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说话喷唾沫过程中唾沫中含有多少微生物

关于舌苔我的舌头上,尤其是里面有一层舌苔,还有齿痕,感觉很腻的,(舌苔,上皮,角化,中医,唾液,舌头,丝状乳头) - 肿瘤科 - 生物秀
标题: 关于舌苔我的舌头上,尤其是里面有一层舌苔,还有齿痕,感觉很腻的,(舌苔,上皮,角化,中医,唾液,舌头,丝状乳头)
摘要: 我的舌头上,尤其是里面有一层舌苔,还有齿痕,感觉很腻的,不知道怎么回事情西医:舌苔若不是淡红色就有问题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即舌体。舌苔则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薄白的苔状物。正常的舌象应该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着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北京同仁医院付研医生介绍,有什么疾病将产生什么样的舌苔。如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其边缘不……
西医:舌苔若不是淡红色就有问题
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即舌体。舌苔则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薄白的苔状物。正常的舌象应该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着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北京同仁医院付研医生介绍,有什么疾病将产生什么样的舌苔。如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其边缘不规则,存留时间不很长,可消退或再形成新的黄色隆起部分,也称为“移行性舌炎”,这是由于缺乏核黄素而引起的;牛肉舌,舌面无苔而呈绛红色,如生牛肉状,见于糙皮病(缺乏烟酸引起的营养不良症)患者;毛舌,舌苔呈黑色或黑褐色,带毛刺,又称黑毛舌,是由于舌面的丝状乳头缠绕了霉菌菌丝以及上皮细胞角化所造成的等。
中医:苔与脏连
中医观察舌苔,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各脏器之间的关联性。北京武警三院王志明医生讲,若出现以下状况,最好及时就医———白苔,主要为外感等一些表证和寒征的苔色。黄苔,主要为发热、火旺等一些热征、里征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黄苔的颜色越深,则邪热越重。灰、黑苔,也是热征的一种表现。若出现此苔,就预示疾病已到了严重阶段了。
西医:舌苔若不是淡红色就有问题
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即舌体。舌苔则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薄白的苔状物。正常的舌象应该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着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北京同仁医院付研医生介绍,有什么疾病将产生什么样的舌苔。如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其边缘不规则,存留时间不很长,可消退或再形成新的黄色隆起部分,也称为“移行性舌炎”,这是由于缺乏核黄素而引起的;牛肉舌,舌面无苔而呈绛红色,如生牛肉状,见于糙皮病(缺乏烟酸引起的营养不良症)患者;毛舌,舌苔呈黑色或黑褐色,带毛刺,又称黑毛舌,是由于舌面的丝状乳头缠绕了霉菌菌丝以及上皮细胞角化所造成的等。
中医:苔与脏连
中医观察舌苔,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各脏器之间的关联性。北京武警三院王志明医生讲,若出现以下状况,最好及时就医———白苔,主要为外感等一些表证和寒征的苔色。黄苔,主要为发热、火旺等一些热征、里征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黄苔的颜色越深,则邪热越重。灰、黑苔,也是热征的一种表现。若出现此苔,就预示疾病已到了严重阶段了。
中西医共同建议:
1.舌苔的分布、厚薄、颜色、舌体的厚薄、颜色,舌下静脉血管颜色、粗细,舌体黏液厚薄,以及流动性、口中味觉反应,以上都是必须考虑的,才能决定全身体质的偏向,来解决舌诊所反应的整体现象。舌苔厚腻的原因可以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并不是“上火”,患者最好不要妄下定论。
2.如果健康人的确是由于一时的上火,可以适当降火。
齿痕是表示阴虚,腻是因脾胃运化不好,去找中医,调理就好了,放松.祝你健康!
舌苔作为中医舌诊一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研究历史,关于其机理,中医古籍认为"苔之产生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变化有密切关系",乃"脏腑失和、脾胃之气熏蒸而成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舌苔形成与全身营养状态,局部血流状况,植物神经功能,唾液质量及急性炎症刺激等有关⑵。本文就几种常见异常舌苔机理的现代研究作一综述
 一、形成舌苔的直接因素 正常舌苔为薄白苔,是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隙中的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残屑、渗出白细胞等共同组成⑶。(一)舌上皮增殖分化与角化脱落失衡: 正常情况,舌上皮新陈代谢,生长和增殖分化,角化脱落保持相对平衡,某些全身或局部病变影响舌组织血运与营养,舌粘膜生理特性改变,上皮增殖分化与角化脱落失衡,形成病理舌苔⑴。
1、厚苔:舌上皮过度增生,角化细胞层堆积。电镜下可见上皮胞内充满糖原颗粒,示上皮增殖速度增加;角化细胞以指状突起镶嵌连接及较多的桥粒结构使其联接牢固; 棘层膜被颗粒明显增多及内容物外排增加,加大了细胞间粘合力,使脱落延缓⑴。 <B
舌苔作为中医舌诊一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研究历史,关于其机理,中医古籍认为"苔之产生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变化有密切关系",乃"脏腑失和、脾胃之气熏蒸而成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舌苔形成与全身营养状态,局部血流状况,植物神经功能,唾液质量及急性炎症刺激等有关⑵。本文就几种常见异常舌苔机理的现代研究作一综述
 一、形成舌苔的直接因素 正常舌苔为薄白苔,是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隙中的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残屑、渗出白细胞等共同组成⑶。(一)舌上皮增殖分化与角化脱落失衡: 正常情况,舌上皮新陈代谢,生长和增殖分化,角化脱落保持相对平衡,某些全身或局部病变影响舌组织血运与营养,舌粘膜生理特性改变,上皮增殖分化与角化脱落失衡,形成病理舌苔⑴。
1、厚苔:舌上皮过度增生,角化细胞层堆积。电镜下可见上皮胞内充满糖原颗粒,示上皮增殖速度增加;角化细胞以指状突起镶嵌连接及较多的桥粒结构使其联接牢固; 棘层膜被颗粒明显增多及内容物外排增加,加大了细胞间粘合力,使脱落延缓⑴。
2、腻苔:丝状乳头的密度增加,且乳头间角化树分支增多,互相交错纠缠,不易脱落;乳头间及表面食物残渣、角化剥落物等各种粘附物增多⑴。
3、剥苔:角化层次数减少,舌上皮各层细胞内张力微丝明显减少,未见典型颗粒细胞,均提示角化过程障碍;膜被颗粒减少,示细胞粘着力下降;以上因素致部分舌丝状乳头萎缩变平,舌质外露⑴。
4、黄苔:舌上皮更新迟缓,不全角化层次增加,丝状乳头延长⑴。
5、黑苔:黑苔切片可见丝状乳头变长发黑。角化层堆积成鳞片状或屋瓦状排列,之间有很多霉菌、细菌、细胞碎屑,未染色片示丝状乳头突起由无数端尖底宽之棕黑色角化细胞组成⑴。 (二)优势菌群的增殖 翁侯年等对566例各类舌苔涂片细胞学和细菌学观察到,除腐苔和花剥苔尚易于刮取细胞成分外,各类舌苔刮取物中均见大量细菌成分,相比之下,细胞成分不及细菌丰富,故认为各种繁殖旺盛的微是构成舌苔的主要成分⑷。
1、厚苔:含菌量增加。翁侯年对107例舌苔刮取物进行细菌分布密度检查,其中Gˉ球菌、双球菌、Gˉ杆菌的分布视野在薄白苔为少许,白厚苔+,黄厚苔++,黄厚腻苔+++ ⑷。此外口腔内产酸细菌可造成酸性环境而导致厚苔形成。
2、剥苔:张泽芳对262例住院病人舌苔真菌带菌情况调查,发现白念球菌在不同舌苔中的检出率,花剥苔45.46%,薄白苔为7.89%,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⑸。
3、黄苔:河南医学院等研究认为苔色与优势菌落的颜色有关,灰白及灰黄菌落在形成白苔及黄苔间呈显著差异⑴。孙育敏对156例舌苔细菌培养定量分析结果示,第二优势菌群在薄苔为卡他球菌(33.63%),黄腻苔中为黄色咽球菌(29.33%),提出黄苔与优势菌落所产生的色素有一定关系⑹。
4、黑苔:多与霉菌感染有关,有认为霉菌产生棕黑至黑色各种色素使舌苔变黑,另有认为腐败的细菌作用于舌粘膜上的坏死组织,产生二氧化硫,再与血红蛋白所含物质或含铁微结合,形成FeS沉积,致舌苔变黑⑴。(三)白细胞炎性浸润与渗出 袁肇凯对52例健康薄白苔和135例病理舌苔进行舌印片分析,发现白细胞平均数,剥苔4.86,厚苔4.07,薄白苔0.79,剥苔>厚苔>薄白苔⑺。 苔的色泽除与优苔菌落有关外,还与白细胞的多少有关,白苔以淋巴细胞如主,黄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⑴。
二;影响舌苔形成的全身及局部因素 (一)厚苔:
1、发热感染:发热是引起舌苔增厚的重要原因之一。迪氏认为可能是由于发热使机体代谢增加,舌血流增多,导致舌乳头增生;另机体失水唾液减少,舌自洁作用消失,形成舌苔。丹氏认为酵母菌生长最适温度41℃,体温升高,酵母菌繁殖速度成倍增长,在舌面堆积成苔⑴。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小青等对183例不同舌苔进行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检测表明,黄厚苔和白厚苔均较正常薄白苔增大,提示厚苔交感系统活跃⑻。 其机理: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粘稠性增高而致舌苔增厚;情绪紧张使口腔及消化道酸度增高,而念球菌易在酸性环境中增殖;植物神经系统过度刺激或胃扩张可反射性使舌血管收缩,此种相对 缺血使舌表面上皮脱落变平而发生舌苔⑴。
3、脏腑功能状态: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减退时,舌苔上皮细胞营养受到障碍,产生异常代谢,引起舌苔变化,味觉减退,致舌苔增厚⑴。
4、舌自洁作用减弱:舌的自洁作用包括咀嚼、谈话及唾液分泌等因子。咀嚼食物伴有吞咽活动,对舌有磨擦作用,促使舌苔脱落清除。发热脱水、神经紊乱,使唾液减少,病后食减或进软食流质,舌机械摩擦减少,自洁作用减低,舌苔变厚⑴。钟天等研究术后舌象变化,发现非腹部手术,未禁食或禁食不超过1天者,舌苔多无变化,腹部手术、禁食超过3天则出现白厚腻苔⑼。
5、PH值变化:黄厚苔或白厚苔病人的唾液PH明显低于正常舌苔。其机理:酸性环境,氢离子游离增多,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糖链末端负电荷互相吸引,增加细胞间粘着力,使厚苔形成⑶。 -
6、其它:吸烟、饮酒可使舌苔变厚,饮酒对于舌苔影响大于吸烟⑽。口呼吸时常有舌苔,有人解释因空气流通量增加而加速酵母菌的繁殖⑴。 (二)剥苔
1、维生素缺乏:舌乳头萎缩患者多有多种维生素缺乏⑾⑿。维生素作为细胞氧化还原的重要辅酶,其缺乏可导致细胞内氧化和能量代谢障碍,使舌乳头萎缩⑴。有学者认为酵母菌的生长需要维生素B,若此维生素缺乏,则酵母菌即不能繁殖而无苔⑴。另有报道作为抗氧化剂的维生素E与舌乳头萎缩有关⒀。
2、微量元素减少:缺锌可致舌乳头萎缩⒁。陈连起对不同舌苔唾液元素检测,示剥苔患者唾液锌与铁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薄白苔⒂。唾液是锌铁的排泄途径之一,排泄异常引起体内缺乏锌铁,另锌能拮抗游离铁的增高,缺锌可使游离铁增多⒃。锌铁与体内的多种酶的合成及活性有关,其缺少可致舌上皮氧化代谢障碍而不能正常成熟,变性坏死,形成剥苔⑶。
3、 精神因素: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光剥苔》花剥苔》黄厚苔》白厚苔》正常,提示交感神经活跃程度,剥苔》厚苔》薄苔⑻。
4、ph值变化:剥苔患者的唾液ph高于正常人,可能是口腔内碱性环境会减弱细胞间的粘合作用,而有利与剥苔的形成⑴。
5、其它:各种贫血影响细胞内呼吸,消化道功能障碍阻碍了必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舌粘膜萎缩⑴。其他因素如酒精的慢性刺激⒄、手术、心血管疾病、肿瘤⒅⒆。。 (三)黄苔:各种因素造成局部丝状乳头增殖及局部的着色⑴。
1、发热、感染:发热致机体脱水,舌自洁作用减弱,丝状乳头延长,加上局部的炎症渗出及微生物的作用,形成黄苔。
2、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舌上皮异常代谢,舌苔增厚,成为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局部微生物的产色作用,亦是舌苔变黄的原因之一。
3、消化道返流物质的沉着或吸附:此类物质以动物类食物的消化产物为主,如二氧化硫,机体异常状态的产物,如炎症产物, 致病菌代谢产物,如毒素。黄苔的程度与返流物的多少成正比。 (四)黑苔:一般为疾病加重和恶化的表现
1、各种原因导致的丝状乳头的的延长:如高热、脱水、急性慢性炎症、毒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⑴。
2、局部着色;黑色成分来源有认为系霉菌或其他产色微生物的增殖和产色染成的⒇。也有认为是由于血色素、蛋白碎屑或烟草崩解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⑴。三、有关舌苔机理的其他研究:(一) 细胞化学;吴正治等对117例的7种常见舌苔的G- 6PDH,LDH\MDH\ANAE,ACP,-SH,RNA定性定量研究,认为舌苔上皮的细胞 化学变化可能是不同病理舌苔形成的内在原因(21)。(二) 免疫学:马伯龙等对30例正常舌苔和98例异常舌苔实验,显示舌苔异常组的溶菌酶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组,而SIgA,IgG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表明异常舌苔形成过程中,机体免疫十分活跃(22)。另有学者从红细胞免疫水平研究舌苔形成中的免疫反应⑶。(三) 学:张远炎等研究提示薄黄苔、黄厚苔、白厚苔、腻苔的形成与血清胃泌素含量正常或偏低有关(23)。另有报道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越低,舌苔越厚。环核苷CAMP,CGMP及其比值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舌苔⑶。 四、舌苔与疾病 (一)中医察苔辨证:由于舌苔与中医的辨证理论紧密联系,临床上某一苔色的出现,就可能代表中医的某一证型,亦能提示某种治法⑴,察苔在护理中对服药方法与饮食亦起重要作用(24)。 (二)中西医结合察苔辨病:即一苔与一病的某一阶段病势相联系(舌质同参)⑴。
1、 急腹症:如肠梗阻,白苔示性质为单纯性不全性;白厚腻苔多为完全性; 白黄厚腻苔多为绞窄性;灰黑苔多为绞窄性伴脱水酸中毒⑴。
2、消化道肿瘤:食道癌多黄腻苔,肠癌多白腻苔,胃癌多为花剥苔⑶。
3、肝炎:厚腻苔肝功能多不稳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薄苔肝功 能多稳定(25)。
4、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梗早期(24小时内)43.98%的人在舌前部可出 现红色椭圆或长椭圆的平坦斑块的,其上无苔或少苔且干燥少津(26)。高 血压分期,Ⅰ期多薄黄苔,ⅡⅢ期多白腻苔,黄腻苔(27)。
5、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红舌)苔薄干燥常见,舌乳头多有中心性萎缩⑶。---
6、神经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病患者多厚腻苔,随治疗好转,可逐渐转为白薄 苔﹙28)。---
7、早期妊娠诊断:88%可出现滑苔(60%暗舌)(29)五、结语研究舌苔,借鉴中医的整体思想,中西医结合,有助于临床诊治。舌苔机理,跟内外多种因素有关,研究域广阔,其理论还待进步深入。 参考文献:略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龋活跃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唾液微生物菌群的宏基因组研究--《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年
龋活跃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唾液微生物菌群的宏基因组研究
【摘要】:目的: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我们对于复杂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因此龋病的微生物病因学一直存在争议。新一代的DNA测序技术对于口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探查工具,使我们有机会得以分别探索健康的和龋活跃状态下的口腔菌群图谱,从整体角度衡量疾病和健康状态的菌群构成差异,这对认识龋病微生物病因学非常重要,也为以后诊断工具的开发及龋病风险评估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 9个龋敏感病人和26个健康人来源的唾液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分析。经基因组DNA提取,对16S的V4/V5高变区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采用454-GS-Titanium进行测序,得到400bp左右长度的序列片段。经序列质量评估初步筛选,以97%的相似性进行种水平划分评价多样性,并对Human Oral Microbiome Database(HOMD)和RDP的16S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评价物种结构及从门至属菌种分类的相对丰度。通过以上分析,全面衡量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种系发育信息,并对两人群来源的不同唾液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报道迄今较为完整的健康和龋活跃成人的唾液微生物群里构成。1.人唾液微生物群落有其广泛的多样性特征,但是人与人之间缺乏核心菌群的存在;2.龋活跃人群的群落结构较健康人群来说,较为分散,即健康人相对保守;3.对于龋活跃人群和健康人群来说,其在某些细菌种类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别,诸如Prevotella属在龋活跃人群中发现有明显升高的表现,但两人群来源的Prevotella种组成并非一致。结论:上述对于龋病相关的口腔唾液菌群研究结果支持生态菌斑假说,即龋的存在与形成并非特异性的致龋微生物存在,而是源于群落结构的变化,该结果提示菌种丰度的变化可作为生物标记来预防和监测龋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81.1【正文快照】:
龋活跃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唾液微生物菌群的宏基因组研究@凌均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口腔医学研究所
@杨芳$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口腔医学研究所
@曾晓维$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宁康$中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代微微;朱颐馨;刘英群;;[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张峻斌;;[J];中华养生保健;2011年08期
高莹;李长福;张文怡;刘娟;;[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年03期
;[J];婚育与健康;2011年21期
李淑华;;[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2期
王瑞;;[J];辽宁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钟广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4期
杨峰;;[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6期
柳金凤;曾革凤;刘晓华;;[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李艳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琳;高学军;;[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凌均棨;杨芳;曾晓维;宁康;陈劼;Chien-Chi Lo;Patrick S.CGary X徐健;;[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岳松龄;;[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李存荣;黄蓓菁;;[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蒲东全;刘鲁川;宋远雄;张海元;毛永利;朱立强;;[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李继遥;赵朋朋;肖瑾;肖丽英;;[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毛庆来;袁峰;陈东红;田向东;;[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曹红婷;刘长勤;董继扬;陈忠;;[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汪志淼;;[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柏景坪;林梅;;[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华建峰;[N];民族医药报;2004年
常丽君;[N];科技日报;2011年
马祖祥;[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强生;[N];深圳商报;2001年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庄 磊 通讯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副主任医师
吴国隆;[N];保健时报;2004年
张峻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彭汉光;[N];大众卫生报;2001年
谢明霞;[N];科技日报;2005年
周向东;[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红萍;[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李宇红;[D];武汉大学;2005年
孙静华;[D];武汉大学;2011年
贾荣;[D];武汉大学;2004年
闫文娟;[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郭青玉;[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宋淑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屈铁军;[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钟来平;[D];浙江大学;2006年
方明;[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娜;[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任飞;[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常蕊;[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白玉龙;[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马飞;[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孔建明;[D];浙江大学;2010年
吕晓宁;[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闫莉肭;[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张清彬;[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吴晓霞;[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成年慢性牙周病患者唾液,龈上和龈下菌斑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杭州;匹茨堡大学生物统计系,美国匹茨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杭州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杭州
母体文献: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icrobizl Biofilm 2011年国际生物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icrobizl Biofilm 2011年国际生物膜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基金项目: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