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论文分类导航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分析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孙
要】幼儿健康的进餐习惯对于后续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正向、积极的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针对影响幼儿进餐习惯的家庭因素,也需要构建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对幼儿进行补偿性的个别化,才能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教育网 关键词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2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餐问题一直是家长比较重视的方面,这不仅需要班级的有效管理,而且要与家长形成统一战线,家园共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笔者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幼儿进餐问题分为三种:独立进餐困难、挑食偏食、胆怯不敢主动添食。那么对于不同的问题,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呢?一、示范为主,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对于独立进餐困难的幼儿,教师应耐心示范,引导幼儿独立进食,并通过家园合作,慢慢养成独立进餐习惯。如本班幼儿雷晓天,刚入园时一到午餐时间,就坐在那边一动也不动,等待喂食。起初觉得他可能不适应,所以喂了几次,可是过了几天还是之前的状态,静坐着不动,笔者走上前耐心地询问:“天天,你怎么不吃饭呀?今天的饭菜可香啦,有鱼香肉丝,肉末炖蛋呢!”可是他怎么也不吃饭,于是笔者手把手地引导他吃,发现他还是很能吃的,一口又一口,一旦不喂了,他又不吃了。与他妈妈沟通后了解,原来雷晓天从小是姥姥和姥爷带大的,吃喝都是老人包办,虽然父母也提了意见,可还是犟不过老人,一直到现在都是姥姥喂的,雷晓天也习惯了别人喂。可是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独立进餐。为了让雷晓天尽快独立进食,笔者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平时吃饭时多花些时间手把手引导他吃,教他如何使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靠向碗边等;二是积极与雷晓天的妈妈沟通,也与接送的姥姥姥爷耐心交流,告诉他们爱不是什么事都包办,那样可能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很多必要的生存技能,经过几次协调,与雷晓天的姥姥姥爷达成一致,回家之后也尽量引导孩子独立进食。经过两周的时间,雷晓天基本能很快地把饭菜吃完,虽然拿勺子的姿势还不是很标准,但已经很不错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二点也提到,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对于想吃而不愿自己吃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在幼儿园耐心地引导孩子吃,也需要和家长沟通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后,方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食的习惯。二、多方引导,激发食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对于挑食、偏食的幼儿,可在开饭前让幼儿一起猜今天的午餐,再介绍今天吃的食物,激发幼儿的食欲。本班幼儿兰致炫挑食现象比较严重,只吃荤菜,不吃蔬菜,还会找很多理由,如喉咙卡住了、噎住了等。盛饭时,笔者只给兰致炫盛了半勺,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红烧肉丸、青椒土豆丝、西红柿蛋汤,可是他把肉丸吃完后,就趴在那边,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肯张口,再问他就说早吃饱了。笔者无奈地对他说:“今天一定要把饭菜吃掉,否则就去中班睡。”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但是根本没用,任凭说什么他就是不动。经过了解得知,前段时间兰致炫妈妈住院,由奶奶带,爷爷奶奶都对他非常宠爱,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长期如此,他的进餐习惯不仅得不到纠正,而且逐渐形成了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为此,笔者尝试了一些改进的办法。首先,每天在吃饭之前都和他交流一下,告诉他蔬菜是很有营养的,吃了之后会长得高高的,变聪明,让他感受到教师给予他特殊的爱。在说话的语气中尽量以温和但不容置疑的态度让他明确一定要多吃蔬菜。其次,在开饭前,可以请幼儿一起猜猜今天的午餐,让他们在猜测过程中不自觉地激发食欲。针对兰致炫及个别幼儿不爱吃蔬菜的问题,笔者开展了“做做蔬菜串”的活动,请每个幼儿提前准备好一种蔬菜,活动开始后,首先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之后引导幼儿如何用竹签(已处理过,没有尖脚的)将蔬菜串起来,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很成功,孩子们认识了许多蔬菜,知道原来蔬菜除了在碗里吃,还能成串煮着吃,调动了幼儿的食欲,他们自然慢慢地爱上了吃蔬菜。最后,与家长密切合作,短信提醒家长注意平时饭菜的荤素搭配,不能因为幼儿爱吃某种荤菜就一直让他们吃。同时,在家长园地张贴幼儿挑食、偏食处理的小窍门,这样家园双管齐下,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经过一个月的坚持,兰致炫在吃饭方面进步很大,基本能吃完,从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家长对他的表现也感触很深,觉得自己的态度与坚持的原则对教育孩子是最有利、最有效的行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偏食、挑食行为得到改善,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鼓励为先,消除胆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对于一些能吃但性格内向腼腆的幼儿,教师要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通过一些充满挑战性的体育活动,让幼儿更加勇敢、自信,愿意在没吃饱时主动添食。陶坤是本班比较内向的幼儿,不爱说话,有什么事也不愿交流,只会单纯地点点头,不满时便会哭泣。虽然说吃饭一直比较好,但由于内向的缘故,很多时候,他没吃饱也不会说出来。那天午餐,笔者说了吃完不够可以上来添饭,大部分幼儿都举手说:“孙老师,我还要加。”只有陶坤还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他其实早就把饭吃完了,笔者走上前询问:“陶坤,你还要加饭吗?”他点了点头,然后笔者把饭加给了他。他基本不会主动提出添饭或加菜,必须上前询问才行。对于此类幼儿,一定要耐心地引导,鼓励他们没吃饱要大胆地说出来,教师也要多留意,发现他们的饭菜没有了要及时询问,需要的就适当添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陶坤有时会主动举手加饭,虽然话语不多,但还是有进步。在日常活动中,笔者会继续鼓励他,有什么事要大胆地说出来,尽可能发挥自身男教师的优势,通过一些趣味的体育活动和日常引导,让这个内向、腼腆的小男生更加勇敢、自信。如果把幼儿园比作小社会的话,那么班级就是小家庭,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家长”,不仅要把教学抓好,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其他方面。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有利于班级的正常有序管理,而且对孩子们以后的成长生活有更大的帮助。教育网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编辑:陈见波)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1:08:28
网友评论《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分析》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研究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捌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我国目前对习惯培养非常重视,各个地区和学校都在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而中小学的老师们越来越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教育者们发现,习惯的培养要越早越好。  
幼儿园阶段对于养成幼儿各种良好习惯是一个非常晕要的时期,习惯养成在幼儿园属于常规教育的范畴,然而,对于习惯养成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惯性地视规则为一种管理的手段,...展开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捌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我国目前对习惯培养非常重视,各个地区和学校都在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而中小学的老师们越来越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教育者们发现,习惯的培养要越早越好。  
幼儿园阶段对于养成幼儿各种良好习惯是一个非常晕要的时期,习惯养成在幼儿园属于常规教育的范畴,然而,对于习惯养成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惯性地视规则为一种管理的手段,没有注意到常规教育和发展幼儿主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忽略了幼儿的能动性,那么习惯养成变成是为了便于班级管理而非为了幼儿个人的发展。  
本实验以实验研究为主,个案研究、观察法为辅,在小班级随机抽取3个班,其中一个为对照班,另外两个为实验班。两个实验班均使用“进餐积分卡”策略,其中一个实验班增加“家庭参与”策略。“进餐积分卡”是根据代币法制定的一种班级游戏形式,在游戏中轻松活泼地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培养良好进餐行为中。“家庭参与”策略是指家长通过了解班级中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在家中使用与班级统一的指标来对幼儿进行相同主题的指导活动从而避免出现由于相互抵消教育作用的情况。此外实验还研究了进餐行为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的差异,同时,实验还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以及家庭环境对幼儿进餐习惯影响进行了个案分析。  
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进餐积分卡”与“家庭参与”均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有效策略。  
“进餐积分卡”根据代币的方法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凸显幼儿主体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我们在其它行为习惯培养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当的策略提供了一个参考因素,那就是策略必须能够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而幼儿的自愿参与将使行为塑造变得不致于生硬和充满强制性,而是趣味盎然。  
家长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实验结果也体现出,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起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能够弥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进餐行为上的差异,同时,从个案分析中也发现,家庭扰养人和家庭喂养方式会对幼儿进餐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待家长工作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意识:在教育观念上寻求家、园一致,在教育方法上做到家、园同步。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您好,欢迎来到江南时报网!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时间: 08:41 来源:爱贝亲子网
编辑:mary 点击: 次
许多小班幼儿不会拿勺吃饭,他们大多是在成人过度的呵护中,习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他们是真的“幸福”吗?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
小孩子吃饭时候不老实是普遍的问题,不过在家里这样的坏习惯还好说,但是到了幼儿园如果还这样,能有几个老师那么有耐心的哄孩子吃饭呢?所以孩子要上小班的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小勺。许多小班幼儿不会拿勺吃饭,他们大多是在成人过度的呵护中,习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他们是真的&幸福&吗?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小朋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如何解决呢?家长可利用好听易学的儿歌教会幼儿吃饭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幼儿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二、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一定要等人喂。午餐时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小朋友,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依赖心理和习惯性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教师来喂。你喂他,嘴张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里看。教师说一句,才吃一口,吃的时候也不扶着碗,吃一口就会把手拿开歇一歇,一句话:吃饭真累。对于这样的现象,家长和教师之间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大人们可以多提醒幼儿,可以坐在旁边看着他,可以帮他把饭热一热,但是,坚决不能喂他。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1、餐前引导,调动情绪。家长在家里每天吃饭前向幼儿介绍一下菜的营养价值,尽量以正面引导为主;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幼儿一起去买菜,丰富菜的名字和简单的吃饭,尽量让他们每种菜都要尝试,
&2、浅尝即止,逐渐加量。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因为少,所以只是浅尝,压力相应的就会比较容易排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得让他的身心慢慢的适应食物、接受食物。
&3、巩固保持,奖励肯定。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幼儿&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幼儿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
&4、注重幼儿进餐后的卫生教育。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还提到: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是对幼儿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幼儿们在家长和教师不断地提醒协助下,慢慢的,从&不觉到自觉&、&被动到自动&,他就能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江南时报)
下一篇:没有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您的称呼: &&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