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和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力的区别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区别
富有创造力的人大多数会觉得自己富有创造力,因此就可能会有一些创造和发明;而缺乏创造力的人大多数会觉得自己不具有创造力,因此可能就不会有创造和发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因人而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不能笼统的概括!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
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
范文一:根据词的不同词意造句7、写一个表现母爱的句子,用上“凝聚”这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写一个描写战争的句子,用上“惊心动魄”这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写一句关于“真正的友谊和知音”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造句骄傲(指不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很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和(气候不冷不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感到亲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耽搁(停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耽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鲜(〈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地址:
范文二: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用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硕果1、秋天,果树上硕果累累。2、爱迪生刻苦钻研,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真可谓硕果累累。骄傲1、班长虽然考了第一名,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仍然一如既往埋头苦学。2、当听说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时,同学们都为自己是六(4)班的一员感到骄傲。暖流1、一股暖流从南方涌来,气温上升了不少,人们纷纷换上了漂亮的春装。2、看着冒雨前来送伞的妈妈,我的心头涌动着一股暖流。倾注1、瀑布从悬崖上流下来,倾注到深潭里。2、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着老师的心血,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 凝重1、 祭扫烈士墓时,同学们个个神情凝重。2、冬日,烟台的海显得很凝重。结实1、爷爷每天坚持锻炼,因此他的身体很结实。2、这张椅子真结实,用了这么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分外1、他从不把帮助别人当作分外的事。2、月到中秋分外明,皎洁的月光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啊!滔滔不绝1、望着江水滔滔不绝地流向远方,母亲的心早已飞到了孩子的身旁。2、他一回到家,就滔滔不绝地向父母讲起在南京春游的趣闻。 闪烁嶙峋1、月球上,到处都是嶙峋的巨石。2、老牛病了,几天没有进食,显得瘦骨嶙峋。沉浸1、中秋节已过,人们仍然沉浸在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中。2、这艘船沉浸在海底已经有好几百年了阅读详情:
范文三: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用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硕果累累:(1.大的果实。 2.比喻巨大的成绩。)1、秋天,果树上硕果累累。2、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真可谓硕果累累。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1、班长虽然考了第一名,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仍然一如既往埋头苦学。2、当听说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时,同学们都为自己是六(4)班的一员感到骄傲。暖流: (1.指气温。2.比喻心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动。)1、一股暖流从南方涌来,气温上升了不少,人们纷纷换上了漂亮的春装。2、看着冒雨前来送伞的妈妈,我的心头涌动着一股暖流。倾注:(1.液体向下灌流。2.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某个目标上。)1、瀑布从悬崖上流下来,倾注到深潭里。2、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着老师的心血,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凝重:(1.厚重;沉重。 2浓重。)1、 祭扫烈士墓时,同学们个个神情凝重。2、冬日,烟台的海显得很凝重。结实:(1. 健壮。2. 坚固;牢固。)1、爷爷每天坚持锻炼,因此他的身体很结实。2、闪烁:(1.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2.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说一点留一点。)用了这么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分外:(1. 本分以外。2. 超过平常;特别。1、他从不把帮助别人当作分外的事。2、皎洁的月光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啊!滔滔不绝:(1. 用流水不断之意。2.指说话一张嘴就没有尽头,形容说话连续不断口才好。)1、望着江水滔滔不绝地流向远方,母亲的心早已飞到了孩子的身旁。2、他一回到家,就滔滔不绝地向父母讲起在南京春游的趣闻。 1.房屋的窗户上闪烁着黄色的灯光.2.她总是闪烁其词,不做正面回答。嶙峋:(1.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2.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1、月球上,到处都是嶙峋的巨石。2、老牛病了,几天没有进食,显得瘦骨嶙峋。沉浸:(1. 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2. 浸泡,浸入水中。)1、中秋节已过,人们仍然沉浸在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中。2、这艘船沉浸在海底已经有好几百年了滋味:( 1.味道。2.比喻某种感受。)1 我爱吃鸡翅的香辣滋味。2 回首小学六年,百般滋味在心头。平静: (1.安宁;没有外界的骚扰,没有动荡。2.心情平和安静。)1 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澜。 2 听了这个消息,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1有弹性2坚韧的性格1、藤是一种极有韧性的植物。2、中华民族有着一种坚韧的性格,就是这种性格让我们在磨难中锐意进取牢靠(坚固)造句 牢靠(稳妥可靠)造句 新鲜(食物没有变质)造句新鲜(空气经过流通,不含杂类气体)1、这房子可牢靠了,都经过几十年风吹雨打了。 2、您放心,这人办事牢靠着呢!3、这草莓新鲜得很,早上刚从地里采回来的。 4、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气候不冷不热: 使人感到亲切:苏州的气候温和,不冷不热很适合人居住 他的脾气温和,使人感到亲切沸腾:(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这时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气泡。2.比喻喧嚣嘈杂。)1.锅炉里的水正在沸腾。2.那边的人群沸腾起来了,一定发生了什么事。琢磨:(1.雕刻和打磨(玉石)。2.加工使精美(文章等)。)1.顽石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琢磨,就能变身为一块美玉.2.这件事该怎么办,你还得好好琢磨琢磨.回味:(1:指吃过东西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事越来越有意思。2:指经历过接触过的事重新感觉。)1.大麦茶的浓香令我回味无穷。2.音乐会上,悠扬美妙的音乐和甜美的声音让观众回味无穷。摇篮:(1. 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2. 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1、他在摇篮中甜甜地睡去了。2、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一尘不染:(1.形容非常清洁、干净。2.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1.教室被同学们打扫的一尘不染。2.这个人十分纯洁,温和:(1.气候不冷不热。 2.使人感到亲切。)1.温和的天气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记忆。心灵一尘不染。精神: (1、宗旨;主要的意义。2、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1.雷锋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2.他休息了几天,体力得到恢复,工作时精神十足。成熟:(1.植物成熟.2.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1.我家的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2.现在时机已经成熟,那么就赶快行动吧!2.李老师性格温和,犹如我的妈妈般关爱我。大方:(1.气量大,对财务等不计较.2.举止自然,不拘谨,不做作.3.式样颜色不俗气,土气.)1.张三出手十分大方,从不斤斤计较这几个钱。2此人仪表不俗,行为举止也落落大方。3.从款式、颜色、花饰上看,张倩这身衣服很大方。体面:(1.体统,身份。2.光荣,光彩。3.(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1.你这种做法有失体面。 2.好吃懒做是不体面的。3.她长相很体面。 生气:(1.表示不愉快。2.表示“生命力、活力”。1.他对奶奶的不礼貌让爸爸很生气。2.在我的用心浇灌下,快枯萎的玫瑰花一天后就显得很有生气了。尖锐:(1.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的。2.声音高而刺耳。 3.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1.这只铅笔削的很尖锐,小心别扎到手。2.深夜里,小汽车发出的尖锐的汽笛声,传出了很远。3.这个问题很尖锐,我们恐怕解决不了。阅读详情:
范文四: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1、体面:光荣;光彩。体面:得体;好看。2、分外:指超过平常指本分以外3、天真:心地单纯、直率头脑简单、容易被迷惑三、修改病句常见病句类型:1. 用词不当。如: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就要受到批评。2. 搭配不当。如: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继续前进。3. 成分残缺。如: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4. 重复罗嗦。如:他经常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5. 自相矛盾。如:队长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6. 词序混乱。如:吴厂长介绍了许多陈师傅的先进事迹。7. 指代不明。如:小强和小明边走谈,他告诉他作业已经做完了。8. 分类不当。如:菜市场里有冬瓜、黄瓜、西瓜、苦瓜等许多新鲜蔬菜。9. 不合情理。如:一串红在春风中微笑。怎么样修改病句:1.
认真地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3.
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4.
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1、 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2、 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11、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已经年过花甲。12、各位来宾参观了我校庆“6。1”的文艺节目,赞叹不已。13、大会的主席台上坐着不少来自各部门的许多领导。14、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15、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16、早晨起来,我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17、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1.
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我们的知识增加了。2.
《早春》这首诗说明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之情。3.
博物馆展示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4.
小组会上,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5.
在运动会上,小王垒球很远。6.
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7.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8.
下雨了,五颜六色的红伞成了街上的一道风景线。9.
在我们军训期间,受到教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10.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1.你的意见我基本上同意,完全赞成。12.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奔腾。13.在这次抢救森林火灾中,同志们表现得很勇敢。14.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15.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16.夏天的九寨沟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17.九寨沟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地方。18.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19.经过努力,我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20.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21.教室里响起了激烈的掌声。22.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23.大家要注意安全,尽量防止发生事情。24.我班的卫生工作是全校最好的班级。25.我们要帮助支援灾区人民的困难。26.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27.红军长征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28.为了祖国的利益,愿献出自己的一切。29.小麦成熟了,田野里的颜色一片金黄。30.我们班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31.因为学习很紧张,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愉快。32.在考试时,我一丝不苟地答卷和交卷。33.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34.我想,这本书大概一定是小红借去了。35.妈妈从街上买了青菜、茄子、豆腐等蔬菜。36.今年,我们队里的粮食、玉米、小麦又丰收了。37.解放以来,人们生活不断得到改进。38.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厂长的报告。39.看了电影《四个小伙伴》,受到很大的教育。40.无数的千千万万青少年参加了植树活动。41.同学们选我当班长是对自己的信任。42.爸爸买回了钢笔和毛笔,我最喜欢用它来练字。43.下午,六年级两个班进行足球比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44.小明助人为乐,大家都在赞颂他。45.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理想。46.农民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47.我们的张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48.大海蓝得像蓝墨水一样。49.我们要贯彻党的“科技兴国”的号召。50.激战前夕,战士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决心。修改下面一段话。游园会开始了。我兴充充地来到《吹腊烛》的游艺室。轮到我吹了,我竭力吹一口气,火苗晃动一下,没息灭。我只好在连续排队。这次吸去了上次教育,用尽浑身力气,吹去一排蜡烛。哈哈,四支腊烛全给我吹灭了。同学们来到医院,盼望生病的王老师。李明悄悄地敲了几下病房门,一会儿,门开了!病床上的王老师看到同学们来了。高兴地坐了起来,同学们看到了好几天分别的老师,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一下子围了上去,有的还轻轻地留下了眼泪。黄虹真爱劳动。在学校里,她带头经常打扫教室、走廊。在家里,她自己动手洗自己的衣服,还常常帮妈妈做家务和洗碗、扫地。在车上,她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星期天宿舍区大扫除,她又挖阴沟又扫地,重活脏活抢着干。大家都夸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陈方学习各种功课时死记硬背,即使下了不上工夫,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常常他为此事而十分苦恼。后来他改正了学习方法,注意理解,积极思考,学习成绩明显有了显著的增加。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家简单的电子游戏房。总有每天一些中小学生往哪儿钻。尽管学校多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玩电子游戏,但是有人不听。由于长期玩电子游戏,这些人的视力下降,学习退步,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电子游戏的危险真大啊!“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五名运动员像五棵出堂的子弹向前冲去。过了一会儿,我们班上的陈宁同学落在后面了。这时,我们大声喝彩着:“陈宁加油!陈宁加油!”听到我们在为他鼓净,马上加快了进度,奋力敢上。在一阵热情的掌声中,陈宁终于获得了四百米决赛的冠军第一名。春天到了,赵教师率领我们到效外活动,我们沿着一条平担的公路。十分钟过后,巍峨的山峰、辽阔的田野、曲折的小溪、别有趣味的乡间小镇。但涌现在我们的眼前。看吧,美丽的小乌在技头上快活地跳跃;色彩班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家的心都沉醉在大自然的春意图里了。看着看着,我们不有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缩写句子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一.“的”前修饰都删去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二.“地”前限制要删去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三.“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四.数量词语照样删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五.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同学们,我们在缩写句子时是要将各种方法同时综合灵活地运用的。如“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请同学们想想,要同时用到哪几种方法?缩写句子练习:1.
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2.
雄伟的大坝凝聚着人民群众的热情。3.
我们在道边高声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4.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5.
巨大的吊车轻松自如地提起千斤重物。6.
像炸弹头的震捣器发出“嗡嗡”的吼声。7.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嫩叶的柳丝。8.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9.
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10.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11.
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12.
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13.
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从远处的山林里传来。14.
白石爷爷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15.
我热情地拦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16.
伟大的祖国养育了勤劳善良的母亲。17.
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厚厚的云絮里。18.
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喜气洋洋地参加游园活动。19.
缝纫鸟辛勤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刮在附近的草丛中。20.
首都钢铁工人在节日里仍然坚守生产岗位。21.
身处于青松、翠竹、垂柳的环抱之中的小拱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22.
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对洁白无瑕的小瓷鹅。23.
一棵棵小树在寒风中顽强地挺立着。24.
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宽阔的大街上来回奔驰。25.
轰隆轰隆的火车来来回回地运载着成千上万吨沙石。26.
慈爱的母亲悄然露出一丝快慰的微笑。27.
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28.
雪白的墙上明显地有三个灰黑色的球印。29.
山羊在细细的钢丝上小心翼翼地走着。30.
为了解放隆化城,董存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31.
战士们的目光注视着沿着山坡慢慢爬上来的敌人。32.
曹操在东汉末年率领80万大军南下想夺取东吴的地方。33.
长期流亡在外,生活穷苦的马克思得到好朋友恩格斯不断资助。34.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35.
《西游记》刻划了一个机智勇敢、重情重义的孙悟空形象。36.
站在船头的曹操见黄盖的船队驶来露出了笑容。37.
长江上响起了东吴响亮的擂鼓声和呐喊声。38.
为了培养我们,爸爸妈妈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39.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40.
杭州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41.
几间茅屋的屋顶上飘拂着阵阵炊烟。42.
深红的太阳突然放出夺目的亮光。43.
我们班教室的墙报上画着一个个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红灯笼。44.
我在教师节前夕亲手为老师绘制了一张精美的贺卡。45.
雨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46.
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电影。47.
赶路的人们在这个草棚下避雨。48.
一群又一群的彩色的溪鱼在松坊溪中游。49.
我和妈妈在春节那一天看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马戏。50.
教我们语言的王老师一丝不苟地批改着我们的作业。51.
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52.
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挂满枝头的红灯笼。53.
缝纫鸟辛勤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打落在附近的草丛中。54.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55.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56.
我们是在艰难困苦的劳动中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57.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58.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59.
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60.
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一、把人物语言变成第三人称转述(或把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1、雨来机智地说:“这本书是我捡来的。”2、老红军对小红军说:“我背你走!”3、王老师对语文课代表刘丽说:“这节阅读课你们读报,我要去开会。”4、爸爸对潘祥说:“今晚我加班,你们吃饭不要等我。”5、爸爸说:“你告诉王伯伯,这里的工作很重要,我不能离开。”6、我焦急地告诉李敏:“快回去吧,你妈生病了。”7、李敏焦急地告诉我:“快回去吧,你妈妈生病了。”8、小明焦急地告诉李敏:“快回去吧,你妈妈生病了。”9、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还得请你帮忙。”10、
老师对我说:“你管好纪律,我去开会。”11、
列宁握着巴果茨基的手说:“谢谢您伴我做了这次非常有趣的野游。”12、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13、阿曼达对爸爸说:“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二、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1、
老师对我说,我下课以后去找他。2、
我对老师说,我今天下午要请假。3、
小明对老师说,他今天下午要请假。4、
小明对小亮,他还有事,叫小亮先走。5、
李明告诉老师,他叫李明,是从北京转来的。6、
王新在小队会上说,他负责帮助小玲,让她把学习赶上去。7、她对我说,她儿子今天不回家,她高兴得不得了。三、把下列陈述句变成双重否定句。1、
学校决定后天去秋游,同学们个个都很高兴。2、
这本书太感人了,你一定要看。3、
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4、
这个人就是小明。5、
外面太吵了,我只好关上窗户。6、这场电影我一定一、
把下列陈述句变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1、
月亮悬在天空。(比喻句)2、
满山的杜鹃花很红。(比喻句)3、
这里的景色真美丽。(比喻句)4、
云漂浮在空中。(比喻句)5、
我的喉咙干得很。(比喻句)6、
他很瘦。(比喻句)7、
雨下得很大。(比喻句)8、
雨在春天非常贵重。(比喻句)9、雨下得很轻,很细。(比喻句)10、他跑得很快。(比喻句)11、蓝蓝的湖水十分平静。(比喻句)12、天空的星星闪闪发亮。(拟人句)13、
蝉儿在树上叫着。(拟人句)14、
小草在风中摇晃。(拟人句)15、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拟人句)16、小树长高了。(拟人句)17、啄木鸟给小树捉虫。(拟人句)18、广场上的人很多。(夸张句)19、老虎的吼声很大。(夸张句)20、我的房间很小。(夸张句)21、礼堂里挤满了人。(夸张句)二、
把下列陈述句变成反问句。1、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2、
武松打死了老虎,这是事实。3、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
我不知道那是你的字典。5、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碧绿的草地。三、
把下列反问句变成陈述句。1、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努力学习怎么行呢?2、
看到这迷人的秋色,谁能不陶醉木呢?3、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4、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5、
这样简单的道理你不懂吗?四、
缩句。1、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3、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4、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嫩叶的柳丝。5、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6、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7、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人远处的山林里传来。9、
明亮的星星一闪闪地挂在深蓝的天空。五年级排句练习(一)理句成段的方法一般有:1、通读句子,判断段式。首先要通读一遍整个句子,看看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弄清这些句子是什么结构的段落打乱的结果,明确结构类型。判明了段的结构,就把握了重新排列的基本方向。2、再读句子,抓住标志。再读句子是,要抓住标志,如可以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空间变化及事情发展过程的词语或概括性的句子。初步理清段落的层次。3、调整顺序,通读复查。根据段式类型和明显标志进行句子排列。排列是用序号把易排的句子定下来,仔细地琢磨难排的句子,排好之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是否有不当之处,再进行调整。(一)( )晚上7点整,联欢会开始了。军乐团高奏国歌,100门礼炮鸣炮28响。( )晚上7点20分,礼花升起来了。( )夜幕降临了,天安门广场彩灯齐放。( )随后,北京市少先队员鼓乐队奏起了庄严肃穆的《献花曲》。( )在火树银花、流金溢彩的天幕下,广场上的人们翩翩起舞。( )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少先队员,把鲜艳的花篮献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看到这一切,我在心里默默祝福,“祖国啊,祝福你蒸蒸日上,繁荣富强!”(二)( )四月下旬,苹果花和其他花一样,争先恐后地开放了。( )花骨朵呈浅红色,是那样鲜艳,那样可爱。( )一眼望不到的苹果园变成了花的海洋。( )随着天气变暖,花骨朵逐渐长大。( )这无边的花海,不但招来了成群的蜜蜂,也招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观赏拍照。( )清明节刚过,苹果树的枝头就长出了无数的花骨朵。(三)( )因为那两个悬崖之间是一道很深、水又流得很急的河沟。( )让一部分人攀着岩石爬下河沟,涉水过去,再爬上那边的悬崖。( )有一次,老百姓聚集在一个悬崖上面,要架一条独木桥到对岸的悬崖上去。( )大家运来了一条又大又坚固的梁木。( )然后两边的人同时拉着绳索,把梁木拉上去,这就把桥梁架好了。( )于是,他们用绳索捆住梁木的两端,拉着一端的绳索把梁木放到河沟里去。(四)(
)清澈见底的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我家住在碧溪,这是一个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在春天雨露的滋润下,桑树抽出了新芽,整个桑园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
)河上有座去年才新建的木桥。(
)河的两岸种着果树,其中有桃树、梨树和梅树。(
)村子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只有几十米高,其实叫它“小丘”还差不多。那是我们小朋友的乐园。我们常常在小丘的林子里捉迷藏,抓“特务”,玩各种游戏。(五)(
)斑马的性情是最野的,谁要是像骑普通的马一样跨到它们呢背上去,它们准得乱蹦乱跳,非把人摔下来不可。 (
)成年的动物所没有的性格,小动物在人类的驯养下,却是能具备的。(
)但是,如果是从小驯养的斑马,却也有些居然能够驯良地被用来驾车。(
)动物从小被改性格的事情可多呢!(
)人类因为掌握了动物的这种特点,所以,动物园里,马戏班里,就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好看了。五年级句子练习卷姓名
学号一、扩句练习。1、(
)向上升。2、(
) 猴子表演了(
)节目。3、(
)吹拂着(
)柳条。4、(
)雪花飘落在(
)头发上。5、窗台上摆着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燕子加入了盛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同学们拿着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改变句子词语的顺序,使句子的意思改变或不改变(不能增减字)1、李明住在中心市场附近。(不改变)2、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不改变)--------------------------------------------------------------------3、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不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些来北京的客人很有礼貌。(不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些来北京的客人很有礼貌。(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改变)7、
来实验小学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改变)8、
他不一定来参加会议。(改变)9、小明告诉老师他看黑板很不清楚。(改变)三、仿照例子造句。1、陈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今天请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妈妈叫我,我吃饭。
妈妈叫我吃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病句练习。(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2、《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3.他穿了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4、一进幼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5、夏天的庐山是美丽的风景。6、劳动开始了,男的女的都参加,男的、年轻的干重活,女的、年老的干轻活。7、我们班的好人好事和李刚助人为乐的好事,受到了学校的表扬。8、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手拉手”的热潮。9、邻居家的小弟弟不仅年纪小,而且很懂事。10、长城、故宫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我国的名胜古迹。o11、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了自己的错误。12、老班长热气腾腾地端来了一碗鱼汤。13、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14、两个新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15、江明这学期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16、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17、他喊他出去玩。阅读详情:
范文五:根据不同的智力特征开展特长教育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1每个人的能力从小就存在差异,也就是其主体水平不一样,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不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学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知识,产生不同的情感,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特长教育。根据学生的智力特征,积极正确地帮助引导,让其特长受到尊重,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还能唤醒激活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具有语言文字智力的学生,对文字的语音、意义、韵律非常敏感,学说话,认字都较早。平时在大众场合喜欢主动表现,且爱讲故事,显示出由大脑的一个专门部位掌管并负责作出语法之类判断的读写和创造性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帮助他们参加语言文学方面的兴趣小组,主攻好的文学作品欣赏与写作,或练习外语,在语言艺术或文学艺术上可能会有较大的收获。具有声音乐感的学生,对声音敏感而且特别喜欢,极爱唱歌,平时一听到欢快流畅的曲子,就能激发一种热烈情感。在理解和音乐接受方面,有突出的潜能足以开发,右半脑的某些部分独此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说任何人都可以开发这种智力,尽管人们认为许多音乐天才生来就具有这种才能)。教师不妨让他们在学习声乐方面有一片天地,让其一展才华。具有身体运动智力的学生,跟运动员、舞蹈演员、哑剧演员和丑角演员的才能差不多。对自己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感受相当敏感,偶遇优美的体操、舞蹈甚至行路动作,都会有丰富活跃的想象。他们适合在体育场上竞技拼搏,只要持之以恒地科学训练,就会涌现多层次的优秀选手和健将。具有空间关系智力的学生,可以把视觉和空间分辨发挥得很好。往往善于在空间定位(包括从简单的找寻回家的路到复杂的航行问题),他们可以像摄影家和画家等视觉艺术家以及象棋运动员一样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在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社会调查和史况研讨等方面投入身心,力求有所成就。(责任编辑 刘凌芝)阅读详情:
范文六: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根源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根源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猜想最终成就了一个新的时代,而猜想的来源,便是那蓬勃的创造力。若非创造,我们安能见到这万家灯火的辉煌,若非创造,我们安能见到这汽车弛聘轰鸣;若非创造,我们安能以因特网的便捷了解这世界的神奇。创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李贤天下,从一无所知到探索宇宙,无不是创造在引领世界的脚印,无不是革新在开辟着新时代的到来。 青铜的冶炼标志着新时期的开始;四大发明文明快速向前迈进;《日心说》、《进化论》为人类带来了科学的曙光。蒸汽机的轰鸣为工业革命谱写了前奏曲;一盏电灯点亮了电气化前进的方向;第一台计算机的运转加快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步伐;第一枚人造卫星的发射迈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步!他们是创造的成果,是创造力凝成的精华;他们标志着旧时化的过去,新纪元的开启;创造,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动力;而创造力,便是这一切的根源!历史的印记无不证明着人类的进步是由创造力所凝集而成的。然而时下创造力的匮乏与昔日的繁盛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反差!王小谟、袁隆平等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却乏善可陈。我们有的,只是填鸭式的教育制度和早已老朽的教育方法,这就必然产生充当填鸭着的老师,视分数如命的家长和知识渊博却毫无创造力的学生。他们只知道不断重复前人的知识,善于用已知来求解未知。却不懂得如何去创造一个新的事物。我们有J-15,有辽宁舰,有J-20,有52C,有东风21D。但是,这未尝是,我们追随前人的脚步留下的印记呢?我们善于证明,却提不出一个全新的理念,这将是中华民族在未来所要面临的困境。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循规蹈矩是一事无成之母。”炮轰制度的先驱者郑渊洁如是说道。是的乖孩子永远成不了大气候、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唯有此,我们才能以火热的创造热忱来引领世界的方向、阅读详情:
范文七: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源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源:没有“精神青春期”偌大个中国没有一个诺贝尔科技奖获得者,是中国人缺乏现代科技文明创造力的一个证明。这就是说,中国人除了拥有举世无双的人口生育能力之外,在现代科技文明的生产能力即创造力方面简直是个“太监”。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傻眼,或者说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何以然?很多很多的人把根源指向了教育。原则来说这并不错——确实是教育。换言之,只有彻底改变我们当下的教育,才有望出现科技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这种看法却又是相当笼统和肤浅的,它缺乏基本的理论深度和新意。我认为,中国人难以获得科技领域诺贝尔奖即缺乏现代科技文明创造力的直接根源是个体没有“精神青春期”。一、“精神青春期”概念常识告诉我们,进入生理青春期是个体拥有生育或生殖能力即“成人”的一个标志,而没有进入生理青春期的个体则缺乏生育或生殖能力;同理,进入“精神青春期”也理应是个体拥有精神生产、创造能力即创造力——创造理性化的精神文明或文化产品的能力即精神上“成人”的一个标志,而没有达成“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则缺乏创造力。这说明,“精神青春期”是一个标志着人拥有理性精神文明或文化创造能力的概念;人类所有的理性精神文明成果,可以说都是曾经进入过“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创造出来的。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精神青春期”这个概念并赋予它丰富的哲学内涵的是旨在使人由“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现代人生哲学。?(一)“精神青春期”概念的来源现代人生哲学从逻辑上把人的精神发展分为自发性阶段、自觉性阶段和自然性阶段,认为人的精神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与个体生理发展依据生理青春期和生理更年期把人从生物性上划分的三个阶段即前青春期阶段、青春期-更年期阶段和后更年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换言之,理论上说,在自发性阶段与自觉性阶段的转折点上,应该有一个“精神青春期”;在自觉性阶段与自然性阶段的转折点上,应该有一个“精神更年期”。这样,从精神上划分人生阶段,就有了三个类似于人的生物性发展阶段的精神发展阶段:“前精神青春期”阶段的自发性阶段、“精神青春期-精神更年期”阶段的自觉性阶段、“后精神更年期”阶段的自然性阶段。简明如下:人的生理发展三阶段:(1)童年——青春期之前(2)少年、青年、中年——青春期与更年期之间(3)老年——更年期之后人的精神发展三阶段:(1)自发性形态——精神青春期之前(2)自觉性形态——精神青春期与精神更年期之间(3)自然性形态——精神更年期之后[1]——当然,我们对人的精神发展过程的这种划分仅仅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的,它与现实中个体的发展并不完全吻合。只有生理青春期的人生,充其量是在自然赋予的可能性空间之内完成了人生,这种人生无异于动物的人生;不仅有自然赋予的生理青春期,且有“精神青春期”的人生,才能超越人的生物性层面而进入属人的精神层面。对于没有进入过“精神青春期”从而没有体验过精神创造的人来说,精神创造力的说法是很抽象的,他们很难理解和领会个体进入“精神青春期”所拥有的精神创造力是怎么回事。这里用得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经典说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领会个体进入“精神青春期”所拥有的“精神创造力”这一特征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和领会。我们知道,个体进入生理青春期的标志是男子的首次射精和女子的月经初潮以及与之俱来的性意识的觉醒即生物性意义上的“成人”;与此类似,个体进入“精神青春期”的标志就应该是一次自发的、突如其来的、不期而遇的、神奇的精神创造、精神宣泄经历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精神生命的突然觉醒和豁然洞悟。个体这个精神觉醒的过程标志着,他在非生物性的意义上“成人”了。“精神青春期”在个体精神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关节点的意义。从此开始,个体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直到“精神更年期”的到来它才会退出。理论上说,一旦个体进入了“精神青春期”,则将轻易地同化、吸收并掌握人类已有的理性文明成果,使自己的理性臻于成熟,并在此基础上爆发出不可遏制的理性精神文明创造力,从而保障他在未来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冲击下一个人生的关节点——“精神更年期”。这是因为,顺利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其精神结构就完全转型为理性的“自觉性形态”。源于结构与功能的同一性关系,这种自觉性的理性结构拥有同化、吸收理性文明成果的功能,一如个体在自发性形态阶段里具有强烈的对感性事物的同化和吸收能力,如儿童对语言和艺术的模仿能力。这是一个人学习理性文明或文化科学知识的最佳阶段。现实中某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等可以说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过“精神青春期”的个体,他们在向“精神更年期”迈进的过程中,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大贡献”并获得个人的人生幸福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会像春蚕吐丝般持续不断地创造出属于自己普惠于世人的文明成果。这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明显。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牛顿的物理学、爱迪生的系列发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而那些未能真正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个体,也是根本无缘“精神更年期”的——他们辜负了造物主的良苦用心。在《轴心时代的阐释》一书中,笔者指出,轴心时代的先知圣人们普遍地进入了“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光耀人类千古的轴心文明,就是这些进入了“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后的特殊人类个体创造出来的。[2]当今社会令人棘手的所谓“青少年问题”,可以说,都与青少年缺失“精神青春期”有关。缺乏“精神青春期”,个体就很难同化、吸收并掌握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理性就不会真正成熟,就难以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这样很容易在人生之路上“走偏”——“固着”于性生理方面,因此而根本谈不上创造精神文明成果了。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说,缺乏“精神青春期”的成年人是些“多余的人”,是“精神太监”。(二)规律: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成“负相关”关系人们通常认为,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同步的、同一的、相辅相成的,因此,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成类似于数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深入的研究却表明,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这种“正相关关系”仅仅是一个暂时的片断性的现象或表象,而并非本质。如果我们抹去这层笼罩在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成“正相关”关系的表象实即假象,从完整人生本质性的角度来看,那么,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实际上是成类似于数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的。——如果这一结论是科学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这种数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称之为“规律”。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
如果这一规律被确认,那么无疑,它是对我们普遍常识的一个挑战和颠覆。
挑战常识,就是与天下人过不去,也是最容易为世人所鄙夷所不屑的。而任何挑战和颠覆常识的理论,如果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们都具有哥白尼式革命的意义。以往的历史事实都是这样。笔者所揭示的个体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具有“负相关”关系这一规律,无疑是一个挑战和颠覆人们根深蒂固的常识的伟大发现,其命运也可想而知,——即便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但是,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转是真理一样,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成“负相关”关系也是真理。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实,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成“负相关”关系这一规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它就如一张一戳就透的窗户纸。可是,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简单的现象和事物,有时候越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即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简单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只有待到被某个人轻易地揭示出来的时候,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如梦初醒: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重大的规律,我怎么就事先想不到呢?!下面我们就简单表述一下这一规律:经验告诉我们,进入生理青春期后,个体的生物性生产能力即生育能力到来了,这种能力会一直持续到个体“更年期”的到来而终止。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生育能力是呈由大至小逐渐衰退以至于彻底退出的趋势即规律性的。与之相反,现代人生哲学和经验告诉我们,个体在从“精神青春期”向“精神更年期”发展的过程中,其精神生产能力即创造理性科技文明或文化成果的能力是呈由小至大逐渐增强之趋势即规律性的。当然,人的既有的理性精神生产能力在“精神更年期”到来之后也是要“退出”的,但这种退出却与生理更年期到来之后生育能力的彻底退出、丧失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以自己发生质的转化或飞跃表现出来的:一旦个体跨过了“精神更年期”这道门槛,则其理性的精神文明生产力将为另一种全新的生产能力即一种更高级的精神生产能力——创造超越有限理性的直觉性的或“非理性”的精神文明成果——艺术——的能力所取代。这时候,一种庄子意义上的超越有限理性的“大智慧”、“大智”将诞生。也就是说,“精神更年期”到来之后,虽然人的“理性文明”的创造能力退出了,但另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创造能力诞生了。因此,在那些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个体身上,其生物性生理发展趋势即规律性与精神心理发展趋势即规律性表现出一种类似于数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的规律:生育能力由强到弱以至于无,文化知识等精神文明成果创造能力由小至大以至于发生质的飞跃。很明显,二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过,这种规律性在那些不能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个体身上却是失效的:现实中,芸芸众生一般来说身与心是同步退化的。个体生物性生理发展规律与精神心理发展规律成“负相关”关系这一规律的被发现和揭示,把人类迄今对于人自己的认识推向了一个科学的高度,其意义不可估量。可以想见,如果把这种规律性具体应用到基础性的幼儿和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甚至中老年教育上,必将使个体人生由于自我精神创造力的被发现或失而复得而发生空前的革命性的变化。正常人即身心和谐而全面发展的拥有无穷精神创造力的个体,必将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量涌现。到那时,所谓的“诺贝尔科技奖”根本不稀罕。此外,我们应该知道,因为与生理青春期到来相伴的,是个体对性快感的深刻体验——这种体验是无比快乐和幸福的,同样,“精神青春期”的到来,个体也将深刻地体验到一种超越肉体快感的快感——一种由精神文明创造力所带来的神奇感、成就感、幸福感。而且,能够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如无特殊原因,一般来说也将自然地进入“精神更年期”,从而拥有创造非理性的艺术性精神文明成果的能力。而与这种崭新的伟大创造力相伴的,当是个体对生命的最美好体验——马斯洛意义上的超越性的“高峰体验”或审美体验。这种类似于甚至高于吸毒成瘾和性快感的极度幸福快乐的“高峰体验”或审美体验,一般人是很难体验到的,而在大艺术家和宗教家那儿却是很普遍的。这就与生理更年期到来后人的性快感彻底退出大大不同了。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诚如是:上帝在为他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只有在这样的人嘴里,才能发出人生是无限美好的感慨和感恩。二、“精神青春期”概念是一个教育哲学范畴经验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进入生理青春期从而拥有自然赋予人的大同小异的生育、生殖能力,但除极个别的天才人物之外,却很少有人拥有创造理性化的精神文明成果的能力。——现实中大众普遍缺乏精神文明创造力即为证明。这充分证明,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够进入“精神青春期”。这其中必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就在教育。因此人们把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源归咎于教育是有一定道理的。(一)“精神青春期”是后天的众所周知,生理青春期是先天的、不受人控制的,随着个体的身体成长和发育它是会自发地、自然地到来的;而“精神青春期”却不然,它是后天的、受环境条件制约的,它不可能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自发地、自然地到来。
以往,由于我们缺乏关于“精神青春期”概念的意识,故在现实中,我们根本意识不到人应该拥有一个类似于生理青春期的“精神青春期”,从而也不可能自觉地、有目的地为“精神青春期”的到来提供必要的条件。正因此,“精神青春期”在人类个体身上是普遍匮乏的。这就告诉我们,探讨个体进入“精神青春期”的必要条件是多么必要。那么,个体进入“精神青春期”的必要条件又是什么呢?(二)“精神青春期”与教育个体进入“精神青春期”的必要条件?一言以蔽之,教育——主要指狭义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幼儿和中小学教育。现实中,正是教育的匮乏和不足甚至荒谬,才导致了个体普遍地难以进入“精神青春期”,从而普遍缺乏精神文明的创造力。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经验上说,人的精神的觉醒是晚于肉体的生理的觉醒的,真正意义上的性意识的觉醒不可能在个体未进入生理青春期之前达到:人得先品尝性意义上的“禁果”的滋味后才懂得文明意义上的“智慧果”的味道。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整体上迷失了本性,个体不仅没有“精神青春期”,就连自然赋予的生理青春期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变异。如,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知道的个体进入生理青春期的大致时间点女子是7的倍数14岁,男子是8的倍数16岁,甚至比较精确地知道生理更年期的大致时间。?而今,却早已面目全非了:每每见诸媒体的10多岁怀孕堕胎少女的报道就是证明。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地区人种差异确认的个体进入生理青春期的年龄大致在10-20岁之间;2010年,中华儿科学会发布最新中国儿童成长发育专项调查结果:中国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导、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丁宗一称,这个研究结论在1985年就报告过,只不过当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这就是说,3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生理青春期普遍提前了3岁,也就是普遍在11-13岁左右进入生理青春期。?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一种生物的寿命是与其生理青春期之前的时间长度成正比即正相关的。因此可以说,生理青春期的大大提前,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违反,更是我们人类个体的一个灾难。这种违反自然的现象从整体上颠覆了保持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的素朴的身体生理发展规律。这就是发展、进步、现代化的“代价”。现代社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个体的自然生理规律发动攻击:物质层面的激素的滥用,精神层面的色情泛滥。生理青春期的提早到来,会促使个体性意识的提前觉醒,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精神青春期”也会同时到来。就像生理青春期的到来需要有一个性荷尔蒙激素的增长积累过程一样,如果缺少了一个“精神激素”的增长积累过程,“精神青春期”也是不可能到来的。由于“精神青春期”一般不可能早于生理青春期到来,而今,个体的生理青春期又大大地提前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对个体来说惊心动魄、翻天覆地的生理变化,会让小小年纪的少年人猝不及防,惊慌失措,疲于应付;特别是,生理青春期的到来所带来的生理上妙不可言的极大快感,往往容易把青少年引向道德意义上“堕落”的深渊——如“早恋”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欲。如此一来,青少年的精神注意力、精力就会大大分散和消耗,“精神激素”的增长和积累就难免泡汤了。可以说,生理青春期的过早到来,挤占、延迟、转移、耗费了“精神青春期”的发展空间;反过来说,如果青少年有一个正常的“精神青春期”,则会把他们从耽于感官的欲望如手淫、早恋等不良嗜好中解放、升华出来,并可大大地减轻和缓解个体在生理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精神焦虑和压抑。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何会有“万恶淫为首”的说法了:《论语·季氏》里有孔子“少戒色”的说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也可理解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为什么会把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称之为“原罪”了:《圣经》第一章《创世记》中把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称之为“原罪”。由此,人们往往误以为基督教是在心理精神的意义上反对人吃“智慧果”。这是非常荒唐的望文生义。其实,《圣经》的本意是指未成年人不应该过早地尝试“偷吃”性经验意义上的“禁果”。[3]
当下,由于教育,特别是幼儿和中小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科学,难以让个体增长和积累起足够导致“精神青春期”突破的“精神激素”,从而使得现实中的青少年不可能达到“精神青春期”的临界点,而出现普遍的温吞水状态的“精神阳痿”现象。当然,当下的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科学,又是由我们当下以升学和就业为目的的急功近利的高等教育目标决定的。——这里必须指出,那些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的个体,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普遍地进入过“精神青春期”,事实上,他们与没有考上大学的个体之间的差别是“量”上的,而非“质”上的。须知道,幼儿和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融“冰”——融解先天的自发性精神之“冰”,否则,就难以收获后天理性的自觉性精神之“水”。在现代人生哲学中,笔者把自发性比喻为“冰”,自觉性比喻为“水”,自然性比喻为“汽”。而这个融“冰”的过程,除了方法上要有循序渐进、“日凿一窍”的耐心之外,最最要紧的是在内容上要给予青少年充分的系统性的“母乳”喂养,即“传统文化”教育,而不能一味地喂给青少年“洋奶粉”,特别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要讲究“均衡营养”。只有如此,才能把祖先遗传给每个个体的自发性精神能量充分地表达、实现出来,同时转化为自觉性的理性能量。这一步,是个体顺利地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这种以达成“精神青春期”为目标的幼儿和中小学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古代传统教育中启蒙性的所谓“蒙学”教育,但又是添加了“洋奶粉”即西方文化的综合性教育。这种教育,理应贯穿于个体“精神青春期”之前的整个生活学习过程之中,它完全不同于单纯应试性的知识性、技巧性教育。当下,人们对我们的早期教育内容上过分重视“洋奶粉”即西方文化的现象已有所警惕,同时,对缺乏“母乳”即传统文化的现象已有所意识并力图改变之,但在另一个方面即教育方法上却往往背道而驰。我们很多家长在教育商人和不懂教育的教育者的鼓动诱惑下,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按照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恨不能“日凿七窍”,“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导致望子成龙的悖谬。个体大量的自发性精神之“冰”不能有效地融化,从而缺乏自觉性精神之“水”,这就从根本上阻碍,至少是延缓了青少年进入“精神青春期”的时间。正因此,很多本应在中学阶段对理性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少年人,却往往表现出厌学情绪,相反,他们却会对网络游戏成瘾,对性成瘾,等等。可见,“精神青春期”概念与教育直接相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哲学概念。三、作为教育哲学范畴的“精神青春期”概念的意义“精神青春期”之于个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一点也不逊于甚至更重于生理青春期对于个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前者保证了人类种族的生产繁衍和兴盛,后者则保证了人类文明的创造继承和繁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精神青春期”概念的创造,对于人类及其个体来说,具有开天辟地的价值和意义。不过,这种无与伦比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教育方能真正实现出来。换言之,对于现代人来说,个体的“精神青春期”是“精神青春期”教育的结果。?——“精神青春期”概念作为一个教育哲学范畴的意义就表现在它对具体教育目标的指导作用。
众所周知,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因此,理想的教育目的或目标无疑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世界各国都大同小异。当下,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一般来说是明确的、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6]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7]但不容否认的是,我们宪法和教育法中所规定的这种教育目的又是笼统的、一般性的,而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都是具体的,即分为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很遗憾,我们国家并没有规定具体教育的目标。正因此,这种笼统的、一般性的教育目的就很容易为现实中的具体教育实践所架空——事实上它已经被现实中以“升学”、“就业”为目的的功利性的“应试教育”所架空。这说明,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教育目的,只能保证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是难以具体操作的。除了社会其他原因之外,由于具体教育目标的不明确,因而常常使得我们的具体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只能无奈地、被动地以“应试教育”来跟随、适应社会潮流。而这一缺陷和不足,却可以由“精神青春期”概念给予弥补。“精神青春期”概念直接为具体教育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即方向性指引:(1)幼儿和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领个体达成“精神青春期”。具体内容和方法我们在前面已有所论述,就是要以循序渐进、“日凿一窍”的耐心,给予青少年以“母乳”即传统文化为主,“洋奶粉”即西方文化为辅的“营养均衡”的全面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继承、吸收前人创造的知识即整个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严格来说,学生没有完成这个过程,是不能“毕业”的。(2)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指导学生找到一种可行的使“精神青春期”的创造性能量充分地释放和实现出来的具体途径或方法。这期间必须注意的是,要教育学生决不能急于求成,从而造成“伤仲永”即“透支”的悲剧性后果。这就是说,知识性教育应该在高等教育之前就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继承、发展前人创造知识即整个人类文明成果的方法的过程。不难看出,至于创造,那几乎完全是在高等教育之后的事情了。严格说来,这个过程没有完成,是不允许“大学毕业”的。不过,鉴于我们现实高等教育中的个体多数并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青春期”,故,当务之急并不是指导学生去探讨释放和实现“精神青春期”的能量的途径或方法,而是“补课”——补“精神青春期”之课。因为没有能量谈何释放?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方法的学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也可以解释当下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仍不得不普遍延续中学式的知识灌输教育的原因了。——当然,我们以上的探讨是理论上的,理想性的。但正是理论的理想性为我们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引。针对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普遍缺乏创造力这一可悲现实,或许,“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这,就要求我们把“精神青春期”概念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哲学范畴来研究。除此之外,可能很难找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了。因为,只有把“精神青春期”概念提升到教育哲学范畴的高度,才会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并彰显其无与伦比的价值和意义。而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则一场空前绝后的教育革命就是不可避免的。阅读详情:
范文八: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源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源:没有“精神青春期”偌大个中国没有一个诺贝尔科技奖获得者,是中国人缺乏现代科技文明创造力的一个证明。这就是说,中国人除了拥有举世无双的人口生育能力之外,在现代科技文明的生产能力即创造力方面简直是个“太监”。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傻眼,或者说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何以然?很多很多的人把根源指向了教育。原则来说这并不错——确实是教育。换言之,只有彻底改变我们当下的教育,才有望出现科技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这种看法却又是相当笼统和肤浅的,它缺乏基本的理论深度和新意。我认为,中国人难以获得科技领域诺贝尔奖即缺乏现代科技文明创造力的直接根源是个体没有“精神青春期”。一、“精神青春期”概念常识告诉我们,进入生理青春期是个体拥有生育或生殖能力即“成人”的一个标志,而没有进入生理青春期的个体则缺乏生育或生殖能力;同理,进入“精神青春期”也理应是个体拥有精神生产、创造能力即创造力——创造理性化的精神文明或文化产品的能力即精神上“成人”的一个标志,而没有达成“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则缺乏创造力。这说明,“精神青春期”是一个标志着人拥有理性精神文明或文化创造能力的概念;人类所有的理性精神文明成果,可以说都是曾经进入过“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创造出来的。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精神青春期”这个概念并赋予它丰富的哲学内涵的是旨在使人由“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现代人生哲学。?(一)“精神青春期”概念的来源现代人生哲学从逻辑上把人的精神发展分为自发性阶段、自觉性阶段和自然性阶段,认为人的精神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与个体生理发展依据生理青春期和生理更年期把人从生物性上划分的三个阶段即前青春期阶段、青春期-更年期阶段和后更年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换言之,理论上说,在自发性阶段与自觉性阶段的转折点上,应该有一个“精神青春期”;在自觉性阶段与自然性阶段的转折点上,应该有一个“精神更年期”。这样,从精神上划分人生阶段,就有了三个类似于人的生物性发展阶段的精神发展阶段:“前精神青春期”阶段的自发性阶段、“精神青春期-精神更年期”阶段的自觉性阶段、“后精神更年期”阶段的自然性阶段。简明如下:人的生理发展三阶段:(1)童年——青春期之前(2)少年、青年、中年——青春期与更年期之间(3)老年——更年期之后人的精神发展三阶段:(1)自发性形态——精神青春期之前(2)自觉性形态——精神青春期与精神更年期之间阅读详情:
范文九:寻求创造的形上根据作者:陈改桃《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 2001年04期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01-0082-04一、“创造”观念的历史缘起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中华民族,虽然在几千年的人类征程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但在中国近代以前,“创造”这一观念却一直排列在思想“异端”的行列里!雄踞思想殿堂主导地位的则是以“天命”论为中心的传统价值系统。这种状况与现实经济、政治层面的专制主义封建王朝的封闭性的宗法统治是一致的。近代中国,在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中国国门的同时,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他们不得不开始思索: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中国近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于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爱国思想家、改革家,开始试图在观念(如龚自珍)以及现实政治制度层面寻求救国之道。他们都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畅言创造,但在“天命”论的思想未失去其物质承当的时代,失败是注定的(不管是制度变更还是思想体系、价值系统转换)。同时,新旧价值体系的更迭无法实现。当然,作为传统价值系统中的异端分子的“创造”观念也无法升华为普泛性的价值观念,只能存在于某些先驱者的思想中或“百姓的日用不知”中。前者的努力虽未能使“创造”意识超越传统而获得独立,但也为其从传统意识中剥离奠定了基础。辛亥以后,伴随着清封建王朝的覆灭和规模日益浩大的西学东渐的凌厉攻势,以“天命”论为中心的传统价值体系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而终于解体,但新的价值体系却并未随着旧的价值系统的崩溃而建立。所以,辛亥以后的中国思想界,“充满了各种彼此不同的观念和理想的冲突,各种思想流派都试图建构普泛性的价值,但主导的倾向是对传统的批判,是与传统的断裂。在此种精神背景下,‘创造’……作为面对未来建构新的具有普遍性的民族价值的唯一方法,而得到普遍的推崇。”[1]P130另外,西方哲学的输入,也成为“创造”价值确立的外来文化背景,其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有尼采、柏格森和罗素。于是,经过几代先驱思想家、革命家的努力,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创造”终于真正上升为价值,成为我们“现代精神传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虽然其立足点是“昌明东方学术”,属于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但他同样推崇“创造”,宣称:“吾之为学也,主创而已。”[2]只不过,他所说的“创造”与其它流派如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不同,有其独特之处。二、熊十力的创造观相对于自由主义者如胡适把“创造”理解为理性的、不断渐进的过程,以及激进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侧重于“创造”的飞跃性,强调创造过程中的主体意志的地位,突出创造的个性化特征,熊十力则着力于在其心本论的基础上为“创造”观念提供本体论和宇宙论的论证,从而为“中国人的精神结构注入了既有现代性又符合人的自由本性的动力方式”[1]P140。他认为,创造是生命的本质而且是没有止境的;对宇宙本身而言,创造是宇宙进化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有计划的,非盲目冲动的;对个体而言,创造是成人之道的必要环节,而且与复初、返归本心相反相成;对社会而言,则是社会臻于理想及其理想实现的必要途径。1.创造是生命的本质,是刹那刹那新质旧质的连续更迭,是没有止境的熊十力认为,本体(吾与宇宙万物同体之体)万理赅备,万德具足,内涵丰富,意蕴难穷,故而从不同的角度讲,本体可称为心、意、识多名。其中有定向的意,也称为生命,所以,生命也指本体。他说:“心体万物而无不在,本不限于一身也。不限于一身者,谓在我者亦即在天地万物也。今反求其在我者,乃渊然恒有定向,于此言之,则谓之意矣。定向云何?谓恒顺其生生不息之本性以发展,而不肯物化者是也。故此有定向者,即生命也,即独体也。依此而立自我,虽万变而贞于一,有主宰之谓也。”[3]P113-114本体的本性是刚健、精进、向上、不可物化,顺着本体的本性发展,就是生命的显发,也是人生的价值、意义所在。其实,所谓生生不息、不肯物化、精进、向上就是创造。如熊十力所说:“人生唯于精进见生命,一息不精进即成死物,故精进终无足也”,“精进者自强不息,……日新而不用其故,精进而无所于止”。[3]P149何谓生?“恒创恒新谓之生”;何谓命?“自本自根之谓命”。[3]P535恒创恒新,日新又日新,日新且不留其故。这就是熊十力所言的“创造”,创造之源在于本体本身,即生命本身,无创造不可谓之本体,非本体则不会有创造之“恒”,也无有刹那刹那连续的蜕故创新。换言之,创造过程是连续的旧质消亡和新质产生,不承认事物有质的稳定性。所以说,创造是生命的本质,且这种创造无有止息。创造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人生意义彰显的支柱。2.创造是宇宙进化发展的动力创造是宇宙进化发展的动力,且这种动力非盲目冲动的乱撞,是有计划的,不过这种计划非如目的论所言的预定计划。这种计划性体现在:生命、本体显为万物,万物虽不齐,但莫不各葆其正,以及宇宙发展过程的定向性两方面。这也是熊十力的生命哲学与西方生命哲学如柏格森的创化论的一大区别,也可说是熊十力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修正。这一修正,使熊十力在伸张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又与其同时代的唯意志论者划清了界限。在柏格森看来,创造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他认为,生命冲动的过程是意志的一种自动过程,无论自然规律还是理性规律都是不服从的。所以柏格森“生命”中的创造是任意的、盲目的、偶然的。当然,两者在创造是宇宙进化发展的动力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正如熊十力所说:“生命论者,其所见,足与新论相发明者自不少。”[4]援引西学而复兴传统儒学是现代新儒家的共同特色。在第一代现代新儒家中,他们之间的差别也正在于熊十力侧重于对西方生命哲学神解妙悟,将其基本精神融入儒家思想,并非如梁漱溟先生将二者直接比附。这也是熊十力哲学的一大特点。熊十力从柏格森生命哲学中引入了创化、创进等“创造”概念,理解其精义,但又有所修正。在熊十力看来,本体或生命一步步向前创进,即具体表现为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最后到人类及其心灵的产生,这是无意识的,带有偶然性的。换言之,生命、本体显现为大用流行,只是唯变所适,盛得不容己,非人为有意造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创造是一种任意的、盲目的冲动,事实上,在本体、生命的整个创化过程中,生命又恰恰带有目的性,只不过这种目的论非是那类以为宇宙按一定目的而展开或者以一终极状态为目的理论。他申言自己的目的论是某种有限的目的论:宇宙本身无所谓意向活动,但宇宙过程却非是盲目的、无规律的冲动,这可以叫做某种计划性或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或计划性体现为:生命显为万物,虽未有预定的计划或目的,但万物之成莫不各得其正,曲尽其妙,井然有秩。他说:“生命者,自其为全体而言之,只是唯变所适,决没有如何去构造物的预计。自其为全体而有分化言之,则生命表现于其所不期而成之物质中,即成为各个独立的生物时,乃用物而能随缘作主,因以见其有计划或目的。前面所谓无预定计划,而又未始无计划者。至此,则其义蕴已竭尽无余。”[3]P534同时,这种目的性或计划性也体现在创造的进化趋向中,熊十力将《大易》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与近代的进化观念结合起来,阐述宇宙的发展法则:进化中包涵循环,循环中体现进化,宇宙的发展进程体现为合乎规律地螺旋式上升运动。这一点也使熊十力同柏格林、叔本华以及梁漱溟、张君劢等唯意志论者划清界限;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熊十力超越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使其“新唯识论”具有传统儒学的特色。3.创造是成人之道的必要环节和社会臻于理想的必要途径在熊十力看来,本体的特征是寂和仁。寂,非空义,乃言本体无形相,无方所,无质碍,超绝时空;仁则言其生生不容己之德,即精进、向上的本性。本体乃吾人与宇宙同具之本体,不可剖分,不分内外,是绝对的大全、统一的整体。所以,与宇宙相通的人生,其本质也在于创造:“故有生之日,皆创新之日,不容一息休歇而无创,守旧而无新。使有一息而无创无新,即此一息已不生矣。”[3]P105-106也正因为本体是绝对的大全,万德赅备,所以,它又是人生创造的归宿地。他说:“故创新者,乃于戕贼之余,反求其本有生命力萌蘖仅存者,即本心微露处,……体认乎此而扩充之,任保之,由此精进而不息,则寝长而充实矣。涵养而常新,则日盛光辉矣。”[3]因而“极创新之能事,亦只发挥其所本有,完成其所本有,要非可于本有者有所增也。……故谓之复初耳。”[3]P106所以,在熊十力这里,创造、创新也就是复初,返归本心,二者是相反相成的。创新就人能而言,没有创新,天性本心(即本体,对身而言名之为心)为形气之私所障蔽,不得显发,无有自由、人生价值、希望、意义。创新就是把本有生命力从形气俱始而来的徇物之惑(即从人的身体器官存在出发执着小己而追逐物质利益)的戕害下解放出来,使生命本体得以呈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复初。以此为学理依据,熊十力展开了他的“性修不二”的关于成人之道的人生理论。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对传统儒家的损益沿革。熊十力认为,“性修不二”是成人之道的原因,其中“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3]P622,天即人固有的本性,在这里指与宇宙相通的生命本体,但却被形气之私障蔽,不得显发;人即后起创起的净习(虽属人为,但仍是本体的流行不息),并涵养、保任之,令其发扬光大,以使本体显发。从而使人达到天人合德,于自然界之生生化化、永无止息处见吾人生命之生生不容己之德,从而证得本心、仁体。这个涵养、保任并令生命本体发扬光大的过程亦名之为“修”。修即修行,又称工夫。谈工夫,说修养,在传统儒家中并不鲜见,尤以宋儒见长。但熊十力“性修不二”中的“修”与宋儒(不论是“问道学”的理学派朱熹,亦或是“尊德性”的心学派大儒王阳明)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说是方向上的不同。宋儒重在克己、“灭人欲”,是在做“减法”;熊十力则意在“自创”,是在做“加法”。他说:“他们以为只把后天底染污减尽,天性自然显现,这天性不是由于创出来。若如我说,成能才是成性,这成的意义就是创。而所谓天性者,恰是人创出来的。”[2]他批评宋儒“多半过恃天性”;而他则吸取了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的成性说及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论思想,把两者加以融合形成其“成人之道”的理论,即通过创起净习、变染成净的创造过程,人人可以达到理想人格,即所谓“圣人成能”。可见,创造是个体实现自由,发展、完善个性,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环节。个人如是,社会亦如是。只有通过创造,人们才能改变不良环境,使社会日益臻于理想。他说:“社会的种种模范,固然限制了吾人的生命,但是我人如果不受他底固定的不合理的限制,尽可以自强起来,自动起来,自创起来,破坏他底模范,变更他底限制,即是另造一个新社会,使我和我的同类都得展扩新生命。”[2]在这里,他把改造、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规范,创造合理的、“各个人任他底意志和思想技能自由的充分发展”的、“发育完全”的新社会的自主权赋予了社会主体,并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改造,这使他的“创造”观念超越了玄理思辨的人的自我道德修养的畛域而步入了社会。这一方面为他的“创造”观念赋予了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使他的理论突破了文化保守主义的范围,这同样也是传统儒家所没有的,因而也为其哲学体系涂上了一抹近代色彩。4.创造观念的宇宙论——本体论论证在熊十力的理论中,创造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质,成为宇宙进化,人与社会完善、进步的动力,是因为创造之源在本体,即在本体本身的生生不容己的盛德。熊十力的“翕辟成变”理论为他的“创造”提供了本体论的论证。按照“新唯识论”的宇宙论——本体论设定,万物本源和我的真心,同为一大生命,都可以称作本心。它既是虚寂的,又是生化的,通过“辟”和“翕”这对相反相成之倾向的永恒矛盾运动,显发为大用流行。其中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翕,即摄聚物化的趋势,由此形成物质世界;一方面是辟,即体现在本心本性的刚健不息、精进向上、不肯物化的趋势。两者的关系是:翕以显辟,即物质仅仅是显发精神力量的资具,没有翕,本心的力量浮游无据,无法体现;辟以运翕,即精神借物化以显示其作用力,又不断战胜物质,由此体现精神的不断的创新力量。由翕、辟的相反相成,从而推动宇宙大化生生不息之流。也就是说,辟的本性就是不断的精进向上、不断地创新,以使自己不被物化。这样,宇宙才有了从无机物而有机物而人类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哲学家才有了极深刻、极精微的见解,科学家才有了极奇特的发明创造,……世界才可以有进步。这样,熊十力用心本论的辩证法,为“创造”观念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三、结语熊十力的“创造”观念的提出和阐发,赋予了创造主体以最大的主体能动性和自由意志,这在以机械决定论和目的论(科学派所持观点)宰制人生的年代无疑具有纠偏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但由于其忽视和贬低外在自然界客观真理和客观规律,导致他的创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的发挥缺乏现实对象而陷入了玄学思辨;同时,也使他的创造观念多局限在个体主体的自我道德修养的道德实践领域,没有产生科学的社会实践观念,导致他的创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失去与现实社会沟通和连接的桥梁。再者,由于熊十力所说的创造,其主体是个体,非群体。所以,即使在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和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使他的创造观念逸出了道德领域而步入社会,但由于没有改革社会的现实性主体,因而也只能使个体主体对社会的创造性改造限于抽象的应当。所以,熊十力的创造观中虽然充满了创造的活力和创造的战斗力,催人奋进,能给人以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和改造社会的无限启迪,给人的精神结构中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但由于其唯心主义的心本论的实质,只能是以片面的、抽象的形式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发展。因而虽较之同时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在某些方面是合乎时代潮流的,但较之其同时代兴起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创造建立在群体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具有现实性的客观创造则是大大落后了。收稿日期:作者介绍:陈改桃(1969-),内蒙古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讲师。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062阅读详情:
范文十: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资讯比创意更重要。一.广泛性。资讯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短时间获得的利用的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每天关注的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和学术等等这些信息都是资讯。二.重要性。为什么说它重要,大家不会忘记2008年一月下旬开始,我国因受长达一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一点七七亿亩,绝收二千五百三十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二点六亿亩;倒塌房屋三十五点四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一百一十一亿元。以及百年一遇的汶川8级大地震,地震造成死亡失踪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震动了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那一双双失去与外界联系而几乎绝望的眼神,是人民战士无法获得更多有用信息而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资讯我们是那么的无助与脆弱。没有及时的资讯,泰坦尼克号与冰山有了死亡之吻。还能有什么比危及到生命更总要的吗?三.生活必须性。知道现在什么网站点击率最高吗?是美国google。因为它是世界最大的资讯网站。找了好长时间也没看到有“创意提问1.请问反方创意的基础是什么?源泉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对方辩友谈了很多创意给现在经济带来了很多价值,我想请问对方判断一个创意的价值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请对方正面回答。2.知识经济将传统教育推到产业前沿,知识老化的周期不断缩短,人们无法满足小学、中学、本科、硕士、博士等阶段性学习,学习将成为终生行为。请问对方如何用创意来解决这一难题?3.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解决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更多时候找谁,不就找百度,找谷歌吗资讯吗?难道寄希望于自己创意吗?当你去找工作面试时,看的是什么,是你的学力,换言之就是你驾驭有用信息的能力,有看你是否创意的吗,有也看不见。自由辩论对方认为创意比资讯重要,那么你来学校的目的是来获得新的有价值信息知识还是来创意的呢?创意若不需要资讯作为载体,大量有用信息的掌握,怎么爱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常规哲学,而不是那整天冥思苦想封闭在庙里的和尚?广告创意是给不少厂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是建立在资讯上,你广告再有创意,产品再多。如果我们不知道信息,那你就等着通货膨胀去吧!创意是智慧对接,是思维碰撞。是谁那有创意,想到了利用原之能,还思维的碰撞,明明就是日本和原子弹的碰撞。反方一再强调创意重要,我们如何去创意,你以为是嘴里衔灯草,爵得轻巧。夏天的闷雷,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可是不行的噢。资讯就好比商机,而商机我们就把它理解成为业务, 没有业务,要创意有何用?
创意只是天上的流星,美丽但短暂,创意是昨天的奢侈品,今天的成品,明天的垃圾品。再美也是昙花一现。陈词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 感谢对方辩友精彩深入浅出的辩论,好的创意和资讯乃是落霞与孤鹜齐飞,但我最后我认为,谁更重要,资讯这边独好。资讯就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创意就是对这些认识的选择并利用。 其次,资讯是创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资讯,创意的能力和结果,根本就无法产生和发展。再次,具体创意的对象,是具体的资讯。任何具体的创意,都是根据具体资讯去选择行动方案,都是围绕具体资讯去选择行动方案。不然的话,就是慧眼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言以蔽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所谓创意,不过就是“料敌如神”。所谓创意,不过就是“抢占先机”。所谓创意,不过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明智。只要有足够的资讯,任何明智的人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只要缺乏资讯,那么任何明智的人都只能被迫无奈的去瞎蒙和撞运。谁有了足够全面的资讯,谁才能够料敌如神。谁先有了足够全面的资讯,谁才能够抢占先机。或许说,料敌如神不是要靠预测吗?抢站先机不是要靠洞察一切吗?是的。但是,料敌如神、洞察一切,正说明了资讯更多、更确切。谁的资讯更多、更确切,谁就可以自然而然的作出更加适当的选择,除非他是傻瓜了。没有资讯,创意就完全是空想了。所以我方认为资讯比创意更重要。 反方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创意重要,辩论了这么长时间,你我拿的不都还是昨天的资讯吗?本来期待你们会带上你们的创意,可结果呢,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和我一样感到略有些遗憾!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象力和创造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