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胰头癌已不能穿刺怎么办?医生说也不能手术了,肿瘤穿刺后有坠痛医院说穿刺太危险,爱着大动脉不能做。现就是输液,

当前位置:
胰腺癌简介
一、概述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p=&&&二、病因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1.腹痛疼痛是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2.黄疸黄疸是,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消瘦、乏力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5.腹部包块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部包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肿块,与不易鉴别。6.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7.血栓性静脉炎晚期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8.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9.腹腔积液一般出现在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腔积液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腔积液。10.其他此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转移而肿大发硬。四、检查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记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但是,外科医师仍然不能忽视对病人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要评估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所获取的资料比单一的心、肺功能检查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对已确诊为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五、诊断基于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的可能性。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六、鉴别诊断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七、治疗目前根本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1.的外科治疗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但因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2.的姑息治疗(1)外科姑息手术的指征&&对于姑息治疗是重要的。(2)外科姑息手术的方法&&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3.的综合治疗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进行综合治疗。迄今同大多数肿瘤一样,还没有一种高效和可完全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在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并在探讨结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疗的新方法。(1)放射治疗&&是对放疗敏感性较低的肿瘤。(2)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或者为预防术后复发,均可进行化学治疗。对的化学治疗是期望着能降低术后癌的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与分子治疗。随着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这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因为像这样的难治肿瘤,必须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来治疗:①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方兴未艾,但多数仍然停留在临床前期,少有进入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②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制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4)其他疗法&&温热疗法是根据肿瘤细胞在酸性环境中对热的敏感性较高,肿瘤内由于厌氧代谢,呈现酸性倾向。属于对放化疗敏感性低的低氧性肿瘤,但对热敏感性增高。近年来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温热疗法得到了应用。常用的温度是44℃。但还需对加温和测温方法加以改进。4.对症支持治疗晚期,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出现脂肪泻者,可于餐中服用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对顽固性腹痛,给予镇痛药,包括阿片类镇痛剂;必要时用50%~75%乙醇行腹腔神经丛注射或交感神经切除术。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缓解。还应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八、预后是一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极差。未接受治疗的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接受旁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
一、概述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p=&&&
友情链接:|||||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127号 邮编:450008 咨询电话:40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河南省肿瘤医院版权所有 
工信部链接:
技术支持: 
  本网站已被访问
微信公众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正确面对胰腺癌(14问答)
/      
    1、 许多年前,胰腺癌对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近年来,一些名人因为胰腺癌离世,比如香港艺人沈殿霞、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以及&苹果之父&乔布斯,胰腺癌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胰腺?很多朋友可能还不太清楚它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胰腺在我们身体的上腹部,位于胃的后方,脊柱前方,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是一个长条状的腺体,宽约4-5cm,长约14-18厘米,重约65-75克。胰腺下缘在腹前壁表面投影相当于脐上5厘米,上缘相当于脐上10厘米。胰腺分头、颈、体、尾4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最右端较大较圆钝的是胰头,被十二指肠所环抱,后面与胆总管、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相邻。胰颈为头、体之间的移行部,其前上方为十二指肠上部和幽门,其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成为门静脉。胰体较长,为胰腺的中间部分,前面隔小网膜囊与胃后壁相贴近,后面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等相毗邻。胰尾为胰体向左逐渐移行变细的部分,与脾脏相邻。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可以说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器官之一。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兼具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其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其中外分泌部组成了95%的胰腺,形成外分泌腺;内分泌部的细胞称为胰岛,占其余的5%,它们一群一群地分散在整个胰腺中,形成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胰液,其内含有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比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我们所摄入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胰腺内有许多小导管,最终汇合成为主胰管,与胆管相汇共同进入十二指肠。这些胰酶便是由胰腺的腺泡细胞产生,经小导管进入主胰管,最后进入十二指肠,发挥消化食物的功能。
  内分泌部则可以分泌多种激素,最广为人知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其余还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等。这些激素并不进入肠腔内,而是释放入血液。它们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它们发生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2、 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胰腺癌?胰腺癌如何分类?
  所谓&癌&,是指一组发生于人与动物体内组织、器官的细胞,它们的生长不受调控、不受限制,能够恶性增殖,导致对附近正常组织的压挤、侵犯和毁坏,同时恶性增殖的细胞还能通过直接播散、血液和淋巴等途径转移至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增殖与破坏。而胰腺癌,简言之,就是这么一组起源自胰腺的恶性肿瘤。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胰腺由多种不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因此胰腺癌亦有多个不同种类,其生理生化特征、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最常见的一类是导管腺癌,起源于外分泌组织的胰腺导管,约有2/3位于胰头,1/3位于胰腺体尾部。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也即是我们最常所称的&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足20%。除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肿瘤,如囊腺癌、腺鳞癌、胶样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
  同理,胰腺肿瘤也可起源于内分泌组织,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是源自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被称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胰腺导管腺癌而言发病率要低很多,症状复杂多样,可由良性逐渐发展为恶性。按其是否导致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及&无功能性&肿瘤,前者因产生某种激素而具有相应临床症候群,按照激素分泌的类型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多肽分泌瘤、生长抑素瘤等;后者则可能因为无法产生足够多具有活性的神经内分泌物质,而并不导致特殊的临床症状。
  当然也不能忽略,胰腺亦存在着转移癌,即起源自其他组织器官并转移至胰腺的恶性肿瘤,这种肿瘤虽然不能被称为胰腺癌,但有时同样可能引发近似于胰腺癌的症状或体征,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加以鉴别。
  3、 目前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是否有年轻化的特点?
  据201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男性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6.8/10万和2.4/10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我国胰腺癌发病水平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2009年我国肿瘤登记报告的结果显示,全国胰腺癌发病率为7.28/10万,标化发病率为4.63/10万,约占全部新发肿瘤的2.55%,在新发肿瘤构成中排列第7位。与世界肿瘤发病趋势类似,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8.19/10万和5.41/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96/10万和3.83/10万。提示我们,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城市地区上升速度略缓。
  胰腺癌死亡率略低于发病率,2008年全球胰腺癌标化死亡率为3.7/10万。与发病率分布类似,发达国家胰腺癌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前者标化死亡率是后者的2.83倍。2009年我国胰腺癌死亡率为6.61/10万,在肿瘤死亡病例构成中排列第6位。城市地区死亡率比农村高50.20%。
  胰腺癌发病与年龄有关,30岁以前比较罕见,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迅速升高。GLOBOCAN 2008的数据显示,40-44岁和75岁以上胰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5/10万和49.2/10万。我国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的数据显示胰腺癌男性发病率由40-44岁的1.82/10万上升到80-84岁的78.78/10万,女性则由0.93/10万上升至54.05/10万。胰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中,40岁以前的胰腺癌发病人数约占全部胰腺癌的比例不到3%,超过1/3的胰腺癌发生在75岁以上。虽然胰腺癌仍然是一种老龄癌,但近年来却逐渐出现了年轻化趋势,随着整体发病年龄的前移,50至60岁之间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4、 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胰腺癌?那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胰腺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北京、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接近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胰腺癌高发现象的出现。
  吸烟&&吸烟与胰腺癌危险性的联系已为国际上公认。在1986年出版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论文集《吸烟》一书中已将吸烟列为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约为非吸烟者的2倍。此后,大量的研究又不断提供支持这一结论新的证据。上海市区一项包括11万余成年居民长达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在40岁及以上居民中,与非吸烟者比较,男女性吸烟者胰腺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0和1.53。男性中吸烟对腺癌死亡的人群归因危险度达27.8%。上海市区另一项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病例451例,对照1552例)发现,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的危险性随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和累积年包数而显著升高,吸烟指标最高组胰腺癌的相对危险度约为非吸烟者的3-6倍。其危险性随戒烟年限增长而降低,戒烟10年以上者其危险性已和非吸烟者相仿。
  肥胖&&有队列研究对16年随访过程中发生的胰腺癌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男、女性肥胖者(BMI&30)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瑞典的一项队列研究也发现成年后体重增加12kg或以上者比体重增加2-5kg者发生胰腺癌危险性增加46%。最近14项研究的综合分析显示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易患胰腺癌。
  糖尿病&&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胰腺癌间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糖尿病即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也可能是胰腺癌一个病因因素。最早一项关于两者关系的20个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结果显示,持续长期的糖尿病患者中胰腺癌发生频度增高,合并的相对危险度为2.1。但是该篇系统综述排除了胰腺癌诊断时糖尿病史小于1年的患者,低估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史较短者的比例。而另外一篇系统综述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较短者(&4年)较病史较长者(&5年)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50%,提示糖尿病作为胰腺癌并发症或早期表现的可能。之后多项队列研究也表明,糖尿病病程不同,患胰腺癌的风险亦不同,以病史较短的新发糖尿病OR值最高,强烈提示胰腺癌和新发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目前这一联系性的机制仍不清楚。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经常共存,是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且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是大量饮酒的吸烟者。因此,虽然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大多支持慢性胰腺炎可以发展为胰腺癌,但目前尚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993年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在至少随访两年的研究对象中,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现胰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6.5。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胰腺炎病史可以明显增加以后发生胰腺癌的危险,而且该危险随着胰腺癌诊断前时间缩短而增加,说明小的胰腺癌最初可能会被误诊为胰腺炎。但一般人群中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很少,因此可能只有5-6%的胰腺癌病例可归因于已有的慢性胰腺炎。
  家族遗传&&大约5-10%的胰腺癌具有家族史。有研究显示,一级亲属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胰腺癌的风险约增高2.5-5.3倍;若家族中有2例以上的胰腺癌,风险增加到6.4倍;如果同时有3例以上的家属,其胰腺癌的风险进一步升高到32倍左右。家族成员中这种风险的升高即可能归因于相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习惯,也可能来自于较高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胰腺癌与多种特征性遗传性综合征高度相关,包括遗传性胰腺炎、家族性多发性非典型丘状黑色素瘤、Peutz-Jeghers综合征、遗传性乳腺-卵巢癌,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等。
  综上所述胰腺癌的发布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经常吸烟者、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以及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群。对高危人群应该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胰腺肿瘤可以及早治疗。
  5、 像胰腺炎、糖尿病这些常见疾病是否会导致胰腺癌?
  见上一问。
  6、 诊断胰腺癌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准确率如何?
  常用的影像学筛查方法包括:
  B超检查:简单、方便,可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随访,对肝脏、胆管和较大的胰腺肿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超声造影技术可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
  CT/CTA:是诊断胰腺疾病的常用影像技术。不同扫描技术的侧重点各异:①上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较大的胰腺肿瘤和肝脏、胰腺旁淋巴结,由于受扫描范围和扫描层厚度(5mm~7mm)限制,对胰头下部病变和胰腺内小病变的诊断能力有限;②中腹部薄层动态增强/胰腺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度&3mm,是诊断胰腺病变的最佳CT技术;③多平面重建(MPR):利用横断面原始薄层图像,根据不同目的重建三维图像,是显示胰腺肿块毗邻关系的最佳技术;④CT血管造影(CTA):利用横断面原始薄层图像,重建的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门脉及其主要分支三维影像,是显示胰腺相关血管病变的理想技术。
  MRI/MRCP/MRA:是诊断胰腺疾病的常用影像技术。①常规上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主要用于显示较大的胰腺肿瘤和肝脏、胰腺旁淋巴结,对显示胰头下部、胰腺内小病变和腹腔/胰腺周围病变方面,不及CT;②中腹部薄层动态增强/胰腺薄层动态增强:是显示胰腺肿瘤的最佳MRI技术,在显示合并的水肿性胰腺炎方面,甚至优于CT;③MRCP:能在生理条件下显示胰胆管全貌,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能力远优于其它成像技术,与中腹部MRI薄层动态增强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ERCP:由于多数胰腺癌起源于胰管,ERCP可发现胰管狭窄、梗阻或充盈缺损等异常,由于难以显示胰管外肿瘤全貌,目前其诊断用途多由CT、MRI、EUS、MRCP等无创检查代替。
  PET-CT:腹部扫描所用的示踪剂常用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该示踪剂对代谢旺盛的恶性肿瘤和活动性炎症具有广泛易感性,现阶段PET-CT的主要价值在于辨别&胰腺肿块&的代谢活性,在发现胰腺外转移方面,有明显优势。
  EUS:通过装有高频超声探头的内镜装置,紧贴胃壁或十二指肠壁进行扫描,与胰腺、胆道仅一壁之隔,可清晰的显示全部胰腺组织、胆管全长及胆囊。对于发现早期胰腺癌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可与硬块性胰腺炎相鉴别。对胰腺病灶及局部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常规B超检查,可对病灶采取穿刺活检(EUS-FNA)、引流、放射粒子植入等诊治操作。
  其中内镜超声,强化螺旋CT,PET/CT等都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用以评估肿瘤与周围软组织及血管的解剖关系,是否存在周围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各种方法优缺点不同,其中内镜超声在评估肿块的大血管侵犯方面优于CT,预测肿瘤可切除性准确率在80%以上,但需要有具备该项技术的内镜室工作人员配合进行,而CT对胰周侵犯评价的准确率为72%-84%,对胰周动脉被侵犯的诊断准确率为81%,PET-CT用以评估全身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胰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需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近年来抽提血浆DNA检测胰腺癌外周血突变的K-ras基因,阳性率可达80%,可能成为一种检测高危人群的有效手段。近年关于胰腺癌的基础研究发现,在原位成瘤之前,胰腺癌血液循环中即可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CTC),未来开发敏感的针对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手段。
  7、 早期胰腺癌有什么症状?自己能不能发觉?
  疼痛&&大约85%的胰腺癌患者伴有疼痛症状,甚至对于小于2厘米的胰腺癌仍不例外。胰腺癌患者早期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定位不确切,无特异性,常与胃病引起的疼痛相混淆。肿瘤若压迫胰胆管,进食后由于刺激胰液和胆汁分泌,引起胰胆管压力增高,会出现疼痛加重。约1/2的胰腺癌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这与胰腺癌易发生嗜神经性浸润生长,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有关,同时疼痛部位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密切。胰头癌常向右侧腰背部放射,而胰体尾癌多向左腰背部放射。胰体尾癌更易发生腰背部疼痛,与该部位肿瘤更容易侵犯腹膜后神经有关。患者平卧位由于更易压迫腹膜后神经,导致疼痛加重,所以多数患者喜座位或前驱位。疼痛,起初为间断性疼痛,常夜间加重。随着肿瘤的进展,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
  黄疸&&约56%的胰腺癌病人伴有黄疸,并进行性加重。胰腺癌病人的黄疸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不一定是晚期症状。如为胰头肿瘤,胰腺癌易围绕胆管早期浸润,压迫远端胆管造成肝外胆管梗阻,因此黄疸可以早期出现。这种梗阻原因导致的黄疸,常伴有白陶土样便,皮肤瘙痒和浓茶色尿。胰体尾癌发生黄疸,常因为肿瘤发生肝转移导致,因而出现较晚,且提示预后差。
  体重减轻&&胰腺癌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晚期病人出现恶液质多见。导致病人体重减轻的原因多见,不一定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其中主要原因有:代谢异常&&胰腺癌组织倾向于糖酵解代谢,消耗组织能量高,导致胰腺肿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增加;吸收异常&&由于胰管堵塞导致的胰液分泌异常,引起患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由于内分泌和消化系统异常导致的厌食引起摄入不足;部分病人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失眠、内分泌紊乱,食欲不佳,导致体重下降。
  其他症状&&除上述最常见的症状外,胰腺癌患者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症状。其中腹泻多为脂肪泻,与胰液、胆汁不能排入肠道,造成食物尤其是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有关;黑便与肿瘤突破十二指肠和黄疸造成凝血机制障碍有关;约10%的患者入院是有发热症状,可伴有寒战,与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有关;约5%的患者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可能与胰管阻塞导致胰酶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有关。
  8、 如果患上早期胰腺癌,应该如何治疗?
  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手术治疗,要想根治最终还要依靠手术。根据发病情况,肿瘤可以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如果病变还处于一期、二期,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影像学判断肿瘤可切除的标准是无远处转移;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扭曲;腹腔干、肝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交界性可切除的标准是无远处转移;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有狭窄、扭曲或闭塞,但切除后可安全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侵犯达肝动脉水平,但未累及腹腔干;肿瘤侵犯动脉未超过周径的180度。
  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胰头癌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根治性手术应达到胆管、胃、空肠、胰颈和腹膜边界切缘阴性。对胰体尾癌应行胰体尾和脾切除术;部分肿瘤较小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肿瘤累及全胰或胰腺内有多发病灶,可考虑全胰切除术。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交界性可切除甚至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可能从新辅助放化疗中获益;联合静脉切除如能达到R0切除,则患者的预后与静脉未受累及的患者相当;联合动脉切除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9、 早期胰腺癌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怎么样?
  国外大样本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的切缘状态和患者的预后分析发现,R0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是23个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直径>1 cm时,多有局部淋巴结、血管、淋巴管、神经、胰腺包膜的侵犯,术后5年生存率降为17%~41%,且术后85%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平均生存期仅15~19月;而直径<1 cm,病变局限于导管内皮,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大部分胰腺癌发现偏晚,大约只有30%左右的病人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对这30%的病人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根治性的手术。
  10、 术后患者在生活和饮食方面应当怎么注意?
  胰腺癌患者常伴随乏力相关症状,主要是营养摄入不足或代谢异常引起的营养不良引起。应在判定全身营养状况和患者胃肠道功能状况基础上制订营养治疗计划。生命体征平稳而自主进食障碍者,如患者有意愿时应予营养治疗,其中存在胃肠道功能的以肠内营养为主。无胃肠道功能者可选肠外营养,一旦肠道功能恢复,或肠内营养治疗能满足患者能量及营养素需要量,即停止肠外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同时应监测出入量、水肿或脱水、血电解质水平等。生命体征不稳和多脏器衰竭者原则上不考虑系统性的营养治疗。
  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术后应保持规律作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适度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考虑胰腺癌患者术后常面临着胰酶分泌障碍,因此建议配合胰酶或消化酶等口服药物;同时可适当使用诸如醋酸甲地孕酮等药物增加食欲。
  11、 如果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期,发展到了中期或晚期,这时候该用怎样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患者中30-40%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肿瘤,其中33.2%的患者可通过新辅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位生存期为20.5个月,与可切除并直接行手术切除的患者20.1-23.6个月的生存期相仿。对于部分边缘可切除病例,经新辅助治疗后,其手术切除率可达到73.6%,术后中位生存期为23.3个月,与根治性手术的生存期未见明显差异。
  经胰腺标准CT/MRI检查,存在以下征象为肿瘤不可切除。①远处转移;②不可重建的肠系膜上-门静脉侵犯;③胰头癌,肿瘤包绕肠系膜上动脉超过180度或累及腹腔动脉干和下腔静脉;④胰体尾癌,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或包绕腹腔动脉干超过180度。
  手术探查时如发现胰头肿瘤无法切除,应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证据。肿瘤无法切除但有胆道梗阻的患者,建议做胆总管/肝总管空肠吻合;有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如预期生存期超过三个月,应作胃空肠吻合;对暂未出现十二指肠梗阻但预期生存期超过三个月的患者,建议做预防性胃空肠吻合。
  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积极的化学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有证据表明采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局限性胰腺癌可获得长期生存。对拒绝进行手术治疗或因医学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可手术切除局限期胰腺癌和因肿瘤侵及或包绕大血管而病灶体积&3cm的局限性胰腺癌推荐选择接受根治性放疗,亦有建议行同步放化疗。
  而若无高级别的循证医学治疗方法可供选择时,也可尝试介入下行胰腺肿物超选择性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而针对胰腺癌肝转移病变,可根据供血特征将分别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
  12、 胰腺癌也被称作&癌中之王&,为什么这么讲?胰腺癌治疗之难在哪?
  由于胰腺位置深在,早期胰腺癌诊断十分困难,绝大多数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于诊断明确后一年内死亡。而大约6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定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25%患者为局部晚期,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5%。这些都为胰腺癌的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同时,胰腺癌对放化疗治疗敏感性较低,则从另一方面制约着胰腺癌的治疗。
  我国胰腺癌临床研究发展较为迅速,但总体进展较为缓慢,疗效不理想,因此仍须建立新的高效率的临床研究模式。目前我国的胰腺癌诊治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早诊率低,错误率高;②中心水平不均,操作不规范;③轻循证重经验在基层医院仍然常见;④使用综合治疗的意识已有,但是常规进行的医院很少。
  13、 目前在国际胰腺癌治疗领域有什么新进展?
  外科方面,随着手术技术及理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了16区淋巴结、腹膜后边界清扫的意义,从而使更加规范、有效的结清扫方式逐步得到确立;同时,前面提到的血管切除与重建技术逐渐成熟,使曾经被认为无法根治性切除的病例转化为交界性可切除,并最终得以行手术治疗,明显延长了中位生存期;而内科方面,随着固定速率吉西他滨输注、替吉奥、白蛋白紫杉醇、FOLFIRINOX等方案的临床效果被证实,经过基因检测化疗敏感性后胰腺癌的化疗方案有了更多可选择性。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肿瘤治疗领域,我们经历了探索期,如今正处在规范期,随着肿瘤发病机制在基因层面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已经逐渐进入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开发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目前依然是该领域的热点。在胰腺癌的靶向治疗领域,针对特异性驱动基因KRAS的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中。
  14、 天津市肿瘤医院治疗胰腺癌的特色?
  我院在胰腺癌的诊治过程中,遵循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原则,建立了以胰腺肿瘤科为主,联合消化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影像科、超声诊断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立体化综合治疗体系,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结合体能状况评分,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现有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而在外科方面,除了针对可切除的胰腺癌实施规范化根治性切除外,亦针对交界性可切除肿瘤开展如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针对交界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实施保留功能的胰腺切除术。另一方面,针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积极开展多方面临床试验,如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等化疗或新辅助化疗等,并引入I125粒子植入及氩氦刀冷冻治疗技术。不断为了改善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做出积极的努力!
天津市肿瘤医院
                                        编辑:
天津市肿瘤医院
Copyright @ 2005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津教备0005号 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穿刺后有坠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