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物理SIM卡的天宏时代x5 sim安装会来吗?

2016第三届物联网大会
智能后视镜产品方案对接会
中国LED智能照明高峰论坛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ETFo智能安防技术论坛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彻底取代实体卡,新霸主嵌入式SIM卡会带来哪些变化?
来源: 作者:日 10:24
[导读] 距离物理SIM卡消失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而现在,eSIM将以软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从而彻底消灭物理SIM卡。近日,GSMA正式地外宣布了业界关注已久的嵌入式SIM卡(eSIM)远程配置规范。 目前,这个标准不适用于智能手机,主要针对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和平板电脑。
距离物理SIM卡消失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而现在,eSIM将以软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从而彻底消灭物理SIM卡。近日,GSMA正式地外宣布了业界关注已久的嵌入式SIM卡(eSIM)远程配置规范。&
目前,这个标准不适用于智能手机,主要针对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和平板电脑。但GSM协会表示,适用于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的eSIM规范,也已确定将于2016年6月发布。  
这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在让用户更加方便的同时,也将让运营商的日子雪上加霜。&SIM&一词全称是&subscriber identy module&,即&用户身份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用户进行网络通讯时识别身份及存储数据。  
近年来,为了满足更小的手机空间要求,SIM卡也经历了ID1(有一张银行卡那么大)、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的演变,而且演变的周期越来越短。  
而现在,eSIM将以软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从而彻底消灭物理SIM卡。调查公司Smart In sights预测认为:到2020年以前,将有34.6亿~86.4亿台搭载eSIM的设备出货;在未来10年内,传统的实体SIM卡将会减少至少16%的出货量。这意味着,未来eSIM将势不可挡。
一、它将为用户带来的改变是:
1、更为便利:
手机将会更为轻薄,智能设备更加轻便,而且不再需要手动安装SIM卡了。消费者可以摆脱SIM卡限制,可以根据网络信号好坏、资费高低差异等环境因素,随时切换不同的运营商。 
对于拥有多个手机号码的用户而言,多号码管理将会变得更为简单。SIM卡插槽容易进入灰尘,剧烈震动导致接触不良,部署尤其困难,而eSIM则没有这个担忧。可以更便捷地组建横跨多个运营商的络。  
比如一台汽车,销售、配送、分销和使用都可能涉及不同国家,如果它是在A国制造通信模块、在B国组装、销售到C国,用户再开着它在D国、E国、F国跨国自驾游,eSIM比锁定一家运营商的物理SIM卡,实在方便太多。  
2、节约成本:  
传统SIM卡限制了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了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eSIM可以不再担心这些问题。
由于消费者可以轻松切换不同运营商,传统的套餐计价方法将会失效。有传闻称,目前已经有公司在开发手机APP,可根据网速和资费,自动帮助手机用户切换运营商网络。用户出国旅行时,可以简单地一键激活当地运营商服务,而不再是以昂贵的国际漫游方式进行通讯。 
3、安全性更高: 
eSIM卡内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可用来帮助企业进行私有网络的身份验证。手机数据的远程管理、找回与删除等安全防护更加容易。
二、但这件事也让运营商头疼欲裂
一直以来,eSIM受到一些运营商的抵触,因为这物理SIM卡的消失,砍掉运营商多年苦苦经营的圈地门槛。不过,eSIM卡确实是大势所趋,它是未来和可穿戴设备的必然路径。
最关键的是,终端设备商一直坚定地支持eSIM。尤其是苹果,多年来消灭SIM卡的野心不死,2014年推出iPadAir2时,就内置了AppleSIM卡,让一些运营商很不高兴,比如美国Verizon就未出现在AppleSIM合作运营商名单里。 
很多人甚至相信,在今年9月,苹果就可能以iPhone7正式启动对eSIM卡的普及浪潮。此外,三星也在积极耕耘eSIM卡,三星GearS2目前已成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从长远来看,当eSIM将成为智能手机标配时,运营商将受到的打击至少有:  
1、原有的SIM卡采购供应模式,将从运营商主导转为终端商主导,对于eSIM产品的测试、认证等关键环节,也可能变成由专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2、终端商会逐步主导基于eSIM的多应用(主要是安全和身份认证)话语权。运营商的用户号码体系,可能被更统一的eSIM号码体系分流甚至颠覆。
3、运营商原有的基于SIM卡的增值业务会消失殆尽,包括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普及的基于SIM卡的NFC支付等业务,都会胎死腹中; 
4、运营商原有的和SIM卡相关的业务流程,包括用户开卡、销卡等业务流程将全面改变,与用户的接触将遭遇冲击。 
5、运营商需要面临更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提供更多的服务或付出,才能避免用户随时切换到竞争对手的网络上去。 
三、eSIM带来的其他产业链影响: 
1、彻底改变SIM卡商的商业模式。长远来看,物理SIM卡的制造、封装企业、以及上下游的更多供应商,都将面临持续打击。 
2、eSIM将为设备厂商、虚拟运营商甚至互联网厂商创造新机会,从运营商身上再啃一块肉来。
esim相关文章
esim相关下载
sim卡相关文章
sim卡相关下载
ADI的王胜则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目前的阶段,就是简单的运动健康管理,第二阶段除了功能进一步增强外,还会增加健...
2月9日上午消息,2017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直播)近日拉开帷幕,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现场畅谈小米“新常态”,在现场提问环节,雷军表示,华...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版权所有 &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搜索 新闻 资讯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论新旧SIM卡手机耗电之争
编辑:陈B轩 && 来源:iPhone中文网 && 发布时间: 11:03:18
  关于“新旧SIM卡待机耗电量差10倍”的说法可谓莫衷一是,支持、反对和中立者均有。通过实验复测推测,从手机逻辑处理的角度来讲,纠结于“新旧SIM卡待机耗电量差10倍”的问题毫无益处,其实应该归结为“手机终端在进行SIM卡处理部分的逻辑异常是否会导致耗电量剧增”问题。所以,无论支持方还是反对方的实验,都存在将个案扩大化、样本量偏少的问题。
  一、缘起
  关于“新旧SIM卡待机耗电量差10倍”的说法可谓莫衷一是,最早出自沈阳日报的《手机电池不耐用或SIM卡作怪:别使用两年以上》,后来就直接以子段落标题“新旧SIM卡待机耗电量差10倍”在微博传开了。通信专业教师@奥卡姆剃刀 则用实验反驳其说法,认为“新旧SIM卡待机耗电量差10倍”是流言。后来也有从业者@戏龙浅底虾 发表博客,认为两者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主要是将个案扩大化。
  二、复测沈阳日报说法
  俗语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虽然对通信原理一窍不通,惊喜的发现,我有沈阳日报报道中的各种复测条件。
  我目前使用的SIM卡,是06年入网的移动动感地带卡。因今年进行手机应用研究,所以SIM卡插拔就多了起来,结果导致现在在Nokia C5-00手机,开机后会不停弹出“SIM卡应用:没错,我就是M-Zone人”,无法关闭,只能按home键“忽略”;中兴U880 Android 2.3在“TD优先”模式后更惨,这个对话框经常关不了,导致除关机菜单之外其余屏幕内容均被锁死而无法操作,只能先开启飞行模式,再切换回来。
  后来仔细一看,应该是卡表面氧化和刮损较严重,导致手机在开机后对SIM卡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异常。但除此之外,Nokia C5手机的日常待机并无异样(3天4天不在话下),中兴U880的 Android 2.3在精简各种app后日常也能使用1天多(上下班刷微博的情况下)。乍看上去,沈阳日报的说法是假的?因此,就有了这次根据Nokia Energy Profiler的复测。
  为了验证说法,还借了同事的正常SIM卡进行基准测试。凑巧的是,同事的也是06年的中国移动神州行旧卡,这下就是全旧卡对照实验了。
  每次复测都会重新开机,待所有应用载入后测试;复测实验结果如下:
  (1)复测实验A:氧化和刮损严重的SIM旧卡,在Nokia不锁定键盘的时候,每1分钟就会亮一次屏幕,持续15s(系统设定的节点保护时间;见图)。由于屏幕是手机耗电大王,所以直观表现就是大幅度耗电,耗电程度视乎节点保护时间而定。
  (2)复测实验B:氧化和刮损严重的SIM旧卡,在Nokia锁定键盘的时候,每1分钟就会出现一次CPU高占用异常,直观表现就是功耗尖峰突出。但总体功耗极低。
  (3)复测实验C:正常SIM旧卡,表现稳定,总体功耗极低。
  (4)复测实验D:氧化和刮损严重的SIM旧卡,在Nokia中用C2ZBIN+屏蔽SIM卡补丁后。表现稳定,总体功耗极低。
  从以上待机复测实验上来看,SIM旧卡,更确切来说,SIM卡异常,而导致耗电是有可能的。
  三、从STK切入手机处理SIM卡逻辑异常
  把“SIM卡应用:没错,我就是M-Zone人”去掉的屏蔽SIM卡补丁,实际上是干扰了手机处理STK的逻辑。STK(SIM Application Toolkit)固化在SIM卡,主要用于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既然手机在处理STK的逻辑上确实存在异常,那具体症结在哪呢?本来最正确的做法是调试Nokia上面的塞班系统,但塞班资料难寻;后来想到,既然中兴 U880 Android 2.3也存在对话框无法关闭问题,不如从它入手来相互印证猜测。为此,使用“adb logcat -b radio”获取中兴U880 Android 2.3的相关日志后,搜索DISPLAY_TEXT进行上下文查找(DISPLAY_TEXT含义见《STK(三):STK开机启动后流程解析》),发现DISPLAY_TEXT的上下文都和sim卡操作存在显著相关,比如在读取sim卡上的快速拨号列表时(AT+CRSM=178,28474)突然要求DISPLAY_TEXT;还有一处,更是提示卡存在问题,那就是手机无法读取sim卡上的短信:
D/GSM ( 1549): [SimSmsInterfaceManager] getAllMessagesFromEF
V/RIL ( 1219): onRequest: send command:AT+CRSM=XXX,XXXXX,X,X,XX,,XXXXXXXX
V/MARVELL_TEL_ATCMD( 1379): atRespStr: athandle = 327781, resultCode = 3, errCode = 13, respString = (null)
D/RIL ( 1219): &&====[Recv AT cmd][5] +CME ERROR: 13
D/RILJ ( 1549): [0074]& SIM_IO error: com.android.mandException: GENERIC_FAILURE
D/GSM ( 1549): [SimSmsInterfaceManager] Cannot load Sms records
D/STK ( 1549): StkAppService: DISPLAY_TEXT
(左边是正常SIM卡的读取日志,右边为损坏SIM卡的读取日志。点击后可查看大图)
  从功能机(即非智能机)过来的玩家,大多会对手机可存储联系人和短信的条数有着深刻的印象。功能机上这个数目通常并不多,经常要为难删哪条,还要分配存储在 SIM卡和手机上的比例。到了智能机时代,许多原本SIM卡承担的功能已经弱化,但从这个错误日志可以看到,由于兼容性的需求,这部分会仍有保留。而两部手机在处理这个SIM卡短信这个地方,确实都存在异常:
  四、归纳与结论
  至此,可以进行归纳总结了。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由CPU、ROM、RAM、EEPROM和I/O电路组成,所承担的远不仅是鉴权作用,它在历史上还承担有存储非鉴权信息(联系人、短信、快速拨号等)、增值服务(STK)等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必然要求手机终端具备一系列配套处理逻辑。若手机对来自SIM卡的异常考虑不周,确实不排除会出现处理逻辑异常,而其造成的后果,均需要结合场景来评估。
  比如SIM卡由于氧化导致短信存储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从复测案例来看,在绝大部份情况下对智能机的耗电影响轻微,这得益于其将短信存储功能早已转移到巨大的手机存储空间;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场景放到功能机(即非智能机),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
  而沈阳日报的案例,确实也不排除遇到的SIM卡异常这种异常使得在纯粹待机耗电量上,出现有10倍差异。要注意的是,新闻中并没有说明主角的使用手机习惯,所以真实的待机时间,无法推导出来。
  因此可以作出一个最终结论,从从手机逻辑处理的角度,纠结“新旧SIM卡待机耗电量差10倍”的问题毫无益处,其实应该归结为“手机终端在进行SIM卡处理部分的逻辑异常是否会导致耗电量剧增”问题:当SIM卡由于氧化损坏等导致包括接触不良、物理损坏在内的各种物理异常,或者由于SIM卡数据结构不标准等的各种逻辑异常时,会有可能导致手机在处理SIM卡上出现逻辑异常;但是否造成信号丢失、耗电等各种后果,以及其严重程度,均需要视乎情况而定(包括手机型号、SIM卡异常程度、手机处理逻辑片段等),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通用数值。所以,无论支持方还是反对方的实验,都存在将个案扩大化、样本量偏少的问题。
  实际上,因SIM卡问题引发逻辑处理异常而导致的耗电问题,在维修店和手机玩家上都时有听闻,甚至不乏引发信号不稳的情况。如下截图,就分别代表了SIM卡物理异常和SIM卡逻辑异常(对于国外改卡机而言,国内卡可作为一种输入异常看待),引发手机耗电较高问题。(PS:最近几年出现的剪卡潮,会否导致这类问题,希望看到相关案例)
  五、对于普通用户的建议:纠结这个并无必要
  纠结于手机对SIM卡逻辑处理异常导致的耗电问题,究竟有没有必要?个人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即非开发者和手机深度DIY玩家)而言其实并无必要。因为对于塞班s60智能机、以及功能机的普通用户,考虑到出现这种问题的概率应该还是偏低,无需过于担心。
  而对于绝大部分安卓、苹果的智能机用户而言,则更无必要舍本逐末,因为这些智能机的耗电绝大多数是在:
  (1)越来越大的大屏幕。屏幕越大必然越耗电。此部分不阐述。
  (2)大量手机应用的安装、后台常驻。应用越多,特别是常驻应用越多,耗电必然越严重。实际上,这也是root/越狱支持和反对者经常交锋的点之一:安全研究者用各种血的案例说明root/越狱的不安全,并呼吁不要这么做;而用户又确实反感各种强制定制应用所带来的耗电困扰,同时又要寻求自由修改系统的权利。这使得手机应用开发者在选择保护用户隐私的加密手段时,很多时候感到左右为难。
  (3)各种不必要服务的开启,比如GPS等。
  (4)频繁开关屏幕使用应用,就是(1)+(2)+(3)=Game Over。
  因此,少装应用,经常杀进程、关闭非必要功能、不要频繁使用手机才是省电王道。
  如果实在担心由此引发的耗电,又不想换卡的话,用橡皮擦干净,就是好方法。
  六、对于行业人员的建议
  对于通信行业的从业者、学术研究者而言,建议到各大手机维修点和运营商营业厅,针对此问题进行大面积调研。相信,应该会有些特别的案例值得挖掘。而对于手机底层开发者来讲,期待有开发者出来撰文,阐述有关SIM卡物理异常所导致逻辑处理异常问题和经验。同时也期待有非智能机开发者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有人提到,功能机对SIM卡具有较高依赖性,其操作SIM卡的程度要大于智能机。
  另外,本文一稿发出后,@智能卡技术 评论到:
  其实怎么说呢?“新旧SIM卡耗电差10倍”的结论肯定是错的,至于旧SIM卡因表面锈蚀磨损接触不良引起的额外耗电,其实和不同卡商的SIM卡质量有关,和新旧关系不大。有些卡商的卡用了1年可能就锈蚀磨损,有的用10年也没事。不同的SIM卡芯片也会不同,所以片面地用SIM卡的新旧来划分欠妥。( 09:05)
  所以,从SIM卡质量本身出发考察这个问题,也不失为一个研究方向。
  还有,这场争议传播得如此之快,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待机”两字的理解不一致。所有涉及的待机实验、还有说明书上的标称待机时间,其实是在理想状态下(没有开启任何应用下、sim卡和信号良好)测出的续航时间;但大家理解的待机,包括各种评测文章所说的待机,是指用户在各种环境、各种操作习惯下的续航时间。这两者数值都没有错,但往往相差巨大,而微博上的传播,大多是用后者来理解前者,因此传播之快,误解之多,意料之中。
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订阅iPhone中文网官方微信。每天除了推送最新的苹果产品资讯,我们还将不定期举行有奖活动,广大网友可以积极参与,幸运随时会降临!当然,你也可微信搜索“iPhone中文网”或“apple4cn”,关注iPhone中文网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苹果资讯。
iOS越狱破解
苹果产品信息查询
热门新闻排行
皖公网安备05 皖网文许字[3号
TGBU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在智能手表上实现「一卡N待」的eSIM
在智能手表上实现「一卡N待」的eSIM
日前,GSM 协会对外宣布已经完成对智能手表、健身记录设备等智能穿戴产品和平板电脑的可编程 SIM 卡(eSIM)规范的制定工作,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智能手表会正式使用 eSIM 这种技术。什么是eSIM?eSIM又称虚拟SIM卡、可编程SIM卡。不同于传统的物理SIM卡,它摒弃了传统的可拆卸式 SIM 卡的设计思路,而是让卡可以作为一颗零部件被直接内置到设备中。据说,新的 eSIM 卡将会比传统SIM卡小90%,不但节约了设备空间,还可以让设备的外观设计变得更加灵活,这对于智能手表、运动记录设备等对体积要求较高的可穿戴产品意义重大。此外,eSIM卡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绑定某个固定的运营商网络,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软件随意切换运营商服务,用户不会被某一运营商的特定服务套餐所限制,用户也无需通过解锁设备或者购买新设备来选择其他运营商的服务。针对本次 eSIM 规范的制定合作以及出台,GSM 协会的首席技术官 Alex Sinclair 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eSIM 是一个具有移动行业支持的全球规范,这次规范的制定对于移动设备乃至整个移动行业,都是一种支持和推进。它能够让用户的移动产品自主连接到移动网络,同时也带动移动网络的发展,这将是我们合作的共同目标。这次eSIM 卡的新规范得到了包括AT&T、Verizon、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运营商的支持,也得到了诸如三星、LG、微软、华为等全世界最大的硬件厂商支持,而且三星的 Gear S2 Classic 3G 将是首款支持 eSIM 的智能手表。从最初的SIM原卡到Micro SIM卡再到现在的Nano SIM卡,SIM卡的体积正在逐渐变小。而eSIM的出现,更是宣告了SIM卡这种物理形态的淘汰乃是大势所趋。根据Smart Insights 调查数据显示:到 2020 年以前,将有 34.6 亿到 86.4 亿搭载 eSIM 设备出货;在未来10年内,传统的实体 SIM 卡将会减少至少 16% 的出货量。这意味着未来eSIM技术将势不可挡。尽管目前国内还未能完全实现eSIM,但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在各种智能穿戴设备上便利地使用eSIM卡打电话,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了“一卡多号”,想用哪家运营商的网络就用哪家。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进行登录
热门推荐产品
投诉建议: +86-4
客服热线: +86-2/
传真热线:+86-3
办公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振兴西路505栋2楼288&&&邮政编码:518028
钟表网二维码
深圳知名品牌E-SIM卡会取代传统SIM卡吗? 苹果在搞了!
苹果发布会上说的E-SIM卡好像很牛,会取代传统SIM卡吗?
E-SIM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SIM理念,但是取代过程仍然漫长。
e-SIM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苹果公司几年来对其坚持不懈的竭力推进;而且在2014年发售的iPad Air 2上,e-SIM卡已经从概念成为现实。今年7月份又有消息称:三星也跟随苹果的脚步加入到推动e-SIM卡普及的进程中,并且二者将就e-SIM卡问题同代表全球移动运营商的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达成合作关系。
任何一项有潜力的新型技术都有可能突破传统成为新的标准,e-SIM卡就是如此;更何况有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的撑腰。
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简单:传统SIM卡已经拥有了数十年的标准地位和行业积累,必然不会轻易退出;二者之间,必然会有一番激烈的博弈。
SIM卡的意义
e-SIM卡的另外一个名字是虚拟SIM卡;也即是说这种卡不具备外在的物理实体,而是通过手机中所内置的相关模块来实现其功能。
所以说,e-SIM卡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手机上开设卡槽,最大程度地增强手机的一体性和完整性,从而在保证手机外观美感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省去不少麻烦;另外一方面,就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可以更为自由在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之间切换&,从而为消费者带来使用上的便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具备实体的e-SIM卡似乎的确比一个真实可见的芯片式传统SIM卡好用的多。然而,e-SIM卡对于传统SIM卡的威胁并不在于此。
为了说明整个问题,我们先来探讨一下SIM在用户、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三者之间扮演的角色。
SIM其实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就是说,SIM卡的原始核心功能其实是用以在技术上承载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移动通信,但同时,SIM卡实际上也在商业层面象征了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契约关系。
在传统SIM的使用场景下,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通过手机上网,人们通常都要先购买一台手机;然后再去运营商那里办理入网业务,再将获得的这张SIM卡放入手机中;而在这以后,人们就与运营商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契约关系:包括身份认证、缴纳费用、办理业务在内的相关活动,用户都只需要与运营商沟通。
而这些活动,都与手机制造商不再有关系。
所以,SIM卡的功能不仅仅是通信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它同时在象征意义上表明了人们的通信行为与运营商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因为如此,运营商的地位才如此强势;许多手机厂商也是因此才选择了与运营商合作来销售合约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不再只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它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工具。虽然WIFI的普及的确微乎其微地削弱了SIM卡的作用,但是归根结底,整个接入过程仍然非常依赖实体SIM卡的存在。
也就是说,在新的条件下,SIM卡又多了一个意义,它化身成为人们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当然,到目前为止,这些入口依然牢牢地掌握在运营商手中,而与手机制造商依然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对于用户而言,SIM卡就是一个身份认证模块,一个移动网络接口,一张需要安装在手机内部的小卡;对于手机制造者而言,SIM卡就是它所制造的手机需要承载的,除此之外,别无关联。
而对于运营商而言,SIM卡可以说是它和用户之间的一切。
e-SIM卡想干什么?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其实能够感受到:实际上用户和手机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并且持续性不强。用户从手机制造商那里购买手机,并且可以正常使用;此后用户在手机上的消费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与运营商之间的长久关系之上(当然手机的配件、维修等服务依然需要手机制造商来解决)。
这种用户关系上的不对称是包括苹果、三星等手机制造巨头在内都不得不忍受的现状。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苹果、三星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推进e-SIM卡,就是为了从运营商那里分一杯羹,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或者借用一个最常见的说法:增加用户粘性。
在e-SIM卡的使用场景下,用户不仅要从手机制造商那里购买手机;而且由于e-SIM卡已经内置在手机上,所以用户在切换网络的过程中,实际上不需要跟运营商建立直接的联系;当然,前提是手机制造商已经与不同的网络提供商建立了契约关系。
而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过e-SIM卡直接面向手机生产商,而与运营商的关系大大减弱。
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至少在用户层面,e-SIM卡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被接受。
在当前的SIM卡的使用场景下,用户的身份认证、语音通信、网络接入都通过可分离的独立的实体SIM卡来实现,所以在不更换号码的前提下,用户与SIM卡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也是当下换号成本越来越高的原因。
但恰恰是因为如此,用户更换手机的成本被大大降低,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自由切换。也就是说,当前的SIM卡给了用户非常充足的手机选择权。
如果是e-SIM卡呢?很明显,用户的一切被手机制造商所主导。无论是手机硬件和软件的使用、个人文档的存储、乃至用户的网络身份、个人信息、网络流量等等,都处于手机制造商的掌控之下。
这样一来,即使手机制造商能够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但是用户的换机成本大大增高。显然,在如今全世界的手机厂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手机更换权被某一家厂商剥夺&&即使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
其实在当下,e-SIM卡仍旧停留在仅仅提供网络接入接口的状态,传统SIM卡所拥有的涉及到用户的身份认证、打电话、发短信等其他更加核心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出现在e-SIM卡之上。就像华为天际通、小米漫游一样,e-SIM卡的发展其实依旧处于非常初始的状态。
鉴于苹果、三星在行业内的强势地位,很难说e-SIM卡究竟能否再次颠覆传统成为行业标准。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传统SIM卡发展的风头正盛,丝毫没有衰落的迹象,要改变世界何其困难&&即使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巨头也不例外。
【来源:安卓网】
安卓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Hiapk2013
这里有最无节操的小编和最鲜辣的资讯!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更多公众号:castdyci中国科技开发院(宜昌)云计算孵化器,汇集最有效的孵化服务资源、最活跃的国内外创新创业力、最强劲的金融资本交易力。联系电话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科技微问答】:如何看待虚拟SIM卡技术?,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物理时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