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逸豪酒店的诗句

您的位置: &
0207 王臻 绿杨堤畔闹荷花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浙江鸿嘉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837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
拍卖图录公众号
拍卖图录APP&&&&&&&&& & 正文
周恩来与诗
  周恩来爱诗、写诗,留下近20首脍炙人口的诗。
  周恩来的一生与伟大光辉相连,本身就是诗——名诗、瑰丽之诗,曾引发数以万计诗歌为他吟咏,此情绵绵,直至现今,叹为观止。
  诗,这个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是周恩来的最爱。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说到周恩来的诗,我记忆的荧屏上首先跃出的就是这首诗。此诗壮怀激烈、催人奋进、流传极广。
  看其气势、品其韵味,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出自毛泽东之手,谁知,这是周恩来19岁时的作品。一百多年前的1917年夏天,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准备东渡日本求学,寻求革命真理,临行前,他挥毫写下这首经典。
  “我今年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这是周恩来那个时候的日记,联系起来回味,抑或就是他写作这首诗的心绪吧,满满的理想、澎湃的激情。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周恩来年轻时的名言,能说出如此豪迈、气派话儿的人,本身就有诗人的秉赋、特质。有君子风范、儒雅风度的周恩来,其实内心里同诗人毛泽东一样,有激流奔涌、有烈焰升腾。
  周恩来诗作生涯启始于1914年。这年16岁的周恩来创作了两首《春日偶成》:其一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其二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这是两首古典喻意浓厚的作品。年轻的周恩来出手不凡,采取的是隐喻手法,表达了对当时封建军阀政府和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痛恨,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周恩来好几句诗,其中两句是,“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也息肩”,以此介绍了周恩来面对国家和人民困苦的铮铮誓言。此诗出自周恩来的《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全诗是:“(一)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二)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三)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此诗作于1916年,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发表于《敬业》第四期上。诗题中的“蓬仙兄”,是周恩来的同学好友张蓬仙。第一首七律,通过与同学好友共同战斗生活的回顾,抒发了为拯救国家奋斗向上、热烈期待他日为国立功、在革命胜利之时再与好友欢聚的无畏乐观精神。第二首是五律,侧重表达了与好友惜别的真挚情感和良好祝愿。第三首也是五律,则是对同学好友参加进步学运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
  周恩来对古体诗很熟悉,对现代诗也颇有研究。非常可贵并令人敬佩的是,周恩来的诗,无论是早期的,还是后来的,格调很高,都是直面时代的新主题,胸怀国家和民族安危的大主题。
  “西北风呼呼响,冬天到了。出门雇辆人力车,车夫身上穿件棉袍。我穿着嫌冷,他穿着却嫌累赘;脱下来放在我的脚上,我感谢他爱我,他感谢我助他方便。共同生活?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这首题为《死人的享福》的诗,是周恩来1919年末的作品。此诗通过记述与人力车夫的偶然相遇,用质朴的语言,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谴责了旧的吃人的制度和剥削,彰显了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
  此诗发表于日出版的《觉悟》杂志创刊号上。这是周恩来主编的一本进步性刊物。就在发表这首诗时,周恩来用了笔名“伍豪”。饶有趣味的是,当时周恩来要求,所有给《觉悟》杂志投稿的人都用抽签的方式来取笔名。结果,邓颖超抽到“一号”签,用“逸豪”作笔名,意为“一号”。周恩来抽到“五号”签,故取了笔名“伍豪”。
  在今天日本京都西北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里,有一个高达2.4米的周恩来诗碑,碑的正面镌刻着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著名诗篇《雨中岚山》:“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雾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到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1917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4月在回国途中,游览了京都,写下四首现代诗,另外三首是:《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次游圆山公园》。日,由京都各日中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联合倡议,成立了“周恩来诗碑筹建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建设,4月16日,诗碑建成。这个诗碑不仅是中日友好的象征,还是周恩来诗作的一个高峰。
  岚山,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仿佛注定要产生一首千古绝唱。为寻求救国真理来日留学的年轻周恩来,在这首《雨中岚山》诗里,借景生情,抒发了看到马克思主义“一线阳光”的喜悦,也表达了振兴中华的壮志希冀。
  “山中雨过云愈暗,渐近黄昏。万绿中拥出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想起那宗教、礼法、旧文艺……粉饰的东西,还在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雨后岚山》第一段)另外三首,同样风格清新,思想深邃,耐人寻味,开了周恩来诗词创作的新河。
  品味周恩来的诗发现,内容大抵是表达人生志向、抒发革命情怀、悼念牺牲同志。
  1920年1月,周恩来等在反帝爱国运动中被北洋军阀政府天津警察拘捕。在狱中,他仍坚持斗争。这年6月8日,他给远渡重洋法国勤工俭学之前来狱中看望他的邓颖超同学李愚如写了一首送别诗。在一张便条中,周恩来对李愚如姑娘说:“你走了,不能送你,我作首诗送给你吧!今天我从下午四点半钟做起,做到六点半钟,居然成功了。这首诗的成绩,在我的诗集里,要算是‘中上’了。”
  这是一首志在天下的“中上”诗,也是一首革命情怀洋溢的“中上”诗:“……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翰,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磨练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烂漫。他日归来,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争女权,求平等,来到社会实验。推翻旧伦理,全凭你这心头一念……三个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行行珍重!”显然这不是一般的送别诗。这是周恩来送给他人的,也是周恩来内心世界的表白。不久,年仅22岁的周恩来出狱后,即带着“改变中国社会”的自觉担当,奔赴法国,开始了他的留学,勤工俭学生涯。
  1922年初,黄爱在组织领导长沙纺织工人大罢工中被杀害。黄爱曾在天津加入过周恩来的觉悟社,是周恩来的同志好友。消息传来,正在欧洲伦敦的周恩来悲愤交加,挥毫赋诗《生别死离》,以诗声讨反动军阀,悼念同志好友。
  “壮烈的死,荀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它,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永别的感人。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咀嚼此诗,总感到字里行间有股子气,这是力透于纸背的悲壮之气、传递于人间的奋斗之气、澎湃于华夏的革命之气。周恩来在写给国内朋友的一封信中把这首诗介绍给他们,并直抒胸臆,这是他表达内心志向的诗,“亡友噩耗传来,反而更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坚信我会让他的死更有价值!”此诗既表达了对亡友的痛惜,也阐发了许多做人特别是革命的道理,其艺术水准之高、思想价值之大,至今令人叹服。
  在悼念烈士的诗中,周恩来的《为刘志丹陵题诗》也堪称精品:“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这个作于1943年的诗,语言直白、爱憎分明,读来畅快提气。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以极其悲愤的心情写下的名诗。此诗刊登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揭露了皖南事变真相,影响甚大,可谓无人不晓。
  周恩来的诗大多是年轻时候创作的,建国后,日理万机的他,诗兴犹在,但无睱顾及,几乎再也没有动过笔。有资料显示,现在能查到的只有日写的一首诗。
  “粉身碎骨英雄气,百炼千锤斗士风。走石飞沙留侠迹,上天入地建奇功。”
  此诗背景是两件大事,一是10月17日郑振铎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另一是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胜利回国。两件大事,一悲一喜,让周恩来心情复杂,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这首诗既有对志愿军英勇精神的歌颂,也有对罹难烈士的深切悼念。此诗本来计划刊发于《人民日报》上,但在发表的前一天晚上,周恩来直接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先不发表了”。
  至于原因,周恩来在同年11月17日写给邓颖超的一封信中说到,有感于志愿军感人战绩,又临郑振铎、蔡树藩等遇难烈士大会前夕,“思潮起伏,不能成寐,因成歪诗一首,送给陈总(陈毅)校正,仍感不能成诗,遂以告废。”一个自我 “告废”,周恩来诗歌创作的严谨、认真形象,在这里充分地彰显,叫人感动、给人启迪、令人学习。
  周恩来用诗悼烈士、歌战友,人民也用诗敬仰他、缅怀他。
  就在今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42周年之际,周恩来的家乡江苏淮安市举办了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穿越世纪的缅怀》,著名艺术家田华、陈铎、刘劲、黄薇等300多位演员和群众联袂登台、倾情演绎。一句句诗词或婉转,或激昂,一声声呼唤或催人泪下,或跌宕人心,寄托了对人民总理——周恩来的无限追思和深情讴歌。
  《周总理,你在哪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一月的哀思》……从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迄今,不知有多少人为周恩来写过诗填过词,不知有多少单位举办过歌颂周恩来的诗歌朗诵会,也不知报纸杂志发表过多少有关周恩来的诗歌。
  在“周恩来诗歌热”中,有一个重大事件,以致于改变了当时的政局,这就是1976年清明节前后,英雄的首都人民冲破“四人帮”的重重“禁令”,自发地集合在天安门广场,用诗歌的形式,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向“四人帮”发动了公开的宣战。一连几天,来到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先后多达数百万人。人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了浩瀚似海的花圈、挽联、张贴、朗诵了成千上万的诗词。
  这些诗词,在纪念周恩来逝世三周年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成了一本名为《天安门诗抄》的书公开发行。多年来,笔者收藏着此书,每每读之,总被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那份真挚滚烫的敬仰和爱戴而感动。
  “浩气山河壮,丹心百卉鲜。一声周总理,双泪落襟前。”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岁月聚悲思,花环寄衷情。古今谁无死,民心是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爱诗写诗,品之其诗,如读其人,如沐春风。他的诗词,存世不多,皆隽永深醇,给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增添了华章异彩。人民敬仰他,向他光辉而伟大的人生,献上一篇又一篇深情的诗歌,更捧上了一颗又一颗炽热的心。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作者:朱有华&&
编辑:李艳华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江苏省公安厅
江苏省监察厅
江苏省民政厅
江苏省司法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江苏省水利厅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江苏省审计厅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江苏省国资委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
江苏省体育局
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省旅游局
江苏省粮食局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江苏省民防局
江苏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江苏省物价局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江苏省公务员局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江苏省金融办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
江苏海事局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江苏省气象局
江苏省邮政管理局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江苏省林业局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
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
江苏省档案局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
江苏省地震局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
江苏省盐务管理局
江苏省信息中心
江苏省地方志
江苏省侨联
江苏省文物局
省级人大网站
内蒙古人大
黑龙江人大
市级人大网
南京人大网
无锡人大网
徐州人大网
常州人大网
苏州人大网
南通人大网
连云港人大网
淮安人大网
盐城人大网
扬州人大网
镇江人大网
泰州人大网
宿迁人大网
全省市县链接
新华报业网
中国江苏网
江苏网络电视台
江苏法制报思乡的古诗?_百度知道
思乡的古诗?
思念家乡的诗词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采纳率:44%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灞上秋居唐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注解:1、郊扉:犹郊居。2、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赏析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长安春望唐
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译文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白发苍苍穷困潦倒诗人,独自一人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家如在梦中,遥望那白云缭绕的家乡,何时才能尽享它的温馨!而那夕阳中参差错落的宫阙,又让人平添无限的悲叹:国事日衰,谁能回日中天!赏析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金圣叹批后两联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这首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尉。后又在河中任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写过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这些在中唐都是比较突出的。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 和煦催耕种.裙裙微动摇, 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 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 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 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 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 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 鸟雀尽潜藏。诗意  春天的风可以带来温暖,和煦的阳光催促农民该耕种了,裙子被风吹得微微动摇,花香也时不时的从别处传来。   夏天的风吹得草木摇晃,勃勃生机显示了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在池塘旁边小立片刻,便能闻到隔岸飘来的荷花的香。   秋天的风夹杂着秋雨,晚上更增添了几丝凉意,秋天的风雨声是绵绵不断的,吹得树叶悠悠地落下来,仿佛在翩翩起舞。   冬天的风则像狂怒的老虎,在书房看书都必须把窗户关好,冬风声整日呼呼地刮着,鸟雀都藏得不知道哪儿去了。 作者简介  郭熙 (1023-约1085)〔北宋〕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年)。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神宗赵顼曾把秘阁所藏名画令其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兼收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郭还精画理,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其作品有《奇石寒林图》《古木遥山图》《烟雨图》《晴峦图》《幽谷图》《平远图》等30件。传世作品有元丰元年(1078)作《窠石平远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幽谷图》轴藏上海博物馆;《溪山访友图》轴藏云南省博物馆;《树色平远图》卷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早春图》轴、《关山春色图》轴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有画论《林泉高致》,为其子郭思纂集,为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7、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11、隔:间隔。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赏析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老王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他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慨叹。
秋 思【唐】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注释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作:写。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临:将要。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长相思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释①[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②[那畔]那边,这里指山海关外。 ③[千帐]形容营地帐幕极多。 ④[更(gēng)]遍。 ⑤[聒]喧扰,吵闹。 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译文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山海关外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
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译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这境界多么美丽而又神奇!三、四句想象醉后跨上玉龙遨游太空的幻景。气概豪迈,感情奔放。而刘克庄这句出新之处在于一是“醉跨”二字生动形象,将酒后狂放不羁的神态活画了出来;二是“玉龙”色彩鲜明。玉色洁白润泽,用来修饰“龙”字,与本词前二句所描绘的光明世界配合起来,不仅色调谐和,而且给全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八极”指宇宙间最邈远的地方。“历历天青海碧”写遨游八极所见景象。这时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尘世,来到广漠无垠的天极,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历历在目。过片由太空进入月宫:“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仙手飘飘,仙女们按节而舞,不禁让人心驰神荡。最后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酷暑难熬,当仙女们在凉爽的水晶宫殿里轻歌曼舞的时候,人世间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所以作者设问说:还需化费多少风露,才能驱散炎暑,换得人间的清凉呢?联系南宋后期统治者偏安江左,沉湎声色,置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刘克庄素有拯世济民之志,其寄希望于人间的,当不只是自然界季节的代序,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现。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赞同1| 评论
20:43 热心网友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赞同0| 评论
18:54 奥比故事岛 | 二级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赞同0| 评论
14:43 热心网友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赞同0| 评论
17:39 T道是神马 | 一级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赞同0| 评论
17:40 hurutong | 一级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十轮霜影转庭梧 中秋月(晏殊)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赞同0| 评论
17:54 热心网友 这个都不会啊 赞同0| 评论
20:35 热心网友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23.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1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他1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思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逸豪酒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