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叙事余光中散文非虚构因素不提倡虚构,但是不能没有

关于散文写作(下)
&&&&&&&&&&&&&&&&&&
关于散文写作(下)
合理想象,真实再现
作者在坚持写真人真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想象力,实现形象类比和细节还原,实现生活和艺术的统一。
我们必须把虚构和想象区别开来。记人、叙事散文不提倡虚构,但不能没有想象。由于生活错综复杂,它的整个发展过程的每个环节或细节都能获得确切、具体的第一手材料,往往不是易事。为了显示生活长链不至因某些环节的缺损而变得形象模糊不清就需要合适符合实际的想象去补充,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更需作这样的想象补充。
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有段精彩描述:……小栾奋臂挥剑,“啪”地一声,把对方的剑向外一击,剑尖威胁着对方的胸部。对方本能地把剑向内拨去,做出防守动作,这正是小栾所预料的。她立即转入第二战术意图,趁对方头一个动作还没有完成,一抖腕子,把剑抽了回来,那剑在空中划出一个扇面形,从内侧绕到外侧,指向对方暴露出的空当。同时弓步上前,落剑直制。这一连串娴熟细腻的剑法,伴随着力度、深度、精度,刹那间爆发出来,如灵蛇吐焰,银光一闪,正中对方腹部。
作者为此花了采访的一半时间向教练请教,后来干脆同教练各持一剑慢动作的比试起来。没有这样深入刻苦的学习就不能写出那样生动传伸的文字。
徐迟写的《歌德巴赫猜想》是篇蜚声文坛的优秀散文。他写道:
……他跋涉在数学的倚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他只管攀登,在无限风光之间。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慢天大雪似的飞舞,铺满了大地。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为膝下群山,雪莲万千。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如我写的《割不断的亲情》、《妙趣的一窥》、《大海》和《茶花节观感》有这样的想象作心理描述的必要补充。
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善于对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进行精到的识别、巧妙的剪裁和生动的刻画。
4、情理相生,深化主题
强调记实写真,但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积或实录。不论人物还是事件,作者除了掌握足够的材料外,还得具有某种独特的见解和与文章中心思想互为辉映的情感体验。这对题材的处理和再现,好比发幽烛微的火光和凿石取玉的斧镐。这样,就把松散的材料组成有机的整体,在平凡的事物中开掘出新鲜、深刻的含意。
例如吴伯箫的那篇《记一辆纺车》的散文,把本属普通、单调的纺车,根据他亲身的体验,把它放到延安根据地响应党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坚持抗战、改造中国的历史画卷中去观照、考察,就使这平常的纺车有了不平常的意义,于是:车轮和锭子会发出“演奏弦乐”的优美乐音;访纱的劳动者的身姿有着“白鹤晾翅”的气势,令人感到“很难说那是生产,是舞蹈,还是体育锻炼”,连其貌不扬的纺车都显出“良弓”、“骏马”神武气势和它的主人一起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革命奋斗精神的象征。
突出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深化读者对主题的理解、感受力,可以采用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以优美的笔触吸引读者更快接近作品赞赏作者所歌颂的人与事。
例如孟晓云的《胡杨泪》(刊于《文汇月刊》1984年第4期)即为代表作之一。他先写胡杨树耐盐碱、抗风沙,战高温、御酷寒,“三千年,长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一千年”的可贵品质。若它被划破树皮,它会流泪,此泪很快成结晶体,叫胡杨碱,可食用、洗衣、制皂……接着,作者联想到塔里木农垦大学教师钱宗仁。作者写道:“……钱宗仁向我讲述了二十年自学的坎坷经历。……我不停地记啊、记啊,他的一句句话,仿佛是胡杨树上流出的一滴滴泪珠。”这番忠于事实的描述,使得有关钱宗仁的写人、记事,不但增添了形象光彩,而且透射出感情的光泽;文章显得映带有机,思想意蕴更加隽永深长。
又如黄宗英的《美丽的眼睛》(《星》,上海文艺出版社),主题有深度,构思也精巧。其内容是以医院抢救严重烧伤病人为题材,涉及病人与伤痛作斗争、病人亲属在道德情感上经受的考验和医务人员通过工作所受的启迪与教育。对于这些端绪不一、视角交错的材料,作者简洁而灵巧地通过一幅幅速写“眼睛”的生活剪影,把它们有机自如地联结起来。读者既能了解整个事情的原委,又能通过“眼为心之窗”感受到哲理启示和诗意之美。
5、如何写好的浅议
(1)端正心态:奥运的精神,即顾拜旦所倡“更快、更高、更强”,亦即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超越极限,做到“人残志不残”,“有志不在年高”,“人老心不老”,既藐视它又重视它,在写作上不断攀登新的顶峰。
(2)要抓到题材的要点,亦即探索到作者在思想、情感上最受感触、感慨、感染、感叹的交集点,甚而产生一种非写不可、欲罢不能的冲动感。否则,奉章办事,勉为其难,往往落入老八股或新教条的窠臼,千人一面、万事雷同的官样文章,令读者如同“嚼蜡”,失去文学的可读性、欣赏性和感染力。举例:《割不断的亲情》。
(3)既要详尽掌握第一手材抖,但也不拘泥于此,只要有所感悟,有了基本素材,就可打好腹稿,列好提纲,确定写法,执笔时全神贯注,一气呵成,自己完全投入,仿佛成了作品内的主人公。若作者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勉勉强强,自己毫不动情,又怎能企望读者动容呢?好文章在遣辞造句上固然力求优美,但不能陷于泥淖,寸步难行。即令文章朴实无华,但凡有真情实意,突出亮点,也可能是上佳之作。
(4)虚心请教,勤于修改,不断润色。常言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即是这个道理。宛如建造大厦,倘无内外装修,即令再高再大,看上去也不可能赏心悦目。但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大厦的基本框架。文章亦不例外,必须有了初稿才能修改润色,锦上添花成好文章。
(5)灵活恰当地运用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加大人物刻画、情节描述的精彩度。
(6)在真实记人、叙事的基础上,以叙为主,可适当加插入议论、诗歌、描摹以增加文章的绚丽多彩,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7)提高观察力,于细微处着手开掘有价值的主题。鲁迅说“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即此道理,只怕不用心,不愁无题材。举例:《大海》、《妙趣的一窥》等。
(8)论语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电脑日益普及的现时,很多作家与文学爱好者都善于用电脑写作。这有太多的优越性:上网查阅资料广泛便捷,写作快速,修改简易,保存稳妥,携带轻便,打印自如,便于邮发,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增加写作的快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记人叙事散文结构和技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记人叙事散文结构和技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8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距自考仅有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666795|回复: 74
《写作(一)》网络助考视频及答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选择新颖、独特的角度,一是新的观察角度,另一个是()
& & & & [A] 地理角度* W/ d0 v1 r1 e, ?
& & & & [B] 认识角度% Q$ u2 Z- X1 V3 R$ `- ^
& & & & [C] 方位角度1 E& W1 j6 C" |6 x
& & & & [D] 远近角度
正确答案:B
7 X% ~0 a6 v4 t3 M; W* g5 o
决定材料取舍的是, [! c% R) z, s* i$ o/ G&&j$ u
& & & & [A] 主题. j# e/ S5 }& p6 ^- n
& & & & [B] 标题
& & & & [C] 课题
& & & & [D] 论题
正确答案:A
' r( M0 C' s( `+ A. D+ {! |/ A( V! S; m
对比观察是/ A" R4 T% A) [! Y
& & & & [A] 把犬作为参照物来观察马
& & & & [B] 把一匹马作为参照物观察另一匹马
& & & & [C] 把骡子作为参照物来观察马3 G, ?3 N&&v9 y& }; N( G
& & & & [D] 把苹果作为参照物来观察马
正确答案:A) l& l8 K2 K+ J
) z$ Q( ?( I' Z( F. q
新颖的材料是
& & & & [A] 别人没有用过的新材料或不常用的材料
& & & & [B] 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说服力的事例或观念3 W4 ~1 b# b&&d6 Q( Y
& & & & [C] 相符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和材料0 F. K& Z. m6 G8 k& U0 `
& & & & [D] 非常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材料" X0 w! T" F# F! _7 v" C' v
正确答案:A. B; I( u* o7 E' }# F
2 [& z( v( \" }$ L/ N1 x/ @
被古代评点家称之为“草蛇灰线”法的照应,属于. t& |8 U- k: q4 V
& & & & [A] 远照应&&Z1 a( H' I! l5 o2 Z- F* F, o' v
& & & & [B] 近照应&&?; q$ p4 u. X2 f: k
& & & & [C] 细节照应
& & & & [D] 序列照应
正确答案:B' q. R9 a$ T. X2 P8 j
议论性文章以()为线索* \+ Y9 h' G. l6 o! _2 S8 Y
& & & & [A] 人物% h9 }( E9 Y+ W2 I4 {
& & & & [B] 事件
& & & & [C] 解释的着眼点
& & & & [D] 说理的走向: t) o) X& ~+ P
正确答案:D. x. x9 i4 S, [
论证型的结构是
& & & & [A] 总分式
& & & & [B] 时空异常式
& & & & [C] 时空正常式
& & & & [D] 对象属性功能式
正确答案:A
% J: N8 u% |+ C- f* a6 ]
下列议论,属于立论的方法有7 E6 p! b% `% D( b# f' U
& & & & [A] 喻证法
& & & & [B] 驳论据: F" t& L) o" X# Z# P! h! Z
& & & & [C] 驳论点, ]$ H, `, W- {. E
& & & & [D] 驳论证
正确答案:A
文章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 s. W: u. [5 z1 L2 e: ]4 Z
& & & & [A] 语境性4 O! i# E) c/ ]" f7 v4 e6 v# w1 c5 G
& & & & [B] 个体性. I; }&&m6 N6 U3 q9 [% t, ~7 F
& & & & [C] 生动性
& & & & [D] 符号性% U- [5 h1 j2 ~( `
正确答案:A2 t$ `8 C0 E6 `
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的叙事和交代的表达方式是8 X% e1 m8 B6 p( v* J
& & & & [A] 叙述
& & & & [B] 描写
& & & & [C] 说明
& & & & [D] 议论% d! h9 s- U% U, B
正确答案:A6 [! V0 j1 k2 q4 U$ Z" n
3 N" x* l! F7 d% s& e
直接抒情是指# R! f* g$ y' a) L&&c
& & & & [A] 通过叙事来抒情
& & & & [B] 通过写景来抒情
& & & & [C] 通过议论来抒情
& & & & [D] 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D: C2 f2 M6 P% `
9 h! A/ d) ?% |* S
介绍事物生成、发展的过程或历史的说明,属于
& & & & [A] 描写性说明5 {6 s9 c1 z- b3 S
& & & & [B] 记叙性说明5 v2 Q& |4 u" a* x+ X&&~. J
& & & & [C] 阐述性说明
& & & & [D] 介绍性说明
正确答案:B) |( q) L' s1 @* A$ m2 M8 b) @$ b! v
; U7 h. |9 S&&C0 A+ x2 S
语言适体是指9 [/ D# v! [$ P6 M
& & & & [A] 语言要生动
& & & & [B] 语言要准确4 A% ?+ v9 i( x+ M% a
& & & & [C] 语言要形象
& & & & [D] 语言适合文章体裁的特征和要求. {" F- u. {3 u% A
正确答案:D( e& Z6 f- F5 u1 D
白描是指; z, s/ K3 c/ h) y( h0 d" F* h& d
& & & & [A] 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 & & & [B]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笔法6 W& N+ }&&X+ y% ?$ {4 x% }9 R
& & & & [C] 使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4 N, k9 _' w0 g, n/ e
& & & & [D] 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正确答案:C
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 & & & [B]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笔法! a! f4 s: |' x- P4 a
& & & & [C] 使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
& & & & [D] 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c0 P! I+ c. U& e/ s
&&W8 Y/ g3 X% w! ]/ [3 x/ K
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消息的内容要点的导语,属于
& & & & [A] 评论式导语, C$ S3 ~/ f+ D! w' k* z( d9 k
& & & & [B] 摘要式导语
& & & & [C] 叙述式导语4 A- S5 D. K; S( k) L$ V: f* Y
& & & & [D] 提问式导语% j1 H* {" o8 y5 {' S1 d
正确答案:B
文章写作的中心环节是9 O&&O( F) B, T9 U6 p&&c&&[
& & & & [A] 起草
& & & & [B] 审题
& & & & [C] 修改) D5 [0 O/ X( Q, _: k2 B0 }
& & & & [D] 构思. f$ K; p" {6 s
正确答案:D7 w2 M4 `' O4 ~& d0 Y/ D/ ?8 J( E
文章写作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项内容是
& & & & [A] 起草1 c: \$ c, o# Y2 i/ {) h% N6 b
& & & & [B] 拟题) n, I5 E* J/ J% n
& & & & [C] 运思
& & & & [D] 审题5 q- `' u( B; O0 L1 [( \" V$ g% J
正确答案:C
7 f7 v5 @/ ]$ q
文章修改的首要内容是
& & & & [A] 推敲语言
& & & & [B] 检查主题
& & & & [C] 调整结构
& & & & [D] 增删材料5 A5 A&&|" }&&d+ \- r- f3 A
正确答案:B# ]: q7 ^; J) r- [+ D
5 Q- `$ m- f* D' ^$ A6 @" @4 R
规约文书分为规章类文书和()。
& & & & [A] 演讲类文章
& & & & [B] 合约类文书
& & & & [C] 书信类文书$ {' ?8 S0 x" p) s
& & & & [D] 说明类文章
短论易于为人掌握,拥有最大的作者群,这体现了短论的()' j0 N$ N( S6 W&&{& p, {+ a* m5 F
& & & & [A] 针对性
& & & & [B] 单一性
& & & & [C] 群众性
& & & & [D] 论辩性
6 ~- [# p' W/ y2 B* q/ b
科普说明文的通俗性特点要求文章写得
& & & & [A] 深入浅出7 B1 M+ U& E&&w0 Q6 N0 I( L
& & & & [B] 条理清晰2 ^! @! _; N+ \% J7 {
& & & & [C] 形象生动% D: ^6 G, P2 g* T8 l' N9 W
& & & & [D] 严肃郑重0 N4 e3 H. @5 Q# i& @8 w! Y+ Y* ~
正确答案:A! u* ~$ N, E1 q- L7 g9 c: F
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除了科学性外还有1 {+ s7 R* Y7 V3 `1 X. ^) [
& & & & [A] 条理性
& & & & [B] 逻辑性
& & & & [C] 论辩性
& & & & [D] 专业性
正确答案:D0 |. {' U* }5 z+ x' O# m: f
游记散文重视提炼主题,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思想内容的- A# w8 o" O6 C+ T- P; n' w
& & & & [A] 思辨性和合理性
& & & & [B] 清晰度和生动性
& & & & [C] 清晰度和深刻度6 [. q' J! k3 E) u3 I
& & & & [D] 清晰度和评述性
正确答案:C
6 x( E9 E&&F$ Q( b/ |$ y" n
记人叙事散文不提倡虚构,但是不能没有+ B0 a! m' D, C$ `, @( K+ j6 i
& & & & [A] 增添( R0 b5 g( j# w- j+ {
& & & & [B] 改造" {' k( l/ |4 r! B
& & & & [C] 想象
& & & & [D] 夸张
正确答案:C6 e$ N% u: ?( c, h2 N2 g
: }: Y( M: V6 B&&l3 t' d" X
记人叙事散文的题材处理或情节展开,离不开( k0 ?; l5 V0 q1 {1 s
& & & & [A] 对材料的科学论证
& & & & [B] 对矛盾冲突的捕捉
& & & & [C] 对人物的精心设计7 [- j: `&&i7 x% O$ @, k# E
& & & & [D] 对场景的合理安排
正确答案:B
通讯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应能形象化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生动的场景,渲染环境气氛,这体现了通讯的7 w7 C5 o# M4 F9 K& f6 T
& & & & [A] 真实性
& & & & [B] 评论性& @) O8 B4 L1 V$ \: d5 {. N
& & & & [C] 文学性
& & & & [D] 新闻性: y9 \; E) T% z
正确答案:C, s" a$ ^* _3 Q/ a3 T8 g
, g7 }/ t0 B" ?0 A, x# D2 D
解说词扩引除了知识扩引外还有2 e8 |0 D! V" t6 y' r
& & & & [A] 情理扩引
& & & & [B] 道理扩引
& & & & [C] 背景扩引. g" H. ]4 Q( a) w. V( J. u% Q% D
& & & & [D] 历史扩引5 ~% v, c- K2 ]7 \9 p
正确答案:A/ Y# a9 k0 [6 J' t8 u
白描是指+ L: v- w, e& Y. b
& & & & [A] 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0 P2 w% h$ ]' J* t0 `# E
& & & & [B]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笔法5 k9 S1 Q4 R! W" N- I+ h! O* h" W* @' H
& & & & [C] 使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
& & & & [D] 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调查报告应当叫
& & & & [A] 方案
& & & & [B] 调查研究报告
& & & & [C] 内部参考$ Q7 n, q% d4 ~( J! b3 e3 j' K
& & & & [D] 情况反映: K# X. }* V3 w& d& t
正确答案:B
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把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消息的最前面,这种导语称为
& & & & [A] 叙述式导语
& & & & [B] 摘要式导语
& & & & [C] 提问式导语6 x8 L- `2 b( I
& & & & [D] 评论式导语% N& r1 N& b&&t2 F
正确答案:A
2 i8 j6 |" J3 [! Q% r4 j% c9 J&&t
评论者阅读、研究作品,除了熟悉内容、理解意义外,还要强调()5 {0 n" C&&V&&D1 ~* g" Y
& & & & [A] 拓宽审美视野5 W4 F/ y) S4 E. ^$ d
& & & & [B] 突出评论对象的独特个性% E: o$ ^% R& Z7 o7 U3 c&&P
& & & & [C] 艺术情境的领略
& & & & [D] 切合文学艺术的共同规律
正确答案:C/ |" r7 q$ u& [9 B4 O1 K
& Z9 ^4 \5 [' P# _
短论易于为人掌握,拥有最大的作者群,这体现了短论的(). k# q2 |. ~2 q+ W( P. C
& & & & [A] 针对性; d7 N/ a&&H4 n& I
& & & & [B] 单一性3 o&&[1 X/ X0 i1 I- r- `
& & & & [C] 群众性&&u" E& F7 E% K1 `) u5 L
& & & & [D] 论辩性
正确答案:C. u4 G$ t&&R! c&&q
4 o&&_! S7 J) f% e" C6 U: H
论文对象比较集中、单一,篇幅较为短小,没有较高的文学性或学术性是
& & & & [A] 学术论文
& & & & [B] 杂文, _5 B9 w) M&&v* R1 z&&a, a3 e
& & & & [C] 文艺评论) l, j/ P$ [: e- T! `
& & & & [D] 读后感' E1 _! n9 _8 C/ t
正确答案:A( y) w# T2 k8 v4 {5 R6 f
袁鹰的《青山翠竹》属于& D8 s# n* N( v' ?1 \1 g
& & & & [A] 游记
& & & & [B] 小品文
& & & & [C] 文艺评论' _% F7 N- H3 s6 }. X1 @; R+ |: o5 |$ L
& & & & [D] 说明文
正确答案:A
请示行文时应该' t+ d# ^&&r5 y* g+ P/ J. L( U8 M
& & & & [A] 一文一事% J6 z$ ^3 z! }$ w8 t&&?&&y8 ?* ^
& & & & [B] 一文数事+ X5 \4 G& ^" l! u) Z
& & & & [C] 以陈述为主5 Q0 T9 Z3 m4 Q/ @# L! U
& & & & [D] 以报告为主1 J&&T7 B1 [9 B&&_( d* j
- e& C; A7 N0 W- E
, ~6 T" s4 j1 V) N
3 z8 e&&g+ b. T% f) W( A5 X6 c% m
河南自考论坛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感谢您的无私精神...
学习一下!十分感谢
不错!顶LZ
感谢您的无私精神...
好像还不错!
期待中......
站长推荐 /1
亲,还没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跟上潮流做时尚达人。掌中乐趣无处不在,快点下载吧。110@365散文概述及写作技巧
散文概述及写作技巧
一、基本含义
1.文采焕发。 晋
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2.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3.文体名。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随笔等。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2]&
古代文学中:散文包括古文、骈文和辞赋,骈文和辞赋基本上属于韵文范畴,但在行文体制上更接近散文。
现代文学中: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2]&
写人、叙事散文
一、叙事散文的特点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不像小说那样重视人、事活动自身的集中性与完整性,也不像通讯那样强调题材的新闻价值,而是要求以作者个人的某种思想感受或情绪体验作为结构作品的纽带和推动力,用它们来串联、关照各种具体材料,达到以情驭事或寓情于事的目的。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2]&
二、叙事散文的写作
1、写“真”记“实”,善取典型
散文的作品构成,在取材角度与艺术表现的要求上,除了形象化和抒情性,还得注意记实性。诗是把米酿成酒,客观对象的形态和性质都起了根本的变化;散文是把米煮成饭,对象的形、质变化程度比较有限。诗是舞蹈,散文是漫步。前者的形态动作只能是一种艺术的变形和夸张;后者却可以是人的自然生态的从容展现。这些比方,都有助于说明散文的重视记实和便于写实的思想艺术特色。正是这些特定的记实功能和写实功能,使得散文的形象载体可以比其他文艺样式更为方便、自由地容纳许多文献性、新闻性、民俗性以及过程性的成份。也要求散文写作应该成为一种看不出艺术的艺术。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散文作者拥有敏锐的眼光,特别应该体现在善于透过有关对象的真情实态或寻常言行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正因为强调记实写真,叙事散文一般不大容易编织曲折完整的故事,也不能老是依靠作者自己的抒情、议论来代替事实说话。文章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只能决定于作者识别、挑选材料的眼光以及对有关细节描述、刻画得准确生动程度。在记实写真的前提下,认真注意材料自身的社会认识和审美价值,这就是记人叙事散文所要求的“善取典型”的主要意思。这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典型化要求有所不同,记人、叙事散文应充分发挥类似摄影机的特点,以作者自己敏锐眼光和准确细致的笔触,展现生活中自有的美好事物和是值得人们深长思之的现象。
既要“记实写真”,又要“善取典型”的写作要求,可能还会和90年代以来日益兴起的一种所谓摆脱“主流话语”而向“真正的个人立场”转化的创作主张发生龃龉。后者认为,文学写作无需承担任何社会意义,光是表现人物自身的卑琐激情和凡人欲望也自有它的人文价值。任何一种文学式样的发展与繁荣,离开了深厚的生活土壤和广大的读者阶层,恐怕都是不可想象的。特别像记人、叙事散文这一类原本就以写真记实见长的文体,更应该多考虑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密切与广大读者之间的思想感情联系;而不要自己给自己划地为牢,把个人的一己悲欢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脉搏跳动完全隔裂开来。
2、“人”见性格,“事”有波澜
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是记人、叙事散文的基本内容或主要任务。事件的叙述,既要交待明白,起迄自然,能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又要有生动的细节和情节波澜,能让读者有滋有味地看下去。同时,故事的叙述还要为表现、刻画人物服务。因为,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而人的一言一行,又总是受到他自己的思想、个性、生活环境,其中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只有写出人们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其行为逻辑,他们所做事情的具体原因和社会意义,才能得到充分而合理的解释。记人、叙事散文不能编造故事,也不能单凭作者自己的艺术想象塑造人物形象。他们只能通过对于真实故事情节的梳理、剪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人物为什么能有这些作为的具体原因,再给以准确而生动的表现。
记人、叙事性散文的题材处理或情节展开,离不开对于矛盾冲突的捕捉。因为人们的社会生活从来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有了矛盾,就会有摩擦,有斗争,以及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和关系变化。它们往往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或是显示其性质、意义的主要依据。善于选择这样的题材,既能出人意料,又能合乎情理地展开矛盾,解决矛盾,文章的波澜起伏就等于有了丰富的水源和强劲的风力,文章情节的曲折生动性和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性也容易得到有机的统一。
有些文章材料,不一定含有对立双方的非此即彼、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但也可以写得跌宕起伏、曲折生动。这往往是和某些叙事手法、描述技巧的成功运用分不开的(当然,也不可能和文章的内容毫无关联)。譬如,人们认识各种事物,总得有个过程,有时受到假象的迷惑,还会产生错觉。表现这类题材,就可以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扬先抑”的写法,抓住“假象”、“错觉”的产生和消长过程制造波澜。这不仅容易丰富文章的层次变化,还能给读者以有益的思想启发。又如,在描述一个意外事件即将爆发之前,先把当事者对此尚未觉察或毫无防备的情状有意识地作点渲染,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推动读者更加关心有关事件或人物境遇的未来变化。这就是“张弛结合”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还有像对比、反衬等等,则是对于有关对象、材料间的正反、异同关系的把握和利用。或形成反差,或相映成趣,只要使用得当,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3、合理想象,真实再现
这是要求作者在坚持写真人真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想象力的形象类比和细节还原作用,实现生活和艺术的统一。
记人、叙事散文强调写“真”记“实”。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创造性,主要应该体现在善于对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进行精到的识别、巧妙的剪裁和生动的刻画,反对一切为了人为的需要而导致事实失真的借口。但是,我们又必须把虚构和想象区别开来。记人、叙事散文不提倡虚构,但是不能没有想象。
一不至于让作者所要描述、显示的生活长链不至于因为某些环节的缺损而变得形象模糊不清。二对于那些抽象分析或概括叙述性的文字材料,或是一般读者不容易理解的专业技术、知识性问题,更加无法如“实”照搬,而必须调动作者自己的生活积累,将它们转化为显豁易感的生活图画。这些,都离不开想象。
4、情理相生,深化主题
记人、叙事性散文强调纪实写真,但又不是原始材料的汇总或实录。对于文章的记述对象,不论人物还是事件,作者不仅要掌握足够的材料,还得具有某种独到的见解,以及足以与上述思想认识因素互为表里的情感体验。这些真知灼见或审美情致的捕捉,便是文章主题的提炼、确立过程。它们对于题材的处理和再现,好比是发幽烛微的火光,凿石取玉的斧镐。有了它们,貌似松散的材料可以组成有机的整体,看似平常的事物也可能开掘出新鲜、深刻的含意。《》
除了从理性上提高对于文章所写人物事件性质意义的认识之外,主题的深化,还与作者情感与想象力的激活、升华有着密切关系。《》这篇文章的形象生成和主题深化过程,可以说完全就是“境随情生”的创作规律在起作用的表现。
突出所叙人物、事件的性质意义,深化读者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感受能力,还可以采用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落笔先将整篇文章的内容要点和感情基调作一个喻拟性的总体刻画,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吸引读者更快地接近作品,接受作品。
&&写了一位勤奋好学的知识分子钱宗仁,由于以往人事制度中陈腐观念的流毒和有关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而遭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搜集的材料很具体,也很有感染力。但是,如果只是把整个事情从头说起,逐一道来,又有可能平实得像一般的通讯报道。好在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运用一个托物见意的开头,把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全都吸引到对于作品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价值的关注上去。很明显,正是这几段文字,使得有关钱宗仁的故事,不仅增添了形象的色彩,而且饱含着感情的光泽。文章的内部构造,因此而显得映带有机;作品的思想意蕴,由此而更加隽永深长。
主题的提炼,反映了作者对于所写事物的社会意义或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主题的表达,则还牵涉到具体的运思技巧和表达方式的问题。散文写作素以表情达意为重。即使是记人、叙事性的内容,也不必都像小说、戏剧那样,着重讲究情节发张或矛盾展开的连贯性或集中性。文章的运思,可以主要以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或艺术联想为动力,在提炼线索、选择角度等实际构思活动中,多发挥一点“以情驭事”、“托物传情”的作用,多增强一点文章的自由活泼度或形象生动性。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2]&
抒情的特征
除了抒情诗,抒情小品文也是较为典型的抒情作品。
1、抒情小品文的内涵
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小品”一词用于文学,是明代之后的事情。明清小品,是我国抒情小品文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小品文特别注重情感(“情”)、兴趣(“趣”)和韵味(“韵”)。
2、抒情小品文的特征
纵观中国文学史,抒情小品文一般具有如下两大特点:
第一,在内容上高度自由。
(1)抒情小品文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足以成为抒情小品文的题材。(2)抒情小品文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它未必具有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多么长远的社会价值,但它能够从不引人注目的琐屑事物中挖掘发人深思的道理,以浓郁的诗意表现人性之美与自然之趣,以朴素的情感打动读者,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因此,优秀抒情小品文虽然篇幅短小,却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柳宗元的柳州八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宏道的《》等都是这方面的范例。
第二,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1)在文体方面,抒情小品文的种类十分丰富,传统文献中的序、跋、记传、祭文、书信,都可以归入抒情小品文之列。(2)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2]&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2]&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5.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9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人·兽·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2]&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叙事散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