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天都有吗有月刊吗?

北京中科达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员 编辑
北京中科达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东华理工学院
代发论文,发表咨询
李先生:核心期刊推荐发表,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日报》理论版、《系统工程》、《管理世界》、《湖南社会科学》、《求索》、《学术界》、《湖北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云南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世界农业》等。部分刊物可见刊付款!!!欢迎垂询!
李先生:核心期刊推荐发表,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日报》理论版、《系统工程》、《管理世界》、《湖南社会科学》、《求索》、《学术界》、《湖北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云南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世界农业》等。部分刊物可见刊付款!!!欢迎垂询!
李先生:【《光明日报》理论版征稿 - 核心论文写作培训网】
李先生:中国金融改革的要点-经管之家
李先生: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已于近日研制完成_排行新闻_中国科教评价网
李先生:高校职称评审追求学术GDP 能力考核变名额竞争
李先生: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1)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光明日报·学术】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光明日报理论部 学术月刊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书--从光明网分享
李先生: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于敏曾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从光明网分享
李先生:转发
【核心论文写作培训网】
李先生:【核心论文写作培训网】
李先生: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三阶段目标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三阶段目标--从光明网分享
李先生:亟待改革的“一企一策”地区经济发展政策亟待改革的“一企一策”地区经济发展政策--从光明网分享
李先生:人民日报:发论文不是科研终点—资讯—科学网
李先生:农业类北大核心 收14年10月稿件
不限单位职称
**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社科版)收稿 年底左右
人民、光明日报理论版收稿
李先生:转发微博
李先生: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从川到藏的2140公里(8.巴塘>邦达)》
李先生:对话邹恒甫:大学应该珍惜和感谢谢灵—资讯—科学网
李先生:中国科学报:涨学费不能解决高校负债—资讯—科学网
李先生:姜咏江:科技创新与发表论文的矛盾—资讯—科学网
李先生:发表了博文 《201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第三分论坛》 - 201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第三分论坛 科技创新经典案例报告会介绍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1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将于金秋十月在北京举办。本
李先生:【马云:做一个静静的观察者 能学到更多】马云:做一个静静的观察者能学到更多,不自信和自作聪明的人总是花时间在揣摩别人或领导人身上。就像看魔术表演,很多人不断在怀疑和试图解释表演者,看电影看书,很多人不断在猜测结局。其实能被你看穿的魔术表演者一定难登大雅,能被你
李先生:【马云清华毕业典礼演讲:30年来我只坚持三件事】马云清华毕业典礼演讲:30年来我只坚持三件事,6月2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毕业典礼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举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马云应邀作为毕业典礼演讲嘉宾,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思考
李先生: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爱的原则——一个假困难生引发的思考》 -
李先生:评论
大学老师 的博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 "很好" 查看原文:
李先生: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来源 ---杨松科分享》 -
李先生: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看看大学生的风流毕业照(图)》 -
李先生: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史上最无节操毕业照!》 -
李先生:发表了博文 《新闻战线》核心杂志社投稿须知杂志社征稿启事》 - 《新闻战线》核心杂志社投稿须知杂志社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费用咨询 刊名: 新闻战线
News Front 主办: 人民日报社 周期:
李先生:发表了博文 《《湖南社会科学》征稿》 -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是湖南省社科联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反映社科研究的刊物,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创刊15年来积极面向社科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面向改革开放
李先生:转发客厅
很抱歉,该内容已被删除
李先生:发表了博文 《《科技日报》征稿!!》 - 《科技日报》是富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报头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科技日报》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
留言的最新访客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哪些?
学术期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普刊和核心,每个期刊的主办单位不一,从而决定了期刊的等级之分。
一般而言,作者往往比较关注核心期刊,尤其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核心期刊。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期刊有很多,其中《新闻战线》和《人民论坛》最受关注,作为人民日报社的两个子刊,它们都怎么征稿?征稿哪方面文章?征稿时间怎么安排呢?现在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新闻战线》&&&
&期刊简介:
《新闻战线》创刊于1957年12月,是由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安岗同志发起,由新闻界主要负责人组成编委会,以全国记协机关刊物的名义出版,编辑部和办公地点设在人民日报社,实际编辑工作由人民日报负责。在杂志的前两期,封面上都赫然印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字样。从第3期起,刊物改由人民日报社出版。杂志初创为双月刊,1958年1月变为月刊,当年10月改为半月刊,到1961年起又改为月刊。自1960年下半年起,杂志改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全国记协三家合办,刊名改称《新闻业务》,仍由人民日报编辑出版,直至1966年6月“文革”爆发被迫停刊。1978年12月,以《新闻战线》刊名恢复出版,由人民日报社主办,起初为双月刊,1980年改为月刊,由《新闻战线》杂志社编辑出版至今。《新闻战线》多次被列为全国新闻核心第一名,荣获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介绍的惟一一家新闻专业刊物
&栏目设置:
&《新闻战线》的主要栏目有《特稿》、《高峰论坛》、《前沿关注》、《特别报道》、《媒体人访谈录》、《研究走廊》、《实践与思考》、《学术界面》、《业务广角》、《媒介经济》、《新闻杂谭》、《业界资讯》、《新媒在线》、《域外视野》《高校论文选登》等
&投稿须知:
1、来搞应标明主要作者及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编,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格式列于文末,请提供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研究方向。
2、文章应标注摘要、关键词,摘要控制在500字以内,3-5个关键词。
3本刊每版2300字符、4000字符以上为标准 。
4、来稿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严禁抄袭,请勿一稿多投。
5、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审核和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缘由。
6、本学术刊刊发表周期为30天,出刊2天内邮寄样刊,样刊一律采取快递到付形式,凡是我刊给予录用刊登的论文均免费赠阅一本,如需多定,请另行按照成本价订购。
7、来稿请在论文最上方注明详细地址和电话。
本社收到稿件后会先安排初审核、外审核、终审核通过后会统计文章版面,费用,并及时回复邮件,收到汇款后,安排文章发表。本刊每版2000字符(计空格)(如有图、表、公式等需要折算后统计版面),如果文章超出1个版面,以0.5版为单位递增,如果不足一版,版面也是按1版计算。
时间安排:现在正常安排7月份及之后,可加急到5、6月份。
《人民论坛》
刊物简介:&&
《人民论坛》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高端思想理论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人民论坛》以“关注民生、传达民声”为己任,立足高端,注重深度;站在前沿,追求前瞻;体现权威,传播影响;引领时代,推进变革;总结经验,探索未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管主办的高端思想理论刊物,《人民论坛》在各级党政干部、企业家队伍和知识分子群体中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和宣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活动。作为中央重点党刊,人民论坛杂志紧紧围绕当前重大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策划选题,集结各领域前沿思想,致力推动中国改革发展重大实践理论创新与传播,60%以上的文章为各领域顶级专家、高层官员和新锐作者的最新力作,是现代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和管理者群体把握时代前沿、了解政策走向、透析热点难点的首选期刊。
栏目介绍:&&
《人民论坛》紧紧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精心选题策划,约请各领域顶级专家、高层官员等权威作者撰写精辟文章,“特别策划”、“第一言论”、“热点评述”、“民生民意”、“读史札记”
、“文化前沿”、“经济管理”等品牌栏目各具特色,是读者把握理论动态、了解政策走向的必备经典。栏目介绍:“特别策划”、“第一言论”、“热点评述”、“民生民意”、“读史札记”、“文化前沿”、“经济管理”等品牌栏目
征稿要求:&&
1.来稿内容充实,观点鲜明,文辞简练。
2.论文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结语、参考文献等。;附20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关键词3~5个。
3.来稿请在题目上方依次注明“投稿《人民论坛》、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有QQ的也请标明号码)”
4.投稿时请同时将稿件以Word文档附件的形式,并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稿件题目与作者姓名。
5.稿件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本刊对来稿有权做技术性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中注明。
6.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请注意查收电子邮件。稿件寄出一周内如没有接到编辑的回复,请重寄,或与编辑联系。
时间安排:现在正常安排8月份,可加急5月份。&
联系方式:QQ,联系人:张编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今天,你读书看报了吗?
我的图书馆
今天,你读书看报了吗?
■ 林康养(雷州)&
& & & & 我有一位忘年交,他是我们当地颇有名气的作家,而今他虽已年近古稀,但他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看报,以读书看报学习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他自己每年都要订阅《湛江日报》、《湛江晚报》,还订阅了《南方日报》、《人民日报》以及《科学养生》、《参考消息》、《时事月刊》等海内外杂志。在当今信息时代,报纸的知识应有尽有,真正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作为离退休的老同志,因为不在其位,就更有时间天天看报学习,天天给自己“充电”,便能与时俱进,跟上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增广知识,防止思想老化亦是一种快乐。他笑着对我说,这是他几十年的老习惯了,若是哪天不读书看报反而有失落感,不自在。& & & & 平日,我偏爱“爬格子”,偶有拙作露面于《湛江日报》和《湛江晚报》,他都一一阅过。当他遇到认为我写得可以的稿子,就及时打电话给我,给予我鼓励,我打心底感激他。&& & & &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增加知识,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日渐即博学多才,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 & &知识如大海无边无界,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和报纸,一个人不可能阅尽,不可能把天下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完。因此,读书看报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爱好、事业和奋斗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 & & 读书看报的好方法也有很多:可以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去读,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明辨良莠、真伪的过程,也就是寻找真理的过程。思考问题,就是要找到真理。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找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找出真理,用真理指导工作,这样才能成就事业。读书看报还得时时做好笔记,“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以便日后查阅和借鉴。读书看报,要学会取舍,学会消化,生吞活剥地读只能是有害无益。思考,要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更要有发展。最后是读书看报,不能泛泛而读,对重点、难点和有用的东西要精读。通过精读,巩固和深层次地撑握知识,把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入。思考,要立求创新。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灵魂,将自己的思维禁固,必然导致不能前进。只要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才能有新发展、新创造、新成果。& & & & 天天读书看报,增广见闻,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朋友,今天,你读书看报了吗?&
▲上文发表于日《湛江日报》“书香”栏目。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人民日报: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
> 人文医学
人民日报: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
  不久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中国科技论文的年发表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科技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本报记者在向有关部门求证后发现,这一消息并不准确  某图书馆中的学术期刊阅览室。  从“论文大国”到“期刊大国”,进步与差距同样明显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说:“我们看到这条消息后也很吃惊,但一直没找到最初的来源。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统计,无论是发表数量,还是被引用次数,我国科技论文都在快速增长,但离美国仍有很大差距,短期内是撵不上的。”  根据该所2011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美国发表SCI论文39.01万篇,排在世界第一位,中国发表SCI论文14.84万篇(含港澳地区),排在第二位。美国论文数是中国的2.63倍,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在短期内不可能超过美国。  就引用情况而言,2011年,我国论文被引用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21次,比上年度的5.87次提高了5.8%。相形之下,世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值为10.71次,比上一年提高了1.3%。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值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武夷山指出,篇均被引次数这个指标要谨慎使用:该指标值最大的往往是很小的国家或地区,如百慕大,但不说明其科学水平高;日本的这个指标也低于世界平均值,但不说明日本科学水平低。  然而,与我国科研论文的进步相比,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科学技术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显薄弱。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布的201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中,我国被收录的期刊只有138种,居第九位,仅占总数8005种的1.7%,远远落后于美国(2697种)。我国这138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用次数分别为0.904和898次,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2.014和4294。这说明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  不过,武夷山认为,对于SCI收录中国期刊数量较少的现象要客观地分析,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学术期刊的进步。他说,“2001年,我们只有67种期刊被SCI收录,而2010年有138种,翻了一番,进步非常明显。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国家里,中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是最多的。”  武夷山说,除了总体科研水平离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之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科技期刊主要是为国内的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进入SCI这样的国际检索系统的期刊数量就比较少。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俄罗斯、法国等非英语科技强国身上。  “版面费”为何“变了味”?现有学术期刊消化不掉论文需求  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884种,其中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5000多种。仅就数量而言,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学术期刊出版大国。  但是,与发表论文的需求相比,数量如此庞大的学术期刊仍不敷使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这5000多种学术期刊每年刊发的论文数量约为100万篇,但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为480万篇,“供需之间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是造成‘非法办刊’、‘版面买卖’、‘论文中介’等现象的深层原因。”  在2011年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中,海南海口“2?16”非法出版期刊案名列第二。经查,自2008年1月至案发,该团伙非法出版《中国教育研究》等假学术期刊诈骗钱款,共收取投稿人“版面费”22486笔,诈骗金额高达1060多万元,案件涉及20多个省区市。  为了遏制期刊刊发质量低劣学术论文、收取版面费牟利行为,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撤销了4种学术期刊的出版许可证。  “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职称考核标准很成问题,把发论文当成了唯一的指标。为什么非得发论文才能毕业、评职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这种不合理评价考核标准逼着本来不需要写论文、也写不出论文的人去买论文、去抄袭,个别不负责任的学术期刊借机以“收取版面费”为由大肆敛财,“结果学术期刊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名为学术期刊,其实毫无学术可言。”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且收费相当昂贵。比如,《美国生物化学会会刊》10页之内每页论文收75美元,超过10页每页收150美元,彩图每幅收300美元;《欧洲分子生物协会会刊》每页收费242美元。“但是,国外学术期刊的版面费和国内‘给钱就发’的版面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国外许多严肃的学术期刊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高价聘请相关专家对准备采用的来稿进行审核,版面费很大部分是审稿费;而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只管收取版面费,根本不管内容质量,成了生钱的工具。现在一些期刊不断出增刊、扩版、压缩字号,为什么呢?每一页都是钱。”陈力说。  “如果学术期刊都市场化了,这种‘给钱就发’的期刊必然会因质量低劣而被市场淘汰。”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宏说,国际大牌学术期刊,几乎都是市场化运作的,都要参与市场竞争,“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即便质量再差也能活下去,因为总能从主管部门得到补贴。”  孔雀为何东南飞?稿源外流凸显学术评价导向不合理  现在,很多国内科研人员更愿意把研究成果首先发表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稿源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例如,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机构每年收到的中国投稿量为3000多篇,是来自英、法、德三国的投稿量的总和。  “一般来说,作者肯定希望发表在影响大、便于同行交流、发表周期也短的期刊上,这也正是国际期刊相对我国科技期刊的长处和优势。中国科技期刊自身对重要科技论文的吸引力与国际期刊相比,整体上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作者首先会选择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就很容易理解了。”武夷山说,“这就好比一部电视剧,你是愿意在中央电视台上首播,还是在地方台上首播?道理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是稿源外流的重要原因。”肖宏说,很多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规定,凡是在国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无论是评职称,还是获奖金,都比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优厚。这种导向自然促使论文外流。  稿源外流不但导致国内学术期刊难以获得高水平论文而提升质量,也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损耗。“用中国纳税人的钱做出的科研成果发在外国的期刊上,我们要搞研究,离不开这些期刊,还要再花钱买回来。”肖宏建议,国家可以出台规定,要求那些利用国家科研经费的研究项目,在发表论文时,有一定比例的论文要优先发在国内的期刊上。  向市场要质量、要效益,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启动学术期刊的体制改革。目前,《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正在制定中,不久即会出台。  作为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转企已经2年了,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科技期刊为主营业务的出版企业,旗下现有学术期刊260多种。  总经理肖宏说:“这两年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并不可怕。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办刊质量,有利于办出大刊、名刊。”  肖宏说,改制前,编辑们只关注把刊物办出来,至于读者买不买、看不看,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有一次,他给主编们做培训,要求统计一下近三五年内期刊上零引用率的论文的数量,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零引用率论文所占比重平均都在50%以上,多的甚至达70%至80%。“也就是说,这么长时间,连作者自己都没有引用过。这样的论文在知识创新上的价值就是零。”肖宏说。  转企后,刊物最大的变化就是贴近市场、注重市场。为了抓住一流稿源,肖宏要求编辑加强和科学家的联系,深入到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一线,为科学家们做好服务工作。有了好稿源,刊物质量自然就上去了。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系列期刊为例,改制前,两家期刊合计每年只收到4000多篇论文,逐步陷入缺少优秀稿源的尴尬境地。经过改革,两刊连续两年收稿量超万篇,稿件平均录用率为24%;海外稿件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国际作者发文240篇,占9.6%。  选题上的创新也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力。创刊不到一年的《亚洲两栖动物》只出版了4期,就被SCI收录。这本期刊不但内容独特、学术质量高超,而且装帧设计极富美感,封面是手绘的动物图像。  不过,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由于我国期刊实行的是审批制,刊号成为稀缺资源,各研究所、大学、学会、协会、医院等不管有无条件都争相主办期刊。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形成了小而全、条块分割、星罗棋布的局面,低水平重复办刊现象普遍存在。南方某省有两家科技期刊欲加盟中科期刊,当地主管部门的意见是中科主办可以,刊号必须留在当地,而这与现行规定相抵触。  肖宏建议,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扶持奖励机制,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同时,建议建立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扩大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的所有夜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