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天中的各个时段部分时段测定的某植物叶片(3)14点后,pn下降,积累有机物量为什么会增多?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兴国班)周练试题() 无答案.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兴国三中高三兴国班生物练习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研究的是卡尔文循环
B.每组光照后,需立即处理小球藻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小球藻无叶绿体,CO2的消耗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物除糖类外还有其他有机物
2.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
B.过滤时应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
C.分离色素时应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
D.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
3.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A.根据不同光照时间得到的放射性物质种类,可推断碳的转移途径
B.光照时间越长,C5的积累越多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D.经长时间光照处理后,C3的放射性强度会高于C5
4.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力部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中a物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
B.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③表示水的光解
C.将b物质用18O标记,最终在(CH2O)中能检测到18O
D.d为还原性[H]
5.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表示O2,④表示CO2
B.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
C.C3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只有②
D.增加光照强度,C3的含量将减少
6.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7.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如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8.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9.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10.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单位时间内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B.在适宜光照下,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D.由表可知,适宜光照下,25℃时玉米幼苗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量与35℃时相同
11.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净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两种植物CO2净吸收速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酶的不同
C.在题中所给条件下,将植物A和植物B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B正常生活时间较长
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在该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
12.如图为几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届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3-细胞的代谢重点.pptx 26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考点六
模型解读—酶的本质、特性及影响因素;判断下列有关酶的叙述
(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 ;(2)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同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
(3)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使其失去活性,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
度的关系,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
度时,酶活性下降
( ) ;(4)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滴加肝脏研磨液可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滴加FeCl3溶液不能
( )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6)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则在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 和8
( );1.酶的相关模型构建及解读分析
(1)酶的专一性;甲模型中,①为酶,②为底物,③④为产物。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与酶的空间结构及底物的结构有关。乙模型中,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够催化该反应;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与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2)酶的高效性
①该模型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图甲和图乙显示:温度或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2.有关酶的本质和生理特性等实验的设计思路;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3)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底物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1.(坐标曲线)甲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图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乙图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C.从甲图可以知道若pH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
渐升高
D.从乙图可以知道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解析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甲图可以看出,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在乙图中酶活性温度范围最窄的是酶b,酶c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乙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2.(多因子坐标曲线)啤酒生产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因此,制备麦芽的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相同温度时,pH为7.8 的环境下酶促反应产物比pH
为8.4时的少
C.在制备麦芽的过程中应将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 ℃、
pH 8.4
D.高于90 ℃,若PPO发生热变性,一定温度范围内温
度越高变性越快;解析 PPO为多酚氧化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推知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根据图示,在相同温度下,pH为8.4 的条件下PPO活性最高,故pH为7.8的环境下酶促反应产物比pH为8.4时的少。由于麦芽中PPO的催化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故制备麦芽的过程中PPO活性越低越好。若PPO发生热变性,则在高于9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PPO变性越来越快。;3.(表格类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D.设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解析 从反应温度上看,有0 ℃、60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二轮专题突破练:专题03细胞的代谢.doc 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直击考纲]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5.细胞呼吸(Ⅱ)。
考点6 模型解读——酶的本质、特性及影响因素
判断下列有关酶的叙述
(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2011·新课标全国,2改编)( × )
(2)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同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2013·新课标Ⅱ,6A和2013·安徽,2CD)( × )
(3)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2009·宁夏,2D)( × )
(4)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滴加肝脏研磨液可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滴加FeCl3溶液不能(2011·天津,1B和2013·四川,4BC改编)( × )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014·山东,4D)( × )
(6)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则在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 和8(2012·福建,26改编)( √ )
1.酶的相关模型构建及解读分析
(1)酶的专一性
甲模型中,①为酶,②为底物,③④为产物。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与酶的空间结构及底物的结构有关。乙模型中,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够催化该反应;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与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2)酶的高效性
①该模型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酶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和pH
图甲和图乙显示: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图甲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P点之后的限制因素有酶浓度和酶活性;图乙对反应底物的要求是底物足量。
2.有关酶的本质和生理特性等实验的设计思路
实验名称 对照组 实验组 衡量标准
验证某种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 是否出现紫色
已知RNA+吡罗红试剂 待测酶液+吡罗红试剂 是否出现红色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底物+适量蒸馏水 底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底物+相应酶液 同一底物+另一酶液或另一底物+相同酶液 底物是否被分解
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底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温度梯度下的同一温度分别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底物的剩余量
探究酶的最适pH pH梯度下的同一pH分别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底物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1.(坐标曲线)甲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乙图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C.从甲图可以知道若pH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D.从乙图可以知道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
解析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甲图可以看出,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在乙图中酶活性温度范围最窄的是酶b,酶c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乙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2.(多因子坐标曲线)啤酒生产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5届高三生物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3《细胞的代谢》(人教版).doc 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8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直击考纲]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5.细胞呼吸(Ⅱ)。
考点6 模型解读——酶的本质、特性及影响因素
判断下列有关酶的叙述
(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2011·新课标全国,2改编)( × )
(2)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同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2013·新课标Ⅱ,6A和2013·安徽,2CD)( × )
(3)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2009·宁夏,2D)( × )
(4)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滴加肝脏研磨液可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滴加FeCl3溶液不能(2011·天津,1B和2013·四川,4BC改编)( × )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014·山东,4D)( × )
(6)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则在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 和8(2012·福建,26改编)( √ )
1.酶的相关模型构建及解读分析
(1)酶的专一性
甲模型中,①为酶,②为底物,③④为产物。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与酶的空间结构及底物的结构有关。乙模型中,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够催化该反应;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与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2)酶的高效性
①该模型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酶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和pH
图甲和图乙显示: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图甲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P点之后的限制因素有酶浓度和酶活性;图乙对反应底物的要求是底物足量。
2.有关酶的本质和生理特性等实验的设计思路
实验名称 对照组 实验组 衡量标准
验证某种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 是否出现紫色
已知RNA+吡罗红试剂 待测酶液+吡罗红试剂 是否出现红色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底物+适量蒸馏水 底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底物+相应酶液 同一底物+另一酶液或另一底物+相同酶液 底物是否被分解
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底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温度梯度下的同一温度分别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底物的剩余量
探究酶的最适pH pH梯度下的同一pH分别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底物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1.(坐标曲线)甲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乙图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C.从甲图可以知道若pH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D.从乙图可以知道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
解析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甲图可以看出,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在乙图中酶活性温度范围最窄的是酶b,酶c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乙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2.(多因子坐标曲线)啤酒生产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江苏专用)2015届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强化练3细胞的代谢理要点.ppt 26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1)将该植物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 甲),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 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 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 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表示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实验开始,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的干重为X,则12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X-a,因此a=X-12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b-X=12小时细胞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b=12小时细胞光合作用 积累的有机物+X,因此b-a=(12小时细胞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X)-(X-12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12小时细胞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12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12小时内截取部分叶片光合作用生产的总的有机物的量。 答案 12小时内右侧截取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12小时内右侧截取叶的实际光合作用) (2)装置乙(如图)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_____。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可以通过移动烧杯与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氧气可以使沉于水底的圆叶片上浮,因此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圆叶片上浮的数量判断光合作用强度大小。 答案 单位时间内上浮圆叶片的数量 光照强度 6.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在光照适宜、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图甲的实验装置为密闭容器,图甲中的曲线为测量1 h内该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图甲中AB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__________。导致AB段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绿色植物前30 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____ μL·L-1CO2/min。 叶绿体基质 容器中CO2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 146 (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乙A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或提供CO2,保证瓶中CO2恒定)。 ①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影响a点变化的内因是___________;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________点;图中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左点是在曲线中的___点。 光照强度、温度 酶活性下降 18(或g) c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 ? ? ? ? ? ? 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 ? … 24 29 32 34 38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段获得的。 ③为了使该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还应该设置该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要测定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怎样利用该装置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 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将此装置遮光(或遮光并将缓冲液换成NaOH 溶液),每隔一定时间记录刻度数据 (1)题1中乙图中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 ) (2)题1中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 ) (3)题2在图乙中的S2的值是种子中放射性有机物的积累量
( ) × √
矫 补 提 升 × (4)题3中若要证明红光是龙舌兰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必要条件,则需要在实验组3的基础上,另设计一组根部在其他光质下的实验作为对照才能证明
( ) (5)题4中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则需要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
( ) (6)题5中光照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的圆叶片上浮的原因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 ) √ √ √ (2)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如图2(2009?江苏,11C改编)
( ) × (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天中的各个时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