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认知模式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认知的过程正确吗

第九章+德育+总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九章+德育+总结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教育学总结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知识点内容
德育过程的规律
17:19:54来源:233网校
进入教师资格证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配套习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不同。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对本知识点:&
进入教师资格证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配套习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1000 / ¥550
¥1000 / ¥550
¥1000 / ¥550
¥300 / ¥300
¥300 / ¥300
¥300 / ¥300
¥300 / ¥300
¥200 / ¥200
¥200 / ¥200
¥200 / ¥200
¥200 / ¥2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中大网校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第九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二.德育的功能:;㈠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德育对社会生产的;㈡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生存功能,发展功;德育对个体品德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德育对个体;㈢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功能------1.为其他各育;第二节德育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目标和内容概述: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
第九章 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法制、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
㈠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从宏观上讲,德育可以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的价值取向;从微观上说,德育通过对劳动者道德品质的培养,作用于经济发展。
㈡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德育对个体品德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德育对个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㈢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功能------1.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保证教育本质的实现2.对其他各育具有促进功能
第二节 德育目标和内容
一. 德育目标和内容概述:
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时教育活动本身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培养所要
遵循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德育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 德育目标的特征 : 历史性
三. 制约德育目标的因素
四. 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
要求; 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促使德育目标变革;
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
第三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含义:1. 德育过程是一种育德的活动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 2.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3.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
三.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㈠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
㈡德育过程与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以及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一致的支配和调解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应。再道德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由于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不平衡性,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㈡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
的影响的性质与作用也是不同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二是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的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的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在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㈣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四节 德育原则
一. 德育原则的含义
: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
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德育规律的反映,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德育的基本原则
㈠知性统一原则
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基本要求:
1.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2.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这方面的自我修养。3. 教育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
㈡循序渐进原则
指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和德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按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稳步前进,而不能冒进。
基本要求: 1.要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现有的水平
2.要掌握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状态,使德育要求和方法的选择在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
㈢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基本要求:1.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固有印象,客观公正又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学生
2. 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㈣爱和民主原则
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1.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信赖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 2. 注重德育过程的民主化,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㈤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指在德育过程中,即通过集体教育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1. 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2.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3. 要重视个别教育工作,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指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应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
基本要求: 1. 应注意教育影响互相衔接,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
2. 要求学校内部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一致
3. 要谋求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合作,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德育工
第五节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要求: 注意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谈话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道德规范的价值;
还要注意谈话语言的艺术。
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
要求: 榜样要植根于受教育者当下的生活;
不能神化榜样人物;
运用榜样教育法时,注意适当的体现“德福一致”的价值观念;
正确对待偶像崇拜现象;
教师和父母要注意身教,成为青少年的好榜样。
道德教育法-----表现: 陶冶道德情感; 促进道德价值的理解与认同; 激发道德反思; 引导道德行为。
要求: 叙事前,有备而来
; 叙事中,运用技巧;
叙事后,价值引导。
交往实践法-----是对学生日常交往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在交往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要求: 对同样团体进行价值引导 ;
激发同伴团体交往的动态化;
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协调交往冲突
道德讨论法-----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
要求: 教师要搜集或设计出的某一道德情境,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能感兴趣 ;
教师除了要提供道德情境之外还应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和恰当的标准;
小组的编制要科学,将不同道德认知水平或阶段的学生放在一起;
教师也要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调控。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17等内容。 
 中​学​教​育​学​ ​ ​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 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确定了...  第九章 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九章 德育 重点提示 本章一直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中不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等形式出现,还有论述...  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第二章至第十章 大题教师上岗考教育学第二章至第十章 大题隐藏&& 第九章 德育 ?? 论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  第九章 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九章 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 德...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个...  第九章 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选择题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 德育目的 B 德育原则 C 德育...  教育学笔记 第九章德育 核心提示:第九章 德育 $1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思 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第九章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  第九章德育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一章教育法律 第一节 教育法律概述 第二节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教育法律概述 一、教育法概述 1、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认知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