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新生如何缓解入园焦虑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
  原标题:如何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
  编者按
  金秋九月,又到了小班新生入园的时候,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入园恐惧,每天哭闹,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常常束手无策。对幼儿教师来讲,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一种挑战,不仅要想方设法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以配合教师尽快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会对幼儿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其身体的健康,而且早期的过分焦虑还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诸多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宾晓亮
  2到3岁的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入园分离焦虑。幼儿分离焦虑的形式主要有哭闹、哭闹伴随着喊叫(如: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哭闹伴随着动作(如:一边哭闹一边蹦跳或敲打桌面)、不停地问问题(如:妈妈去哪里了、妈妈什么时候接、我们要干什么)、静坐发呆(静静坐在凳子上发呆、不哭也不闹,有时会看着老师或教室的某个地方)、拒绝游戏、拒绝进餐、拒绝交流、拒绝睡觉等。
  已有研究表明,分离焦虑会对幼儿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其身体的健康,而且早期的过分焦虑还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诸多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根据幼儿产生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幼儿基本需要的缺失、正确认知的缺失、依恋对象的缺失、情绪的抑制,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
  幼儿入园之初,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教师和小朋友,以及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规则等,都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案例1.固定幼儿的座位,给孩子一个暂时的“家”
  在孩子入园前贝贝班老师在每张桌子中间贴上一张大水果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座位。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三天下来,孩子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且在一周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孩子在进教室门的时候还哭着,但老师接过来回到自己座位的时候,他似乎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很快停止哭泣。班上还有两位小朋友每次老师领孩子集体去洗手或去外面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安,立刻哭泣,特别是孙家强小朋友,一离开座位就会哭起来,足可见固定的座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座位引发同伴间的矛盾。
  案例2.聊聊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聊天对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依恋情感。王老师是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每次她与孩子们聊完天,哭闹的孩子总会停止哭泣,不哭的孩子也能和她产生积极的语言互动。王老师说:“首先要蹲下来和孩子在相同的高度,眼睛要和孩子交流,要和蔼可亲,还可以加以动作,如搂着孩子,和孩子说话。”因此,教师在和孩子聊天时要真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他们才会有兴趣和教师交流。
  建立对幼儿园生活的正确认知
  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对陌生环境、人员和幼儿园生活常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不信任,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因此教师需要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合理的认识。
  案例1.给予及时应答,减少孩子的错误认知
  当孩子哭泣并一遍又一遍不停地问“奶奶去哪里了”“妈妈什么时候接”时,我们该如何应答?张田宇小朋友就是这样的,他并不会不停地哭,而是跟随老师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每隔几分钟就会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我奶奶呢?”开始老师的回答是:“奶奶在来接你的路上呢。”他听完之后,面部表情很放松地继续活动。但过一会儿又会过来问同样的问题:“奶奶什么时候来接?”后来,我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回答看看孩子的反应,说:“奶奶去买菜了”,有时候说“奶奶回家了”,不同的回答,孩子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一定要奶奶来接,他需要的只是老师的一个应答,知道奶奶并没有“消失”、“不要他”,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他不为此彷徨和焦虑。
  案例2.提前告诉孩子活动的安排,让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湘湘小朋友经常问:“老师,吃完饭干吗呢?”“睡完觉干吗呢?”“然后呢?”孩子不断地问老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在陌生的环境中,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焦虑。教师可以在孩子吃完早餐之后就告诉他们今天的大致安排,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而且孩子也很想知道:“我和亲人分开后,要怎样才能见到他们。”
  建立幼儿在园的依恋对象
  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的时候,幼儿还未与教师、同伴建立依恋关系便产生焦虑。因此教师应该尽快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
  案例1.抱一抱,给孩子一个依恋的怀抱
  孙家强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宝宝,第一天来园的时候,家强情绪很不稳定,不停地哭,并喊着“妈妈接,妈妈接”,看到他小小的样子,又不停地哭泣,我便抱着他,当我抱他的时候,他哭着说:“奶奶接。”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让他趴在我的肩上,一只手搂着他,一只手轻轻拍着他的背,拍着拍着他不喊了,也不哭了,但我依然能听到他的抽泣声。两分钟后,我感觉他的头重了,然后他的腿软了,他已经完全把身体放松地趴在了我的肩膀上,用两只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当我们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们抱在怀里时,幼儿得到了安全感的满足,并感受到被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家强哭闹的时候,他不再说“奶奶接”,而是说“老师来,老师来”,可见,他已经开始对教师产生依恋。慢慢地,他在老师不抱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焦虑不再那么明显。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当哭闹的孩子较多的时候,当孩子还没有和老师熟悉的时候,拥抱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
  案例2.有趣的游戏,建立幼儿对教师和同伴的依恋
  当大部分孩子已经不哭闹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安抚的方式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了。这时教师需要组织丰富的游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还能在游戏中动起来,并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和依恋,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如和小朋友开火车,讲故事,听音乐,作律动等。
  让幼儿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情绪心理学》提到,“适宜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抑制力,不适当的限制和说教则会引起过多的抑制,压抑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不适当的教育使儿童不能在感情上与教育者相通,从而使儿童在感情上受挫,进而有可能导致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而且压服还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不能采取强行手段或吓唬孩子。
  案例:偶尔的不予理睬,让孩子发泄一下不安的情绪
  雯雯是班上最大的孩子,个子也很高,据她的妈妈说她的脾气有点急。来园的第二天,她情绪很激动,跑到教室门口边哭边拍门,我想把她抱回来,但是她很抵触,我根本抱不动。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立即走近雯雯,她和我说:“先让她发泄一下,孩子的情绪需要发泄出来。”大概5分钟之后,王老师走到雯雯身边,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把孩子领回座位,然后进行安慰:“妈妈会接你的,中午吃完饭就会过来接你。”她的情绪很快就没有那么激动了。有的时候,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教师不一定要采取措施,在一旁观察,让孩子发泄一会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让每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中国教育报 单位:高等教育研究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个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聘员工?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摘 要 幼儿分离焦虑及表现,“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和依恋对象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刚刚入园时每名幼儿或轻或重都会有分离焦虑。因此,家园共同努力,做好新生入园前后的准备工作,减轻幼儿分离焦虑,尽快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 新入园幼儿 分离焦虑 家长 适应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每学期新生入园时,在新小班活动室里总会听到幼儿的哭喊声,“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或见到幼儿缠着家长不愿留下,这种在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焦虑、睡眠不安、哭闹、发脾气、攻击他人、拒绝进食、沉默、依恋某位教师等。分离焦虑如果过于严重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学者陈鹤琴认为,分离焦虑是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分离焦虑是每个入园孩子必然经历的情绪反应,专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孩子的第二断奶期”。   1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1.1家庭及个人因素   1.1.1对幼儿过度溺爱,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我园新生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情况调查显示,幼儿在家独立性较差,生活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如幼儿吃饭、穿衣、入厕大部分需家长帮忙完成的约占七成,自理情况较好的幼儿仅占三成。当他们走进幼儿园,面对大量必须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必然会产生焦虑。上洗手间不会穿脱裤子,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或者撒得满地。面对全班幼儿,教师也不能专一照顾,这样使幼儿更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1.1.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差   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与同龄人相处机会减少,在与其它幼儿交往时,家长过度的保护,使幼儿难以学习到同伴之间交往的经验,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社会性发展缓慢,有时存在集体适应障碍,势必会使幼儿产生社会性焦虑。   1.1.3幼儿自身心理因素   幼儿出生后即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亲密依恋关系,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幼儿便产生不安全感,担心依恋对象一再回来,就再也看不见了,从而产生分离焦虑。性格内向的幼儿表现更为强烈,性格外向的幼儿愿意主动与人交往,较易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表现的强度较弱。   1.2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差异   幼儿离开他所熟悉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所有房间、物品是陌生的,与其交往的小朋友和老师是陌生的,而且全部需要由自己一个人来应对这个完全陌生的集体,失去了家长的帮助,失去了家长的细心照料、百依百顺,学着分享他人的关爱,而且还要受到幼儿园秩序和纪律的约束,生活习惯也要遵守一定的常规要求,如自己穿衣、吃饭,按时午休,分享与等待。当幼儿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便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排斥心理,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人及熟悉的环境。   2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2.1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2.1.1家长方面   (1)给幼儿做必要的心理准备,提前告知幼儿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平时多谈谈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可以请认识的已入园的幼儿讲讲幼儿园里的故事、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美好的印象,增加他们上幼儿园的意愿。   (2)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在入园前,培养幼儿有规律的生活,按时吃饭、起床、午休,以便其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注意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在集体生活中才能使幼儿更加独立有自信,从而减少分离焦虑。   (3)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带幼儿走出家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幼儿在与不同的人群接触时,通过交谈、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更加自信,愿意与陌生人交往,建立安全感。   2.1.2幼儿园方面   (1)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在新生入园前,教师要对每位幼儿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幼儿详细情况,如幼儿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情况等等,做好家访记录,以便于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与幼儿互动,相互介绍,通过交谈、拥抱等与幼儿的接触,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消除家长自身的担心与焦虑。向家长发放入园须知,使家长有目的的对幼儿的不足进行指导,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能配合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工作。   (2)入园前的体验。在开学前,由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参加入园体验活动,熟悉幼儿园环境,与教师及同班的小朋友之间相互认识,一起游戏、就餐,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幼儿逐渐适应并融入了幼儿园这个大环境, 感到轻松、快乐,从而激发起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及向往。   2.2入园后班级工作   班级要创设充满童趣、舒适的环境,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爱好及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及各个区角,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喜欢的玩具、图书放置在幼儿方便取放的位置,从而让幼儿能主动与环境相融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获得对环境的掌控感,增加愉悦感,减少无力带来的焦虑感。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分离焦虑也是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幼儿,做好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孩子们会很快爱上教师、爱上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的。   参考文献   [1] 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2]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3.   [3] 赵宜君.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J].现代幼教,2009(12).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如何有效缓解|宝宝| 幼儿园_凤凰亲子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如何有效缓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如何有效缓解 要送宝宝去幼儿园啦,但是走到幼儿园门口,宝宝开始哭闹,不愿和家长分离,这可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教你如何缓解儿童入园分离焦虑。 一、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如何有效缓解 要送宝宝去幼儿园啦,但是走到幼儿园门口,宝宝开始哭闹,不愿和家长分离,这可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来教你如何缓解儿童入园分离焦虑。 一、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和害怕。人格发展是和人与坏境相互作用,解决遇到的冲突或危机的能力相一致的。而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信任与不信任。人需要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可预测感,这样就能够产生信任,不惧怕,这是发展自我认同需要完成的第一步。在亲人离开后,幼儿开始哭闹时,若他的照看者能很亲切地对待他,使他受到良好的照顾,感受到安全,他就会对照看者产生信任感,从而减少害怕与怀疑。 2、对环境的不良评估。人的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估是联系的,其中强调的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须经过人的评价与评估才会产生情绪。而情绪是由评估引起的。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这一环境若做出了不良的评估,则幼儿便会对此陌生环境感到不安全和害怕,这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那么这种动因是否会表现出来,则要看母亲是否离去。 3、倒退。在处境困难的时候,儿童时常会倒退,显现出一些早年所具有的行为,这就是倒退。据上所说,幼儿入园时已达到并超过了,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应当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并且很多妈妈子啊离开时会明确地说&妈妈下班来接你&,但为什么幼儿在母亲离开的瞬间就哭了呢?我们认为一种很好的解释就是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了倒退,担心妈妈走了也许就不会回来了,再也看不见了,自己要呆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与这些陌生的人相处。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有效缓解孩子入园分离焦虑呢? 二、缓解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方法 1、提前熟悉环境。在宝宝入园前,爸爸妈妈可以先带宝宝到幼儿园玩,提前让宝宝熟悉环境。先不要提上幼儿园的事,让宝宝尽情地玩,同时引导宝宝观察幼儿园的小朋友如何快乐地生活。 2、讲故事。宝宝们都很爱听故事,因此爸爸妈妈可以把幼儿园编成故事讲给宝宝听,让宝宝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有好多小伙伴在一起快乐成长的地方。 3、与同龄小朋友玩。在家里,宝宝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宝宝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多提供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机会,既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也要经常带宝宝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让小朋友们自己在一起玩,即使发生像抢玩具这样的争执,也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家长可以进行引导,让宝宝学会与人分享,并逐渐体会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的乐趣。 4、提前学会规则。进了幼儿园,宝宝就要开始过集体生活,对于一些顽皮的宝说,提前熟悉幼儿园的规则也是很重要的。爸爸妈妈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则,然后对宝宝进行引导,告诉宝宝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有效缓解入园分离焦虑哦。
[责任编辑:张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447047
播放数:196511
播放数:833641
播放数:602337
48小时点击排行幼儿园新生“分离焦虑”如何缓解 对策:阶梯式入园
阅读提示:又
是一年开学季。孩子怎样才能茁壮成长呢?针对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大河网推出“食粮篇”、“兵器篇”、“愿望篇”和“心理篇”,为学生和家长出谋划策。
大河网讯 (记者许会增)开学不久,新生经常会面临这些问题:幼儿园小班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小学新生会有“过渡期不适应症”、初中新生出现厌学情绪、高中新生遭遇“高原反应”。家长和学生如何来应对这些情况呢?9月4日,大河网特邀四位名师,为学生和家长“支招儿”。
常见现象:“分离焦虑”
每年的9月初都是新入托的小班孩子正式入园的时间,由于孩子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依恋的亲人,在心理上会产生陌生、恐惧、不安全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分离焦虑”。
处于分离焦虑期的的幼儿常见的表现有:哭闹不止,不愿来幼儿园;前两三天很好,不哭不闹,几天后开始出现哭闹现象;晚上睡觉发癔症,说梦话;幼儿对班级环境和老师不熟悉、自理能力较弱,出现尿湿裤子的现象。
解决办法:采取阶梯式入园
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德育主任李玲玲说,除了幼儿园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家长可采取阶梯入园的方式,前两周孩子来园时间呈阶梯式逐渐延长,以帮助幼儿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同时,家长还需要将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的和幼儿园一致。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把孩子交给老师后,家长马上就走,不要依依不舍,否则孩子情绪会受到影响,即便是孩子有哭闹现象,也要放下就走;坚持送孩子来园,不能因为孩子有哭闹现象,不想来幼儿园,向孩子妥协休息一天;要充分信任老师,相信教师会用她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及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去温暖孩子,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接孩子时家长可主动和孩子聊一些有积极情绪影响的有关幼儿园话题,例如今天你在幼儿园快乐吗?今天你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帮助幼儿建立对幼儿园的良好印象,使孩子尽快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的老师和小伙伴。
常见现象:“过渡期不适应症”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处的教育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孩子都会有所不适应,由此产生“过渡期不适应症”。具体表现有:孩子很无助,或许哭闹,或许不愿进校门等。
对策: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做
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小学德育主任王莹华建议,家长首先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耐心加以引导,多赏识,多借助孩子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的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尽快融入新的校园生活。
王莹华说,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孩子动作慢,能力差,也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他们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另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常见现象:厌学
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到了新的学习环境。由于学习压力开始加大,厌学是初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
对策:让兴趣成为支撑孩子学习的动力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德育主任吕鹏飞建议,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尝到“努努力,就会实现目标”的甜头,切莫不切实际地期望过高,从而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要求,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家长要挖掘并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支撑孩子学习的动力;重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放任孩子;家庭要和睦,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孩子哪有心思学习。
作为学生而言,自己要认识到,成长是一种逆流而上的过程,走上坡路是要花费更多力气的;挑战与困惑恰是成长的阶梯,做自己不会做的事、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才能真正的成长、才能不断的突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现象:“高原反应”
在经历了中考的磨练之后,孩子们从初中升到高中,面对新环境新学校,会出现诸多不适的情况,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正确对待和解决。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学生面对高中学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而产生的自卑和挫败感,特别是初中的学习尖子来到“高手如林”的环境中而产生的心理落差,进而引起学习上的“高原反应”,感到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
解决办法:转变心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郑州外国语学校德育主任袁艳磊建议,首先家长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孩子,切莫开始怀疑孩子的能力,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家长要认识到不仅孩子变了,而且环境变了,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变了,因此家长要注重学习,和孩子一同成长。
其次,孩子要转变心态,主动适应环境。要从抱怨各种问题转移到如何直面解决问题上,用积极心态面对一切问题,可以多找老师倾诉、寻求帮助,可以做好初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好的生涯规划也能够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完成从优秀到一般再到优秀的“化蝶”过程。
最后,孩子还要注重培养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立刻行动的习惯,人与人的竞争往往在于对零星时间的把握;培养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习惯,克服好逸恶劳的惰性;培养主动的习惯,因为机会只会给那些愿意主动把握的人;培养预习、整理错题、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从而完成由初中被动到高中主动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许会增
本文来源:大河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缓解新生入园焦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