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提供关于蒙古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中国北方人文地理自然特点

谁给提供关于蒙古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蒙古国评选出全国九大自然和人文奇观(图文) - 爱旅行网
&>&&>&&>&蒙古国评选出全国九大自然和人文奇观(图文)...
库苏古尔湖
&&&& 蒙古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与蒙古国旅游联合会基于历时两年的评选和公众的意见,日前确定了蒙古国的九大自然和人文奇观。分别是:蒙古国境内广袤的戈壁滩、位于科布多省曼汗县境内的壁画洞、鄂尔浑河谷、中央省境内匈奴墓、前杭爱省境内额尔德尼召寺、库苏古尔湖、乌兰巴托郊外成吉思汗骑马雕像综合旅游区、乌布苏湖和肯特省境内不儿罕合勒敦山。在九大奇观中,库苏古尔湖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称,是蒙古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2760平方公里。乌布苏湖是蒙古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其面积达到3350平方公里。不儿罕合勒敦山则因与成吉思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闻名世界。
ꀇ旅行服务
ꀈ联系方式
客服电话:400 610 6678&&或&&010-
工作时间:9:00-18:00&(工作日)
意见建议:
联系地址:
爱旅行官方微信
&&&|&&&&|&&&&|&&&&|&&&&|&&&&|&&[社会调研]湖北大学资环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南北疆的地域差异对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调研报告(#2014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继续浏览相关话题:
图文编辑模式
23:14:33&)
837140字(1448/9)
( 19:00:17)
( 00:06:20)
( 01:43:50)
( 01:39:27)
( 12:43:51)
( 16:54:08)
( 09:59:43)
( 16:03:43)
( 07:18:33)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生态环境因素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研究_体育教学论文_第一论文范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生态环境因素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研究
王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留了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讨论生态环境环境因素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研究蒙古族传统体育如何实现其传承与发扬,为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07-0090-03 1 生态环境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着56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使我国拥有了十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据统计,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接近一千项,其中汉族项目占总共的三分之一,其它少数民族项目有七百项左右。目前,我国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因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等原因,出现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似且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生态环境中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态资源等因素是各物种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们为人类生存提供能量来源也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所需资料。人类获取了足够的生活所需资源后利用休闲时间进行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是传统体育的雏形Ⅲ,生态环境因素中的地理环境因素为我们早期的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娱乐所需的场地,气候环境因素决定了他们运动的时间,生态资源为其提供了所需器械。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三大阶梯组成,致使气候环境多样,矿产资源、水文资源和动物资源等分布很不均。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使不同地区民族有着独特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其中包括代表北方草原文化的蒙古族。蒙古族传统体育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许多项目的起源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搏克、赛马、射箭、布鲁、赛骆驼等。 2 蒙古族传统体育起源的生态环境 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早在蒙古民族形成之前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蒙古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他们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掌握摔跤、骑马、射箭的项目。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其形成时,离不开其所需的生态环境,而构成生态环境的各要素与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海拔的高低、气候的类型、物产资源的分布等。 蒙古族祖先主要生活在今天森林资源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呼伦贝尔地区,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等因素又逐渐迁徙到了我国西北部的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的北部与东部有广阔无垠的草原,中部是大片的戈壁与沙漠,连绵起伏的山脉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海拔1000多米并主要为荒漠,部分草原的土壤有机物质较少不适合耕种。蒙古高原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并且是亚洲最冷的地区之一,夏季短暂而炎热并且昼夜温差大,每年的降雨量不足400毫米。蒙古高原上以内流河与水源地为主,其水流量小利用价值低;这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铝、锌、稀土等;动物大多是以耐寒耐旱的为主,如马、羊、牛、骆驼等。草原的广阔与牛马众多为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马类运动项目提供了丰富场地与器械支持。 3 生态环境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搏克(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中开展最为广泛、影响力最大、传承最为完整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的起源与生态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独特的生态环境使蒙古民族先袒为了生存常与牲畜及凶猛的野兽进行徒手角力,这种与自然对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搏克运动。早期的搏克运动比赛规则简单易懂并在一片空地就可以开展,这样使其在蒙古部落中快速传播与发展。 赛马及马术运动是草原上最受欢迎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蒙古族常用蒙古马进行比赛。蒙古马作为最早被驯服的动物之一,为游牧生活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帮助。草原上的孩子从小就擅长骑马并懂得饲养马匹,放牧时可以骑着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尽情奔跑。蒙古马是古代优秀的战马,也是蒙古族游牧生活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其具有体态粗壮、适应恶劣环境能力强、奔跑距离长等特点。蒙古马因草场类型的变化而形成有三个品种,分别是产自锡林郭勒盟体格较好的优秀品种乌珠穆沁马;鄂尔多斯地区的乌审马,其体格较小适合在沙漠中奔跑;赤峰市地区的百岔铁蹄马擅长山地路行。赛马与马术运动所需的场地一般是未修整的大片草场,在草原上极易开展。 骆驼大多生活在干旱的荒漠地区,赛骆驼运动在人类驯服骆驼后就随之产生,其起源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骆驼以双峰驼为主,其拥有耐寒、耐热、耐饥渴、较易骑乘、载重量大、善于荒漠地区行走的特点。骆驼是生活在西北荒漠地区蒙古族的主要生产生活工具,赛骆驼运动久而久之也成为了蒙古族主要的体育项目。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我国的骆驼分布规律为西北部荒漠地区数量较多,并自西向东随着草原的逐渐出现而减少。 布鲁是在旧石器时代的一种狩猎方式,它的主体部分是木制,随着不断改进也出现了很多种类。不同工具的产生都与它的使用方式和特定的生态环境所提供的物质资源有关,布鲁作为狩猎工具受生态资源的影响。蒙古族生活的东部地区(现今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盟一带),旧石器时代地形以平原和沙漠为主山区较少,人们很难找到数量较多的石器,取而代之的是当地特有的硬质木头。这些木头硬度高、易改造很适合狩猎投掷击打猎物时使用。 4 生态环境变化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古代蒙古民族因为各国的常年征战、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而发生迁徙。迁徙后的蒙古民族,在生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环境条件下,其传统体育也发生转变甚至逐渐消亡。成吉思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后,其后代忽必烈又统一了中国,并对中原地区进行了相对短暂的统治。这一时期,蒙古族活动范围虽然扩大,但在中原地区因没有大片的草场供人们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农耕经济中生物资源限制,使其开展和影响范围较小。此时,因蒙古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较小,使这里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较为迅速。 元朝刚人住中原时期,云南还没有完全收复,当时元朝政府派出南征大将军可汗蒙哥,率领数十万蒙古族军人攻打云南地区,最终得以收复。获得胜利后的蒙古族人并没有离开这里,而是留了下来巩固其政权的稳定。云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水平偏高且变化不大,水资源丰富。 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与漠北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留下的蒙古族人在这里慢慢适应生态环境的同时蒙古族传统体育也悄悄发生着变化。例如,云南蒙古族由于居住在亚热带气候使得参与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赛马、射箭等项目由于场地等原因逐渐被赛划船、游泳运动所代替。居住在云南的蒙古族人口目前大约有三万人左右,在800多年后,居住在云南的蒙古族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运动方式发展都与生活在北方的蒙古族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虽然与北部蒙古族同根同源,但由于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民族传统体育已经大相径庭。云南蒙古族的发展历史过程表明,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早期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有着较大的影响。 明朝至民国时期,中原地区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使农垦面积扩大逐渐占用了蒙古族的肥沃草场;蒙古高原地区牲畜饲养技术的提高,牲畜数量不断增加,使草原超量负荷,草场逐渐减少。在这一时期,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活动场地的减少,蒙古族传统体育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居住的生态环境承接了历史时期的趋势,处于继续恶化状态,蒙古高原地区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生态环境恶化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草原不断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森林面积减少、湖泊萎缩、河川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等。这使得依赖草原生态环境发展的蒙古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原有的比赛场地,进而制约了其在群众中的广泛开展。 我国建国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周边建造许多比赛场地,如呼和浩特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建成的内蒙古赛马场、南湖湿地赛马场和蒙古风情园赛马场等。蒙古族传统体育为了适应城市化建设,其赛马形式也从直线跑改为了绕圈跑,这样可以减少场地的使用面积从而更易在人口聚集的城市开展,其中内蒙古赛马场曾经多次举办过场面宏大的那达慕比赛且民众反映良好。 5 结论 蒙古族传统体育作为蒙古族要适应生态环境活动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环境不仅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所必需的能量,而且也为蒙古族传统体育体育的起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以上论述,可以了解到生态环境因素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是大部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的重要条件,如搏克、赛马、射箭、布鲁、赛骆驼等。在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对蒙古族传统体育产生影响。现今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比赛可以在室内封闭或顶棚式外场的条件进行,降低了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并焕发其发展的动力,例如赛马、马上技巧、射箭、赛骆驼等项目。搏克运动场地要求简单,这也使生态环境变化对其发展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近些年,冰雪那达慕在内蒙古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说明气候环境因素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也逐渐减小。蒙古族传统体育的不同项目对场地、气候、器械的要求差异较大,在蒙古族早期的生活中生态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因素对其发展的限制也逐渐减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城市周围合理的开发体育场地,是促进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期刊网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0:41:05
网友评论《生态环境因素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影响研究》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山西地理环境特点与山西人特点
我的图书馆
山西地理环境特点与山西人特点
&&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前者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后者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全面的和巨大的。
一、 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
第一,地形完固。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第二,物产丰富齐备。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正是“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
第三,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北部游牧,中部农耕,南部游耕。山西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第四,处在汉族和游牧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长期与北部的匈奴、蒙古族交互并存。
第五,与首都相邻。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六大古都依次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山西处在北京与西安、洛阳之间,这种屡在首都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不具备的。
&&& 二、经济、政治、文化影响
&&& (一)经济影响
&&& ——铸就晋商。晋商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山西具有盐粮铁等资源的原因。同时,与明代北部边防形势以及山西的军事地理位置直接相关。另外,还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错居杂处,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关。
——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煤铁等资源丰富,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
(二)政治影响
&&& ——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强。长期比邻首都,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
——首都安危之所系。离首都近,对首都的安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历代王朝都注重山西地区的军事建设,屯驻重兵,委任重臣,储粮备边,使山西成为王朝的军事重镇。
——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山西是游牧铁骑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这里是保国安民的战略据点;一旦政权衰弱崩溃,手握重兵的将军往往趁机割据一方。在分裂时期建立割据政权有: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忻县人刘渊在离石建汉国,是十六国中建立最早的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51年,刘崇在太原登上皇位,建立汉国,史称北汉,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割据政权。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之久,这在众多军阀中是仅见的。
——社会秩序较好。人民生存相对容易,加上中庸、忍耐的性格,历史上未成为过大的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三)文化影响
—— 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三晋文化的特点
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三晋文化的特点。
三晋文化的特点,刘纬毅先生归纳为四,即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李元庆先生从三晋古文化发展的自身层面上概括出两个最本质、最重要的特点:其一,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其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结合时,具有渗透性和适应性;在遭受外来文化冲击时,表现出保守性和封闭性。
可以说,有两个特征与三晋文化伴随始终,其一为务实求是,其二为豁达开放。正因为务实求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法家及其思想才兴起于三晋,同时形成山西人勤俭尚质、固执保守的特点;因为其豁达开放,才有不同民族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才有三晋文化对周边文化区域持续不断的扩散和影响。
胡服骑射史例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赵武灵王为增强军事实力,毅然决定仿效北方游牧民族,把“博衣大带”的华夏服饰改为上衣下裤的“胡服”;废除传统的车战和步战,改用“骑射”。这一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①
四、山西人的人格特征
(一)人格的基本涵义
心理学一般从活动效率和活动风格两大方面来考察人的心理活动的差异性。关于活动差异主要讲能力和智力,关于活动风格差异主要讲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特定心理特点的独特综合,它主要影响人的活动风格和行为模式。
人格的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有一组特质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决定个体的行为。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但每一种特质在量上又因人而异,这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人们存在哪些特质上的差异?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质理论。
目前特质理论主要包括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人格大五理论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理论。
按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人们长期说和写中,应能包括用以描写人格特点的所有词汇。根据这一思路,将台湾学者杨国枢所收集的用于描写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形容词与大陆学者王登峰收集的词表合并,从中抽取出410 个形容词,作为中国人描述他人(及自己)的代表性样本。由大陆和台湾被试共l441人(包括大学生和社会人型)就每个词能够描写自己及他人的程度进行评定。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及其所包含的小因素,基本上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这七个维度(按其在因素分析中出现的顺序)是:①精明干练---愚钝懦弱,反映个体的才干和能力;②严谨自制---放纵任性(根据大陆样本)或勤俭恒毅---懒散放纵(根据大陆与台湾样本),反映个体的做事风格和外在表现;③善良友好---薄情冷淡(根据大陆样本)或善良仁慈---狡诈卑鄙(根据大陆与台湾样本),反映个体的善恶和道德评价;④温顺随和- --暴躁倔强,反映个体的人际关系特点;⑤外向活跃---内向沉静,反映个体的外向性;⑥热情豪爽---退缩自私(根据大陆样本)或豪迈直爽---计较多疑(根据大陆与台湾样本),反映个体的情绪稳定性;⑦淡泊知足---功利虚荣,反映个体对待功利的价值取向特点。因素分析中因素的出现顺序显示了因素的相对重要性。②
(二)地理环境与文化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以我国为例:大部分国土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太平洋西岸,季风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条件。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中心不仅距离遥远,而且隔着高山、沙漠、草原、海洋等一系列地理障碍。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中华文化源源流长,从未中断。中国国土辽阔,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三)文化与人格
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不同特征的民族性格和区域人群性格。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吃苦耐劳、求稳守成、重集体的人文精神,人格取向是圣人、完人;而西方近代工业化熏陶下的欧美人文精神中则更强调竞争、效率、冒险、进取、重视个性,人格取向是能人与强人。
(四)山西人的人格特征
遗传、家庭、学校是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群体的某个省或地区的人的共同人格特征,则受文化的影响最大;而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下面结合中国人人格因素的七个维度和三晋文化的特点,简要分析山西人的人格特征。
1.积极的一面
山西资源比较丰富,人民相对容易生存(毁灭性的灾难少),加上长期生产方式交融和和民族交融,形成吸收、融合的文化特色,进而形成睿智、中庸、宽容、忍耐、节俭、善于经商理财、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山西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不得不节俭。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纵横天下,有人称山西人为“中国的犹太人”。山西人在感情上是婉约一派,在性格上是豪放一族,又有人称山西人为“北方的南方人”。在近现代山西籍名人,如徐向前、华国锋、薄一波、阎锡山、孔祥熙、傅作义的身上,这些性格特征,十分明显。
2.消极的一面
封闭的环境,毁灭性的灾害少,人的流动性小,社会交往不发达,故而形成封闭保守、安土重迁、土气、小气的特征。
3.省内各地的性格的差异与历史演变
晋北、晋中、晋南,地理环境又不一样,因而三地的性格特点又有所不同。北部粗犷尚武,中部精明重商,南部礼让文雅。
山西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和纵横家的发源地,明清时期以晋商闻名天下,从古到今,性格特点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今天,交通通讯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山西人的性格特点正发生着变化。
4.扬长弃短,促进发展我们以山西南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自豪,我们拥有过明清晋商的辉煌,但是,我们现在落后了。原因很多,既有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地处中部;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比如封闭保守。我们要发扬善于经商理财的长处,确立开放、竞争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山西人的性格得到扬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馆藏&2844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