人间高地选择了和平
我进入,进入一种和谐的声音
我进入,进入神话的梦乡
我进入,你先祖的智慧与笑容
我进入,亲近久远的和谐语言
我进入——红色旗帜飘扬的会步村的历史
在红旗飘扬的上空
游黄连山森林公园
我接近你在山顶之上,与你拥抱
黄连山,遥望云雾与大峡谷相连的山峰
我手臂伸直就是一条桥梁
流过水与时间
我站着默默无语
昔日的室舍在中国梦中已灰烬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
如彝女子的新衣美在绿色深处与肌肤相融
与树木相近
我在无限美丽的心愿里站立
笑声和语言
在蔚蓝的天空
我站在绿与岁月的万亩杉树中
我与绿拥抱与绿握手与声音亲吻
我看不见你的小熊猫
我看不见你的凤头鹰、松雀鹰
我看不见你的穿山甲
你们隐形的神秘在绿的颜色上
孤鸟在我们的手臂下扶摇
绿的、黑的、红的、白的七颜八色的
你们的火焰般鸣叫??
我阅尽人间的峭壁林海
你们的眼睛看着我
我看见绿色看见彝族妹妹
在空谷静谧的绿色不唱着歌瑶
黄连山下彝族姐妹花
我在你面前
镜头下的丛林外
你的生活传播祖国的大好河山
你的形象接近美丽的一面
你的语言与艺术在我的心中
你是支格阿鲁的遥远部落的公主
在接受我也凝视你的亲人,你纯真洁净
在我的支格阿鲁的龙图腾中
我的镜头下,你是一个美丽阿依公主
你是一个充满仁慈的彝族的部族
你是敬奉为鹰为神的一个女儿娃娃啊!
你在家的部落是神的女儿
在倾情的歌声中
你是我的山峰上神圣女神
你是我的阿依妞妞的名字
你是神你是绿色杉树木的神
彝族女孩,我在远方你在家园
在手指上的时间里,你是我的部落公主
马边彝族高山情
——参加马边第二届小凉山釆茶节大赛
一路向上,向上
一座又一座山峰组成的弯弯山路
一路春风花开,
一路风尘,一路灿烂
在高山之颠的绿色家园
我的高山情,你接迎太阳就是温暖
高山的茶园
我不能说你修长的曲线如彝族少女的腰
我不能说你的肌肤像彝族姑娘的脸
我不能说你的脊如彝族女人浑圆饱满
在蓝色的天空下跳动的指尖
我只能说你的玉臂是山水彝乡的春茶飘香
我不敢触摸你的你的含羞的脸
我不敢抚摸你绿色的腰带
我不敢接近你的泪水纯净如此动人美丽
你臂弯的竹蓝中阳光飘着异香的呼吸
我的高山情
在太阳下,在月亮上,在彝家人的小凉山里
小凉山的故事与山与水与情有关
小凉山之上的指尖与太阳与月亮同行
小凉山在彝家人的期待中
绿永远是彝家人的阳光灿烂
小凉山上,彝族人的情是阳光的
留给时间心中的永恒
我永远不会走远的我的高山情啊!
我的高山情!我的马边彝族姐妹
你的手指在我的语言上
在眼睛之上
你的姿势你的技能角度是国家的大门
你告诉我你的中国梦在你山里的呼唤
你请到我到高山天空下的太阳下
我看到绿的中国
绿色的彝族人的高山情
你用指尖釆撷绿色的喜悦
一一绿色的中国梦在春天的高山上
在阳光与风中的彝族人
马边烟峰彝家新寨
——观雄鹰雕塑有感
神鹰啊!我的雄鹰!
你展翅翱翔天空之上
一滴神奇庄严的鹰之血
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你在彝族姑娘浦嫫妮依的门口
你是浦嫫妮依的男人
你是支格阿鲁的精神形象
你是支格阿鲁部落的图腾精神象征
我站在你的嘴巴下
抚摸你三滳血的味道、生命的味道
抚摸到彝族浦嫫妮依母亲伟大的脸
抚摸到浦嫫妮依母语的力量
我在血上找到父亲的名字
找到部落历史的辉煌
我在你炯炯的眼睛与高大的嘴与鼻子
你坚强的信念与梦想与精神同在
我仰视你英雄精神的光芒
我要离你远去了,我的神鹰啊
你永远在我的蓝天之上、大海之上
你永远是我心中鹰之精神
民族塑造你的英雄、你是我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和历史悠久永在
你的传说不在诗歌中不在文学中
你就是你啊!英雄神鹰
你在彝族部落的精神上
你在支格阿鲁图腾的日月同在
我的雄鹰啊!我在天空下啊
在你支格阿鲁部落的传说中
我接近一个纯粹的英雄形象
我接近你精神的眼睛
我追寻血的存在、我母亲的血液
请你睁开眼睛,我的神鹰啊!
一滴神奇庄严的鹰之血
支格阿鲁是一部精神部落的诗
我永远仰望
你高大的彝族精神之父
,海南省三亚市著名诗人】
马边组诗七首
在马边,我好想下河洗澡
清澈如镜倒映出水墨画
远离世俗的喧嚣
小凉山上,马边河
流淌在彝族人民的心坎
阳光折射,浪花起伏
我站在假日酒店四楼的窗户
与它一起奔流
那是谁的影子
莲花山,马儿山,红旗新区
森林是人类原始的发髻
竖着躺成一条河
诉说着过去,现在,未来
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
22万颗红心
如水高亢,决战扶贫
我好想下河洗澡
和鱼一起游泳
奉献出华丽的篇章
单说这个荍字
我好像不认识
它说我去年来过
放歌与远方的兄弟
夜宿小凉山麓
做一次背包旅行的过客
叙马驿道湮没在历史的字里行间
金沙江怒放
汪公路留下三处碑刻
隐匿在虬龙盘错间的马边石门坎
飞悬在屏山双河口丹霞的石壁
当地群众自发铭文
长相厮守,远山近水
黑河在不经意间几乎断流
云高风舞,竹木成荫
裁下四百多年的熟视无睹
四品顶戴花翎述说着洪溪“永赖同功”
当年的出境通衢
一曲官民韵达千古
廉洁写在眉睫之间
拴船的石眼高于地壳运动的方向
崖边凿痕斑驳了古驿道
勒石于斯留下《石丈篇》
蜀国姜维领军九败于此
问计军师仗要
改用“山羊战术”
高峭,红崖,亦名石丈空
叙述南征蜀相丰功
在油锅里炒着你
在餐桌上临幸你
在马边的半山腰里偷看你
山涧清泉洗涤你的屐履
云雾半遮你的身段
你从泥土的芬芳里漫漫爬出
竹尖、笋壳、嫩叶、细枝
一身并无华丽
苦了那些茁壮的日子
喝一杯绿茶送哥走
在会步农家,姓喻
女主人经营小商店
十里桃林,花似殷红的人民币
纷纷下在脱贫致富的兜中
以善相会,以勤起步
村寨长满精神
从茶马古道穿山越岭
22万亩有机茶海
以静制动发展的引擎
谁会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地方
栽上绿油油的希望
善良的女主人
招呼着:烧开水,泡明前茶,擦桌櫈,开电视
笑靥荡漾春光
旗面上飘逸“名家看四川o走进马边”
三三两两,七七八八
穿梭在新农村的富庶
喝一杯绿茶送哥走
香茗留在心窝窝
带着火走天涯
崇尚火,是彝族人血的炫舞
火塘是至尊的坐标
生与死之间有光和热的庇佑
一生活三天足矣
一天出生,一天喝酒,一天死亡
生只是种子的发芽
长在山上的迁徒民族
酒是血的情怀
怕别人不理解火的性格
转转酒,唇与什物的边沿
吮一口彝人的尊严
死是一生的庄重
死亡,带上荞麦和指路经
还有那几头牛
没有了昨天
没有了影子
吃不怕的礼数
鸡肉一砣,羊肉两砣,猪肉三砣,牛肉若干
半斤八两的豪放
掀开夜幕的时辰
母系坐上头
乌鸦来了,喜鹊来了
尊贵的客人来了
牛羊鸣哞了
站在雕楼,几重山,几篇史话
中国西南最大的彝族新村
烟峰山下,晴雨的天气
召唤着八方游子
火把亮起来
【李利维,知名作家、贵州省仁怀市作协主席】
“汪公路”与“白龙树”
在马边荞坝乡石门坎,大红的丹霞石壁上,“汪公路”摩崖石刻遗迹的上方,还生长着一棵盘龙造形的神树,被当地人称做“白龙树”。
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朝廷任命四品官员汪京为马湖府安边厅同知。汪京为解决当地民众出行和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科学持续发展,他清政廉洁、两袖清风、历精图治,带头捐俸,组织组织军民,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修建了一条宽3尺,长350华里,从当时的马湖府(现屏山县)至马湖府安边厅(现马边县)的石板大道,从此边地安边终于有了一条通往内地和联结大小凉山的通衢大道。
为了铭记汪京倡导和组织修建这条出境通道的巨大功绩,老百姓将这条大道尊称为“汪公路”,并自发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在荞坝乡石门坎的红砂石岩上雕刻“汪公路”三个大字,以示永久纪念这位为马边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首任县令。
汪京下乡发现这处雕刻后,当即令人铲除,却遭到当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他们说:“这又不是你汪同知叫我们雕刻的。我们如果不认可你的功劳,你出再多的钱喊我们来雕刻我们也不干! 再说,我们是自己出钱、自觉自愿,目的是让子孙后代永远都要记得那些为老百姓办了实事的好官。你凭什么叫我们铲除?”民意不可违。身为同知的汪京对此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回到县城,汪京辗转反侧:自己对修建“叙马驿道”只不过起了倡导和组织领导作用,作为同知,这本来就是份内之责,怎么能把大家的功劳记到我一个人头上呢? 这不成了“贪天之功为己有”吗? 咋办呢? 冥思苦想,汪京终于思考出一个既不违背老百姓意愿,又能真实反映历史本来面貌的万全之策。他提起笔来,饱含深情地书写下了“永赖同功”四个大字,意思是说修建“叙马驿道”不是我汪京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依赖永宁军(当时安边驻军)与驿道沿线的老百姓共同创造的历史奇功。并派人用糯米煮熟捣烂之后加上石灰水,书写在安边与屏山交界的火烧岩绝壁上,以示永久纪念。
汪京清政廉洁的事迹感天动地,也令个别贪腐之人如哏在喉、寝食难安,于是纠结一些曾经因贪默而受到汪京惩处的肖小之徒,设法报复汪京,怎奈汪京除了一身正气就剩两袖清风更无财产,令坏人无从下手,无奈之下,他们便将目光盯上了荞坝乡石门坎上的“汪公路”摩崖石刻。
一日午夜,月黑风高,趁石门坎周边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几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来到了石门坎“汪公路”摩崖石刻跟前,他们在崖壁上搭起了梯子,为首一人拎着铁锤爬上了梯子,当他轮起大铁锤对准“汪公路”石刻正要砸下去时,漆黑的夜里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天气陡变,电闪雷鸣飞砂走石,正当他们惊鄂之际,从石门坎上方天空中飞来一条闪着银光的小白龙,其形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飘飞,颔下有明珠闪烁,头上有雄伟博山、呵气成云,怒目而视,一张口,就将为首轮铁锤者一口生吞了,其余人等早已吓得屁滚尿流、四散逃命,后来就算捡回一条性命也不傻即呆,不久于人世。消息传开后,再无人敢来破坏“汪公路”石刻了,但小白龙仍不放心,它怕再有人来破坏石刻,便一直盘附在石刻上方石壁上不肯离去,默默地替马边人民守护着“汪公路”摩崖石刻。
“汪公路”石刻有白龙保护的消息不径而走,四里八乡甚至云、贵邻省的人都纷纷跑来烧香朝拜看热闹,致使原本就十分繁忙的“汪公路”变得变通堵塞、人车皆不能行。后来观音菩萨便派三位高僧:“三才、仁清和一尘”云游到荞坝石门坎,诵经做法与小白龙支招,并帮助小白龙学会了幻化之术,于是小白龙变成了石门坎绝壁上面一棵枝叶青青、树干白白不怎么起眼的树。由于不能直接看到白龙,人流才慢慢减少,汪公路的交通也逐渐恢复正常,后来人们便叫那棵神树为”清白树“或者”白龙树“。
后来历任马边县令上任后都会先到石门坎来朝觐”汪公路“和”白龙树“,接受廉政教育和心灵洗涤,四百年来,马边县县令中无一人贪污腐败。“汪公路”遗迹不仅是一处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更是一曲官民“鱼水情”的千古绝唱,还是一首清政教育的颂歌。”汪公路“不仅是一个历史上“官民和谐”的典范和样板,而且还是一个现实的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时至今日,如果你是一位品行兼修清清白白的正人君子,在马边县荞坝乡石门坎仍然能看到”汪公路“摩崖石刻上方悬崖上那棵“白龙树”象龙一样虬劲盘曲的树干有大海碗口粗细,树身上仍然可见斑驳的白色龙鳞,它扎根于贫瘠的岩石,无论涝旱阴晴,都郁郁葱葱,青青白白。
【税清静,知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原办公室主任】
马边的一根扁担
我原本对马边这片神秘之地很陌生,更谈不上了解。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250%;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1.年受马边政府之邀,撰写历史长篇小说《永赖同功》,采访过程中,才得知马边的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
马边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横断山脉的一支黄茅岗山从北向南,像天然屏障屹立在马边县西缘,汇集太平洋、印度洋从东西两面送来的热风暖雨,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海拔4042米的大风顶摩罗翁觉峰到海拔448米的雷打石河面,使全县地形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亚热带炽热的阳光,寒温带充沛的云雾雨露,赋予马边以丰富的物种。
马边现在是彝族自治县。他们都是古蜀国阿普笃慕的后代。笃慕六个儿子,历史上称六祖分支,其中两个在小凉山,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夷人的历史悠久,文明早于汉人。他们的十月太阳历距今有一万二千多年。古蜀国时期,秦岭以南,全部是夷人。秦灭蜀,中原人开始涌进成都平原,将夷人压缩到南部的山区。就连我们称为皇帝的祖先都是夷人。皇帝的夫人嫘祖是蜀人,生二子,青阳和昌意;昌意娶峨边夷人为妻,生颛顼帝;颛顼生鲧,鲧为尧的治水大臣;鲧生禹,禹生启,启建立夏朝。
由此可见,中华的历史,离不开古夷人,三星堆的文物就是充分的证明。古蜀国时期,西南地区的夷人叫蜀族,还有巴夷、滇夷、黔夷等等,他们建立过很多国,古蜀国,夜郎国,大理国等,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宗教和诗歌等著作。仓颉造汉字,据说也是受到夷文的启发,因为他是皇帝的文书、史官。
马边在古蜀国时期,就有夷人散居在山林里,靠打猎为生,直到西汉,外面的人开始顺马边河与荞坝河走廊进入,这些人叫中原人,或者叫汉人,他们与当地土著夷人进行了三番五次的争夺,一直到唐朝,夷人与汉人才开始融和,共同贸易、采伐、雇聘、租赁垦殖。
马边原名叫赖因寨、在唐朝之前,立寨于荞坝河与小桃溪交汇处的洪溪岩,旁边还有马湖最大的土著哈拉.安氏家族的安家寨。此处极其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永赖同功”山顶。赖因,夷语“牛棚的意思”。可见,当时设寨,主要是驯化或放牧动物,同时与南丝绸之路集散地的沐道村(中都)进行交易。小凉山慢慢形成了夷人的两个部落,马湖和虚恨,都纳入了朝廷的羁縻统治范围,马边被列入驰骋两州。夷汉共处,团结发展。
宋朝初,鱼凫支子后裔腊曲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战死沙场,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黑龙土主,并赐沐道村为“夷都”。赖因寨正式被夷都管辖,元代设夷都长官司,后并入沐川长官司,夷氏为副长官司,依然管理马边;赖因寨宋朝从洪溪岩搬迁到现在的马边城区,沿袭赖因寨之名。夷汉两族便开始接受夷人首领世袭土司夷氏家族的统治,一直到明朝万历十七年,马边被夷都鱼凫支子后裔统治了整整630年。明朝初年,赖因的发展很快,从寨升为乡,万历十七年又御赐“新乡镇”,同时设置“马湖府安边厅”,属于散厅,相当于临时县级单位。汪京为首任同知。这是第二次设立县级机构,早在三国时期,赖因就被诸葛亮设置过临时的“新道县”,成为蜀国南征的一个据点。可惜,时间太短暂,也没发挥其作用。第二次设县,也只有五十多年的时间,因夷人白术反叛,县城被攻占,同知与守备顺“汪公路”逃离马边城,安边厅被取消。第三次设县是清朝乾隆二十九年,还是散厅,为马边厅。从此作为县级行政机构,一直延续至今。
马边的发展受制于交通,所以在明朝万历十七年,汪京作为同知,首先倡导修建“叙马驿道”,即从屏山县、新市镇、中都、荞坝、到马边,全程三百五十里。留下了“汪公路”和“永赖同功”的历史典故。
在采访中,我得知了荣丁乡,是因为他们乡的男丁们,齐心协力,不畏强暴,共同对抗匪徒们的多次袭击,因此,取名“荣丁乡”。烟峰,是夷汉重要的结合部,明朝万历十七年,汪京在那里建立了夷汉市场,多民族其乐融融。
马边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地方,但我觉得最有底蕴的还是荞坝河流域。
从烟遮山原始森林流出的山泉,顺着山谷冲刷出的第一个坝,很多人说,荞坝没有坝。这条山谷,是进入凉山地区的咽喉要道,悬崖很陡峭,有点难于上青天的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想进入小凉山,在这山谷进行了抢夺山头道路的战斗,石丈空挡住了当时的大将黄忠,几乎到了弹尽粮绝,依然没有攻下,最后诸葛亮设计。传说,诸葛亮命士兵穿着三尺长的草鞋,两手提着满满的水桶奔跑,水桶是做秀的,只能装一点点水。漫山遍野都开始传说,蜀军个个都是神人。从精神上威胁孟获的夷军,造成恐慌。诸葛亮慢慢组织羊群,在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几百只羊的角上挂着小灯笼,尾巴上栓起鞭炮,一齐点响,羊群受惊,直往石丈空山上冲去。夷军见着满山遍野鬼火一样的灯笼,以为真是蜀军的神人,吓得不知所措,丢失了百丈空。诸葛亮取得了百丈空,正是秋天,军粮短缺,伤兵哀嚎。诸葛亮摇着扇子想办法,他要利用这山谷的河流进行水上运输,可是,这条小河沟落差太大,航行几乎是天方夜谭。诸葛亮找个大石板,比一条船还大。他要利用这个石板,打通阻碍水路的石头和截平落差。观世音不同意诸葛亮的做法,这样会大军压境,造成生灵涂炭。两位神仙就打赌,观世音说,以鸡叫为限,你要是能用石板一夜打通此河,算你本事。诸葛亮天刚黑,就坐上石板施法,石板真的像船似的顺流而下,凡是石板经过的河道,又宽又平。快到洪溪岩的时候,忽然对岸山上传来鸡的打鸣。诸葛亮前功尽弃,气得一箭射过去,就将那匹山射成了鸡的模样,现在就叫鸡公山。诸葛亮一屁股坐在石板上,将石板坐成了几截,还留下一个深深的屁股印。诸葛亮无计可施,进军小凉山已成泡影,只得把赖因建立的新道县取消,就地驻扎部队,停止了进攻。军士们发现了漫山遍野的荞麦,却不知道能不能吃。诸葛亮命令先用马来试验,安然无恙后,军队开始收割荞麦。部队的军粮得到了解决,诸葛亮便命名这个地方叫“荞坝”,留下一些伤病员,进行荞麦种植,率领大部队撒军。
洪溪岩上还有一支箭,是诸葛亮在宜宾与孟获谈判,要求孟获让出三箭之地,其中一箭就在洪溪岩。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没能打通这条山谷的道路。唐朝(829年),南诏国进犯西川,途径荞坝,他们是从小凉山往外打。遭到当地夷汉百姓自发组织的抵抗,无奈敌众我寡,被南诏国击败。南诏军队攻下了荞坝河流域的一座座山,一条条沟壑;他们就从这山谷进军,抢得了先机,攻下了成都外城。
明朝正德元年十月,刚上任的沐川副长官司夷太平,率领夷都驻军和百姓,在荞坝上游两公里的深沟塘,破山修路,凿开天堑,方便赖因百姓和商贾们进出交易,并立下了石碑为证。
万历十六年,马湖府知府汪京率领永宁军,平叛凉山三雄之乱,又面临这条山谷。汪京吸取诸葛亮的教训,最终打通了这条道,牺牲了永宁军的大将顾国璋(坟在中都),进入了赖因乡,平定了小凉山之乱。汪京第二次在赖因建县,并担任同知。一个四品大员,心甘情愿在偏远的小凉山担任同知,发展农业、交通、手工业、贸易,最难得的是用自己的俸禄办学校,兴教育,后人评价“新镇(马边)之人文不绝如线者,皆汪公之赐也。”汪京离任前,有十九名学生列为“博士弟子员”。学校叫文庙,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汪京修建的叙马驿道,被百姓命名为“汪公路”。汪京一生清廉,派人铲除沿途“汪公路”字迹,却遭到百姓抵制,只得在洪溪岩写下“永赖同功”四字,作为回应。意思就是,此路是永宁军和赖因百姓共同的成绩,赖因百姓代表所有的夷汉百姓,永宁军为当时马边的驻军,就是军民同功。
荞坝河流域是马边历史最厚重的地方,流传着数不清的历史故事与遗迹,是马边不可多得的宝地,是几千年文化的集中展现。马边三次建县,都离不开这个风景秀丽又神秘莫测的山谷。这条山谷,是马边的动脉血管,给现代人留下许多思考。至今,马边大量的物资出山,仍然依靠这条山谷的通道。荞坝河流域,就像一根长长的扁担,一头挑着小凉山,一头挑着外面的世界,沉重的历史,将这根扁担压得很弯很弯。
【林仁清,四川知名作家,彝族文化研究者】
马边山水马边人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我随“名家看四川”作家采风团走进马边。因乐山至马边省道103线正在封闭式维修,从成都出发,只有从成雅高速公路到犍为站下,经沐川、屏山绕道到马边。
马边建县时间不长,明置马湖府安边同知署,清设马边厅。1914年置马边县。1984年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因马边河得名,也有人说是因在马湖之边得名。
我第一次走进马边是10年前的8月,受时任马边县政协主席张三才之邀,参加省县文学联谊会。爱上一个地方,一定是你心中有挂念,三才兄便是我挂念的人。因为他,我才走进了马边,认识了马边,爱上了马边。
我同三才兄相识于2005年仲夏省文联、省作协举办“巴蜀文艺家之阿坝笔会”,他面目清瘦,言语不多,但眼里似乎有许多内容,充满睿智。也许都是来自基层,我俩有些惺惺相惜,三才兄在《安岳有个王平中》中专门作了描述:“我们几个县上同仁的接触交往似乎就多一些:吃饭,自然就凑到一桌相聚;喝酒,自然就有了大碗饮酒的豪爽;饭后,自然就有了交流闲聊的雅兴。”
阿坝笔会之后,我和他相互赠送了作品,不约而同,又相互写了读后感,他写的就是那篇《安岳有个王平中》,我写的题目是《在严冬中聆听真诚》,赞扬他用手中的笔书写马边、推介马边的事迹和为人为文的真诚,发表在马边作协主办的《大风顶》杂志上。
三才兄为人的真诚我深有体会。第一次到马边时,认为马边是乐山的一个县,从乐山去只有160多公里,下午两点从成都赶去参加晚宴绰绰有余。谁知省道103线崎岖、狭窄,坡段又多,我们加足了马力,速度也很缓慢。6点钟,三才兄打电话询问进程,说吃饭时间到了。我叫他们先吃着,别等。我们赶到马边已经晚上7点30分了,走进餐厅,顿时傻眼了,一屋子40多人还在等着我们,有省作协领导,有马边县领导,还有马边文学作者。我感到很汗颜,三才兄却笑着说,你是我们的客人,客人没到,主人岂有先动筷之理?
这次到马边去,得知省道103线正在封闭式维修,很快就会竣工,届时,将减少1个多小时车程。还有仁沐新高速公路马边支线已破土动工,预计2019年通车。如此,将缩短马边与外界交往的距离,对马边经济发展将起到助推作用,这无疑是马边人民的福祉。
三才兄不遗余力推介马边,这在川内作家中有目共睹。文朋好友聚会时,他嘴里时常提到的是小凉山、马边河、大风顶,是三国古战场石丈空、马边世代口口相传的汪公路,是明清古镇荞坝老街,是那里的历史名人汪京、徐璞玉,还有那里的彝族风情和马边绿茶,让我们对小凉山下神奇的马边很早就充满了向往。
他常说,马边建县时间短,有如一位待字闺中的美女,远在深山无人知。用文学把她推出,用墨香吸引远方的蜂蝶,既是马边山水自然和历史人文的固守,也是马边开发腾飞的出路。
对此我颇有同感。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流觞曲水、吟诗赋词,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这正如我们现在举行一次笔会作品集的序,却成为千古佳话,世代流传。谁能说这些采风作者写不出一篇旷世佳作,让马边名扬四海呢?
因此,近10年来,三才兄不时奔走在全国各地,盛情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到马边开展了10余次各种文学采风活动,让外地有识之士更多地了解马边,宣传马边。我也因此走进了马边,认识了马边。
走进马边,绕不开那一座座重重叠叠巍峨险峻的大山。
“大凉山山不大,小凉山山不小”。马边的山到底有多少?我没有统计过,但那部反映凉山脱贫攻坚的电视连续剧《索玛花开》片尾曲唱得很形象:“前面是山,后面是山,一望无际绵绵的群山,它挡住了我的视线……”
马边属于小凉山区域。人们习惯上以美姑县境内的黄茅埂为界,黄茅埂以西称大凉山,以东的雷波、马边、峨边和屏山一带为小凉山。小凉山由锦屏山、分水岭、茶条山和五指山等组成,东西长100余公里。这次从犍为到马边的路线就经过了沐川、屏山两县管辖的五指山隧道。五指山有多险峻?因没有下车,没有目睹到它的尊容,但从洞口标注的4923米隧道长度就可见一斑。
马边县城位于地势较为宽阔的河坝地带,两边山势陡峭,怪石嶙峋,重峦叠嶂,高耸云霄。这次来到马边的当晚,天上下起了淅淅春雨。第二天清晨,空气格外的清新。县城两边的山腰云雾缥绕,犹如仙境,充满诗情画意。我仿佛看到,马边一座座这样连绵的大山上,云雾就这样缥绕着,22万亩茶园在这云雾滋养下,散发出泌人心脾的清香,致富着一方百姓。这些大山里还储藏着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储量 24.76 亿吨的磷矿,成为马边一笔宝贵财富。
在马边,我最想看的是大风顶。在未到马边前,我收到了马边作协办的一本《大风顶》文学杂志,想象着大风顶是什么样子。第一次到马边,就住在大风顶酒店。大风顶这座山便刻在了我心里。刚到马边时,我认为县城两旁的山就是大风顶。三才兄说,这不是大风顶,如果将大风顶比喻为一个人,这些山只能算一个人的脚指甲,可见大风顶有多雄伟、壮观。后来,我到了马边的几座山,都说不是大风顶。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250%;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1.年1月,我到美姑县拍摄纪录片《爱在美姑》,多次上了黄茅埂。黄茅埂是一个令彝家人敬仰的图腾和符号,是彝族人心目中的一座神山。广义的黄茅埂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山脉,它山势由北向南延伸,北起大风顶,南至龙头山,南北跨度近100公里。我这才知道,大风顶属于马边和美姑两县共有。当时,我打电话问三才兄,得到了确认。我终于拜谒到了心仪已久的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保护区山地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
在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里,我虽然无缘看到大熊猫、山鹧鸪、牛羚、金丝猴、白鹇等珍稀动物,但我观赏到了珙桐、桫椤、连香树、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也不枉此行。
走进马边,绕不开那一条条或平缓或湍急的河流。
马边沟壑纵横,溪流众多,县境内大小河流 226条从山涧倾泻而下,汇聚成浩浩荡荡长达200公里的马边河,从马边县城穿城而过。
我第一次到马边那天晚上,三才兄邀请殷世江、王敦贤、牛放、雷康等一行到马边河边喝茶聊天。茶桌安放于水中,河水潺潺地流着,不徐不缓,一如小城悠闲生活的人们。我把脚泡在河边浅水中,脚下是软绵绵的细沙,河水绕过脚踝,似有小鱼在用嘴吮,凉悠悠地,痒酥酥地,十分惬意。
十年沧桑,马边巨变。十年前同行的殷世江老师驾鹤西去,4月4日,正是他去世四周年祭日,触景生情,只有临水寄托哀思。我们现在所住的金河假日酒店,在十年前还是一片河滩,如今已是楼房林立,建成了红旗小区。河两岸修着整齐的护河堤,堤沿修着安全拦。虽然不能下河将脚泡在水中,但安全有了保障。河堤两岸是长长的人行道,晚上在此漫步,只见两岸楼房和桥上霓虹灯闪烁,倒映河中,将河水染得波光粼粼,色彩斑澜,流光溢彩。河风拂过,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久久不肯离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马边县根据河水的落差修起多座水电站,如今水电站几乎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0万千瓦。可以说,这是马边人民的一条致富河。难怪马边将这些山、这些水称为“金山银水”。
走进马边,绕不开那一个个脍炙人口历史名人故事。
每次到马边去,三才兄都要带领我们去参观“汪公路”。“汪公路”就是指明代马湖府安边厅(现马边)同知汪京倡导组织修建的“叙马驿道”。三才兄介绍说: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朝廷在派兵平息“三雄之乱”后,决定“增设马湖府安边厅,城赖因乡,御名新乡镇”,并派正四品官员汪京(字佳山,湖北襄阳人)担任安边厅同知(相当于县令)。 汪京在任期间,为更好地加强对马边的开发和管理,采取了“建厅城、兴教育、修城堡、筑险道”四大举措。其中的“筑险道”,就是修筑马湖府(今屏山县)至马边(时为马湖府安边厅)的一条宽约3尺、长350华里的石板大路,号称“叙马驿道”。
走在荞坝、石丈空、靛蓝坝等几段“叙马驿道”遗迹上,遥想当年汪京组织修建这条出境通道时,穿越一条条沟壑,绕过一座座高山,历尽了多少艰辛。如今,沿途修起了宽敞、平坦的水泥公路。“叙马驿道”掩没在荒草中,时隐时现,没有了当年的辉煌。但安边、屏山老百姓自发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和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在荞坝石门坎、中都鸡公岩驿道岩壁上分别雕刻“汪公路”三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依然是那么的醒目,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汪京修路造福一方百姓的动人故事。
如果说汪京作为安边厅同知组织百姓修路是份内之事,那个不领薪俸的县官徐璞玉就更加令人敬仰了。
据《马边县志》记载,徐璞玉出生于宁夏平罗县宝丰镇,从小父母双亡。宝丰镇内盛产皮毛绒,清真牛羊肉等农副产品,素以牛羊集散地而闻名,自古商贾云集,他哥哥善于打理,家境颇丰。嫂嫂知书达理,见他聪明好学,便悉心将他培养为一名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同治元年,他考中了进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徐璞玉被任命为马边厅同知(相当于县令)。为官后,他立志做一名清官。谨遵嫂嫂之命,他从不享用官俸,而是每年从家里带银子一挑(约七八百两)到任所使用。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不仅将自己的薪俸和养廉银全部用于马边县内救助贫民以及奖励守边缉盗有功人员,还常常用家中带来的银子周济生活困苦的贫民。
徐璞玉在任期间,将彝汉等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使马边县境内一片祥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当地百姓都很崇敬他,爱戴他,自发地给他送去了“清风徐来”的金字匾,赞扬他在马边清廉施政,对百姓关爱有加,让百姓如沐清风。
徐璞玉三年任期届满,即将离任履新。马边县民众闻之,依依不舍,专门于徐璞玉离去的必经之道摆设香案,自发地积集一起,遮道挽留他。然而皇命难违,民众只能流着眼泪,请求他把靴子脱下,留给马边百姓做纪念。这靴子被县民们用木匣子仔细地装好,供在灯楼子(今马边县委机关门前)的横梁上,供人们瞻仰。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左右,此靴尚存,后不知什么原因被毁。
徐璞玉离开了,他的一言一行仍然感动着马边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不领薪俸的特殊县官,人们纷纷捐款,在张油坊以北的路旁为他修建了一座石牌坊,后人称之为“红牌坊”。今天,随着道路的改造,石牌坊已不复存,但是“红牌坊”已作为马边通往乐山的必经地,马边重要的地名之一,存留于马边史册,存留于马边人民心中。
汪京、徐璞玉的行为激励着马边的一代代官员清正廉明,勤政为民,将马边的山建设得更青,将马边的水治理得更美。
在马边,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让我了解了很多彝族文化,他就是彝族诗人阿洛夫基。马边是彝族自治县,居住着约50%的彝族人。如果你想真正走进彝族同胞的内心,就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民风民俗,并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我几次到马边,阿洛夫基都陪着我,给我介绍彝族民风民俗。他剃着光头,皮肤黝黑,长得矮胖,说起彝族风俗来,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通过他的讲解,我才知道彝人最崇敬母亲和火;彝人死后以火葬为主,只有传染病人死后才土葬,强奸者水葬;在家中,父亲坐哪儿、母亲坐哪儿,哥哥弟弟坐哪儿,姐姐妹妹坐哪儿,都有讲究。还有女人的房间不能随意进去,必须按规矩做事,保底线做人;在彝家做客,只能敬两杯酒,如何吃鸡肉,如何吃猪肉,如何吃洋芋,都有严格的规定。
阿洛夫基歌喉很好,每次到马边吃饭时,他都要唱《彝族敬酒歌》,他的歌声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亢嘹亮,总是把就餐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这次马边文学采风结束后,正在回家的路上,微信突然响了,原来他发来了他自已作词、作曲、演唱的《平安歌》:“时光匆匆过,又要说再见,相聚虽短暂,友情却天长,再看你一眼,心儿永相伴,手捧平安酒,祝君都平安,喝杯平安酒,一路都平安,喝杯平安酒,一生都平安。”
阿洛夫基的歌声在耳畔回荡,马边的山,马边的水,还有那热情、纯朴的马边人,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王平中,知名作家、资阳市作协副主席】
路过马边(组诗)
流过马边心上的这条河
带着彝汉一家的亲情
一定有许多心事
在浪的花骨里孕育惊奇
你天天这样奔腾
季节里的鸟语花香
在彝妹子的微笑里
而那些土司的故事
都爬上你的两岸
也如秋天的落叶
随你走远的恩怨
一直风平浪静
沿岸没长出垂钓的欲望
也没有渔翁的低呤
也许那些鱼
成群结队,浩浩荡荡
早已游出世纪的迷茫
我真想听到你的渔歌
也许在彝人的心里
我只是一条鱼
时近时远地游在你的梦境
三教营造的空灵
让时光舞蹈出厚重的缘分
一些魂落地生根
打着温暖的手语奔东忙西
天堂在深邃的目光时隐时现
这一片净土,才让
一草一木安静地走完余生
钟声唤醒众生的慈悲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
哑口无言的风和云
在佛袖的悠然里浅唱低吟
那些庙堂穿过风尘的洗礼
洞开的每一扇窗
敞亮的每一道门
都有灵魂的来往,都一直
通向天长日久的来世
我终于走进一种想象的深邃
肉身飞过低处的阳光
打开远方的起点
这里的日子是心灵的春天
缠绵之后,这片山岭
沐浴成清新而又迷幻的倩影
鸟的啼呜呼叫白云
想念太阳的心情烂醉如泥
根终于走进土地的话题
过坎,又翻岭
森林的童话难以入眠的时刻
耕耘那些沉淀的光阴
那些狼、那些天空的鹰
触摸到了心情的泥泞
萤火在崖的夹缝里自我陶醉
照亮黑夜蹒跚的行程
长统靴踩直被扭曲的田埂
日子里的女人们
将炊烟舞动成隐迷的心情
檐下那扇窗一片透明
不知真象的山狗学会了郁闷
鱼在一个出口望穿秋水
唯独小草读懂苍天的惬意
满山遍野响起拔节的声音
感觉,从失重的另一边
命像一条虫子
在你的春天喜笑颜开
另一边如梦初醒
阳光洗瘉阴霾的冷伤
穿心如箭,往事
一段一段逆流而上
原来另一边余音未尽
背影散落的地方
青藤爬上栅栏的意境
果实在风的舞蹈里进入梦乡
鱼摆的小凉山
一直让闺秀的马边
燕飞蓝天,啼出满园的春色
高山峻岭,道出深幽的情缘
红灯笼亮在古香的街巷
那是你的眼睛
以童贞的表情
数星星,看流云
映亮我这位路人的心境
顺手抓一把泥土
我嗅到爬上青藤的往事
汪公路走过风雨的节点
收获的份量
重载历史的天秤
穿过明王寺的殿门
才知道马边的深沉
尽情舒展一方水土的灵性
马边,你这位好妹妹
在我心里,情深似海
根绕肺穿心
【邓太忠,当代诗人,四川省南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读你,在春风成诗的四月天
清晨,唤醒我的是马边河的低吟浅唱,是与朝阳一同来我枕畔的鸟语花香,是窗外的远山含黛,云海缭绕,是一轮喷薄而出的壮丽红日。大美彝乡,灵秀马边,我来了,读你,在春风成诗的四月天。
有幸应邀参加此次由四川省作协和马边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名家看四川-走进马边”文学交流活动,与来自北京、天津、海南、辽宁、重庆、贵州、四川7省市,陆军总部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创作室,以及省内成都、泸州、广安、广元、资阳、宜宾、凉山、攀枝花、乐山9市州的40余名著名作家,一同走进马边,在春风成诗的2018年四月天,品味小凉山麓马边的彝乡之美,奔赴这春天里的醉美之旅。
于清晨的阳光中,走在流淌着官民和谐、民族融合之千古绝唱的“汪公路”上,遥想明万历十七年(1589),四品官员汪京被任命为马湖府安边厅(现马边)首任同知。汪京在任期间,采取了“建厅城、兴教育、修城堡、筑险道”四大举措。其中的“筑险道”,便是带领安边人民修筑一条从马湖府(现屏山县)至安边厅的长350华里、宽3尺的石板大道,该路于汪京上任的当年动工,次年全面完成。为了铭记汪京组织修建这条出境通道的功绩,安边以及中都百姓自发将这条路尊称为“汪公路”,并自发于万历十八年、二十一年在荞坝乡石门坎、中都镇双河口岩璧上先后分别雕刻“汪公路”三个大字,以示永久纪念这位为当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安边首任同知。而汪京本人却提起笔来,饱含深情地书写下了“永赖同功”四个大字,意思是,修建“叙马驿道”不是我汪京的个人功劳,而是依赖永宁军(安边驻军)和驿道沿线百姓共同创造的历史奇功。并派人用糯米煮熟捣烂之后加上石灰水,书写在安边与屏山交界的洪溪岩绝壁上,以示永久纪念。
听罢一曲颂歌后,我们又前往马边荞坝乡境内的石丈空,峭壁的半山腰,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谓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也。由于昨晚下过雨,这条险要之路更加难走,打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不禁认怂了起来,看着我举步不前的样子,热情细心的马边作协主席陈远,立即叫了一名工作人员,一路细心地把我牵上了山。回望万丈绝壁,耳边仿佛穿越般地响起了阵阵战鼓,当年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用一群羊挂上鞭炮,在半夜里佯装进攻,击退敌兵,不可不谓传奇也。想起那年在学校念书时,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当时的我便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率兵征战,谈笑间,胜券在握的诸葛亮,竟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出师表》不仅文笔优美,且字无可增,句无可削,足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今日在这石丈空的绝壁之上,穿越时空,聆听他的传奇,“来登石丈空,天险足称雄! 一时低回留,良钦蜀相风。”
午餐定在了山下的孔明山庄,庄主大抵也如我一般崇拜孔明兄吧,古色古香的山庄里,满是诸葛亮的痕迹,墙上赫然写着诸葛亮在此留下的征战传奇故事。应该说诸葛亮和我们一样也同为文学青年吧,于是在孔明山庄引得我们这群文友兴致大发,挥毫泼墨。阳光灿烂地投射到宣纸之上,高大帅气的省作协主席伍立杨老师,于四月的春色里,挥笔题诗,好一幅诗意的画面,伍主席不但文学成就卓越,还写得一手清隽遒劲的好书法,实在令人敬佩不已,总觉得此时该配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而后《四川文学》牛放主编的书法画风一转,不怒自威的放哥,自带一种侠义之气,豪放如行云流水般的放哥体,此时不禁让我耳畔回响起:好汉歌。
饱览书法,品味山庄大餐后。我们来到了2015年建成的彝家新寨示范点----荞坝乡会步新村,该村建有文化广场、凉亭、农耕文化展览室等公共设施,在青山翠竹环抱里生长的村民们民风淳朴。倘若外地人路过,他们也会热情地招呼你进去喝两杯玉米酒,吃一顿本地饭,据说,这里的人,就算出门忘记关门,也不会有鸡鸣狗盗之事发生,因为他们善良、热情、真诚、以不端行为为耻辱。即便来自号称喝酒像喝汤的酒城泸州的我们,也不敢轻易在马边端起酒杯,君不闻马边人的祝酒歌谣吗?《喜欢不喜欢都要喝》,足见马边人的热情与豪爽。
在阿洛夫基和白玛曲真的一路歌声里,沿着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令人震撼和游目骋怀的黄连山森林公园,森林总面积3697公顷,其中天然林2700余公顷,主要树种有丝栗、桦木等,30多年前县内组织人工造林近1000公顷,主要树种有柳杉、家杉、秃杉、马尾松、日本落叶松等。林地中聚居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鹧鸪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禽鸟类野鸡、红腹锦鸡、凤头鹰、松雀鹰、穿山甲等。这片万亩森林,一望无尽的翠绿,浩瀚如海。在蓝天白云下,呼吸着带着草叶味的清新空气,我反正是被这万亩翠绿惊艳到了,着了一身纯净素白的长裙,衣袂飘飘,跑进了绿色的海洋里,旋转,奔跑,我像一个孩子般地醉心于这片天然氧吧间。听鸟语花香,就连大白山鸡也迈着舞步翩然歌唱,阳光穿过树叶间,一泻而下,百年老树讲述光阴的故事,于是,随手可拾的幸福时光抱了个满怀。醉心于这片森林的又何止我呢?更有写出《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大诗人,我的重庆老乡李元胜老师,这位一米八几的韩国欧巴般的帅哥级诗人,竟然在深林里找到了一条可爱的红色小蛇,这位美丽的小客人,令诗人倍感兴趣,于是他伏在林间,认真地拍摄起了红蛇起舞图。而同为大诗人的张新泉老师,则在大帅哥的身后默默地为他拍了一组有趣的摄影工作照。一直很喜欢两位诗人老师的诗歌,他们的诗歌大多写的是生活中平凡的细节和感动,出于平凡却超于平凡,他们的诗歌,历久弥新,十分耐读。却原来,他们两位都是如此的热爱生活,能从生活中发现许许多多的诗意,可谓诗意生活也。下得山以后,张新泉老师还为核桃树和大白鸡即兴赋诗,读来神清气爽。而李元胜老师则诗意地写出了小蛇起舞的美妙与生活哲理。
翌日,在清晨的阳光里,我们参观了马边采茶节开幕式和福来茶园的采茶比赛,马边高山茶叶公司福来茶园位于马边劳动乡福来村小荣丁组,有茶园1600多亩,现专业从事有机茶的种植、加工、营销和产品研发。茶场海拔1100米,常年云雾缭绕,适宜茶生长,没有工业污染,与常规农业区隔离。其所产茶叶品质极高,此时的明前茶尤为可贵。正在欣赏茶山美景的我,发现我们泸州市作协的杨雪主席在一旁开心地逗着两个彝族小朋友,这两个孩子,五岁的是姐姐,带着三岁的弟弟,正在刨着碗里没有任何菜的白米饭吃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奶奶正在一旁忙碌地采摘着茶叶。杨主席细心地询问着孩子们的情况,却原来这是两个留守儿童,父母去外地打工了,只剩下奶奶孤身一人带着他们,杨主席看着两个孩子,若有所思地对我说:“你看,山里的孩子多不容易啊,这么小,只吃白米饭,连菜也没有,怎么能长好身体啊!”于是,杨主席直起身来,从身上掏出钱包来,把身上所剩的钱全部拿给了孩子们的奶奶,叫老人家给孩子买点好吃的,他只是说了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诗最多的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