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频的学长学姐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
  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往往同一定的哲学思维相联系,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握时代脉搏、描绘建设蓝图、推动改革进程、破解发展难题,都需要哲学智慧。我们党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特色。他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体现了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他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哲学思想,充满实践精神、人民情怀、问题意识、世界眼光。这种哲学不是在书斋或学院里构筑的“体系哲学”,而是回应时代、扎根实践、关注人民的哲学。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解读中国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哲学思想,无愧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
  立足中国现实、解答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
  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倾听时代呼声、 深入社会实践、回答现实问题,反对“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植根于中国实践,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中心,是立足中国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
  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恩格斯曾经预言:“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运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19世纪的预言,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现实。置身于21世纪的“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论点”,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实践精神是同问题意识紧密联系的。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以时代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是社会实践的呼唤和折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呼吁关注和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强调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时代、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如何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走向?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回答这些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哲学思维总结实践经验、走向历史深处、揭示客观规律、把握发展之道。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许多新特点、出现许多新问题。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正是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使哲学思维的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相一致、使理论逻辑与历史过程相统一。
  关注群众利益、贴近人民生活的大众哲学
  贴近群众生活、集中群众智慧、关注群众利益、表达群众诉求、使用群众语言,是大众哲学的基本特质。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是关注群众利益、贴近人民生活的大众哲学。
  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并将其深刻道理转化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等。他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和生动体现。
  经常使用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的特色。例如,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形容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等古训来说明联系群众、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来比喻抓落实,用“补齐短板”“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说明抓主要矛盾、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克服困难;用“补钙”“系扣子”来比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等等。这些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深刻的哲学道理,让人感到很接地气、很亲切。
  遵循客观规律、驾驭复杂局势的“辩证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强调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解决现实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主张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求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是遵循客观规律、驾驭复杂局势的“辩证哲学”。
  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例如,强调要学习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以此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实际,进而指导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使思想适应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同时,又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特别是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例如,强调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等等。
  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习近平同志重点强调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分析方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及其分析方法。例如,强调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来理解我国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等。
  唯物辩证法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中得到了炉火纯青的运用。例如,他出色地运用辩证思维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两座山”的辩证法,强调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是对立统一的。他概括了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
李洁琼 姚润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20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20年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学科走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增长点
日08:10&&&&来源:
原标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增长点(学科走向)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问题,准确把握并解决时代问题是哲学发展的使命与动力。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强化问题意识,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同时将“中国实践”提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提炼出哲学理念、哲学思想与哲学思维方式,并以思想的方式影响现实。
  从当代中国实践出发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文本研究。文本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最忠实的载体,为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根本依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进行深入解读,能让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有利于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那些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或者拨乱反正、澄清认识误区的文本解读,更有现实意义。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文本研究决不能成为“钻故纸堆”的学术游戏,而应秉持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应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寻找回答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的实践。
  从时空两大维度把握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间与空间是哲学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问题的大框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时空背景。从时间上看,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叠加进行的: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而当代中国则将这两次社会大转型压缩在同一个时间段。从空间上看,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多元复合的,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其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复杂程度世所罕见。与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进而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不同,当代中国既面临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问题,又面临一些在后工业化社会才会出现的问题;既面临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又面临一些通常在发达国家才会出现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从这一现实国情出发,从时空两大维度把握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哲学层面归纳概括“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许多重要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仅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而且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思想路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统筹兼顾为基本理念的方法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等。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仅鲜明体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而且具有逻辑一致性,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从哲学层面归纳概括这些实践创新成果和理论创新成果,准确、全面、深入阐发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增长点。
  (作者为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编:万鹏、谢磊)
习近平谈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 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他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近平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特点规律,以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和关键招数。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手机阅读更精彩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馆藏&1190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通讯地址:北京大学哲学系
邮编:100871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2号楼
电话:010-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